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山奇松短信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新的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解釋詞語的意思。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板書黃山,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介紹黃山
你知道松樹有哪些品種嗎?
從課題看“黃山松”有什么特點?
你還想了解“黃山松”的什么?
觀看有關圖片:你的感受怎樣?
導入:今天我們共同走進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品讀,了解黃山松書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思考、討論:
(1)課文中介紹了黃山的那些特點?重點寫了哪一點?
(2)文中寫了哪些松樹?是在哪一節寫的?
(3)每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第一節: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節: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節:千字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
2.找出文中具體描寫黃山奇松的段落,讀一讀。
3.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4.小結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節有幾句話?你從這兩句話中知道了什么?那些詞語用的特別好,為什么?(理解“四絕”“情有獨鐘”)
2.第一句中是怎樣引出黃山的?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作業。
1.抄寫詞語。掌握詞語。
2.鋼筆描紅。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過渡談話: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并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黃山松的姿態——瀟灑挺秀,人們對黃山奇松真是情有獨鐘。這黃山松到底奇在哪兒,引得人們對他如此偏愛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想想這段主要寫什么。
2.快速讀,分別找出描寫這三大名松的句子來。
分別指名讀有關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細讀課文,體會每棵松的動人姿態并練習背誦。
(1)學習“迎客松”。
(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黃山第一大名松。(板書:迎客松)
請同學們自由讀寫迎客松的第一句話。讀完想迎客松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機板書:優美、遒勁、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解釋詞語:遒勁——雄健有力。郁郁蒼蒼——形容草木蒼翠茂盛。)
誰能讀出迎客松的古老蒼健之美呢?(練讀)背誦。
學習第二句。
過渡:迎客松不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讀第二句,讀完說說你又讀懂了什么。
(這是一個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著什么。對照圖做動作比較,說說這樣比喻是否貼切。)
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三句。
引讀:迎客松不愧為一大奇松,古樸蒼健,姿態雄偉,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乃至——。解釋“乃至”(意思更進一層)
練習說話:這句話怎樣用“不僅……而且……”來表達。
有感情地朗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指導背誦。
(2)學習“陪客松”。
過渡:黃山松真神奇呀!當游客被迎客松熱情地迎到黃山后,接著陪客松來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板書:陪客松)
(出示畫面)自由讀寫陪客松的句子。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體會比喻句的優美、形象)比較句子。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高大挺拔、蒼翠茂盛。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來。)
有感情地朗讀。指導背誦。
(3)學習“送客松”
過渡:黃山松真神奇啊!當游客飽覽美麗的黃山風光后,接著送客松來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板書:送客松)
默看有關內容:寫了幾句話?
自己讀,先讀寫送客松的句子,再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比較這兩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從中不難發現作者觀察非常細致。)
有感情地朗讀。指導背誦。
黃山松造型優美,姿態雄偉,蔚為奇觀。集體朗讀寫黃山松的部分。
這么神奇的黃山松,在哪里觀看最好呢?
齊讀第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4.小結朗讀:現在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玉屏樓,觀賞姿態獨特的黃山奇松。配樂朗讀第二段。
二、學習第三段,拓展延伸
1.老師引讀課文第三段,思考:這段主要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指名回答
3.出示有關圖片,導讀:黃山松千姿百態:或????? ,或?????? ,或????? ,或????? ,或?????? ,或???? ;有的壯如???????? ,有的形如????????? 。
4.省略號說明什么?這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總分)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總結課文。
1.快速默看課文,說說課文寫了黃山松哪幾方面的內容,用“先……然后……最后……”說一段話。
2.聯系全文,說說黃山奇松“奇”在哪兒。
3.你還知道黃山有哪些奇觀嗎?(交流課外獲得的有關知識。)
4.總結課文
四、作業。
1.造句:“屹立”、“郁郁蒼蒼”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完成練習冊。
板書:
迎客
情有獨鐘?????? 陪客???? 千姿百態
送客
黃山奇松短信篇二
這次的黃山行可真是為我那多彩的假日添上了璀璨的一筆。
清晨,踏著凍冰的臺階,呼吸著山中新鮮的空氣,我開始了一天的登山之旅。
走著走著,我的腳步猛地停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想到在這霧氣氤氳的仙境里,竟然能走進岑參筆下的“世外桃源”!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沒想到,昨夜夜深人靜時,黃山竟在給自己抹濃妝呢!
黃山松以其挺拔蒼勁聞名于世,而這幾筆銀裝,勾勒得黃山更嫵媚動人了呢!
綠色針形松葉掩映著白霜,而那似蠶絲般剔透的瑩絲則隨意地縈繞在大小枝丫間。徜徉其中,漸入佳境,黃山松不再似小家碧玉,而更像母儀天下的皇后,端莊威嚴。一層層白霜堆積在枝丫上,層層疊疊,厚厚薄薄,晶瑩剔透。再細細品來,那挺拔高潔的品格,使人更加心生敬意。
哦!時候不早了,趕快上光明頂。懷著期待的心情,我登上了光明頂。果真不負所望!放眼望去,一簇簇,一束束,一叢叢,似銀花般綻放在我的眼前。腳下雖如履薄冰,胸中卻心潮澎湃,這是一種何等壯觀的景象!這是一種何等恢弘的氣魄!這是一種何等神奇的能量!我陶醉于此,感動與此!這一切,都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大自然,是宏偉壯觀的景象;大自然是氣勢磅礴的胸懷;大自然是澎湃人心、感化人心的奇偉力量!
駐足良久,驀然回首,山高、水遠、石峭、松勁,人醉在其中……
黃山奇松短信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新的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三、教學課時:
二課時
四、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解釋:情有獨鐘、屹立、遒勁、蟠曲、郁郁蒼蒼、飽經風霜。找資料,練習冊上有很好的資料,提醒學生讀。)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大意,知道黃山松“奇”在哪兒。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你知道松樹有哪些品種嗎?
從課題看“黃山松”有什么特點?
你還想了解“黃山松”的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瀆課文。
思考討論:
(1)課文中介紹了黃山的那些特點?重點寫了哪一點?
(2)文中寫了哪些松樹?是在哪一節寫的?
(3)每小節主要寫了什么?
(第一節: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節: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節:千字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
2.集體朗讀課文。
3.交流自學的字詞。
三、學習第一節。
1.這一節有幾句話?你從這兩句話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絕”“情有獨鐘”)
2.第一句中是怎樣引出黃山的?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么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
四、作業。
1.抄寫詞語。掌握詞語。
2.鋼筆描紅。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過渡談話: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并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黃山松的姿態——瀟灑挺秀,人們對黃山奇松真是情有獨鐘。這黃山松到底奇在哪兒,引得人們對他如此偏愛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讀完想想主要寫什么。
2.快速讀,分別找出描寫這三大名松的句子來。。
分別指名讀有關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細讀課文,體會每棵松的動人姿態并練習背誦。
(1)學習“迎客松”。
(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黃山第一大名松。(板書:迎客松)
請同學們自由讀寫迎客松的第一句話。讀完想迎客松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機板書:優美、遒勁、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解釋詞語:遒勁——雄健有力。郁郁蒼蒼——形容草木蒼翠茂盛。)
誰能讀出迎客松的古老蒼健之美呢?(練讀)背誦。
學習第二句。
過渡:迎客松不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讀第二句,讀完說說你又讀懂了什么。
(這是一個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著什么。對照圖做動作比較,說說這樣比喻是否貼切。)
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三句。
引讀:迎客松不愧為一大奇松,古樸蒼健,姿態雄偉,如今這棵
迎客松已經成為——,乃至——。解釋“乃至”(意思更進一層)
練習說話:這句話怎樣用“不僅……而且……”來表達。
有感情地朗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指導背誦。
(2)學習“陪客松”。
過渡:黃山松真神奇呀!當游客被迎客松熱情地迎到黃山后,接著陪客松來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板書:陪客松)
(出示畫面)自由讀寫陪客松的句子。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體會比喻句的優美、形象)比較句子。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高大挺拔、蒼翠茂盛。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來。)
有感情地朗讀。指導背誦。
(3)、學習“送客松”。
過渡:黃山松真神奇啊!當游客飽覽美麗的黃山風光后,接著送客松來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板書:送客松)
默看有關內容:寫了幾句話?
自己讀,先讀寫送客松的句子,再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比較這兩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從中不難發現作者觀察非常細致。)
有感情地朗讀。指導背誦。
黃山松造型優美,姿態雄偉,蔚為奇觀。集體朗讀寫黃山松的部分。
這么神奇的黃山松,在哪里觀看最好呢?
齊讀第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小結朗讀:現在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玉屏樓,觀賞姿態獨特的黃山奇松。配樂朗讀第二段。
二、學習第三段。
1.老師引讀。
2.省略號說明什么?這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總分)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總結課文。
1.快速默看課文,說說課文寫了黃山松哪幾方面的內容,用“先……然后……最后……”說一段話。
2.聯系全文,說說黃山奇松“奇”在哪兒。
3.你還知道黃山有哪些奇觀嗎?(交流課外獲得的有關知識。)
四、作業。
1.造句。(先理解詞義,再造句。)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完成練習冊。
和大家分享我的收獲:
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學法學了第2自然段后,再欣賞一些黃山松的圖片,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張,學習作者的寫法,寫一段話來介紹一種松樹。
這樣三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朗讀再加上寫話練習,逐漸由理解文本的內容(寫什么)、品味語句(怎樣寫)向語言的內核(為什么這樣寫)進軍,這樣三次由淺入深水到渠成的朗讀,讓學生掌握了語言的規律:對于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可以避免今后在習作中表達的單一呆板,真正達到學習語言、提高語文的目的。
今天聽了顧老師的精彩的教材解讀之講座,我想明天的語文課堂上我也要去這樣嘗試,不斷地轉變觀念,更新理念,真正地引導學生去讀書,而不是表面上的朗讀,要帶著學生去讀去思考去研究,關注語言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文水平!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昨天聽了顧老師的講座后,我進行了認真地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一直停留在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寫的,雖然也涉及到了寫法,讓學生揣摩,但是有時候只是淺層次的,有時候又不知道如何讓學生感悟寫法之高超。昨晚在網上看了那個教學案例后,引導學生三讀課文,從“寫什么”到“怎樣寫”再到“為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讀書,真正意義上讀懂了課文,學習了語言,并學會了寫法。
我不僅讓學生讀懂句子,感受到松樹的奇特,反復地朗讀和背誦句子,并做了一個簡單的投影片課件,讓出示三大名松的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來指出到底分別是哪種松,陪客松是不難找的,但是“迎客松”和“送客松”卻有點混淆,我并沒有立即給學生指正,而是讓學生分別找出依據,兩種松樹都有一叢枝干伸出來,不容易分辨,但是有個明顯特征,我稍微作點提示,學生很快從語句中找到“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找到了理由可以充分證明它的身份。我感到欣喜!學生三讀課文,找到了文中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并品味出寫法的不同,感悟到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使語句更生動具體,知道作者不僅寫出了所看到的,還能發揮想象寫出名字的由來,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黃山松的奇特!到這里,我的第二課時教學似乎完成了!但是我想,學生積累了這樣精美的語言,學會了寫法,我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于是,我出示了一組圖片,讓學生欣賞千姿百態的黃山松,再學習課文的寫法介紹一種松樹。呵,我班的小家伙們可真聰明,我夸他們都是小作家,小才子,所介紹的松樹可真神奇秀美!以下就是我任意選擇的幾位學生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請多提寶貴意見:
孔雀松秀麗挺拔,樹枝向兩邊舒展,雖然經受千磨萬擊,但是它還是屹立在斜坡上。孔雀松的樹跟就像孔雀的雙腳筆直地站立在那兒,茂密而蒼翠欲滴的枝葉又像孔雀的大尾巴。這只孔雀在山坡上亭亭玉立,熱情地招待客人去參觀黃山。(魏薏文)
握手松姿態奇異,樹干挺直,雖然它經歷風吹雨打,但是看上去仍然容顏不老,生機勃勃。它有一根強壯的枝干斜伸出去,雖然看上去光禿禿的,但是只要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不難發現這根枝干的頂端有茂密的葉子。如果你在遠處看它,就會覺得它是以個伸出手臂,想和你握手的松呢!(蘇俊杰)
冰淇淋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雖然經歷過風風雨雨,卻還是郁郁蒼蒼,生機勃勃。它從上往下看,好像圓形的冰淇淋。如今,它已經成為孩子們喜愛的松樹了!(徐思凱)
懸舞松生活在陡崖邊,姿態富有特色,枝干彎曲。前后兩棵松樹像一男一女正在翩翩起舞,每時每刻都給游客觀賞著自己獨特的舞姿,讓游客們心曠神怡!(熊亦俊)
…………
(教學時間:11月15日,教學后即刻寫下心得,還有許多學生的作品未能打處。)
課前思考:
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用“黃山奇松”作課題?黃山的松樹奇在那里?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并且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黃山的四絕,了解黃山的三大名松,了解黃山松的千姿百態。
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來品讀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描寫黃山松樹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來整體感知黃山松樹的奇,抓住“四絕”、“聞名于世”“情有獨鐘”,體會黃山松樹的名氣之大。再扣住“處處”、“瀟灑”、“挺秀”等詞語,體會黃山松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學習全文的重點段——第二自然段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本段的層次。知道本段采用了總分結構后,細細體會三大名松的特點。最后一段的學習,通過三組結構工整的短語來真切的感受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并且仿照這樣的句式,在圖片的幫助下展開合理的想象。
課前思考:
這篇課文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黃山奇松》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網絡資料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初讀課文后估計能提出了比較多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肯定,并從中篩選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在課堂上研究。如學生有可能會問“‘黃山奇松’奇在哪兒?”“為什么說迎客松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是整個黃山的象征?”“為什么黃山松和別處的松樹不一樣,為什么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等等,對于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可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研究。
教學反思:
扣重點,自主探究,感知深入。教學須有詳有略。了解黃山松的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其中三個層次,采用一詳兩略的教學方法。
迎客松,先請學生自讀文本體驗,了解它的姿態優美,了解這種美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美?通過朗讀,學生領悟了“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這句話,了解了迎客松在黃山松中獨特的地位。
在學生對迎客松有了生動印象的基礎上,請學生感情朗讀。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迎客松給我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學生通過探究,進而知道是描寫、擬人、比喻、想象等表現方法,準確鮮明地展現了迎客松的奇特點。此刻,學生再讀“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整個黃山的象征”時,詞的內涵就都能表達在他們的表情、聲音、語調之中。
教學反思:
因為前幾天聽了顧老師的輔導,知道課文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解讀,逐漸從理解文本的內容(寫什么)、品味詞句(怎樣寫)。所以在上這堂課時,心中有了底。一堂課上下來總體覺得不錯。課上先介紹了祖國的五岳,(特別要提的是楊立洲,他都能說出名稱,并且還知道他們各自的特點。)接著介紹三大名松,讓學生了解他們的名字都是按照他們的姿態來命名的,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還有那些松樹,當然我們寫得沒有(2)班學生寫得精彩。
書中描寫迎客松時有一個詞,叫“遒勁”,學生借助詞典都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是“強健有力”,可是我覺得學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這個詞的意思。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遒勁”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什么的嗎?(樹干,有的說還有書法作品)這時我出示了一張放大了的松樹枝干的圖片,我問:“這回你會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什么是“遒勁”了嗎?”學生很容易就明白是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的意思,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思路很清晰,篇幅短,語句美,學生很愛讀。通過同事向我介紹顧老師的講座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高年級語文教學與中年級的要求的確存在著差距。我們不光要讓學生讀好語言,讀懂語言,積累語言,更要在推敲作者如何進行語言表達的方面進行探究。《黃山奇松》,曾經作為四年級的教材,我教過好幾回了,但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這么關注作者的寫作特色。仔細辨來,的確有這么幾點寫作特色供我們品味。一是文章的先總后分的寫法,二是作者注意抓住典型進行具體描繪,三是介紹名松的時候注意實與虛的結合,等等。見這篇文章也是一篇習作的好范文,于是我也模仿了姚老師的做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介紹自己命名的松樹”,實踐下來,效果真的很好。看來,多探討,多交流,收獲還真的很大。
在后來的小練筆中,我發現學生能夠繼續學以致用,將課堂積累的寫作方法加以運用。例如,有的學生在介紹家鄉美景時注意了模仿課文第二自然段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有的學生嘗試課文第三段的排比寫法,用整齊劃一的句式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生動地表達內容的同時,也起到了增強語氣的作用;有的學生模仿了介紹三大名松的有關寫法,注意了突出重點,等等。看來閱讀與作文教學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
黃山奇松短信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隨文理解字詞,重點理解“飽經風霜”“屹立”并學會用其中一個來造句。
3抓住“情有獨鐘”,通過朗讀感受黃山奇松的“奇”,激發學生對黃山的熱愛與向往。
教學流程:
一初讀,整體感知,走近黃山奇松
生:黃山奇松
師:(板書:黃山奇松),今天就讓咱們一同走進黃山,去欣賞那里的奇松。
生:情有獨鐘
師:好一個情有獨鐘!今天咱們就帶著這個詞走進黃山,去欣賞黃山最有名的三棵松,它們分別是: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板書: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寫完:同學們,我們一起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三大松的奇,你對那一棵松情有獨鐘,你可以多讀幾遍,讀時有什么感想,用筆在旁邊寫一寫。好,開始。
二 悟讀,感受情有獨鐘,品味奇
(一)悟迎客松的奇,總結學法
1師:今天咱們也來當一回游客來到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玉屏樓了,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迎客松(出示:迎客松圖)
師:來,郭老師了解一下:哪些同學對迎客松情有獨鐘的,舉手。
起來回答的同學,先讀,再說說你為什么對迎客松情有獨鐘?
生讀(師相機指正),說說理由,
(生讀: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我喜歡它的理由是它雖然經歷了很多,卻仍然保持活力,生命力很強。好,讀一讀,讀出迎客松那蓬勃的生命力!
誰還對迎客松情有獨鐘?
(生讀:再說。我發現你在讀遒勁的時候加重了語音,為什么?遒勁什么意思?很蒼勁有力!能通過你的朗讀來體現嗎?你讀出了一棵剛勁的迎客松!(有氣勢,雄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這棵迎客松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八百多年的,它要經歷多少磨難?文中哪一個詞能體現?。飽經風霜。是啊!多簡單的一個詞,可這里面卻要包含著迎客松經歷的多少艱辛與困苦!
假如請你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迎客松經受的磨難,你會用哪一個詞?比如——風吹雨打。
800多年的歲月,雖然它歷經(風吹雨打),
雖然它歷經(??????? ),
雖然它歷經(??????? ),
雖然它歷經(??????? ),
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同學們,對迎客松情有獨鐘的同學讓我們再一次讀一讀,讀出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棵迎客松的形象吧。(齊讀這段話)
我們剛才學習迎客松的時候,
先找:描寫迎客松的句子讀一讀。
再找:關鍵詞 “遒勁”“飽經風霜”等理解迎客松的奇。
請同學們按這種方法學習陪客松與送客松。
出示:送客松。,同學們請看,這是——陪客松。
誰來讀一讀?
生讀。(我發現你讀到一個詞:巨人,很有力。從這個詞中你看出什么?)
陪客松很大,好,請你用你的聲音讀出它的大!
9同學們,迎客松熱情好客,陪客松彬彬有禮,那么,在你的眼中,送客松呢?
師:對送客松情有獨鐘的同學請站起來,咱們一起讀一讀。(生讀完,師相機出示送客松的圖片:你看,送客松正在陡崖邊跟你們揮手告別呢)
10同學們,咱們來說一說,你覺得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就像依依不舍告別。)依依不舍說明什么?不舍的,什么不說了,你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
生:姿態獨特 枝干盤曲 天然盆景 (引導到天然盆景)
師:一般的盆景是由人工修剪的,而天然盆景是誰修剪的?大自然
好,讓我們讀一讀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11 是啊,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黃山松瀟灑 挺秀的身影,怎么能不讓人流連忘返! 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黃山松數目眾多,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它們有的形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黃山松可真是:——千姿百態。(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大家請看,這里有一個詞:屹立,立就是站著的意思,那么屹立是什么意思?(引導偏旁:像山一樣站著)這些詞能用來形容哪些人?誰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14學了這么多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黃山奇松的圖片呢?
出示:四張圖片? 最后合四為一
師:來,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察你情有獨鐘的那一棵松樹或想想你心目中想象的那一棵松樹的樣子,寫一寫。寫的時候,我們學習迎客松的寫法:先寫它的外形,再根據它的外形特點展開你的想象。
(3——4分鐘)
師:好,同學們,俗話說:三分寫,七分讀。誰來讀一讀你心目中的那一棵松。(生讀,師隨機評價)(秀美 挺拔? 神奇高大俊秀的一棵松)
老師發現寫的好的同學還有很多,課后可以互相讀一讀。
三 情景升華情感
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黃山,去欣賞那里奇異的風景,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同學們,黃山歡迎你們。
黃山奇松短信篇五
黃山是我國的第一奇山,也是不可多得的5a級旅游風景區,它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的云海、溫泉、奇松、怪石合稱“死絕”,聞名海內外。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和我慕名來到神奇秀麗的黃山風景區游玩。
一大早,我們來到云谷寺乘著纜車上山。車廂像一只輕盈的燕子,在山澗、峽谷中穿梭。透過玻璃,一道道萬丈深淵,讓人心驚肉跳;一塊塊形態各異的巖石,令人目不暇接;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松林,叫人心曠神怡。正當我陶醉在眼前的美景時,纜車不知不覺中到了蘑菇亭停靠站。
我們順著路標,來到了豎琴松。雖然這棵松樹算不上參天大樹,但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它的主干先筆直地向上生長,忽然來了一個270度的急轉彎,朝下生長,整個形狀就像一把巨大的西洋樂器——豎琴,許多細小的紙條就像一根根琴弦。凝視這棵松樹,仿佛有一曲曲美妙的琴聲飄入耳際。
迎客松就更加有趣了。它像一位好客的主人,立在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他揮展雙臂,熱情地迎接遠道而來的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到此的游客爭相和它合影留念,難怪角度最好的地方還得付30元錢呢!據導游說,最神奇的是它的生長環境了。它的根深深的扎進巖石縫里,沒有泥土,卻能長得如此蒼翠提拔,那需要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這不禁讓我對它增加了幾分敬意。
黃山的奇松還有很多,像黑虎松、姐妹松、孔雀松……也有好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狀的松樹,正等著你給它們取名字呢!
黃山奇松短信篇六
16、黃山奇松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圖文對照,合作探究,展開想象,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3、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難點:1、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2、通過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導法? 討論法? 圈畫法?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松》。
2、請誰來把這些詞語讀準確了?(指名讀-齊讀)
出示生詞:
瀟灑?? 挺秀
3、這些詞語都是形容什么的?
二、感悟黃山松的奇特
1、黃山被譽為——(? )以——(? )聞名于世。而人們對——(? )更情有獨鐘。現在讓我們再次進入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去觸摸黃山松,去欣賞黃山松,去感受黃山松!
2、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大家哪里是黃山最好的觀松處。(玉屏樓)
出示句子“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
你是如何理解“黃山絕勝處”的呢?
3、為什么玉屏樓是最妙的觀松處呢?
學生找出句子 “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板書: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4、很好,在玉屏樓前我們可以看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這三大名松,所以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 ?)
5、黃山是“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奇”在何處,可以圈圈畫畫。
(一)奇在姿態
1、品味迎客松
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2)請同學們細細品味課文中描寫迎客松的句子,體會迎客松奇在哪兒?
(3)交流:
a奇在姿態優美
文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迎客松姿態優美獨特?
a、抓住關鍵詞“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郁郁蒼蒼”
b、出示圖片,邊看圖邊理解遒勁(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c、從“郁郁蒼蒼”這個詞中你感覺迎客松長得怎么樣呢?(蒼翠、茂盛) 再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樹葉的蒼翠茂盛。
d、總結:它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郁郁蒼蒼,真是一棵——奇松
師:你還從哪里看出姿態很奇特呢?
a、同學們,請伸出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現在通過朗讀把你對迎客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誰還能再來讀一讀迎客松的句子?
b、讀得真好!它正在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想一想它會說哪些歡迎詞?
(4)出示: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出示:人們看到了迎客松就想到(? ),人們來到了黃山就想到了(? )。
(5)這真是一棵姿態獨特的松樹,現在
讓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讀一讀描寫迎客松的語句。
(6)聽了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我覺得咱們已經來到了黃山,迎客松就生長在這里,旁邊還有陪客松。
2、交流陪客松
(1)現在,請你輕聲地讀讀有關陪客松的句子,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2)誰來讀讀陪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
(3)作者把陪客松比作什么了?(綠色的巨人)從中你感受到陪客松長得怎么樣?
抓“綠色的巨人”體會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蒼翠茂盛,補充講陪客松的高度,進一步體會比作“巨人”的妙處。
(5)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把這種奇特讀出來好嗎?
(6)同學們讀得真好, 經過了迎客松熱情的歡迎,陪客松彬彬有禮的款待,接下來便是——(送客松的送別)
3、品味送客松
(1)誰來讀一讀送客松的句子。出示“送客松姿態獨特......依依不舍地告別。”
(2)送客松獨特在哪兒,從哪些詞里能感受到它的獨特?
(枝干蟠曲?天然盆景 向山下伸出? 依依不舍?)
(3)出示圖片,看圖理解“蟠曲”的意思
(4)(出示各種盆景圖片)這就是盆景,它經過人工精雕細琢,姿態十分優雅。
(5)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說明什么呢?
送客松沒有經過人工的加工,卻也像經過精雕細琢的盆景一樣姿態優美獨特,奇不奇?
(6)誰能把這份奇特讀出來?
(8)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我都能感受到送客松的依依不舍了,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學生齊讀,讀出對送客松的依依不舍。
(9)這真是三棵姿態獨特的奇松,現在讓我們一起完整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二)奇在千姿百態
1、那么是不是黃山的松樹就這三種呢?(不是)
是啊!黃山松星羅棋布,爭奇競秀。
(板書:...)
2、(出示第三自然段)它們或——,或——,或——;或——,或——,或——;它們有的——,有的——......黃山奇松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更加——。
3、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板書:千姿百態)
4、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呢?都有哪些姿態呢?
5、文中“或”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從這段文字中找到解釋嗎?(有的)把“或”換成“有的”一起讀一讀這段話。
6、最后一小節中哪個標點符號比較吸引你呢?省略號說明了什么?
(播放各種松樹的圖片)
7、想象說話:ppt出示
黃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8、的確,黃山松不僅姿態獨特,而且黃山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有這么多千姿百態的奇松的裝點,才使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讓我們把對黃山松的贊美,把它們的千姿百態讀出來。齊讀第三段。
(三)奇在生命力的頑強
1、同學們,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可人們為什么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呢?僅僅因為它“姿態獨特”“千姿百態”嗎?(不是)那它還奇在哪呢?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提示:找找看,課文中告訴我們黃山松是長在什么地方的。(懸崖上)
還有哪里寫到黃山松的生長地方呢?
2、出示: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夏天,它們飽受——
冬天,它們飽受——
暴雨中,它們經受——
少雨年份,它們又經受——
5、對,它飽經風霜,卻依然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板書:生命力強)
6出示:(?? )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三、總結全文
通 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欣賞了黃山奇松,(指著板書)你看,多有禮貌的黃山松啊,客人來了,他們迎客、陪客、送客,他們不僅姿態獨特、千姿百態而且有著頑強的 生命力,難怪人們對它情有獨鐘,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今天,學了課文以后,我們要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松。”
學生朗讀生詞
齊讀生詞
學生一起回答形容的是黃山奇松
學生齊答
學生找出句子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讀課文,體會奇在哪里。
生自讀課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齊讀
生交流
生齊說,再朗讀
指名讀
生齊讀
生自讀課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生邊看圖邊理解詞語
生交流
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學生回答并朗讀
學生通過觀看了圖片后再來練習說話
學生自讀課文
生答
——風吹日曬、驕陽似火;
冬天它經歷風吹雨打、——寒風呼嘯、飛雪壓頂;
——雷電交加,暴雨如注;
——干旱
學生仔細讀課文從中找到“飽經風霜”
學生練讀
這一環節教學注重對基本知識,特別是詞語的訓練,通過朗讀復習詞語。
從讀中體會“奇”
抓住關鍵詞品味語言
抓住關鍵詞體會“奇”
說話練習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圖片的播放,增加形象性降低了想象說話的難度。
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奇”
板書設計:???????????????? ?16 黃山奇松
迎客松????????????? 姿態獨特
陪客松??????? ??千姿百態
送客松??????????? 生命力強
...
授后小記:
授課日期??? 月???日???
黃山奇松短信篇七
去過黃山,見到過松。
那時正值冬日里,天很冷,沒有陽光。我們從山腳,坐著纜車上到山頂去,邊觀山,邊觀松。
纜車很平穩,遠處卷來的風毫不留情地打著我的臉,刮地我生疼。我用手捂住臉向下看去。
那是極陡的坡,就像一個佝僂著的人正想挺直腰板。坡上滿是大塊的巖石,嵌在土中,寶石一般。巖間蒼松聳立,一棵棵高大的松樹扎準了巖石間、細縫中的一丁一點土源,分布在山上四周,零星,卻也不少。
我凝視著那一株株挺立的松樹——聳立在峭壁巖間,顯得又是孤單又傲然,仿佛是以王者的姿態對待一切。那樹分明是長在陡峭的山坡上,卻又是那么自然,那么隨意地立著。粗壯的枝干往上,再往上,便開始分散枝丫,縱橫交錯的樹枝顯得有些凌亂,大把大把的細松針就掛在枝上。
松樹或歪或斜,或縱或橫地立在山間,優雅又隨性。是什么讓它能夠如此輕易地挺立山間呢?——是根,是那生命的源頭。松的根從少少的一丁點的土中扎下,為生命努力著,將自己牽得更深,引得更遠。沖破一層層巖石與硬土,為了生的希望去追尋廣闊的新天地。沒有人知道它會延伸到哪里,會有多遠,多長,它只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奮斗!
因為根,松可以自由生長,因為根,松可以傲立風中!
面對這般的松,我不禁呆呆地愣住了。良久,發出感嘆: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么?一生朝著一個目標去執著,去奮斗,去拼搏!一路上也許會有艱難險阻,但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努力著,最后總會成功!
寒風里,面對一株株挺拔的堅強的松,我不由得從心底里生出一股對勇者的敬意……
黃山奇松短信篇八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教具準備:課件
美麗的黃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光,它以什么聞名于世?(課件出示“四絕”),是因為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人們對誰最情有獨鐘?(奇松)。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黃山松的奇特。
1、到黃山觀奇松,最好的觀賞點在哪呢?
指讀第二節第一句。(課件:玉屏樓)
3、自由讀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歡哪棵松,就多讀幾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歡的理由說一說,也可以寫在書的空白處。(課件出示要求)
4、劃好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樣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過渡: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交流: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
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00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么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么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再讀:它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讀“飽經風霜”這個詞時,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滄桑感。
連起來把整個句子讀一讀
三奇熱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同學們,請伸出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但老師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翹首盼望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它會說哪些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5、欣賞完迎客松,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請同學們自由讀描寫這兩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們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圖片,猜猜這是什么松?你根據什么來判斷?再讀課文,準備一下,將理由說得更充分一點。盡量地用書上的語言。(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詞語。
小結: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讀指導: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小結:黃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們的形狀而得名,是人們賦予它的。
7、學生欣賞課件出示的黃山奇松。
8、指導學生說話:請選自己喜歡的一棵,試著說兩三句話。
1、當一次小導游,給爸爸媽媽紹黃山奇松。
2、今天我們感受了黃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選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歡的松樹,把它畫出來 。
板書設計: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松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千姿百態
送客松 天然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