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完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一
《君子不爭》看到《論語》中的這句話,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說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在這一點上,孔子與老子觀點有相似之處。孔子的觀點是君子之人是坦蕩蕩的,光明磊落,他不與人一爭雌雄,即便是爭也要爭在明處,或者是事業上的競爭對手,生活中的好友。君子之人不與人爭高低,不與人為敵,待人以禮。成為刎頸之交的廉頗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君子不爭利,若要爭,也是以切磋技藝為主,射場上的競技者,射場下的好朋友。有時就是最嚴酷的戰爭,也要互派使者,約時間,約地點,約人員,約回合,不以暗箭傷人。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蕩蕩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禮。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哀樂適度》這則語錄本來是孔子用來評價《關雎》的情感風格的,《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是愛情詩,是男子追求心儀中的女子,心懷喜悅,充滿了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渴盼,這是“樂”,但又思而不見,追而不謀面,充滿痛苦,這是“哀”,但這首詩卻恰當地處理了情感的度,樂但不過分,傷感但不感傷,這是一種中道思想。
這個評論的可貴之處是它告訴人們怎樣去合理調控自己的情感。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難免,莊子想通過“逍遙游”的方式告訴人們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擺脫功名利祿。范仲淹告訴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些思想都告訴我們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修煉自己,寵辱不驚,樂觀曠達,恰到好處。
《仁者安仁》孔子告訴人們應當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這是做人的目標,因為一個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長久處于貧困之中,不可以處于安樂的環境之中,他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會做出犯上作亂之事,會損害他人利益。
真正達到生命自覺的人,他會安于仁德,利于他人,他會以寬厚之風靈動之氣呈現自己高尚的人格,他能一貫把持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因貧困,不因利益,不因權勢。孔子認為自己的弟子中最賢德的人是顏回,就是因為他住在簡陋的街巷,吃著粗糙的飯菜,仍然能不改其樂,老師以有這樣高度生命自覺的弟子為自豪。孟子也說:貧賤不能移,就是處于困頓的境地不能動搖自己的做人底線,不做茍且之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安于仁,利于仁,行于義。
《不失仁道》孔子的這則言論有兩個關鍵詞,即“道”和“仁”,其實在這里“仁”是對“道”的闡釋,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都要依從于道,不做背離道之事,到孟子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他說“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就是說君子之人要保持一貫的操守。仁是對道的進一步闡釋,君子之人不能在很短時間和很困頓的時間違背仁,仁成為君子之人的道德底線,如果背離仁,那就違于道。
現實生活中,我們應具備人道之心,富貴不離道,貧賤不違道,時時事事將道存于心間,時常檢查反省自己,做真君子。
學完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二
我愛閱讀,可無奈的是自己閱讀速度慢、記憶力差,一本書常常是讀了后面又忘了前面……就在我的閱讀興趣快被各種閱讀問題消磨殆盡的時候,我讀到了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一書,本以為和過去閱讀的同類型書籍大同小異,但沒想到的是,作者語言樸實、親切,閱讀時宛如和一位同齡人在聊天,此外,書中很多觀點與我相合,而且還很好的解答了我多年來的閱讀困惑,可以說,整個閱讀過程酣暢淋漓,這是一種久違的閱讀體驗,說來妙不可言。
一、為什么閱讀速度很慢?
逐字逐句,仔細閱讀。閱讀速度慢的人普遍執著于一個問題,那就是閱讀時太仔細了,生怕錯過書中的每一個字。的確,我就是這種人—以為逐字逐句仔細閱讀,便能記住書中的所有內容,但實際上,無論你多仔細地研讀,還是會忘記大部分內容,因為閱讀速度與理解程度、記憶效果并不成正比。
因此,我們的思想不該局限在記憶書本內容、避免遺忘的固定思維里,對于一次閱讀的效果不要期待過高,不要奢望全部消化吸收。而要有“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的讀書理念,不要被仔細閱讀所束縛才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根本。
正襟危坐,嚴肅待之。我想大多數人讀書之前會有一個漫長的準備工作,包括心理建設,告訴自己我要讀書了,我要學習了,但其實,如果把讀書想象成你愛做的事情,你還會這么抵觸嗎?《快速閱讀術》中把讀書比喻成了聽音樂,不要把它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讀書也不是一本正經的學習,而是學會欣賞、享受它,不為記憶,不為增長知識,只為娛樂。
二、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1.在每天同一時間閱讀。每天在固定時間段做固定的事情,會讓大腦產生習慣錯覺,因此我們可以像吃飯睡覺一樣,在每天固定時間段閱讀,讓其形成習慣。而閱讀時間的建議,作者認為是清晨比較好,這個時候不僅大腦清醒,長期堅持下去,還能養成良好的早睡早起作息習慣呢,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每天的閱讀時間段。
2.首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在于多讀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因為可以快速閱讀的書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章節較多,讀者無論選擇從哪里開始閱讀都能有收獲的。
3.今天閱讀的書要與昨天的不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天天閱讀相同的書籍而產生的厭倦感,而且還會無形中加快你的閱讀頻率和速度,最好是一天能讀完一本書,如果做不到的話,原則上不超過10天,因為10天過后,你就會開始遺忘書里的內容。
三、讀了很多書,還是記不住,怎么對抗遺忘?
閱讀就像呼吸一樣,長時間只是吸氣或者呼氣,必然會感到憋悶難受,所以閱讀時不但要輸入(大量閱讀),還要及時輸出(寫作),只有輸入輸出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效率閱讀。
對抗遺忘的呼吸式閱讀法,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一行采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用記錄代替記憶;
2.“一行精華”,采集最精彩的一行;
3.“一行評論”,回味重要的段落,記錄產生共鳴的原因;
4.自我評定讀書足跡,回顧精華,選擇最佳,做出總結。
四、怎么挑選和管理書籍?
選擇書籍。選擇書籍時,建議增加喜歡書籍的類型,擴大興趣范圍,避免千篇一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融匯新鮮思想。
獲取書籍。書中推薦獲取書籍可以去圖書館、二手書店等,圖書館的好處除了書籍種類繁多以外,還能找一處安靜的環境閱讀。二手書店就更符合讀書快,更新速度快的閱讀者了。當然,獲取書籍的方式有很多,挑選一種適合自己的就好。
管理書籍。書中提倡按照書籍的出版時間排序進行管理,這樣時間久遠的書籍,其實有的都已經過時了,就可以處理了。只有舍棄不需要的書籍,才會更加熱愛它。只有熱愛讀書的人,才能與讀過的書圓滿告別。
當然也會有自己不舍得丟棄的書籍,例如定期評價自己的讀書體會后發現的那些自己想要保留、珍藏的書籍,可以一直保留下去,因為通過這些書籍也能認識真正的自我。
學完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三
我們學習生涯中取得持續成功的關鍵。人是感情動物,心態高低,健康與否,對我們非常重要。心態的外在體現最終形成一種精神風貌,心態的內在體現則表現為它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斗志和對學習投入的程度。
心志大于技巧,習慣大于知識。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要怕競爭,更不要排擠你的競爭對手,有的人眼光很窄,只能看到眼前的機會,把自己的同學都看作是競爭的對手,怕他們超過自己,在他們學習遇到困難時,不但不想幫助他們,有時還會對他們的失敗幸災樂禍。這種人,往往自己控制不好自己,遇到困難就會知難而退,這種消極的心態使他選擇了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消磨了斗志,很難走出失敗的低谷,僅僅因為機遇沒有垂青自己,就無法取得學習上的成就。
我們如此需要良好的心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那么,怎樣才能時時保持呢?心情好了看著什么都順眼,做起什么事都順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們每天都是快樂和充實的,有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虛懷若谷者得天時,處世廉潔者得地利,轉危為安者得人和。
一個人在煩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愉快的時候,還可以用微笑來激勵自己,當然,笑要真笑,要盡量多想快樂的事情,高聲朗讀對讀書和改變心情也有幫助,只是讀書時要有表情,且要選擇能振奮精神而非憂郁的心態,一項心理研究顯示:心情煩惱時,帶著表情高聲朗讀后,他們的心情會大有改善。
良好的心態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藥物無法代替的,惡劣的心情對健康的危害猶如任何病原體。
玉泉營小學
郭偉
班會課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陣地,是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是教師與學生交流交心的好機會,是實施教育的良機。讓學生在開完班會后能夠明理,思想認識加強,進而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統一,我們的教育才算取得初步成功。下面談談我的體會和認識。
一、主題的確立。班會課主題的確立必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確。針對學生中近期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應及時作出分析,并能夠正確歸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本次培訓中印象最深的主題班會就是“安全伴我行”,是專門針對大部分學生對交通安全,游泳安全,消防安全認識不夠等安全問題召開的。
二、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對主題班會的準備要像準備一堂教學課一樣,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特別是思想狀況,對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應予以考慮。學生方面,需要學生發言的時候要作好布置,防止念稿子等流于形式的發言。一般在周末上完課后就告訴學生,下周班會的主題是什么,要求學生作出相應的準備。如需要主持人的,就做好主持人的選拔、培訓等準備工作。主題班會對場地場景等有要求的,同樣提前作好安排。
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在主題班會課中可以是一個幕后工作者,一個編劇,一個導演。四、主題班會要入理入情。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曉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把道理跟學生講清楚講透徹,要讓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要讓他不僅知其然,還要讓他知其所以然。先讓他明理,這樣他才能會做到知行統一。班會課應該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在觸及親情這樣的主題,從“情”字入手,作好文章。比如:“報答我的父母”這一主題班會課上,就有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泣不成聲。顯然,教育的效果已經達到。“誠信”這一主題班會課上也有學生自己曾經欺騙過父母而流下悔恨的淚水。把班會課的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
密山是第二中學
很榮幸的于10月19日下午1:00在雞西市第一中學中學參加了全市中小學德育校長培訓暨“如何上好班會課”觀摩學習活動。我們先聽了雞西市19中學李雪老師的班會課《角色與責任》一課,李老師通過本節活動課,使學生們知道角色和責任的含義,以及自己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不同角色和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班集體負責。在愉快的活動中生成“我一定要做個有責任心的人”的愿望,點燃了學生心中責任的火種。我認為真是一節有意義的班會課,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理導行。課后教育專家丁如許老師進行了精彩點評,并給我們就如何上好班會課進行了講座“建班育人,團隊發展”——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實踐和思考。他在講座中重申了班主任的職責之一就是上好班會課,這些使我們受益匪淺。
在學習中,認真聽取了關于班會課的研討和總結。這次活動主要以班主任主題班會的設計進行了闡述,告訴我們作為班主任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班會工作。本次培訓,讓我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相信本次培訓對自己今后教育教學工作中會有所幫助。我們將繼續努力學習,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人們常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獻和犧牲。班主任是這項崇高職業中的基石,官雖小,但責任和作用重大。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繁瑣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個 學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育人無止境,管理無邊際。作為班主任,是累并快樂著。
雨果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很喜歡。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學習活動,更覺得這句話有道理。
通過本次觀摩學習活動,我深刻的認識到主題班會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班主任開展教育的重要途徑。主題班會的設計不能信手拈來,應付了事,而因具備充分的針對性。所以主題班會應針對目前學生的學習、思想等實際情況進行思考、設計,有針對性地、巧妙地指出問題,并通過各種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與學生達成共識,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所以,這觀摩學習之后,感覺到主題班會的設計要有可操作性,主題班會的設計要實現教育者的目標,那就必須具備可操作性。還感覺到主題班會可以由班主任主持,也可以交由學生全權組織,無論誰為主體,班會的設計都要目標清晰,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過程計劃有序。主題班會的設計要有實效性,主題班會的設計要充分進行預設,要考慮到班會進行后的影響和成果。開展主題班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指導和引導,因此主題班會不能流于形式,而應注重實效性,使班會的開展真正具備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