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青島版三年級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篇一
1、簡單的復習鋪墊(一位數除兩位數)后,揭示本課教學內容一位數除三位數。
2、出示題目(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三位數):6855 5363
多數學生在第一題的計算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當百位計算完后,把十位和個位一同移下來,導致無法正確解答。板演集體交流后,第二題完成較順利。
3、出示例題(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2386
學生閱讀教材22頁,出示自學提示
(1)被除數百位上的2除以6不夠除時,應怎樣處理?
(2)處理后的商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3)接下來的商應該寫在哪兒,為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要求學生結合提示理清思路,說出計算過程。
4、檢測練習。(教材做一做)
5、對比發現: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和商是三位數兩種情況。
新教材中,教材例題的編寫非常精簡,有些知識點的跨越很大,教學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教材只呈現一個例題(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三位數只在做一做中出現。而這部分知識難點較多: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試商,正確判斷并計算商是兩位數或三位數這兩種類型的題目。這些都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題教學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數的題目,除了可以加深對筆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還可以與商是兩位數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對比。
雖然,通過復習鋪墊、自主探究、交流反饋、對比發現,學生對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除法的算理已經清晰明了,但僅此,學生要想正確計算,還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熟練把握,而那些學習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學起來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數的情況,學生往往會同時移動兩位來計算,造成了計算上的錯誤。但全班整體掌握較好。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學時,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識點,把握編者意圖,并根據班級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造就一節高效的課堂。
青島版三年級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全過程。在教學引入時,我先出示3+5+7=、5+7+3=、6+8+4、這幾道連加的算式讓孩子們口算,在口算時有的孩子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計算,有的孩子找到了先湊十的簡便方法。
這一環節為學習三位數進位加中可以簡便的算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此,在探索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在學生探究出三種方法后,再引導學生找出簡便的新方法。在評價哪種方法簡便時,孩子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由于在在引入環節比較順利,所以在突破教學難點時,讓孩子們覺得輕松易懂。
《三位數被一位數除》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青島版三年級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篇三
這個班的學生第一次進行數學小課題研,我本人也是第一次參與小課題研究,從開始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到自己的實際教學摸索,從不知怎樣進行引導教學到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我感到自己在慢慢的進步。首先,教學思想有了轉變,原來不相信學生的能力,研究什么問題時放手的少,自己代學生做的多,現在卻越來越發現學生身上存在著巨大的潛力,而這種潛力需要我們教師要有一種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讓學生的這種潛力發揮出來,我覺得小課題研究就是這樣一種很好的方法和手段。
學生方面,剛開始懵懂不知怎樣做,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經歷了研究的整個過程,表現出了很高的研究熱情,學生的表現有了很大的變化,剛開始只是幾個悟性高的孩子參入課堂,后來大家都會運用驗證的方法,發現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越來越多了,到最后得出結論驗證的階段,學生基本上可以做到,認真傾聽同伴發言,并對同伴發言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即使做不到,也會有其他學生的補充和交流。
課下研究,課堂上經過3課時的研究、交流,學生找出了被2、5除,沒有余數的特征。只是語言表達不是很規范,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可是對于被3除沒有余數的數的特征,沒有很好的找出來,因為學生研究的面有些狹窄,數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還有一定的難度,現在只是剛剛讓學生開始學會研究,對保護學生的研究熱情,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所以,被3除沒有余數的數的特征,只是按照被2、5除沒有余數的特征的研究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究,大多數學生還是覺得照這樣探究下去,很難找出被3除沒有余數的特征,老師也沒有再讓學生繼續研究下去,因為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其實也就夠了。
青島版三年級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篇四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除法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并初步認識簡單除法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先教學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再教學非整十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學好這部分知識將為下面學習多位數除法打下基礎。
本單元結合現實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探索口算方法。教學時分三個層次:
二、讓學生由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類推出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接著讓學生做想想做做中第1(1)題,通過計算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口算整十數和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時,可以先讓其當作相應的表內除法來計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個或兩個0;三、引導學生以此為基礎自主探究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當作相應的表內除法來計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個0。
三年級的學生由分東西的生活經驗,有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時借助數的組成把十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并初步認識了簡單除法豎式計算,利用知識的遷移完全有可能自己探索出整十數和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豎式,但是相對于上學期所學的豎式,本單元的豎式又有了一些不同。這種不同之處,恰恰就是重點和難點所在。
青島版三年級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篇五
存在問題有
1、個別的學生在算商與除數相乘時,乘法口訣錯誤。如“六九五十四,寫成六九四十五。
2、更多的問題筆算步驟不會寫。如:筆算568÷3時,百位上應商1,1乘3積寫在百位5的下面,余數是2,但有的學生就把這個余數2不要了,光把十位上的6落下來后繼續在十位上商2;也有的學生算出余數2后,把十位的6和個位上的8一起落下來,導致愁眉哭臉,束手無策。
3、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豎式很正確,但橫式上不寫余數。
4、在驗算有余數除法時,橫式上的得數有時寫成驗算后的得數,即出現了被除數除以除數等于被除數的現象。
更讓你苦笑不得的是:有一天在做筆算48÷6時,這道去年非常熟練的題,本次做起來有七八人出錯,得數有得71的,也有得7,還有實在是不會做空著的,真是莫名其妙呀。
位就把商就在哪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數的除法,是繼續學習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基礎。
反思;首先,大部分學生都知道除法應從最高位除起,這個地方點到為止。然后弄清百位上的被除數是幾,百位上有沒有余數,余到十位上加上十位上的數字共同成為十位上的被除數,接著除,再看十位上有沒有余數,余到個位上加上個位上的數字共同成為另一個被除數,接著除,個位上還有與余數的就余下來作為商的余數,這樣講條理會清楚一些,學生接受起來,模仿起來也容易上手。
其次,對除法法則的滲透還要加強。我自己是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除法法則,但是沒有明確的說出來,造成了人為的障礙。最典型的錯誤就是余數會比除數大,光看算式很容易發現余數不應該比除數大,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就經常出現,問題大多出在試商的環節,口訣不熟,慢,一慢一不熟就容易讓思維停滯,一旦停滯就不能考慮周到,往往乘法好不容易嘀咕出來是多少了,寫出來一減余數還老大的,所以下面要練習學生的試商,簡單點就直接練習乘法的口訣。
所以,計算教學需要思考的還很多,現在我越來越覺得教的過程可以不完美可以瑣碎,但要條理清楚,要讓人容易上手,上完學生都會做作業那就是最實在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