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教育孩子心得體會如何寫一
記得小時候,母親很疼愛我,她總是喜歡問,媽媽以后老了,你會怎么做呢?我總是會說:長大以后掙錢給父母買大房子,孝敬父母之類的話。說的志向遠大,不太符合實際,套用現在的網絡用語,就是說一些高、大、上的話讓母親高興。在那個年代,普通家庭的父母都一樣,感覺聽孩子說大話很高興,認為孩子有理想。即使是現在,孩子在學校,老師問孩子們長大以后想做什么職業,有孩子說當宇航員,有的說做著名演員。可是你知道嗎?做一名宇航員,首先要成為一名天體物理科學專家,還要成為一名飛行器專家,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其中付岀的辛苦,不是常人所能想像。孩子說岀這樣高、大、上的理想,在全班同學面前可能會很有面子。可在我看來這只是滿足自己和父母的虛榮心而以,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因才施教,如何規劃孩子的未來,什么樣的資料在網上找不到呢?孩子家長是否深思熟慮,做過正確的引導嗎?難道這不是一個應該正硧思考的問題嗎?
做一個快樂并且懂得感恩的人
我對孩子的親子教育過程中,始終教育孩子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在公平、平等、這樣的環境中做一個誠實、守信,有智慧的人。如何教育好孩子,只是單純的‘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毎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生存的意義,無論身體健康、殘疾、眾生都是平等的,不應有絲毫的歧視。西藏的修行人常說: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我不知道,是否能看到明天早晨升起的太陽,不是我今天所能決定的事情,一切只有隨緣。我們是否還在為自己不能決定的事情而煩惱呢?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家長有能力,過多干涉孩子的自由。從小養成沒有主見的性格,遇事只知騎墻觀望、隨風而倒,這是做父母希望看到的結果嗎?誰不希望自已的孩子長大有岀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什么樣的人成功機會多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信鬼神的人會說,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親人的鼎力支持,好友的大力協助,加上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走上成功的道路。相信鬼神的人會說,有親朋好友的幫助,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眾生在默默幫助你。佛經上說,人生在世,即使再好的人也有三個敵人,既使再壞的人也有三個朋友。懂得感恩的人,心里充滿善念,知足長樂,容易得到善緣的幫助。不知道感恩的人,認為別人做什么都是應該的,自己的任何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毎天都是惡心對人,只想不勞而獲。這樣的人即使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不信可以看看新聞,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社會實在是太多了。
佛教是教育而不僅僅是宗教
佛教在中囯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了,最初由印度傳入中國。國人對佛教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超度亡靈,這一層面上,最近十幾年佛教開始在中國快速發展。
很多學者、教授、知名人士都提倡兒童讀經,在國內外建立了一批讀經班。主要是讓孩子學習佛教經論,同時兼顧一些‘四書’《三字經》《弟子規》等古代經典。
有些教授將兒童讀經的教材,劃分為四個級別:最高級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第二級是《詩經》《易經》《老子》《莊子》等;第三級是唐詩、宋詞、元曲等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讀誦古代傳統經典,對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
例如:《大學》有20xx字左右,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也是治國之道,孫中山對其評價極高,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公正平和,‘庸’是永恒不變之意,《中庸》就是永恒不變的和諧之道。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令自己有能力協調、平衡各方面的關系。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一本智謀奇書。此書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相傳著名科學家丁肇中,就是運用《老子》的思想進行科學研究,并獲得了諾貝爾獎。事實證明,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增長智慧,卓爾不群。
《論語》約15000字,其中充滿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動地教會我們如何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學生學習《論語》后,整個身心有極大的變化。如《論語》第一篇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樹立了,‘道’就出現了。恭敬父母師長、愛護志同道合者,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一生中若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定位,會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現在的很多書對人生沒有什么引導,從中讀不到人類智慧的結晶。只能讀到戾氣和對物質的貪婪。有些父母覺得給孩子留財產,讓他(她)上大學,對孩子非常好。但如果孩子只懂科技文化知識,即使非常聰明、很有能力,卻特別狡猾、心腸惡毒、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長大之后,對社會不會有實在的利益。前段時間的復旦投毒案,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的校園暴力事件,都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很多孩子的業余時間,都花在寫寫算算、唱唱跳跳、游戲玩樂上面。而忽略了對孩子道德品質、生存技能的教育,從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對國家長遠發展也沒有任何益處。雖然掌握一些演算寫作、琴棋書畫等特長,據說能增強孩子的競爭能力,但究竟而言,對孩子未來的前途會有多大幫助,真的很難說。實際是子怨親累,勞民傷財。
中華民族是幾千年歷經大小無數戰亂,文化傳承沒有斷裂的極少數國家之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再不推廣佛學、國學,祖先留下的文化寶藏將很難繼續傳承。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問題,也需要全體中國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才行啊。
有關教育孩子心得體會如何寫二
關于孩子的教育,個人認為目前很多家長都過于注重學習成績,為了提高分數,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參考書,想盡各種方法,占據了周末和寒暑假的大部分時間,當然在現今社會考試成績是很重要,這也是和目前的教育體制有關,考了好分數,才能上好大學,以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但個人認為情商(eq)和逆商(aq)對孩子更為重要。
所謂情商(eq),主要是指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質。大致可分為:獨立性、自信心、情緒管理、責任感、人際交往、同情心等等;所謂逆商(aq)是指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相關研究表明,成功=20%智商+80%情商和逆商,而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吉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的關鍵”。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不善與人溝通交流,沒有責任感,碰到挫折一蹶不振,那我想應該是連獨立的生活都有問題了,更別說其他了。如今我們面對的是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沒有較高的eq和aq,是難以立足的,更別說成功了。
近年來心理學家們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情商沒有明顯的先天差別,情商的高低是與后天的培養息息相關的。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eq和aq的培訓機構;而大連海事大學都設立了情商獎學金;有的大公司招聘面試,都有情商的測試。以上種種足以說明eq和aq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了。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事情,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挫折,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在這些時候束手無策,茫然逃避,還是勇敢接受,努力克服,越挫越勇呢!現在的孩子,特別是00后,生活太一帆風順了,基本上沒有碰到什么大的挫折,而父母的保護有時候也是過度了,十多歲的小孩,從來不會自己洗漱,不會自己穿鞋,不讓獨自外出,爺爺奶奶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長輩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啊!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自己干,而是大人不讓,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想想,你是想讓你的孩子永遠是溫室里的小花呢,還是想讓他今后成為參天大樹呢?有人可能要說了,那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說實話,我的教育也不算成功,但我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盡量讓她多多接觸外面的世界,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我的女兒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們一家去太倉市里辦事,她說:“媽媽,我想一個人先回家,因為我還沒有單獨一個人坐過公交車,很想試試。”我的回答是可以,但要注意安全哦!市區到我家大概要45分鐘左右,結果她很安全的到家了。而且回到家,她很自豪,很開心地說,“我可以一個人坐公交車啦”!雖然她爺爺奶奶很擔心,還責怪我的決定,但我認為這樣做還是正確的,還是值得的。后來她詢問班級里的同學,基本上都沒有單獨一個人坐過公交車。可能有的家長會說,現在社會上拐賣兒童的很多,萬一出現安全問題了呢?我的個人觀點是,不能因為怕孩子摔跤,而不讓孩子學走路了吧!如果有的家長還是擔心單獨讓小孩坐公交車的安全性,你也可以采取一些辦法的,比如和公交司機打個招呼,讓他關心一下等等。還有一次,在女兒五年級的時候,我家的桃樹結了很多桃子,我們說這么多,怎么吃得完,女兒自告奮勇說要和同學一起去集市賣桃子。然后挑了個星期天,邀請了一幫同學,來我們家采摘桃子,熱熱鬧鬧地吃完午飯,到集市去賣桃子了。結果桃子都賣完了,大概有兩大籃子,50斤左右呢!我們對賣了多少錢無所謂的,但孩子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找到了很多樂趣。
心理專家曾說,孩子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生活中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比如班級里學習成績最好的,但情商不高的,到社會上不要說有多大成就了,就連順利工作,良好的人際溝通都有問題了。還有一些人,遇到困難,受到打壓,就不知所措,消沉放棄,最終永遠也站不起來了。我不奢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多大出息,但我希望她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勇敢面對,平安度過。
關于學習方面,我的觀點是: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就行。因為每個人的智商都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可能人人都成為總統啊!但我會告訴女兒,人生有不同的階段,要完成不同的責任。而學生階段,學習就是主要的任務,如果你盡了最大的努力,那就是已經給自己一個很好的交待了,以后你就不會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有的家長擔心太多,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孩子是要自己長大的,許多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明白,事實上,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去走向未來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走的不同人生路,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 ,告訴他們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碰到困難要百折不撓。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這樣才能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自由成長,揮灑自如,勇往直前!
有關教育孩子心得體會如何寫三
非常感謝邱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談談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這里我先介紹一下我教育孩子的幾點體會。
一: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
從小我就讓他有意識的讓他多接觸書,周末假期帶他去書店,引導孩子閱讀那些對成長有利,能夠長知識的讀物。在家閱讀時間,我也總是拿本讀物,和他一起看書。
但是在閱讀初期,大概是我功利心太強,往往讓他把文中的好詞好句都劃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字也要求他自己查字典,閱讀完后就會迫不及待的問他文中的內容,想知道他看進去多少。由于當時他識字量不多,往往會在閱讀時被不斷的打擾,破壞了他的興趣,干脆就不想看書了,一拿起書就說頭疼,讓我讀給他聽。
后來,我改變了做法,在孩子看書時鼓勵他有不認識的字沒關系,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有些生字影響了理解或者在作品中是關鍵字,可以問家長,完后也不刻意問他看了些什么。這樣就讓他覺的看書很便捷,閱讀起來有親松感。漸漸的,孩子就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看書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而且他會覺的很享受閱讀的這一過程。所以我覺的孩子讀書是水到渠成的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讀的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二:給孩子充足的自由空間
孩子很喜歡看電視玩電腦游戲,我一般采取不強制不讓他玩,但讓他學會自我控制。到時間可以玩,玩的時間得事先講好,到時間必須自己關掉。養成習慣后,他做的比較好,一般能自己安排好時間學習和休息。
我家小區有很多與他同齡的小朋友,在他完成學習任務后,我經常鼓勵他去找他們玩或邀請他們到我們家來做客,我想兒子和他們玩能提升他的社會交際能力,還會懂得怎樣謙讓與分享。
三:多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教育
教育孩子不應該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作為家長更應該責無旁貸,所以我會經常與老師聯系,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通過每天檢查他的作業,并附上評語,及時反饋給老師,這樣相互溝通,孩子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是快樂的,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但我覺的作為父母千萬不可變成了拔苗助長,孩子能幸福平安的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