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一
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杰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著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整個故事的情節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之后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接著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后階段盡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后,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蘇,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說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嘗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伙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后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與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蘇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人間終有美好的存在。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二
看完了呼嘯山莊,感觸并不太多。只是清晰的感到一種悲哀。為了那里面的所有人而感到悲哀。尤其是小凱瑟琳。她無力反抗,在那樣的環境下,被逼下嫁給小林頓。我可以感覺到她最絕望最無助的就是小林頓病入膏肓之時,她無力讓她公公希思克利夫去叫醫生。是的,她是愛她的,盡管他并不愛他,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愛。親眼看著自己愛的人那樣子死去,連救治的努力都沒有。她沒有能力,只是附屬品。沒錢,沒地,沒力氣反抗。她的意志完全被壓制,有的只是服從。她改變不了屋子的主人,希思克利夫。我看到那種軟弱與無助之后,才明白在那個時代那種環境下真的就沒有女子的立足之地。我想到了舊時代的中國,那些女子受到的壓迫怕是更甚吧。婚姻不自由,還得纏足,還有多女侍一夫,封建的家長制,就如里頭的希思克利夫,以他們絕對的權威去壓制所有人……
慶幸,自己生活在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過去的那種黑暗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終于贏得了自由,終于有了自己獨立的生活。我又想到了《平淡生活》里面優優的大姐,我可以理解她的無奈,沒有錢,還病重。只有依靠那個為了錢不擇手段的丈夫。她就是一個附屬品,活著只是為了艱難的活著。可是我最痛恨的就是這種軟弱并且依賴別人的女子,而她呢。居然可以絕情到對自己丈夫陷害自己的妹妹視而不見。她可憐并且無能,沒有人能夠救她,因為她自認為沒有了丈夫她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以后的我絕對不會當這種女人,要自己獨立的生活,尤其是經濟上要獨立。不要靠別人,就算別人再好,也并非永遠靠得住。所以,自己要對自己好,要好好的關心自己,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憐憫。
希思克利夫,他是個可憐的人,那么的愛凱瑟琳,卻終因愛成恨。因為想去報復,他的一生都活在痛苦中。有那么可怕的童年,已經夠他受的了。可偏偏,他忘不了他受的苦忘不了那些加在他身上無限苦難的人。瘋狂而可怕的報復,好好的兩家人,就讓他的一己報復之心給弄得家破人亡。他并沒有獲得報復之后的快感,最后在無限的思念和痛苦中死去。沒有了靈魂的人,在最終總算明白了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執念罷了。
于是,要學著去寬容,忘掉那些不愉快的,只有這樣才能快樂的生活。愛恨不過是在一念之間罷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總是這樣子的,到最后當事人才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如同這個名字一樣,呼嘯山莊是個不安分的地方。呼嘯的狂風,帶著憤怒的靈魂飛舞,燃起復仇的烈焰。只是在那個特有的時代,才會有奴仆,有門第之見,有尊貴之別,有絕對的控制與服從。語言中帶著無盡的仇恨與癲狂,只因為心生執念,所以讓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可以改變下想法也許他的命運會好很多。想到了《白云階梯》里面那個將自己鎖在孤島的大帥哥,他說過:“如果可以早點換一種人生,而不是自守在那狹隘的想法里。在那座島上等他父親回來,在那里忘掉他深愛卻不認識他的那個女人。他也許早就如同后來一樣,走出了那座島,獲得了自己的愛情,找到了父親,生活在白云之上。”所以,記得要以陽光的一面去看待生活,總是會有希望的,總是會有幸福來臨的。重要的是自己去努力追求……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三
《呼嘯山莊》,幾乎是囫圇吞棗般地讀完的。
看起來很復雜,因為敘述者一直在變。一開始是以克洛伍德先生一個租客的角度來作為引子,引出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故事。正式講故事的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丁恩太太,而且在故事里面丁恩太太又有三個稱呼丁恩,內莉,艾倫,一時不留意就會亂了。而且丁恩太太在講故事的時候,對人物的稱呼又時時變化,要很注意才能弄清楚,讀起來要費一點精力。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有點復雜,還好最終是個好結局,不過這個結局讀起來總是有點草草了事。希思克里夫是故事主人公,他的童年是那么不幸,他的愛情又是那么的不順利,他一生都在盤算如何報復他的仇人,一個為報仇而生的人怎么會快樂呢?看到他那么粗魯地對待埃德加,那么粗魯對待伊莎貝拉,那么粗魯對待他自己的兒子、哈里頓和小凱瑟琳,讓人看了有點壓抑。他粗暴的一面時常躍然紙上,每次寫他的殘暴,我都有種不忍再讀的感覺。后來他說他總是看到凱瑟琳,我覺得他是想凱瑟琳想瘋了。而最后他的餓死,好幾次讀到他吃不進東西的文字,還有他恐怖的眼神描寫我都以為他要死了,誰知道看了好幾頁,才看到他在一個雨夜睜著猙獰的眼睛,露出恐怖的微笑,永遠地不動了,才知道他真的是死了。對于哈里頓,其實他是愛他的,至少比對自己那個懦弱的兒子小林敦的感情要多,或許就是因為他在哈里頓的身上看到他年輕的縮影吧,雖然殘暴對待他,可心里還是愛他的。而哈里頓,在希思克里夫死后,也是惟一一個為他流淚的人。讀到這里,我不得不被哈里頓的善良打動。
凱瑟琳,說是小說的女主角,可是到書的一半,或許還不到一半就去世了。可是在我看來,去世對她來講也是一件好事,是一種解脫。在埃德加和希思克里夫之間,她選擇不了,如果說她不喜歡林敦先生,她就不會跟他結婚,就不會不想離開他。我想凱瑟琳對林敦是有感情的,雖然她瞧不起他的懦弱,可是心里還有他,還有這個家。凱瑟琳對希思克里夫的感情,雖然是愛情,可是我在書中卻沒有讀到她對希思克里夫炙熱的愛的字句,更多的是她的壞脾氣,不是為這個吵,就是為那個鬧,確實是一個瘋婆子。我不喜歡這樣一個討厭的人物。
埃德加林敦,懦弱的代名詞,什么都能忍的人,脾氣最大的一次就是往希思克里夫喉嚨上打的一拳,其他的時候,他身上體現的除了懦弱還是懦弱。對于妻子的不忠,就算怎么不愿意,還是給忍下來了,更多的是無奈,蒼白,無力。
小凱瑟琳,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子,她比她的母親要懂事多了,童年的小凱瑟琳是一個貼心乖巧的好孩子,天真爛漫,看她對父親的話,以及對父親的愛,讓我看了替林敦感到安慰。埃德加沒有妻子的溫柔體貼,卻有女兒的乖巧伶俐,也算是一種補償吧?凱瑟琳為什么會愛上林敦呢?憐愛之情比較多吧?總是很不懂為什么對著那么虛偽可笑的小林敦,小凱瑟琳還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對于樸實的哈里頓,同樣是表哥,她卻看不起他低下的身份,而不喜歡他。后來,小林敦死后,她因為太無聊寂寞,才和哈里頓和解,繼而成為親密的愛人,讓人迷惑。
小林敦是我在這本書里面最討厭的人。虛弱,大熱天都要生火,對人沒有禮貌,非常沒有教養。婚后,他竟然鄙視小凱瑟琳,說她什么都沒有,她的財產都是他的。讀到那里,我真的覺得很討厭他,巴不得他快點死去,因為他這種丑陋的面目實在讓我覺得無比惡心。
同情弱者是很多人的通病,可憐的哈里頓很善良,而且不像希思克里夫那樣充滿了仇恨。我想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如果當初希思克里夫不是受到欺辱,不是受到打擊,他不會這樣殘忍地報復的,哈里頓,就是希思克里夫真實的反應,其實他也是善良,純樸的,只是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一輩子,都只有仇恨,報仇……
讀完《呼嘯山莊》,我真的沒有被希思克里夫和凱瑟琳的愛情所感動,因為現在的我覺得,這樣的愛情,我不信。可能我還沒有那么多體驗,不能理解他們所為一輩子的愛,又愛又恨,冤冤相報何時了呢?愛情,總有褪色的一天,沒有了一個,下一個總會出現的。何必單單守著那一個,然后拒絕其他的呢?這樣真的太傻了。偉大?不覺得。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四
黑色的風灌滿了整個山丘,暗色的雨擊打著脆弱的土地,吞噬了一切光明與美好,吱呀作響的木質地板,空空蕩蕩的房間,希斯克利夫獨掌燭臺,眼神游移于窗外無邊無垠的黑暗,黯然絕望空洞,似一只無底的黑洞,忘記了守望的理由……看《呼嘯山莊》,始終是很壓抑的,那個山莊,那些遙遠的愛恨情仇,猶如一陣陰云在我心頭不時下著苦雨。
看了書,也看了電影,雖然電影沒有書中那樣細膩深刻的傳情與控訴,但很真實,特別是那種獨特的眼神,一經觸碰就似乎扎進了心里永遠揮之不去。那是由于瘋狂的愛的侵蝕,卻更是由于受了愛的背叛而生恨的綿綿無期的折磨而造成的,總是生活在回憶的愛里,卻用復仇來面對現實,從此這恨再無絕期。
這段話是當凱瑟琳·肖恩被丁太太問及為什么要答應埃德加·林敦的求婚時的表白,這看似感人的誓言卻蘊含著所有罪惡的源泉,凱瑟琳無法克服的虛榮心使她自己得到了報應也害得身邊無數的無辜者倍受煎熬。這便是她可憐可恨之處了。
這是凱瑟琳對丁恩太太說她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時的表述,這一次我們可以相信她的話,這的確是她的真實想法,但為了物質上的虛榮她放棄了背叛了,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的苦網中掙扎著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憤的責備她:“你為什么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于你自己的心意,這樣做了。”又說:“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了他的悲劇的發生,只怪他的癡情與執著,他愛錯了人,他開始承擔自己的失誤所帶來的代價,又把它轉嫁到別人頭上,他是可憐的,也是可恨的。命運弄人,他為了他的愛情經歷了人生百難,換來的只是孤獨的靈魂和在那曠野上一口無人會去祭奠的苦墳而已。
只有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呼嘯山莊》,是那埋葬愛與恨的地方。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五
怎么說呢,好像最近看書都沒有激情了。
作為一部被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及創作家毛姆評為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之一的作品,我不能因為自己的愚鈍而給它抹上一絲陰暗。
哪怕我根本沒有這個本事。
希刺克厲夫從出生到死亡都是一個不幸的人。
哪怕他從頭到尾一直是凱瑟琳·恩蕭愛情的擁有者。
更不用說,這種愛情是他陷入更痛苦深淵的原因。
既然老恩蕭不能給予他除了物質上的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在恩蕭夫人的冷眼旁觀下,恩蕭兄妹的冷嘲熱諷甚至拳打腳踢足以將一個小孩的自尊擊潰。
而希刺克厲夫畢竟當時還是小孩,不懂得生存之道。
以為有老恩蕭的寵愛就可以為所欲為,甚至以此要挾辛德雷·恩蕭,從而得到自己想要換的小馬。
然而,靠山并不是屹立不倒的。
老恩蕭去世之后,希茨克厲夫又能以什么為生活的保障呢?
從呼嘯山莊的三霸主之一淪為仆人,是無可避免的。
偏偏與凱瑟琳·恩蕭產生了愛情!
甜蜜又苦澀的愛情!
在身份懸殊的攔路虎面前,凱瑟琳選擇了曲線留愛。
面對林惇的求婚,她答應了。
她以為可以利用林惇提高希茨克厲夫的地位。
偏偏林惇也是看不起他的,甚至只愿意在廚房接待他。
凱瑟琳可謂是作繭自縛,將兩人的愛情夢親手打碎。
希茨克厲夫對臨死前的凱瑟琳悲憤的責備是有道理的。
而接下來的話,為希茨克厲夫以后瘋狂的報復行為作了解釋。
“我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夠愛他?”
其實一直很迷惑希茨克厲夫與耐莉的關系。
有時候很和諧,有時候很冷漠,有時候很僵硬,甚至對立。
或許,有點類似于伴君如伴虎的意思。
而希茨克厲夫,毫無疑問,無愧于這句話。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六
在狂風暴雨的施虐下的一個山莊下,是一個關于愛、恨的故事,是魔鬼的復仇,是跨越生死的激情,是一段無法寬恕的人生。
《呼嘯山莊》作為19世紀的古典文學,本應沾上那個世紀女作家通有的充滿溫文爾雅的貴族氣息,彌漫溫馨的莊園氣息,帶著典雅和小資品味。可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才知道這是19世紀的一朵充滿無窮魅力的奇葩。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于當時流行的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的自然協調繪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著大自然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又不計后果的恨,這在溫文爾雅的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他希斯克利夫,不過是山莊主人帶回來的身份不明的孩子,可她凱瑟琳·恩蕭卻是山莊主人寵愛的小女兒。他們親密無間,他們青梅竹馬。本該是一段佳話,但命運總是在最幸福的時候,拿起錘子敲下去,剩下的只有滿地的悲涼與心寒。他,失去寵愛后,她,嫁給了別人,他心中那么愛意被滿滿的仇恨蒙蔽了,禁不住想問: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幸福來的快,去的也那么快?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暫時的離開,選擇了報復,選擇了地獄。三年過去了,他,帶著滿腔仇恨,帶著滿身財富回來了,他,狠狠地報復了。
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蘇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殘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強烈的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把自己的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并沒有勝利的喜悅,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終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的夢魘般的夸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的蹊蹺神秘。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最深的迷戀,最癡的執著,最痛苦的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與人物激蕩的情懷相得映彰,荒涼的曠野深遠多變,陰郁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的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的愛深入人心,強烈的撼動著人的靈魂。
高中生呼嘯山莊讀后感呼嘯山莊讀后感篇七
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重要里程碑位置的《呼嘯山莊》是以英國約克郡荒涼的原野為背景,作者艾米麗·勃朗特以其獨特的想象力、沉著而冷靜的性格、敏銳的觀察力寫出來的作品。
《呼嘯山莊》是一個發生在兩個英國家族(恩蕭一家與林頓一家)之間的故事。故事發生很多年以前,英國北部一個風景優美,但卻十分荒涼的荒野上。這是一個關于愛、恨的故事,是一次魔鬼的復仇,是一場跨越生死的愛情,是一段無法獲得寬恕的人生。兩位主人公是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他們之間的愛和希斯克利夫的恨共同摧毀了他們所有的幸福。
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三個部分逐步展開的。
第一部分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希斯克利夫被恩蕭先生帶回家,并成為這家的一員,除了恩蕭先生和凱瑟琳,其他家人都不喜歡他。漸漸地,他們之間形成了難以割舍的感情:凱瑟琳想時時刻刻都與希斯克利夫在一起,而希斯克利夫也愿意為凱瑟琳做任何事情。恩蕭先生死后,辛德雷成了呼嘯山莊的主人,他仇恨希斯克利夫,在他看來,希斯克利夫搶走了他應得的父愛,所以對希斯克利夫實行暴虐和壓迫,希斯克利夫慢慢的產生了報復的念頭。
第二部分描寫了希斯克利夫的復仇。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無法降低身份忍受貧窮,同時又想幫助希斯克利夫脫離如此糟糕的生活,早日離開呼嘯山莊,她背棄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畫眉田莊的她根本不愛但英俊、富有的埃德加·林頓。所以希斯克利夫帶著一顆受傷的心,悄然離開了這個無可留戀的傷心之地。三年以后,猶如紳士但不乏野性的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嘯山莊進行他蓄謀已久的復仇計劃。他首先與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爾結婚;然后把自己的所遭遇不幸和屈辱強加給下一代,在這片野風肆虐的平原上,他把所有人的心冰封了;最后將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占為己有。他的復仇計劃已經完成了,但此時凱瑟琳早已帶著遺憾離開了。
第三部分寫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在臨死前,希斯克利夫依然保持著對凱瑟琳的思念,嘴里念叨著“愛情……永遠……”最后作者給小說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在希斯克利夫死后,有人說看見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鬼魂在這荒涼的原野上散步,這對戀人在世上的時候沒有過上幸福生活,死后終于永遠的相伴在一起了。
《呼嘯山莊》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愛與恨的反復糾纏,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用彼此的恨延續彼此的愛,用彼此的怨念維持彼此的思念。希斯克利夫的愛——恨——復仇——死亡,既是小說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我們無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帶著怎樣的心情離開呼嘯山莊,我們不知道希斯克利夫在離開的三年中經過怎樣的曲折磨難和處心積慮來完成復仇計劃,我們只知道當他回到呼嘯山莊時,他要把對手的財產一步一步地占為己有,把曾經的仇人、情敵一步一步地地逼上絕路。在這慘痛的復仇過程中,是愛還是恨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愛,是對凱瑟琳發自內心的愛,是對凱瑟琳跨越生死的愛。由這種愛產生的恨使希斯克利夫從人轉變成魔,使人性徹底冰凍、撕裂和墮落。這就是這篇小說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動人心的核心——愛與恨的交織。
讀完《呼嘯山莊》,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平靜,這個悲慘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希斯克利夫的遭遇告訴了我:對于世界的黑暗,對于人生的困境,如何以自己的愛來換取光明,驅散陰霾。凱瑟琳的悲劇告訴了我:如何面對真實的自我,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如何選擇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