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美德初一篇一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中華美德熠熠生輝。
愛國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時候,敵人使用了燃燒彈,火苗隨著風由茅草燒到了邱少云的身上。這個時候,只要他從火里跳出來,在地上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撲滅,可是他卻沒有這么做,他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國家的安危,他卻任火在他身上亂躥。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舉動?是愛國的美德,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愛國一樣,一直被人們所推崇,也是中華美德的重要體現。我們青少年要從我做起,改進個人的環境觀念和環境行為,齊心協力,使我們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永遠有清潔的河流,茂密的樹林,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和悅耳的鳥鳴所環繞。
寬以待人也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美德。在我國,有不少詩人,學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來贊美寬以待人這一美德。
“見人之過如已有過”、“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見,寬以待人是人與人相處時的重要問題。
寬以待人是我們民族美德的精華之一,而尊師重道義何嘗不是呢?
毛澤東同志就是尊師重道的典范。他在百忙之中還想著給自己的老師徐特立祝壽,這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深深敬意和不忘師恩的深厚情愫。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閃光點——美德!
美德初一篇二
守時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美德,約會遲到會給別人留下毫無誠意的印象;約會守時是有必要的,既節省自己的時間,又節省他人時間。
拿破侖曾經說,他之所以能戰勝奧地利人,是由于奧地利人不知道五分鐘的價值。
沒有什么比時間更重要,也沒有什么比準時更能節省你自己和他人的時間。然而有許多人,也許也包括你,因為不準時,而失去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作為一個高效能人士,應當養成準時赴約的好習慣,不管約會是你提出來的,還是對方提出來的,你都需要比約定時間提前幾分鐘到達約會地點,這一點很能體現你的誠意和禮貌,如果是你提出的約會,即使準時到達,如果對方已經在等你,對方心里會想,是你提出約會卻比他晚到。這樣一來,你的誠意在對方心中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無論是什么原因,約會時遲到或讓別人等都是不好的表現,你會因此被別人認為不講原則,不守信用的人。
生活好像一盤棋賽,坐在你對面的就是“時間”,抓得住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時間給遲到者留下了遺憾,給準時做事的人獻上的是眾多的成功機遇種數不盡的財富。如果你一再拖延,不準時做事,機遇就會從你的手中溜走,金錢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你將一無所獲,如果你說做就做,你就會有獲勝的可能。
時間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又是無情的,它不能挽回,不可逆轉,不可貯存,且永不再生。
美德初一篇三
讓路是一種行動;有許多人引以行動為豪。
讓路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現在又有誰會在乎這微不足道的事呢?只當它是風景,是過眼云煙,很快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我們把自己置身事外,并且毫不內疚……
曾有新聞報道上海的一輛救護車堵在了路口,可來往的車輛依舊我行我素,只有一個外國人把車停下來,攔住車輛,挨個請求大家為救護車讓出一條路,當救護車走后,這位外國友人也悄悄的走了。大家都以為車上是他的親人,可他卻說“我只是一個過路人”。看到這個報道,我內心無法平靜。也許那些車輛里的人為自己的不讓路找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一步小小的退讓也許就是給了別人再一次的生命。
也許有的人會說:那又怎么樣,換做是我我也一樣可以做到。我相信說這些話的人他們也能做到,可我更希望大家能給予做這些事的人給予肯定和贊揚,在他們不顧眾人眼光做這些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時候,他們就是我眼中最可愛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好事影響小就不去做,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純潔高尚的心靈,小事是大事的基礎,大事是小事的累積。
輕視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不會做出偉大的事情。輕視一滴水就不會有有浩瀚的海洋。輕視一棵樹,就不會有茂密的森林。輕視一磚一瓦,就不能蓋好高樓大廈。
我希望有一天大多數的人不再對需要幫助的人冷眼旁觀。
伸出自己的雙手;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我愿從現在開始盡全力去做一個“讓路人”,為他人做點事,也為自己的心靈“做點事”。
美德初一篇四
這就是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地對待一切人和事物是高素質的體現,寬容能使他人心存感激,寬容能提高我們自身的價值,寬容能使我們獲得心靈的平靜和慰藉。
我們常常在自己的腦海里預設了許多規定,認為別人應該有或不應該有這樣那樣的行為和語言,一旦別人的做法違反了我們腦海里預設的規定,我們就會生氣,怨恨。
生活中有許多事由不得你不原諒,說寬容的言辭只能指主觀的心,而不在于客觀的事。很多客觀因素擺在你面前時,你無法說“不”。如果一場山洪淹沒了你的家,你能生他的氣,讓他給你賠禮嗎?如果一次地震讓你失去了親人,你能指著他大罵讓他還你親人嗎?既然是不能的,那還生什么氣?通通寬恕了吧。讓自己好受也讓別人心安,這又有什么不好呢!
為了寬容,為了幫助人類更加善良和堅強,我們應該坦然得面對一切的過失,善于接受,勇于承擔,得饒人處且饒人,能寬容時就寬容,不念舊惡,不計新怨。用可貴的寬容之心,精心培育燦爛的生命之花。
美德初一篇五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導航,如果世界上沒有規則,我們的美好生活將陷入無底深淵,在眼前的一片茫然中行走。是規則引導我們走向了美好生活的道路,所以我們要遵循規則,做一個擁有美德的人。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去參觀我家的新房子。走在小區光滑的地面上,我嗅到了泥土的清香,和花草樹木的芳香。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簡直像一個撲朔迷離的世外仙境。路邊的小樹揮舞枝條,像是在和我們打招呼,能住在這樣壞境優美的小區,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由于這座樓的樓層較高,所以我們需要乘坐電梯,才能到達目標樓層。我蹦蹦跳跳的按下了電梯的控制器。突然又有幾個叔叔急匆匆的趕來,可是電梯只限乘坐八人,超員是很危險的。而我,媽媽……正好有七人,叔叔他們有四人。另外一個電梯有沒有修好,我的腦子一片哄亂。上牙咬著下嘴唇,混亂的腦子里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可能性,他們會不會搶先進入電梯?會不會……終于我做出了一個自認為聲明大義的決定——那就是先讓這些急匆匆的叔叔們先使用電梯。我們一行人,分撥使用。而這只是我心中簡單的想法,結果卻令我們出乎意料。眼看著電梯控制器上的數字不斷的下降,我的心跳不由的加快。
從電梯中出來后,我目不轉睛的看著電梯的控制器不斷下降的數字,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在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善美。可能這就是規則之美,也是潛藏在人們心中的人性之美吧!
“道德行為品自律,文明規范貴堅持。”僅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體現出人們壓抑在心中許久的美。住在這樣環境優美的小區里令我感到無比驕傲。可令我更驕傲的是我擁有這樣用優美的的鄰居。
美德初一篇六
世界大小國家,歷史長至五千年,短有二百年,無一不恪守傳承自己的民族精神,而一個人安身立命,也要傳承“家風家教",傳承是種美德。
五千年歷史長河,傳承已然成為中華民族血脈里流淌的精神。古有孔子傳承周禮三千弟子周游列國,今有文學巨匠季羨林筆耕不輟傳承教育事業;古有屈原、文天祥以死明志流傳千古;今有黃繼光、邱少云捐軀報國精神永存。傳承,作為一種美德,早已深深凝聚在國人的血脈間,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傳承"這一紐帶間源遠流長。
尺八,一種竹制樂器,聲音空靈而秀麗,起源于中國,南宋后便無人傳承,后為日本所得發揚光大;唐刀,隋唐時為軍中所用,削鐵如泥,五代后無人問津,復為日本所得,改為"武士刀";明代所造寶船,排水量堪比美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永樂之后,竟不再研制,日漸朽爛;火器,原為宋時所制,明時光大,至于清兵入關,竟將火銃火炮之書籍付之一炬……當德國人拿著最新的毛瑟槍沖入京師時,滿清貴族可否想到《兵器全書》中那句“夷虜所最畏中國者,火器也"?失去了傳承這一紐帶,再無畏的精神也會日漸軟弱,再偉大的發明也會日漸朽爛,可見傳承之重要。
民族精神發展到當代,更需要用傳承這一美德來發揚光大。古人云:“一日之師,終身為父",你是否尊敬師長?孔子云:“匹夫不可奪志",你是否篤定了自己的志向?劉備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又是否對他人施以援手?我們更需要將民族精神傳承,讓它綻放光芒。
三百年短短歷史的美國尚知傳承“美利堅精神",彈丸小國韓國還能繼續發揚“韓國精神"。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我國更應發揚傳承的美德,讓民族精神與華夏文明永不褪色。
美德初一篇七
易水之濱,悲涼的旋律中裊裊走來的是誰?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著多少愛恨情仇,歷史的滄桑和優美的文字共同熔鑄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把我們帶進了有笑有淚,有聲有色的文明世界。
傳承文明
驀然回首,我看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我仰望燦爛的星空,用冷靜思索喧囂的人生,用激動開啟思想的大門,我不禁這樣感嘆道:起起伏伏,明明滅滅,歷史的車輪緩緩地駛過,中華五千年的長河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貢獻了眾多的澤及后人,深刻改變世界的發明創造,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作為一名21世紀的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傳承文明推動歷史的書卷,讓它光明,璀璨地翻閱過去,成為世界上萬人矚目的亮點。
談遷是我國明清之際的歷史學家,從29歲開始撰寫明代的編年《國榷》,歷時27年,終于將這部108卷500萬字的巨著完成。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天夜里,談遷家中被盜,他的書稿也被偷走了!談遷遭此打擊,膽肝郁碎。但是,他沒有氣餒,而是從頭做起。過了9年,他又寫了這部傳世巨著。
在人生的路上,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我們要培養承受挫折健康心理和堅強意志,掌握有效克服挫折的方法,迎刃而上,開拓進取。堅強的意志是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力量源泉。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文明美德,伴隨我們成長,如影隨形。
一個民族的文明美德,體現在這個民族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上,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最可貴的,深層次的美。這種內在的美,只有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才能表現出來。
中華文明、美德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少年,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譜寫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頑固奮進的壯麗華章!
美德初一篇八
老人如夕陽,需要我們去關心,去幫助,去尊敬。我們,可以讓夕陽更加美麗。
敬老,是美德……
那是一個雨天,一個大雨傾盆的雨天。
屋漏恰逢連夜雨,這大下雨的,本應待在家里,可我有事不得不外出,心情可想而知。于是,我便一邊抱怨著這該死的鬼天氣,一邊拿著雨傘,不情愿地從家向外面走去。
“砰!”一聲差一點兒把我嚇了個半死。
我轉過頭一看:一個看上去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奶奶,重重地摔在了馬路邊的小道兒上,發出了痛苦的呻吟聲。而她提的籃子,也掉在了地上,籃子中的青菜瓜果也掉了一地。
于是,我停下了腳步,轉過身,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小道那兒走去……
“奶奶,我扶您起來吧。”我伸出了稚嫩的雙手。
我用盡全身氣力將老奶奶扶了起來。待老奶奶站住身后,我將地上的青菜瓜果撿了起來,放進了籃子里面,遞給了老奶奶。
“小朋友,謝謝你啊!”老奶奶和藹地對我說。
“不客氣,幫助老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責任。”我對老奶奶說。
頓時,我心中的不愉快一下子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發自我內心的愉悅。
啊!雨停了!一縷金色的陽光照到了我的臉上,我感到無比溫暖。我相信,這縷陽光,這縷溫暖的陽光,一定溫暖了老奶奶的心房。
夕陽般的老人,需要的是我們的關懷、尊敬。
敬老,是美德!
美德初一篇九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是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是一家人的道德標準,不可缺少。而當我呱呱墜地時,“孝順”就一直陪伴著我。
上個星期天,媽媽晚上下班回家,滿臉滄桑,我趕忙讓她坐到沙發上,主動打來一盆洗腳水。“干什么?”媽媽滿臉疑惑地問我。“給您洗腳啊。”我漫不經心地回答到。說完,便幫媽媽把襪子脫下來,把腳放進水盆里去。誰知,媽媽的腳尖剛一觸到水便“嗖”的一下子縮了回去。怎么回事?我滿腹疑問。便用手指試了試水。啊,真燙!這水的溫度能把手上的皮給燙下來!哎呀,我真糊涂,怎么給媽媽洗腳前不試試水的溫度呢?于是,我對媽媽說:“對不起,媽,我再去給您添點兒涼水。”媽媽點了點頭。于是我便端起盆子來到水龍頭上接了點涼水。這回我可長記性了,用手試了試水。嗯,正好。于是我把水給媽媽端去,并把媽媽的腳重新放到水盆里,給媽媽洗起腳來。媽媽背靠在沙發上,瞇著眼,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洗完了,我剛要把水盆端走。媽媽說了句:“有個女兒真好。”聽了這句話,一種酸澀的感覺涌上我的心頭。
“孝順”是忘不了的情,“孝順”是無法重演的幸福,“孝順”是生命與生命的重逢口,但“孝”斷裂了之后,永無連接。
朋友們,用你們的正能量,把你們的家風傳遞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