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推薦牛津版高一英語新教材教學心得范本一
【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一、 教學內容:
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unit 2 (上)
二、教學要求:
1.學習談論青少年經常遇到的問題 。
2.學會戲劇腳本。
3.了解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差別。
4.語法:定語從句(三)
【知識重點與學習難點】
一、 重要單詞:
act(n), scene, curtain, trash, garbage, charge, adult, , behavior, teenager, punish, period, argument, relationship, force, unpleasant, character, explain, slam, vet(veterinarian), style, mess, thumb, vs(versus), plus, competition, sink, fault, boring.
二、重點詞組:
common to對…來說很普遍, ?turn up調高聲音, 出現 a waste of 浪費, ?no more不再, ?spare time空余時間, ?force….to…強迫(某人)做 ?, ?can’t wait to.. 迫不及待地要 ?, be supposed to被期望或要求, 本應該, do with 處置, 忍受, 需要 ?be a mess/ in a mess亂成一團, ?leave sb in charge 委托 …..負責, ?act like行為舉止象 …, go unpunished不受懲罰, ?go out熄滅, have one’s arm crossed雙臂交叉抱在胸前, deserve to值得去做,常用否定形式表示“不配” be hard on對某人苛刻, now that既然, in the form of以 ? 的形式, than ever before比以前任何時候都, be angry at對某事生氣, even if即使, treat sb like…象 ? 一樣對待 ?, argue about為 …而爭吵, the cause of起因, differ in many ways在許多方面不同, fit badly非常不合身。
【難點講解】
1. eric runs in after it, followed by a big dog, walking very slowly.
埃里克跟著球跑進來,后面跟著一條大狗,狗走得很慢。
這句話里有兩個不同層面上的狀語:過去分詞短語“followed by a big dog” 是謂語“runs in”的伴隨狀語,而現在分詞短語“walking very slowly”描述的是大狗跟隨埃里克進來的行走方式,是動詞“follow”的狀語。
伴隨狀語通常由現在分詞短語、過去分詞短語或介詞短語承當。當伴隨動作由主語發出時,用現在分詞,當伴隨動作由其他人或物發出時用過去分詞。例如:
he ran after the thief, shouting angrily.
she sat nervously in the grand sitting room, watched closely by the butler.
the soldiers stood silently along the pass, rifles in hand.
2. you weren’t supposed to come home until tomorrow.
你們應該明天才回家的。
be supposed to do sth:被期望或要求去做, 本應該去做。例如;
you are supposed to hand in your articles this friday.
girls are supposed to behave more quietly in this country.
在肯定句中until 必須和持續性動詞連用時,在否定句里它主要和短暫性動詞連用也可以和持續性動詞連用,表示直到某時某個動作才開始。until 還可以用在強調句中。not until 放在句首時,句子要倒裝。例如:
he slept until 8 o’clock.
he didn’t wake up till e8 o’clock.
it was not until 8 o”clock that he woke up.
not until 8 o’clock did he wake up.
i won’t be free till friday.
3. the money with which you were to buy dog food is gone, but spot looks so hungry.
本該用來買狗食的錢不見了,但斑點狗看起來餓得厲害。
“with which you were to buy dog food” 是定語從句, 當關系代詞是介詞賓語時,介詞常放在關系代詞之前。例如:
the village we used to live in→the village in which we used to live
主語+be動詞+不定式表示“按計劃將要做”,例如;
we are to hold up the enemy while our troups retreat.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is to make a speech in our town on his way to washington.
4. we thought you were an adult, a person from whom we could expect good decisions.
我們原以為你是個成年人,一個我們可以指望他做出正確決定的人。
劃線部分是“an adult” 的同位語, 它 和“an adult”所指相同,句法功能也相同,是對“an adult”含義進一步的說明。這個同位于本身又帶有定語從句from whom we could expect good decisions 。
expect sth from sb: 期望從某人那里得到或看到某事,例如: you can never expect generosity from a miser.
5. this is not a family where bad behavior goes unpunished.
我們家不是一個放縱不良行為的家庭。
根據上文,this是指 our family。動詞go 后面可以跟形容詞,表示“變得”,例如:
go bad(變質), go dry(變干), go mad(發瘋), go international (國際化)。go 和一些含否定意義的形容詞連用,則表示“不受……的, 未被…的”,如: go unchallenged, go unnoticed.
his theory has gone unchallenged in the world for half a century.
it’s strange that such a mistake can go unnoticed in the textbook.
6. if they knew that spot was ill and we used the money to take him to the vet…
假如他們知道spot得了病, 而我們用那筆錢帶他去看獸醫的話……..
這句話用的是虛擬語氣, 省略的部分是: they would understand why the money is gone and the house is a mess. 當說話人只表示一種假設的情況、一種主觀愿望,即認為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狀態并非真實時,使用虛擬語氣。表示和現在事實相反時,主句用過去將來時,條件從句用一般過去時。例如:
if i were you, i should wait till next week.
i she saw you now, she wouldn’t recognize you.
7. none of us stopped to think and we should have.
我們本應當停下來想想,而我們都沒有那么做。
stop to do表示停下來去做另一件事, stop doing則表示停止正在做的事情。 should have
也是一種虛擬語氣,表示過去本應當做的事情。這里完整的句子應該是:
we should have stopped to think, but none of us did.
8. can you explain to me now why the house was a mess and what you did with the cash we left?
你現在能向我解釋為什么家里亂成一團,而你又把我們留下的錢拿去干什么了嗎?
be (in) a mess表示“亂成一團”; do with 表示“處理、處置”常和what 連用,它和deal with 不同,deal with 表示“處理、應付” we left 雖然只有兩個單詞,卻是一個定語從句,它前面省略了作賓語的關系代詞that或which。
推薦牛津版高一英語新教材教學心得范本二
自使用新教材以來,我們感觸頗多,有喜有憂。由于本屆學生在初中使用的并不是這一系列的牛津教材,因此教材體系的不銜接,給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了很多挑戰。
首先: 詞匯方面
一、 牛津版教材里詞匯相當豐富,因此給學生在學習時帶來了很大困難。有些生詞他們學過了,有些他們沒有學過 ;同時教材中經常會出現很多詞匯表上沒有列出的單詞。
二、 課本中出現的某些詞或詞組在教參上的講解應該說相當全面但是有一些高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做法:1. 在預習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先找出不認識的單詞。
2 .我們根據詞的使用頻率把生詞分成兩種:識記和運用 。不同的單詞給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情境中教學,讓學生學會去猜測單詞的意思。
3 . 教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了解構詞法,提高記單詞的效率。
4 . 在講解的過程中,我避免面面俱到而忽略了突出基礎和重點。注重詞的基本含義和慣用法,通過詞組、句型、句子來理解、記憶和運用句子。
5 .經常、反復默寫。一個單元的跨度時間長,給我們教師和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相應的單詞、詞組和課文中出現的好的句子掌握。
一個階段下來,我很高興地看到學生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詞匯,并能夠運用到句子里去。
其次: 教學內容和板塊設計方面
這套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并且在不同的板塊之中貫穿始終。由于教學容量大,我們覺得有時很難按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我們覺得有些板塊對學生的幫助相當大。比如 word power 部分幫助學生了解詞匯的運用并擴充了相當多的詞匯;grammar 部分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枯燥的語法;task和project部分讓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的技巧并進行實際操練。因此在把握教材上,給我們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把握好內容的起點和設計好課堂容量,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
做法:1 集體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并根據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設計相應的教案、學案和練習。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
2 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盡可能地多參與活動。如在課前布置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討論;課后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復習與鞏固并完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如同步聽力、同步閱讀等
3 在一單元結束后,進行一單元的測試,從詞、詞組、句型等方面和在聽說讀寫方面系統地讓學生復習。
在這個階段教學下來,雖然我們覺得備課量比以前大,課堂容量也沒以前多, 但是相對地學生的活動比以前多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也有一定的積極性。
最后:在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
高中英語教學中做好學法指導十分重要,要指導學生預習、聽課、記筆記、完成作業、及時復習總結的方法。高中學習和初中學習有大的差距。大部分初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差,自學能力較弱,教師說什么才做什么;進入高中后,有些學生還是在用初中時的學習方式,缺乏主動性,因而我們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并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做法:
1. 培養朗讀和交際的習慣。高一新生來自不同學校,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他們的語音、語調有待提高。每天的早讀課以及課堂上都要堅持進行朗讀訓練。把大聲朗讀和默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熟讀向交際過渡,形成良好的讀與說的習慣,為說好英語奠定基礎。
2. 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學會聽課和記筆記。上課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只是很被動地坐在那聽,不積極思考。既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對于重要的知識點也不會及時記錄,或者不經選擇地把課上老師提到的所有知識點都記錄下來,導致上課效率不高。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有選擇地記筆記。并要求學生在課后整理筆記,再次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3. 培養良好的復習習慣。上課的效果是否能得到鞏固,關鍵就是課后能否及時去復習。每天得花一定的時間把當天所講內容結合筆記進行復習,并做一定相關的習題來鞏固。在一定的周期要進行整體復習,比如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等等。幫助學生進行階段練習與鞏固,并進行歸納、總結,找出不足。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容易錯的單詞、題目摘抄下來,經常去看,以免再犯
4. 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工整書寫的習慣。以往在批閱學生的書面表達時,常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字跡潦草,書寫不規范,批閱起來很費勁。所以一開始我們覺得強調規范的書寫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平時的作業中要求學生獨立、按時完成。
經過一段時間下來,我們覺得大部分學生已經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在學習上有了一定進步。
總之,抓好高一英語起始教學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覺得在體現新教材教學理念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相信只要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對他們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就一定能面對新教材給我們的挑戰。
推薦牛津版高一英語新教材教學心得范本三
初一牛津英語新教材使用心得
我想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初一牛津英語教材的使用和我校初一英語備課組教師的一些做法。
我們都知道,新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照任務型教學的原則設計語言實踐活動。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話題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另外,有的單元還安排了一個旨在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題(project),讓學生綜合運用在這幾個單元里面所學的語言知識、技能及學習技巧,以培養他們的口筆頭交際能力、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2.本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語言想象再現率高,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
3.編排體系上突破了傳統模式,體現了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整套教材中,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跨文化意識等有機結合,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那么,針對以上這些特點,我們初一英語備課組的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嘗試:
一、進行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初一新教材相對于以前的教材詞匯量明顯地增大,大概每個單元100個單詞左右,有些單詞還相當長,而且一些不常見詞的出現率也相當高。同時語法點增多,并提前出現。例如: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以及 sb. spends some time doing sth.(on sth.)這類句型以前要到初三教材中才會出現,而現在初一就出現了。針對這些難度的增加,我們幾個人在一起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首先讓學生過好語音關
學期開始時先教學48個音標.在教學48 個音標時,突出重點:如五個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中的讀音, r音節及七個輔音字母(c g j n s x y)在單詞中的讀音;分散難點: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組合 ,這部分量大,學生難以記住.為此我們要求學生每天記八個,逐步增加.盡量不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盡量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如果碰到較長的學生難以拼讀的音標拼讀詞,這時我們就教學生拼讀音標詞的方法,先教學生分成幾段來拼讀然后再快速朗讀成詞.教學音標時要求學生眼看,手在空中比畫或在桌面上寫.動用多種感官提高記憶效果.過好語音關, 有助于學生把握單詞的讀音; 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有助于解決學生對單詞讀音的遺忘現象;有助于學生快速而且長久地記憶單詞.
2.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過好詞匯關
新教材詞匯量大,每個單元大約有100個左右,為了減輕學生記憶單詞的負擔,我們把它們分幾次來教,在教學新課前,利用早讀課提前教25個左右。等到教學新課時,我們還進行強化鞏固。
(1)在教學單詞的過程中,我們覺得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這樣就不利于英語教學,所以教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非常重要。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覺得“創設情境記憶法”效果較好,所以我們常采用這樣的做法。如:在教學“closed ”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就先請一個學生上來做“開門”這個動作,然后讓另一個學生用open來造句,如:open the door.或 the door is open.這個時候,我們就板書,并用彩筆在is open下面畫線。然后我們再請一個學生做“關門”這個動作,并讓他用英語來描述這個動作,他很可能會說close the door./the door is close. 這時我們就可以順勢引出now the door is closed. 并用彩筆在is closed下面畫線。然后我們就讓學生用所畫的兩個短語自由地編排動作、自由造句。除此以外,我們還采用“詞匯滲透法”。我們在講課時常將后面要出現的與此單詞相同或相近的詞,在教學中滲透下去,而等到以后要講到這個詞的用法時,學生已經有所熟悉,這時再進行復習、歸納,學生的印象自然會更深。當然,我們還采用如下方法,如:“音標拼讀記憶法”、“音標分段記憶法”、“比較法”(比較單詞的異同)、“聯想法” (由同一詞根或意義聯想)。
(2) 通過形式多樣、緊密聯系課文內容的練習題,提高單詞的復現率。我們仔細鉆研教材,自編了一些練習題,如根據中文提示完成單詞拼寫的練習題(放在句子中),或將詞組里的主要單詞劃去,讓學生選詞填空或首字母填空(我們所選的這些練習題一般都較容易),這樣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單詞,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這種方法比起孤立的背單詞或抄單詞要有意義得多.而且學生也感興趣得多。俗話說得好,再好的方法,如果長期單一的使用,也會失去其在初期的最好效應。(以上就是我們在幫助學生過好詞匯關當中的一些粗淺的做法。)
二、如何整體處理新教材中的單元結構。
(請大家翻開書)新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comic strip(卡通漫畫)、??? 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vocabulary、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main task and check out.
就我校的情況,單元的課時安排一般分為兩到兩周半的時間。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一課時?? reading約兩課時? vocabulary 一課時? grammar 約兩課時? integrated skills約一課時??? 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一課時? main task 一課時 check out一課時。
comic strip 主要通過漫畫中的小狗eddie和電子狗hobo之間一段簡潔而有趣的對話,點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教學時我們幾個人主要讓學生聽錄音,模仿跟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內容往往是學生學習本單元的熱身運動。
reading 即課文教學,我們平時都盡可能創設一定的情境來教學課文。同時要處理好教材中的配套練習,如b.c中的相關內容,b.c部分經常有true or false題等,這時我們經常根據課文內容適當編一些wh-question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復述課文。
vocabulary 教學主要呈現與話題有關的新詞語并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和掌握這些單詞。我們在教學時往往根據所學內容增加一些聯系學生生活實踐的一些同類的相關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部分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可以將它與后面的check out 或main task 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grammar主要是對已出現的語法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我們就根據教學內容精選一些練習題來進行操練,幫助學生掌握語法規則,正如斯金納所說的:小步走,快反饋。
integrated skills 主要是復習本單元所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main task 主要是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應掌握的基本內容。在學生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還注重指導學生的英語寫作。
check out 是教學本單元的最低要求。
在教以上幾個部分時,我們并非按照教科書一層不變的進行教學,而是經常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我們常把grammar提到課文前面教,便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強化鞏固grammar。
三、設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了,我們的英語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對話、課文時,我們充分利用實物、掛圖、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創設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讓學生喜歡上英語這門課,在集備時我們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制作了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對話時,我們通常采取這樣的方式:把對話里的重點句型提煉出來,進行重新組合,變成簡單的、學生容易接受的對話,這樣的對話使得那些平時懶于張口說英語的學生也變得躍躍欲試,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變得活躍起來。待他們把這個對話操練熟悉之后,再來學習課文中的對話,他們就會感到得心應手,成功感油然而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自然提高。另外,在教學課文時,我們還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資源。如在教學 7a unit1時,我們就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照片或請學生到前面來讓大家進行外貌描寫。如her hair is short/long. she has black in a ponytail. she has black hair in bunches. she wears glasses. she is quite tall and slim.等句型進行操練。再如在教學7a unit6 “my fashion design”一課時,我們先讓學生設計各自喜歡的服裝(從顏色、風格、搭配包括發行的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慮)。或讓學生上網收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流行服裝的設計。上課時我們請學生將自己設計的流行服裝張貼在黑板上,而后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在表達前讓他們分組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大膽的發揮思維想象,將那些服裝進行重新組合或款式的修改。學生個個都很投入,熱情高漲。這樣的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讓學生輕松地復述對話、課文,我們引導學生將對話或課文改成小品,讓學生進行表演,激發學生學英語的熱情。另外我們還精心設計板書,讓學生結合黑板上的key words和掛圖等而后過度到單獨只看掛圖或實物、教具等復述課文。這兩種方法大大地減少了學生課后讀背課文的負擔,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學以致用法”。即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如在教學7a? unit4? food 一課時,我們讓學生用英語說出自己喜歡的各種食品,如肉類(fish,meat,pork,chicken,beef),蔬菜類(vegetables,cabbages,tomatoes,potatoes,beans,peas and so on),水果類(apples,bananas,pineapples,watermelons and some other kinds),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問答,
“??―what do you love/like/dislike/hate?
―i love/like/dislike/hate …. what about you?
―i love/like/dislike/hate ….”
并討論“what food do we eat if we want to be healthy?”等得出 “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style.”
3.競爭法。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興趣點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單詞遺忘快,為了與遺忘作斗爭,我們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的復習時間來增加單詞的復現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課上組織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我們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將前面一課或最近所學的長單詞、不常用詞抄五-六個在黑板的一角,上課時叫幾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讀,我們注意傾聽,幫助他們正音,然后再進行搶記單詞和用這些單詞造詞組或句子的比賽。試用下來我們覺得效果較好,就連那些課后懶得記單詞的學生,課上也頻頻舉手,這時我們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表揚,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讓其形成燎原之勢,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賞識。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使是一種好的方式,經常使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我們還采用其他的一些競賽形式,如限時閱讀比賽,限時朗讀比賽,口頭演講比賽等。
4.針對新教材詞匯量大、固定句型和語法點提前出現的情況,我們將以往單一的everyday english擴充為現在的口頭作文(每周兩至三次),和對關鍵詞、詞組和句型的復習(每周兩次左右)等,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平時的口頭作文訓練外,我們也利用期中、期末復習課對作文進行講評,如課前先找幾個層次不同的學生作文抄在黑板上,然后課上大家一起來講評,并根據中考作文評分要求讓他們來評分,有了這樣的評分機制,初一相當一部分同學的作文水平較之開始時提高了許多。有的同學的作文水平甚至遠遠超出了老師的想象。
5.將枯燥乏味的語法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比較級和最高級,當學生對這種語法結構有所了解的時候,我們請學生自己造句或將他們所崇拜的明星人物編進句中,如,姚明比潘長江高。此外,對一些易錯的語法項目,我們編了一些簡單的口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如一般現在時:主語三單時,肯定加s,否定和疑問,動詞用原形,助動詞用does;又如be動詞口訣:我用am,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所有復數全用are。再如運用現在進行時,學生時常會忘記be或動詞的ing形式,這時我們打比方:be為人的左手,動詞ing為人的右手,兩者缺一不可,否則殘疾。另外,在學習no one和none時,我們將其編成順口溜:1:2,2:1。如回答who is in the classroom? no one(回答無人時). 回答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none(回答無人時).回答how much milk is there in the cup? there is none(回答沒有時).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立馬想到了金龍魚色拉油的廣告用語1:1:1。
6.外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為了提高效率,在前面上課的老師會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上課心得,以便后面上課的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少走彎路。與此同時,我們還經常互相交流上課的心得體會,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針對初一新教材采用的“五輪復習法”
初一新教材相對于以前的教材詞匯量明顯地增大,大概每個單元達75-100個左右,有些單詞還相當長。而且語法點增多,例如: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以及 sb. spends some time doing sth.(on sth.)這類句型以前在初三教材中才出現,而現在初一就出現了。針對這一系列難度的增加,我們同濟中學不光利用期中、期末集中復習的時間,還立足于平時,采用“五輪復習法”。
第一輪:立足單詞。在每個版塊的內容學習完畢,根據本課的內容,精選或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如根據中文提示完成單詞拼寫的練習題(放在句子中), 根據圖片寫單詞,或將詞組里的主要單詞劃去,讓學生選詞填空或首字母填空(我們所選的這些練習題一般都較容易,放在句子中,一般為書上所學內容的變化形式),這樣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單詞,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這種方法比起孤立的背單詞或抄單詞要有意義得多.而且學生也感興趣得多。俗話說得好,再好的方法,如果長期單一的使用,也會失去其在初期的最好效應。
第二輪:在每單元學習完畢,根據整個單元的內容,配以適當的拔高練習,內容緊扣課文,涉及詞匯、時態、巨型轉換幾塊,選擇適當的部分當堂完成,教師在巡視的時候,特別留意中等生,對錯得多的題目進行詳細地評講,不具共性的錯題只作個別輔導。這兩輪復習安單元,利用早讀課或課后時間完成。這樣天天給他們一定量的練習或閱讀,漸漸地學生對所學內容由生而熟。
第三輪:做綜合性基礎題。這些題目難度不大,讓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對,有成就感。單選、時態填空和詞匯填空題基本上是課堂上完成的,教師在巡視的時候,特別留意中等生,只對錯得多的題目才做詳細地評講。閱讀、完形、寫作課后做,講評時,我們特別注意解題方法的指導。
第四輪:專項練習。主要是圍繞語言點進行歸類和查漏補缺。采用句型轉換、時態填空、詞匯練習、句子翻譯等形式。
第五輪:在前四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主要是綜合題,立足于培養學生能力。
為配合以上的“五輪復習法”,我們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對重點和難點隨時進行鞏固和強化。
1.學習單詞之后,把上一節課重點的單詞或詞組在課前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讀讀、說說,有時舉些長單詞讓學生進行搶記比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背單詞的效率。
2.進行課文限時朗讀比賽。對于一些比較長的課文,抽取部分重點段落,作為朗讀的材料。先選一位比較好的學生測一下時間,然后抽幾位水平相當的學生朗讀該段,其它學生做評委,評出讀得比較好的同學,予以表揚,以此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3.學習完對話以后,為了進行有效的復習和鞏固,要求中等左右的學生能表演出來,基礎好的學生要有一定的拓展或聯想。有時也舉行講同意句比賽,同樣的句子,看誰能用另外的句子結構表達出來。這兩種方法用意在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對寫作的鞏固。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涉及一個話題,與寫作相配合,學完課文后,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寫一短文,作為開放式的練習,可長可短,一般5-8句話左右,利用“everyday english”時間,抽取部分學生朗讀他們的作文,教師做適當的點評。以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觀點。
5.強化聽力。在平時的每個單元中都有聽力,期中、期末復習時,利用一些練習材料,對聽力做一些強化訓練。這樣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為我們初一備課組采用的“五輪復習法”。實施下來,效果良好,當然,其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會進一步完善。
以上僅是本校初一英語教師使用新教材一年來的一點心得體會,旨在拋磚引玉,不足之處望領導和同行批評指正。非常感謝大家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