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一
暑假里學校組織了夏令營活動,前往北京游覽參觀。一開始我們還充滿無限期待,但一到那兒,就有一種痛苦的感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夜里才回來,飲食習慣也不同,沒兩天就筋疲力盡。
第三天,老師一大早就來點名,催我們趕快起床。起初大家不太情愿,但一聽說是去八達嶺長城就立即情緒高漲,匆匆吃完早點就爬上大巴出發。
來到八達嶺長城腳下,天已大亮,四周攤販不停吆喝,甚至有人攔住我們辦不辦證件。我可不愿意理睬。我第一個念頭就是爬長城,我要征服它,登上最高的烽火臺。我在車里就大放厥詞,聲稱一定會征服它。
來到城門下,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陡。這里的`每一個臺階都是用巨石砌成,而且它們高低不平,的確很難攀爬。有一段路沒有臺階,是近似于30度的斜坡,看起來很輕松但爬起來很困難。沒過多久我就感到兩腿發軟,四肢無力,大汗淋漓。本想放棄,但一想到先前的諾言,只好硬著頭皮往上爬。
看看周圍的伙伴,他們統一著裝,一頂帽子,一身藍t恤,時不時揮揮手擦擦頭上滾落的汗滴。他們個個咬緊牙關,憋紅了臉,擺出一副放手一搏的姿態。我自然不甘落后,鉚足勁繼續往上爬,終于我和一位同學登上最高的烽火臺。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長城就似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遠處青山若隱若現,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宛如深山茂林。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城墻上斑斑駁駁的刻畫,讓人反感。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我每走一步都膽戰心驚,不得不死死抓住欄桿,生怕一腳踩了個空。回到車上,我自豪地向別人夸耀自己的勇敢,好不得意。
這次北京夏令營,我去了不少地方,但印象最深的還是游八達嶺長城。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二
長城是一座不朽的奇跡,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也是中國人民英勇不屈的表現。我再也不滿足畫家筆下長城宏偉的畫面,電視熒屏中長城壯觀的景象。我有一個愿望:我要登上長城!
今天,我夢寐以求的愿望馬上就要實現,我迫不及待地上了車,恨不得自己有一對翅膀,飛到長城去。差不多過了一個小時,便置身于群山環繞中。透過玻璃窗,我看見那滿山的松柏蒼勁有力,是那么挺拔,這樣的畫面讓我為之驚嘆。遠看山上,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群山之上。這時,我聽見有人說,長城到了!我抬頭一看,巍峨壯觀的長城映入眼簾,長城真是名不虛傳啊!
車停了,大家一窩蜂似的下了車,跑到入口處。眼前的長城比畫中的更真實逼真,比熒屏中的更雄偉壯觀。
我的手一遍遍撫摸著條石,踩著一塊塊方磚,想到了長城是用無數人的血肉筑成的,為了筑長城,多少人死在了長城下,又有多少人為了筑長城離開自己的家人,幾十年不能回家呢?他們在這陡峭的山上筑建了長城,是多么了不起啊!長城是中華人民的驕傲,也是中華人民的自豪!
越過了幾個烽火臺,每個烽火臺上都有炮口、箭孔、矛眼,在藍天下顯得格外威武。
我登上了最高峰,放眼望去,長城高聳雄偉,蜿蜒盤旋,四周被連綿起伏、危峰兀立的青山環繞。而它猶如一只灰色長龍,盤繞在山巒中。我看后,覺得心曠神怡。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三
著名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蟠伏在中華大地上。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筑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萬里長城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西到甘肅省的嘉峪關。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寧夏、陜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曲折綿延長達6700公里,約有1.3萬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人們提到長城時,往往會把它同秦始皇聯系起來,其實在秦以前的戰國時代,有許多諸侯國,像燕、趙、魏、秦、韓等,都在修筑長城,以便相互防御。后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把各諸侯國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并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才成為長達萬里的、雄偉壯觀的長城,也可以說是秦始皇統一后的一項重大的軍事防御措施。不過,在秦以后的許多朝代,對長城又不斷地進行修建,直至明代。可以說萬里長城這項偉大的工程,到了明代后期才算最后完工的,也就形成了長城今天這樣的規模和面貌。
長城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經跨高山峻嶺,越過沙漠,穿過草原,經絕壁,隨著山勢曲折起伏而修筑,因地形隘口險峻崢嶸而立,宛如一條飛舞著的東方巨龍一樣。在這長達萬里的長城間,每隔一段距離都要建立起無數的箭樓、烽墩和關隘、方城等。在城墻上還建有許多兩層的堡壘,上層頂部為平臺,周圍有垛口、望洞,便于瞭望和攻擊,下層有磚砌的小房間,可居住士兵和儲備糧食和兵器等。在長城內外群山之間的制高點上,設有許多烽火臺。這是為傳遞軍事情報而設立的,每當遇到敵人來犯時,白天在烽火臺上點起狼煙,夜間點起火種,這樣一座一座地傳下去,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很快可以把消息傳到京城來。長城還有一個特點,即是在大約每隔10余公里處建造一個關城。關城口大小要依據地勢險要程度和軍事上的重要性來決定。其中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雁門關、嘉峪關等。例如,居庸關就是建筑在北京西北50公里處的地方,它是建在一條長約20公里的深山峽谷中,地勢非常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是古代北京城西北門戶,位置十分重要。
在居庸關的中心,還保存著一座漢白玉石臺,叫“云臺”。原來云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是元代建造的,現已被毀掉了。在云臺下面有一個六角形的門洞,門洞兩旁石壁上,雕刻著四大天王和許多造型十分精美的佛像。那四大天王看上去個個目光炯炯有神,渾身充滿著一種力量。在門洞里面有大量的石刻像,還有用漢文、西夏文、藏文等六種文字雕刻的佛經。這些雕像、石刻,也都是元代雕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八達嶺是居庸關的一部分,它海拔1000多米,居高臨下,地勢險峻。由于八達嶺一段長城特別險峻、雄偉,距離北京較近,所以解放后對這段長城進行了修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國內外人民經常來這里游覽的勝地。
當你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的烽火臺上,放眼遠望,那蜿蜒曲折的長城,像一條巨龍在飛舞,翻山越嶺,游向遠方的天邊;再看那長城的堡壘,一個連著一個,一段城墻接著一段城墻,一望無際,蒼蒼莽莽。看到這樣雄偉壯麗的景像,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綿長的長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嶺和懸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艱難是無法想象的。這時,你也許會想:我們空手攀登長城都會感到很吃力,那么在古代沒有任何建筑機械情況下,是怎么建造這樣雄偉的長城呢?難怪人們贊譽,長城是人類活動的奇跡,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因此,長城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項目。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四
中國的長城漢語中常叫作“萬里長城”。實際上它長6 ooo多公里。它從西到東,穿過沙漠,越過高山,跨過深谷,蜿蜒而行,最后直到海邊。它是世界上的奇觀之一。
長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在春秋時期開始修筑的。戰國時期,各諸候國為了保衛自己的邊境,分別修筑了更多的城墻。在秦朝時,秦國把各諸侯國統一起來,成為一個帝國。為了御敵于國門之外,秦始皇令人把所有的城墻連接起來。這樣,長城就形成了。
長城上面很寬,足夠五匹馬或10個人并排而行。沿城墻有許多烽火臺,過去常有士兵駐守。敵人來時,就點燃烽火,以通知其他士兵。
沒有任何現代機器,要修筑這樣一座長城是非常困難的。所有的工作都不得不用手來完成。成千上萬的人死了,被埋在自己修建的城墻下面。長城不僅是用石頭和土筑成的,而且也是用數以百萬計的人的血肉筑成的。
今天,長城不僅對中國人,而且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來說都是一處名勝。其中許多人都已知道這句中國名言:“不到長城非好漢”。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五
本站:不到長城非好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登長城》。
去年暑假,我和我的家人去了北京旅游。
北京之旅共三天,前兩天我們先后去了天壇、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址、天安門廣場、北京電視臺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都很好玩。但真正讓我憧憬和向往的地方是長城。
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有幸來到了長城,長城果然名不虛傳,它像一條纏繞在高山上的巨龍,氣勢非凡。登上長城,這里如仙境一般,云霧繚繞,山巒此起彼伏,長城隨著山勢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長城高低不齊的階梯,將我們送往一個個烽火臺,一處處風景優美的地方。
如此壯觀的長城都是古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是他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心中對他們的敬意油然而生!
游長城游長城評語篇六
我向往北京,想去看看那金碧輝煌的紫緊城,去感受一下古時王者的霸氣!我向往北京,想去看看那綿延萬里的長城,為何經歷了那么多風風雨雨,依然能如此氣勢磅薄!如今這不再是愿望!。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媽媽一同去北京游覽。
北京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那古老而又雄偉的長城。
烈日當空,一陣微風吹來感到無比的清涼、舒爽。就在這烈日和微風的“陪同”下,我們往向往的長城登去。
從一個小鐵門中穿過就到了長城的“地盤”。在電視上看到的長城是平坦的,可是上去了才知道,長城真陡呀!
剛上長城就是一個“v”型的陡坡,上了坡往下看,遠處的風景真是美極了有山,山上長著花、草、樹它們真像圍著圈、拉著手在舞蹈。
我們又繼續往前登,不一會,又到了觀景臺了,站在觀景臺眺望遠方,群山環繞、連綿起伏、煙霧彌漫,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不知往前走了多久已經過了兩個烽火臺了。在上一段臺階就要到“好漢坡”了,盡管我們已經滿頭大汗,但我們還是向上登。
終于到了好漢坡。一塊碑文幾個大字映入眼簾“不到長城非好漢”。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我登上了長城,長城真是雄偉!真不愧是我國一大壯麗的風景啊!我們應該為長城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