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白沙門紀念碑白沙門游記字篇一
今天,老師帶我們來到了雨花臺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進入大門后,走在幽深的小路上,沒有了往常的哄鬧聲,路的兩旁,整齊地排列著挺拔的松樹,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同學們也都懷著悲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步伐。往里走,我們便看到一個紀念碑,高大挺拔地矗立在遠處,上面刻著“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們站在烈士紀念碑前,每個人手捧白花,低頭默哀了一分鐘。隨后,我們給一年級的小朋友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我們又手拉手圍著紀念碑走了一圈,最后把白花獻給了烈士們。離開紀念碑,我們又來到了展覽館。在一樓,我們看到墻上刻有古代故事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場面的壁畫,看了以后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我所看到的情景:苦。拉車的拉車,運木的運木,蓋房的蓋房,連小朋友也沒有放過,一個個十分賣力。在介紹401事件中,紀念館里用雕塑和文字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栩栩如生。但在這場戰斗中,也失去了許多戰士的生命。這時,我的心情也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悲。上了二樓,心情頓時不再壓抑,因為二樓都是些現代的交通工具和高速公路的開發建設,走進現代,你絕對想不到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的奇跡,現在的許多建筑風格都是根據古代勞動人民創建房子的樣式而改造的。在這個紀念館里,還有一些偉人留下的書本、衣服等物品。走出紀念館,再次抬頭仰望那高大挺拔的紀念碑,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不知道是酸甜還是苦辣,但紀念館的每一樣物品都讓人回味無窮……離開雨花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參觀白沙門紀念碑白沙門游記字篇二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50多年前的老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英雄人物一直留守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因這部電影而傳唱大江南北至今的.歌曲始終牽引著多少人的思緒。9月15至16日,我們組團近100人前往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所見所聞無不被革命老區人民的情懷所感染。
在十幾分鐘的航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滿懷著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湖這片紅色熱土的遐想。以前在電影中看到的和在課本中學到的昔日抗日英雄們就在這蘆葦叢中和敵人打游擊戰,不知擊敗了多少敵人,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踏上島嶼,再通過約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被白楊、石榴、核桃等各種植物圍繞著的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在門口,遠遠地就看到一坐高高聳立帆船造型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
湖鐵道游擊隊紀念園主要內容為兩個部分:紀念碑和紀念館。紀念碑的高度為37.77米,象征的是1937年的7.7事變,是我國著名的黑陶專家仇志海先生設計。有洪振海、王志勝任正副大隊長,杜季偉任政委。后來,洪振海于黃埠莊作戰中犧牲,改由劉金山繼任大隊長。劉知俠同志在《鐵道游擊隊》中把兩任大隊長的姓組合成劉洪這一英雄形象。
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的碑體是由帆船、人物形狀所組成。帆高30米,船長2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紅白花崗石貼面。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為紀念碑題寫碑名:"鐵道游擊隊紀念碑"。背面為原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題詞:"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游擊隊英名永存"。字跡采用24k金箔鑲嵌。三尊銅鑄鐵道游擊隊隊員塑像身高3米,有的懷報琵琶,有的持槍站立,表現的是他們在執行任務后勝利歸來的場景。
紀念館分東西兩館,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該館根據湖區的革命斗爭史實,運用簡潔、生動、明快、樸實、形象的藝術語言;采取全景式壁畫、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圖片資料、現代數碼,聲、光、電造型藝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全方位、廣角度地再現了當年的場景,塑造了眾多感人至深的斗爭場面。里邊既有驚心動魄的炮火硝煙、戰斗場景,又有喜怒哀樂的生活場景、浪漫情懷;既有革命志士搏擊于政治舞臺的雄姿風采,也有優美風光"湖上靜悄悄"的詩情畫意。在英雄的群像中,有我黨我軍叱吒風云的領袖人物,有默默奉獻的普通群眾。有思想敏銳,立場堅定的知識分子,有勤勞善良的貧苦漁民,有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漁家婦女。從不同的側面烘托出革命前輩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英勇獻身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現代地再現了當年的場景,塑造了眾多感人至深的斗爭場面。一個個場景故事把大家又帶到了那個充滿戰火與硝煙的年代,仿佛那一位位英勇的戰士們又回到了眼前,恭卑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革命前輩有的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有的已經是滿頭白發。在這幾十年間,我們偉大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回顧歷史,我們更應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好生活,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革命前輩!
參觀白沙門紀念碑白沙門游記字篇三
寒風呼呼的刮著,冷嗖嗖的,不由的使我們的身體輕微的顫動著,心里也有一種涼涼的感覺。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我校組織了“悼念革命先烈”活動。因此,今天我們要去著名的——鳳凰臺烈士陵園。
在路上,柳樹隨著風的節奏瘋狂的搖曳著,路面上的沙塵也時不時的來湊熱鬧。靜謐的氣氛,惡劣的天氣仿佛都在哀鳴著。
我們走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路程,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在學校有序的安排下,我們進了大門,那一株株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的松柏,在路兩旁昂首挺立著。看著路中央巍峨屹立的“人民xxx”和各位英雄烈士的塑像。同學們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笑容,個個緊閉著嘴,微微的皺起眉頭,兩眼凝視著,向偉大的烈士們致敬,每個人的心都在撲撲的跳,誰都有說不完的哀思。
上了臺階,看著兩旁石雕上的頭像,它們仿佛都在用不同的表情姿態,向我們述說著內心的獨白。不知不覺,到了盡頭,在它的東方,我看著一座座革命烈士的墳墓,心里不禁狠狠地抽蓄了一下。
我在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您們用鮮血和苦澀換來的。我們或作文許無法體會你們當時的艱苦,可是我們一定不會忘記你們是為新中國犧牲的,我們一定要繼承你們的遺志,長大后會把中國建設的更好,向您那樣,做祖國的脊梁,向您那樣做民族的英雄……我咬緊牙,心里暗暗的下著決心。
想著想著,我不知不覺的走到了孝感動地的“二十四孝圖”前,看著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的心仿佛針扎一樣難受,滿滿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其中,給我最深印象的就是“行擁供母”。這個故事講述了在戰亂時期,一位兒子背著年邁的老母親三番幾次地遇見盜匪逃難的故事。
其實,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個故事中江革孝子的形象就是我們的榜樣,我想推動社會進步,積極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的好風氣。這也正是紀念園建立二十四孝故事圖解長廊的精髓所在。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懷著悲傷而又沉重的心情離開了“烈士陵園”。離開雖然是離開了,但是這個地方給我的啟迪和觸動去在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這里為我的人生奉獻了絢爛的一筆彩色,也給我上了一堂記憶猶新的精彩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