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4月27日12時59分,29歲的飛行員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因戰機突發機械故障,壯烈犧牲。
“飛參記錄表明,從戰機報警到跳傘離機的4.4秒里,張超的動作是全力推桿到底。”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說,張超肯定知道,殲-15飛機系統高度集成,發生電傳故障,第一時間跳傘才是最佳選擇。
生死關頭,張超卻做出了一個“最不應該”的選擇——那奮力一推,是他意圖制止機頭上仰,避免戰機損毀的最后努力。
204月27日,張超加入艦載航空兵部隊的第90個飛行日。再有3個飛行日,他就能完成剩下的訓練任務,順利上艦。
只有在航母上完成起降飛行訓練,取得上艦資格認證,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
“超,送給你了。”“我不要你的,很快我也會有的!”說這話的時候,張超的眼神無比自信。
這一次,張超“食言”了。可在戰友的眼中,他完全有資格獲得屬于自己的那枚“航母上艦資質證章”。
張超的家鄉在湖南岳陽,大家庭里有10多名黨員,大舅當過兵,從小耳濡目染,立志從軍報國。9月,張超通過層層考核選拔,成功招飛為飛行學員。
5月,海軍向西沙永興島派駐新型三代戰機,這是該型戰機的首次前沿部署。那一天,一架外軍飛機實施抵近偵察,張超奉命戰斗起飛。他寸步不讓,與外軍飛機斗智斗勇,成功將其驅離。
6月16日,張超犧牲后的第50天。天氣晴朗,微風,少云,適宜飛行。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在汶川大地震的生死關頭,四川省災區廣大教師義無反顧、奮不顧身地搶救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寶貴的生命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本色。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人生閱歷豐富的他本來有機會能夠從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學生。在那一瞬間,他眼前可能浮現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許遲疑和猶豫。但是,對自己學生的愛讓本來有選擇的他毫無選擇,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了四條年輕的生命。然而,上帝在讓她得到那些學生的同時,把她的愛人帶走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個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無私的愛就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不僅感染他在湖南衡陽的老鄉、他大學時期的同學,也感染著無數的教師和國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這一格言——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
吳忠洪老師生死關頭沖上危樓救學生。地震發生時,崇州市懷遠鎮中學吳忠洪老師正在給4樓的7年級5班學生上英語課。看見大地劇烈地抖動,吳老師當即向班上29個學生大喊“同學們,快跑!快下樓,地震了!”他自己則牢牢地將搖晃得很厲害的門框扳住。剛到3樓,被吳老師救出的林霞等學生看到吳老師又向四樓跑上去。后來才知道,還有2名學生因為恐懼仍滯留在教室里。但一切發生得太快了,吳老師和另外3名學生被永遠地留在了廢墟中,臨死前吳老師還抱著2名學生。愛生如子的吳忠洪老師用忠誠將28年執教之路升華成一個永恒的美麗。
茍曉超老師為救學生英勇獻身。5月12日,是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茍曉超老師新婚后上班的第一天。地震發生時,他大聲吼叫二年級學生趕快下樓逃生,并用盡全身力氣大聲通知正在二樓和一樓巡查的老師,驚醒的孩子在老師們帶領下陸續從教室撤離到操場。茍曉超老師不顧教學樓頂樓磚頭玻璃的掉落,飛跑上三樓搶救58個正在午休的孩子。當他第三次沖到樓上抱起2名孩子撤離到一樓地面的最后一級樓梯時,頂樓轟然坍塌,一塊重約一噸的混凝磚塊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將兩個孩子“藏”在自己的懷中,用堅強的身軀擋住從天而降的墜落物。“藏”在茍曉超老師懷中的兩個孩子和被困的最后幾名學生終于獲救了,但茍曉超老師卻因傷勢過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可就是這些默默無聞工作在教育第一線上的老師,在危機時刻、緊要關頭,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師德,什么愛,什么是榮耀!當成千上萬間房屋倒下去的時候,是他們的愛撐起了整個世界!
災難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傷痛。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為老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學生上了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課,當那些被他們救起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勇氣,什么是無私,什么是責任; 將會更加珍視生命,關愛他人。相信他們一定會把這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余旭20xx年入伍;20xx年成為空軍飛行員,參與國慶60周年閱兵;20xx年成為殲-10首位女飛行員,再到20xx年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余旭身上有太多閃耀經歷。
但在大學同窗王琦(化名)的印象里,余旭始終是印象里那個“活潑可愛”、“愛說愛笑”的川妹子。
王琦清楚地記得,20xx年前,空軍航空大學的中秋晚會上,余旭的一支孔雀舞驚艷全場。從那時起,余旭開始被人們稱為“金孔雀”。今年是“金孔雀”飛行生涯的第8年。
余旭成為飛行員曾經是一個偶然,她不經意間看到一張貼在布告欄上的“招飛”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考試。但對成為飛行員本身,余旭沒有后悔過。
這段只有3分鐘的視頻中,余旭說,她曾經也會羨慕身邊的同齡人,當她們在辛苦地進行飛行訓練的時候,同齡人可以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余旭說,她選擇了飛行事業,沒有感到后悔,因為與普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追求的東西也不同。
余旭難忘第一次海外飛行表演,難忘國外同行給予她的喝彩,她認為自己的青春是無悔的。
余旭的一位大學好友告訴北青報記者,得知余旭犧牲的消息后,同學們全都很“震驚”,“我在微信里給她發語音,和她說話,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
余旭是為了祖國的飛行事業犧牲的英烈英,她既是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前進的路標。她時刻提醒我們,未來的考驗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風險,我們都將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前行!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7月28日一大早,鄭基純撐著小船出發了。他的目的地,是鎮上的生活物資領取點。自村里82個受災群眾來到安置點后,作為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鎮高林小學校長,鄭基純這個老黨員主動請纓,負責起大家的生活起居。“汛情緊急,我沒能像其他黨員一樣在一線抗洪,但希望盡我所能,幫助受災群眾在臨時安置點吃喝不愁。”鄭基純說。
入汛以來,合肥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巢湖流域各主干河流全線超警,同時面臨長江、巢湖防洪和城市防澇三線作戰的巨大壓力。面對嚴峻汛情,全市各級黨組織和眾多黨員勇擔當、打頭陣,奔忙在防汛的關鍵崗位,筑起一道道防汛抗洪的堤壩,守護著家園,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保平安,支部到一線
21個臨時黨支部,24小時值守,守住主要河流和巢湖堤壩及重點地段
巢湖水位已連續多日超過了百年一遇標準。
內有3條入湖河流,外有10.8公里巢湖大堤,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處在防汛一線。為及時、有效開展防洪搶險工作,接到汛情預警后的第一時間,義城街道黨工委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機關、居村、城管17個黨支部搬上大堤。
各臨時黨支部分段負責,支部書記帶頭,黨員紛紛參與。周邊老百姓見了,也主動加入其中。不一會兒,就聚集了300多個志愿者,其中包括200多名黨員。
“水位正不斷上升!”巡堤時,楊國慶觀察到環湖大道李榮段水位見漲,前方一段近10米長的堤壩地勢較低,隨時都有漫堤危險。作為防汛應急一組組長,楊國慶當機立斷,趕緊組織加固堤壩。鏟泥沙、扎袋子,傳沙包、壘堤壩,楊國慶帶著10多個黨員一起,奮戰近2個小時,將大壩加高了1.2米。
防汛堤壩上,除了黨員志愿者,還有漁民“土專家”。今年68歲的束從明是土生土長的巢湖漁民,也是一名老黨員。他帶頭成立“老漁民守壩隊”,隊員們不僅在汛期巡壩查險,平日里還負責清理湖河沿線雜草垃圾。如今,在束從明的帶領下,這支“老漁民守壩隊”兵分兩路,每小時巡堤一次,24小時值守。
“洪水面前,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斗堡壘。”合肥市包河區委書記葛銳介紹,把臨時黨組織建在防汛救災一線,能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如今,包河區在主要河流和巢湖堤壩及重點地段設置了32個防汛應急值班點、21個臨時黨支部,實行24小時亮燈值守。
巡堤壩,黨員沖在前
聞令而動、聞“汛”出擊,目前已有5萬多名黨員干部投身防汛應急搶險
雨還在下,南淝河水位幾乎每天都在漲,李業炳巡堤,不敢有絲毫懈怠。中午時分,領了盒飯,坐在小馬扎上,李業炳一邊吃,一邊仍不忘盯緊水面。“一旦發現水位超過安全界限或出現滲漏,一定要第一時間沖上去,這是我作為一名老黨員的責任!別說我才72歲,就算82歲、92歲,也照樣堅守在抗洪一線。”李業炳說。
“這次抗洪搶險,對黨員們來說是一次大考。他們聞令而動、聞‘汛’出擊,不計得失,忘我奮戰,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肥東縣縣長姚飛說。
據了解,目前合肥已有5萬多名黨員干部投身防汛應急搶險,成立黨員突擊隊380多個,黨員搶險隊260多個,黨員志愿服務隊650多個。
防內澇,排查無死角
不久前,合肥市暴雨傾盆。“不好,北一環和肥西路交口處出現積水!”合肥市城鄉防洪指揮部里,掛了電話,陳世勇第一時間調出防洪指揮調度系統,核對信息、判斷水位、調度排水車輛。緊接著,他一頭扎進雨中,拔腿就往現場趕。
今年45歲的陳世勇,是合肥市城鄉建設局排水管理所片區隊長,已經入黨25年。汛情期間,他負責對轄區內排水設施進行巡查養護和防汛應急處置。路口積水,已經超過了警戒水位。調來的大型移動泵車,在爭分奪秒抽水強排。井口、排口,安排人員火速檢查。
陳世勇帶領隊員連續工作了幾十個小時,其間出動移動泵車助排30余次,助排了近42萬立方米水。雨還在下,但積水已經逐漸退去。
為防城市內澇,汛情期間,合肥城鄉防洪指揮部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一方面,加強下穿橋和易澇點定崗值守人員到崗到位督察,確保人員在崗在位,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另一方面,確保“積水盡可能少、積水時間盡可能短”。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11月12日,余旭和隊友駕駛表演飛機在訓練時,發生事故墜落到唐山陳家鋪大楊鋪村西南地里。前艙飛行員跳傘成功,后艙女飛行員余旭跳傘時,彈射時撞到僚機副翼,導致跳傘失敗。
20xx年,經批準,空軍首次招收殲擊機女飛行學員,35人從2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進入飛行院校學習,余旭正是其中之一。
為檢測抗眩暈的能力,余旭和其他學員坐在上下左右高速大角度旋轉的轉椅上,幾分鐘下來,個個臉色煞白,天旋地轉,有的甚至嘔吐不止。人還未站穩,教官便要求在2秒鐘內準確地辨認自己上椅子時的位置。接下來便是3000米長跑、高強度的滾輪旋轉、上千個俯臥起坐、s形繞桿跑等項目,接二連三地擺在面前。余旭多年后回憶時說,“累得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感覺整個身子都不是自己的了”。
機訓,也是擺在姑娘們面前的一道坎。戰機座艙內10多塊儀表,指數、參數、功能和位置等必須熟記于心,不能有半點的差錯。5分鐘的起落飛行中,近千個操縱動作要領和程序,也必須絲毫不差地完成好,不能有半點閃失。機場周圍所有的地標、地物,以及近百個空中特情處置方法,都必須能倒背如流不能有誤。
“1分鐘起床、2分鐘離房、3分鐘列隊完畢”,無數次殲擊機高教機飛行訓練都是如此。
20xx年4月,16名殲擊機女飛行員以全優成績完成學業,進入二代戰機訓練。最終經過層層篩選,余旭終于見到了那架殲-10。
這位姑娘酷酷的和不茍言笑的樣子,俘獲了不知道多少軍迷和粉絲的心。一頭齊肩中長發的她,總是在白凈的臉上架著一副太陽鏡,顯得特別英姿勃發。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夢想。
現在,她這個夢想,再也無法實現。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你走過了95年的光榮征程,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億萬人民的期盼,托舉起輝煌的軍徽。那莊嚴遒勁的“八一”,是我生命永遠的圖騰。浩蕩的鐵流里,我看見了父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作為一名曾經的老兵,告別了軍旅生活,卻告別不了兵的品格,無論從此走到那里,咱軍人都是一路豪情一路歌。無論從此走到那里,我的心里始終對這綠色的世界有著一份深深的眷戀與崇敬。無論從此走到那里,我對戎裝的那份渴求與眷戀,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減弱,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消退。
轉眼又是八一建軍節將至,歷史一頁頁翻過,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記憶的長河。但是,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卻如璀璨星辰,閃爍于我軍90年光輝的奮斗歷程,讓我們的目光久久為之仰望,讓我們的激情更加為之昂奮。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萬水千山,幾十年的艱難歲月千辛萬苦,鑄就了90年后的輝煌。
軍旗,你是戰士們心中不倒的神靈,你是旗手胸中不滅的精魂。軍旗,戰士們用赤誠擁抱著你,先烈們用鮮血浸染著你,軍旗下,戰士們告慰英靈:鮮紅的八一軍旗不會忘記你們!一個戰士倒下了,會有千百萬個英雄站起來,我們將用我們的血肉之軀鑄起祖國新的長城!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軍節誕生的地方。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歷經千難萬險,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為一支多兵種合成的軍隊,正在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奮勇前進,成為中國捍衛和平與發展的鋼鐵長城。
我們應該清楚的記得,當國家和人民群眾碰到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支持和幫助的時候,解放軍戰士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解放軍戰士的身影;哪里需要幫助的時候,解放軍戰士伸出了溫暖之手。
軍人的果敢、軍人的剛毅,筑就成軍人的超凡品格與卓越魅力。你使我懂得責任并不是犧牲,而是榮譽;犧牲并不是損耗,而是創造。你使我青春的旋律如此昂揚激越;你使我生命的歷程如此樸實無華。如今我們不再年輕,但我們仍然保持著活力,也始終保留著對解放軍這所革命熔爐深厚的情。讓我們永遠歌頌無悔特有的軍人風采、永遠為軍旅人驕傲和自豪吧!
張超英模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在迎來人民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11月12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
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xx年9月入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上尉,二級飛行員。20xx年10月1日,她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xx年7月29日,余旭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死亡是第一次降臨到軍人身上嗎?不是。
事實上,死亡,從來都和軍人不分家。軍人,從來都以身死沙場為榮。更準確的說:選擇了軍裝,就選擇了與死亡共舞。
在死亡名單上,有許多如同活在昨天的名字:黃超、申亮亮、楊樹鵬、李磊。群眾可以選擇哀思,選擇悲痛,選擇任由情緒宣泄,軍人群體不可以。我們肩頭上的責任和義務告訴我們,唯有“繼續從嚴從難訓練,忠實履行使命責任”,才能對得起亡故的戰友。
把飛行當做生命中的音符,這是一位手持利劍當空舞的舞者自白。與死亡共舞至今,舞者余旭的舞劍人生戛然而止,像所有在戰場戛然而止的橄欖綠一樣,為舞劍生涯畫上了光榮的句號。
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陰影。軍人,就是阻擋在陰影邊緣與死亡共舞的一群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軍人無意把負重示人,選擇即無悔。
我相信我的戰友余旭十一年如一日選擇飛行事業,一步一步成長成為祖國王牌飛行員的時候,她早已經做出了軍人的選擇:時刻準備犧牲。
讓我們深深緬懷曾經一起戰斗過的戰友;讓我們牢牢接住她手里遺留的接力棒;讓我們繼續跳好,與死亡相伴的一支舞。
如有來世,愿你每一次起落都順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