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獨立宣言篇一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
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他從天空抓到雷電,從專制統治者手中奪回權力。
” 這是杜閣的一句經典名言。
它所評價的是,北美這塊土地上的第一個世界偉人——富蘭克林。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
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匯。
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
并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
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
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所以富蘭克林及其他的著作(20張)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他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研究范圍極廣。
在數學上,他創造了8次和16次幻方,這兩個幻方性質特殊,變化復雜,至今仍為學者稱道。
熱學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能夠節省四分之三的燃料。
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既能看清楚近處又能看清楚遠處的事物。
他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
他是美國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第一位駐外大使。
他發明了口琴,搖椅,路燈,避雷針。
發現了墨西哥灣的海流。
四次當選賓夕法尼亞州州長。
制定了新聞傳播法。
最先繪制暴風雨推移圖。
發現人們呼出氣體的有害性。
最先解釋清楚北極光。
被稱為近代牙科醫術之父。
最先組織了消防廳。
創立了美國民主黨。
創立了近代的郵信制度。
創立了議員的近代選舉法。
發現了感冒的原因。
發明了顆粒肥料。
設計出夏天穿的白色亞麻服裝。
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
他靠印刷起家,后來就連他的墓碑上也只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獨立宣言篇二
;近來應奧林匹克出版社的邀請,寫一篇向我國中學生介紹美國《獨立宣言》的文章。為此,我細心地閱讀了《獨立宣言》的中文本。早在上個世紀初,我國就出版了《獨立宣言》的全譯本,以后又有新的譯本問世。但是,直到今天,我國卻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獨立宣言》中文本的標準本。我手頭上有近30多年出版的《獨立宣言》的五個中文本,分別刊載于下面五個文集中:(1)《世界史資料叢刊》初集,商務印書館1962年出版(以下簡稱"叢刊本");
(2)康馬杰(henrysteelecommager)編:《美國歷史文獻選萃》,今日世界出版社(香港)1979年出版,這文集中的《獨立宣言》是節本,(以下簡稱"康本");
(3)裴孝賢()編:《美國歷史文獻選集》,中國翻譯出版公司翻譯,美國新聞處(香港)校訂,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處1985年出版,此選集是《美國歷史文獻選萃》的增補修訂版,對《獨立宣言》進行了修改(以下簡稱"裴本");
(4)趙一凡編:《美國的歷史文獻》,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此文集中的《獨立宣言》采用了《裴本》,故本文將此本歸類為"裴本"。不再專門論述;
(5)吳新平主編:《世界各國法律大典/美國法典:憲法行政法卷》(《獨立宣言》的譯者是吳新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簡稱"吳本")。
《獨立宣言》的英文正式文本是寫在羊皮紙上的。我對照羊皮紙上的英文原本,閱讀和比較了上述三個中文本中的四個(未包括"康本",因為它已被"裴本"修正)。我發現各文本雖各有其優點,但是譯文多有不同、不妥和錯誤,沒有一個版本是無錯的。這很令我吃驚。現將這三個文本的一些錯誤和問題分述如下。
therepresentativ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ngeneralcongress,assembled豹豹閉飭醬τ魷值膗nitedstatesofamerica,四個中文本都譯為"美利堅合眾國"。這樣譯是錯誤的,理由有三。
(1)寫在羊皮紙上的《獨立宣言》的正式文本中,united的第一個字母是小寫的,意思是"聯合起來的";
它形容states("各國"或"各邦"),并不與其后的statesofamerica構成一個國家的名稱"美利堅合眾國"。故unitedstatesofamerica,應譯為"美利堅聯合的各邦"或"美利堅聯合的各國"(在印刷出版的《獨立宣言》中,往往印成unitedstatesofamerica,例如《裴本》中的英文本(《裴本》是英漢對照的),這可能是造成中文錯譯的一個原因。)
freeandindependentstates..."("我們……鄭重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在這里,colonies(殖民地)和states(國家)都是復數(而且第一個字母都是大寫的),明確表示13個殖民地是13個國家,而不是已經組成了一個"美利堅合眾國"。
(3)"美利堅合眾國"作為國名,是在《獨立宣言》發表一年多以后才出現的。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通過了《邦聯條款》,建立了由13個邦(states)組成的邦聯。《邦聯條款》第一條規定:"本邦聯的名稱為美利堅合眾國"。《邦聯條款》是到1781年3月1日才生效的。
因此,《獨立宣言》中的unitedstatesofamerica譯為"美利堅合眾國"是錯誤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譯為"美利堅聯合的各邦"才是正確的。
(二)state(s)的翻譯的問題。《獨立宣言》中多次出現state(s),如thefreeandindependentstates,thestateofgreatbritain,thesestates等。thefreeandindependentstates,三個版本都譯為"自由獨立國家"。這樣譯是正確的。但是,"叢刊本"譯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則是錯譯。thestateofgreatbritain,也有三個版本譯為"大不列顛國家",這是正確的;
但是,"吳本"譯為"英國王室",則是錯誤的、令人無法理解的。thesestates及其代詞they和them,各版本都譯為"各州",這樣譯是不正確的,應譯為"各邦"。state原意是"國家"。《獨立宣言》中的state都是"國家"的意思,而無"州"的意思,因為州是地方性行政區劃,不是"國家"。《獨立宣言》是宣布這些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國家"。因此,thesestates應譯為"各國"或"各邦";
考慮到《獨立宣言》發表的次年(即1777年11月)大陸會議通過了《邦聯條款》,thesestates則以譯成"各邦"為好。
在我國,講到美國的政治、憲法和政府,雖然美國的全國政府常稱為聯邦政府,但state卻都稱為州,這沿用已久,已不可更改。但是,考慮到歷史的實際情況,把1776年通過的《獨立宣言》文本中的state或states譯為"國家"或"邦"或"各邦",才是正確的,譯為"州"是欠妥的、錯誤的。
generalcongress,assembled.這兩處出現的congress一詞,"叢刊本"把generalcongress譯為"大會",雖然不夠明確,但可說沒錯。"裴本"譯為"大陸會議"是正確的。"吳本"譯為"國會"卻是錯誤的。《獨立宣言》是由出席大陸會議的代表通過的,大陸會議的英文是continentalcongress。所以此二處的congress和generalcongress說的都是"大陸會議",而不是"國會"。"國會"(congress)在此時還未出現。"國會"是1777年11月大陸會議通過的《邦聯條款》設立的邦聯政府,而《邦聯條款》到1781年3月1日才生效。
(四)某些句子、詞組或單詞的翻譯待商榷。《獨立宣言》中有些結構復雜的句子、詞組和單詞,比較難譯,各中譯本的譯文很不一樣,怎樣譯才好,值得商榷。現在舉幾個例子(英文中的難譯的詞、詞組和相應的譯文,以及錯譯的中文,我都在其下劃了橫線。)
以上三個版本的譯文,就"信"說,都還算說得過去;
就"信、達"說,"裴本"比較好,可惜卻把"便有權利"錯譯為"便有權力";
就"雅"說,就不好說了。此外,toeffect四個版本分別譯為"促進"、"獲得"、"實現",就有必要商榷了。在這點上我個人比較傾向于"吳本"。
三個版本的譯文,可以說沒有哪一個達到了"信"的要求,都有隨意性:"吳本"未譯出pursuinginvariablythesameobject,"裴本"未譯出invariably;abusesandusurpations,"叢刊本"譯為"惡貫滿盈、倒行逆施","吳本"譯為"倒行逆施"、"暴政"都不確切。
iesandusurpations,...
這引文的后半部分幾個版本的譯文如下:(a)"叢刊本"是"一部怙惡不悛、倒行逆施的歷史";
(b)"裴本"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
(c)"吳本"同"叢刊本"完全相同。看來,injuries和usurpations到底怎樣譯才妥貼,確實要商榷。
上面講的《獨立宣言》中文本譯文的一些問題,是屬于"信"的范圍之內的問題。但是,就"信"的要求說,問題也不止這些。若是從"達"的要求說,問題就可能又多一些,更不要說從"雅"來要求了。
在世界的歷史上,美國《獨立宣言》是一部很重要的政治文獻。可是,上面講的情況,說明我國到今天還沒有一部可稱為《獨立宣言》中文本的標準本。這不僅是令人遺憾,而且是不應該出現的事。為了增進我們對美國的了解,為了向我國學界和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的讀物,我建議中華美國學會成立一個小組,依靠集體的智慧,重新翻譯美國《獨立宣言》,把新譯本在《美國研究》上刊出,征求學界和讀者的意見。然后對各方面的反饋意見進行研究,最后譯出一部可稱為"信、達、雅"的《獨立宣言》的中文本。然后再由《美國研究》刊載,或印成單行本隨《美國研究》贈送,歡迎采用、轉載、翻印。我希望學會能考慮我的建議。此外,《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中文本,版本更多,譯文的問題也更多,如果學會能作出同樣努力,產生一部美國憲法的標準中文本,那就更功德無量了。
李道揆: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熱詞搜索:;獨立宣言篇三
歷史背景
第一,早在獨立前的一百多年間,歐洲啟蒙思想就開始在北美傳播,為《獨立宣言》的發表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在歐洲啟蒙思想的熏陶下,北美殖民地也產生了自己的啟蒙思想家,代表人物是本杰明·富蘭克林(1706-1790)和托馬斯·杰斐遜(1743-1826),他們反對奴隸制,主張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
第三,“沒有代表權,就不得征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是獨立戰爭期間北美殖民地人民喊出的最為響亮的口號.這句口號原本是英國政治的基本原則,在英國貴族與王室的斗爭中使用過,但獨立戰爭期間被殖民者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英國議會對殖民地不斷征稅,但在議會中卻沒有殖民地的代表.英國議會分別頒布《糖稅法》(1764年)、《印花稅法》(1765年)、《湯森稅法》(1767年),引發殖民人民的反抗.英軍對殖民地人民的抗議活動血腥鎮壓,造成轟動一時的“波士頓慘案”.1773年,英國議會頒布《茶稅法》,波士頓市民一怒之下,把價值近10萬英鎊的英國茶葉倒入查爾斯河.英國議會大怒,通過一系列被殖民地視為不可容忍的法令.英王對北美人民反抗的血腥鎮壓,使殖民地人民與英國王室和解的幻想徹底破滅,“要求獨立”成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呼聲.
第四,1776年,潘恩的《常識》在北美發表.在這本不到50頁的小冊子中,潘恩以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準確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關心的問題,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獨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須與英國一刀兩斷,建立自己的共和國.他強調真正的權力必須而且只有來源于人民.潘恩的思想代表了美國革命中激進派的主張.他的理論激勵了更多的北美殖民地人民,特別是中下階層的人民,堅定地投身于獨立戰爭.
歷史意義
首先,《獨立宣言》是一個偉大的政治文件.《獨立宣言》雖然是北美殖民地上層討論的結果,但卻代表了廣大殖民地人民的心聲.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綱領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則: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剝奪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以及政府必須經人民的同意而組成,應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權利而存在,人民有權起來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職責的政府.這些原則成為以后美國的意識形態,為美國此后200多年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為實現獨立的崇高目標而英勇奮斗.它也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的范本.對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獨立宣言篇四
1. 在我的眼里,你甭想看到一絲對你們不要臉幸福的羨慕嫉妒恨的意思。
2. 會推開就別深擁我會離開就別深愛我就這樣寧缺毋濫
3. 你的漂亮是你的資本,但絕不是用來炫耀的,漂亮也不能當飯吃,你一定要學會自己立足社會,保持經濟獨立,不要想著去依靠別人,記住好好愛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你才可以更有魅力。
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7. 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幸福就是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做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不需要記住,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不要人為的增加自己的精神負擔。
8. 做堅強獨立的女子,還給生活最美好的樣子。——白槿湖
11. 我愿意,就這樣一輩子都守在你的身邊,因為我是如此的愛你。
12. 真不明白現在的女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希望寄托給愛情和婚姻,為什么不能自己獨立,活出精彩。
13. 人生不是完全按照舞臺上的原則來辦事的。——斯蒂文生
15. 金錢能帶來食物,卻帶不來胃口;能帶來藥品,卻帶不來健康;能帶來相識,卻帶不來友誼。在某個時刻,你不得不意識到,有的人可以留在你的心里,卻不會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了。誰曾從誰的青春里走過,留下了笑靨,誰曾在誰的花季里停留,溫暖了想念,誰又從誰的雨季里消失,泛濫了眼淚。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多欲貪心血氣衰,清心寡欲精神開,胡思亂想易得病,貪得無厭丟性命!
16. 想未來我一定會天天陪你上市場……
19. 世間萬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明)于謙
20. 沒有誰的人生會好事多磨,生長的進程總會磕磕碰碰。一路走過,我們可以痛,可以悲傷,可以大哭。但別沉溺悲傷太久,別縱容眼淚哭傷了雙目。記得,一定要站起來,更剛強的面對人生。由于生活仍在持續,生命還未終結,只要內心弱小的人才干更好的維護你想要維護的人。
21. 死才是最令人絕望的事情。一旦失死去,就意味著所有的事情塵埃落定,再無轉圜的余地。
22. 接近你就靠近肉痛,離開你就闊別幸福。
23. 名譽是人生的第二生命。——佚名
24. 女子25歲后,要學會保養自己的皮膚。如果可以不抽煙,別抽。如果可以不喝酒,別喝。再郁悶也不要去泡酒吧。一個孤獨的女子手握高腳杯或者抽煙,會更添寂寞感與憂傷。不要貪慕虛榮。虛榮是一劑毒藥,而且會上癮。要穿高跟鞋,但是不要高的太過分。
26. 人們本來有很多時間創造財富,卻讓時間白白流失。
27. 做清淡歡顏的女子,寫高貴的情書給自己。做堅強獨立的女子,還給生活最美好的樣子。
28. 以自己雙翼飛翔的鳥兒永遠可以飛得更高。
29. 自此,我退出了你的舞臺,離開了你的視線,遠走他鄉,只求時間能愈合心中的傷口,能讓我平淡過完一生!
30. 愛情就像每日里的溫度,總是有一定的溫差,你需求做的是依據溫度增減衣物,冷暖自知。任何人不經過嚴冬的炙烤、酷寒的鞭笞,就享用不到愜意的暖春和歉收的金秋。
31. 不用羨慕別人,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你會得到多少。
32. 以謙卑的姿態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34. 你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 。愛你,從發絲到指尖。
35. 我說。你到底喜歡我那點?我改還不行嗎?
36. 當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水平超越其物質生活水平時,他就開始顯得矯情。
37. 貓最喜歡吃魚,可貓又不會游泳,魚最喜歡吃蚯蚓,可魚又不能上岸,往往最喜歡的想要得到卻又無能為力。
38. 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9. 當咱們往內靜觀時,會發現什么都沒有,沒有身體,沒有物質,只有真實的能量存在,那就是咱們的`源頭。只要咱們不把自我當成這個肉體,就能夠明白咱們的來處,真實的能量才是萬物的源頭。
40. 我們只有在神的面前才會下跪,而不會在兄弟的面前下跪;哪怕他是長者也一樣。
41. 我們每個人都有風生水起的時候。這是事實。另一個事實是,沒有誰能夠永遠風生水起,風生水起只是一陣子。
42. 我們什么都沒有,唯一的本錢就是青春。夢想讓我與眾不同,奮斗讓我改變命運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知道自己要什么,包括你愛的男人。對你不喜歡的追求者的示好和關心要堅定的說不或拒絕。即使他說:這不關你的事。
44. 在絕對寶貴的東西面前,金錢往往是束手無策的。
45.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預見即將發生的事。
46. 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48. 父親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并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一種負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的稱呼,這些義務的總和便構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的實質部分。
49. 人生的苦樂,不在于碰到多少的事情,生活就像坐過山車,有高峰,也有低谷,這意味著,無論眼下是好是壞,都只是暫時的。我們總在傷害中學著更堅強,在離別中學著更獨立。
獨立宣言篇五
小時候,總有人對我說:“好好學習!長大了就能干出一番事業來!”于是,我盼望著自己塊塊長大,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做出一番事業。可是,隨著年齡一點一點地增加,身高也逐漸增長,社會的責任卻令我對成長望而生畏。
“獨立起來吧!你要學會自強不息。”爸爸拍著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于是,我開始試著學會獨立。飯桌上碗筷正靜靜地等待著“洗澡”,吃完飯,外婆正準備像往常一樣疊起盤子和碗筷端到廚房,突然,媽媽走上前,把晚推到了我面前,望著她那滿懷期待的目光,我抱起碗筷,殺向廚房;夏夜,蟬在窗外為我精心安排了一場演唱會,我陷在沙發中正入神地欣賞著奇幻的故事書,一只手悄悄地抽走了我手中的書,媽媽那熟悉的身影展現在眼前,只聽她鄭重地宣布:“長大了,多學些東西吧!”于是一大撂衣物沉沉地摔進了我的懷中,我猶豫了一會兒,為了獨立,只好再次趕赴陽臺。
家人的話語從此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連做夢都時常閃現他們語重心長的叮囑。我像是自由女神像,名叫自由,實際上卻落入了那個叫“成長”的圈套,家長們制定的“獨立宣言”好似一道魔咒,逼迫著我為獨立而勞動,我苦不堪言,卻無能為力,只知道,一切為了獨立。
陽光下,我明白了。
是該獨立了……
獨立宣言篇六
流逝的春水
“變身!百變金剛!保衛地球安定!維護世界和平!”每當聽到著昔日熟悉的出場語,我便回億起以前甜美、天真的童年。
小學時,桌上的“三八線”總是1厘米、1毫米量得絲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同桌的“領土”,爆發“自衛反擊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就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兩種關系:“一種是民族融合式,另一種是和平演變式”。
我很喜歡《朋友》這首歌,因為它唱出了我的心聲。珍尼弗.安妮斯通說:“朋友是我們自己挑選的家人”。可見,純真的友誼是多么重要,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友誼的珍貴。我是一個比較重情義尤其是重友誼的人。
如今,告別了百變造型的橡皮泥和那曾經用來堆起一座又一座城堡的積木玩具。就連當初一起玩耍并發誓將一生一世在一起的玩伴,也只是象征性地笑笑,便又匆匆向前。往昔美好的回憶都化作前進的動力,牽引著我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我不再哭泣,不再叛逆,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獨立。
激情燃燒的歲月
5歲兜包入學堂,從此當個讀書郎,分秒只為讀書忙,只羨高分不羨仙。不妙迷上游戲機,學習呼叫急轉移,愛上拳王魂斗羅,榮獲幾屆低分王,低分世界任我闖。冷眼冷對而羞愧,痛心疾首改前非,用功幾回,頗有收獲!苦中也能作作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走進網吧交網友,征服巨人夢西游。......高一成績讓人羞,父母日日為我憂。......歲月決不可白流,成績堅決要補救!
是雄鷹,總要奮飛博擊,展翅翱翔,
哪怕曉風急,秋葉瑟,滿臉風霜!
一年努力,一年考驗,一年辛忙,
相信來年,層林盡染碧水漲,
我們定會一起菊花香里慶豐收,開新釀!
曾經年少不識愁滋味,無意甘品一杯淡泊,而要高上青天攬明月,卻被無知撞了一下腰。我想我并沒有蹉跎歲月,沒有老者的涉世經驗,沒有老師的博聞強識,沒有老爸老媽沉穩的處世態度,沒有老弟老妹的無憂無攄,沒有......但我擁有的卻是世界最難得的的經歷,世間最難的的年華。
獨立,獨立是一種光亮卻不耀眼的光輝,一種圓潤但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向周圍的人申訴求苦的大氣,一種不必向周圍的人阿諛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種風格,一種自然。
唱響青春,抬起長槍,去粉碎每一個障礙。毫情萬丈地怒吼,響徹寰宇!為人生立下卓越的軍功!
獨立宣言篇七
獨立宣言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寫點心得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獨立宣言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
托馬斯。杰斐遜生于維吉尼亞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讀于威廉瑪麗學院,并于1767年在維吉尼亞獲得律師資格。1769年,他當選為維吉尼亞下院議員,并積極參加獨立運動,而且代表維吉尼亞出席大陸議會。他兩次當選為維吉尼亞州長,還擔任過美國駐法大使。1820xx年他競選總統時,與阿倫。伯爾所得選舉人票數相等,后由眾議院選擇杰斐遜當總統。
杰斐遜曾寫道,《獨立宣言》是“吁請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來,《獨立宣言》中所體現的原則就一直在全世界為人傳誦。美國的改革家們,不論是出于什么動機,不論是為了廢除奴隸制,禁止種族隔離或是要提高婦女的權利,都要向公眾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論在什么地方,當人民向不民主的統治作斗爭時,他們就要用杰斐遜的話來爭辯道,政府的“正當權力是經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和所有善于鼓動人心的政客一樣,托馬斯·杰弗遜起草的這份宣言從言語上看就不是一份僅僅要讓人們拿來讀的文件,在那些充滿傲氣和戰斗精神的字里行間,他分明的鼓動人們:拿起武器,然后為美好未來而戰!如果先不管后來各種別有用心的人們為《獨立宣言》加上的各種“劃時代意義”,我們就不難發現,在費城簽訂的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塊英屬殖民地脫英獨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為要獨立而找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認為這個事實也是“不證自明”的。
獨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畢竟因為英國議會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從宣言中我們知道英國議會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實行了“在最野蠻時代都難以找到先例”獨裁暴政,然而我們要懷疑,懷疑難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獨裁暴政要更加難以忍受么?不會。他們只是不想讓他們的英國弟兄把無理的管轄權拓展到他們那里。事實上,由于同種同宗的原因,英國議會不會對北美的殖民者進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奪。但是對深受啟蒙思想影響,在英國過慣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來說,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公正都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所以當英國議會對殖民地不斷征稅,卻拒絕殖民地的代表進入議會時,他們反抗了。
這樣的反抗當然是正義的,為日后千千萬萬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爭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須看清楚的是,他們宣言中的無限大義斗爭遠沒有達到人類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當時幾乎所有第一次讀到獨立宣言的人都會問到:“為什么在這一份卓越的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中,唯獨對奴隸貿易只字不提?”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美國的幾個建國之父恐怕也會因此蒙羞。當時就有評論家批評他們各懷鬼胎,比如托馬斯·杰弗遜在主張人權平等的同時暗地里卻卻還在進行奴隸貿易。或許人們大都不愿相信一個贊成奴隸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熱的激情和雄辯的才華寫出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國的承諾,所以又有一種說法是,杰弗遜在《獨立宣言》的原本里譴責了奴隸制和奴隸買賣,但是在大陸會議審核的時候被刪掉了。不論怎么樣,有一個事實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從未對人權平等和民主共和達成過一致意見,他們自然而然的把被統治者排除在他們的“自由”之外。
《獨立宣言》真正的光榮首先在于它引導人民解決了獨立這個主要的矛盾,美國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補宣言之所謂理想和美國現實之間令人心痛的鴻溝,經過林肯,馬丁·路德金等人的犧牲才逐漸實現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獨立宣言》發表于1776年7月4日,之后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國慶日,也叫獨立日。顯而易見,該宣言的發表目的在于向全世界闡述聯合殖民地脫離大不列顛的理由,此外,美國式自由主義思想也在其中顯而易見。
《獨立宣言》開篇不長的部分講到了人權,講到了政權和人民的關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這是殖民地人民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獨立宣言》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環境,為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的百年時間內,他們終將把理論付諸于實踐,建立了互相制衡的政府體系。
《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人權宣言》,基本確立了《人權宣言的》精神內容,為浩浩蕩蕩的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跨越了幾個世紀仍然被作為真理而尊奉,更有力的說明了其精神的基本性和偉大。
盡管在宣言中體現出對印第安民族的丑化:“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并竭力挑唆殘酷無情的印地安蠻子來對付我們邊疆的居民,而眾所周知,印地安人作戰的準則是不分男女老幼、是非曲直,格殺勿論。”有一定的種族歧視。此外,最近看一些美國批評家的文章,都在罵美國的平等有問題。還有,眾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有指責美國式民主思想無禮橫掃世界。但是,今天,我們很有幸看到了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的在職,不禁回想至《獨立宣言》和其宏大思想在當時說出的類似夸口的自由。也許正是它促使美國不斷兌現這種對自由的諾言,為世界民主進程烙下了屬于自己的痕跡。
《獨立宣言》雖然不是美國的憲法或其組成的部分,也不具備憲法的效力。但它的影響在美國歷史上意義重大,不可小覷,是世界民主進程中一塊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