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一
美麗的秋姑娘離開了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而冷酷的冬爺爺卻毫不留情的住了進來。
冬爺爺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這個世界立馬就變了樣。
稻田里,笑彎了腰的高粱早已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一根根被雪覆蓋的秸稈在刺骨的寒風中孤傲的站著。
果園里,燈籠似的柿子,黃澄澄的鴨梨……都躲起來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被雪包圍著。
山坡上,一顆顆森林衛士披上了雪白的披風;樹叢中,一片片葉子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雪精靈。
雪地上,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堆雪人,打雪仗,還有一些孩子在滑雪,熱鬧極了。
我愛家鄉的冬天,是他,給了我們這個繁華的世界增添了繽紛的色彩!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二
世界太大,有多少人因為家庭、工作的原因,而被迫來到異國他鄉,不一樣的風情,不一樣的習俗,甚至不一樣的味道,但那家鄉的味道,愛的味道,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把它珍藏于心底。
小時候,我總是嘴饞,總膩歪在外婆旁邊,纏著她給我蒸米糕,外婆總是用手揪下我的臉蛋,連聲說:“好,好。”我頓時一蹦三尺高,在外婆臉上“卟”的一聲親一下,就屁顛屁顛地跟在外婆后面,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的手,偶爾覺得無趣了,便作文搬個小凳,在院子里數螞蟻捉蝴蝶了,外婆不停地攪拌著和好的面糊,雖然手上忙著,可眼睛總是在捕捉著我的身影,看我跑得滿頭是汗,外婆像變戲法似的,變出一條手帕,給我擦擦汗,嘴里卻念叨著:“看你跑成這樣,渾身都濕了,想感冒啊……”我便湊到外婆身邊,一個勁地打岔,盯著那香噴噴的米糊。外婆盯著我笑笑,不語。
可惜我當時年幼,怎么就沒有看出來外婆看我的眼神是那么的寵溺,那么的開心呢!
水開了,發出一陣“嗚嗚”的聲音,外婆小心地放入米糊,刮刮我的鼻子,陽光射進窗戶,照在她的身上,好似被涂上了一層金粉,把我看得入迷……米糕出爐,那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蒸氣散去,我站在路邊,手里拿著那塊微涼的米糕,我笑笑,付錢離去。回頭望去,蒸氣包裹著那個小攤,早已模糊。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三
春風起兮花飛揚,楊花柳絮因風起。家園中,也如約而至地飄來一股清香,她微淡而沁人心脾,濃郁而恰到好處,望著那棵樹上幾只紫嫩的芽兒,我知道,春天的腳步近了。
那棵樹便是香椿樹,聽爺爺說,它有著三十多年的歷史了,飽經歲月的洗禮,現在已經很蒼老了,但它依然頑強的生存下去,年年發芽,生生不息。陽光下,那嬌嫩的香椿芽顯得越發油亮,它們像一個個小花傘撐在香椿樹枝頂端,惹人喜愛。清風吹來,空氣中彌漫的香春芽的氣息,望著那頂端的嫩芽,它們舒展了些,這就預示著我們要快些收獲它。
摘香椿芽這個重任還是得交給爺爺了,爺爺富有經驗,他拿著一根修長的竹竿,上面綁著一只倒鉤,這便是摘香椿芽的“利器”了。雖說爺爺上了年紀,但他的行動還是那么麻利,干脆利落,活像個小青年。爺爺架著梯子,靠在墻壁上,叫著我和奶奶去撿香春芽。不一會兒,爺爺便踏上了房頂,拿著“利器”大顯神威,那香椿芽都乖乖地落了下來,我和奶奶在下面手忙腳亂地撿著,撿著撿著,手里拿不下了,于是奶奶去拿了一個布袋,并向爺爺抱怨:“哎呀,你慢著點,當心著點,我都跟不上了。”爺爺只是漫不經心地笑了一下,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我也笑了,拿著一把香椿芽放在鼻子邊使勁一吸,太香了,我有點迫不及待了。
收完香椿芽后,奶奶開始清洗它們,準備犒勞一下爺爺。我在旁邊幫著奶奶洗,爺爺就去填柴生火,清洗完畢后,奶奶去和面糊,將香椿芽一條條地混在里面,奶奶說要炸“香椿魚”,因為香椿芽和面糊混在一起炸出來的成品外形像小魚,我們便都叫它“香椿魚”。油熱好了,香椿芽排著隊下了油鍋,“嗞”的一聲,全都炸開了,并伴著一股誘人的香味,香椿魚很快出鍋了,優雅地躺在盤子中,我們一起享受著美味。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眼看著香椿芽一天天抽出綠葉,香椿芽馬上就老了,爺爺加快了進程,收獲了好多好多,我們收獲的香椿芽已綽綽有余,如果放的時間長了,味道就不再那么鮮美。我們便給鄰居家的奶奶送了些,她看到我們來送香椿芽,又驚又喜,熱情的把我們拉進屋子里,春天的氣息就這樣被分享著我望著那棵蒼老的香椿樹,默默的笑了,有這棵香椿樹,真好。
不管我走多遠,香椿樹依然立在那里,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它只管盡情地發芽,綻放自己的活力。我多想再回到童年時光,和爺爺奶奶一起收獲香椿芽,一起收獲春天。
香椿便是我的鄉愁,這里面包含了親情與農村生活的樂趣,還有鄰里間的和睦相處,這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我將把這份美好永遠保存在我的腦海中。
春風起,香椿落,游子心,鄉愁鎖,風里雨里,香椿等你,我想,這就是香椿的真正意義所在吧。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四
自古,在眾多詩詞歌賦當中,關于家鄉的作品不勝枚舉,鄉愁可以說是許多子弟最大的苦楚,無論負笈他鄉或是在追求功名利祿,或是離鄉背井辛苦奔波,那群人,畢生的愿望就是回到那溫暖的家,最安全的避風港;因為家鄉的人、事、物,總是如此熟悉,令人懷念,看到孩提時的玩伴,以前嬉戲的空地,心中孩時的回憶……千頭萬緒紛紛涌上心頭,不禁百感交集!
說到我的家鄉,位于大葉鄉永安村,這個地名擁有十分深摯的祝福之意,永安!永安!——“永遠平安”,這是多少一生的企盼。每次回到這里,總是有許多模糊的回憶,因為那個時候,我年紀尚小,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很多事情早已從腦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我也一直試圖找回那段被遺忘的`童年,但結果收獲不大,只能從親友口中聽到一些殘缺不全的故事。我幼年時在永安的日子并不長,差不多是在我三、四歲時就離開永安,那段時日雖然短暫,但是卻永恒的烙印在我的心頭!
韶光易逝,現在的我已是舞灼之年的初中生,課業壓力日益龐大,時間分秒必爭,連零碎時間,都必須善加利用。現在在我的日子里,根本沒有“閑暇之余”這個成語,童年時的背影,彷佛和我漸行漸遠……“當──當──當──”在慘澹的初中生涯中,我們唯一喘息的時間,就只有寒、暑假而已,我們常趁著那段日子,去外面游山玩水,紓解長年囤積已久的壓力,但是在外面待久了,那份新鮮感漸漸薄弱,取而代之的則是家鄉──濃厚的熟悉感!
在我印象當中,小時候爺爺常帶我去它的菜園,指著那些蔬菜,一一告訴我它們的名字,但懵懵懂懂的我,總是記不牢;我也常在鄉間四處冒險亂竄,發現許多奇形怪狀的昆蟲,對那時懵懂的我來說,是多么的新奇!偶而,我也會和我年齡相仿的鄰居小孩,一起嬉戲,有時在田邊的鄉間小徑中競逐,或是在菜園中玩鬧,你追我跑,你躲我藏,總是玩得渾然忘我,必須等到爺爺摘完菜,來叫我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得跟他們說聲再見!在回家的路上,有時爺爺會順手從一旁的樹上,拔一顆芭樂給我吃,回到家后,爺爺把剛剛的菜交給奶奶,不一會功夫,美味的佳肴就出爐了。爺爺總市喜歡在飯后,用二胡拉上幾曲,所以我的童年可以說是充滿了耳福、口福,十分幸福!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金窩銀窩固然好,但是卻無法取代故鄉那獨特的情感,無論是家旁的羊腸小徑,或是門口的潺潺小河,對我來說,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從小就一直陪伴著我;河水至今依然流著,我也跟著日益茁壯,它們在我心中都占有不可獲缺的地位,那里實在有太多太多數不清的回憶。這,就是我的家鄉──永安。盡管我對家鄉印象模糊不清,但永遠會是我最難忘的地方!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五
抒情是指表達情思,抒發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范文,快來看看吧。
如果說江南的青石板街像端莊秀麗的姑娘,上海的里弄像一個氣喘吁吁的旅者,那么家鄉的小巷就是一個多情的詩人,在把樹影拖曳得老長老長的路燈光下看慣世事,寵辱不驚。
賣菜人的叫賣聲還在巷子里徜徉,那聲音似乎從遠處飄來,悠揚空靈,伴著蔬菜的陣陣清香,不緊不慢,不急不躁。
啊,這是小巷中生活的味道!
一直到賣菜人最后一聲悠遠的叫賣聲傳來,鵝黃色的夕陽涂滿了整個小巷,就像奶油面包一樣香甜。巷里的擺攤人陸續收拾著東西,夕陽將他們的背影拉得老長老長,最后只留下了一個拐角處的剪影,但那足矣。
黑夜總來得特別快,夜色濃得像一塊化不開的巧克力,只有清瘦的路燈站在巷口,待她的心上人。燈在夜色中等待,等待矢待千年如一日的南來北往塵埃又一次飛揚。長巷卻始終會靜躺在繁華的邊緣,接通人的生活,接納一個個失意的人。
也許在以后的人生某個難過晚,我會再次走進記憶中的小巷,明呢喃,聽它低唱,聽它訴說絡繹不絕隊南來北往。
月色如水夜如霜,游子對巷訴衷腸。
蘇州雨是常見的,若早起天陰氣沉沉,準是夜里不防備落了一場倉促的雨,只有林蔭道上堆積的濕漉漉的落葉可證明。蘇州的雨也猝不及防,一會兒工夫可以變換三種臉色,說時遲那時快,雨勢席卷,撐傘的余地都沒有。
早起蘇州是個暗沉的臉色,剛預備著出門就雨聲降臨,颼颼墜下,烏云遮天蔽日。然而落雨天的蘇州是格外安靜的,不容錯過,遂冒著簌簌白雨,出門趕車。雨時而狂亂時而溫存,難以捉摸的脾性,是江南雨的常態,驕矜隨意。
車停在一條雨濕的梧桐樹街,水光閃爍著青翠,碎雨絲兒撲面而過,好在是個落雨天,昨還是穿花柳絮斜撲面,今就一陣清冽的風搖晃而來。由于雨天的緣故,游人稀稀落落,三兩散客撐傘而來,卷褲腳、穿套鞋的也不少。我撐著傘站在滄浪亭門口,忽地又雨聲驟臨,輕雷陣陣,可園和滄浪亭門口皆大珠小珠落玉盤,滄浪亭門前汩汩的綠潭水翻涌水泡,淡淡腥氣,而潭邊釣魚客紋絲不動,恍若未聞,雨聲不斷在暴與柔之間變幻,站在門口的我估摸著不過才一刻鐘而已。
我喜歡這樣的非熱門的景點,若在此發呆迷糊,也絕對不會被輕易打擾。又過了一刻鐘進入了可園,雨勢微平,鳥雀空啼,園中人不過二三,或臨湖閑坐或穿過游廊而去,書院里正展出著字畫,芭蕉葉在天井里微微顫動。可園很規整,無怪癖亦無特色,進門“四時風雅”處即可一覽無余,一平池塘,一座小亭,兩座抱廈。可園又名樂園,又稱近山林,是我見識過的蘇州園林中最沒有特色的一座。
滄浪亭稍有些可觀處,進門兩盆嬌艷的杜鵑花頓時就讓雨寂的庭院增艷。兩邊的抄手游廊斜坡而上,環住中間的滄浪亭,亭外照例有古樹名木遮蔽,無論陰晴,都是個幽靜好處,有用收音機聽蘇州話曲子的老畫家,桌上攤著他們的畫稿描樣,也用蘇州話談論世事;蘭花也幽幽開了,雨天里恰宜這幽靜,廊檐滴雨,游人至又返,而檐下的中年畫家循著這雨天的幽然作畫,整個園子都清麗脫俗。
要說看這些園子,左不過是一個模子的,但細看看頭真是大不一樣的,若多走訪幾處林子,自然有了判斷適宜與否的基礎。園子里廳房的名字都多有文化底蘊,而配上的小品介紹也凝練優美。可園有“東合樓”、“一隅堂”、“挹清堂”,滄浪亭有“聞妙香室。滄浪亭與拙政園、獅子林、留園等齊名,并稱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中的一副對聯極其有名:“青山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若平素閑暇,滄浪亭是個極好的去處。
隨后在雨勢漸止后路過蘇州中學、蘇州市第一中學等名校,又穿過十全街拐去蘇州公園,游蕩一圈后走向鳳凰街,后又繞回觀前,在蘇州大客堂吃午飯。蘇州小食是必不可少的,桂花糖粥一如既往綿密可人來蘇州是必吃的。
下午又走至園林密集處玩耍獅子林,蘇州博物館門口長龍不斷遂作罷。獅子林是鼎鼎有名的園林,知道的園林的就絕對知道獅子林,而我來蘇州許久這是第一次游玩。即使是個不大好的天氣,園中還是游人如織、絡繹不絕,想來晴天里更是人頭攢動的,那可就更沒有意思了。獅子林是環環繞繞出名的,景致也彎彎曲曲,包裹著中間的假山迷宮,許多游人在假山里穿行游玩,一會兒冒出頭一會兒鉆進去,假山里四處是花花綠綠。紫藤蘿的葉業已偏向枯黃,而垂絲海棠在暴雨后也稀稀疏疏,不過隔了七八天,繁茂的花兒就謝的隨水流了,園中僅杜鵑一枝獨秀,但嫵媚的花骨朵兒也萎落在地,好不可憐。獅子林總體來說是大氣的,院內裝飾很多,無論是窗格紙上的文印墨字還是花窗上的纏枝南瓜紋都很漂亮,雖不易讓人發現,但缺失就少了份精致。獅子林游人群群,但仍然有老藝術家在畫中國畫,游人嬉戲,而他們肅穆,是令人艷羨的。園林在夜間就關閉了,否則少了這么些游人,獨對著庭院空寂,看明月度風而至,真是自在極了。
我很愛雨天的蘇州城,雨阻礙了許多湊熱鬧的游人,還給了城區片刻的安詳,若是晴天,決計見不著空無一人的公園與梧桐樹大道的,而雨后清芬的動人只是供少數人玩賞的。在蘇州已許久,也抱怨過蘇州休假日的擁堵,抱怨過堵塞的交通,然而不容置疑的還是對蘇州的情有獨鐘,若非狂風暴雨我依舊愿意在淡煙疏雨下游覽橋水畫舫悠悠、園林墻壁花木,浮世清歡。
偶然的日子,戀上潺潺思蒙河,如飲一樽清醇,伴隨那抹淡淡的余香,溫婉而悠長。
都市的喧囂已然厭倦,杯觥交錯的鼓噪早已麻木遲鈍的耳膜,虛空的皮囊包裹著殘存的渴望:一寸凈土,一方寧靜的天空。
冬末的思蒙河,靜寂至極。遁去了陽光,散盡了寒風,干涸了雨水。甚至,蒙蒙天際卻容不下一只歸巢的候鳥。每一次呼吸,深深寒意,沁徹心脾。仿佛,美好的回憶,一切盡被霜凍。走在蜿蜒河畔的小徑,草叢間隱約閃爍的露光,偶爾映入眼簾。目光盡頭,無際的枯萎綿綿延伸——蕭瑟若般!
是誰凋零了思蒙河的繁華?是誰寂寥了思蒙河的天空?
孤然寂立的老楊柳輾轉難眠,夢醒時分,兀自呢喃絮花飄舞的飛揚,悵然嗟嘆光陰的流淌。金色的菜花香遁去何方?飽經風霜的嬌葉兒,在瑟瑟寒意的氤氳中顫顫巍巍,翹首期盼煦暖的春陽。連畦接隴的桃林,零落盡嫣紅的沉香,斑斕的奢望塵封在望穿秋水的夢鄉。
究竟,是誰蹉跎了光陰,蕭瑟了思蒙河歲歲年年的華芳?
噢,思蒙河,是時光的經綸禁錮你姹紫的芬芳,請用我殘剩的枯骨點上一堆熊熊的篝火,燃盡你的桎梏,放飛你逐夢的翅膀。是歲月的風鈴揉碎你流年的絢爛,請用我殘剩的枯骨筑起永恒的時空,任你繽紛的華彩地老天荒。是季候的無常羈留你洪荒的徘徊,那,就用我殘剩的枯骨,奉養一株亙古的菩提,佑你在樹下靜靜地觀想。而我,惟愿那風中的承諾,化為你手中一盞微微的燭光,溫暖我冰封的心房!
那么,蕭瑟的我,春暖花開的遙望,會否徘徊在燈火闌珊的遠方?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六
我的家鄉在安陽這座古城內西部的一座小村莊,這里是我永遠的樂土,因為這兒有我最喜歡的味道——皮渣的味道。皮渣是家鄉婚宴三下鍋文化、三道版文化、八大菜系文化的主要食材,是獨具地方特點的美味菜肴。
每逢過年,我都會回到這個美麗的寧靜的村莊,和家人一起辭舊迎新,度過這喜慶非凡的節日。而在眾多飯菜中,皮渣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它既可煎可燴,也可炒菜做湯,我曾經無數次看著奶奶做出這種晶瑩的佳肴,奶奶首先把正宗的紅薯粉條與淀粉糊融合在一起,兩者是1比1的,還要加“調味”,綠綠的蔥絲,黃黃的姜穗,白白的蒜蓉,奶奶揮手一灑,就像雪花般飛舞,飄飄然,均勻落在已熔好到糊糊里,頓時一股清香飄出。然后把它放在容器中,如鍋、盤之類,上籠開蒸40分鐘即可,一出鍋,那濃濃的混著姜、蒜辣的氣味撲鼻而來,過會兒就會慢慢的香起來,就不像那般猛烈了,卻有絲帶溫柔劃過鼻尖。最后,把皮渣切成一塊塊,它看著已是晶瑩剔透十分精致,不過這時候可不能嘗噢!要耐心,因為它十分燙,涼后嘗起來可是果凍般彈軟,看似軟軟,卻十分筋道,不會碎,不會變成糊,香而不膩,厚味綿長。每次當我大口咀嚼著這噴香的皮渣,忙活很久的奶奶都會坐在一邊慈愛的看著我,滿足地笑著。
我愛家鄉的味道,就是飽含著奶奶對我愛的皮渣味道。
我愛家鄉的味道,是飽含著熱情有禮的景色味。
甜而暖,紅而香的皮渣是家鄉人民最樸實最實在的情,像紅色絲帶般系在每個家鄉兒女的心中,將他們緊密的連在一起。那帶著皮渣出門打工的兒女們就像是帶著家味,無論走到哪兒,無論遇到多少挫折,都不會忘記那份溫暖,也會永遠記住,總有家在身后等著你凱旋歸來,在心中和行動上也會越來越有勁,不負家鄉所盼望,不忘初心,懂得感恩之情。
我愛家鄉的味道是皮渣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愛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七
獨坐窗前,隨意瀏覽,雜志上一幅竹畫牽入了我的視線。竹子那清幽矯健的身影呵,使我想了家鄉的竹林。
我的家鄉——小埔,似乎打小就在那里長大。記憶中正如人們說,我家門口就有兩片很大很大的竹林,帶給我童年的歡欣和喜悅。春天的竹林孕育著生命;夏天的竹林盛滿了歡樂;秋天的竹林滿載著豐收的喜悅。但我更喜歡冬天的竹林。雪中的竹林默默接納著那些調皮的雪精靈,任他們在自己的懷抱中嘻戲,打鬧也毫無怨言。這時的我總愛鉆進竹林,使勁地搖晃著竹子,雪花像天女散花一樣“嗽嗽”地掉進我的脖子,滋潤我“咯咯”的笑聲。
竹林深處有一條小溝,溝邊有一棵果樹。當秋天落葉鋪滿大地時,果子就會躲在落葉堆里,像是和你捉迷藏,只透出半個笑臉。這時的我總愛在溝邊尋覓著少得可憐的果子。有時,幾個膽大的小伙伴會跑到樹上摘果子,而我們幾個膽小的只能可憐巴巴地望“果”興嘆。
運氣來的時候,還能在小溝里找到幾個白花花的雞蛋,因為我們家那只不聽話的“花花”總愛在里面下蛋,如獲至寶的交給外婆,這樣,我在竹林里玩要就不怕她嘮叨了。
如今,我已在小塘求學,而家鄉竹林的雪花,果樹,雞蛋,秋千卻像一跟長長的絨線,一頭系著我的心,一頭牽著家鄉的竹林。
我的記憶里,永遠有一種幸福的感覺。美味的特產,質樸的人們,蔥郁的樹林,清澈的河水,常青的高山……然而,我的最愛,卻是郊外的那片竹林。
很小的時候,我常常帶著玩具邀小朋友一起到竹林里面,我們在竹子底下擺設好玩具,扮演商人,扮演顧客,然后把竹葉當成鈔票,一片一片地數,樂不可支。特別是在黃昏,夕陽斜斜地照著,把土地映成一片迷人的淡紅,就象夢幻一般,把它說成是一首優美爛漫的詩也不為過。我們就在這如詩如畫的境界里玩耍。現在,每每想起在竹林里同伙伴嬉戲的畫面,我的嘴角便會不知不覺露出笑意。
光陰似箭,我,長高了,長大了,很多事物都在不經意間從我身邊悄悄溜走了,但,值得我高興的是,我還沒有失去對我來說如鉆石般珍貴的竹林。十多歲的時候,我愛上了在雨后跑到竹林里面,呼吸著帶有泥土香氣的濕潤的新鮮空氣。雨后的陽光,透過茂密的竹葉,打在地上,一點,兩點,三點……風一吹,竹葉一晃動,那金色的小點便歡快地跳起舞來。沒有特定的節奏,卻有特殊的美感。
讓風吹拂我的臉頰,讓空氣感化我的神經,欣賞著陽光金點的精彩演出,陶醉了。有時,我會發現許多,會覺得,其實一切的煩惱并沒有什么,只要有一顆平常心,丑陋也會變得很美好;一切名利也沒有什么,有上進的精神,平凡也是偉大。我渴望像竹子一樣,堅強,高尚。
我喜歡張開雙臂,想象自己飛翔在一竹林里,風在我耳邊低語,鳥在我耳旁歌唱,我飛過每一棵翠竹,穿過每一片綠葉。我想對所有的竹子訴說我對它們的熱愛,對家鄉的深情。我要許下我的承諾:我的愛,永恒長久。而每一片竹葉都是我的見證者。
雖然我現在身在他鄉,但在我的心里,永遠美麗。清晰的就是我的竹林,我的家鄉,還有我不變的承諾。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八
夜,晶藍的浪濤中,海風拂面。思緒卻常在一個月光傾斜的瞬間飄回家鄉。那片鱗次櫛比的青瓦中,一抹縈繞心頭的豆香沁人心脾。
早已被歲月打磨的石磨盤,顆顆飽滿的黃豆,在每個人專注細致的臉上,我仿佛又看到豆香四溢,飄逸在空中的各個角落。雖然至身已在家鄉大連,但內心的鄉情與對這城市記憶的味道始終都揮之不去。
小時候到姥姥家,總喜歡早飯喝豆漿,便催姥姥到附近的豆漿鋪去買。天剛剛蒙亮時,一彎殘月依稀可見,一排排路燈照在姥姥那不高大的身軀上顯的各外渺小。當姥姥回來時,天已是愈亮。我每次睜開朦朧的睡眼,都能嗅到那桌上保含溫度的豆漿氣息,那濃郁而飽滿的豆奶味混合著芬芳馥郁的植物清香,喚醒我每一個味蕾,軟糯的香氣蔓延,輕品,是家鄉的味道,溫曖蔓蘊開來。
是童年時的珍愛與溫暖讓家鄉的味道更濃。
還記得一次父親學會磨豆漿的一個午后,陽光從樹頂紛然傾灑,投射出斑駁的日影。他在小院中擺好桌子與小杯子再從家中搬來一個小凳,旁邊擺放著父親從鄰居們家拿的好幾粒黃豆。任磨柄在時光中一圈圈旋轉,他一手持水往磨眼里注水,一手不斷地將黃豆加進磨盤,經過半小時后,桌上便擺著好幾杯熱氣騰騰的豆漿,我剛想拿起一杯豆漿喝個爽快,卻被旁邊父親粗糙而有力的大手阻止,只見他小心翼翼的將豆漿從桌上拿起,躬著腰緩緩地遞給鄰居們,臉上露出慈祥地微笑,并對著每一位鄰居說:“有點燙,各位慢點喝。”鄰居們接到后紛紛表示感謝并露出他們那酡紅如醉的笑容。看到這父親的臉上充滿得意與自豪。從今往后我漸漸地懂得:美味要大家共同分享,傳遞,只有這樣豆漿的韻味才能更獨具匠心。
是鄰里間的合作,共享讓家鄉的韻味更加豐厚,飽滿。
那次考試失利,重返家鄉時,在巷子盡頭被一抹豆香吸引。“買一杯豆漿啊,小姑娘。”一位身著白色襯衫,戴著長桶帽的阿姨微笑著對我說。我依言,在一時光的剪影中,熟悉的味道輕撫了我閃動的靈眸。且喝了一杯放糖的豆漿,像露水緩緩滑至葉間,落入泥土蕩起層層幽香,那香味沁滿了奶香令人回味無窮。內心的不快與不安隨風釋懷,但美食給予的感動與鼓勵終不會在記憶中荒蕪。
是無助時的感動與鼓勵讓家鄉的味道更加甜美。
合上時光之書,仍是那杯永存溫暖,香甜的豆漿。歲歲年年,聊以寄情。讓我期待點亮明天的第一縷陽光,在家鄉的味道中,緩緩前行。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九
家鄉,帶給了我很多回憶,比如:家鄉的人、家鄉的天、家鄉的山、家鄉的水……當然,更少不了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著名的黃山腳下,那里曾是“桃花源”,自太平猴魁銷出市場以后,這里被稱為“太平猴魁的原產地”,景色優美,家家戶戶熱情好客,如果你到我的家鄉去玩,就會品嘗到各種美食。
家鄉最好吃的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食物——面粉粑粑,聽上去并不怎么“高大上”,但是對于我,聽一聲“面粉粑粑”,就已經要流出口水了。
面粉粑粑的制作過程很簡單,就是先把一大團面粉和成大面團,然后從中揪一小部分下來,先搓成小球,然后從中用筷子搗個洞,再向外撥開形成一個凹球狀。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做的面粉粑粑是全村最好吃的。因為母親最喜往里面裝“肉心”“芝麻心”。每到做面粉粑粑的時候,我的母親總是起個大早,天蒙蒙亮面粉就和好了。和好的面粉,要放在一邊醒一會,這樣口感才好。而母親也總是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趁著醒面的時候,挑揀準備下鍋的芝麻,挑揀好放進鍋里翻炒,炒著炒著,芝麻便變得愈發飽滿渾圓了,個個挺著肚子,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們姐弟常常被這香味叫醒。現在想來,那滿屋子熱乎乎的香味竟是我最不能忘記的味道。我們幾個孩子一聞到芝麻的香味,就會爭著搶著跳下床,打著赤腳涌向廚房,守候在鍋邊。做好的粑粑,需放在鍋上煎,煎到金黃就可以直接吃。輕輕一咬,香氣四溢,芝麻和肉渣從中流淌出來,鮮香誘人。天蒙蒙亮,月光還未散盡。鍋邊捧著粑粑的我們吃著,看著母親贊不絕口。母親看我們吃得香,笑,笑得像一位月光女神。
小時候的我每次都要吃許多個面粉粑粑,所以,至今難忘,回味無窮。
每到太平猴魁采茶季,茶葉和面粉粑粑一起給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增添了幾分新鮮與神秘。采摘茶葉的工人們趕清早起床,為了不浪費時間并且防止中途餓了,每人的茶簍里面幾乎都有三四個面粉粑粑。
面粉粑粑,團團圓圓、精神飽滿,純潔的表皮內卻包含著美味誘人的餡,讓人精神煥發!
每次想到面粉粑粑,就會想起家鄉,家鄉的藍天白云和土地,想到家鄉的鄉親,勤勞、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親人們。
如今,我背井離鄉來到合肥上學和生活。為了我,我的父母付出了太多。清風一縷,請帶走我對家鄉的懷念,懷念飄著茶香和面粑粑的香味的童年;清風一縷,請帶去我對鄉親們的祝愿,祝愿家鄉的人兒過得好一點。
家鄉的味道寫景抒情字篇十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遠,就能看到多遠。春天,我們在這里,誰都是詩人,就像那些樹葉,一夜之間就學會了鳥兒綠色的語言,這個味道是什么?是寧靜的味道。沒有莫扎特的交響曲,沒有貝多芬的鋼琴聲。這些高妙的東西,不應該在這里,因為任何人工的雕琢在這里都是多余的。那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陣石破天驚的雷聲,帶來的是一覽無余的春景,光禿禿的樹枝,昨夜還在冰雪里沉睡,一覺醒來換了模樣,抑或是他們從南國偷來的花朵,點綴在發間,但為什么如此恰切呢?我喜歡優雅的早晨,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陽臺上遠眺。
如果,你要問我了,家鄉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為只有你來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