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一
科學實驗意義非凡,但又充滿危險性。可是,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卻不因此退縮。李時珍則是我國古代研究草藥的一顆巨星。
李言聞被兒子的誠懇打動了,只好答應了他。李時珍跟父親學醫,十分勤奮,因此,他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醫生。
在古時候,人們把專門講述藥物知識的書叫做“本草”,醫生開藥和藥鋪里配藥都以它為依據的。從漢代的第一本草本《神農本草經》到唐朝官府派人編修的《唐新修本草》,歷時1000多年,經過歷代人的修訂,記載的藥物也從360多種發展到1500多種。可到了明朝的時候,本草書又有幾百年沒有修訂了。而且,其中還有不少錯誤的配方。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李時珍,他想:用錯藥關系到生命,舊本草里有那么多錯誤,應該重新修訂了,否則,不知道以后還會危害多少人呢!
“我的決心已定,有機會我就上書朝廷,讓朝廷派人重修本草。”李時珍堅定地說。
從那以后,李時珍除了給病人治病以外,還用閑余的時間讀醫書,為修訂本草做準備。十年過去了,他讀了800多本醫書,摘抄了好幾柜筆記。
有一年,朝廷要各地推薦名醫到京城的太醫院,李時珍也被選上了。太醫院是專門給皇帝家人看病的,是天下云集的名醫。李時珍懷著施展自己才學的希望來到這里,可是沒想到,當時的嘉靖皇帝是迷信一些道士的說法,妄想服用仙丹長生不老,還讓道士把持太醫院,像李時珍真才實學的醫生卻得不到重用。
李時珍好幾次向太醫院提出修本草的建議,可是,有那些道士把持太醫院,誰能聽進他的建議呢?甚至有人罵他“草包醫”,修本草是妄想。李時珍聽后非常失望,在太醫院待上沒有一年的時間,就假托有病,辭職回到了家鄉。李時珍回到家鄉,繼續修訂本草。他發現,要想驗證舊本草的內容,光靠收集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出遠門,于是帶著學生龐憲,兒子李建元一起出外考察。
一路上,李時珍不斷地向農民、獵人、藥農等請教。
有一次,李時珍在《劉郁西使記》的書里發現了奇特的“撒八兒”。它起初是由一種叫玳瑁的動物吐出來的東西,后來又被大鮫魚吞了下去,經過了很多年,才變成“撒八兒”。
李時珍沒有見過“撒八兒”,問過許多人,也都不知道,就連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都不知道。
從1552年李時珍寫這部書算起,已經整整經歷37個年頭了,他也從30多歲的青年,變成了60歲的老人,他給這部書取名叫《本草綱目》。
李時珍堅持不懈的精神實現了他的愿望。
李時珍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本草綱目》永遠流傳在世間。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二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幾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昆蟲學家達爾文。達爾文發現的進化論打破了生物學中被神學盤踞的最后一個頑固堡壘,推翻了那種把物種看做是彼此毫無聯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變的觀點,給生物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場革命。100多年來,達爾文的進化論經受住了種種考驗,而且它還不斷地從現代化科學的發展中吸取營養,豐富,發展,完善與生物在進化一樣,進化論也在進化。
第二位科學家是牛頓。牛頓在1704年出版了重新整理起來的巨著——。在這期間,他還有其他許多重要的發明和發現。他還運用光學研究的成果,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開拓了人類的視野。
第三位科學家是愛迪生。19世紀70年代,發明電燈的條件日趨成熟,就在這時,愛迪生參加了研究電燈的工作。愛迪生認為,弧光燈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合適;白熾燈造價低廉,光線明亮而又柔和,要研究電力照明,就要向這方面努力。最后,愛迪生經過上千上萬次試驗,終于取得了成功。
看了這三位科學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他們持之以恒,善于發現,熱愛探索的品質。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們班陳銀海的身影,他沒有半途而廢,一直堅持著跑完了1500米。多了不起呀!
這三位科學家,愛發現,愛鉆研,不放棄的精神令我敬佩!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三
《科學家的故事》中講了39位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這39位科學家有的發明了電燈;有的發明了計算器;有的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有的發明了麻沸散;有的修正了《本草綱目》的錯誤;有的發明了汲水工具;還有的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對原料的利用率達到了98%以上。
書中還講了帕斯卡,一個計算機發明者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數學家,曾發現了四位代數曲線,讀后感《《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帕斯卡17歲時,出版了《圓錐曲線論》,以后又發明了計算器,但發明它是為了算帳用的',所以正適合當時法國零錢的兌換:1利維爾=20蘇;1蘇=12尖野。所有的圓環也可以以蘇為單位,也可以處理數據。
帕斯卡的發明給了人們啟迪:機器可以代替人的思考。
v-2導彈是德國火箭專家發明的。雖然不夠精準,但是為后來者開辟了一條道路。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四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講了100個關于科學家的故事。
書中有個故事叫“從‘朝三暮四’到專心致志”,主要講了法國的拉馬克,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夢想,當將軍、金融家、音樂家、醫生……然而,由于他朝三暮四,最終都沒有成功。
后來,他遇到了一位良師,讓他做生物學家。
從此他就開始研究生物這門學科。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科學家是多么勤奮,惜時如金;多么勇敢,知難而進;多么謙遜,永不滿足;多么如學,孜孜不倦;多么堅定,捍衛真理……讓我們一起學習科學家們的種種優秀品質吧!讓我們一起向科學的高峰進軍吧!。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五
李時珍是我國明朝著名的醫學家。他用二十七個年頭寫完了《本草綱目》。這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典,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經常使用。
達爾文是英國的博物學家,他用二十年的時間寫出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他是進化論的創始人。
牛頓是英國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征。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他用二十多年時間研究光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贊嘆的成果。
愛迪生是美國發明家,他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影機、蓄電池……他給世界帶來光明,帶來享受。
這四位科學家小時候并沒有特別之處,但他們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務,愛做實驗。他們都有遠大的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他們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工作,專心致志地研究事物。面對失敗,他們不灰心,面對困難,他們不屈服。他們為科學事業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我要學習他們身上自強不息、勤奮刻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愛科學、愛學習的好孩子。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六
下個學期的必讀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葉永烈寫的《科學家故事100個》。
我花了九天就把它看了一遍,這本書里的100條各種著名科學家的小故事有些讓我感動地一塌糊涂,有些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科學家分別是阿基米德和布魯諾。
剛開始我看見《“等一下殺我的頭”》有點想笑,但后來不笑了。當看到“阿基米德毫不懼色,用手推開了劍,十分平靜地說道:“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條幾何定律證明完畢。可不能給后人留下一道還沒有求解出來的難題啊!”他剛說完,又沉思起來,繼續研究著地上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不由分說,一劍砍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段文字時,我眼睛里甚至閃動著淚花,阿基米德為了下一代人能減少負擔,在無情的劍刃下竟然毫不畏懼,他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啊!
我看見《烈火燒不了真理》這個題目,就知道了故事的大意,我看完了之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幾滴淚花,布魯諾因為堅持白歌尼的“日心說”而被捕,但是各種懲罰動搖不了他,最終,教會殘忍地將布魯諾扔進了熊熊火海中,后來,真理戰勝了強權,布魯諾的死亡終于有了回報,他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看完了這本書,我深感萬分,科學家們為了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獻出了那寶貴的生命,不過,有了付出就有回報,科學家們的所作所為得到了所有人的懷念。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七
今年是20xx年了,記得我最后一次翻開時,正是20xx的2月,我又一次摳響了通往科學的大門,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
翻開第一頁,很普通,是一面目錄,上面寫了即將為我們講故事的名人名字,而研究鐳的居里夫人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不管是誰,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我就會相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八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6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30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科學家故事個讀后感實用篇九
其中,我最喜歡中國的張衡,因為它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如果他沒有發明渾天儀和地動儀,我們就不知道什么時候地震。我還喜歡外國的伽利略,因為它是第一個將望遠鏡指向太空的人。
我很喜歡看這本書,通過理解科學家從小到大的故事,我發現他們小時候對周圍的事物都很好奇,愛動腦筋,喜歡動手鉆研。比如:愛迪生學著母雞孵雞蛋,李四光捉迷藏的時候會追問石頭從哪里來的。他們長大后堅持自己的理想,最后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
我希望我也能夠成為一位像他們那樣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