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老師分享心得體會篇一
老師們在擔任生活教師方面都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而且是比較成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根據從其他老師那里學到的經驗,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法獻一下佛,拋磚引玉。
一、了解學生
在很多關于如何做生活教師的書和文章里面都提到,作為生活教師,剛接手一個新班時,如果能在很短時間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對學生來說,就是很高興的事。這樣,既能證明他們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說明老師在工作上,對學生的態度上是認真負責的。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努力學習的信心。于是我便想辦法在八月份軍訓的那幾天時間里,經常跑到學生宿舍里去看他們,然后根據各個宿舍提供的名字一個一個的認人,在軍訓結束時,我已經把班上所有的學生都認全了。還記得有一次我到宿舍去,當我準確地叫出所有人的名字時,其中一個鎮英吉沙來的小女孩就驚訝的對我說:“老師,你太厲害了!”那一刻,一下子就覺得自己所做的沒有白費。
另外,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他們的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都是在當生活教師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在軍訓的第二天,我就根據書上和其他老師的建議,和學生談心,希望能夠對他們多些了解,并且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之后在上課以來的這幾個月中,多和學生聊聊天,并且對于個別學生專門聯系了他們的家長,了解相關的一些信息。除此之外我也會和各任課教師進行交流,了解相關的問題。但是,在這些方面也依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然后和家長的溝通還有很多的局限性,大多都是在電話里面溝通,溝通上還有一定的障礙,更沒條件進行面對面的具體分析。在和科任教師的溝通的過程中還不夠主動積極,對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很好的處理。
二、多聽聽學生的聲音
很多有經驗的生活教師都說,在每件事上不妨都聽聽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態度如何,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總比耳提面命有益得多,既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學生對生活教師的信任感。在這一點上我也試著做了,然后發現學生的感知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開闊得多,他們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很多問題他們給的主意比我自己想的還要好。前段時間學校組織古爾邦節文藝表演的選拔,因為孩子們在軍訓結業典禮上的積極性不夠給力,這次和其中幾個孩子一說,沒想到大家都積極的推薦,努力排練。
三、用愛心喚真情。
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無意通過外部流露出來,在班級活動中,生活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表情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情感,達到與學生心靈交流的目的。比如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嚴肅的手勢等都可以表達生活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使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和關懷感。還有,找學生談話,與家長聯系等也是心靈交流的重要方式.生活教師的情感投入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對學生有所偏愛,因為任何偏愛都會失去教育的力量。在老師的心目中,那些外表美的、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容易獲得老師的愛,而那些相貌丑陋的、衣著簡樸的、成績一般的、智力平庸的、頑皮的學生,一般引不起老師的注意,這就需要生活教師去發現、挖掘這些同學的優點,用老師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去關注這些同學。所以我認為情感教育實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暴露出來,每次當學生出現問題,違反紀律,產生矛盾時,我都會單獨找他們談話,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和他們講道理,先夸獎他們表現好的地方,然后再給他們分析他們行為的得失,或者讓他們易地而處,想一下別人的感受,大多時候孩子們都會認真地聽,然后下去思考,然后承認錯誤。開學第一個星期,我們班有兩個孩子因為一些小的口角相互動了手,眼看就要發展成打群架的態勢。還好其中一個孩子的哥哥及時打電話通知我。我暫時穩住了他們。下午上課之前,我立刻找到了兩人。經過一番交談之后,兩個孩子都認識到了自己不對的地方,向彼此承認了錯誤,其中一個孩子當時就讓自己約的幫手不要來了,另一個孩子之后寫了長長的一封信給我表達了他的歉意。現在這兩個孩子還成為了好朋友。事后想想真慶幸,我想當時如果我沒有獲得其中一個孩子哥哥的信任,沒有及時穩住他們,沒有及時在上課之前給他們做工作,會是怎樣的結果。
四、用理想鼓勵學生
窮則思變,我們班大多數孩子的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大的壓力,每當孩子們在周記里表達自己的疲憊時,我總會在勸告他們放寬心后,詢問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理想有大有小,可無論哪一個我都給與鼓勵,并且告訴他們想要達成理想,他們所需要付出的。我告訴他們為了他們的理想,要學會重視現在的每分每秒,踏踏實實的往上走。孩子們總會聆聽,然后慢慢地開始行動,為了理想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前不久,學校要求開展以“夢想”為主題的學習活動,我讓班委進行了組織,許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還有理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定位,并且明確了努力地方向。
有人說:生活教師是學校里最苦的崗位。在生活教師的工作中,我感觸頗深,有幾分勞累,幾許收獲。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接觸并且學習處理的方法。在生活教師工作中我也還有許多疑惑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還要和各位生活教師多學習交流,希望能在這份工作中逐漸成長。
老師分享心得體會篇二
20xx年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學案導學教研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進一步感受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學案導學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松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周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老師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后“灌”給學生。
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于,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后,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通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閱讀課本,帶著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倒是原來的“滿堂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后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復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后急于糾錯和學生樂于討論,喜歡輕松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通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一定只是計算題,還可以是選擇、填空。因為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通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盡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后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煉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為學生做好舊知識的鋪墊。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老師分享心得體會篇三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老師讀書分享會心得(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