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一
觀察記錄分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究、了解周圍的世界。通過觀察,記錄和分享,我們可以更好地發掘人類行為、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本文中,我將分享自己進行觀察記錄分享的體驗和心得。
第一段:觀察的意義
觀察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和社會世界。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積累更加廣泛的經驗和知識,更好地認識我們身處的環境。此外,觀察還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增強我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只有通過觀察,我們才能不斷地發現和了解所在環境中的一切。
第二段:記錄的重要性
記錄是觀察的基礎,只有將觀察中遇到的點滴細節記錄下來,我們才能更加全面和詳細地探究周圍的世界。記錄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或視頻等多種形式,可以方便我們回顧和整理觀察收集的信息。記錄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究多種關系,例如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這些記錄將成為我們在日后進行研究或探討問題時的實證和數據支撐。
第三段:分享的重大價值
分享是將我們觀察的感受和記錄生動地溝通給他人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分享,我們可以向其他人展示我們的觀點和發現,或者向他人請教和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分享是讓我們與他人更好地交流,相互協作的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理解人類在不同文化、地理環境中的生活和工作。此外,分享還可以產生許多有益的討論,促進學習和思考。
第四段:觀察記錄分享的體驗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與一位生態學家一起做實地調查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觀察、記錄和分享所見所聞,收獲了很多收獲和體驗。在觀察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關于自然環境的變化和生物間相互作用的細節。而記錄這些觀察結果讓我自己重新審視觀察的過程,從而深入分析和探究更多問題。和其他人分享我的觀察結果,也讓我們一起思考和探討所發現的問題,并彼此學習和啟發。
第五段:總結觀察記錄分享的好處
觀察記錄分享是一種有著很大的價值和益處的學習方法。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的環境,增強我們的分析思考能力。只有觀察、記錄和分享三個步驟是緊密相連的,他們共同支撐了我們對身邊世界的認識。當我們不斷的觀察、記錄和分享時,我們就能夠發現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并學會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二
觀察地點:中班教室
觀察對象:xx
觀察目的:引導幼兒正確學習生活中的語言行為。
觀察實錄:
xx小朋友是一個很聰明活潑的小女孩,最近這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總是來告狀。“老師許xx講話”“你不是坐在他旁邊的”,于是我開始悄悄的觀察她,中午小朋友都去上廁所了,只有一名小朋友還在桌子旁邊。她很不禮貌的說了一句“你傻啊”,我聽到后就把她叫到了一邊告訴她這樣說小朋友是不對的,這樣說話很沒有禮貌,然后我又像向她了解了,這句話是從哪里學來的,她告訴我是從動畫片里學來的。
4至5歲的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太強,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他們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孩子在說出這句話時,或許他只是覺著好玩,但是卻并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最初認識世界的途徑。我通過動畫講解告訴幼兒勇士是正義的使者,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幫助小朋友,它是在保護大家,并讓幼兒模仿動畫片里經常幫助人的場景,幼兒經常喜歡模仿父母及周邊人。根據幼兒愛模仿的特點,父母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多與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積極發展。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三
記錄人:馮 彩
姓名:何欣愛
性別:女
時間:10.29
地點:自然角
行為表現
我們班里的自然角可豐富了,既有孩子們帶來的植物,還有金魚、烏龜等,真是種類繁多。我們會經常安排時間讓幼兒去觀察這些植物們。可是,何欣愛小朋友就管不住自己的小手,去摘那些植物的葉子,沒有保護、愛護好它。
教育過程
幼兒的年齡決定了他們關注的面是有限的,常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只關注屬于自己的事物。
因此在一開始進行“保護植物的情感培養”時,必須從貼近孩子的個人生活的植物做起,引發孩子關注、愛護自己的植物開始。
于是我們鼓勵、發動孩子們每人帶一盆自己種的蔬菜來園布置自然角,首先通過欣賞、比較、交流讓孩子體驗植物的美,激發孩子保護植物的愿望;最后鼓勵孩子們比一比誰的植物照顧得最好,借助孩子自發的積極因素學著照顧自己的植物寶寶,并邀請家長一同參與進行榜樣示范,使孩子在關愛植物的愛心和責任感得到培養的同時,不斷地獲取簡單的種養經驗。
效果
通過這樣親手種蔬菜的活動不但調動了何欣愛的活動愿望,更重要的是萌發了她保護植物的初步愿望,獲取了初淺的知識經驗。
然而,在我們老師的引導下,她也逐步知道要保護好我們身邊的植物,學會了要保護生命中的綠色太陽,因為她知道植物能給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帶來了火力和色彩,生命因此而美麗。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四
近年來,我國推行法治建設,法制觀察也成為了一項熱門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也參加了相關的法制觀察活動,通過此過程,我對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深有體會。本文將對我在法制觀察過程中的體驗、收獲和思考做出分析。
第二段:體驗
法制觀察活動中,我去了一家法院和一家大型企業進行了觀察。在法院,我看到了法官和法務人員運用法律知識,嚴格執行法律程序,對案件進行了審理和裁判。在企業,我了解到了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細節,同時也發現了企業間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這次法制觀察讓我更加了解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與實際生活和社會運作之間的聯系。
第三段:收獲
通過法制觀察,我學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識,不僅知道了如何運用法律工具解決問題,還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法律規范下,我們的信用與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時,我也對我們國家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法制建設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
第四段:思考
在法制觀察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司法機關執行程序和判案存在問題,執法力度不夠,法官的主觀臆斷與惡意操作等嚴重損害了公民利益。我們需要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并采取措施去解決。同時,我們每個人也需要提高法制素養,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實踐中運用和保護法律,共同推動良好社會秩序的建設。
第五段:結論
總之,在法制觀察過程中,我加深了對法治建設和法律作用的理解,意識到了自身對法律運行的影響和責任。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法律知識,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體現公民意識,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公正、合理、祥和。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五
今天,是片游戲中心組來我班觀摩區域游戲活動。活動開始了,我們的孩子進入各自喜歡的游戲區域開始了今天的“disney樂園”游戲。
兒童體檢站里還是向以往一樣吸引了很多孩子,醫生們帶上帽子開始了今天的工作,體檢的孩子拿著體檢卡開始體檢,每一個孩子都很投入。
“請問,牙科是這里嗎?”一位可愛的客人老師也加入了今天的體檢隊伍。
“是的!”做“牙科醫生”的奇奇有些吃驚,但還是大方地回答老師。
“那怎么檢查呢?”
“請你嘴巴張開!”奇奇認真地回答。看到客人老師有些“調皮”地動著嘴巴,奇奇鄭重地命令她:“嘴巴長大,不能動!”然后,他用手電筒往她嘴里照了一照,然后嚴肅地說:“你的牙齒有點臟!”
“那怎么辦呀?”
“你要每天刷兩次牙,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可是,我每天刷三次牙,中午我還刷牙呢?怎么辦?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你應該這樣刷牙!”說著,奇奇拿著牙模認真地教客人老師,最后,還不忘提醒一句:“以后要少吃甜的東西!”
今天,孩子面對客人老師的時候,能如此從容、大方,讓我真的為我們的孩子拍手、喝彩!在喝彩的同時,我更肯定我們的區域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游戲,它給我們孩子帶來各方面的發展。
1、區域游戲就像是一個迷你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能夠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在區域游戲中,大家要玩得開心,就會有許多大家都要遵守的規則,每個孩子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必須要學會適應、調整,從而讓同伴接受。
2、區域游戲能夠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我們自上個學期開始研究區域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孩子的交往能力明顯增強,很多內向、膽小的孩子現在也能從容、大方地與大家交往。今天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3、區域游戲讓孩子積累各種有價值的經驗。在我們的區域游戲中,我們將很多有價值的主題經驗、生活經驗自然融入和滲透,讓孩子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情境中積累經驗。例如在我們的disney兒童體檢站中,我們創設了耳、鼻、眼、牙、內科等區域,每個區域中將一些帶情趣性的認知內容合理投放,在眼科我們投放了視力表、顏色識別卡(類似色盲檢測卡)、練眼力、找不同等,在耳科,我們投放了聽聲音猜動物、聽音計數、猜樂器等,在鼻科投放了辨別各種氣味的材料等,孩子在模擬體檢情境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本領。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六
幼兒利用玩水裝置進行玩水~
在我們班的科學探索區中,我們用各種大大小小的瓶子做成了一個能使水從高處往下流的玩水裝置,我們預期的目標是想讓幼兒通過玩水裝置進行玩水,從而感知水的流動性這一特征。游戲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興趣高漲,爭搶著要來玩水,但是漸漸的,孩子們對于玩水的興趣似乎在減弱了。“玩水”不應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嗎?每天在盥洗室,不是有好幾個孩子喜歡玩水久久不愿離去嗎?為什么在個別化的“玩水”中,孩子們逐漸失去了興趣呢?于是,我開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材料提供的不夠多?還是,我所設計的游戲并不是孩子們想要的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決定讓孩子們做一回主,玩他們想玩的,看看“瞎玩”是否也能達到我所預設的目標呢。
足夠自由的玩水空間、教室內物品可供幼兒自由選擇
故事一:真的可以嗎?
觀察實錄:
曉曉和雅雅是我們班最愛玩水的兩個女孩。下午個別化時間,我對兩個女孩說:“今天,你們就去盥洗室玩水吧。”兩個女孩莫名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問到:“怎么啦?今天請你們去玩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們似乎有些難以置信,雅雅鼓起勇氣問我:“是隨便怎么玩嗎?”我說:“是呀,隨便怎么玩。”
兩人將信將疑地走到盥洗室,在水龍頭和我之間來來回回看了好幾次,還是沒有任何動作,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之后,兩人雖然開始玩起水來,但是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不時地抬頭看我,似乎總想確定自己內心的疑惑:“真的可以隨便玩嗎?”
思考與分析
平時的個別化學習活動,雖然也講究自主,但是教師提供的材料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突然,老師對她們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孩子們似乎不習慣了。事后,我問兩個孩子玩得怎么樣?曉曉一臉嚴肅地告訴我玩得很開心。我又問她們:“那為什么我從你們的臉上看不到開心的表情?”曉曉嚴肅地搖搖頭,雅雅則說:“因為我們不知道怎么玩。”
這里,孩子們說不知道怎么玩,我覺得孩子們應該是不知道老師到底要干什么,導致她們玩得很緊張。由此看來,孩子似乎已經習慣了老師平時的“高控”模式,一旦放任,孩子反而不習慣了。為了消除兩人的顧慮,我再次強調:“你們真的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故事二:簡單材料,簡單游戲
觀察實錄:
第二次活動前,我詢問兩個孩子:“你們需要什么游戲材料嗎?如果需要,可以在教室里找。”雅雅馬上說,我需要一個瓶子和一把勺子。而曉曉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跟曉曉說:“你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去拿,當然,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材料,也可以。”曉曉馬上搖搖頭,說:“不需要。”于是,游戲開始。
雅雅將水池塞子塞上后接了水,開始用小勺往瓶子里面舀水。而曉曉則在確定老師是真的讓她玩水后,開始用手舀水,將水淋在手臂上。期間,兩人各自玩著水,但一直在交流著一些有趣的事情。當雅雅瓶中有少許水后,雅雅就蓋上蓋子,用力地晃動瓶里的水,哈哈大笑。而曉曉則還是維持著手浸在水中的姿勢,時而攪拌水,時而將水淋在手臂上。之后,曉曉又發現自己的手當舀水的似乎還不錯,就不斷地將自己水槽里的水往雅雅的水槽里舀。后來,曉曉取過雅雅的勺子開始在水槽里攪拌,她似乎對于攪拌的動作非常的熱衷。攪拌過后。她馬上就會把雙手浸在剛攪拌過的水中。
思考與分析: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沒有老師規則的限制,整個“玩水”的過程,孩子們是非常的自由的,從孩子們愉悅的談話中不難發現,活動的氛圍是非常輕松的。在這一次的活動中,一個瓶一把勺,兩個孩子似乎也玩得津津有味。
但,經過調整后,作為老師的我,又產生了疑惑。
經過這樣的游戲,孩子能發現什么?如果總是這樣的游戲,對于孩子們來說真的有意義嗎?我有許多的疑惑,但是,肯定的是,這樣的游戲,卻是小班孩子發自內心喜歡的游戲。于是,我決定讓孩子們再玩一次水,看看,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后,孩子是否會想到需要一些其它的材料呢。
故事三:簡單游戲,意猶未盡
觀察實錄:
這次游戲前,我依然讓孩子自己去教室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游戲材料。雅雅拿了兩個空瓶一個勺子,曉曉還是堅定地告訴我:“不需要材料。”游戲開始了,兩個孩子馬上流露出了興奮的神情,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她們放心大膽地玩起水來。
她們的第一個動作,都是先往水槽里放水。當曉曉看著水槽里的水越來越多,她開心地說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雅雅的水槽里似乎水還不多,曉曉馬上說:“再開得大一點。”曉曉似乎對于前一次游戲中攪拌的動作特別的喜歡,今天的游戲過程中,她出現最多的還是雙手攪拌水槽中的水。在玩水過程中,曉曉試圖去拿雅雅的瓶子,但被雅雅拒絕。我以為曉曉會因為沒有游戲材料而感到枯燥乏味,但是,事實是,直到游戲結束,雅雅依舊沉浸于她的瓶子大戰,而曉曉則沉浸于雙手探索水的游戲中。在今天游戲結束時,兩人似乎還意猶未盡,遲遲不愿收起游戲材料。
有何發現:
在我看來,單一的游戲材料,甚至對于曉曉來說,沒有游戲材料,這樣的游戲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重復的動作、重復的游戲;沒有目標、沒有教師引導,這樣的游戲孩子們能探索到一些什么?能發現一些什么呢?于是游戲過后,我問孩子們:“剛剛玩水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一些什么?”
雅雅說:“瓶子放在水里是浮起來的。”
曉曉說:“水可以搖動;手在里面攪拌,水會轉;手放在水里,會感覺水高了一點;手在水里感覺冷冰冰的;水龍頭擰開水會出來,關上水就出不來了。”
雅雅說:“水還能開得大開得小;水能從上面流到下面。”
......
從她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材料單一,但是孩子們還是有許多的發現,在討論她們的發現時,孩子們是非常愉快的。如果是教師預設好的游戲,可能孩子們能夠發現的內容就是教師預設的,但在這次讓孩子們自由的發現、探索、玩水的過程中,孩子們卻發現了許多,其中還包括了老師未曾預設的目標內容。
【教師的感悟】
對于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我總感覺他們懵懂無知,什么都需要老師去引導他們甚至“告訴”他們,對于孩子們的游戲,從未做到過真正的放手。設計好了游戲,總是在第一時間告訴他們,這是什么材料,可以怎么玩,卻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放手,孩子們可能會玩出一番新的景象。
正如這一次的玩水游戲,這里所記錄的是我們從零開始,放手讓孩子自由的玩,雖然只有三次游戲時間,但是,我們聰明的孩子已經發現了水的許多特征。我們可以發現,自由的游戲,不知不覺中,孩子們也能達到教師所預設的目標。同樣是玩水,教師“規定”了怎么玩,孩子們的興趣逐漸在喪失,而“放手”,孩子們的興趣卻一直都在,甚至能發現的更多......
孩子們有了自由的空間,等于有了更多想象、創造和發現的空間。如果游戲繼續,我相信,可能孩子們會逐漸地去尋找更多自己所需要的游戲材料,也會更加豐富自己的游戲內容,到那時,孩子們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兩次都沒有選擇游戲材料的曉曉,會不會隨著游戲的推進,而去選擇材料進行游戲呢?那時的她,又會發現一些什么呢?直到此時,我發現,放手,是給與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不是教師口中所謂的游戲玩法,而是自由,充分想象、創造、探索的自由。有時候,放手,就能收獲驚喜。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七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聽到“你怎么這么討厭呀?”“你看你,怎么老是做壞事,新買的汽車又弄壞了?”等等的責罵聲,那一定是成人在訓斥比較頑皮的孩子。而結果呢,成人是滿臉的無奈與憤怒,而孩子則滿臉恐懼,不知所措。xx就是這樣一位調皮的孩子。
xx剛進入幼兒園,他的頑皮就時常顯露出來:滿地爬、搶玩具、打人、午睡時幾乎天天尿床。如果你對他提出要求,他就會緊皺眉頭瞪大兩眼看著你,透著一絲倔強、一點反叛。這學期家長會我與家長進行了細致的交流,將孩子在園的情況給家長做了介紹。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家長平日工作比較繁忙,接送孩子都是請的鐘點工,對孩子的引導不夠,在觀念上主張順其自然,致使今天孩子是非觀念淡漠,不良行為較多。一番溝通,使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有了一個共同的認識。
雖然xx很頑皮,但孩子是無辜的,我們開始用心的去接納他。為他建立了贊賞本,通過發小貼畫的方法來鼓勵孩子的積極行為。家長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家長會后的第二天,xx就穿著干干凈凈的衣服來到幼兒園。為了防止孩子尿床,我們天天午睡時,叫醒xx上小便;集體活動時鼓勵他;自由活動時教給他與人交往的方法;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步就給他發小粘貼獎勵。這一周,我們還讓他當上了小桌長,當我們告訴他要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小朋友時。他堅定地點點頭說“我是好孩子”。
從xx的身上,我感到接納“調皮”的孩子要做好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要理智的愛孩子;
第二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
第三,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
觀察記錄與分析心得體會篇八
學習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而觀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然而,對于許多人來說,觀察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那么,如何正確地觀察呢?本文將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分享一些學習觀察記錄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認識觀察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觀察。所謂觀察,就是通過感官、思維和語言等多方面對事物進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觀察需要有目的、有重點,需要注意客觀性和準確性。只有正確的觀察,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段:大學學習中的觀察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認為在學習中進行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上,我喜歡觀察老師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這能夠讓我更好地理解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同時,在課外學習中,觀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掌握知識。比如,當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觀察文章的結構、段落和語言運用等,這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
第四段:記錄的好處
觀察之后,我們應該對所觀察到的信息進行記錄。這樣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憶和總結學習內容,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我的學習中,我通常會記錄一些關鍵的知識點和自己的思考,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和進行針對性的復習。
第五段:學習觀察的重要性
總之,觀察和記錄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正確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記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整理學習內容,同時也能夠讓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不斷進步。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學習觀察和記錄的能力,這有助于我們在學習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