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農夫和蛇讀后感農夫和蛇讀后感實用篇一
《伊索寓言》這本經典童話書使我愛不釋手。讀了一遍又一遍,使我從中懂得了很多道理。如農夫和蛇告訴我,對象毒蛇一樣的惡人是不能有憐憫之心的。
冬天到了,漫天飛雪,天寒地凍,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毒蛇。
農夫是最怕蛇的,本想撒腿就跑,可看那蛇卻一動不動,原來早就凍僵了。農夫是個心腸很軟的人,他想:“毒蛇雖然有毒,但現在已經凍僵了,如果再不救它,它就會被凍死。”于是,他就把毒蛇放到自己懷里,希望能救活它。
溫暖使凍得半死的毒蛇蘇醒過來了,它可不管是誰救了它,對著農夫就咬了一口。農夫中了劇毒,奄奄一息,最后死了。農夫怎么也沒想到,被自己救活的蛇會恩將仇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惡人不能有憐憫之心,在生活中我們要愛憎分明,千萬千萬不能恩將仇報。當我們遇到毒蛇一樣的惡人,一定要當心,一定要用勇氣和智慧去戰勝它,不要被它可憐的外表所迷惑。要懂得知恩圖報,時時刻刻都要記得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農夫和蛇讀后感農夫和蛇讀后感實用篇二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夫之死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俄羅斯帝國時代,有一個農奴出身的俄國人。他的體格很強健,又很努力工作,省吃儉用,所以很年輕的時候,就積存足夠的錢為自己贖身。
從此以后,他租別人的田,繼續努力耕作,不但更加省吃儉用,甚至除了睡眠之外難得休息,除非病得起不來,否則天天下田。
所以,到他壯年的時候,已經存夠了積蓄,買到幾畝良田,成為一個小小的地主。
他繼續這樣子吃苦耐勞地生活著,到了晚年,他不但有十幾頃的良田,甚至還可雇用農奴幫他耕作。可以說已是衣食無缺,甚至豐盛有余。
一般人在他這個年紀早已賦閑在家,頤養天年。但是,他仍積極地在尋找增加財富的各種渠道。
有一天,他聽說在南方靠近烏克蘭的地方,有一大片黑油油的肥沃土地,地上長的麥子遠比他田里的還粗大又飽滿。這片一望無際的沃土屬于一個偏遠的部落,他們對金錢的交易了解很少,只要給族長一小袋黃金,他就把一天腳程內所能圍繞起來的整片土地都送你。
這個農夫盤算了一下,一袋黃金只不過是他十分之一的儲蓄,但一天腳程可以圍繞起來的土地,卻是他既有土地的幾十倍。更何況,那里的`土地都遠比他現有的土地肥沃啊!
所以他就趕快帶著一小袋黃金和一個最強壯的仆人,趕到那個部落去。
族長很熱情地接待他,也證實了傳聞中的土地交易方式,只多加了一句話:假如他日出時出發,而無法在日落時趕回到原點,他將一無所得,而那一袋黃金仍歸族長所有。對他來講,這個條件倒是很公平。所以他就把一袋黃金交給族長,并且挑了一塊看起來最肥沃的土地,約定第二天天亮前在那里和族長碰面。
第二天一早他就起床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再叫仆人把昨晚準備好的木樁、午餐和飲水一起背在背上,趁天亮前趕到約定的出發地點,發現族長已經和族里一群喜歡看熱鬧的人一起在等他了。當第一道晨曦的光芒進入他眼簾的時候,他就急急忙忙地帶著他強壯的仆人一起連走帶跑地出發了。
昨夜他就已經盤算好了:一出發他就往北走,等太陽升起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就要左轉往西走,在接近中午的時候他要停下來邊吃午餐邊休息一個小時候左右,然后左轉往南走,當太陽落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再左轉面向東方走回到原點。這樣,他就可以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圍繞出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地。
他和仆人邊走邊打木樁。但是,當他朝北走到應該要左轉往西走的時候,卻發現前面的土地更肥沃。于是他想:“沒有關系,我再往前走一段路,等一下再左轉。反正我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土地”。
可是愈往前土地愈肥沃,害得他一直朝著出發時往北的方向走下去,舍不得往左轉,等他意識到已經快接近中午了,才勉強狠心往左轉。
到了中午的時候,他才往西方走沒多遠的路,如果按照計劃左轉往南走,他的土地將會非常狹長。因此,他改變了原來的計劃,繼續往西走。
此外,他放棄了中午的休息,為了趕路而邊走邊吃。過了一段時間,他警覺到太陽已經快落到40度仰角的時候,他才焦急地想要左轉往南走。可是算一算時間,如果這時候他才往南走,出發地點將在他的左方,他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夠再左轉往出發點走呢?因為時間顯然不夠了,他只好放棄原來想擁有一塊方正土地的期待,直接往出發點走過去,心里想著:“一塊三角形的土地總好過一無所有!”可是,他這個決定還是太晚了,眼見著太陽即將下山,他還看不到出發點。于是他焦急地奔跑起來,并催促著疲累的仆人把整袋木樁丟了來扶著他跑。他跑得又饑又渴,卻不敢停下喝水,等他都已經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才看到遠遠山頂上有一群人在出發點等他。可惜的是,夕陽的最后一道余暉已經沒入地平線下。
他正傷心的時候,卻發現出發點上的人又叫又跳,好像在鼓勵他,為他打氣,于是他想起來:出發點的地勢比較高,所以還看得到夕陽。
于是,盡管他已經喘不過氣來,還是拼命催促仆人攙扶著他往前沒命地沖刺。終于,在夕陽的最后一道余暉中,他到達了出發點的山頭,累得趴在地上——卻從此再也起不來了!
族長指揮著他的族人和這個農夫的仆人,就在山頭上幫他挖了一個墳。六尺長,三尺寬,三尺深!
看完這個故事,最令人震驚的是:這個農夫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只要他不那么貪心,他有很多機會可以不需要付出這個代價的。偏偏,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往往像是中了蠱惑著了魔一樣,明知道貪欲已經過了頭,有可能會為此付出痛心的代價,卻總是欺哄自己說:“再多一點點就好了,我以后還有補救的機會。”就這樣一直沉溺下去,直到一切補救的機會都已經消失為止。
農夫和蛇讀后感農夫和蛇讀后感實用篇三
相信大家都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吧,許多大人都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像那個愚蠢的農夫一樣不分清楚好人和壞人就去幫助或救他們,反遭到傷害。可我卻不贊同這種觀點。
現在,我再為蛇抱抱冤。它毒死了農夫不假,表面上好像是忘恩負義,可作為一條蛇,它醒過來后用毒牙咬農夫僅僅是它求生的一種本能,因為它感覺到不安全,而且也不可能知道之前發生過的事情。
曾讀過這樣一篇短文:一個人在路邊餓得昏迷過去,另一位過路人服侍了他一夜,第二天便走了。當那個人醒來,卻無法知曉這之前發生的事。又有一個人在樹下睡覺,一個過路人走過來打死了在他頭上盤旋已久的毒蜂便走了,那人醒來后,還是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那么,連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怎么可以苛求一條蛇去做到呢?更何況,蛇也不知道那人是救它還是害它。我想,在蛇的意識里,“人”或許就是它的天敵之一也還說不定呢。常言道“不知者無罪”,可為什么到了蛇這里就有罪了呢?或許是因為蛇一直以來都是邪惡的象征,于是它做什么都是錯的。
一則《農夫與蛇》的寓言,它的傳統寓意與實際情況竟相差這么遠,那么,其他類似的寓言和童話呢?我們也不妨換個角度去思考,我想,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農夫和蛇讀后感農夫和蛇讀后感實用篇四
沒有相信蛇的花言巧語,拿起斧頭就把毒蛇砍死了,保護了自己。
獵人趕來把狼殺了,東郭先生得救了。
辦法懲治它。要知道:同情敵人就是傷害自己。
農夫和蛇讀后感農夫和蛇讀后感實用篇五
大家都聽過農夫和蛇的故事吧?那個農夫和蛇,講的是農夫把蛇救了,而被蛇咬死的故事。我這個是說,農夫救了蛇,蛇報答農夫的事。想要具體知道這個故事,就和我一起走進我的童話世界吧。
在一個很偏僻的村子里,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兩個年過八旬的老人,還有一個六七歲的孫女。
一天,農夫見家里的柴要燒光了,就對老伴說:“老伴,你在家里照看孫女,我上山打柴去。”老伴說:“好吧,那你快去快回喲。”說完,農夫就動身了。
農夫走著走著,在半山腰的時候,看見了一條受了傷的小白蛇。見它可憐,就把它帶回了家,卻忘了打柴。回到家,他的老伴問:“你打的柴呢?”農夫恍然大悟:“哎呀!我把小蛇帶回來,忘記打柴了!”就在這時,小蛇醒了,用微弱的聲音問農夫:“救命恩人,你有什么麻煩嗎?”農夫好象聽見蛇在說話的樣子,回答道:“小蛇,你可以說話?我救你忘了打柴,難道你可以變出來嗎?”蛇信心十足地說:“當然。你看你們放柴的地方。”農夫一看放柴的地方,有一大堆柴,欣喜若狂。
從此以后,農夫帶著傷已經好了的蛇到處幫助窮人。小蛇見農夫心腸好,給農夫變了間比較好的房子。可農夫不住,把房子讓給了比他還窮的老人。小蛇一見,又給了農夫一百年的壽命。小蛇認為它這樣做,農夫就不可以把壽命給別人了。但出乎它的意料,農夫卻叫小蛇把壽命給他的孫女。小蛇無法拒絕,只好從了。
一年一年過去了,小蛇也長大了,農夫放它回自己的家鄉------森林中去了。
后來,農夫還是活到了九十九歲。也許,這還是小蛇多給的他的壽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