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西瓜篇一
我的家鄉在風景如畫的溧陽。這里有著清涼可口的大西瓜,保證你聽了我的介紹,口水直流!
菜地里,農民伯伯們正在菜地里播撒著種子,很快,過了幾個月,長出了幾根幼苗,漸漸地,漸漸地,瓜藤越長越多,一根連著一根。不過數日,田田地里便到處都是藤,沒有一點地方有空缺。西瓜的葉子部分帶有一點點小刺,摸起來毛毛的,但是并不扎人。它它的葉子好似一個小娃娃的手掌,十分的可愛。又過了兩三天,我才發現,西瓜開花了。一朵朵黃色的小花,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它們好似在和我招手呢,可愛極了!又過了幾個星期,我才發現,在茫茫一片綠色中,多了幾個比手掌還小的西瓜。它的身上有幾條黑色的條斑,其于就呈現出了綠色。
切開西瓜,品嘗美味。西瓜刨開后呈紅色,上面點綴著一顆顆烏黑的子,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有時西瓜刨開后里面的肉是黃色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沒有熟呢!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黃黃色的肉還比紅色的肉好吃一點呢!
到了三伏盛夏,人們便開始瘋狂的購買西瓜。你們大概還不知道吧!既然不知道,那就由我來告訴你們吧。
在夏天時,每當烈日灼燒著大地,人們總是會不由得口干舌燥,這時,你從冰箱中拿出一塊清涼可口的西瓜,輕輕咬一口,咽下去,你就會像從夏天穿越到了秋天,十分爽快。再咬上一口,酥香涼爽,好似來到了冰天雪地,已完全拋開了熱意。
我愛美麗富饒的溧陽,更愛清涼可口的西瓜。無論我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家鄉的西瓜!我愛你家鄉的西瓜!
家鄉的西瓜篇二
小拱棚宜選擇南北走向,占地寬1.4-1.6米,先在中間開60厘米寬、40厘米深的瓜溝,施肥后深翻使土肥混勻 并做成60厘米寬,10-15厘米高龜背形栽培床,床兩側各形成一條寬30厘米的澆水溝,溝外側各做一條20厘米高20厘米寬的畦埂,埂上每隔1-1.2米插1條2米長、4厘米寬的竹片,形成寬約1.5米、高約0.7米的拱架,架上扣2米寬薄膜,四周用土壓嚴壓實,棚間距約1米 。每畝用竹片240-260片。0.014毫米農膜約7.5公斤 或0.03毫米農膜約16公斤,0.005毫米地膜約2.5公斤。該結構小拱棚一般年份4月初最低溫度可穩定在5度以上,能滿足西瓜緩苗期的要求。
培育嫁接苗
目前生產上多采用有加溫設施的簡易溫室來培育嫁接苗,用南瓜或葫蘆做砧木,采用靠接或頂插接法。苗齡40天左右。
2、營養土配制 營養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且無病菌蟲卵。一般選用肥沃田園土2份加1份經夏季高溫發酵充分腐熟的過篩有機肥,然后按每立方加入碾碎的二銨0.5公斤或復合肥1公斤,50%多菌靈3-4兩 ,50%辛硫磷1兩 ,充分混勻后裝入直徑8厘米 高10厘米的營養缽中。播前1周澆足水洇透營養缽。
3、溫室消毒 播種前溫室用硫磺粉2公斤/畝+敵敵畏0.2公斤/畝拌鋸末薰24小時。
4、種子處理 (1)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種子休眠性很強,當年種子發芽率只有40%左右。需用赤霉素打破休眠。具體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搓洗除去雜物,然后用150-200ppm赤霉素浸24小時。若用上一年陳籽,則可直接浸種,浸種時間12小時即可。 (2)葫蘆籽 葫蘆籽種皮厚,吸水困難,種子萌發慢,出芽不整齊,發芽勢、發芽率低。可用熱水燙種法處理,先用涼水浸沒種子,再倒入80-90度的熱水順一個方向不斷攪動,使水溫降到70-75度并保持約1分鐘,最后倒入冷水使水溫降至20-30度,繼續浸種24-36小時,也可參照南瓜種子處理法用100ppm赤霉素處理;(3)西瓜種子處理:一種是用50%多菌靈或托布津50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清洗后再溫水中浸6-8小時;另一種是用80-90度熱水燙種3-5秒然后加入冷水使水溫降至55度左右,浸種約10分鐘,降至20-30度浸種6-8小時。
5、播種: (1) 用南瓜作砧木靠接。南瓜籽浸種不催芽,西瓜種子催芽后同時播于營養缽中砧木和接穗種子各點播兩粒,覆土1.5厘米,蓋地膜。白天棚溫30-35度,夜間18-22度,保證土溫在18度以上,出苗后白天降至25度左右,夜間15~16度。即可播種催芽后的西瓜種子。西瓜種子播于沙盤中,播前將沙土用開水浸燙,降溫后將西瓜種子間隔約1厘米撒播,覆土1厘米,蓋地膜保濕增溫。將沙盤至于溫室溫暖處約5-6天出苗,見光曬一天使西瓜幼苗子葉展開并充分變綠,此時葫蘆第一片真葉已展開(一葉一心)為頂插接法的最佳嫁接時期。
6、嫁接:(1)南瓜與西瓜靠接: 南瓜子葉平展露心時去掉生長點,在子葉下 0.5-1厘米處用刀片呈45度角向下斜削一刀,深度為莖粗的2/5-1/2,切口長約1厘米。同時在西瓜接穗相應部位向上呈45度角斜削,深度為頸粗的1/2-2/3,切口長度與砧木切口相同。將接穗切口嵌入砧木莖的切口,使二者接口緊密貼合在一起,用嫁接夾固定接口。約七天后接口愈合,切斷接穗根部,10-15天后去掉嫁接夾。(2)用葫蘆作砧木頂插接:嫁接時先將葫蘆頂芽及真葉去掉,僅留兩片子葉,然后用一個與西瓜苗粗細相當尖端帶有6-8毫米斜面的竹簽,斜面向下沿葫蘆子葉葉脈與葫蘆莖約45度角的方向插入,以竹簽尖端剛好露出為準。將西瓜苗在子葉下8-10毫米處用刀片斜切斷莖,切面長度8~10毫米,拔下竹簽迅速將西瓜接穗切面向下插入葫蘆砧木中,使兩個切面貼緊,砧木子葉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交叉。
7、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及時蓋小拱棚保濕,并用遮陽網或類似物遮蔭。前三天一般不通風,白天25-28度,夜間20-22度,不低于18度,小拱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5%以上。三天后逐漸增加通風換氣量,縮短遮蔭時間。約12天嫁接苗成活后,溫度可降到白天24-26度,夜間16-18度。注意及時去掉砧木萌生的側芽。噴藥預防病害發生。定植前3-5天進行低溫煉苗,白天加大放風量,白天22-24度,夜間降至13-15度,以增強定植后秧苗對小拱棚內環境的適應能力。
定植前準備.
我真的暈了.......但吃著好吃的西瓜心里樂開了花.
家鄉的西瓜篇三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里的水果一年四季品種豐富,多得數不勝數。春天有紅嫩嫩的草莓、綠油油的蘋果;夏天有黃澄澄的柑橘、亮晶晶的葡萄;秋天有金燦燦的香蕉、鮮甜香脆的梨;冬天有酸酸甜甜的蜜柚、脆脆甜甜的棗子……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胖乎乎、圓溜溜的“綠巨人”西瓜。
在這陽光和雨水豐富的時節,西瓜躺在地面上貪婪地吮吸著甘露般的雨水,將自己的“綠軍裝”沖洗得干干凈凈。
五月間,農民伯伯們就開始忙著在地里剪西瓜了。那碧綠的外衣上嵌著一道道深綠色的條紋,像翡翠般好看極了。西瓜的品種很多,形狀也各異。有的像大籃球、有的像橄欖球、還有的像足球……有一種“口口脆”的皮最薄,只要輕輕一碰,“砰”的一聲就會崩開,露出鮮紅色的瓜瓤,流淌出粉紅色的汁水。這種瓜不大,最大的也不過三斤左右。我最喜歡吃這一種,從冰箱里取出來,和媽媽一人一半用勺子舀著吃,那感覺真叫過癮!還有一種無籽瓜,皮很厚,我叫它“厚臉皮”。這種瓜個兒碩大,一個就有十幾斤重,瓜瓤吃起來很沙甜,特別爽口。
切開西瓜就看到水靈靈的紅色瓜瓤,會讓你不由自主地咽起口水來。其間嵌著一顆顆烏黑的瓜籽,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一樣很有秩序地躺在里面。黑瓜籽維生素特別豐富,可以直接生成,也可以炒熟之后當成一種很不錯的休閑食品。
西瓜富含維生素c,不僅可以作為餐后美味的水果,而且還可以將西瓜皮削掉表層涼拌做菜。它的果汁特別豐盛,夏天榨成汁,再放到冰箱里冷凍一下,真是消暑又解渴的最佳飲料。據說,發燒的人多吃西瓜,還可以降溫。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西瓜,但我還是最喜歡家鄉夏天的西瓜。我相信無論我走多遠、長多大,那種滋味永遠也不會忘懷,因為它是和其它水果不能相比的……。
家鄉的西瓜篇四
“青青藤,滿地爬,結出果子圓又大,瓤甜水多綠娃娃。”朋友,大概你已猜著了吧。謎底就是我們家鄉東臺的特產——西瓜。
西瓜圓圓的,和籃球一般大小。它全身披著一件印有墨綠、碧綠相間條紋的外衣。用手輕輕地撫摸它,使人感到既細膩又光滑。仔細一看,在它身子的一頭還有一個豬尾巴似的瓜秧呢。
家鄉的大棚西瓜大概五月份就可以上市了。到時候采好的西瓜堆山積嶺,農民伯伯的心里樂開了花。
熟透的西瓜從它的瓜秧到它的底部,顏色逐漸由深變淺。開始部分是深綠,而后變成淡綠,瓜底部位甚至成黃色了。家鄉的西瓜皮薄瓤厚,用刀刃輕輕一碰,隨著瓜皮發出清脆的響聲,呈現在眼前的是那新鮮紅嫩的瓜瓤,里面還躺著一粒粒烏黑油亮的瓜子,仿佛點綴著一顆顆耀眼奪目的黑珍珠。
青皮、紅瓤、黑子,宛如一幅出自畫家之手的民間藝術畫。看著新鮮誘人的紅瓤西瓜,我忍不住“啊嗚”一口,咬了一塊瓜瓤,頓覺得有一股細膩而清甜的汁水順著喉嚨潤進心思,感到渾身涼爽,沁人心脾。哎!真奇怪,在咬過的地方出現許多小泡泡。過了一會兒,泡泡又爆掉了。
記得有一年夏天,我跑得滿頭大汗,感到口干舌燥,便從冰箱里拿出一塊西瓜,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那清甜冰涼的滋味,簡直令人停不住口。我一口氣吞下幾塊,身上頓時涼爽了許多,肚皮也撐得圓鼓鼓的,一會兒跑一趟廁所,我這才知道,西瓜不僅味美,還能解暑利尿呢!
西瓜,不但色美味美,還是咱農民伯伯創收的頂梁柱。不是嗎?隨著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我市已經舉辦了三屆“佳蜜西瓜節”。借此機遇,我們東臺的西瓜品牌正享譽全國,走向世界呢。
我愛家鄉的西瓜,我更為西瓜能搞活東臺的經濟為咱東臺人增加經濟效益而感到驕傲!
家鄉的西瓜篇五
暑假天氣炎熱,火辣辣的太陽照射著地面,好像要把地面烤熟了似的。我飛快地跑進幸運星作文教室,這時的我已經是汗流夾背,口干舌燥,心想:如果能吃上一口西瓜該多好啊!
這時,老師拿出一個用布蓋著的橢圓形的瓜,讓我們猜一猜里面是什么瓜?有的猜苦瓜,有的猜是南瓜,還有的猜是哈蜜瓜。老師讓我們閉上眼睛,說要給我們變魔術。又過了一會兒,讓我們睜開眼睛,原來老師變出了一把鋒利的大刀,而蓋著的是一個大西瓜。
老師用鋒利的刀一切,西瓜裂開了一個小口,老師說:“我的力氣太小了。”老師一邊切一邊喊:“再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終于西瓜被打開了,里面的瓜瓤看上去又紅又甜。
有的同學說“清涼解渴”,有的說“又大又紅”,有的說“入口清甜”……西瓜被一塊一塊拿走,最后還剩下一塊,“誰把它原來的形狀說出來,就給誰吃?”老師又出題。有的人說像橄欖球,有的人說它像陀螺……終于那塊西瓜被一位同學拿走了。
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西瓜,吃的第一口心曠神怡,吃的第二口讓人飄飄如仙。雖然每次吃西瓜都很美味,唯獨有這一次,讓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