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作文400字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1500字篇一
捧著奶茶,沐浴著陽光讀書。讀和現在所處的環境完全不相符的英國社會:政治腐朽污穢,人物阿諛奉承。不知不覺,被作者精妙的語言,夸張的修辭,與人物性格相符的對白所吸引,被書中那腐敗的英國社會所吸引,被書中主角所折射出來的精神品質所吸引,被作者敢于批判的精神所吸引。看慣了千篇一律的小說情節,厭惡了被作者包裝的很好的正面形象,不知是一時興起,還是其他原因,我愛上了這本名著——《格列佛游記》。它的暗諷用得精妙,它的人物設計得巧妙,它的一切仿佛注定了它的未來,和它的影響力。
無論是大人國的游記,還是小人國的見聞:無論是飛島國的所見,還是慧骃國的經歷,都不痛不癢,真真實實地批判了英國政治的腐朽與不堪!它不是一個對社會的禮贊,不是一個對人類的禮贊,而是對腐敗社會赤裸裸的厭惡和排斥!
故事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字都包含感情。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歌頌者,都能吟誦出贊頌天使與社會的禮贊: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被征服者,都被剝削和殘忍的對待;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傀儡,都被操縱著渺茫的未來。不是社會上的每個角落都是安全的,和平的。至少我從書中讀到了,從書中認識到了與現實相反的英國社會,認識到了腐朽貪婪的英國政治人,認識到了作者嫉惡如仇的態度,認識到了……
向與命運相反的那條路走去,卻與現實不期而遇,罪惡與善良,美麗與丑陋,權利與金錢,無法言喻的感覺,從心底漫開。人家說人生是趟殘酷的旅行,我卻覺得,一個社會的演變史才是殘酷的,才是一次殘酷的旅行,而殘酷的始作俑者,是那些正在經歷殘酷的人們。
現代的“文明”社會啊,也許那時的風氣早已不復存在,那時的虛偽和假象也漸漸褪去,不過也總是會有僥幸應運而生,總有一些道德的污點出現,社會的陰暗角落里,總是會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現實。
或許,生活,并不是都稱心如意;社會,并不是都和平和諧,所謂“喜憂參半”,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極端面,一個極端好,一個極端壞。不過,生活終究是生活,命運不是說改寫就改寫,社會也不是說衰敗就衰敗,一切不是能如人所愿的說變就變,因為存在感,不是說消失就消失的。
非社會禮贊,不是對社會的禮贊,不是對人性的禮贊,而是一種批判,是一種對現實的揭露,揭露了社會最里層,揭露了人性的惡劣和偽善。
有一種語言,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有一種方式,能挑起人們的熱情。有一種禮贊;能批判和揭露。對這本名著的感想,全然是對社會對人性的感想,詮釋了一種特殊的美,特殊的使命感,讓這本書顯得更沉重,顯得更經典。
依舊捧著奶茶,不過心情卻比讀時更沉重了些,更成熟了些。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作文400字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1500字篇二
這個暑假,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小人國里的一切都非常小,他們對于格列佛就像玩具一樣。大人國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們的"寵物"一樣為他們表演,逗他們開心,還要提心吊膽,以防被弄死。小人國和大人國不僅大小相反,心胸也不同,小人國連年征戰,爾虞我詐;大人國民風淳樸,對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有著很多疑問。大人國國王,討厭戰爭,對制造火藥殺人深惡痛絕,在他看來,人類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毒害的爬蟲,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這里,表達了斯威夫特的反思,對人類社會各種不公平制度的詰責。
格列佛在大人國,像寵物一樣被飼養,像猴子一樣表演,供人取樂,這是他的生存價值。這比喻倒不錯,我們人類不也正是這樣對待其他物種,甚至這樣對待同類中的弱者嗎?弱者的命運,有時只能是供人取樂,任人玩弄。這是這個世界的法則,格列佛說,大人國最美麗的處女們,也引不起他的興趣,因為她們身上的斑點被放大了,自己的眼睛像顯微鏡一樣;而且她們身上的氣味太熏人,因為自己小小的鼻子對氣味已經足夠敏感,誰讓她們是巨人呢,氣味也自然而然加倍了。她們并不把格列佛當成人,所以當著格列佛的面脫得精光,小便,還把格列佛剝個精光,讓他騎在自己的奶頭上玩兒。
斯威夫特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性與愛,并不是絕對存在的,而是受人類社會環境的巨大影響。表面上自然而然的東西,其實是在一切必要條件已然具備的情況下才自然而然地發展著。蘋果落地并不是必然的,不信你去一下太空,男女性欲也不是必然的,不信你去一下大人國。
人類只是欲望的玩偶,從某種角度看,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于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后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
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并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身父母。
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后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游記》之后,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揮。
夕陽欲墜,一群圣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云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