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唐山班篇一
一壺瓊漿,倒盡人世惆悵離舍;一盞酣樂,留戀山水寄情歡歌。若是入夢醉亦歡,哪得夢醒空笑顏,塵世哀樂,悲歡離合,一個“酒”字,怎能訴說!
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贊酒詩篇不計其數,但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多出自唐宋。唐代詩酒豪放激昂、宋代詞酒含蓄婉約,酒與詩詞達到了最完美的契合。
野芳幽香,佳木繁陰,山水醉在那一處處勝景之中。歐陽修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愈之酒也。”縱使被貶滁州,卻仍放寬心態,與民同樂。這秀麗的山山水水,醉在詩人對生活堅持的真理中。太守之醉,亦是為香花異草折服。至少,還有一份美麗值得珍惜。
這輕輕淡淡的酒味,浸入著山水的芬芳。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輕輕吟著詩,似乎隨著孟浩然置身于一戶普通卻恬淡的人家。綠樹稠密,連成一片,青翠的山圍繞村子佇立,空氣中彌漫著菊花的清香。重陽之日。菊花酒清新淡雅,融入詩人的詩中更是閑適悠然。這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即使醉,也是香甜的夢,在靜謐中緩緩延伸。
這樸實醇香的酒味,正是簡單閑適的生活。
這火辣豪放的酒味,充斥著戰場的殘酷與歡樂。
幽幽烏云,總有人在漫漫長夜徹夜難眠。置身邊塞,狐裘不暖錦衾薄。慘淡篝火,跳動的火焰恍若夢想的消逝。獨倚闌珊,今日聽聞故園已淪為戰場的消息仍在腦中徘徊。“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往日重陽的菊花酒,那魂牽夢縈的故園,再也不會如那日般清新美好。夢中醉飲,便是與故園最后的告別。
這苦澀單薄的酒味,竟是唯一回到夢中故園的寄托。
清晨的微雨僅僅灑濕了地面的塵土,柳色青青迷蒙煙雨,庭樓閣舍內,卻并不如雨后的暢然。這是一場餞別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凝視友人離去的背影,總是有一股淡淡的惆悵彌漫心頭。縱使不舍,卻還是要離別。這場微雨,是否也是老天在為你的離開哭泣。莫怪酒中彌漫熟悉氣息,那是友人的氣息。陽關過后,我們不會再見,最后一杯淡酒,祭奠這場不舍的別離。
這令人留戀的酒味,是惜別于遠方的驪歌。
唐山班篇二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我聽別人說過,他們都說很好看。所以,今天下午我就在電影院看了一場。
1976年的一天晚上,大家都在睡覺,突然,山崩地裂,大地在搖晃。僅僅23秒,房塌了,東西碎了,人,許多許多的人都被埋在碎磚亂瓦底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姐弟,兩人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在只能搶救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的母親做著艱難的抉擇:保弟弟,還是保姐姐?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選擇哪一個對另一個都是不公平的。最后,母親最終選擇了弟弟。
被壓在下面的姐姐雖然不能說話,卻真切的聽到母親的決定,姐姐無奈的接受了——把生存下去的希望留給了弟弟。
幸運的是躺在死人堆里的姐姐并沒有死去,她最終被好心的解放軍收養。
雖然對母親充滿怨恨,但是她還是認可原來的名字——“登”在她內心深處還眷戀著原來的家,承認姓“王”是對養父母這個新家的妥協。
于是她努力學習,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醫學院,后來又嫁到遙遠的外國。可是她卻始終沒有尋找生身的母親和弟弟,這是她心靈解不開的疙瘩,她用這種辦法在報復母親,同時也在折磨自己。
一直到32年后,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她看到同胞受難,毅然飛回祖國,奔赴災區參加救助工作。我理解這是因為她也曾身受地震,是同胞情呼喚在呼喚她。
這一幕使方登一下明白了當年自己母親的無奈,體會到母親內心的痛苦,多年的怨恨一下煙消云散。
她和母親相認了,這時她才這道,母親一直在等她回來。為了等她回來,母親一直住在在原來的地方,不愿搬到她弟弟買的新樓;為了等她回來,母親買了從小學到高中全套的課本;為了等她回來,母親不肯再嫁。母親牢牢的記住了對她的許諾:明天給你買西紅柿。在方登回家時,母親洗好一盆子西紅柿放在桌上,大大的、圓圓的。
我想到了自己,平時總覺得媽媽太嘮叨,爸爸太嚴厲,有時候兩個人聯合起來整治自己,現在想想,還不是為了我好嗎!有時候父母在一件小事上冤枉了自己,我甚至懷疑我可能不是他們親生的。
和方登受到的“生與死”的委屈相比,這又算得了什么呢?
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父母這就是我今后的目標。
唐山班篇三
有了觀前,即有觀后。好萊塢的災難或親情片看多了,偶看國產的,特別不適應。
塢片是上帝保佑、個人英雄、普世價值、大氣回腸;國片則家長里短、郁悶糾結、凄慘悲號、天憐地憫。
本博主將國產的電影,與時俱進地分成三大類:
至于一本正經學究似地按主旋律、按類型、按題材等等分類,實在是俗不可耐。中國的片子,與中國的足球有得一拼!在一幫爛腳拐腿的堅實基礎上,再去研討踢球的戰略高地,戰術低洼?實在是勞而無功,枉費心機!
話雖粗陋,卻絕無對《唐》不恭的意思。首先,《唐》是一類主導片。在國內的視野里,對馮導演,我還是要恭維的;其次,在一類里比劃,仍算靈光一閃,上乘之作,且是多年少見的言情片。
《唐》片感人,仍有硬傷。情節的突兀或極端,也就算了。反正三十多年的時空跨度,濃縮在二小時內,難免瑕疵。戲劇沖突,張弓拔弩,欲射還止,奔向激烈,也算必然。沒必要火眼金睛,挑刺審渣,明察秋毫。天災人亡面前,顯得不太厚道。
不過,中國電影里,戲劇表演的濃重痕跡,仍是通病,值得議論一番。
國內的演藝圈,出自電影學院、中戲、上戲的居多。戲劇舞臺表演功底殷實,且受前輩老輩教誨,流毒甚深,為害至今。
舞臺表演,直面觀眾,需場景制造,氣氛烘托,聲情并茂,夸張搞怪等等,皆是正道;電影表演,間接面對觀眾,需蒙太剪接,自然流暢,生活口語,有鏡無鏡,有語無語,才是正途。
國內電影演員,能稱道的,皆是本色演員,葛優就是!真正大師級的,還沒找到。臂如好萊塢的霍夫曼,演老演少演女人,神形皆備,真假難辨,如火純青,大師級的!湯姆.漢克斯,英雄亦可,傻瓜亦象,眾口皆碑,大師級的!……群星璀璨,舉不枚舉!
國產電影能夠走出去的,稀稀拉拉,鳳毛麟角。《唐》片劇臺表演雖濃,仍應歸入鳳毛之列。能否走出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震動世界影壇的:香港拳腳功夫片,外加一個李小龍!
唐山班篇四
南湖公園與古城墻相對,是我學校的鄰居呢!公園沿著南湖,呈帶狀分布,非常美麗。
放假了,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和爸爸媽媽散步到了南湖公園。
公園的進門處是一座古城門的遺址,上面布滿了爬墻虎,綠油油的葉子爬滿了整個拱形門,夏天呆在門下可涼爽了。拱門外面的小橋橫跨在南湖上,小橋由塊塊厚厚的木板鋪成,整體看上去很是古香古色,沿著臺階一級級往下走,就是公園中彎彎曲曲的小路。路邊是延綿不斷的花草,一陣風吹過,花草的清香撲鼻而來,很舒服。
站在路邊亭子的臺階上眺望南湖,在陽光的照射下,水面五光十色,波光粼粼,湖面上飄著翠綠的浮萍。浮萍的寬大葉子隨著徐徐微風向前方慢悠悠地移動,懶洋洋的。湖底的小魚不停地吐出小水泡,風姑娘讓湖面泛起了陣陣漣漪。據說,南湖還是古代戰爭時的護城河呢!
再往前走,前方一個地方反射來七彩的光芒,我跑上前,哦,原來是一組馬的雕塑啊!我是屬馬的,所以特別喜歡馬。看,第一匹馬似乎是久經沙場的老馬了,它在飲水的時候都一點不放松,黑溜溜的眼睛還警惕的看著四周,第二匹馬是匹年輕的馬,它長得很健碩,肌肉一塊塊的,都可以與汗血寶馬相比美了!第三匹馬是一匹乖乖馬,它安安靜靜地吃草,很是怡然自得。
一路往前走,一大片垂柳出現在眼前,長長的柳條倒映在湖水里,隨風擺動。幾位垂釣者安靜地坐在樹下,很是有“姜太公釣魚”的架勢哦!腳邊的小魚簍浸在水中,幾條上鉤的小魚游動著!公園的坡地上種滿了草坪,柔軟的很。看,一個小寶寶在歡快的跑著,多幸福啊!
南湖公園是座美麗的公園,也是我們城市綠色的“肺”,它為我們凈化了空氣,帶來了美景!
唐山班篇五
當年,唐山人從廢墟中爬起來,掩埋了親人的尸體,他們挺起脊梁,在三十年里,用血與汗筑起了一座嶄新的鳳凰城。更令我沒想到的是,唐山人民將再生鳳凰的羽毛梳理得如此靚麗多姿。崛起的新唐山實現了跨越式的飛躍,再也找不到一絲往日的遺痕,竟讓我感到如此陌生。它像海市蜃樓般的美麗動人,但這不是稍縱即逝的幻夢,而是我鏡頭前的真情實景。一顆冀東平原上的璀璨明珠重現在世人面前。走進唐山,恰似走進了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新唐山,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激勵著唐山人民昂首闊步,創造一個更壯觀、更繁榮、更美好的現代化城市!
現在唐山市以實現城市環境綠、美、亮、凈、新為重點,以綜合治理為手段,以法制管理為保證,堅持標準,體現特色,全面規劃,整體推進,確定了城市園林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按照這個規劃,唐山市在公園、綠地建設和道路、小區綠化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和突破。
我們走在唐山的街頭巷尾,看到歲月早已撫平了強震的裂痕,鳳凰城內處處煥發著青春的氣息。
唐山還有一座美麗的公園,那就是鳳凰山公園。它雖然沒有桂林那么秀麗,沒有泰山那么壯麗,更沒有故宮那么著名,但是,它卻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了良好的環境。
南湖公園一年四季總是盛開著艷麗的菊花。到了夏天,不僅有菊花,還有滿湖的荷花荷葉。荷花荷葉不僅多,荷花的顏色也很多,有白的,有粉的,還有鮮紅的!炎熱的夏日,一片片樹林為行人蔽日。
唐山的幢幢高樓鱗次林比,條條馬路通達寬闊,街上的行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車輛川流不息,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街道兩旁整齊地排列著一座座漂亮的住宅樓,在那寬大明亮的陽臺上,整齊地擺著絢麗多彩的鮮花,猶如一個個讓人賞心悅目的花房,令人目不暇接。
我居住的小區內,有個小小的公園,公園里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公園中央有一座帶有噴泉和假山,山頂上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仙鶴,從遠處看像真的一樣。小路兩旁,綠草如茵,百花爭艷。望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我心中感到無比自豪。
我愛我的家鄉,不僅因為她給了我許多歡樂,更重要的是從這座城市的崛起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才智。我決心好好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唐山班篇六
我的家鄉在唐山,我們每個暑假和過年都回一次唐山。那里非常美麗,下面,讓我當一次小導游,帶著大家去唐山轉一轉吧!
唐山經歷過一次震驚世界的地震,當時許多地方都成了平地,這場地震死傷了40多萬人,39年之后,這里成了一個繁華的城市。
大家知道嗎?《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和共產黨的創始人李大釗都是我們唐山人。
介紹完這些,我們該去玩一玩了!去哪呢?可以去大釗公園、鳳凰山公園,還有我最喜歡的南湖公園,那里景色迷人!還有佛教圣地景忠山、地震紀念館、京唐港海濱浴場……都是有名的景點,不過現在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中國八大海島之一的月坨島。
玩累了,我就帶大家聽一聽我們家鄉的平劇、皮影。嘗一嘗家鄉的糖炒板栗、蜂蜜麻糖、棋子燒餅和萬里香燒雞,這樣很快就會讓你忘記累。
相信你也愛上我美麗的家鄉了吧!
唐山班篇七
當歷史掀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的一頁,我們的黨正以一種從未有過的姿態,用日新月異的變化精心打造《大國崛起》的傳奇。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杏花春雨的江南,長城內外,舉國上下,無處不是一派繁榮的盛景。
難忘20xx年4月28日,一個生機盎然的日子。唐山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的大幕正式啟帷,高瞻遠矚的決策者站在歷史的視野上,不失時機地將科學發展、共建幸福之都提上了更高的歷史坐標。
詩人艾青有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要說:為什么我的眼中閃爍著希望與快樂,因為,我看到了這塊土地,并不會太過遙遠的未來。
隨著鳳凰城的又一次涅槃,唐山一個漂亮的轉身,將目光鎖定了南部蔚藍的海洋。伴著隆隆的爆破聲,唐山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資源整合,吹響了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號角。
精品鋼材產業鏈、先進制造業產業鏈……七大主導產業鏈的崛起,給這座英雄的城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金融機制……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為科學發展“列車”注足了持久奔馳的“能量”;全民健康工程,安居工程……一場場民生盛宴在這里真情上演。
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和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猶如四顆寶石,光芒四射;貫通“四點”的沿海經濟隆起帶則如雨后彩虹,橫掛碧空。軍民兩用機場上銀鷹起落,曹妃甸港口中巨輪如梭。魅力都市引得商旅云集,宜居靚城溢滿笑語歡歌。
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全面普及,將讓每一個孩子暢飲知識的瓊漿;行政村衛生室的普遍設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全覆蓋,將讓無數個父老鄉親不再吞咽有病難醫的淚水。
新唐山仿佛噴薄而出的紅日,映紅渤海的碧濤,點亮中國的眼睛。放眼沿海經濟隆起帶重要支撐的遷安,更是美不勝收。
你看,鋼城大橋牽動著城市擴張,歷史新高在十四層政務大樓昂揚;時代強音在人民廣場奏響,特色中等城市之光將千家萬戶點亮;你看,識途老馬重歸故里,黃帝古都再吐芬芳,龍山之上巨龍吟,孤竹大地多吉祥;你看,碧水藍天再不是夢想,西湖灤水滋潤心房,六個帶頭繪就藍圖,氣壯山河邁步小康——我們美麗的家園,再譜盛世華章。
展望故園美好的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豪情萬丈。如果說,先輩們的足跡曾經讓歷史告訴現在,三十二年,從地震廢墟上崛起的唐山已從一株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那么,就讓我們這一代用汗水來完成這樣的使命:讓現在告訴未來,新唐山—--這只烈火中更生的鳳凰,將以更加光彩奪目的羽翼,在藍天下振翅翱翔!
唐山班篇八
我今年十歲,生在唐山,長在唐山。十年間,我目睹了唐山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看!以前狹窄的擁擠的兩車道馬路變成了現在的八車道馬路。原來的廢水溝變成了風景宜人的休閑水濱,原來的垃圾場變成了我們現在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游樂廣場。原來的低矮樓房變成了現在的高樓大廈。現在條條大街寬闊平坦,條條大路筆直通暢。馬路兩旁路的銀杏、梧桐個個婷婷玉立,她們一刻不停地吸收著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為我們制造著美味的氧氣。為我們的美好生活帶來了清新。
到了晚上,燈火通明,把唐山照耀的富麗堂皇。你看,各式各樣的霓虹燈千變萬化,一會兒紅,一會綠,一會紫,真是五光十色,馬路上被鋪上了一片片金光,像縱橫交錯的彩帶,高樓上點點的燈光猶如繁星點綴。把唐山裝飾成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嘀嘀——,一聲清脆的汽車喇叭聲把我從沉思中驚醒。我順著聲音望去,哇!一輛白色的奧迪r8疾駛而過,緊接著的有寶馬、奔馳、豐田、等等名車相繼而過,猶如看電影大片一樣讓人產生無限遐思。
我正走神,一輛寶來駛到了我的跟前,我正納悶,爸爸的笑臉從車窗露了出來。這是我家新買的寶來車。以前別說開汽車,買摩托車也是節衣縮食的,十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完善,爸爸的工資翻了好幾番,我們家生活富裕了,不但買了房,還新買了寶來車,我為生在這個和睦的三口之家而光榮。為生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唐山而自豪。
唐山!我愛你!我愛你!
唐山班篇九
在南湖景區的嶺南園有這樣一間古香古色的皮影茶社。茶社外觀,質樸而大氣,大門一開卻又別有洞天。花草樹木,亭臺樓閣若隱若現,清巧秀麗、通透樸實,恰到好處地展現了嶺南的千般美景。
復古的紅色掛燈,木制的桌椅板凳,配以精致的茶具,在可容納50人觀影的茶社里,品一口香茗,聽一段皮影戲,賞一抹窗外那秀美風景,此時的你會發現,美妙人生就此襲來。
在茶社中唱皮影的都是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年紀最大的呂子山先生已72歲,茶社里的120多個影人都是他珍藏的寶貝。從8歲接觸皮影戲后,他就被皮影戲的魅力深深折服。從收藏到雕刻,再到撰寫劇本,骨子里的熱愛,讓他覺得能看、能演皮影戲是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曾經,一個12歲的孩子在看過皮影戲后便迷上了皮影,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久久不忍離去,甚至要拜師學藝。孩子的執著讓老人感慨萬千,有人愛影,那么這項技藝就能世代傳承。
來看皮影戲的有本地的,有外地的,還有國外的游客。每當鑼聲響起,影人一動,隨著老藝人一亮嗓,頃刻間,掌聲便溢滿了茶社。
“每當看到皮影戲,我就為咱們唐山的本土文化感到自豪”,“通過看唐山皮影戲,讓我們這些外地游客更喜歡、愛上了大唐山”,“中國的皮影very good!”……小小的茶社傳播著悠久的文化,它不但讓本地人,而且讓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甚至外國人都愛上了皮影和皮影戲,愛上了唐山文化。潛移默化中,唐山南湖景區也隨著皮影文化的傳承而聲名遠播。
“三春沐朝陽,百鳥朝鳳凰。南湖景色美,無花不芬芳……”,探訪后,再回首,光影中皮影藝人還在認真地排練新戲,那古老的唱腔隱隱傳來,戲里的唱詞既貼近生活,又歌唱美好。“南湖披彩迎游客,北城響炮慶豐碑。魚躍蝶飛花吐蕊,龍騰虎嘯園生輝”,頓挫感的皮影戲唱腔回蕩在空中,陽光撒落在這古香古色的茶社上,讓人久久不舍離去。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興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而現如今,全中國據統計僅僅只有不到5000人以皮影為畢生職業。
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去尋找一個資深的皮影老師,走訪了西安、唐山等地以后發現皮影藝人的平均年齡都已達到70歲左右。最后輾轉多地,我們與毛老師相遇,我們很珍惜在一起的緣分,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這門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
唐山皮影文化豐富多彩,我們難道要讓唐山豐富多彩的文化失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