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特產篇一
我的家鄉在山清水秀的桂林,那里有許許多多的特產,有豆腐乳、三花酒、辣椒醬、西瓜霜……,其中有一種特產非常著名,被許多人看成寶貝果,它的名字叫羅漢果。
羅漢果外形圓圓的,個頭像橙子一般,顏色棕中帶黑,簡直就像一個黑色的網球,它的外皮粗粗的,粘粘的,脆脆的,薄得就像雞蛋的殼,一不小心就會把它弄破。
打開羅漢果的皮,里面是一瓣瓣棕色的果實,聞起來它會發出一股濃濃的中藥味。如果你放一小片到嘴里,嘴巴會感覺甜甜的。
關于羅漢果,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從前有個農夫上山砍柴,一不小心被蜜蜂蟄了一下,傷口又腫又痛,便隨手摘了一個野果擦,結果農夫驚奇地發現,這種果子不僅止痛還能消腫,這件事被一個叫羅漢的醫生知道了,他馬上叫那位農夫到他去找那種果子,經過羅漢的反復研究他發現,這種果子用處挺多,可以泡茶喝,還可以治咳嗽,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給這種果子取名“羅漢果”。
別看羅漢果的樣子傻乎乎的,其貌不揚,但這位傻哥哥的功效可不一般,它可以清熱解暑、止咳化痰、生津解渴、清肺潤腸,還可以治療百日咳、支氣管等疾病,所以很多人都用給它老人和孩子泡茶喝,許多外地的游客,包括一些海外游客也買回家當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我總是和爸爸媽媽回奶奶家,奶奶住在離桂林兩百公里外的賀州市,記得每次回奶奶家,老看見奶奶咳嗽,所以下次再回去看奶奶,我想送一盒桂林本地的特產—羅漢果給她。
家鄉特產篇二
我的家鄉在安徽率陽。我愛家鄉的山,愛家鄉的水,更愛家鄉的特產——櫻桃。
陽春三月,櫻桃樹被春雨從夢中驚醒,長出嫩芽。當貴如油的春雨紛紛落下時,櫻桃樹便如饑似渴地吮吸著甘露般的雨水。嫩綠的枝葉在蒙蒙的雨霧中更加青翠。櫻桃花開了,它向人們展示著嬌美多姿的容顏。有的櫻花隱藏在枝葉后面,有的則展示在枝頭。
春風吹過,花瓣紛紛飄落,好像翩翩飛舞的彩蝶。不久,枝頭便長出一串串小青豆般的幼果,味道又酸又苦又澀。小青豆漸漸長大,顏色也由青而黃,由黃而紅。那橘紅,像天邊的朝霞;那深紅,像瑪瑙一樣令人喜愛。此時,櫻桃果的味道也變甜了。紅紅的櫻桃緩滿枝頭,再有綠葉的陪襯,真是美極了。
櫻桃成熟的季節,櫻桃林成了我們小伙伴的天然游樂園。這里有我們數不盡的樂趣。男孩子爬到樹上,摘下又大又紅的櫻桃,大把大把地吃著。女孩子們愛俏麗,摘下串串紅櫻桃當耳墜,又把櫻桃汁涂在嘴唇上當。紅。我總愛坐在櫻桃樹下,摘一把櫻桃,拿一個放在嘴里,輕輕一咬,那細嫩的外皮破了,接著一股甜甜的汁水流出來,那細膩的果肉隨果汁流進口里,甜絲絲的,余味不絕。再拿一個放進嘴里……我慢慢品嘗著。
我們總把這些櫻桃送給城里的親友,使那些平時難以吃到櫻桃的城里人大飽口福,他們邊吃邊交口“櫻桃可真好吃!”聽了這些話,我心里甜甜的。
我愛故鄉的櫻桃!
家鄉特產篇三
我的家鄉在長垣,那里有許多特產:起重機、燴面、雞汁豆腐腦……但是我最喜歡的特產是“蘋果”。
我跟媽媽說了我們家鄉的特產是“蘋果”,媽媽聽了之后卻無動于衷。我卻迫不及待地要跟媽媽一起去蘋果園摘蘋果。媽媽問我:“為什么這么著急?”“因為我想吃呀!”媽媽說:“你個大饞貓”。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當時下著綿綿細雨,果園里的果樹貪婪地吮吸著秋天的甘露。
媽媽回答完,我立刻看到了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可是它在樹的最上面,我夠不到,我讓媽媽把我抱起來,最后,我終于摘下了第一個蘋果。
媽媽看我摘下了一個蘋果,也不甘落后。過了一大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已經摘了半筐了。這時我卻很著急,突然我想到了一條歇后語:“沙漠里盼喝水——干著急”,于是我奮力追趕,超過了媽媽。
在回家的路上,我嘗了一個我自己摘的蘋果。它上面雖然有一個疤,卻像一盞燈籠一樣。我一咬:“哇——又香、又脆、又甜”。
我喜愛家鄉的蘋果。
家鄉特產篇四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是我的老家。那里五、六、七月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到了十月,人們最喜愛的板粟成熟了。
板粟樹長在山坡上,茂密的綠葉向四面展開,像一把把撐開的雨傘。到了秋季,板粟被刺球包裹著,掛在樹上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小刺猬。要是這時候你去羅田,看家狗準會汪汪地朝你叫呀。熱情好客的老鄉準會打下最甜的板栗來招待你。
新鮮的板栗可以生吃,脆脆的,甜甜的,還帶著一絲的奶香。還可以炒著吃,糖炒板栗可是一道名小吃啊,聞起來香噴噴的,誰都抵不住誘惑。
羅田板栗,天下第一。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回到了家鄉,吃到了我最愛的糖炒板栗。我愛我的家鄉——羅田。
香糕是紹興特產,自然就有名氣。的確如此。據說是以前只有皇帝才能吃的紹興八大貢品中的一種,歷史已有兩百多年了。
香糕的顏色是土黃色中帶一點淡淡的桔色。用手摸一摸,感覺非常粗糙。香糕的形狀呈一個長方形,約為一根食指和一根中指合起來的大小。仔細看,就能看見一粒粒小小的芝麻鑲嵌在香糕里。
說道香糕的味道我就會找一塊香糕,拿起來聞一下,真香,咬一口含在嘴中,那味道就會從淡到濃,而且香甜可口、甜而不膩。
聽說吃香糕還對我們的身體好呢!比如說幫助消化等。聽說現在又開發了新產品有牛奶香糕、有雞蛋香糕等等。
我非常喜歡吃香糕,那可是我的最愛哦!
家鄉特產篇五
我家鄉山上有一大片柿子樹,柿子樹在我們家鄉是家家戶戶都有種的。
夏日炎炎,黃白色的小花,既然變成了小柿子,有的小柿子才一個拇指大,有的小柿子有倆個拇指大,有的小柿子有三個拇指大,等。這些柿子大小各不相同。
秋風送爽,小柿子長大了,變成了一個個紅柿子,遠遠望去好像山上著火了,但如果你靠近一點兒就不會覺得了,而會覺的像樹上掛滿了許多小燈籠,這是紅柿子正在為大樹“媽媽”梳妝打扮呢!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紅柿子!
同學們,你們有聽過梅州這個城市嗎?我的這個家鄉風景優美,如果你們來這,或許不會被風景所癡迷,但是一定會被我們的特產所留下。我們的特產可是絕頂美味,如果你來我的家鄉,我一定請你們吃。 我們的特產是沙田柚,顧名思義,也叫沙甜柚。個個又肥又甜,可是我們這的廉價美食。無論是誰,只要吃上一口,就會永遠愛上它。可見它的美味。雖然其他地方也有賣,但都不及我們這的美味。能成為我們這的特產,一定十分的美味。而且價錢也十分合理,絕對建議你們吃吃。
家鄉特產篇六
粯子粥,即元麥粥,又稱“土咖啡”。粯子粥是靖江,尤其是老岸地區每天都吃的土食。
農家婦女一代傳一代的粯子粥清香四溢,香噴噴的,滑溜溜的,令人回味無窮。俗話說:”粯子粥灌灌,養個胖官”。靖江一代人幾乎天天都用粯子粥當家飯,個個吃得意猶未盡。
其實,粯子粥的做法并不難:可在鐵鍋放適量的水和大米,等水燒開,米“伸腰”,就可以揚粯子粥了。用瓢盛好粯子,左手捧瓢,右手持銅勺,同時用銅勺一勺一勺地將粯子與水攪和,攪得少而勻。待粥燒透了,若發現有生花疙瘩浮在上面,就用銅勺慢慢撈起,將兩支筷子湊在銅勺里打粯子疙瘩,打完后便倒在鍋里。等粥燒好了,要用小火焙稠和后才可以慢慢飲用。
粯子粥呈紅,淺褐色,一排排紫紅的米粒浮在碗中,十分普通卻又分外養眼。而最引人的,是它奇特的口感:粯子粥香甜軟糯,淡淡的,稠稠的,黏和可口,使人嘖嘖稱贊。而且它又爽口滑溜,營養豐富,夏日一口飲盡則如秧苗久旱逢甘霖,非常過癮。
據說,解放前,靖江沙土地區因地勢偏低,雖灌溉方便,但是排澇困難,因此少有人種元麥,吃粯子粥;老岸地區卻不同,那里地勢較高,所以家家戶戶都種元麥,天天吃粯子粥,人也是紅光滿面的。
百吃不厭的粯子粥的確色香味俱佳。它是我們家鄉的特產,也是家鄉的榮譽。我愛粯子粥那沁人心脾的淡甜味,也愛它那呈現著淺紅色外觀的卓絕,更愛生產了它的家鄉——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