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次晚修字篇一
以小學生形象觀察長于抽象演繹,情感體驗強于邏輯分析、想象再現優于推理歸納的認知特點為設計依據,強調語文生活化,生活化語文,在教學中以教師勾勒出“病-沒意思-有意思”的基本探究路線,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在感知中想象,在想象中領悟,在領悟中體驗,在體驗中表達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語感及獲得人文性的滋養,達到本課確立的教學目的。
1、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形,并學會書寫運用部分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流利并有感情的讀通,讀懂課文。進一步鞏固“助人為樂”這一人文概念的具體生活意識。
3、以語言訓練中遷移手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想象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二、三)
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為在閱讀指導中獲取語言能力的學習空間,達到人文滋養的相關目標。
第二課時重點為字形書寫指導及課文拓展性閱讀和口語交際活動
第一課時
1、談話引入:在本單元的導入語上,老師讀到了這樣一個詞語:“需要”。(板書)昨天上午,就這個詞語,我們進行了談話。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現在,老師出幾個句子來考考大家。
2、投影出示:
餓了,我們需要( )
渴了,我們需要( )
累了,我們需要( )
病了,我們需要( )
3、交流引導
教學提示:a、注意對學生的口語表達做相關整理,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表達習慣。b、病了,我們需要什么。如果學生可以答出觸及“關懷”的內容,就順承引入下一環節,如果只回答醫生、治療等一般答案,則作為設疑引導。
4、板書課題。學生讀文
1、初讀應學會不出聲讀,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碰上不認識的字,畫圈。
2、對照下面拼音,把生字讀認識。
3、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讀通順。
1、認生字(投影顯示)
教學注意:
1、分解讀字,讀拼音再讀字。
2、指名不同層次學生讀。優秀范讀,差生試讀(可以讓他們自己說說可以讀哪幾個字,哪幾個字不認識),中等生正音。
3、說字記字。a說自己記憶的方法,說發現的規律,說自己想起的知識(相近字,組詞,反近詞語,造句子)
2、找詞語(投影顯示)
可愛的 搖搖擺擺 呆呆地
在課文中找出最想象的詞語:可愛的(逗人的),搖搖擺擺(嘰嘰喳喳) 呆呆地(靜靜地)。
教學注意:
不涉及語法知識,只要求學生在表面組成形式上進行分辨組合。
過渡:引入“病”。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
1、由“病”引入故事:
1、交流話題:“病了”“病床”“傳染病”
2、在引導學生讀中明確“傳染病”的概念。并為體會“沒意思”鋪墊基礎。
3、指名讀課文第二段,體會“沒意思”
教師通過點評語言來幫助學生體驗“沒意思”的具體象征。如:
我從你讀的聲音很輕,感覺到一種擔心......
我從你突出了“靜靜地”“呆呆地”感覺到他很孤單
4、投影出示:
背景畫面:柯利亞躺在病床上很苦惱。
出示填空:一()天空 一()樓房 一()窗戶
5、引導想象,體悟語言:
b、學生想象回答
(想念爸爸媽媽。想念小伙伴,想念哥哥姐姐等~
c、他想的這些能實現嗎?所以柯利亞覺得怎么樣
d、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沒意思”的感覺
教學注意:1、對于數量詞的填空不做深究2、對于學生的想象要注重對于前文的認識。在不出現邏輯錯誤的基礎上引導感受“關懷”3、運用追問方式,讓學生再現他所能想到的人和事。
(反思:在這個環節上,我忽視了對于景和物的具體體驗。如果在引入“病”和“病床”的詞語時,也讓學生簡單說說他們生活中的感受;在導入畫面后,讓學生觀察并表述畫面的基本內容,再來引入數量詞填寫這一語言訓練方式。那么,這一情感觸發的基礎無疑會更加牢固。)
過渡:出示投影
背景畫面:兩幅圖,一幅是柯利亞躺在病床上愁眉苦臉的情景,一幅是柯利亞看著窗外的紅氣球笑著的樣子。
6、設置疑問,自主探究。
7、讀文討論,表達想法。
預設環節:
a、抓“搖搖擺擺”和“一上一下”。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這兩個詞表現出的氣球的可愛。
c、談“米沙”。你覺得“米沙”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d、“嘰嘰喳喳”“指手畫腳”。他們都在說什么呢,做什么,想什么呢?
8、指明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齊讀。
(反思:在預設中,我沒有細糾文,使這一環節的引導顯得有些零亂。如果能夠在這一環節中設置一套因果關系的訓練題目,也許在讀和理解中,學生更容易系統的察覺到人物情緒的變化。)
1、讀了課文,同學們再來填這道題目:病了,我們需要()
2、根據學生內容,引導感悟“關懷”
3、延伸談話:僅僅是病了,才需要關懷嗎?
4、投影顯示:
雪中送炭陷見真情,助人為樂獻愛心。
(反思:最后這個主題歸納自我感覺還是過于籠統了。如果還是秉承前面的方法,把生活感受聯系其中,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課文中,氣球是一種關懷,那么,你在生活中覺得還有哪些是關懷呢?引發:下雨了,同學遞了的傘是關懷,跌倒了,同學伸出的手是關懷,筆丟了,同學借來的筆是關懷。答錯了,老師的微笑是關懷等等。這樣一來,我相信,學生會更深刻的體會到課文中的那種溫暖,也更容易把這種溫暖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第一次晚修字篇二
我是一個很愛笑,也很愛哭的小學生,還記得暑假,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的我,竟然腦子一熱鼓起勇氣獨自走出家門,參加了夏令營。沒想到,這第一次參加的夏令營,變成了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
時間快如流水,8月6日終于來了,放飛的時候也到了,我和夏令營的朋友們一起高高興興地上了火車,在開心與興奮中度過了我離開父母的第一個晚上,我迷迷糊糊的只睡了4個小時,早上5點就醒啦!搖搖晃晃的火車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南昌。
精神十足的我,白天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開營儀式,游覽了市區的名勝“滕王閣”,那宏偉壯觀的殿宇亭閣,整個樓頂全都是油亮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金光耀眼,遠看,像女同學穿得百褶裙一樣,風吹過來,似乎在舞動,眼望美景使我流連忘返,開心極了。可到了晚上,不知怎么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我躲在一邊偷偷的哭了,哭得是那么的傷心,以前那么有把握、有自信的我,也有點失去了信心。我怕自己照顧不好自己,我怕晚上害怕而睡不著覺,因為我怕黑。但是想起臨走時媽媽鼓勵我的話。“小鳥總要放飛,回歸大自然,你長大后也要獨立生活,你要好好的學習‘飛翔’……”我停止了哭泣,我要把失去的自信和勇氣都找回來,我決定以嶄新的姿態面對夏令營,把它當作一次放飛自己的好機會。
可是到了第三天晚上,不知怎么的,我還是感到特別害怕,心里特別的空,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給媽媽發了個短信,讓媽媽給我打電話,我好想媽媽,好想聽到媽媽的聲音。當媽媽給我打電話過來時,我忍不住哭了,我告訴媽媽我想回家。媽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也很想你,但你得慢慢的學會長大,學會飛翔,我相信你能行。”聽了媽媽的話,我哭著說:“媽媽,我,我一定能行!”就這樣在來自遙遠北京的鼓勵中伴著哭泣進入了夢鄉。在以后的日子里,夏令營老師的關心和鼓勵使我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了下來,白天我都是快樂的領略著秀美的山水,那晨光中,井岡山上的松樹顯得格外挺拔,走進去,使人看了會感到他們有一種奮發向上的氣勢,令我心曠神怡。在閉營儀式的聯歡會上,我還為大家演出了節目,得到了獎品,我笑了,我把這幾天的淚水都收了回去,笑得如花般燦爛。
夏令營結束后,我一直從各方面有意地去訓練自己,努力克服毛病,希望還能有機會與他們相聚,到那時,我會收起那不爭氣的淚水,把歡聲笑語帶給大家!
第一次晚修字篇三
進入初中是小學的夢想。我一直很期待初中的生活和幸福。我在等待進入初中的興奮和激情。
三個月前,我如愿以償的進入了理想的初中,喜悅和喜悅都牽扯在心里。對于初中,現在的我很迷茫,因為‘前輩’的話讓我又想發抖了。那時候初中可能是我眼中天使和惡魔平分秋色的地帶。有點困惑。
因為成績原因,進了一個優生比較多的班,進了班。一雙奇怪的眼睛殺死了我脆弱的心。我一下子愣住了,腦子里突然閃過厭惡初中的念頭。
坐在第一桌,身邊沒有朋友。唉,這時候才體會到‘被拋棄的孤獨’的滋味,不由得嘆了口氣。突然,一個新同學坐在我旁邊。在經歷了孤獨之后,我似乎終于在黑暗的山洞里找到了出口的興奮。我沒有在周圍尋找我的眼睛,我放下了勇氣,于是我們成為了朋友。就這樣,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我們都挺過來了。現在,班里的和諧可能是最好的形容詞了。三個月前班里沒有momo。但是三個月前的陌生人沒有沉默。而現在,反而只有團結、友誼、和諧等充滿激情的名詞。
我愛我的班級,因為我發現它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我愛我的班級,因為我發現他是引領激情前進的動力;
我愛我的班級,因為它是天使的地帶,是幸福的地帶;
我愛我的班級,因為他是我們和諧的間接的東西,因為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名詞。
第一次晚修字篇四
這個“一”雖然幼小稚嫩,但卻是美的胚芽,美的根本。
記得我第一次努力奮斗,是在上幼兒園時。那天老師拿了一件極其漂亮的公主裙,帶褶的公主袖把這件亮閃閃的銀色裙子襯托得無比漂亮,最漂亮的是下邊那一層層的裙擺,好像水面泛起一層層漣漪一般,看起來無比美麗。等到幼兒園的女孩們都在想把這件裙子占為己有的時候,老師卻說:“最優秀的人才能穿上這件裙子,站在最前面領著大家跳舞。”于是,年幼的我連數字都數不過來,卻為了能穿上這件美麗的裙子,開始了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次奮斗。
記得我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現在想起來只想用四個字來形容自己學騎車的過程:苦不堪言。我是一個學習優異的女孩子,但是如果騎自行車也作為一項考試科目的話,我可能得0分。懷著對自行車的那份好奇,我的手終于握在了車把上,腳也踏上了腳蹬,但我一坐上去,車子就好像失去了平衡一樣,重重地倒在了地上,而我的一條腿也壓在了車下面,人也摔得起不來。這樣的過程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我終于學會騎自行車了,那過^v^是“苦不堪言”!
第一次晚修字篇五
在人生中,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跳舞,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自己過馬路……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第一次發言。
在學校里,我是一個上課不發言,下課話很多的女生,除非被老師喊到,其它時間里無論知不知道答案,我都不會主動舉手。但在一天下午,我和老師做了個上課發言的約定。
那天下午,我和同學們在打掃衛生。這時,語文老師出現在窗外,伸出頭往教室一看,目光停留在了我的身上。
“鐵金金,你出來一下。”
“哦!馬上來。”
我把掃帚放在一旁,向走廊走去,邊走心里還想:老師為什么要叫我,難道我做錯什么事了?“老師明天上公開課,我希望能聽到你發言,你可以答應老師嗎?”“行!”我爽快地答應了老師。
回到教室,我對自己的決定有些后悔。回想平時我上課的寥寥幾次發言,要當著這么多聽課老師的面回答問題還是第一次。可我已經答應老師了,明天只能隨機應變。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來到學校。上課鈴打響了,老師站在講臺上,后幾排有許多老師在聽課,我內心很緊張,擔心自己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
課剛開始,我就開始試著發言,但舉起的手每一次又都縮了回來。但想起昨天與老師的約定,咬咬牙,我又舉起了手。
“來,鐵金金。你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篇課文主要說……”
發言時,我感覺時間無比漫長,秒針嘀嗒嘀嗒的聲音在我一直腦中旋轉。
“說得非常好,請坐!”
我出色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坐下后我感覺自己的臉像是要燒著了,但依舊掩飾不了嘴角的一絲笑容。
下課后,我趴在欄桿上,今天的陽光格外溫暖。
第一次晚修字篇六
今天老師告訴我們要玩“吹氣球”的游戲,我們問氣球在哪里,老師搖搖頭說沒有。其實,五顏六色的氣球就在老師的胳肢窩里呢!
游戲規則是:兩個人一組,誰先把氣球吹破或者誰的氣球吹得大,誰就獲勝。
老師說:“王萊恩和薩貝爾先來。”我擺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走上臺,吹著吹著,我笑了出來,因為老師在逗我:“你的褲子掉了。”我沒理會,但還是忍不住笑了。“呼呼——”我把腮幫子吹得圓鼓鼓的,活像一只小青蛙。
薩貝爾吹得比我小,可他還在努力。突然,他一松手,氣球就像頑皮的小孩子一樣在空中轉了幾圈,然后鉆到了桌子底下。
第二組是游嘉文和魏淥鋒。游嘉文吹得越來越大,而淥鋒的氣球卻還是小小的,怎么努力也吹不大。因為氣球里面有一根羽毛,所以吹不大,淥鋒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座位。最后,老師為了安慰他,給淥鋒送了一個大氣球。
吹氣球真是太好玩了!
第一次晚修字篇七
今天,我去了布谷鳥文學社上課,主題是《吹氣球》。
老師說:“要發氣球了”,話音剛落,趙天奕同學就抬起身子,伸出手要抓氣球,還有的同學聽到這句話都一蹦三尺高。
氣球是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老師發了氣球,我們拿到了氣球,我們摸了摸,好軟啊!拉了拉,很有彈性,又聞了聞,好臭啊,有股塑膠的臭味。
一開始,吹了一點的氣球像個小燈泡,我們女生的氣球是粉色的,就像小桃子一樣,再吹大一點就像一個洋蔥,再吹大一點就像一個保齡球,再吹一點就像一個排球,再吹一點就像一個大西瓜,越來越大,皮越來越薄。
氣球飛起來時,旋轉的和陀螺一樣。
他們在吹氣球的時候,腮幫子一鼓一鼓的,鼓的像青蛙,好好笑啊!
當場,有兩個人的氣球爆炸了,一個是男生隊的:趙天奕,和女生隊的:倪嘉瑞。轟的一聲,我嚇得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但是,我們玩完氣球,老師說要寫作文,聽到這句話,我們的心情都掉到狗屎里面去了。
雖然,我們要寫作文,但是我們玩了氣球,所以我還是很開心的。
第一次晚修字篇八
回憶童年,一個個第一次都令我難以忘懷,在這眾多的第一次中有一個最特別,那就是第一次當義工了。
那是我在三年級暑假,我市第一次爭創文明城市,居委會動員社區的老黨員和積極分子上街作義工。奶奶就是一名義工,她每天穿上義工的服裝,拿著掃帚和撮子,上街打掃衛生、監督行人不要亂扔煙頭和雜物等。
每天我看到奶奶那么辛苦,心里真不是滋味,因此在假期里想替奶奶分擔一些,同時也體會一下這項活動的甘苦,為創文明城市做點貢獻。我就要求奶奶帶我一起去,奶奶欣然同意了。我也穿上了義工的服裝,雖然不合身,但我覺得很好看。我和奶奶負責的是三排樓之間的公共區域,還有一條長約100米、寬約10米的一條小馬路。剛來到這里,我發現花壇里的垃圾還真是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樣琳瑯滿目,有瓶蓋、煙頭、塑料瓶、香煙盒、塑料袋、餐巾紙等等。我彎著腰,弓著背,像尋寶似地撿起一個一個垃圾,把它們放到“新家”里。火辣辣的太陽直射著我,一會兒我就汗流滿面,腰酸背疼,心里有點想打退堂鼓。可我看到奶奶在前面同樣是汗流滿面,一次次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她的舉動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勇氣。過往的行人看見我,都投來贊許的目光,有人還稱贊我真是個好孩子。受到大家的鼓勵,我干的更加起勁了。雖然是累得滿頭大汗,衣服都濕透了,可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有說不出來的快樂。
不知道什么時候來了一位記者阿姨要采訪我。她問我為什么要當義工等幾個問題,我都如實回答了。后來她還寫了一篇報道,登在威海晚報上,稱我是“全市最小的義工”。
高爾基曾說過:“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通過作義工的實踐活動,我體會到奉獻社會、創建文明的樂趣,也進一步樹立了熱愛家園、熱愛生活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