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他人的感恩之心,因為感恩不僅能讓我們更快樂,還能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和分享。感恩的心是一顆寶貴的心靈之花,在這里,我們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經典的感恩文學作品,供大家品味。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一
親愛的`袁爺爺:
您好。我是安慶市大橋中心小學303班的一名小學生,王雨馨。今天是我第一次聽到您的名字,卻是一個不好的消息。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您的視頻,告訴我們您已經逝世離開了。
袁爺爺,謝謝您,您讓我想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以后我要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一粒不剩。
xxx。
20xx年x月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二
5月22日下午我從網上得知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從未見過袁老先生,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袁爺爺,不會忘記他的貢獻他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在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像袁爺爺這樣的明星指引護航。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谷雜糧,在我們國家人們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平爺爺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的種植,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著水鞋在濕漉漉的水稻田里親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經過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后終于成功了,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都種上了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貢獻啊!
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饑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所以如果想要紀念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費,一粒糧食都不要浪費!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三
您好!在開學后,我轉到了這里,看著開心農場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優千號"。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們種植、育苗的'時候,它也在生長吧。不過相比于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我和同伴們實在是業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間距不知道,就連水也用的地下水……還好有家長們幫忙,老師自己也查資料,時不時的組織我們照顧水稻。現在,稻田里不僅有水管,而且還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網″。今天是我們班收獲的日子。我想到了觀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見證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開花、結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許多的美好回憶。
您知道嗎?在觀察水稻時,我時常想起你,想起您那兩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你那為夢想而奮斗的精神總讓我欽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紅良種繁育場時,當助手發現了"野敗"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發來電報時,您正在遙遠的北京開會,卻連夜趕火車奔回海南島,仔細檢驗它的真偽。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開會已經有些累了,連夜趕火車,仔細檢查會雪上加霜。而您卻為了夢想賭上健康,讓自己無怨無悔。又為了改進雜交水稻,一直奮斗了22年,將自己最好的年紀獻給了研究。這還不夠,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獻了出去,90歲高齡,您的辦公桌上依然資料成堆,別人在享受,你卻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
青島,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擁有約50萬畝的鹽堿地,對海水稻的研究可謂是如虎添翼,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雜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會變,但是一代一代接力,總會完成您的夢想。在一萬人中,總會有偉人出現,創新、探究。您的三個月,影響著青島,影響著全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邁步向前。
青島,正翹首以盼,期待著您的到來!
祝您身心健康,夢想成真!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四
袁隆平院士,中國現代雜交水稻育種的開創者,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在他的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生涯中,他得到了多項國內外榮譽,對中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將探討袁隆平院士的心得體會,并進一步探究在研究領域中如何取得成功。
第二段:勤奮與專注。
在袁隆平院士的研究生涯中,勤奮與專注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他總是堅持自己的夢想,并用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同時,他也非常注重細節。他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正是因為他的勤奮與專注,才使他得以在雜交水稻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第三段:開拓創新。
在創新方面,袁隆平院士總是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和技術,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他不斷地去實踐和探索,最終成功地研發出了雜交水稻技術,并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認可。他在這方面的成功,凸顯出了他的創新精神和勇氣。他的實踐證明了這樣一種信念:“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和技術,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
第四段:重視人才培養。
袁隆平院士不僅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時,他也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他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把他的經驗與人類共享。他通過培養大批優秀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推動了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他的行為體現出了一個合格科學家、教師的擔當和理念。
第五段:總結。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袁隆平院士的心得體會,闡釋了他在研究領域中,如何取得成功。因為他的勤奮、專注、創新精神和重視人才培養,袁隆平院士成為了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和中國科學的杰出代表。我們也因袁隆平院士的成就而引為自豪。當今時代,我們依然可以從他身上吸取其他領域的啟示。只有不斷地追求夢想,不斷地開拓創新,持續地培養人才,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五
袁爺爺:
您好,我來自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大橋中心小學三年級303班的一名小學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每看到這句話,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曾說過,科學研究是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是關鍵。袁爺爺說的這句話真的感動了,想到我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毛病,我一定會改。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以爺爺為榜樣,努力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xxx。
20xx年x月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六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后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谷相當于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么挖掘都有收獲,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里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后,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饑餓挑戰。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幾歲高齡的袁老,他會告訴你:日思夜夢的東西變成現實是最高興的.事。“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著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饑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終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的要求。他對“見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厭惡。他說:“要那么多錢干什么?有些人連人格也不要了,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七
袁隆平,一個研究雜交水稻近半個世紀、還在繼續研究的杰出科學家,一個做著“禾下乘涼夢”、把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作為畢生理想的可敬知識分子,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爭相學習的對象。自主創新的`春天已經來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學習袁隆平同志先進事跡,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意義。為此,農村司、農村中心黨支部向科技部全體黨員干部發出如下倡議:
一、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統一到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偉大實踐上來,把個人發展統一到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來。拓寬視野,放眼全球,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國際觀,在科技管理的本職崗位上,努力落實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構想。
二、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執著創新,不斷完善宏觀管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建設創新型國家呼喚不間斷的管理創新。要以仁者的胸懷、勇者的膽識、智者的頭腦、志者的堅韌,不辭艱辛,不懼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造,適應轉變政府職能需要,不斷開拓宏觀管理新局面,推動自主創新事業不斷攀登新高峰。
三、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務實,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思維不落后時代,部署不脫離實際。堅持科研方向從需要中來,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發展的節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提升自我。
四、學習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斷健全廉政人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榮辱作為個人道德抉擇的標準,弘揚時代精神和先進文化,為當為之事,拒絕腐化墮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責任和付出作為個人價值抉擇的重要內容,陶冶人文情操,培養健康情趣,甘于奉獻。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堅持自警、自勵、自省、自重。
袁隆平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八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為人民著想的偉大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掃把那么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著。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大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為全人類奉獻著;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群書;您生活儉樸,據說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為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跡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于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九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是我最敬佩的人。建國70周年來,我們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運動會金牌總數從五枚到現在的51枚,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體育強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中國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造成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人物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是您,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更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您的才智不得不讓我佩服,您兢兢業業的科研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們都要感謝您,是您解決了全世界饑餓的問題。
最近兩年,我聽爸爸講了許多您小時候的艱苦生活,明白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也見證了我們祖國多么強大和繁榮,我真想您來指導我們種水稻,我們一定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讓稻花的香味飄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也飄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袁隆平爺爺,您好!您為了不再眼睜睜地看著我們一個又一個餓死,又為了不看見我們為了爭奪一塊樹皮而互相廝打,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袁爺爺,您不是一個缺少童心的老爺爺,也不是一個只想著自己、不想著大家的人。
您是一個關心兒童的人,你看見祖國有很多人餓死而放下飛行員、游泳健將這些職業。您為了讓我們不會再吃不飽飯,而將國家給您的別墅改造成研究基地,將工資用來研究水稻。袁隆平爺爺,您的海水稻只剩一點就完成了,您卻走了,每一滴水滋潤每一粒米,您就像成千上萬的水滋潤著我們。
我像一粒種子,您用您的溫暖化為水養育著我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每當我吃到一口米時,就會想起您。您已經上天堂了,祝您在天堂也能幸福地研究水稻!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十
敬愛的袁爺爺:
您好!首先我向您致以最誠摯的問候。愿您身體健康!
我在小學的時候,就從課本上認識了您,知道您是“雜交水稻之父”。我還記得那幅插圖的內容——您彎著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著稻苗開心地笑著。后來,我也從雜志、網絡、電視上更加了解您的事跡。您的研究成果,不斷刷新水稻畝產的世界紀錄,造福全人類。您一心為民、心懷大愛、默默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從那時起,您的名字、您的笑容,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如今的您,已不再像照片中的那樣年輕了。我在網絡上看到的您,已是步履蹣跚、兩鬢斑白。您將自己一輩子奉獻給了水稻事業,奉獻給了全人類。您研發培育的一代代雜交水稻,讓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如今,一些年輕人浪費糧食現象頻頻發生。每次看到這些,我都不由得嘆一口氣。
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吃漢堡等快餐食品,喜歡各種零食不離手。因為經常吃這些東西,他們忘記了最應該吃的主食、蔬菜與水果。不論是在街邊的小店還是大飯店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闊人”去了餐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點一大通,看著菜品一道一道地上來,就覺得十分氣派。奇怪的是,點菜時沒有服務員去提醒他們點的飯菜夠吃了。當那些“闊人”吃完后,有些菜幾乎沒有動過,這實在令人無言以對。
幾年前,國家意識到了浪費的可怕。于是,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光盤熱”,各種有關“光盤行動”的標語鋪天蓋地。作為一名初中生,我認為“光盤行動”不該只掛在墻上,而是要深深地刻在心中。只有了解了您培育雜交水稻的艱辛,才會明白每粒米都來之不易,無論水稻有多么高產。
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袁隆平是個能讓你真正吃飽飯的男神!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你所研究的雜交水稻推廣至全世界,您造福了全世界。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作為一名初中生,我無力讓所有人都了解雜交水稻、了解您。但是,我可以用呼吁和倡議,讓身邊更多的人知曉糧食的來之不易,發揚勤儉節約、嚴禁浪費的社會風尚。我想這也是您最愿意看到的吧。
袁爺爺,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銘記于心的英雄。所以,請允許我在此表達對您真心的祝福與敬仰!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十一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六年級七班的呂政廷。
很感謝您和王老師能給我們這個體驗種海水稻的機會,借此機會我們體驗了農民伯伯的辛苦。我們曾經在這塊稻田里留下了汗水,留下了許多同學們的足跡;我們體驗過播種、澆水、噴灑農藥,進行插秧。我們失落過,也高興過。如果不是您培育出海水稻,我們根本就沒有這個體驗機會,有了這樣的親身經歷,才真正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里面飽含的深意,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要珍惜糧食。
在疫情還未過去的暑假里,我們就開始在網上了解您,您為這個國家貢獻的力量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沒有您說不定我們的祖國就沒有了糧食,就沒辦法發展起來。您用水稻救活了億萬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民以食為天,長大我也想當一名專門研究農作物的專家,要做一個不怕吃苦,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條件允許,10年以后,我想在家鄉這片土地上再次種下屬于我自己的農田。
青島,是沿海地區,之前從來沒有種植過水稻,不太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大片的土地浪費了。但是沒想到在這片鹽堿地上,您創造出了神奇的海水稻,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又一個奇跡,為中國乃至世界世界糧食的大幅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您做的是改變人類命運的偉大事業,正是有了像您這樣的締造者,才筑起了世界糧食的鋼鐵長城。
袁爺爺,我想在我們種水稻的時候可以邀請您過來為我們指導就好了,不過馬上就要收割了,您應該很忙吧,真是太可惜了。
祝袁爺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命百歲。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十二
尊敬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島附屬學校六年級七班的陳文娜。我們在這次的暑假里,和同學們一起種植了海水稻。種海水稻的第一天我們把它們泡在了水里浸泡發芽,在把種海水稻的田地耕好。隔了兩到三天后,小稻粒發芽了,我們一起來到田地,把發了芽的稻粒撒進田里。隔了一天,稻粒發了一個兩厘米長的小芽,開始了澆水。又隔了幾天,稻苗長的有五厘米長了,我們需要給稻苗換位置了,還在一起插了秧,后來有麻雀還給他們做了好多稻草人,分別插在了四塊小稻田里。經過以后多周每天都來,稻苗已經長了,有十多厘米長!我們特別開心。不知不覺,我們開學了,我們沒有辦法,每天都來所以既然家長替我們澆水。我們周六周天來看到稻苗們,那天我們來到學校的海水稻田里,已經有幾株到苗開了花。又隔了一個周,我們給大苗蓋上了網。這次大苗全開花了,但是另有一些還未開花。花要開始授粉了,這次我們拿出了家里大鏡。觀察了它們授粉時的樣子,不知不覺我們就要豐收了,可是現在還有。剛剛開花的但是天氣已經降霜了。
我從老師和網絡等途徑聽到的關于您和海水稻的故事。您有個追夢路,分別是禾下乘涼夢和交雜水稻覆蓋全球夢。您經過九年的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又在1996年。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四年后,700公斤的目標實現,2004年800公斤200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您的辦公室有成堆的資料在辦公桌上。還有眼鏡以及放大鏡。您說過“首先是眼睛,眼鏡不行就放大鏡。”您下不了田了但仍然會去到田邊去看。
全球一共有40多個國家以及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面積達到了700萬公頃。您和雜交水稻打了一輩子交道。青島約有50萬畝的鹽堿地。還擁膠州灣。在2016年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所。您為稻苗付出了一輩子,您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謝謝您!
祝爺爺身體健康!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十三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您寫下了這封信。
每次在吃飯時,我總會想:這些米粒是從何來?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谷,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糧食欠缺問題,現如今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么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于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校開展種植水稻實踐課堂,希望能夠邀請您來指導我們種植水稻,在得知您研發新的水稻品種后,便希望能將您研發的新水稻種子在我們學校的種植園里種植,讓我們學習一顆小小的稻谷是怎樣被育成小秧苗,從綠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變黃等著收割,讓我們參與打谷子、曬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飯,從而讓我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寫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感恩袁隆平院士(模板14篇)篇十四
敬愛的袁老先生:
忽聞山河齊震動,驚之大先生辭九州。這是一個流行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告別。先生已逝,晚輩謹以這篇文章向先生告別。
昔日十里長街送總理,今朝萬米稻香別先生。常言道:世上總有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為沒有生老病死。直到先生仙去,我才明白,先生雖是英雄,卻也是塵世之人,終究逃不過生死輪轉。
悲哀之余,我而回望先生一生。
少年懷志,以驚人之魄力喊出驚世之話語:“愿天下再無饑餓!”雖寥寥幾字,然其中艱苦,又有幾人知曉?前路漫漫,路途艱辛,先生不畏,十年如一日,矢志貫一生。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終得一稻解民生之苦艱。
冷嘲熱諷,先生全然不顧,一意前行,以堅毅的意志投身水稻研究。世人詆毀,先生泰然自若,一笑置之,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世人流言。“淺水喧嘩,深水沉默”,我想那深水必定如先生豁達大度,胸藏日月。
東方魔稻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先生之名響徹云霄。先生卻將傳奇與名譽隱于稻田之下,懷著禾下乘涼之夢,以耄耋之年,繼續漫漫求索之路。先生奮然前行,孜孜不倦,載一抱素,深扎稻田。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我不在家,就在實驗田。不在實驗田,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青絲至白雪,先生一直都在踐行著少年的誓言,先生偉跡,汗青可鑒!
念及此處,悲傷又如海河般涌來,浩蕩不絕。
壯哉先生一生,鞠躬盡瘁,震古爍今。悲哉先生一去,生死之別,不可復見。
滄海桑田須臾改,先生英名恒古今。先生雖已離去,但從未遠去,始終矗立于我輩心間,如燈塔,指引我輩前行。先生雖不是日月星辰,但光芒比肩日月。先生放心,我輩定遵先生遺志,護華夏繁榮。
或許日后有人提及先生,“國士無雙”四字得以煌煌概括先生熱淚盈眶的一生。
先生千古,國士無雙,霽月風光,山高水長。緬懷先生,一路走好!
此致
敬禮!
20xx年6月6日。
萬珈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