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的種子篇一
世間萬物,最初都是上帝播下的種子,上帝看著他們成長,卻不幫忙。努力生長的,成了參天大樹;愛美堅強的,成了一株清麗的百合;但也有例外,有人毀了它,它最終湮滅,從此無人記得。
阿音自小優秀,學習能力極強,一路也收獲了很多鮮花和掌聲,可光鮮靚麗的外表也掩飾不了背后的丑陋。例如,家庭不和睦的事實。
放學了,看著前來接同學羅曉的羅家父母,阿音滿是羨艷。羅曉成績不太好,人也呆呆的,不夠聰穎。阿音知道她很羨慕自己的優秀,可她又何嘗知道自己更是羨慕她呢。阿音回到家,“啪”剛放下書包,一個巴掌既撲面而來,喝醉酒的父親又朝她吼道:“怎么回事,天天這么晚回家,不知道回來干活嗎?跟你那媽一個樣,一個個都滾出去算了,別回來了……”阿音很淡定的用手摸了摸嘴角,什么都沒說,這種情況她早習以為常。她找了個機會偷偷鉆進房間。就在關門的一瞬,父親又丟過來一個空酒瓶,差點砸到她,可顯然,他并不在意。
阿音終于沉淪在黑暗中。
從那以后,她漸漸學壞,抽煙喝酒,打架逃學,她再也不是她。她從優秀溫婉的好學生成為了無惡不作的壞女孩。同學們漸漸離她遠去,并以她為戒,誰也不知道她怎么了,只一味地疏遠厭惡她。“呵呵。”阿音吸了口煙,自嘲的笑笑,帶著蒼涼的悲哀。
呆笨的羅曉卻在父母的呵護下一如既往地努力著,最終成為了像曾經的羅曉那樣優秀的人。
上帝不曾偏心,給所有人心底都種下一顆未經污染的種子,但總有某些人,某些事,改變了種子最終的結果。有人將那顆種子當做高貴的百合來養,即使它是雛菊;也有人將種子置之不理,即使它曾是一株真正的百合。于是,雛菊滿心歡喜又努力地沖破土壤,開出了美麗的花,沒人知道曾經有株百合。
的種子篇二
入秋后,每每捧起蓮子湯時,我總會想起那粒小小的種子。
去年夏天,那次在蓮鄉的經歷讓我知道了同一粒種子,或許因為初衷不相同,結果也不同。
駐足蓮鄉著名的觀蓮池畔,一張張碩大的蓮葉層層渲染出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雨露在荷葉尖上凝為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滴,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清風徐來,嬌嫩的葉尖仿佛不勝嬌羞,微微地搖曳著,真是一陣風來碧浪涌,大珠小珠落玉湖。再看那荷花,紅的嫣然如霞。
像一位位亭亭玉立,風姿綽約的佳麗;白的素潔似錦,宛若純潔無瑕、臨風翩舞的仙子。清香飄入鼻間,沁入心脾,使人醺然欲醉。蓮葉翠墨,荷花嬌媚,荷香遠溢,不愧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贊譽。我不禁想到了那深埋在污泥中的蓮子一粒小小的種子,種下了高潔,收獲了美麗,灑清香獨秀,展風姿傲骨。
歸途中,不期然經過一片蓮田,在這里我看到了同一粒種子不同的收獲。
蓮田里并沒有歌謠中所唱采蓮姑娘的'蓮舫,只有蓮農埋頭勞作的身影;沒有輕松愉悅的采蓮曲,只有種蓮人深一腳淺一腳蹚過水的聲音。他們從日出背上筐進入蓮田,在太陽偏西時才摘下斗笠,洗干凈被蓮莖刺得流血的泥污的雙腿。可是勞動遠沒有結束,種蓮人還要用小刀將嫩白圓實的蓮子剔出。
再用細針挑出中間的蓮心,換來全家人的生計。還顧不上賞殘荷,品香茗,他們又要種下新的種子。夕陽的余暉中,眼前的荷農將一年的勞作一一道來,黝黑的臉龐上滾動著晶瑩的汗珠,閃爍著勞動者的驕傲。在蓮鄉,種蓮人種下一粒種子,用汗水和辛勤灌溉,收獲了維持一家人生計的蓮蓬。種蓮人是最可愛的收獲者,他們用生命在蓮田上寫詩。
種下一粒種子,在蓮池收獲了傲骨風姿,在蓮田結出了勤勞和美麗,這果實一樣又不一樣,種下一粒種子,收獲萬般精彩!
的種子篇三
在它還是一粒種子的時候,它有一名很要好的朋友,它們一起生活在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的山頂上,它們一起你說我笑的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好景不常在,天漸漸熱了,山頂上的土壤也不比當年,土干了,失去了原有的水分,而兩顆小樹苗正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哭嚎著,可惜沒人能聽見,也不可能有人會聽見。于是一棵小樹苗仰天長嘯,用無助的眼神企盼著雨水的來臨,而另一棵小樹苗卻使勁地往地底下扎根,它認為只有自己從土壤深處吸水才是唯一的選擇,它就憑著這一堅定的信念一直往下扎根。一天過去了,天是晴的,兩天過去了,天仍然是火辣辣的?就著樣連他們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天。
一日,天終于打了個陰,下了場雨,那整天祈求下雨的樹苗欣然煥發展開了翠綠的枝葉,而那一棵整天扎根的樹苗卻因為過渡消耗體力和沒找到水源以變得蕭條如材?大地嘲笑它,小孩嘲笑它,連它最要好的朋友(整天祈求雨水的樹苗)也嘲笑它,而它卻總是不帶任何悔意的笑對大家,因為它一直堅定“付出終有回報”。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逝,兩棵樹苗已長成了兩棵高大的樹木,人們還不時在樹蔭下嬉戲玩耍。但風雨難測,晝夜的臺風無情的席卷而來,帶走了石粒,帶走了灰塵,也帶走了那棵整天祈求雨水的參天大樹;留下了垃圾,留下了石粒,也留下了一棵橫臥在大地上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