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宇將軍篇一
;他是川軍高級將領,更是驍勇善戰的抗日名將。他官居國民政府要職,因親共先后四次被國民政府罷官免職,被蔣介石列為十大捕殺名單之首。周恩來說他是國民黨軍官中親共的典型;鄧小平說他是共產黨的老朋友、真朋友,是可以患難與共的;李先念說他同自己是好朋友,對新四軍五師的幫助是不小的;李宗仁說他不是紅色,卻接近赤色,是“桃色將軍”。
他就是我的外公——陳離將軍。
陳離,字顯焯,號靜珊,生于1892年,四川省安岳縣人。1914年畢業于四川陸軍軍官學堂,歷經民國動蕩、抗戰風云、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崢嶸歲月。“桃色將軍”陳離從未停止對進步思想的追求和對共產黨的支持,用自己的一生抒寫了關于信仰、追求這一亙古的主題。
禁鴉片,倡自由新風
四川省在1917年到1935年間,遂行一種特有的防區制度。各防區的駐軍首腦是這一方水土的最高長官,防區內的軍事、民政、財政,任命官吏、征收賦稅、制度的設置與廢除等等,均按防區首長發布的命令執行。1925年至1935年十年間,陳離作為新都、廣漢兩縣防區的最高首長,治理兩縣頗有政績。
提起川軍,“雙槍兵”的外號總是揮之不去,即:一支長槍,一支嫻槍。當時,煙稅成為當地駐軍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川民普遍以種植鴉片為業。如果老百姓缺少鴉片煙種,駐軍長官就到外地調運回來散發。甚至有這樣一種規定:種糧一年,繳三年糧稅,種煙,只需繳一年煙稅;明年仍種糧,則應繳五年糧稅;后年再不種煙,仍種糧。則應繳七年糧稅。老百姓不種植鴉片,還要被課以懶稅。因此,全川煙館林立,每條街道都有幾家煙館。美國游客吉爾門在他的《四川游記》中寫道:無論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凡是被我問到的,都說吸煙人數約占全省人口的一半。
凡是吸食鴉片的老百姓,
都要到縣府衙門來登記;不登
記或逾期登記的煙民,要予以
罰款。
為了幫助煙民戒煙,陳離成立了禁煙委員會,配設專人監督戒煙,對于一時半會實在戒不了的癮民,在縣城西門外,專門設立癮民吸煙處。癮民登記后,給予吸煙證,憑證在吸煙處吸煙,限期戒除。沒有辦理吸煙證而吸煙的癮民,一旦抓住,即予重罰。在陳離的強力堅持下,當地吸食鴉片的陋習受到很大沖擊,很多人果真戒除了煙癮。
在歷史的進程中,人類也
常為自由而斗爭,也常打破過
束縛的枷鎖,然后進化的鐵律
所許可的,只是由某一部分的
解放.同時形成他一部分的束
縛……偉大的自由啊,你是怎
樣的令人羨慕,你是怎么的令
人失望。在偉大時代到來的現
在,自由的洪鐘響遍全球,驚
醒奴隸的睡夢……
1929年,蔣介石慕名去廣漢參觀,一路興趣盎然,唯獨讀此碑文后怒稱:“這是共產黨搞的東西,立即把他銷毀!”縣長一時來不及鏟磨碑文,就派人用石灰泥土將碑文泥封了事。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這篇序言才得以重見天日。可惜,在20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的時候,自由女神像被土爐熔化了。
早在1927年,陳離就參加了革命,同共產黨有了聯系,是國民黨隊伍中最早的親共左派之一。大革命失敗后,陳離接受中共川西特委書記劉愿庵的建議,陸續轉移了很多共產黨員和進步入士到自己的防區,并給他們安排了工作。其中有曹荻秋、朱近之、帥惠仙、徐一平、雷志烈(女)、李司克、蘇端佩及“三三一”慘案被害的中共四川省委領導人楊公的妹妹楊亞柏和侄女楊紹蘭等。
陳離與中國共產黨關系深厚。1930年,共產黨在他的部隊發動了震驚川西的廣漢起義,把陳離的部隊“敲掉一半”,他不怪罪,只埋怨事先該通報一聲。起義失敗后,陳離受到了“撤職留任,戴罪圖功”的處分,但他仍冒著生命危險,盡力營救、掩護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支持地下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受到了中共上海中央局、川西行動委員會的贊揚。
1934年,陳離協助中共建立川東地區情報網。年底,毛澤東、朱德等人領導的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陳離防區經過的是紅軍肖克的部隊。陳離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建議,在川軍中宣傳“紅軍過川是北上抗日,與我們無關,蔣委員長讓我們攻打紅軍,是要消滅地方武裝,大家不要上了他的當。”更在部隊中提出“紅軍過境,互不相犯”的口號,確保了肖克部隊順利過川,北上抗日。
出川抗日,支援新四軍
靜珊兄:魯南喋血,卒挽
危局,捷報傳來。驚聞裹傷督戰,
幾陷重困。黍在同袍,彌深懷念。
今幸安抵漢皋,健復有期,尚
祈為國珍攝,續伸壯懷為禱。
1938年7月,待傷勢稍有好轉,陳離就請示集團軍總司令孫震,要求上前線。此后,陳離轉戰抗日前線,參加了武漢保衛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
1940年,蔣介石命令湯恩伯,聯合地方部隊“圍剿”大洪山的新四軍。陳離得到情報,十分震驚,問軍部地下黨員張曉峰:“新四軍知不知道?”張曉峰說:“事出突然,新四軍肯定不知道。”陳離火速令張曉峰喬裝成買藥商人,越過警戒線向新四軍匯報這一緊急情報。得悉情報后,安陸境內的新四軍立即轉移。待“圍剿”部隊趕到時,新四軍已經安全撤離了大洪山,粉碎了蔣介石策劃多年的消滅新四軍的陰謀。
事件發生后,陳離被疑似通共,撤去軍職,到重慶即被隔離審查。一天。李宗仁對他說:“蔣委員長說你是‘桃色將軍’,果真是名不虛傳。我原先以為是愛跳舞,有桃花運,原來是指你接近共產黨,是靠近赤色的‘桃色’。”由于沒有確切的通共證據,最后陳離被免去軍職,回四川閑居。
策動川軍起義
1947年,陳離被任命為瀘州行政督察特派專員。他積極聯系各方民主人士,安排革命力量,為即將到來的勝利做策反準備。然而川康特委書記蒲華輔叛變后,又牽涉到陳離。在危難時刻,他首先將蒲華輔認識的黨員送往安全地帶,再迅速轉移。當重慶的特務來抓人時,他們已在陳離的保護下,安全轉移到了香港。
陳離再次被免除職務后,回到了川西農村。他受周恩來囑托,積極奔走、策劃組織四川國民黨軍隊的起義,與共產黨組織的中共四川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臨工委”)和川康邊人民游擊縱隊留蓉工作部(簡稱“蓉工部”)密切加強聯系。按當時的地下工作原則,臨工委和蓉工部是分別獨立活動,沒有隸屬關系,他們不清楚彼此情況,但都與陳離接頭。也就是說,同陳離接頭的兩個地下黨組織,相互間并不了解,但他們的工作目標都是負責成都及周邊地區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活動。而陳離就是這兩個組織策反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等三大川康地方實力派巨頭的聯系紐帶。
面對最后關頭鄧錫侯的猶豫不決.作為左膀右臂的陳離勸說道:“解放軍二野東路部隊已經入川,直搗重慶;北路兵團,步步追逼,迫使胡宗南潰退川西;進入貴州的解放軍,已挺進川南,直取瀘州,成都已經陷入人民解放軍的包圍圈。解放軍逼得越緊,軍座越會陷入危險境地。老蔣死到臨頭,也小會放過你的,在這關鍵時刻,軍座應該下決心了。”鄧錫侯默默不語。陳離繼續說:“軍座,我是你的舊部,跟隨你幾十年了.你知道我不是共產黨,但我是共產黨的朋友,我相信共產黨一定會勝利你為何還不舉兵起義,走向人民一邊呢?!”鄧錫侯心情非常矛盾,憂心重重?陳離對老上司的矛盾心理,非常理解,于是繼續說:“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跑到臺灣。即使到了臺灣,老蔣也不會讓軍座有立錐之地;二是投向人民.立功贖罪,我相信共產黨會寬大處理的。”隨后,陳離又積極策動劉義輝和潘文化。在陳離的真誠勸說下,1949年12月12日,在四川彭縣隆興寺.劉義輝、鄧錫侯、潘文華發出了起義通電。
北京毛主席、朱總司令并
轉各野戰軍司令暨全國人民公
鑒:
蔣賊介石盜竊國柄.二十
載于茲,罪惡昭彰,國人共
見……發動空前國內戰爭,紊
亂金融財政,促成國民經濟破
產,國家元氣斷絕。茲為適應
人民要求,決自即日起率領所
屬,宣布與蔣李白閣反動集團
斷絕關系,竭誠服從中央人民
政府毛主席、朱總司令與中國
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司令
員、鄧政治委員之領導……
在民主革命時期,陳離營救、掩護、轉移過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不計其數,向共產黨組織和革命隊伍支援的資金、物資數不勝數。陳離一生心向共產黨,為正義事業鞠躬盡瘁。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陳離是共產黨的老朋友、真朋友,是可以患難與共的!
推動統一戰線工作
1951年,為了加強統戰工作,陳離加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從此便以民主黨派人士的身份出現在新中國的舞臺上。
1954年9月,陳離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為當年四川省87名人大代表中的一員。會議期間,陳離在人民大會堂驚喜地遇見了很多老朋友,其中包括時任湖北省省委書記的李先念同志。他們兩人抗日戰爭時期在湖北襄樊一帶并肩戰斗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刻在北京相見,時光已飛逝了十幾年,往事仍歷歷在目。李先念還多次在不同場合特別地提到,陳離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給新四軍五師以經濟上和物質上的援助,如果沒有陳離對蔣介石“圍剿”大洪山的陰謀及時通知的話,后果不堪設想。這些話,都使陳離相當感動。
大會一結束,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一起,在北京飯店單獨宴請陳離。陳毅原先同陳離不認識,也沒有合作過,但他感念陳離對共產黨的幫助,對陳離慕名已久,執意要同朱德一起來約見陳離。此時相見,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感。陳毅是四川樂至縣人,很快同陳離認了個“小同鄉”。朱德副主席在抗日戰爭時期就與陳離熟悉了,久別重逢,彼此都感嘆唏噓。
三個人用四川家鄉話交談,氣氛十分融洽。陳離提到,抗戰初期,他的部隊轉移到山西洪洞駐扎,正準備去八路軍總部看望朱德總司令的時候,沒想到朱德總司令卻先到一二七師師部來看望他了。朱德接過話頭說:“那個時候,我來到你的師部門口,你的衛兵還以為我是朱德的警衛員,不讓我進門呢。”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1956年4月,陳離當選為民革中央委員和民革武漢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政協武漢市委員會副主席。他積極團結原國民黨軍政人員與國民黨有歷史關系的中上層人士,推動實現祖國統一的工作。
1977年5月3日,陳離病逝于北京。5月20日,新華社向全國發布電訊,稱陳離“在民主革命時期,長期與我黨、我軍保持聯系,在經濟上、物質上支援過我黨我軍,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熱詞搜索:;宇將軍篇二
在做將軍的閱讀理解題時,需要寫好相關的于都答案。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將軍 》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馮曙光
將軍老了,年輕時的將軍騎馬挎槍打天下,這副英姿已成暮年的回憶。將軍兩眼昏花,還哆哆嗦嗦掉著殘涎。若不是一座漂亮的小洋樓,沒人相信他就是將軍。
將軍夫人過世多年。兒女是鷹,飛在天外。衛士長和護理人員陪伴他打發孤寂乏味的日子。他們立正,向他輝煌的一生敬禮;將軍傻笑,胡亂地看他們一眼后坐到有太陽的地方搔頭止癢。他們把將軍看得很嚴,只讓他在花園里活動。讓他寧靜地仰頭看天以避免外界的刺激,偶爾也和將軍搞點簡單的體育鍛煉,踢球折紙船什么的,但必須是在將軍稍稍清醒的時候。完了他們組織學習,將軍便在他們中間摸摸索索,拿起顛倒的報紙瞄瞄。
工作上的疏忽不是沒有的,這一天,將軍不見了。
天氣很好,陽光、風、草葉上的水珠……不知是什么幻覺支配將軍走出花園來到居民住宅區。一群孩子在草坪上追逐。將軍便扒在柵欄上看他們玩耍。將軍的痰水又掉了出來。
孩子們玩得很高興,停下休息時看見了將軍。男孩因為將軍的模樣判斷他是瘋老頭,女孩不相信,于是他們來到將軍的前面。
“老爺爺您在這兒看啥?”女孩試探地問。
“你們都是好孩子……”
“你有家嗎?”男孩問。
將軍指了指來路:“有。”
“您自己會回去嗎?”女孩關切地問。
將軍點點頭,并笑。
“老爺爺,來和我們一起玩吧。”女孩到柵欄外把將軍領到草坪上,將軍異常激動。這是一個捉迷藏游戲,用手巾蒙住眼睛去捉站著不動的對方。按孩子們的規矩誰輸了誰當馬騎。
結果將軍輸了。
男孩便要將軍趴下去。女孩堅決反對,揚言要告訴老師。這時將軍趴下了,“騎,騎。”將軍說。
男孩騎在將軍身上,擰著將軍的衣服讓將軍在地上爬。爬了一圈,將軍開始喘大氣,可還有一圈。這時衛士長趕到了,氣憤地趕下孩子并嚴厲地訓斥:“誰叫你這樣做的!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嗎?他是一位將軍!”孩子們愣住了。
“我要去告訴你的老師,要你向將軍檢討!”衛士長十分嚴肅,他認為這是在給孩子們上歷史課。
將軍一點沒有注意到衛士長的到來,還沉浸在他的歡愉中。這時另一個男孩反駁了:“我不相信他是將軍,將軍不是這個樣子!”孩子們在電影和圖書上看到過不少將軍。衛士長無法向孩子們澄清這一問題,他只有耐心地對孩子們進行開導,然而這也絕非易事。
“他會打仗嗎?”騎過將軍的男孩撲到地上,很標準地向前運行。“啾啾”敵人的子彈射來,他一個翻滾隨即傾起半個身子用沖鋒槍“嗒嗒嗒嗒”向敵人射去一串子彈。整個過程無可挑剔。
衛士長不知該怎么收場。
“哼,我才是將軍!”男孩得意洋洋地邁起方步。
在聽到孩子的'槍聲后,將軍慢慢地站了起來,比任何時候都站得挺直。衛士長發現,將軍眼里有了硝煙、有了火光,將軍的耳里炮聲隆隆、馬蹄聲急。浩浩蕩蕩的大軍踏起漫天塵土向西線挺進。于是,戰斗在草坪上打響了。
將軍大聲發令:“七營長!”
衛士長木了,但馬上反應過來:“到!”
“你營火速包抄石寶寨東路,堵住敵軍增援。絕不許放過來一個敵人!”
“是!”衛士長轉身跑去,繞了一個圈回來。
“肖國光!”
“到!”衛士長又站在將軍面前。
“你部原地不動,等一師五師打響后迅速出擊,奪下三號和六號高地!”
“是!”
雄師百萬氣吞山河,將軍又取得了一場大戰的勝利,躺在了送來的擔架上。
小男孩上前低下了頭:“將軍爺爺,您是將軍。我錯了。”
“不,……你也是將軍……”將軍的眼中滾出淚,合上了眼。
“敬禮!”
所有在場的人向將軍舉起了手。
[4分。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①將軍在游戲前后不同表現的對比:游戲前,將軍老態龍鐘,神志不清;在記憶被喚醒后,將軍腰板筆直、眼睛有神。通過這一對比,突出了將軍曾經英勇善戰的形象。(或:通過這一對比,突出了將軍如今衰老糊涂、令人慨嘆的狀況。)
②小男孩在游戲前后對將軍態度不同的對比:游戲前,把將軍視為瘋老頭子,對他并不尊敬;游戲后,相信他是一位真正的將軍,向他敬禮。通過這一對比,表現了將軍曾經的英雄氣概感染了在場的人,突出了人們對將軍的崇拜敬仰之情。
示例1: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是不斷變化的過程。哪怕像將軍那樣曾經叱咤風云,也會有年邁孤獨的晚年;但只要年輕時努力拼搏過,綻放生命的燦爛,年老的孤獨寂寞便不那么可悲。
示例2:任何人都會在衰敗中走向年邁孤獨寂寞。盡管歲月會無情地改變生命,盡管將軍年輕時英勇豪情,卻也在衰敗中走向了年邁孤獨寂寞。然而,崇高的生命理想不會因歲月的滄海桑田而式微,偉大的人生理想總能不斷激勵后來人,生命也因此而不同。
[6分。觀點明確,2分;結合文本,2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宇將軍篇三
盼呀,盼呀。我左盼右盼終于盼到了秋游。這一次我們的目的地是位于云霄縣的將軍山,聽說陳政和陳元光大將軍的雕像在這兒。
那天,愛睡懶覺的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出發了!車上被一股興奮的氣息包圍了!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將軍山風景區,哇!時間過得好快呀!
我們下了車,一走進大門,只見大門的左邊被花朵裝扮成了一個漂亮的牌子:將軍山歡迎您我放眼遠眺,到處是一片綠色,這讓人感覺心曠神怡。我們沿著那條曲折的小路繼續參觀,首先我看見了一個美麗的湖畔,那湖很大,湖水清澈見底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微風一吹,湖面上蕩漾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美麗極了!沿著小路繼續向前走,我看到了一個小竹林,那小竹林疏疏朗朗,筆直筆直的。接著我又看見一個漂亮的花園,那里有一片血紅的楓林,我從地上拾起一片紅楓葉,準備帶回家留作紀念。草地上有幾只可愛的小羊羔我上前摸了摸,嘿!它還不理我呢!
聽導游說,前面就是森林樂園的入口。果真不假,一塊牌子上寫著森林樂園原來森林樂園的入口是一座在小溪上架起的小橋,雖然這座橋并不是非常危險,但是我還是平舉雙手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小溪中插著許多的水杉,個個挺拔高大,而且奇怪得是都是筆直的,我想可能是這些水杉想要吸收陽光,只能長高了才可以吸收到更多的陽光,所以才奮力的.長吧!
通過小竹橋,我們來到了森林樂園!哇!好熱鬧呀!原來其他班級的學生也聚集在這里呢!森林樂園的娛樂項目數不勝數,比如說,水上步行球呀!蹦蹦床呀!套圈呀!等等。。首先,我玩了水上步行球,在球里的感覺真好!感覺自己的腳下就是水,我在球里盡情打滾,盡情地轉圈,在高興之余,我也在擔心,萬一球漏氣了怎么辦呀?接著,我又玩了蹦蹦床,剛進入蹦蹦床時,許多的海洋球像雨點一樣朝我拋來,我先是楞了一下,過了一會兒,我才回過神來,立刻趴下,抓起一個海洋球就還擊!最后,我又玩了走鋼絲。不一會兒輪到我了,我的兩手死死地抓住兩旁的護欄,不知是哪個讓鋼絲晃動了起來,我的心里像揣了個小兔子一樣,咚咚直跳,畢竟是懸在空中的嘛!我的心里畢竟還是很害怕的,因為腳下就是一個小水溝,我鼓足了勇氣一口氣走到了盡頭,哎!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在這里老師也像老玩童一樣,與民同樂,和我們一起玩滑梯,一起玩秋千,老師真像個大還孩子,我們也別提有多開心啦!
不知不覺,中午到了,我的肚子也唱空城計了,老師帶我們離開了森林樂園,來到了一個草坪上美餐了一頓。
宇將軍篇四
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臺。
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云雷。
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
我見樓船壯心目,頗似龍驤下三蜀。
揚兵習戰張虎旗,江中白浪如銀屋。
身居玉帳臨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灞上為嬰孩。
羌笛橫吹阿亸回,向月樓中吹落梅。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
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臺。
宇將軍篇五
;瑯邪王司馬楚之是北魏大將。有一年,他率領一支部隊督運軍糧,鎮北將軍封沓逃走歸降柔然,并勸說柔然攻打司馬楚之,以斷絕北魏兵士的糧餉。
于是,司馬楚之命兵士們砍伐柳樹建造城堡,然后把水澆在上面使之結冰,城堡剛剛建好,柔然兵就到了,由于城堡地面的冰堅且滑,柔然兵無法攻城,于是只好撤走了,大軍因此得以避免被人偷襲的厄運。
據《郎潛紀聞二筆》一書所載:年羹堯任撫遠大將軍率軍平定青海叛亂時,有一天晚上,夜已三更,年羹堯還未睡去,忽然,他聽到外面有一陣風吹過,但轉瞬間一切就又恢復了平靜。年羹堯立即叫醒參將,告訴他西南的密林里有偷襲的叛軍,讓他馬上帶人前去搜索。
參將將信將疑地帶著兵馬前往密林中搜索,果然發現了埋伏在那里準備偷襲的叛軍,于是便將叛軍一網打盡了。獲勝以后,部下們都很奇怪,不明白年羹堯是怎樣發現密林里藏有叛軍的。
年羹堯便解釋說:“聲音響起,一霎時就沒有了,這肯定就不是風了,而是鳥拍打翅膀起飛的聲音。但半夜三更的,鳥為什么會飛起來呢?肯定是受到了人的驚擾。鳥只喜歡在林子中睡覺,而此地只有一片林子,就是離咱們營地幾里外的西南那片林子,所以,我就斷定那里一定隱藏著要來偷襲咱們的叛軍。”眾將聽完,都對年羹堯佩服不已。
清朝大將阿桂是乾隆年間的軍事首領,戰功赫赫。《新世說》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在率兵征金川時,有一天傍晚,大軍行到一個地方,準備安營扎寨。就在大家準備休息之際,阿桂卻突然傳令拔營起寨,另往他處安歇。眾將士們都不愿意再遷營,但阿桂態度十分堅定,下令說:“必須馬上遷營,違令者斬!”眾將士無奈,只好怨聲載道地另遷他處過夜。
當夜子夜時分,天降暴雨,原先安營的地方,因為地勢低洼,所以成了一個大水塘,水深達數尺,顯然,如果當天晚上不遷營的話,全軍就得被淹,將士們這才明白阿桂的用意。但將士們不明白阿桂是怎么知道會下暴雨的。因為那個年代也沒有天氣預報,而且當天扎營的時候,天空完全是晴好的,到了半夜才忽然陰云密布。
當將士們就此事請教阿桂的時候,他說:“其實也沒有什么神秘的,只不過是我在原來扎營的地方,觀察到很多螞蟻都在往高處爬,這就說明一定要來暴雨。而我們安營的地方又地處低洼地帶,所以才命令大家遷往高處的。”經此一事,將士們對阿桂更加敬佩了。
(繼續前進摘自《刊授黨校》)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