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寫作技巧的模板材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啟示和靈感。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一
依稀記得幾年前在跟朋友談到三十歲時,腦子里閃過的一幕景象。溫馨潔凈寬敞明亮的客廳里跟心愛的人坐在沙發上,電視里隨意的放著些綜藝節目,廚房里飄來飯菜的清香。大約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后,窗外是碧藍的天空,玻璃上映出晴空的云彩。那時候大概以為這樣安適閑靜的日子便應該是三十歲以后的中年人應得的一種福利,在飽嘗了流離奔波之苦后終于停靠在一個寧靜祥和的港灣。為了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獻出自己一份應有的責任義務。
這樣的臆想在最初的幾年經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讀書的時候,偶然夢到跟一個喜歡的女生坐在自家客廳的沙發上。忘了電視里演的是什么了,只記得她半倚在沙發上,一只手隨意的放在我的肩上。后來再遇到喜歡的人,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想到和她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影該是怎樣一種情形。季節最好是在夏天,時間一定要在午后,穿著輕薄的衣衫,腳上隨意的穿著拖鞋,或者直接光著腳踩在干凈的木質地板上。
那時候大概是宮崎駿的動畫看多了,因此對夏日的午后有一種難言的親近感。最近兩年卻很少再有這樣的夢了,年齡越跨近三十,心中更多的是一種焦慮。為過往的傷懷,為將來的躊躇,而日子也像加緊了的發條,快馬加鞭的越過二十五沖向三十的終點。
總是想起梁冬常說起的那句話,三十歲以后才明白,一切都不算太壞,該來的都會來。話是這樣說,真正處在二十五到三十這個年齡段的單身人群卻沒幾個能有這樣的從容和淡定。有段時間聽到一首宗教曲子《風輕云淡》,大概也是這樣一種身在世外的從容感。忽然覺得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么緊迫重要了,仿佛是一種酒后的麻痹和疏離,是經歷了一切悲喜過后的再回首。白巖松在《愛你現在的時光》中說道:“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叫什么勁呢?未來的還沒有來,焦慮什么呢?真正的恐懼不是血肉橫飛的畫面,而是調動你的想象力自己嚇自己。”
也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處在社會的大轉型中,貧富的急劇分化,父輩的傳統保守,未來的變幻莫測,都使我們不自覺的產生一種對安全感的缺失。別人的榮譽成就使我們感到自己的一無是處,權貴榮華的炫富使我們義憤填膺,佳麗名媛的奢華讓我們望塵莫及,信仰價值的混亂讓我們迷茫不前。在這一條路上擁擠鋒行的人,沒有哪一個知道前方是對是錯。很多時候總是在問自己,為什么我們總是要是跟著別人的價值觀走,為什么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別人的眼睛里,難道人生不應該是自己的嗎?或許這只是一種自我的逃避,當我在外漂泊數年以后回到故鄉,面對著鄰里親朋,面對著塵世故鄉,才忽然發現人在這世上最難的原來便是回歸自我,跟著自己的心走。塵緣使你活在這世上屬于他的一份,塵緣也讓你背離自己從屬于大眾,而你真正的心聲和呼喚將永遠注定在喧囂的塵世里被掩蓋壓抑直至迷失。
多少遇見的人又分離消散,多少追尋的路又漸至迷途,我們曾經相愛卻渾然不知,我們后來重逢卻再非當年心情。那樣的夢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樣的人如今又在經歷著怎樣的人生。慣看人世風花雪月,飽嘗別離悲喜常情,究竟怎樣的人才是你的一生一世,究竟怎樣的風景能令你情有獨鐘。朋友的一句簽名“辜負了家人”,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你的心里到底藏了多少遺憾和心酸,你眼中的淚水究竟是苦澀還是甘甜。你把最美的嫁妝壓在了誰的箱底,你把回眸的微笑留在了誰的心間。過往的一切是否早已風輕云淡,未來的每一天要記得釋懷安然。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二
我的家鄉坐落在偉大詩人李白的故居———青蓮。這里有數不勝數的旅游景點:隴西院、太白祠、粉竹樓、磨針溪、太白碑林等名勝古跡,讓人留戀忘返。我愛家鄉,但我更愛家鄉一年四季那迷人的風景。春天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烈日當空;秋天碩果累累、秋風送爽;冬天大雪紛飛,景色宜人。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家鄉明媚的春天,萬物充滿生機。清晨,太陽公公早早地爬上山頭,天空一片淡藍,泛著一點兒紅暈,顯示出它別具一格的樣子。到處可見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像在為人們演奏美妙的樂曲。春姑娘無聲無息的來到了大地,望著家鄉的桃花山,一朵朵桃花吐露芬芳。有了桃花的裝扮,家鄉變得更是美不勝收。小草探出小腦袋,望著這個陌生的世界,花兒露出害羞的臉,咧開嘴笑了,樹木抽出了嫩芽,像個剛出生的孩子一樣,惹人喜愛。春雨綿綿,雨后,樹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像個調皮的孩子,滾來滾去。一陣清脆的自行車鈴聲,伴隨著大人們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孩子在公園里嬉戲游玩,是那么活潑、可愛!春天的小河,已經冰消雪融,叮叮咚咚的唱著歌,向東流去......
夏天,驕陽似火。可花、草卻不受天氣的阻礙,依然綻放光彩。樹木也站直了腰桿,生機勃勃的挺立著。廣場至碑林的道路兩旁的柳樹已長出枝條,微風一吹,枝條隨風擺動,像阿娜多姿的少女梳理著自己的秀發。隴西院河塘里的水那么清澈見底,泛起層層波浪。河塘中的荷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招來無數的小蝴蝶,它們抖動著美麗的翅膀,像似在進行舞蹈比賽。大片的荷葉連成一片,像綠色的地毯上繡上了粉白色的花朵。青蛙呱呱地叫著,好象在高聲朗誦一首唐詩宋詞。看到著一切,我情不自禁的想贊嘆一句:“真美啊!”
秋天,天寶山上的樹木不再像以前那樣生機勃勃,枯黃的樹葉隨風飄落下來,像幾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小草、花兒枯萎了,讓人不油自主的吟出一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而雪白的桂花卻十里飄香。此時果園里,別有一凡風景。大片的果子已經成熟,有:蘋果、石榴、橘子、柿子......果香撲鼻而來,看著一個個俏皮的果子,使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能咬上一小口,甜滋滋的果汁潤入喉嚨,使人感到神清氣爽。一陣喧鬧的嘲雜聲打破了我的沉思,我隨著聲音望去,一片黃澄澄的稻谷。原來農民伯伯們正在忙著豐收,看著農民伯伯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我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寒冬臘月,太陽公公到了南方監守崗位,為那里的人們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大雁搬新家了,也跟著太陽公公去南方居住。在寒風凜冽中,只有梅花仍挺立著。梅花最常見的有紅色、粉白的、白色。紅色的梅花艷若桃李、燦如云霞,又如燃燒的火焰、舞動的紅旗,極為絢麗。粉紅色的梅花猶如帶著羞澀的少女的面頰,置身其中賞心悅目。白色的梅花如銀雕、玉琢、雪塑。是那么清雅脫俗、潔白無暇,令人肅然起敬。當黎明的曙色尚未到來的時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地跑上樓拿件衣服穿上。一出門,寒風刺骨,大人、小孩都裹的嚴嚴實實。大街上,人們艱難地行走著,孩子們背著書包向學校走去。走進校園,一陣陣歡聲笑語,讓你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因為他們的游戲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瞧,那邊正進行著激烈的乒乓球比賽,這邊的女同學們打沙包也開心得不得了,還有的同學在玩捉迷藏......此時的孩子們把寒冷拋到九霄云外。
啊!家鄉的四季真美!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我愛家鄉,愛它的樸實無華,愛它的親切自然。我愛你家鄉!更愛你的一年四季!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三
我的故鄉在山西黃土高原,那里的雪景雖沒有高山冰川的圣潔和壯觀,但卻別有韻味。
小時候老家的冬季雪特別多,既給人們增添了樂趣,也給生活帶來不便。如果早晨起來一片白雪,第一件事就是清掃庭院、門口及周圍路面的積雪,以給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如果積雪厚度達到數寸,庭院的雪掃起來足夠堆雪人了,可以堆成大頭娃娃、牛、馬等等,或坐或臥,再用廢燈泡或小炭塊嵌上眼睛,用紅蘿卜或玉米棒插上鼻子、用紅墨水、墨汁畫上眼圈、嘴唇。姥姥家的院子里有兩棵槐樹,是老舅在我滿月后栽下的,是它們一直陪著我成長,所以我很看好它們。在我的記憶中,總是有上樹掏鳥窩的情景……而如今它們恐怕早已年過古昔,蒼容滿面了。
上學的孩子們喜歡打雪仗、堆雪人,還喜歡在路邊的雪地里隨手寫寫畫畫,將內心的真情灑落在終冬不化的積雪上。孩子們又怕下雪。記得小時候生活困難,大家都穿布鞋,而且多數都是“大舅先出來看望老舅”(腳指頭露出來了)的漏風鞋。一到大雪天,從家里一路走到學校,多數人的鞋早已濕透,到了學校連烤帶暖好不容易干了,放學回家的路上又該濕透了,那時候很羨慕個別同學有雨靴。一個冬天下來,不知有多少孩子的腳趾頭,腳后跟,以及手背上都長了凍瘡,又紅又腫,晚上被熱炕一烤奇癢難忍,重者到了春天還會潰爛化膿,手指無法自由伸曲。
寒假或星期天下大雪,就是我們改善生活的好機會。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野鴿子、麻雀無處覓食,就會圍著村莊、院落盤旋。人們就會在院子里清掃出一塊空地,撒上糜子、谷糠,用拴著長繩的短木棍支起一個大篩子或是木板,人藏在暗處,待饑餓難耐的麻雀在一兩只膽大者的帶領下鉆入下面忘形地進食時,猛拉繩子,就會扣住或壓住幾只、甚至十幾只。把抓到的麻雀用廢紙一個個緊包起來,再用水蘸濕,埋進炕洞里的火灰中,過上半個多小時再掏出來,將燒成焦糊狀的紙和麻雀皮整體剝下,挖其內臟,再吃麻雀肉,那種肉香味比現在的韓國或巴西烤肉不知要香多少倍。還有一種辦法可以抓麻雀,那就是到了晚上,拿上梯子,爬到生產隊的大草垛上,順著一個側面摸索一遍,當手摸到小洞時,不能抬起手而是順勢捂緊洞口伸手探到洞底,如果有毛茸茸、熱乎乎的感覺,一把抓出來肯定是兩只麻雀。
只要冬天有了積雪,冬麥苗就不會被凍傷、來年春天土壤墑情就會好,麥苗會健康成長,春田能順利播種,收成自然會好一些。
彈指一揮間已經是十幾年過去了,不管經歷了多少艱辛,故鄉的雪記載了我童年的夢想,更承載了我對生活的期盼,留給我無盡的眷戀和美好回憶。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四
盛夏已經來了,樹上的知了吱吱地叫個不停,這叫聲把我帶回了童年,記憶也隨之打開,一同走進了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回憶故鄉,是飛濺的水花濺起的笑。
回憶故鄉,是梧桐樹下小小的愿望。
不久,我便離開了那兒,除了回憶什么都沒帶走……。
故鄉的回憶是最為珍貴的,它就是我們記憶中最明亮的寶石,為我們帶來曾經的感動,還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五
“啊,今年要去農村過年!為什么要去老家過年啊?那里什么都沒有,沒有液晶電視機,沒有wifi,手機也沒有信號……”我不解地對爸爸說,“在城里過年不是很好嗎?在老家看春節聯歡晚會可能時不時就沒信號,屏幕上全是一些‘雪花’,重要情節也看不到。更何況,農村食材匱乏,年夜飯可怎么辦?”
父親露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什么都不是事,沒有食材到城里買了去唄,電視機……那么……大不了就不看。如果感到無聊,你就到田里去拔蘿卜,支個簸箕去捕鳥。”
時間帶著我來到老家,那高大的房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墻是耀眼的白,白得那樣純,那么,整個屋子都是這么單調的顏色嗎?不,當然不是,屋頂上的瓦是深褐色的,像農民雨天披著的蓑衣,多年的雨打風吹,又讓那些瓦片的眼角有了許多皺紋。屋頂上面雜草叢生,那是不是屋頂的白發?繼續往下看,窗子整齊如一,擦得一塵不染,仿佛那些玻璃并不存在。天空中下著大雪,鵝毛般,和白色的墻合為一體,讓墻也不再單調。屋門非常高大,是一扇古樸的紅漆大木門,紅得十分深沉,仿佛是天邊的晚霞,又仿佛是紅色的幕布。這扇門已經非常古老了,上面還有兩個銅制的圓環,圓環已經變成綠色了,如同春天剛冒出的嫩芽。
在奶奶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老房子。妹妹已經在那兒等我了,我們來到后院玩耍。這里更是美麗,滿園的樹木和盆栽,把老房子顯得更加古色古香。最好看的是梅花,梅紅色的花朵點綴在枝條上,隨風飄動,顯得婀娜多姿。
房子的前面有一塊田,田很小,只有十平方米左右,卻種植著很多莊稼、蔬菜。稻谷已經收割,只剩下光禿禿的桿,像一簇簇利箭一樣指向天空。谷子被奶奶收去,化為了大家碗中香噴噴的白米飯。生長了一個多月的蘿卜,葉子青翠欲滴。拔出一個來,蘿卜十分小巧,只有網球那么大。當然也有大的,我還見過一個小籃球那么大的蘿卜呢!我將拔出的蘿卜用田邊水井里的水洗了洗,一口咬下去。呵!有一股久久的辣味,這就是田地給蔬菜的味道。
看著那光禿禿的秸稈,我想起了袁隆平爺爺,他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為我們中國的農業帶來了突飛猛進的成就,讓我們每個人都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飯碗沒有糧食,讓我們永永遠遠消除了饑餓的記憶。
年夜飯開始了,奶奶打開了新買的電視機,好高清啊!里面的每一個細節都看得清清楚楚。妹妹不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她正用奶奶的手機看動畫片呢!沒有電視的時代早已成為了過去式,現在老家擁有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已經是很平常的了。
握住手中幾乎要掉下的《草房子》,我結束了這次家鄉的回憶。我的家鄉,你是大自然描繪的一幅美麗的油畫;我的家鄉,你是大自然朗誦的一首動聽的詩歌;我的家鄉,你是大自然吟唱的一曲悅耳的歌謠!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六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那里礦物豐富,風景優美,還被稱為“富硒之鄉”。
春天,冰雪開始融化,萬物復蘇,小草偷偷地探出頭來,馬路兩旁的桃樹也開了花,就像一條粉紅色的道路。其他的樹也開始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夏天,烈日炎炎,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滾燙的,農民伯伯依然頂著烈日辛勤的給稻田除蟲,午后知了在樹上叫個不停,樹木長得更茂盛了,可能樹木想給知了擋太陽吧,所以才長的這么茂盛。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黃,一站微風吹過就聞到了陣陣芳香,一片片樹葉落了下來,鋪成了一條金色的道路,山坡上柿子就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上,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冬天,寒風刺骨,人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襖躲在被窩里,偶爾也會下一場雪,雖然不是北方的鵝毛大雪,但我們還是很開心。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美景。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七
故鄉,是溫暖的懷抱。故鄉,是清涼的微風。故鄉,是我心中永遠的圣地。
想起五年前,我第一次離開了我生活了八年的故土。當懵懂無知的我踏上那趟班車的時候,我卻不知道,我和故鄉之間,有一扇門,合上了。
每次只有暑假寒假,我才能回去,回去也就待著那么兩三周,然后又是告別。我一個人偷偷的抹過淚,為什么我要和家鄉分開?家里人說在城里會有更好的前途。我親愛的故鄉,我們又要何時才能再見呢?爸爸說我的成績下降了,不準回去,我又該怎么辦!
回憶里的故鄉,春天剛破土的嫩芽,夏天風吹過的麥浪,秋天落下的枯葉,冬天的白雪皚皚。一切都是那么美!還有熟悉的飯香,煙囪里飄出來的青煙,一切都像慈母的呼喚,一聲一聲的呼喚我,使我的淚又情不自禁的落下。
故鄉,有我兒時的玩伴,有我夢里的呼喚,有我依偎的肩膀。故鄉,你可知道?我在這里,想你了。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八
告別那高樓大廈,我和爸爸踏上了回老家的泥土路。風,輕輕地,斜著撫過我的臉頰,涼絲絲的帶著煦暖。剛和媽媽吵了一架,心里好不自在,但現在感覺好多了,似如一杯清茶,不知怎的偶然之間注視到了腳下凹凸不平的泥路,呀,還是老樣子,似乎一點也沒變。想起兒時沒讀書那會兒,我總讓大我十歲的哥哥用那很舊的腳踏車載著我在這路上跑來跑去,那簡直比過山車還刺激,一會兒像是到了斷崖絕壁,一會兒又像是到了高峰山巔,但是到了下雨天就沒那么好玩了,一路上全是爛泥水,有的還雜著雞鴨鵝糞,惡心死了。于是,我們要走的話就得從人家的菜地里走,日長夜久,人家的菜地也就被我們“開辟”一條彎彎曲曲的爛泥小道,就為這事,人家還和我奶奶大吵一架呢!幸好,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吵架高手”。
樹輕輕地,靜靜地唱著歌,唱什么呢?……看,到家了!——。
二、那房屋……。
奶奶家的屋子雖不大,但卻積載了我童年的許多快樂的回憶。那是一個很老很舊且很破的房子,是一九八六年蓋的三間瓦房,聽爸爸講,這樣的屋子在當時已經很罕見了,那時候村里大都是茅草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張床,聽爸爸說那張床的年齡比他還大,足有四五十歲呢!記得我小時候,很調皮,就喜歡在床上跳啊蹦的,結果不到一個月,床頭那根木頭就“退休了”。不過,我跟這床似乎也有那么點仇,我把它弄壞了也算是報了仇吧,因為小時候,由于我睡覺沒品,床又高又窄,所以只要我一翻身,就會從高高的床上掉下來,好痛!
三、那片菜地……。
奶奶家的屋后是一片空曠的菜地,是不長谷子的,但奶奶卻硬是要在后面的地里種些果樹,家里人反對也是無動于衷,但過一些日子,這些果樹居然活了,大家都佩服奶奶,之后不久,奶奶又在果樹旁栓了頭大黑豬,是公的,又不能生豬娃,爺爺說養也白養。那頭豬特兇,我們幾個兄妹都特別怕它,豬一生氣就要頂人,后來那豬把哥哥弄傷了,一氣之下,奶奶把它賣了,不過從那以后,那地方好像空蕩蕩的,失了生氣!過了一段時間,養豬的地方長了些小藍花,好美,我沒事就采了些小蘭花,在里面放了些小蟲子什么的來嚇姐姐。我頂喜歡那棵桃樹了,它是奶奶載的桃樹中結的果實最多的一棵,一到果子熟的時候,我們幾個就會一窩蜂去搶,愛美的二姐學做電視上的那樣,用桃子美容,反正果子多得很。收的果子,到集市上賣點,家里吃點,左鄰右舍分些也吃不完。那菜地上還有一條田溝,以前溝里還有些清水,現在連水的影子都看不見,不知怎么的全干了,爺爺就挑些干草去把溝填滿,省得我們這些淘氣蛋玩的時候又陷進去,記得那個大年三十的中午,日上三竿了,但三叔他們還沒有回家,我們幾個餓得暈頭轉向,貪嘴的二哥從人家的菜地里偷了幾個大紅薯,我們來到溝邊,準備烤紅薯吃,誰知大哥把剛點好的火柴給掉了,溝里的干草燒著了,連著溝邊的兩個大草堆和奶奶辛辛苦苦載的小楊樹一塊燒了,幾個草堆沒什么,只是那楊樹給燒的半死不活了,奶奶氣的把我們幾個從“大”打到“小”。
故鄉,記載了我多少兒時之憶,像是一場美麗的夢!——。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九
一個人,很早便別了故鄉,漂泊。直至今日,仍在異鄉。
對于故鄉,沒有詩人的萬千愁緒。畢竟,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二三十年中,也時常回到它的懷抱,體味小別的欣喜。
我的故鄉,無名山大川,亦無名人趣事。它平凡而又驕傲地立在中國大西南。那里生長著跟它一般平凡而又勤勞的人民。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權勢之爭,亦無車馬之擾。
曾記得兒時的故鄉,青山綠水,鳥蝶紛飛,似人間仙境,又無仙境的縹緲。人們往來勞作,休憩談笑。總是透著無可名狀的幸福與閑適。
故鄉有座極為普通的橋,堅實的基石立于河中央。上架一塊約五尺寬的石板,石板厚重得讓人感到踏實。至于橋的歷史,連村中最年長的老人也說不出來。好奇的孩子像麥苗似的,一茬茬地扎進河里,仔細搜索著關于它的信息,卻總是空手而歸。
故鄉的橋,總是默默地立在村頭。
橋頭,有一座用石板搭建的“小屋”,說是小屋,卻容不下一人居住。住在里麗的是兩位不尋常的人物,當地人心目中的英雄——土地爺及其夫人。樸實的老百姓把二位安置在村頭,希望他們守護著村莊,為村子帶來和平安寧。
土地爺是我兒時最忠實的玩伴。每當家里的事情忙完可以偷偷懶的時候。我便會到小廟,看看土地爺和土地婆婆,順便撿一些人家拜神后留下的沒有爆炸的爆竹作為玩具。當然,我也曾調皮地將手伸進神龕。偷偷地從神龕里摸出人們供奉的祭品,有時甚至拿過一些香客捐的香油錢。也有過被家里大人知道,一路打罵著把錢還網去的尷尬。
其實他們不知道,我早已將土地爺當作自己的朋友。我曾經好長一段時間蹦為土地爺塑像肚中的那枚硬幣是我捐的而自豪。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十
自從在外求學以來,無論周末或假期,第一件事便是繞著村走一走、看一看,這似乎已成了一種習慣。就像小時候每次隨爸媽下地都習慣性的繞地走一圈一樣,那是爸媽就說我長大一定是個管事的。往昔的一張張畫面又一次從眼前掠過,是啊,又變了,雖不是滄海桑田,但足以使我認識到很久未曾走過了。
厭倦了城市的擁擠和奢華,此時踏著這泥濘的土地,聽著這此起彼伏的狗吠聲,雞鳴聲,心中說不出的踏實與溫馨。現在尋一方凈土,找一處清靜之所實在太難了。每次漫步必去磚窯,站在那高高的土堆上,俯瞰全村,記錄下每一次登高的風景,看著村莊一次又一次嶄新的容顏,總有種自豪感。走過磚窯,是大片的田地,農人們正在地里勞作。我享受著這滿田的春光,把思緒放空,就這樣漫無目的的走著,享受著。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土駭河畔爺爺的山楂林。
正是花開季節,那一簇簇,一叢叢的白色小花開的正燦爛。小小的花朵,薄薄的花瓣,潔白如玉,它不似海棠花的雍容,不似丁香花的清幽,山楂花是清瘦的,在嫩嫩的山楂葉掩映下,讓人有種清新,忘卻塵世的感覺。一陣風吹過,白色如輕紗般的花瓣隨風飄落,我不由伸出雙手去迎接著圣潔的精靈,有一剎那,我感覺自己又來到了童話的世界。
記得以前村里是有很多山楂林的,但隨著歲月的流轉,各種經濟作物的到來,人們感覺種植山楂賺不到多少錢,山楂樹相繼被砍伐了,爺爺的山楂林卻依舊在這里,與土駭河相望,默默無語。山楂林是爺爺奶奶一生的守候,它見證了爺爺奶奶滄桑的人生,也見證了我的步步成長。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和爺爺奶奶去山楂地里勞作,春日和奶奶一開在山楂樹下種上地環,在山楂林邊種上山藥,黃瓜,豆角等。夏日跟著爺爺推著老式的大型噴霧器為山楂樹驅蟲。冬日里,會和奶奶撿拾爺爺修剪下來的枝條。最開心的是秋天,山楂快要成熟的時,爺爺會在山楂林里扎個簡陋的小棚子,我會和爺爺一塊看山楂林,爺爺會給我講好多好多的故事。等山楂熟了,出嫁的大姑,小姑就會帶著姑父來奶奶家,然后全家人一塊,扛上木梯,帶上竹竿,拿上圍兜和袋子風風火火,浩浩蕩蕩的趕去山楂林。有的爬上樹,有的用竹竿打,有的在地上撿,有說有笑,很是熱鬧。家人是不讓我爬太高的,所以我多是在地上撿山楂,時常會有被打落的山楂打在頭上,“邦”一聲,疼的齜牙咧嘴,但仍會開心的笑。想想我有多少年沒有摘山楂了呢!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吃山楂,吃一捧也不會嫌酸,那紅紅的山楂放到嘴里,那酸爽,怎一個痛快了得!而現在是萬萬吃不了這么多了,最多四五個牙齒就受不了了。爺爺奶奶會做糖葫蘆,爺爺做的糖葫蘆是遠近聞名的。那酸酸甜甜的問道此刻仍記憶猶新。我想這也是爺爺的山楂林得以保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吧。現在爺爺都七十出頭了,還會在冬日里趕集,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爺爺一度想把做糖葫蘆的手藝傳下去,可是爸爸、叔叔都不肯學。我想幾年以后,那遠近聞名的糖葫蘆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談笑里,這片山楂林也會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吧?那么土駭河會是多么的孤寂啊!
撫摸著山楂樹那粗糙的枝干,看不出它的年紀。山楂樹啊,你還記得我嗎?我是那個在您的影中跳方格的開心果啊!我是那個栓個繩在您繩上蕩秋千的調皮鬼啊!我是那個在您身上翻上翻下的小女孩翠翠啊!你認出我了嗎?是啊,你怎么能認得出呢,我不再是那個整天嘻嘻哈哈的小姑娘了,我長大了,不再天真,不在調皮,不再做傻事。一陣風吹過,紛紛飄落的花瓣打了個旋落在我的身上,你一定是認出我了它在擁抱我,在親吻我。
土亥河的水還在無休止的流淌著,山楂樹也信守它的承諾,一生相伴。竟羨慕起他們的友誼來,如果有來生,我愿做一棵土亥河畔的山楂樹,帶著今生的記憶,永遠屹立在那里,緊緊相依。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十一
我的家鄉在中國南方的廣東省的中山市,從我出生到現在我在這里土生土長,就像大樹穩固的根一樣。在這里我快樂的成長,中山有么特點或天氣讓我說一說吧。中山到了春天,不冷也不熱,就像秋天,小鳥從北方來了,開始筑巢有一首詩句是這樣的“幾促早鶯爭暖樹,吃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看大樹長出了嫩芽小鳥就來了。我的家鄉的樹上有幾只剛剛出生的小鳥,正嘰嘰喳喳吵著吃飯呢。夏天到了,夏蚊成雷切有其事,晚上一到不管鳥兒,青蛙等動物紛紛上戰場,人們一開燈白蟻一擁而上,哇我一出門口整個身體就像爬滿了東西,我趕緊關門躲進屋子里,不知哪里來的漏洞把一些白蟻進來了。我急忙拿電蚊拍,拍死。夏天那時,中山的`天氣很熱但我家列外,不少人知道我家很涼快,一些老人來我家乘涼。
我家旁邊有一棵龍眼樹,夏天有龍眼吃,我爺爺高,摘龍眼那可是專長。爬上樹起碼摘到一百顆龍眼以上。夏天熱,中山人喜歡在游泳池游,中山人大部分有水井,到了夏天,我只想洗澡提一桶水到身上覺得在神游仙界,那種涼至今還能記得。夏天經常下雨,通常是電閃雷明,傾盆大雨。秋天到總有些可惜葉子落了,但它的精神值的學習,葉子落了可以做肥料,福育下一代。
中山也是名城,有許多小吃。中山是我成長的地方,中山是我的家鄉,因為她在我心中獨一無二。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十二
我的故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我從小就在故鄉長大,那里有我美好的回憶。
我喜歡故鄉的竹林。那里的竹林有數棵竹子,怎么數也數不清到底有幾顆。一棵棵竹子長得很粗壯,竹葉是綠色的,一片片很是好看。
我還喜歡故鄉的小溪。故鄉的溪水是冰涼的,要是在夏季里把手伸進小溪里,一定會非常涼爽。小溪清澈見底,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
春天,田野上能看見在辛苦種稻子的農民伯伯,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粒米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夏天,就能看見田野里翠綠的水稻,一棵棵小苗已經長得比我的膝蓋還高一點兒了。秋天,就到了豐收的季節,農民伯伯更是忙得不行。一滴滴汗水從頭發流到下巴,但他們的臉上掛著笑臉,因為稻谷終于豐收了!
在這個美麗的故鄉里,我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情,這些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竹林里挖筍。起初,我比媽媽挖筍的速度慢得好幾十倍,媽媽叫我別灰心,再加點速度,多用點兒力氣,就能很快挖好一棵筍了。經過媽媽的鼓勵和指點,我的速度果然增加了好幾倍,媽媽也夸我能干。最后我們滿載而歸,雖然已經很勞累了,可我們的收獲令我十分開心。
另一次和姐姐去溪邊抓螃蟹。我們帶了一個很大的瓶子,就來裝抓的螃蟹。我們脫開鞋子,把腳伸進小溪里。我們走著走著,我看見了一塊大石頭底下有兩只大螃蟹,于是,我便告訴了姐姐。我們商量了一下,姐姐便輕輕的把石頭挪開,然后我趕緊用瓶子把那兩只螃蟹蓋住。結果,當然沒有那么容易抓住那兩只狡猾的螃蟹。但我和姐姐并沒有灰心,我們重新試著抓住那兩只大螃蟹。經過我們全力配合,不一會兒,便抓住了。我們那時喜悅讓我至今難忘。我們唱著歡快的歌,回到家里,把螃蟹給烤熟了,一起“舉蟹”慶祝。
我的故鄉就是這樣美麗、迷人,如果你有機會去那兒觀賞風景,我一定會做你的導游,給你介紹一下我的故鄉。
作家的回憶故鄉作文(實用13篇)篇十三
夕陽灑進窗臺,我在房間寫日記,一不小心將“燈”寫成了“煙”。錯字改過來了,我的思緒卻停在了那個字上,像折了一架紙飛機,朝窗外輕輕一擲,那紙飛機就乘著風敏捷的向天空飛去,時而從云中穿過,留下淡淡的痕跡;時而輕巧地躍過樹叢的尖尖,引得幾只鳥四散逃離;時而又越過湍急的小溪,卻一點也沒濕,最后,它從空中飛下,一頭栽進家鄉大片大片的煙葉田中。
家鄉盛產煙葉。在我小的時候,記得曾有許多煙葉田,沿著一條大路延伸。煙葉插苗的時候,田中會挖出許多整齊的坑,我和小伙伴很調皮,大人挖一個坑,我們就在后面把它填平,因此我們也受到了懲罰——把填了的坑挖回來,還要多挖上一些。
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煙葉將要成熟的時候。大人精心栽培的煙葉苗長得比我們的頭還高,一跳進去人就沒影了。站在大路上,看著綠油油的田,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歡喜,要撲進去。我們在里面玩各種游戲,不停地穿梭。煙葉刮在臉上、手上著實有些疼,但我們全然不顧,因此,傍晚總會有母親來這領娃。十天半個月后,大人來收煙草,我們總會哭得像失去好朋友一般。
收完煙葉后,便是烘烤。烘完的煙才會變成金黃色,一批批運出去。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在選煙,因為同一塊田出來的煙有好有壞,需要細細的將它們分類。每家的大門都開著,房子里的地上全是煙葉,人們則蹲坐在狹小的地方選煙。烘干的煙葉像金黃色的地毯,路過每家大門都有濃濃的煙葉香味,讓人忍不住多吸幾口。
這么好的“地毯”,我們總是想上去蹦跳一番,但屢遭阻止,只能在門外觀摩了。偶爾爺爺會讓我們一同來選煙葉,爺爺年紀大了,背駝得厲害,但選煙又快又準。至今,我仍清楚的記得,爺爺在夕陽下抽煙的場景:他那粗糙的手從口袋里拿出一張有些斑點的小長方紙,再將一些煙葉揉碎,在夕陽的余輝下,卷煙點火,在一旁直愣愣看著的我將這一幕永遠記在了心中。
有一天,我和盧鑫怡一起站在橋頭上玩,突然一輛小轎車在橋頭停了下來,車上下來一位年輕的阿姨,那個阿姨的身邊還站著一位可愛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的笑是那么的燦爛,小女孩走了過來叫了我一聲姐姐。只見她瞭望橋旁邊種著幾株依舊多情的楊柳,風一吹過那幾株楊柳還是隨風舞動著,溪里的水還是那樣的流動,但聽見阿姨自言自語的說:“二十年了,離開家鄉二十年了,家鄉已經大變樣了。”
一會兒,阿姨牽著小女孩的手走到橋下,似乎去聽聽溪水在歡快的唱著歌溪水,看看溪中活蹦亂跳的小魚,覺得她們那么的和諧。我和盧鑫怡還有那個小女孩一起兒似乎成了朋友,大家一起下水,在水中捉小魚和小蝦,我們玩累了便坐在石頭上聊著小時候有趣的故事,沖著腳這樣的生活是多么自在、輕松啊!
傍晚,阿姨開車找自己的老家,我們也一起坐上去,以前那凹凸不平的小路已經不見了,現在已經變得美麗又寬敞街道了,四不停的主、往前開,忽然,我看見街道邊上站著二位滿頭銀發爺爺奶奶,車嘎一下停了下來。“爸爸!媽媽!”只聽見阿姨叫了他們一聲,她激動的淚水一下子流了出來。奶奶用雙手為她擦干眼淚,對她說:“自己都是大人了還哭。”“我以后不哭了。”
看見這情景我們非常感動,二十年家鄉變化一定很大了,家鄉是多么可愛的。
故鄉的田野里,同樣也有幾顆蒼老蓊郁的楊梅樹,每當有楊梅時,我們就會像猴子一樣,爬上樹,用力抓一把,放在籃子里。總有不少楊梅直接往地下躥,下面的就會在邊上抓一把落下的楊梅,丟到籃子里,可也有一些淘氣的伙伴,善于“坐享其成”。他們坐在草地上看著上面,一邊美滋滋地吃楊梅,一邊戲說上面的人不賣力。當我們拖著一籃楊梅回到家中時,奶奶的手,可就停不下來了。
每每此時,奶奶用鹽水把楊梅洗干凈,然后把曬了的紫蘇和鹽揉搓,接著把楊梅和冰糖收汁后和紫蘇揉搓,最后加入適量的白糖,楊梅就做好了,酸甜可口,真是“此味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才做完,我們便一擁而上,你一顆,我一顆的往嘴里塞著,有的來不及吃完,就連著核一起咽了下去,直到把最后一顆楊梅塞入口中,才發出嘆氣似的一聲“嗝”來,抱著自己飽飽的肚子走出去。
“小伙子,你買不買楊梅呀?”不知什么時候,小販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拿出五元買了一袋楊梅,放入口中,又酸又甜,可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故鄉的楊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