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一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素有“天下江山第一名勝”之稱。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廬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近日,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廬山研學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和積極參與,我對廬山的了解更加深入。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廬山的壯美,也學到了很多關于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到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首先,廬山的壯美令人嘆為觀止。廬山以其秀麗的自然景觀而聞名,高聳的山峰、奇特的云海,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廬山的研學活動中,我們爬上了廬山主峰“五云峰”,站在山頂,遠眺四周的山脈和云霧,宛如置身于一幅湖光山色的巨大畫卷中。太陽透過云層灑下金黃的陽光,映照著山峰和溪水,使整個廬山的景色更加美麗動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體驗到了爬山的艱辛和挑戰。
其次,廬山的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在廬山研學活動中,我們游覽了著名的明代建筑—“布政使府”。布政使府占地廣闊,四周綠樹環繞,湖泊倒影,與四周的自然環境相融合。我們還參觀了布政使府內的布政使大堂,了解到布政使在當時的重要性和作用。導游向我們重點介紹了廬山一直以來的環境保護工作,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于維護廬山的美麗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也深感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和行動來完成。
再次,廬山的文化傳承令人敬佩。在廬山的研學活動中,我們還參觀了長江大道的廟宇群和植樹翁廟。廟宇群包括了楊前溪、育圣殿等,這些廟宇外觀古樸,文化底蘊深厚。在植樹翁廟,我們學習到了植樹翁的故事,他是廬山人,為廬山植樹造林,并樹立了“為人養人,為天養樹”理念。植樹翁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價值觀,他的事跡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激發了我們保護環境、傳承文化的責任感。
最后,這次廬山研學活動讓我個人得到了很多成長。在廬山研學活動中,我不僅學到了關于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的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活動需要我們分組進行任務,我們需要相互協作、密切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向。同時,我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相互支持、共同成長,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開心。
總之,參加廬山研學活動是我人生中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入了解了廬山的壯美、環境保護意識和文化傳承。同時,我也成長了很多,鍛煉了自己的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相信,這次廬山研學活動不僅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更是對我未來成長和發展的一次有益啟迪。我會把所學所感融入日常生活,將廬山的美麗和價值觀傳承下去,共同為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二
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這座山上。"。我聽媽媽說這首詩描繪了人間仙境——廬山。我真的很想看看。沒想到假期剛過,爸媽就帶我去廬山了。我喜出望外。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東臨鄱陽湖,南接南昌王騰館,西接京九鐵路大動脈,北接滔滔長江,形成了舉世無雙的壯觀景象。“春如夢,夏如水,秋如醉,冬如玉”,造就了一幅充滿勇氣的山水畫。我們的車開著盤山公路,讓我頭都暈了,終于來到了廬山的山腰。
早上六點,我們踏上廬山的大巴,大家有說有笑。
我們首先來到廬山的“大門”。大門用幾個“擎天柱”支撐著它的牌匾,進了大門。我們看到了華師山莊,蔣介石曾經住過的地方。華師別墅是中西合璧的風格。華師別墅旁邊是一座教堂。聽說蔣介石是來玩的,被捕了。現在這座教堂還在使用。
離開教堂后,我們走上壽山路,走了大約30分鐘后來到三疊泉。俗話說“不到濠山坡不能上廬山”,但這里的人卻說“不到三疊泉不能上廬山。”。因為到處都有英雄坡,但只有廬山有三體拳,所以我用三體拳洗手。
離開三疊泉后,我們走在山脊上。過了四五分鐘,我們來到了廬山瀑布,它古今中外都很有名。“陽光香爐產生紫色煙霧。從瀑布看千川。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隕落九日。”這個瀑布就像一個白色的窗簾。薄薄的水滴像傘兵一樣從天而降,讓我們覺得有點涼。水滴就像冷卻機。瀑布旁的小亭子小巧玲瓏,旁邊是生機勃勃的樹木和松柏。這座廬山瀑布名不虛傳。我們來到山頂,廬山的風景映入眼簾。從遠處看,太陽公公正在下山。首先,天空是金色的,逐漸變成淡金色、深紅色和淡白色。最后,太陽公公下山了。月光下,路如長龍,樹如綠色的“海洋”,細流是龍的胡須,山是龍的身體和尾巴。
啊,廬山真壯觀。我們滿載而歸,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廬山。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三
廬山是中國著名的山岳風景名勝區之一,以其雄偉壯麗的山巒、清澈碧綠的湖泊和豐富多樣的植被而聞名于世。作為一座山水名勝,廬山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吸引了很多學生前來進行研學活動。近日,我和同學們參加了一次廬山研學活動,帶著好奇和激動的心情,我對這次研學活動進行了深入的體驗和思考,下面是我對于廬山研學活動的心得體會。
首先,廬山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廬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勢雄偉,峰巒疊嶂。在研學活動中,我有幸親身體驗了登頂廬山的壯麗景色。踏上山頂,鳥瞰山下,只見山脈起伏,云海漫卷,景色之美令人陶醉。特別是在霧蒙蒙的日子里,山與云交相輝映,猶如一幅令人迷醉的畫卷。同時,廬山還有許多美麗的湖泊,如孔子湖、銀針湖等,這些湖泊清澈見底,水面波光粼粼,散發著寧靜而神秘的魅力,給人一種親近自然、溫馨恬靜的感覺。廬山的自然風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體會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
其次,廬山的歷史文化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山,廬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研學活動中,我參觀了八大名剎之一的廬山寺,這座千年古剎建筑雄偉壯觀,內部布局精致,文化底蘊深厚。導游詳細地介紹了廬山寺的歷史和佛教文化知識,使我對佛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還參觀了廬山文化博物館,里面展示了廬山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和名人故事等,讓我對廬山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通過參觀廬山的歷史文化景點,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和敬重之情。
再次,廬山的生態環境讓我深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廬山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而聞名天下,但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和旅游開發的不可避免的影響,廬山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研學活動中,我親身目睹了廬山上的垃圾問題和游客亂丟垃圾的現象,這讓我深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我們作為人類,應該保護自然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通過這次研學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更加明白了環境保護的緊迫性。
最后,這次廬山研學活動給我提供了鍛煉自己和增長見識的機會。研學活動不僅僅是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是一個切實的實踐過程。在廬山的研學活動中,我不僅親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麗,還鍛煉了自己的各種能力,如觀察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同時,與同學們一起參與研學活動,我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增長了見識和知識,對自己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廬山研學活動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體驗機會。通過這次活動,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廬山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體驗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在未來,我將更加珍惜自然資源,努力保護環境,傳承和發揚廬山的歷史文化,形成一個和諧的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生態圈。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四
我們的祖國有大好河山和許多美麗的風景。我迫不及待地想有一天走遍祖國。這個暑假,我要去想有多少詩人贊美廬山。
一大早,我和朋友們出發去廬山。車到廬山,我們下車走到廬山感受這里的氣息。走了不到一會兒,就能看到廬山。比起眼前的廬山,之前游的很多地方都太差了,立馬被美景吸引。我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面,但真的很美。群山起伏,形狀各異。山中有水,水映山,山映水,山河相映。這只是廬山的一面,我懷著對廬山全景的憧憬來到廬山。
走進山里,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感覺仿佛置身天堂。沿著廬山的小路走,很快就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霧。我心里是歡喜的。這是游覽廬山的好時機。廬山隨著霧變得神秘而朦朧。霧在山里來回晃蕩,像天上飄著的云。不知怎的,天開始下起毛毛雨,霧逐漸消散了。身后有一塊傘狀的石頭,我們站的地方成了看山雨的最佳地點。誰能說這不是上天的恩賜?我們面前的山隨著雨上下起伏,像一條綠色的龍在盤旋。水隨著雨水向前傾瀉,眼前的廬山有一陣子像面鏡子,現在卻源源不斷。
雨停了,我們繼續走,整個廬山煥然一新。聽著,這是水。太吵了。我們爬上了山。是廬山瀑布。我們在瀑布上面,從上面流下來的水像白帶。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到了一句詩,“飛下三千尺,我懷疑銀河系已經淪陷九天了。”廬山名不虛傳。
晚上,我們在瀑布上方的水面上露營。廬山在夜間自有風格,山峰如老人摸胡子。水面反射月光,瀑布更美。月亮似乎被水沖走了。我聽著瀑布和蟬鳴,感受著廬山的氣息,安然入睡。
“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這座山上。”希望下次能看到更全面更美麗的廬山。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五
一、揭題。(3分鐘)
1、同學們今天非常精神,各個都閃著像寶石一樣的眼睛看著老師,讓我覺得你們非常可愛。剛才同學們背誦了課內外學過的古詩,所話說“熟讀古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只要大家堅持學習古詩,就會成為小詩人。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李白)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詩人?(3名學生說,師相機補充)
3、同學們對詩人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李白的詩風格雄奇豪放、想象豐富。現在請大家大聲、整齊的把古詩的題目讀一遍。
4、李白望哪里?廬山瀑布,請再讀一遍題目(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古詩,讀通詩句。
(一)認識生字、詞語。(6分鐘)
1、(課件出示生字詞)通過昨晚的預習,大家都會讀生字了嗎?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讀生字?(領讀、齊讀)
2、在這些生字中你覺是覺得最難記的生字是哪個?
(指名幾個說難字如:瀑、疑,說了后請其他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么記的,幫助有困難的孩子)
3、這些生字里面最容易寫錯的就是“流”字,我們怎樣就記住它呢?(邊說變畫出:三點水和水有關,右邊下半部分是一個變形的“川”字,像水從山上流下來;右邊還有一點水,千萬別忘了寫下來。)
4、請同學們伸出小手跟著老師寫“流”(師范寫,生書空)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練寫一個“流”字。
5、認識了生字,我們來讀一讀詞語。(齊讀)
(二)初讀古詩。(4分鐘)
1、現在我們把生字和詞語帶到古詩中讀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請同學們自由讀)
2、(出示畫節奏的古詩)要讀好古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誰能讀出詩的節奏美?(3名同學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讀得非常有節奏感,請全班同學有節奏的再讀一遍。
三、理解詩意,品讀。(15分鐘)
(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借助字典、課文注釋和插圖展開想象,讀懂這首詩。我們先來看看一二句的意思。
1、要理解詩句意思,就要先弄通生字詞意思。通過預習,說說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指名幾個分別說)
這兩句詩中那個字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生”字)
把詩句中的“生”字換成”“升”好不好?(不好,因為“生”字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
從這個字我們看出詩人用詞非常準確。
“遙看”是遠看的意思,與題目中哪個字相呼應?(望)請大家再讀,讀出遙看遠望的感覺。
老師把剛才同學們說的字詞意思總結了一下,請看著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誰能說一說?(請3位學生說)
2、品讀一二句(相機指導)
(課件出示)
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廬山瀑布的?(離瀑布比較遠的地房)讀的時候要讀出遙看遠望的感覺。(齊讀)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板書):讀——解——品
(二)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古詩的第三、四句。
1、(出示詩句)現在,請你和同桌一起合作學習,共同分享生字詞的意思。(同桌討論)
2、指名幾個學生匯報:你知道了那些生字詞的意思?(老師總結和幫助幾個難點字詞)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3、(出示注釋)說來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指名2位學生說)
4、品讀。
怎樣才能讀出瀑布又大又長、飛流直下的感覺呢?(指名2個學生讀)
同學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你覺得廬山瀑布怎么樣?誰來說一說你的感受?(廬山瀑布真美啊!??)
四、拓展。(5分鐘)
1、學習了這首詩我想問問大家,廬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嗎?(不是)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方法?(夸張)
小結:詩人李白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三千尺”不是一個準確地數字,只是夸張地說出瀑布很高、很長。
2、你們還知道李白寫的哪首詩中也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課件出示詩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3、古人在作詩的時候常常用夸張的修辭方法,我們在作文中也常常運用這種修辭方法。(課件出示 例:這座山真高,我站在山上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這束花真香啊,我在幾公里外就味道了它的香味。老師略作講解;出示半句話,學生運用夸張的手法接后一句;第三句學生自己創作)
4、匯報:誰來讀一讀自己寫的句子?(3名學生讀)
五、回歸文本,感情朗讀。(1分鐘)
看了同學們寫的句子,老師很高興,或許若干年后,我們班級中也會有像李白這樣的詩人、作家出現,老師期待著。讓我們再次回到李白的詩中,感受廬山的美景和這位詩仙的寫作魅力!
(學生感情齊讀!)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六
我們在上周四舉行研學活動。
我們的研學地點是在一個網球中心,大約走了三公里,我們到那兒認識了一個教官,他姓趙,外號種子,我們就叫他趙種子,他還吹牛說自己是隊里的顏值擔當,他還說自己在隊里排第二黑,"第一黑"就是綽號為:班長的黃小川,他是教我們軍訓的人,雖然喊著非常累,但也很有趣,我們的教官讓我們每個人都想一個隊名,在我們的爭議下商量同意叫戰狼隊,我們的教官又叫了幾個人去畫我們的戰旗。當他們把戰績拿來的時候,我們看見了說"四不像。"
我們又進行了杯子舞的環節,種子老師教我們一句口號:拍拍碰碰碰拍拿扣,拍拿捧切換手扣,我們跟著歌曲跳起了杯子舞。
跳完杯子舞,就去領飯盒,我們吃的是米飯和魚香肉絲,又喝了一碗健康湯。
我們吃過午飯就開始了我們的下一個活動生命動力圈,首先分為a圈,和b圈,我在b圈。首先我們先搖了50下在100下,然后是1500下,在1500下的搖中有許多同學想放棄,但他們還是咬牙堅持著,直到堅持到結束。
我們去研學旅行,知道了困難就像彈簧,如果你弱小它就會強大,如果你強大它就弱小,我們就反程回家了。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七
來安縣第二小學 胡云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詩題。
1.課前小游戲,看圖猜古詩。
2.揭題,板書詩題。
二、初讀古詩,明詩意。
1.讀詩題(指名不同學生讀,讀出不一樣的感受)。
2.生自由讀古詩。
3.指名讀古詩,解決“香爐”。
4.解決生字“疑”。
(相機出示疑)指名讀,齊讀。那么這個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指名一到兩名學生)一起跟老師寫。(師田字格范寫)
生描紅,臨寫,師展示,點評,反饋,生自評,互評。
5.生質疑不理解的字、詞,交流討論,解決問題。
6.再次指名讀古詩。(兩名)
7.生互評。
8.指導朗讀:古詩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出節奏來。王老師教給你們一個小竅門,咱們如果將停頓的時間稍微長一些,那感覺就出來了。
9.齊讀。
三、想象畫面,悟詩意。
1.同學們,古人有句話,叫“詩中有畫”,我們剛剛讀了好多遍,讀著讀著你就發現了,這首詩也描繪了一幅畫,師配樂朗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2.指名說說看到的景物。
3.指名描繪腦海里的畫面。
4.(相機出示開頭:太陽照在山峰上,峰頂云霧彌漫……)指導學生結合詩句,用自己的語言將腦海中的畫面描繪出來。可采用老師提供的開頭,也可以是自由創作。(學生自由創作)
5.交流賞析(師評,生互評)
四、再讀古詩,悟詩情。
1.抓重點字,感悟壯麗。
同學們,凝練的詩句中蘊含著一幅唯美的畫,同學們又為這幅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如果再一次讓你走進這首詩,你覺得哪個字用得妙?(指名說)
2.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討論,說說你的理解。
3.匯報成果。
4.指導朗讀。
5.了解寫作背景,升華情感。
6.交流討論。
五、拓展延伸。
1.我們浩瀚的歷史中還有描寫廬山的詩歌,相機出示《題西林壁》,請同學們先自由讀一讀這首詩。
2.指名讀。
六、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望廬山瀑布》;
2.誦讀《望天門山》,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七、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疑
韻律美
語言美
意境美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課件創設情景,播放有關大自然美景的圖片,再配樂解說,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然后自然導入到第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出示廬山瀑布的畫面,我相機配樂范讀,向學生展示廬山瀑布的美麗和壯觀,讓學生學習領略《望廬山瀑布》中所描繪的美景和詩人熱愛大自然,欣賞瀑布的氣勢宏大的激情,并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感染學生,收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并鼓勵學生大膽充分地展開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詩人用詞的精妙,鼓勵學生動腦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并把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遺憾的是,本想讓學生把這幅畫面畫下來,因為時間的關系而作罷。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八
三天研學,我們了解了安微的歷史,參觀了安微硯臺博物館、陶行知紀念館,在糕餅博物館學做黃山燒筑,還去了詩情畫意的百年村莊——宏村。
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徽字號”。“徽字號”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雕刻品,我們雕的正是“徽派四雕”中的竹雕。
我們六人一組,一到教室坐下,我就看見面前放著六個竹制的筆筒、六只左手手套和六把刻刀。筆筒是一個直徑大約7.7厘米的圓柱體,上面寫著“天道酬勤”。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我們就開始刻了。我把刻刀斜面朝上,使出洪荒之力,才刻好了一橫。正巧,指導老師來到了我身邊。我向她求助,她告訴我要反著拿刻刀,平口朝上。
我又開始干起來了,這回我吸取教訓,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天”刻好了。我再接再厲,又刻好了“天”和“道”兩個字。“酬”字才刻了一半,老師就喊“停”了。她讓人端來墨汁,我們給刻的字上色。我仔細地為我的竹筒上色,終于完成了。被砂紙磨得油光發亮的筆筒上,不僅又“天道酬勤”,還有我的名字。
“天道酬勤”這四個字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只有勤奮,上天才會給你相應的回報。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加倍地努力學習,爭取比現在更好。
廬山研學活動心得體會篇九
——龐古堆小學:盧楊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瀑、爐、疑”四個生字,會寫“爐、煙、流、銀”四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積累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插圖。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背誦課內外學過的李白的詩。
2、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要大家堅持課外閱讀唐詩,一個個都會成為小詩人的。
3、板書課題。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二、解讀課題,檢查預習
1、大家齊讀課題。誰能加個詞,把題目說成一句完整的話?(李白望廬山瀑布)
2、讀課題要有講究,看誰能夠按老師的要求讀好?怎么讀,能夠看出李白到廬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讀時,強調“望”字)
3、怎么讀,能夠看出詩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讀時,強調“瀑布”二字)
4、小組合作,檢查預習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預習情況,教師巡視指導。(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指導,同學評價。(3)、指名朗讀古詩,相機糾正讀音,標注節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品讀
一、二兩行詩。
1、指名讀第一行詩“日照香爐生紫煙”
2、指名讀第二行詩“遙看瀑布掛前川”
(二)品讀
三、四兩行詩
1、指名讀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提問:誰能夠用朗讀的方法告訴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學生朗讀時能夠突出“飛”、“直”、“落”三個字。)
3、出示廬山瀑布的插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廬山瀑布飛瀉直下的壯觀景象吧。
4、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導朗讀詩句。
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指導學生朗讀時語速快速而響亮,給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7、再讀第三行詩,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讀,能讓人感覺瀑布很長? (讀“三千尺”時語氣舒緩,語調稍揚,表現水流很長。)
8、介紹“銀河”的知識:農歷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叫“銀河”,瀑布看上去跟銀河很相似。
10、這銀河從天上掉下來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疑”字。
11、請同學們一起想象瀑布像銀河從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讀讀第四行詩。(朗讀第四行詩時,要求語調平穩有力,帶著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讀出給人以瀑布很高很長之感。)
四、賞讀古詩,練習背誦
1、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
2、師指插圖,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
3、學生練習背誦整首詩。(看圖背,齊背,賽背)
4、小結:詩人李白寫出了他所見到的紅日、青峰、紫煙和白色的瀑布,并展開大膽想象,整首詩色彩明麗,想象奇特,像一幅壯美的圖畫。希望你們回家被給爸爸媽媽聽。
五、練習書寫生字
1、讓學生認讀生字。
2、教師相機重點指導學生從筆畫、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
3、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展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
六、作業(自選喜歡的方式完成):
1、喜歡背誦的同學把這首詩背給家人聽;
2、喜歡畫畫的同學畫一畫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
3、愛好積累的同學課外再背幾首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