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以某一個具體篇章為樣本,可以作為其他類似篇章的寫作參考。請大家閱讀以下這些范文范本,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寫作的要求和技巧。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一
禮儀是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關于對他人態度的外在表現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在風俗習慣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風度等,是人際關系、人際交往中互相尊重、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文明行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的交往日益頻繁,人們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相互依賴,人的社會屬性被逐漸放大,個人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等也越來越離不開和諧的交際和溝通。禮儀修養作為人際交往溝通中潤滑劑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表現在現代教育中,就是越來越多的職業學校把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來抓,因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是直接面對社會對他們的選擇,學生的社會交往、待人處事以及擇業的能力通過禮儀教育可以得到盡快的提高。
但是學生學習后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改變,由此可見在一些學校的禮儀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究其實質可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國策,在解決人問題的同時也使得獨生子女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不少孩子因為在家庭中從小就受到過多的溺愛也養成了在社會交往中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缺少了“溫良恭儉讓”的思想,由于應試教育的形式使得學校和家長也更多關注于孩子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受教育情況而忽視了禮儀方面的教育。
禮儀教育由于有別于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也即是失禮的行為既不會受到良心道德的譴責,也不會受到來自法律的'制裁,又特別是遇到今天這個張揚個性、不拘小節、注重時尚的時代潮流,禮儀所提倡的行為規范更多的被認為是一種技術性的,部分學校在禮儀教育時采取的帶有戲劇演出性質的禮貌、禮節、儀式、儀表等方面的模擬訓練和講授,很難讓其禮儀的內涵深入思想深入骨髓,往往流于表面。“五講四美”的活動開展了一次又一次,學生在活動中好象有些效果,活動結束后許多同學過些時日又很快恢復原樣。這種情況表明禮儀教育有流于形式的趨勢。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面對以影視作品等為載體的西方文化大量輸入,國家雖然大力提倡兩個文明一起抓,但是各地方以經濟掛帥,偏重于經濟建設。禮儀教育與國際接軌,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而忽視傳統教育,一些傳統的東西開始消失了。禮儀向快餐文化發展,也開始更多地作為一種人際交往技巧來學習,表面上的彬彬有禮難以掩蓋內里的空泛、麻木、漠然等精神。
古人云“內實精神”表現在外的禮儀更應該有一種內在氣質、內在精神的支撐。而禮儀的內在氣質、內在精神又必須以學識為基礎。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對各種利益內涵的感悟,對社會文化、社會關系的一定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都離不開一定的的社會人文科學方面的學識文化。禮儀是歷史形成并且有專門規定的一種行為規范,入鄉隨俗也表明了禮儀受著民族傳統的影響。因此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可充實和豐富其內涵。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追溯歷史,荀子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范。對于只在維護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的禮儀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縟節,新的社會制度和價值體系非但無法接納,而且必須堅決予以拋棄。自辛亥革命徹底否定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改變,禮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現代意義。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范的話,今天的所謂禮則僅僅是對禮貌和相關活動的禮儀形式而言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的禮的內涵和外延都變小了。
但是,古人重視禮,孔子云:“禮之用,和為貴”,首先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各種秩序,保持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因此產生了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制度、規范,禮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人際交往問題,更代表了一種秩序。為此一個人的禮節、服飾、語言、行為等就不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而要根據國家形象定位來確定,并要和國家的精神風格保持協調一致。個人的儀表,可以存在不同的喜好,但對于國家的形象而言,則應由一個大致趨同的要求,同時還應考慮自身在體制內部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接受過傳統教育的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禮儀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
孔子說“依于仁,游于藝”,這里說的藝就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是當時學習的具體科目,“禮”居其首,仍依于“仁”,這提出了最重要的是要培養高尚品德。孔子的學生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說:“愛人”。這是孔子對“仁”的最重要的解釋。“愛人”是一種普遍的愛。孔子又強調愛人作為一種普遍的道德原則,必須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孔子不相信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能去愛普天下的人。《中庸》引孔子的話:“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后來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是對孔子思想一個很好的概括,就是從愛父母開始,一直推廣到愛天地萬物。這就是“仁”。也即是今天人們說的“大愛”。
“禮”是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制度、規范。孔子重視喪禮和祭禮。他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子女生下來,要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因此子女對父母自然有一種愛慕之情,父母死了,這種愛慕之情和思念之情就表現為子女為父母服喪三年的禮。所以“禮”是出于人“親親”的真實情感。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儒家以“君子”為理想人格,而君子又以“仁”為道德標準。但仁不是抽象的,而必見諸言語和行事。孔子上述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正是要揭明養成君子人格所必修的三項工夫。“興于詩”屬言語方面,“興”者起興。孔子更有言:“不學詩,無以言。”“立于禮”屬行事方面,“立”者立身,或者立足,又或者自立,亦即立身成人、立足社會。孔子更有言:“不學禮,無以立。”“成于樂”屬性情方面,“成”者,養成,完成。“詩”、“禮”的具體修養,必上升到“樂”的性情熏陶,方近于君子人格的養成。在論語中,孔子與他的弟子有一場著名的對話,“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謂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的話說明在他心目中,人應該追求那種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審美境界。很多的學者認為發端于孔子的人生境界學說,也使得我國學者不僅重視增加自己的知識學問,更重視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追求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于我們炎黃子孫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場合才注重禮儀規范,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我們今天的教育中,職教學生對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得到了社會、學校、家庭極大的關注,然而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面對許多的用人單位的聘用和考核時,一些學生由于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禮儀修養的不足而落聘,所以學校必須重視禮儀教育。而要把禮儀教育工作作好就不能夠忽視傳統。傳統代表著一種觀念、習俗、習慣。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局限性。時至今日,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在注重傳統時應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于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系,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二
2.《禮儀規范教程》馮寶琴張運玲主編。
3.《辦公室文秘手冊》朱虹編著。
4.《職業秘書禮儀教程》徐克茹卿建英等編著。
5.《禮貌禮節》吳寶華主編。
6.《實用禮儀大全》劉毅政編著。
7.《禮儀金說》(公關禮儀)金正昆著。
交往中使自己的儀表儀容、言談舉止、氣質風度更符合當代社會的需要而開設的。通過本課。
的講解和實訓,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現代禮儀知識,能不斷提高社會交往、待人處事以及擇。
業的能力,最終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1、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懂得何謂禮儀。
2、讓學生把已知和學習到的禮儀知識能運用于實踐中。
以上兩點是本學科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1、儀態(包括:站姿、坐姿、蹲姿、走姿、手姿、表情)等內容的訓練。
2、儀容(包括簡單化妝、服飾搭配和西服著裝及領帶的打法學習)。
3、日常會面禮儀(包括拜訪、接待、打電話、交談、就餐等)。
4、社交場合禮儀(包括模擬職場應聘;設計籌備各種重要社交活動)。
本章為禮儀理論探討,旨在提高學生對現代禮儀的理性認識,增強遵守禮儀的自覺性。
關系,提高自身修養。
本章共需2學時,以講授法為主。
1、教學之初、向同學們問好、并做自我介紹。
2、交待本教材的特點,告訴同學們會刪減和補充一些相關教材的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華禮儀的起源。
1、提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對禮儀的認識是怎樣的?”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三
1、公共場合接聽電話盡量小聲,如果因為太吵對方聽不到,可以用手半捂住手機,可以增加音量,或可移身別處。
3、打電話時一定記得先說明自己是誰再談事,或者再找自己想要找的人,而不是一開口就問xxx在嗎。
4、選擇好時間,最好不要在別人體息時打電話。長話短說,力求遵守“三分鐘原則”
5、掛斷電話前記得說聲“再見”“謝謝”“打擾了”之類的客氣話語。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四
主要參考資料:1.《社交禮儀》(第二版)林友華主編。
2.《禮儀規范教程》馮寶琴張運玲主編。
3.《辦公室文秘手冊》朱虹編著。
4.《職業秘書禮儀教程》徐克茹卿建英等編著。
5.《禮貌禮節》吳寶華主編。
6.《實用禮儀大全》劉毅政編著。
7.《禮儀金說》(公關禮儀)金正昆著。
教學目的、要求:
現代禮儀與實訓作為各系人文學科的專業必修課,是為學生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社會。
交往中使自己的儀表儀容、言談舉止、氣質風度更符合當代社會的需要而開設的。通過本課。
的講解和實訓,使學生能掌握一定的現代禮儀知識,能不斷提高社會交往、待人處事以及擇。
業的能力,最終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懂得何謂禮儀。
2、讓學生把已知和學習到的禮儀知識能運用于實踐中。
以上兩點是本學科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實訓內容:
1、儀態(包括:站姿、坐姿、蹲姿、走姿、手姿、表情)等內容的訓練。
2、儀容(包括簡單化妝、服飾搭配和西服著裝及領帶的'打法學習)。
3、日常會面禮儀(包括拜訪、接待、打電話、交談、就餐等)。
4、社交場合禮儀(包括模擬職場應聘;設計籌備各種重要社交活動)。
第一章禮儀概述。
一、教學目標:
本章為禮儀理論探討,旨在提高學生對現代禮儀的理性認識,增強遵守禮儀的自覺性。
二、教學重點:
重點了解東西方禮儀的起源與發展歷史,理解禮儀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及功能;在了。
解禮儀類別的基礎上,建立禮儀意識,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能運用禮儀知識協調人際。
關系,提高自身修養。
三、教學時教:
本章共需2學時,以講授法為主。
四、教學過程:
1、教學之初、向同學們問好、并做自我介紹。
2、交待本教材的特點,告訴同學們會刪減和補充一些相關教材的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華禮儀的起源。
導課環節:
1、提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對禮儀的認識是怎樣的?”
2、由教師舉實例(舉崔永元曾主持的《實話實說》節目中的一個事件)請幾位同學回答。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五
電梯很小,但是在里面的學問好大呢。
伴隨客人或長輩來到電梯廳門前時,先按電梯按鈕;電梯到達門打開時,可先行進入
電梯,一手按開門按鈕,另一手按住電梯側門,請客人們先進;進入電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樓層按鈕;行進中有其他人員進入,可主動詢問要去幾樓,幫忙按下。
電梯內盡可能不寒暄。電梯內盡量側身面對客人。
到達目的樓層,一手按住開門按鈕,另一手并做出請出的動作,可說,到了,您先請!
客人走出電梯后,自己立刻步出電梯,并熱誠地引導行進的方向。
有借有還的禮貌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媽媽在我小時候告訴我的。
假如同事順道替你買外賣,請先付所需費用,或在他回來后及時把錢交還對方。若你剛好錢不夠,也要在次日還清,因為沒有人喜歡厚著臉皮向人追債。同樣地,雖然公司內的用具并非私人物品,但亦須有借有還,否則可能妨礙別人的工作。還有就是嚴守條規,無論你的公司環境如何寬松,也別過分從中取利。可能沒有人會因為你早下班15分鐘而斥責你,但是,大模大樣地離開只會令人覺得你對這份工作不投入、不專一。此外,千萬別濫用公司的電話長時間聊天,或打私人長途電話。
1、電話禮儀
在接聽電話時你所代表的'公司而不是個人,所以不僅要言語文明、音調適中,更要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時,也不要忘記每一個重要的電話都要做詳細的電話記錄,包括來電話的時間,來電話的公司及聯系人,通話內容等,這樣才能為將來開展業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2、迎送禮儀
當客人來訪時,你應該主動從座位上站起來,引領客人進入會客廳或者公共接待區,并為其送上飲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談,應該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周圍同事。切記,始終面帶微笑。
3、名片禮儀
遞送名片時應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執名片兩角,讓文字正面朝向對方,接名片時要用雙手,并認真看一遍上面的內容。如果接下來與對方談話,不要將名片收起來,應該放在桌子上,并保證不被其他東西壓起來,這會使對方感覺你很重視他。參加會議時,應該在會前或會后交換名片,不要在會中擅自與別人交換名片。
4、介紹禮儀
介紹的禮節是行為大方得體。介紹的原則是將級別低的介紹給級別高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男性介紹給女性,將本國人介紹給外國人。
5、握手的禮儀
握手力度。握手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但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為限度。在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先后順序。握手的先后順序為:男女之間,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意,方可用點頭或鞠躬致意;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的先伸手。
6、微笑禮儀
微笑是有自信心的表現,是對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抱積極的態度。微笑可以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圍。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況,如果能用微笑來接納對方,可以反映出你良好的修養和摯誠的胸懷。
發自內心的微笑,會自然調動人的五官:眼睛略瞇起、有神,眉毛上揚并稍彎,鼻翼張開,臉肌收攏,嘴角上翹,唇不露齒,做到眼到、眉到、鼻到、肌到、嘴到,才會親切可人,打動人心。微笑在于它是含笑于面部,“含”給人以回味、深刻、包容感。如果露齒或張嘴笑起來,再好的氣質也沒有了。
在正式場合笑的時候,應解除以下幾種笑:
假笑,即笑得虛假,皮笑肉不笑。它有悖于笑的真實性原則,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冷笑,是含有怒意、諷刺、不滿、無可奈何、不屑于、不以為然等意味的笑。這種笑,非常容易使人產生敵意。
怪笑,即笑得怪里怪氣,令人心里發麻。它多含有恐嚇、嘲譏之意,令人十分反感。
媚笑,即有意討好別人的笑。它亦非發自內心,而來自一定的功利性目的。
怯笑,即害羞或怯場的笑。例如,笑的時候,以手掌遮掩口部,不敢與他人交流視線,甚至還會面紅耳赤,語無倫次。
竊笑,即偷偷地笑。多表示洋洋自得、幸災樂禍或看他人的笑話。
獰笑,即笑時面容兇惡。多表示憤怒、驚恐、嚇唬他人。此種笑容毫無絲毫的美感可言。
作為職業女性,想要得到上司的賞識和同事的接納,辦公室禮儀不能少,雖說每天都在同一屋檐下工作,但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必須要注意。辦公室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特別是對初涉職場的女性來說,了解一些辦公室日常禮儀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因為在辦公室里,不是你一個人在工作,要與大家和平相處,互不干擾,就要多多留心。
一、上崗禮儀
二、早安禮儀
三、上、下班禮儀
四、匯報工作禮儀
五、聽取匯報禮儀
六、公務文書禮儀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六
禮儀的內容豐富多彩。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禮儀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禮儀是禮節和儀式的總稱,是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和程序。
儀表。
儀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儀容、服飾、體態等。儀表屬于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人的精神狀態。儀表美是一個人心靈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美好純正的儀表來自于高尚的道德品質,它和人的精神境界融為一體。端莊的儀表既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愛的一種表現。
禮貌。
禮貌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良好的言談和行為。它主要包括口頭語言的禮貌、書面語言的禮貌。態度和行為舉止的禮貌。禮貌是人的道德品質修養的最簡單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人類文明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現代社會,使用禮貌用語,對他人態度和藹,舉止適度,彬彬有禮,尊重他人已成為日常的行為規范。
社交禮節。
禮節是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和慣用的各種行為規范之總和。禮節是社會外在文明的組成部分,具有嚴格的禮儀性質。它反映著一定的道德原則的內容,反映著對人對己的尊重,是人們心靈美的外化。在階級社會,由于不同階級的人在利益上的根本沖突,禮節多流于形式。在現代社會中,由于人與人之間地位平等,其禮節從形式到內容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關心。現代禮節主要包括:介紹的禮節、握手的禮節、打招呼的禮節、鞠躬的禮節、擁抱的禮節、親吻的禮節、舉手的禮節。脫帽的禮節、致意的禮節;作揖的禮節、使用名片的禮節、使用電話的禮節、約會的禮節、聚會的禮節、舞會的禮節、宴會的禮節等等。
當今世界是個多元化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們在各自生存環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風俗習慣,其禮節從形式到內容都不盡相同。
儀式。
儀式指行禮的具體過程或程序。它是禮儀的具體表現形式。儀式是一種比較正規、隆重的禮儀形式。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或是組織在開展各項專題活動過程中,常常要舉辦各種儀式,以體現出對某人或某事的重視,或是為了紀念等等。常見的儀式包括成人儀式、結婚儀式、安葬儀式、憑吊儀式、告別儀式、開業或開幕儀式。閉幕儀式、歡迎儀式、升旗儀式、入場儀式、簽字儀式、剪彩儀式、揭匾掛牌儀式、頒獎授勛儀式、宣誓就職儀式、交接儀式、奠基儀式、洗禮儀式;捐贈儀式等等。儀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點,這種程序有些是人為地約定俗成的。在現代禮儀中,儀式中有些程序是必要的,有些則可以簡化。因此,儀式也大有越來越簡化的趨勢。但是,有些儀式的程序是不可省略的,否則就是非禮。
禮儀內涵豐富,滲透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從識人到交人到工作,可以說處處都要應用禮儀。
那么,禮儀有哪幾種類型呢?總的來說,禮儀分為四大種:
1.日常生活禮儀。包括見面禮儀、介紹禮儀、交談禮儀、宴會禮儀、會客禮儀、舞會禮儀、饋贈禮儀、探病禮儀。
2.節俗節慶禮儀。包括春節禮儀、清明禮儀、端午禮儀、重陽禮儀、中秋禮儀習俗及結婚禮儀、殯葬禮儀和祝壽禮儀。
3.涉外交際禮儀。包括見面禮節、交談禮節、拜訪和赴宴禮節等。
4.商務禮儀。包括會議禮儀、談判禮儀、迎送禮儀及談判禁忌知識等。
其他還有公關禮儀、公務禮儀、家居禮儀和求職禮儀等。一般而言,禮儀知識并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要想活學活用禮儀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養和文化知識,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儀態是指人在行為中的姿勢和風度。姿勢是指身體呈現的各種形態,而風度則是一種氣質。有些人長相端正,妝飾得體,卻毫無風度可言,這是因為其內在修養不夠高深,展現不出那種屬于精神層次的氣質。
在禮儀知識中,儀態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常常憑借一個人的儀態來判斷其品格、學識及道德的修養程度。
儀態是禮儀的體現,風度優雅、舉止得體的人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儀態與長相并無直接的關系。天生相貌好,固然是一種優勢,但如果沒有相應的儀態,只能被稱之為繡花枕頭。相反,有些相貌平平的人,卻讓人感到他渾身充滿魅力而樂于同他交往,這便是儀態的魅力了。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感情流露和交流往往借助于人體的各種姿態去體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語言”。許多時候,適當的身體語言往往比口若懸河更有效。人要培養良好的儀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糾正不正確的姿勢,養成良好的“身體語言習慣”,才可以在任何場合都一展風華,令人羨慕和稱贊。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七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
細節九:桌面上不談公事,喝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盲目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沒酒怎么辦。
不要舔筷,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尋;不要扒拉菜、挑揀菜;別人夾菜時,不要跨過別人去夾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
席間打嗝非常不禮貌,若無法控制,可以喝水使癥狀減輕。
打噴嚏時要用餐巾掩口并轉向別處。
可以建議別人品嘗菜肴,但不要擅作主張,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夾菜。
用餐時要由尊者先動碗筷。
吐出的魚刺、骨頭、菜渣,用筷子或紙巾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八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
細節九:桌面上不談公事,喝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盲目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沒酒怎么辦。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九
微笑示愛:
無論你在陌生人面前是口吐蓮花還是囁嚅而言,都不要忘記最美麗的國際語言———微笑。當你在舞會上無所事事地環顧四周時也別忘了掛上淺淺的微笑,因為當你在觀察別人時,別人也在觀察你。除了微笑,稱贊他人也是贏得人心的不二法門,如“你的衣服蠻好看的`喔”,“你的發型在哪里做的?怎么這么適合你”,這種看似膚淺卻搔到癢處的話題,絕對讓你在舞會中感覺良好。
善解人意:
在自我介紹后,先別急著說自己的事,不妨多問問與對方相關的事。若是初次見面的人可以問他“不知你是否認識×××?”(×××是家庭舞會主辦人的至親好友);如果是半生不熟的朋友,可以問問他最近忙些什么,諸如此類的。這種問候式的開場白可為你的親切指數大大加分。而聊天以“聽說他……”、“我討厭……”、“我今天心情不好”等作為開場白,不是給人太強的主觀意識,就是八卦味太濃,往往會令對方失去與你繼續交流下去的興趣。
尋找友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十
第一、遵從禮儀是個人獲得自由的重要保證。
第二、公關禮儀是影響社會組織得失成敗的重要因素。
公關禮儀是禮儀在公關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并對公關活動效果有著重大的影響。
即公共關系禮儀。公關禮儀是公關人員代表社會組織在公共關系活動中,為了塑造個人和組織的良好形象,應當遵循的尊重他人、講究禮節、注重儀表、儀態、儀容、儀式等的規范或程序。公關禮儀是組織風貌,員工精神狀態,公關人員素質水準的集中表現。
見面禮儀、訪送禮儀、交談禮儀、體姿禮儀、電話禮儀、空間禮儀、服飾禮儀、宴請禮儀、次序禮儀、就業禮儀等。
第一、以學識為基礎。
第二、以長遠為方針。
第三、以公眾為對象。
第四、以美譽為目標。
第五、以自覺為橋梁。
第六、以靈活為原則。
第七、以真誠為信條。
之一: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
之二:有助于人們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之三: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
之四:有助于進化社會風氣,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第一、遵守。
第二、自律。
第三、敬人。
第四、寬容。
第五、平等。
第六、從俗。
第七、真誠。
第八、適度。
第九、溝通。
第十、互動。
在具體操作禮儀時,以“尊重”為基本理念,這一基本理念又體現于兩點:
其一、擺正位置。
其二、自尊自愛。
每一個人都必須維護自尊:
一是必須尊重自我,
二是必須尊重自己的職業,
三是必須尊重自己所在的`單位。
尊重上司是一種天職;
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
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
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
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
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
其二、調整心態。
一是需要“接受他人”
在人際交往中,現代禮儀要求每一個人必須尊重他人,也就是要求人們必須善解人意地接受對方的一切合乎情理的選擇。換言之,操作現代禮儀時,不僅需要嚴以律己,而且還要寬以待人。
二是應當“換位思考”
在人際交往中,不僅內外有別,中外有別,外外有別。而且人人有別,時時有別,處處也別,事事也別。換位思考既然在操作現代禮儀強調“交往以對方為中心”,那么,人們必須善于進行“換位思考”自然不言而喻。
三是堅持“和而不同”
人際交往時,每一個人都必須明確“禮之用,和為貴”,善于與他人和睦相處,堅持“求同存異”才能真正地為自己打造出一種良好的人際環境。
其一、必須明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是每個人皆須力戒的。
其二、必須盡力“有所為”“有所為”則是人們所努力的目標。
“四有”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
“四避”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1、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2、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3、對立與統一的關系。
4、禮儀在公關中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十一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按普通的宴席來講,一般主陪在面對房門的上方中間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對面,1號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號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號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號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隨意。
長條桌型座次安排
長條桌型一般人數較少的話,主人和女主人可以坐在桌子的中間,如果人數較多,要坐在桌子的兩頭。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后在靠門位置等待,并為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么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02點菜
點菜三原則:
看人員組成: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看菜肴組合: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
看宴請的重要程度:如果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
中餐點菜的三優四忌
三優先: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3、本餐館的特色菜。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四禁忌:
1、宗教的飲食禁忌
2、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
3、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
4、有些職業,出于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
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
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八大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
細節六: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于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不要放太低。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
記住: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一般敬酒規則: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
茶具要清潔,使用一次性杯子前,要注意給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
茶水要適量,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
端茶要得法,雙手給客人端茶。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也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自己親自來添更好。
06離席
當你要中途離開時,一定要向邀請你來的主人說明、致歉,千萬別和談話圈里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招呼,然后離去便可。
現代禮儀課程(匯總12篇)篇十二
現代交際禮儀這門課,從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遞名片等一系列在日常的交往中經常碰到的細節問題中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為一個敬人之人,以達到“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效果。不僅在大學校園里也在以后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將自我的周圍空間塑造成一種團結友愛的環境,這將有利于我們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實現自我事業的順利發展,生活的和諧美滿。
在“人難做”的感慨中,其實我很多時候感受到的是來自外界的冷漠,也是在這時才學會頻繁的說“謝謝”,也許是二十多年傳統中國文化教育熏陶,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比較靦腆和內向,總是將感激放在心里,久而久之都忘了要去感謝。尤其是對我們熟悉的人我們更是難以開口說上一句“謝謝”,雖然他們為我們付出的是最多的。
在查資料時發現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今晚我在回賓館時,遠遠看見大堂里有六七個穿藍色工作服的人,背著大大的工具包正在研究立在大廳里的告示牌。我以為是電信或是電力的工人要在晚上來加班。等我走進大堂時,這幫人已經簇擁著進了電梯。我快走幾步,但還是看到電梯門正要合起來。但顯然里面的人已經看到我正在趕過來,就有人摁住了電梯鍵所以門又重新打開了。我心想這些工人倒挺有禮貌的。我快步走進電梯之后扭頭向摁鍵的人說了聲“謝謝”,他向我點了下頭但沒吭聲。隨后我就聽到這些人互相說話,原來是日本人。他們的藍色工作服上佩著小工作牌:“三菱重工”,估計是來做工程安裝的。六七個日本人聊天,小小的電梯間里卻不吵鬧。中間電梯停了一次,其中的兩三個人先出去了,他們之間互相問候告別,感覺彼此很有親情一般,當然我聽不明白,只是從他們的表情和神態上猜測的。電梯再次停住了,是我的樓層到了,當我走出去時,另外的三四個人向我致意,也說了些話,發音和之前向他們的伙伴送別時一樣。
這段作者由余世維講日本人的起居之禮而引出的.故事開始并沒有打動我,但在剛剛我寫到“其實我很多時候感受到的是來自外界的冷漠”這段話時,我突然就想起了這個幾乎淹沒在我所搜集的眾多資料中的小故事。讓我感動的不是“六七個日本人聊天,小小的電梯間里卻不吵鬧”而是“感覺彼此很有親情一般”,可以讓一個陌生人感覺彼此很有親情一般,這是現在的我所做不到的。老師在課堂上也說過她的日本留學生如何如何的有禮貌,那種禮貌是一種“敬”的禮,而這種包含了“親”的禮可能是更高的一種境界吧!是一種將禮儀已修煉到內化的境界,使人觀之可親。
愛默生說過:“美好的行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美好的行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帶給人快樂,這是一種精美的人生藝術。”,“溫良恭儉讓”、“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素為我國傳統的行為準則。
我們在堅持傳統精華的基礎上,用現代的理性的禮儀角度來規范自我,使禮儀成為我們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美德和操守,這是對我們作為一個完整的合格的現代社會建設者的要求。
上一篇:鋼管頂崗實習總結報告范文大全下一篇:幼兒頂崗實習心得體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