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中的桃花源篇一
常居于高樓林立的鬧市,眼中早已印滿了鋼筋水泥的影子。我仿佛是魚缸中的一尾魚,日復一日地奢求著、期待著,我能有朝一日帶著一份悠然的心情去重游思緒深處那無法忘記的桃花源:江南。
江南只是一個桃花源,一個只有在江南才有的桃花源。
告別高樓大廈,漫步江南小鎮,濕潤而光滑的石板路指引著我前行,灑落于青瓦的紅花靜默地在旁陪伴,縈繞著白墻的綠水淺吟低唱。小橋,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樹下落棋,花間醉酒,庭中品茶,閣中聽笛,橋上賞月,便打發掉文人墨客的閑暇時光。歷經斑駁的拱橋無言地傾聽千年古事,透過橋孔看到的是歷史長河里真真假假、如夢如幻的故事。
飽經風浪的小舟在橋下安靜地休憩著,透過小孔,似乎有唐宋的陽光爭先恐后地傾瀉出來,大抵這也是“秦時明月漢時關”吧。橋兩岸是亭臺樓閣,頑不自知的風兒在窗下鉆來鉆去,窗子一開,撲鼻的是淡淡的墨香,繞耳的是朗朗的書聲。
我想江南的魅力,全在于她的脈脈溫情吧。這和北方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像李白,給他一壺酒,就能吞下半個盛唐。北方人的身體里奔流著澎湃的黃河,把生命活成刀劍,在青春里策馬奔騰。而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江南,給人恬靜安然之感。江南容不下刀光劍影,只適合沁人肺腑的書香和低吟淺唱的琵琶古琴。南方人的聲音像流水,清脆動聽;身體像柳條,嫵媚婀娜。天晴時,撐著竹竿晾衣被的江南婦女,嬉戲玩耍的孩童,雪鬢霜鬟的老人躺在椅子上,一切是那么的歲月靜好。
行盡江南,幾縷柔暖如棉的春風掠過,飄灑的春雨如絲如縷,恣意怒放的亂花,蔥蔥的木葉,悠悠的搖櫓聲,充滿著鮮活的氣息。
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一個纖塵不染的江南!
此景漫漫,此情綿綿。
心中的桃花源篇二
我不是晉太元中那秋日下獨飲菊花酒的詩人,不是那個吟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方子。我沒有他的才華和淡漠的心境。但我心中卻也有一片桃花園。
從小就喜歡描畫那些穿著流紗裙,打著傘,在朦朧雨中看水的古代女子,也許是因為自己是南方人,就喜歡江南那有些陳舊的小鎮。總覺得枕水而眠。有著很多古橋和一片斑駁剪影的地方就是心中的桃花源。
一片綠色被迷樣的霧籠罩著,倒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淺淺的河水不停息的流暢著,烏篷船搖晃著駛來,船家握著竹篙,像握著希望一樣,穿過不知沾染了多少風霜的橋洞;岸邊的青石板路并不光滑,可以想象,江南女子穿著繡花鞋,在上面輕輕踏過,不愿傷害小小的苔蘚;路邊有著一家家鋪子,或許是掛著大大的“酒”字,有風塵仆仆的趕路人,也有一飲而盡,有無限正義的俠客,或許是鄰居家的老婆婆,細心編織著一條條承載愛的手鏈,撫摸著小孫女的頭,從背后,拿出一串冰糖葫蘆,或許是染布坊,掛著七彩的布匹,放著一個染缸,也有調皮的孩子在周圍玩耍,不小心衣衫上也有了繽紛的色彩,像他的笑容一樣燦爛。
清晨,打開窗,看到薄霧下的桃花源,好美,像水墨畫一樣,而我就在這幅畫中。未雨綢繆的小鎮,我可以披著蓑衣,持著釣竿,蕩漾在水墨浸染的煙景里。雨后初晴,在凝碧的荷葉中央,晶瑩的水珠攪盡了荷花的風光。
退去了鉛華的桃花源,只是簡單的詩般的地方,用他的滄桑講述著一段纏綿的故事。這樣的寧靜,和諧,輕輕扣響一段琵琶曲,勾勒了一個水樣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篇三
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人人平等而自由,無論和當時的東晉社會還是現在的當今社會,都是不可能的,有越來越遠的感覺的。
現在人生在競爭環境下,自己做的每件事基本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強并獲取利益,人可以說基本就是一個賺錢并揮霍錢的過程,能把這兩件次做的好的,基本都是朋友圈的熱門人物。
我們交朋友是為了關鍵時刻能有人幫我們、借錢給我們;我們找對象必須得有房車才可以,我們出去玩也必須得玩的好,我們得讓朋友圈的人知道我們比別人過的好,所有的事情都能變成比拼,每天看的內容就是加深印象,讓自己相信自己是對的。
我也希望來到一個桃花源,人人都不用為了生存而煩惱,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就好。
心中的桃花源篇四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世外桃源,這個桃花源一定是最美麗、最幸福、最神奇的地方。
股強大的力量吸進畫中。
我走進“桃花源1號”車廂,找了個座位坐下,位置叫作“桃花源1號位”。這時,我發現座位面前的桌上,有很多用桃葉包裝的美食:桃花味的漢堡包、桃花味的冰激凌、桃花味的餅干……哇,這么熱情地款待我啊!
吃飽喝足后,我躺在列車里的一張大床上,感覺飽到要走不動路了。這時,床頭柜上出現了一個印著桃花的杯子,杯子里有一杯桃汁。我想:再喝一杯桃汁,應該不會撐壞肚子。我把那杯桃汁喝掉后,感覺肚子通暢,渾身輕松。
我精神十足,突然想了電腦和手機,我已經好長時間沒碰它們了呢。我剛想完,一部手機就出現在我的手里。我看了看手機,驚訝地發現,這部手機竟然是長滿桃花的桃木制作成的。
正在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列車急剎,我一下從床上飛了出去,直撞列車的墻。我一下子從床上蹦了起來,原來這只是一場夢啊!
看來,桃花源只在人們的想象之中,根本無法到達。只有自己辛勤努力才能獲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心中的桃花源篇五
便有無數人拼盡全力去找那仙境,那地圖上的一個點。我說,源自心中。
源于心靜。仿佛能聽到桃花瓣脫離枝頭的聲音,仿佛能聽到沙禽掠過水面,激起漣漪的聲音。沒有燈火霓虹的嘈雜,也沒有利益熏心的渲染。只有平靜下來,拋開一切,才能知道心中的桃紅深處人心之純,青溪源頭在何處。
源于人世。留意晨光,有少年朗朗讀書聲,探宇宙,為國強。留意夕陽,有老人踢毽子,耍空竹,聊天安詳。留意市場,買賣如流,鮮果蔬菜,帶著泥土的香。外賣小哥披星戴月,風雨無阻,厚重的衣服下有豆大的汗珠,但為了事業,為了家庭,準時到達每個客戶的面前,不曾停歇。隨時間推移,在每一單晚點的背后,少了責備,更多是理解包容,甚至熱水飯食,微笑和一句“辛苦了。”和諧、奮斗、包容……,濃濃人情味,也是桃花深處。
源于深愛。報喜不報憂的游子,在一天的奔波后,還能繼續為孩子做出精致的晚餐,傾聽孩子的抱怨的父母,都用自己的愛,譜寫人世桃源。巴里通過飲下數以億計的幽門螺旋桿菌,發現引起胃炎的病原體,他卻惡疾三月,與死神擦肩而過。巴里拯救了無數所謂胃炎絕癥患者,也是出于對科學和生命的深愛。
誰說塵世沒有桃花源?普通人、親人、科學家……都在用愛詮釋——桃花源就在身邊。我認為桃花源不止是一個安詳的地點,更是人能有最本真的愛。人情,使桃花源充滿美好、幸福。
只要你有一雙愛的眼睛,就能找到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篇六
那只是一間破舊的小屋,外公住的。
我常憶起8歲以前,那小屋里的光景,那時,外公還在:天藍藍的,花開得漫漫的,外公在屋前的小院里笨手笨腳地為我梳著羊角辮。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冒出,卻眉角帶笑,笑得幸福從容。到了傍晚,我便伏在小木桌上寫字,外公呢,則蹲在一邊,擺弄著他的蔥:“這蔥呢,是王阿姨送來的,回頭咱們可要好好去謝謝人家。”他口中絮絮叨叨的,我并不理他。只是偶爾抬頭,不經意間視線在空中與他慈愛的目光相撞。我急忙撇開眼,裝作是不經意,外公卻指著我嘿嘿地笑。彼時,夕陽灑進院子,金色的光芒在外公的額角流淌。院子里的花草一派繁榮,卷尾的貓所在院門口打盹。這一刻,是從未有過的安詳與靜謐。
后來外公漸漸老了,口齒不清晰,腿腳也不靈便了。可他依舊愛呆在院子里。每日傍晚,我總愛坐在小板凳上,與外公一塊兒。看天,看地,看小院。
記憶回到了那日,在學校的我與友人吵架,回家的路上都因這件事心緒不寧。踏進院門,外公還是像以往那樣坐著,僵硬的面部卻扯著安詳的笑。心,就這樣,莫名的安靜了下來。
我依舊同往常一樣,搬來竹椅,握住外公的手,絮絮的說些學校發生的瑣事。說到與友人的爭吵,外公顫巍地抬手,拍拍我的肩,是在安慰我了。末了,他又指指我的書,我明白他的意思。小院便這樣靜了下來,我看書,外公看我。
讀到興起,我指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道:“外公,你說,這世上真有桃花源嗎?”四下無言,我盯著外公他那渾濁的眼球里,摻進了些什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許久,外公才執起了拐杖,點了點地,模糊不清地艱難吐字道:“這…這里。”我微愣,細細打量起此時的小院。王阿姨家的蔥仍裝在那豁口的瓷碗中,從容地綠著;院里的花草仍風情萬種地生長著;我抬眼,對上外公的眸,那眼神,雖蒼老,卻有不變的憐愛。在這,總能給我無法言說的從容與寧靜。這里的一切,似乎還停留在昨天。好一個“世外桃源”我嘆。
后來的后來,外公走了。可每當我有煩心之事時,我還愛來這簡陋的小院。對著這一院花草,腦海里總浮現起外公從容寧靜的笑。浮躁的心,就這樣,安定了。
是啊,能在這搖曳昏黃的小院,看外公曾看過的風景,享受那月色溫柔,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于是,便是與時光握手言歡,從容的過了。
心中的桃花源篇七
“禹錫之齋”喔,原來是劉禹錫先生的書房,只見其正拿起筆,揮手寫下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那字個個似蒼松翠柏。見我,你微笑著:你肯定想問我為何隱居吧!告訴你,這兒青山綠水環繞,安閑自在,無憂無慮,沒有外面吵雜,爭鬧。剎那間,我明白了:桃花源是一個寧靜美好的地方。
那是個承載著夢想,陶冶人生,寧靜而美好的地方。
心中的桃花源篇八
偷偷的夜,天空被暗中覆蓋著,本來鑲嵌在空中閃爍的繁星也不見了光影。月是那樣的冷清,夜是那么的靜謐,一道金黃的光束在我眼前閃耀。
當我走進金黃的光束時,光束越來越亮變成白霧,映入眼簾的是片片桃花鋪成的小路。晨風拂過松林,颯颯作響,夕陽掠過草地,拾起珠璣,蝶翅輕拍花瓣,輕舞飛揚。花瓣落入手心,香氣圍繞著整條小路,綠葉滴下晨露,折射陽光。花瓣上緩緩滴入石爍中,往下一看一抹綠色的身影毫無預兆的跳入眼簾。小草隨風搖曳調和著桃花林的顏色。
零碎的花瓣仿佛帶我飄去小丘的頂端,天空的小鳥也似與我游樂。坐在小丘頂,疏松的泥土如浮云般柔軟,蒲公英的花絮飄起來似“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群麻雀倏地一下從草叢里竄出來隨蒲公英下了小丘,拍動它們輕巧的翅膀飛向無垠的小河。小河緩緩流淌,金黃的樹葉落在河面上絲毫沒有波瀾,似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裊裊上升的霧氣如潔白的羽紗,輕掩這小河姑娘那羞澀的臉蛋。倒映著成排的桉樹。沿著小河流動的方向行走。一層濃煙浮現眼前透過濃煙卻是一副安居樂業,歡聲笑語伴著鳥鳴和歌唱聲。菜花涌起層層金光的波濤,散發沁人心脾的清香。
透過這些卻看到了別樣的風景,穿著流沙裙,打著傘,在朦朧中看水的姑娘,穿過古橋和一片斑駁剪影的地方才是心中最深處的桃花源。清晨打開窗,未雨綢繆的小鎮,人們蕩漾在水墨浸染的煙景。雨后,荷葉上的晶瑩的水珠攪盡了荷花的光彩。
淺淺的河水中,烏篷船搖晃駛來,船人手握著竹籬,穿過不知有多少古老的橋洞,岸邊青石板路被青霧擋住,隱約那位看水的的姑娘回眸一笑卻又消失了。踏過青石板路,看見了一世繁華。那位看水的姑娘又仿佛出現在我的眼前,聽那琴聲,看那姑娘的優雅姿態,堪比“沉魚落雁之色,閉月羞花之容”桃花的飛舞把我帶向了原來的桃花路,依舊怡人芳香。
退去了鉛華的桃源,和諧寧靜,輕扣一弦琴,勾勒出這水墨浸染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篇九
陶淵明曾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動人詩句,更有《桃花源記》這樣的經典文章。那些都是詩人心中的一方樂土,這一生心之所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的爛漫美好,引得無數人回眸一笑:覺得自己的桃花源,才是勝卻人間無數。
夢幻的晴空放著名為白云的風箏,盛夏的炎熱不再是負擔,而是酣暢淋漓的快樂。蟬鳴一唱一和,在倒數的鐘聲中悄然隱去,校園中,學子們在一起度過這最后的盛夏。
這大概是他們最后停留在往日的生活中了,初中的記憶即將成為過去,為了無愧于心,為了逐夢而行,他們攜手并進,奮盡全力地只為讓這最后一點兒篇章結束的無怨無悔。
他們的汗滴灑遍努力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的誓言響過整一片天空;他們的所有,也都被這個世界悄悄記下。就這樣,他們夜以繼日的辛勤,打動了太多人,也打動了自己,要在最后一戰成名!說好要在頂峰相見的,誰也不要單飛,說好要共患難的,誰也不要退縮。時間終將會給他們一個合適的答案。
心之所向,便是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員,在這所剩不多的日子里,拼了命地向前沖,在忙碌的日子里沖淡煩惱與憂愁,帶著豁達樂觀,我們要一起創造輝煌,要一起讓我們的青春如星辰般光亮。
若是桃花源如此,那此生,即使隱居于此,也不復后悔了。
心中的桃花源篇十
當第一縷陽光射入瞳孔,當第一抹綠映入眼簾,當第一片落葉隨風落下,當第一片雪花落在眉睫時,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這是來自生命的感動。這是心中永遠的桃花源——只為人間真情。
我漫無目的看著這條街,路人行色匆匆,五顏六色的傘一時間匯成一條河,一條不知流向何方的河。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了兩個大人的身上,我暫定他們是一對母子,不,他們一定是母子,因為我從男子的眼中讀到了溫暖,從老人的笑中讀到了幸福,那是一種別樣的感覺,我似乎對桃花源有了模糊的印象。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坐在輪椅上,推車的是一個中年男子,男子穿著襯衫,打著傘,他不時俯下身,在母親耳邊說著什么,我無法聽見,但卻能清楚的看見老人的嘴角輕輕劃動,劃開了一條弧,似流星劃空一般燦爛,仿佛盛滿了甜蜜與幸福。他們緩緩前行,路人的目光也被其吸引,不少人還停下來匆忙的腳步,駐足而望。
我明白了,心中的桃花源不是渴望而不可及,而是垂手可得,不必輕倚窗邊嘆生活中無桃花源,因為她就在身邊。
人間的真情,生活的感動,生命的恬靜,我想這便是心中的桃花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