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韻之美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韻漓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桂林最令人難忘的當屬于漓江的水了。
在桂林游覽的愉快日子里,最使人喜歡的水,最好看的天然美景,也莫過于漓江的水了。
漓江之水——自然、質樸、清秀、神奇。
漓江的別名叫桂江,屬于珠江水系,發源于桂林北面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平樂至悟州,匯聚于西江,全長四百三十七公里。
從桂林到陽朔約八十三公里的水程,她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峰之間。
漓江,山水兼備,奇峰林立,萬般絕景,無所不包。
這里是天下江河奇景的“縮影”,天下江河沒有的瑰麗景色,漓江卻全有。
我想,正是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漓江之水,正是漓江這一種神奇之水養育了桂林這一方人間仙境,正是漓江之水才使我有緣領略這位出水佳人,才使我陶醉升華并物我為一體。
桂林作為典型的山水風景名勝區,融奇峰、怪石、溶洞、翠江、深潭、險灘、危崖、飛瀑于一體,真所謂是山生水、水成江,江沐石啊!
這里的水,透明純凈!這里的水清澈澄碧!青峰在水中晃動,水上是景,水下也是景,真像是棹泛青云,到處“凈無塵土立風煙”?。?/p>
從象鼻山到塔山,從塔山到磨盤山,從磨盤山到竹江,從竹江到蝙蝠山,從蝙蝠山到望夫石,從望夫石到冠巖幽洞,從冠巖幽洞到楊堤,從楊堤到浪石煙雨,從浪石煙雨到九馬畫山,從九馬畫山到黃布灘,從黃布灘到興坪,從興坪到五指山,從五指山到筆架峰,從筆架峰到大榕樹,……這水猶如柔情的女子,不斷變換著姿態,造化著萬物,又猶如一位手藝高巧的調劑師,把水這一詞典上定格為無色無味無形的物質,變成了色味形俱全的精靈。
漓江之水見證了我行游之始,尋夢之始。
水,便是桂林之源,漓江之魂,桂林漓江之精髓。
水韻之美篇二
本單元的游記教學,意在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本篇課文屬于寫景抒情式游記類散文,旨在讓學生了解游記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并能在寫作中運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滲透在游記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語言風格。
周莊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莊的意義就不僅在欣賞、旅游的價值,更應該是我們汲取民族歷史文化營養的臍帶。課文包含一種韻致,兩相聯系,三次游歷,四個畫面,四種方法。
在學習《巴東三峽》的基礎上,理解了山河的壯麗可愛。現階段的中學生感情豐富,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課文文字清麗,似一幅幅充滿流動感的畫面,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個人內心的情感。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初二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狹窄,不能主動地、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品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4)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
(2)通過多種閱讀方式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4)增強語言的感悟和運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了解祖國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2)引導學生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1、重點:品味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出周莊水韻的古典意境。
2、難點:走出文本,聯系歷史與現實,對周莊歷史人文的當代價值做出正確的評價。
采用多媒體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游記散文的基本知識。采用通讀、討論、交流見解、歸納總結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好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賞——評價的閱讀心理規律教學。先整體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體評價。新課標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苯處煈撌冀K注意閱讀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對話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周莊,走出文本,評價周莊。指導學生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閱讀中能知人論世,對課文做出評價,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如歌曲導入法,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出發,注意目的性、把握難易性、力求新穎性、強調開放性、體現層次性,采用整體分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礎上歸納主旨。
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為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建構清晰的知識體系,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周莊圖片,突破想象難關,以期利用網絡資源,制做多媒體課件,發揮網絡信息量大創設情景生動的優勢,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通過多媒體課件,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縮短了語言與聯想的距離,拓展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堂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學的進程先后出示了周莊的畫面投影,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當地播放了配樂朗誦,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親自上網搜集整理有關周莊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始終沉浸在周莊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課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始至終地投入到教學中來,不斷地“動口”朗讀和討論,特別是積極地“動腦”思考和領悟,四種關系(師生關系、講練關系、知能關系以及主次詳略關系)處理恰到好處。整堂課的組織結構、教學方法、教學藝術都體現得比較好,課堂氣氛自然、和諧、融洽。
水韻之美篇三
1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會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導入新課
二、明確出示目的
三、 預習導學檢查,(用時5分)
1.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嫻熟(xián) 攪動(iǎ) 斑斕(bān)(lán) 璀璨(cuī)(càn)
b.彩綢(ch6u) 連綴(zhuì) 仲春(zhǒng) 屋脊(ǐ)
c.繽紛(bīn) 隱匿(nì) 諦聽(dì) 參差(cēn)(cī)
d.覆蓋(fù) 眩目(xuàn) 屋檐(án) 滲出來(shèn)
2三游周莊,季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取三個不同的場景,多角度描寫周莊的多姿多彩,美麗如畫。三次中詳寫___ __,因為突出作者的印象如童話般的神奇美妙。 3研讀課文作者三游周莊段落,思考作者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
四、高效課堂
1,自主學習點撥(10分鐘)
整體把握課文的結構內容。
1、朗讀,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莊的四幅畫面:
第一幅——“碧波蕩漾、小河泛舟、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直接利用教科書上的插圖)。
第二幅——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
第四幅——春夜張燈結彩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配樂:
以“高山流水”或“表現節日熱鬧氣氛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2、“聽”讀感知內容結構:
學生“聽讀”課文時,教師同時布置“聽讀”任務:要求學生結合教師播放的“圖畫”及“聽讀”到的課文內容,在聽完朗讀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務。
※提問:“聽”完朗讀后,周莊在我們的“腦?!敝惺且粋€什么印象呢?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小橋流水人家”……
水給古老的舊鎮帶來了生命,帶來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韻味……
※提問:那么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舊鎮周莊的哪幾幅“水韻圖畫”?請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周莊的“水韻”畫面。
采用“文字配畫面,畫面配文字”的方法。
參考提示:由總寫到分寫,共兩個部分四幅“水韻圖畫”。即
※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
“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
3、細讀加深印象,熟悉內容,學會描述。
要求學生找出文中作者游歷周莊時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描述的句子,然后點名學生簡要敘述前兩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韻水情”。并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周莊水韻”。采用競賽的形式。
教師歸納總結:
(1)、概括性描述的語句
(2)、歸納小結:
文中寫了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及感受。從不同的季節、時間,選擇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寫,充分表現了周莊水鄉的多姿多彩,動人心弦。寫前兩次到周莊,較簡略,第三次到周莊為詳寫。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不盡相同。第一次時值“仲春”,“天下著小雨”,春雨蒙蒙,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第二次游周莊是冬天,寫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磚石與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鮮明對照,“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水墨畫”與“版畫”,雖同為畫,但韻味不同。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钡纳?,而且還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誦讀精彩語段,增強感悟能力。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誦讀作者“第二次游周莊的情景”——“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辈捎媒處熓痉墩b讀,幫助學生理清背誦的層次和邏輯順序,學生同桌(前后)兩人一組相互從“試背”到“熟背”。
※背誦層次示例:(以句號為單位)
a.第一層: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歷的時間、情景及描述陽光照耀下,斑斑積雪之時周莊古鎮的“水”(雪)之“色”(雪之白與古鎮之古“黑”)
b.第二層:第四五句,描述“陽光下,積雪融化之時周莊古鎮的“水”之“聲”(滴水之聲與流水之聲的重疊)
拓展練習:
摘錄課文中你最喜歡的精彩語句或語段。與以前掌握的名句比較。
六、 當堂訓練(15分鐘)
1、結合句意解釋加點詞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厭:滿足。
b.船艙里,有幾個當地農民在擺弄絲弦。
絲弦:船艙里用絲制成的裝飾物。
c.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石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
出沒: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2.對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 )
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
3.站在橋上的行人低頭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頭看橋上的人,相看兩不厭,雙方的眼簾中都是動人的景象。
(2)讀上面的句子你能想出詩人卞之琳的斷章嗎?
課后記
我很快樂!你快樂嗎?
板書設計
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
“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印象圖
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
第一次——煙雨迷蒙的周莊水墨畫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莊動感版畫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的版畫
“水”之“聲”——如訴如泣神秘悠遠的江南絲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課型:新課型 執筆:艾湘 審核: 執行日期:
班級---- 組名: 姓名: 完成情況: 組長簽名: 【今日警句】明·劉基: 大江之南風景殊,杭州西湖天下無。
1、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2、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3學會生動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導入新課(略)
二、明確出示目的
三、 預習導學檢查,(用時5分)
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后一齊背誦。
四、高效課堂
1,自主學習點撥(10分鐘)
精讀局部重點語段(第5段)。
1、學生默讀第5段“第三次游歷周莊”的文段。
2、采用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教師有選擇地點撥歸納小結的方法:
(1)、描寫景物方法多樣。
※釋疑參考:
移步換景法。第三次游歷周莊,雖也是春天,卻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節,精神和請調與上兩次不同,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作者采用移步換景法——“夜游節日夢境般的周莊”,除了寫石橋、流水,更重要的還是抓住“水景”著墨,特別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之后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且具有對外開放的意識。
烘托渲染寫景。文中還寫了小船劃到古鎮的盡頭時幽靜暗淡的環境?!r托出鎮上節日的禮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斕、搖曳生輝的光帶,將節日周莊的夜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聽到從古鎮四面八方傳來驚喜的歡呼聲——渲染了周莊水鄉節日歡樂的氣氛。作者巧妙地將古鎮水鄉悠久的歷史和歡呼、五彩繽紛的現實有機地聯系了起來。
虛實結合,前后照應。第二次,第三次都寫了“江南絲竹”聲,但一個為虛寫,一個為實寫。
(2)、寫作順序有條有理。
※參考提示:作者寫第三次夜游周莊水鄉,以時間先后為序??臻g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再寫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然后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寫古鎮的歡呼,由“天上”寫至“地上”。
※要求學生按照作者寫作的時間和空間順序,找畫出最能表現周莊“水韻”的語句,與第四段比較,說一說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周莊水韻的。(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a.張燈結彩盛大旅游節日的周莊總的印象:
b.坐船夜游,移步換景,進入周莊“夢境”:
方面來表現周莊之水聲充滿柔情,那么,“第三次游歷周莊”,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寫春夜河上所見到的七彩斑斕的禮花,著重從色彩方面來描寫周莊水鄉絢麗多姿。
(三)、品讀散文語言。
1、分小組競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作用及妙處。
2、小結: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使所狀之物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文中語言清新優美,如周莊之水,柔情萬般,韻味十足,與所描寫的水鄉景物十分融洽。
拓展練習:
課后完成“思考練習四”: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水韻之美篇四
睢縣潮莊鎮二中
高 祥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睢縣潮莊二中:高祥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游記教學,意在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本篇課文屬于寫景抒情式游記類散文,旨在讓學生了解游記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并能在寫作中運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滲透在游記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語言風格。
周莊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莊的意義就不僅在欣賞、旅游的價值,更應該是我們汲取民族歷史文化營養的臍帶。課文包含一種韻致,兩相聯系,三次游歷,四個畫面,四種方法。
二、學生學情分析
在學習《巴東三峽》的基礎上,理解了山河的壯麗可愛。現階段的中學生感情豐富,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課文文字清麗,似一幅幅充滿流動感的畫面,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個人內心的情感。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初二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狹窄,不能主動地、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品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4)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
(2)通過多種閱讀方式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4)增強語言的感悟和運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了解祖國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2)引導學生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品味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出周莊水韻的古典意境。
五、教學策略設計
采用多媒體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游記散文的基本知識。采用通讀、討論、交流見解、歸納總結等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好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賞——評價的閱讀心理規律教學。先整體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體評價。 新課標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苯處煈撌冀K注意閱讀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對話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周莊,走出文本,評價周莊。指導學生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閱讀中能知人論世,對課文做出評價,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如歌曲導入法,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出發,注意目的性、把握難易性、力求新穎性、強調開放性、體現層次性,采用整體分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礎上歸納主旨。
六、教學媒體設計
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為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建構清晰的知識體系,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周莊圖片,突破想象難關,以期利用網絡資源,制做多媒體課件,發揮網絡信息量大創設情景生動的優勢,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通過多媒體課件,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縮短了語言與聯想的距離,拓展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堂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學的進程先后出示了周莊的畫面投影,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當地播放了配樂朗誦,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親自上網搜集整理有關周莊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始終沉浸在周莊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課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始至終地投入到教學中來,不斷地“動口”朗讀和討論,特別是積極地“動腦”思考和領悟,四種關系(師生關系、講練關系、知能關系以及主次詳略關系)處理恰到好處。整堂課的組織結構、教學方法、教學藝術都體現得比較好,課堂氣氛自然、和諧、融洽。
教學目標: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
2、了解景物描寫的時間和空間順序,理清寫作思路。
3、品析清新優美的抒情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被稱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個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的旅游景點在哪?(周莊) 這兩個旅游景點的共同點是什么?(水多、橋多)
今天就讓我們隨同作家趙麗宏,一起去領略一下他筆下的周莊,以及周莊給予他心靈的感悟。
二、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作者及周莊的材料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最美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周莊的“水韻”畫面。并用最美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周莊的“水韻”畫面。
討論、明確:
第一幅——碧波蕩漾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第二幅——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
3、全文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敘述周莊水鄉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1)齊讀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對周莊水鄉整體印象的句子。
(3)找出作者對這樣的印象評價的句子。
討論、明確:“這樣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p>
(4)說說作者將周莊與威尼斯比較的用意。
明確:突出周莊所具有的特別的“水”的特點。
(5)第一部分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周莊所具備的這些特點。
客抬頭看橋上的人”則化用于一首現代詩,詩的原句是這樣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币饩呈且粯拥??!跋嗫磧刹粎挕眲t源自于李白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背艘酝?,作者還用什么將街道和樓宅連綴為一體?(橋)
板書:
小 水中倒影 斑斕迷離
橋
流 水上石橋 各呈風采 詩情畫意
水
人 水傍古鎮 渾然一體
家
四、作業:課后習題二、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4—6段。
2、概括這部分的內容
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及感受
3、過渡:不管是水墨畫、版畫還是油畫,它們無不充滿了詩情畫意,富有韻味。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一幅圖畫,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放聲朗讀出來。
4、品析語言(本文語言準確、生動、清新、優美,抒情性很強,尤其是文中所使用的比喻非常生動而貼切,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
(2)天下著小雨,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石橋和屋脊都音樂出沒在雨霧中,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3)古老的磚石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從石縫中滲出來。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悠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
(4)古老的樓房和曲折的小街綴滿了閃爍的彩燈,燈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變成一條多姿多彩的光帶。
5、小結:課文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增強了文章語言的感染力,使描繪的景物具體可感,生動形象。又調動視覺、聽覺等多角度進行描寫,繪形寫聲,給人以身臨其境的實感。
6、朗讀第五段,想想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周莊旅游節歡樂氣氛的?
討論、明確:從岸上寫到水中。寫河中景物先寫河中倒映的光帶,再寫河中張燈結彩的花船,寫船上傳來的絲竹管弦之聲,再寫到小船劃到古鎮盡頭所見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繽紛禮花,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歡呼聲。有條有理,順序井然。
7、這樣的描寫與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聯系?
討論、明確:文中描繪了節日夜景下五彩繽紛的周莊,表現了改革開放后的人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對改革開放的謳歌之情。
三、教學總結
本文通過三次寫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現了周莊的“水韻”,寫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弦的景象,表現了周莊水鄉在改革開放以后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和對外開放意識。
四、作業
課下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到“用人類的樂曲永遠也無法模仿”這部分。
板書:
周莊水韻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2、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簡介周莊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3、自讀課文,并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三、精讀課文
1、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2、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
并細細品味。
四.小結 前兩次到周莊情況及語言特點
五.作業
識記字詞意思
第2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默讀第5處自然段,并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 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系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后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 ,~~~~~~~~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練習冊
篇一:周莊水韻教案設計
———2015度睢縣報市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課例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睢縣潮莊鎮二中
高 祥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睢縣潮莊二中:高祥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游記教學,意在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本篇課文屬于寫景抒情式游記類散文,旨在讓學生了解游記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學習課文中寫景時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生動形象的語言,并能在寫作中運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滲透在游記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語言風格。
周莊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莊的意義就不僅在欣賞、旅游的價值,更應該是我們汲取民族歷史文化營養的臍帶。課文包含一種韻致,兩相聯系,三次游歷,四個畫面,四種方法。
二、學生學情分析
在學習《巴東三峽》的基礎上,理解了山河的壯麗可愛。現階段的中學生感情豐富,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課文文字清麗,似一幅幅充滿流動感的畫面,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個人內心的情感。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初二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大意。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方法,攝入的信息量比較狹窄,不能主動地、積極地合作探究學習。個別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依賴性較強,學習較為被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品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4)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
(2)通過多種閱讀方式了解文章內容及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4)增強語言的感悟和運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了解祖國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2)引導學生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難點
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礎上歸納主旨。
六、教學媒體設計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 李樹銳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3、積累文中精彩的詞語;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欣賞祖國山河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馬致遠的名句“小橋流水人家”表現了江南水鄉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話:“山沒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那么,作為古色古香的古城遺址的旅游勝地,如果沒有水,也是一種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點韻味。如果說中國云南的麗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蘇蘇州的周莊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則展示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周莊”位于江蘇昆山?!爸芮f”因河成街,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圖景?!八崱笔侵钢芮f水的韻味,即多姿多彩的水鄉。
2、趙麗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業后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遞員、教師、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后當過《萌芽》雜志編輯,后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3、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叭炙?,二分橋,一半是舊城”,難怪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今天,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走進周莊,走進《周莊水韻》,一起體味周莊的水情與水韻。
4、學習生字:
5、理解生詞。
6、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讀課文后,周莊在我們的“腦?!敝惺且粋€什么印象呢?
2、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舊鎮周莊的哪幾幅“水韻圖畫”?
明確:由總寫到分寫,共四幅“水韻圖畫”。即
(1)整體水韻圖畫:“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2)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第一次——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第三次——春夜張燈結彩、五彩繽紛、星火輝映、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四、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1-3)敘述周莊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略寫作者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5、6)詳寫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水鄉的情景和感受。
五、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寫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現了周莊水鄉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弦的景象,體現了周莊水鄉在改革開放后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幸福歡樂的生活和對外開放的意識。
六、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作者多次游周莊水鄉,這正表明周莊的景色情韻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有些景點,單憑一次游覽,浮光掠影,感受膚淺,難以領悟其奧妙,體會其神韻。一次,兩次,三次,仔細觀賞,細細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領悟其境界之妙處。故而本文寫了三次游周莊水鄉的經歷,感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文章之詳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1-3段。
2、首段安排很巧妙,開門見山,先來一段描寫,就像一個特寫鏡頭,讓人隨著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攪動的木櫓,彎曲的,頗有點小鎮古樸之風。接下來你的視線延伸到了周圍的地方:石橋、樓屋、樹影、云彩和飛鳥,這些景物可以被你隨意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畫,而且很美。
3、討論探究:
(1)、開頭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開篇不說地點,直接描繪出幽靜的場景,色彩斑斕,比喻形象、生動,給人意味深長的遐想。
(2)、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體現了什么?
明確:悠然攪動的木櫓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樓屋、樹影、天上的云彩和飛鳥攪碎后的美麗畫面。周莊水美:倒映如畫(靜態美),波動似綢(動態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體和喻體,并說說其作用。
明確:反問,強調了在周莊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詩意,同時也引起讀者的思考——如何有詩意?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到對周莊的實物描寫。
(5)、找出在周莊泛舟有詩意的景物。
明確: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橋孔,古老的形狀風格不同的石橋;橋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莊布局有什么特點?“這樣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這句話如何理解? 明確: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樓宅被河分隔,石橋巧妙地將古鎮連為一體。生動、具體,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句話是對周莊水鄉整體的高度評價。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課文4段。
2、合作探究:
(1)、作者前兩次去周莊分別是什么時候,天氣情況怎么樣?
明確:第一次去周莊是仲春,天下著小雨;第二次去是冬天,剛剛下過一夜小雪,積雪還沒有來得及將古鎮覆蓋,陽光已經穿破云層撫摸大地。
(2)、前兩次周莊給作者的印象是什么樣的?
明確:第一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飄忽寧靜而又恬淡懦雅。第二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色彩鮮明和耀眼眩目而又莊嚴凝重。
明確:擬人,把陽光人格化,突出了陽光的溫暖、輕柔,給人舒適的感覺。
(4)、作者兩次到周莊時是從什么角度來寫周莊水韻的?
明確:第一次——視覺(色彩);第二次——視覺(色彩),聽覺(聲音)。
四、教師小結:
文中寫了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及感受。從不同的季節、時間,選擇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寫,充分表現了周莊水鄉的多姿多彩,動人心弦。寫前兩次到周莊,較簡略,第三次到周莊為詳寫。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不盡相同。第一次時值“仲春”,“天下著小雨”,春雨蒙蒙,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第二次游周莊是冬天,寫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磚石與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鮮明對照,“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八嫛迸c“版畫”,雖同為畫,但韻味不同。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钡纳剩疫€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第三課時:
一、游記線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莊為線索,雖然記敘的對象都相同,但隨著時間轉換,景色各異,三次游周莊時的所見及感受,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莊隨著時間悄無聲息的變化,體現了周莊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學生默讀第5段“第三次游歷周莊”的文段。
(3)、烘托渲染寫景。文中還寫了小船劃到古鎮的盡頭時幽靜暗淡的環境?!r托出鎮上節日的禮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斕、搖曳生輝的光帶,將節日周莊的夜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聽到從古鎮四面八方傳來驚喜的歡呼聲——渲染了周莊水鄉節日歡樂的氣氛。作者巧妙地將古鎮水鄉悠久的歷史和歡呼、五彩繽紛的現實有機地聯系了起來。
(3)、虛實結合,前后照應。第二次,第三次都寫了“江南絲竹”聲,但一個為虛寫,一個為實寫。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呂穎豐
水韻之美篇五
江南,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最愛的水墨畫,吟誦著的詩歌。
我就出生在這樣的江南小鎮,我愛這個風姿清麗,充滿韻味兒的地方。我家在小鎮的老街上,依偎著小鎮老街有一條淺淺的河流徜著。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在知了鳴叫的午后,老人們在胡同里乘涼,幼年的我便會串門叫上小伙伴,歡呼著,奔跑著一起來到小河旁,挽起褲管,開始一場打水戰,也不害羞,也不矜持。每當渾身濕透的回家,總不免遭到媽媽的嘮叨。
情感的漣漪在回旋……
小河就是這樣,似乎是我知心的伙伴守護著我。
流水清清,蕩漾起聲與色的韻律;流水柔柔,播撒愛的甘露;流水蓬蓬,激揚了力與美的交響。??!那一股清澈明亮的水從花木掩映的源頭涌出,綻放出了生命的幻夢與激情,悠悠地隨著紅花綠樹的倒影下,帶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婉轉的,緩緩的。潺潺流水輕旋的柔波仿佛是媽媽的笑顏,甜蜜的浸滿愛的芳澤,不由得憶起小時那聲聲輕輕的呼喚。看!愛的柔波在輕揚!悠悠流水輕濺的晶瑩是孩子笑出的淚,充滿歡樂的和弦,少不了童年那縷縷無忌的陽光,那絲絲棒棒糖的香甜。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現在,水仍保持著那份清秀,不張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樣子,說話時小啟朱唇,走路時金蓮晃動,沒有故作姿態,也沒有故意擺弄,有著江南的性格。
一種難以傾訴的繾綣無法拒絕。
一種難以稀釋的情愫揮之不去。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那潺潺的流水……
水韻之美篇六
1、 能通過欣賞、朗讀初步體會周莊的水韻美。
2、 能劃出優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3、 通過探究訓練,學會用生動貼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見。
1、 通過朗讀、尋找優美語句感受語言美。
2、 學會描述自己的所見。
1、 本篇課文屬于寫景抒情散文,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周莊、感受周莊的水韻美。
2、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語言風格。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有同學到過周莊嗎?
學生回答
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的古鎮周莊,有著近千年的悠久歷史。它四面環水,猶如浮在水上的睡蓮,清麗可人。今天,我們一起跟隨作家趙麗宏走進周莊,一起去體味周莊的水情與水韻。(幻燈片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展示播放周莊視頻資料(以“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后,
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眼中的周莊。(幻燈片出示)
(三)、細讀課文部分選段
請同學們聽課文片段朗讀后,并試著同樣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第三次所見之景。
參考:可以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 (幻燈片出示)
(四)精讀課文第五節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第三次所見之景,劃出你認為能突出周莊美景的句子,讀讀并說說理由(幻燈片出示)
提示:可以從修辭手法、貼切傳神的詞語等角度入手。
組織學生閱讀、思考、交流,評價。
小結: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將周莊之水描繪地柔情萬般,韻味十足,這與所描寫的水鄉景物正好相匹配。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另一個水世界“威尼斯”。
(四)拓寬探究
創設問題情境
看了這一組圖片后,說說你的發現。
(出示一組周莊和威尼斯的圖片)
參考:周莊:樸素清純 威尼斯:富麗堂皇
小結:這一節課,同學們和我在作者的帶領下,通過觀賞、朗讀、尋找優美語句一起感受了周莊的美,其實像我們身邊的美景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我們一起去發現、去保護、去描繪。相信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世界會應為我們人類的存在而更加精彩。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創建美好的家園而努力奮斗吧。
(五)作業
1、寫作訓練
如果我去周莊,我會這樣來描寫它……
2、辯論題
如果你是當局者,你認為一座城市是發展經濟重要還是保持古鎮舊貌重要?
2 抽學生回答。
3 讓學生指出三次游周莊的時間和天氣,據此領略比喻的貼切之處。
作者第一次去周莊,時值“仲春”,又在雨中,景色雖美,印象卻不深,所以用“水墨畫”比喻,恰到好處;第二次游周莊是在雪后的冬天,古老的小城與清新的白雪,色彩對比強烈,所以喻之為“版畫,”與前者雖同為畫,但韻味不同,一為粗線條的勾勒,精深細致的刻畫;第三次游周莊,雖也是春天,卻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節。景色和情調與前兩次又有不同,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進入了夢境”。實際情況這一夜的景色,由岸上寫到河中,由光帶寫到花船,有章有法,意境幽美,襯以節日的禮花,驚喜的歡呼,都渲染了周莊水鄉歡樂的氣氛,并且將小鎮古老悠遠的歷史和五彩繽紛的現實聯系了起來。
水韻之美篇七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2、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
1、選一幅周莊水鄉的圖畫,張貼于黑板。
2、畫一幅周莊圖
2課時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1、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顔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嫻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會消失
3、自讀課文,并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1、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2、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并細細品味。
1、默讀第5處自然段,并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系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后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水韻之美篇八
江南獨有的'水韻是伴著絲絲縷縷如煙似霧的春雨所交織成的。
隨著圓舞曲的旋律,水鄉便由一幅濃綠的潑墨畫中躍了出來,卻仍舊帶著詩化的氣息,散發著油墨的清香。然而那碧粼的水早已不再虛無縹緲,早已不止在琴聲縈夢時才能相見了。
當水的畫軸展開在你面前,或許映入你眼簾的不再是那清水了吧,你會去用心感受她的神韻,或許這時,你也只能感慨于這么美,這么韻味無窮的源了吧!
這漂浮在空中,散落在湖中的水的旋律,奏響了這座歷史悠久的水城,奏響了水城生的節奏,生的氣息。這位婀娜的姑娘,帶著清新的氣息傳遞著水城的文明,用如水的柔意,歌頌著光輝的過去。那還泛著漣漪小波的水面似模子樣般刻在了水城的心中,永遠記著,記著…。
游湖時節遇煙雨,像情書的甜言蜜語,還帶著那份純真的羞澀,輕柔得撲打在臉上,你該不會抱怨這天氣影響了你的心情吧,你會贊嘆于這上天所締造的靈秀呢!
身在江南,心系水鄉,知其韻,足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