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作文能夠打動人心,讓讀者對于文學的魅力產生更深的體會。無憂的微笑:每個人都羨慕他的微笑,因為那是一種無憂無慮的微笑。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一
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比如:彈古箏、滑冰、騎自行車等。
我最喜歡的要數彈古箏。今年夏天我就要考級了。這是我第一次考級,我緊張得心都要跳出來了。
考試那天,我和媽媽頂著炎炎烈日,來到了考場,在等待的時間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問媽媽我能通過嗎?媽媽一邊說能,一邊還用鼓勵的眼光看著我,好像在告訴我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輪到我上場了,一進門我看見評委老師和藹地對我點點頭,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來,開始彈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緊張,可是一不小心又把老犯錯的`一個地方彈錯了,我心想:“這下可糟了!”想到媽媽對我說的話,我堅持把下面的曲子彈好。這時,老師對我說可以了!我懷著不安的心情走出了考場,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直到有一天,媽媽告訴我考級通過了,我真是又驚又喜,雖然練習古箏讓我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是我還會繼續努力彈下去的。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二
“撲通,撲通,撲通――”我的心兒急速地跳著,臉羞得通紅,似乎有一只兔子在心里跳著。那是前年的五一勞動節,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日,我要參加一場古箏初級賽:彈奏一首優美歡快的古箏曲《勞動最光榮》。
上午七點半左右,媽媽帶著我到達了地點。一到等候區,我就坐立不安了,一定要讓媽媽拿書給我再看幾遍譜子,看的同時,我的手腳都在不停地抖動,臉緊張到發白,心兒怦怦地亂跳著。老師報到了我的名字,我更緊張了,嚇得都愣了神。媽媽拍了拍我的背,我才察覺到即將要上臺。
這時,主持人精神抖擻地說:“請14號任思蓉小朋友上臺給大家演奏!”頓時,我的心里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用顫抖的聲音自我介紹道:“大家好,我是任思蓉,今天給大家演奏的曲目是《勞動最光榮》。”等我坐下時,臺下仿佛有一千雙眼睛在盯著我,我懷里像揣了只兔子一樣,臉上火辣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過了好一會兒,我覺得沒必要這么緊張,也就慢慢放松了下來。表演完,校長從另一間來了,只聽她贊嘆道:“這是哪位同學啊?彈得這么好!”霎時,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媽媽也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
當然最后,我是第一個晉級的,也取得了古箏初賽的一等獎,我不禁感嘆:“小任同學,以后你一定要自信哦!”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三
今天,天氣晴朗,金黃的太陽照耀著大地,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去學古箏,我特別高興,因為今天可能就可以拿到考級證書了!
到了于老師房間里,于老師就熱情地把證書發給了我。我捧著證書,心里甜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從“百寶箱”里拿出以前的兩個證書,仔細地比較著。我六歲的時候考過了三級,七歲的時候考過了七級,八歲的時候考過了十級。小小的我真棒!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以前練琴的經歷:媽媽認真地指導我,老師耐心地教我,我還流了很多淚水,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功。因為我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還有很多的淚水)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練琴,爭取改掉以前的錯誤。
雖然我已經考過了十級,但我還要更加努力地練習,爭取比以前彈得更好!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四
八月四號,我古箏要考級,所以我早上很早就起來了。
到了那里我才發現那簡直是人山人海啊!我還遇到了江至蕓和周璐,她們倆也在學古箏,我們都考四級。
我還碰到了我的兩個好朋友。聽江佳悅說她昨天練了三個小時,今天上午練了一個半小時,我聽了都傻眼了,哇塞,要不要這么拼,我昨天練了二十分鐘,還是邊彈邊發手機qq的呢,上午練了十分鐘還不到,就把每個曲子各彈了一遍而已。后來有一部分同學被趕了出來,我也在內。別誤會,原因是,我們是彈得好的,老師讓我們最后彈,免得把彈得一半的同學的信心給壓住了不能正常發揮。后來我總是往前面沖,我終于被放進去了。我把準考證交給老師之后然后候考,我等得好著急,我竟然一點緊張感都沒有,我都有點覺得自己有點不正常了。
終于到我了,我心平氣和的走上前去,鞠了一躬,然后富有感情的彈奏起來。我考的曲子是《瀏陽河》、《漁舟唱晚》。我覺得我自己彈的挺好的,果然,我沒一段沒彈一下考官就喊停。我上去拿我的評價書,考官對我說了句,考得不錯!我考的是優秀,去照相的時候那個大叔還夸了我一句,老師也不例外。其實我沒什么驚奇的,因為這都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我還是挺高興的。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五
我學古箏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爸爸媽媽為了我能靜下來更專注地做一件事情,讓我學一門樂器,媽媽告訴我,一開始要做好選擇,做好了選擇就要堅持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廢。有一天我跟媽媽經過新雷古箏門口,一個小姐姐正在彈古箏,優美的音符一個個輕快地跳出,那古典優雅的聲音一下子吸引了我,平淡無奇的幾根弦居然能發出如此天籟之音,我決定學古箏了。
媽媽很快買來了古箏,選好了老師,我的古箏生活也開始了,老師教我認弦,區分低音、中音、高音,慢慢地我會彈一些簡單的小曲子了,我很有成就感,有時候枯燥的練習也會讓我煩躁,這時媽媽溫柔的'臉就會沉下來,規定的練習時間和曲目一個都不能少。
終于要考級了,那天我們早早就到了,一開始挺輕松的,等我來到考級教室,看看一排坐著的等待考級的小朋友,大家鴉雀無聲,個個神情嚴肅。我覺得氣氛不對,立馬到椅子上坐好,乖乖閉上嘴巴不吭聲了,坐了會兒,我緊張得四肢冰涼,指關節發白,手上滲出了汗,還想上廁所,奇怪,我拉丁考級的時候一點也不緊張呀。
我緊緊閉上雙眼,深呼吸,猛地張開,心總算沒跳那么快了,正當我自我安慰時,仇心愉跑了進來,我正要張嘴叫她,結果發現自己一緊張,舌頭都僵住了,我簡直成了座雕塑,一動不動定在了椅子上。
幸好考官很和藹的樣子,我輕松了一點,坐在我邊上的一個男生,大概考一級,考官叫到了他,他先是一驚,身子一顫,跌跌撞撞跑上去,彈得不流暢,考官皺了一下眉,說:“下一首。”男生看著考官的神色,更緊張了,彈得磕磕巴巴,考官的眉頭已經擠成一個“川”字,沒讓他繼續,說:去吧,要練熟練。”
考官低頭翻冊:“五級,《洞庭新歌》、《采蘑菇的小姑娘》,單茜。”輪到我了,我心頭一緊,如一條冰涼的小蛇爬上我的脊背,手似被燙著了,互相搓來搓去,仇心愉用力推了我一下,我不情愿地站了起來,那個男生彈得不好,考官會不會心情不好,影響到我呢,考官對誰都笑瞇瞇,除了剛樂哈哈地跑出去的那個男生,不知他怎么笑出來的。
我瞄了剛剛板著臉的考官一眼,他正把頭從考級名單冊上抬起來——他居然一臉愉快地看著我!我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悶笑了幾聲。我放松了許多,深吸一口氣,開始彈我的考級曲,我第一首很順利,考官用極其輕快的語調說:“來,下一首,邊唱邊彈。”
我心里一驚,好像一只無形的手揪了我一把,我咬了一下嘴唇,痛感讓我平靜了下來,我像上課在老師面前一樣,彈唱起來,彈著彈著,我仿佛就是那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籮筐,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去采摘蘑菇,收獲幸福,歡快的旋律流暢地從我指尖流出,我的緊張早拋到了九霄云外。
終于考完了,出了火藥味濃厚的考場,我心情飛揚,忍不住笑了,媽媽看到我的笑臉,松了口氣。
幾個月后,當我拿到考級證書,看到級別旁顯眼的“優”,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現在想想,那些緊張真是多余啊!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六
古箏的聲音非常好聽,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喜歡上了它。
五歲的時候,我正式開始學習古箏。那時,我“多來米”都不認識。老師就耐心地一步步地從指法開始教我,我也認真地學。從基本曲子開始,一首首地練,練到熟悉為止。
學了一年后,我開始考級了。一開始我很擔心,怕我彈得不好,不能考上。沒想到,我越彈越順利,感覺彈得非常好,一點都不感到難,很輕易地就考上了一級。然后就是三級,五級,現在正認真地練習,準備考六級呢。
現在,我和古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每當我做完作業時,就開始和它玩耍了。我的雙手和它做游戲的時候,它非常聽話地發出悅耳的琴聲,我們好像一起進入了音樂的海洋。媽媽總是豎起大拇指表揚我,這時候候,我和我的“好朋友”就臉紅地低下了頭。
我喜歡我的“好朋友”——古箏。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七
彈呀彈,練呀練,古箏考級的那一天總算來臨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考完級后不用再苦練歌曲了;緊張的是萬一發揮不好,得了個不合格,爸爸媽媽肯定要打斷我的狗腿了。我的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9點整,我拉著媽媽來到了江南琴行。剛進大門,眼前的一幕讓我大吃一驚:大廳里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家長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蹲著,有的走著,使我原本平靜的心情頓時增添了幾分緊張。該去考級了。我攥著準考證奔上了三樓。一位年輕的老師領著我來到了一間大教室里。哇,這里等待考級的人真多呀!考二胡的,考鋼琴的,考薩克斯的……真是五花八門。突然,老師叫道:“韓夢帆……”哎呀,輪到我了,我打了個哆嗦,急忙站起來我把準考證交給了老師后,便揮起顫抖的.手彈起了考級的第一首曲子《紡織忙》。我彈了一會兒,悄悄地抬起頭看了看老師。只見她眉頭緊鎖,一只手托著腦袋,桌前放著一大疊準考證。我想:“難道是我彈得不好,老師很生氣?還是老師聽得頭暈,想睡覺了?還是……我不再多想,埋頭彈了下去。剛彈到一半,突然那位老師說:“好了,不用彈了,下一首!”啊,難道老師真覺得我彈得太難聽了,讓我換一首?不,也許老師聽膩了這首歌吧!我覺得自己彈得挺好的呀!嗯,要對自己有信心嘛!我舞動手指,《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歡快的歌曲在我指縫間流淌……不知不覺中,兩首曲子都被我順利彈完了,我懷著輕松的心情奔到了樓下。
啊,考級真緊張,真辛苦,真不容易啊!老天啊,保佑我取得良好的成績吧!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八
古箏是一種民樂,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下面就由我來向你們介紹古箏吧!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它是中國獨有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有21根弦,一個音區有1、2、3、5、6這幾個音,4和7是壓在3和6上彈的,在d調樂曲里,綠色的弦是都5的音。古箏的面板大多數采用河南蘭考的桐木制造,框架為白松。箏首、箏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前岳山、琴身和后岳山。琴身上還有21個雁柱,也稱琴馬、箏馬。因為它長得很像馬,所以叫箏馬。在古箏的背面還有3個出音空。古箏很像一塊木板,但和木板相比,古箏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
告訴你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最早,箏是戰國時期的一種兵器,用于豎著揮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是:“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后來人們在上面加上琴弦,撥動時悅耳動聽,于是發展成樂器。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九
由于不準家長進場,所以根本不知道她到底彈得有多差!反正下來后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可能考不過,那個琴弦好滑哦,我沒有怎么彈清楚,還有個地方差點忘了。”哎,她可從來沒有這么不自信啊,看來希望真的不大哦。我只有說沒關系啦,沒有考過明年接著又來考,帶上自己的琴去考。每次考級的`時候琴行提供的琴都不好,影響了孩子的發揮。作好心理準備接受那殘酷的事實吧~)。
7月27日星期一晴。
今天,天氣晴朗,金黃的太陽照耀著大地,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去學古箏,我特別高興,因為今天可能就可以拿到考級證書了!
到了于老師房間里,于老師就熱情地把證書發給了我。我捧著證書,心里甜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從“百寶箱”里拿出以前的兩個證書,仔細地比較著。我六歲的時候考過了三級,七歲的時候考過了七級,八歲的時候考過了十級。小小的我真棒!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以前練琴的經歷:媽媽認真地指導我,老師耐心地教我,我還流了很多淚水,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功。因為我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還有很多的淚水)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練琴,爭取改掉以前的錯誤。
雖然我已經考過了十級,但我還要更加努力地練習,爭取比以前彈得更好!
花園小學二年級:陳馨儀。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于“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轉.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癥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箏乃“真秦之聲也”,故而歷來就有“秦箏”之名,但是若從行文來看,又有值得我們推敲的地方,那就是“擊甕、叩缶”與“鄭衛桑間”對舉,而“彈箏、搏髀”又與“韶于、武象”對舉,因此接下去就有“今棄叩缶,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這兒的對舉顯然不是為了文采,而所對舉的乃是“樂”于“舞”的形式和內容,所謂“鄭衛之音”,就是“桑間濮上”,乃是鄭過和衛國的民間音樂,就由此可見“叩缶、擊甕”乃是秦國當時的民間音樂,就是“韶虞”就是“韶簫”,也就是孔子聽了后贊之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據說此樂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樂;這音樂顯然不是民間音樂,而是宮廷音樂。由此可見,至遲于嬴政當政之時,秦國已用“韶簫”替代了箏,箏當時屬于宮廷所用的樂器了,它理當比缶、甕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對舉的乃是“武象”。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樂舞,是周人歌頌武王伐紂的。由此可見,“搏髀”當是秦國的宮廷樂舞。李斯所舉之例,證明秦國宮廷所用的歌、舞、樂都是別國的,為反駁政治上不用客卿張本。其那文已經提及,李斯進呈《諫逐客書》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箏在秦國的流行當是在此之前。箏的產生就相對完善也就理當比李斯書《諫逐客書》要早一些。
關于箏的命名,有兩種說法,一說乃是有瑟分劈而來,另一說乃是因發音錚錚而得名。《集韻》就持“分瑟為箏”之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然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而外,還有兄弟爭瑟,以及姊妹爭瑟的說法。這些大同小異的傳說也正好說明這些說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識而言,瑟分為二就就成了破瑟,豈能算箏?若將瑟破為二而修補成箏,恐怕遠比制作箏、瑟要難吧?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其發音的性質而得名,劉熙《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這就把箏與瑟聯系起來了。確實,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這兒的箏因音色發音“箏(錚)箏然”,而得名也未嘗不可。從后文來看,起初的箏與瑟并不密切,這就失去了箏瑟音色對比的意義,從而使此說顯得難以使人全信。
漢·應邵《風俗通》載文: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并、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從應邵的《風俗通》所載可知,漢以前的箏其制度應為“五弦,筑身”,但是當時“并(山)涼(甘肅)二州箏形如瑟”,應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還記下了“蒙恬所造”的傳聞,這又是說明,漢代在西北地區已經流傳瑟形的箏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樂四》中說:“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思哉。并有附注說:“今清樂箏并十有二弦,他樂肯十有三弦。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彈箏用骨爪,長寸余,以代指。”
以上兩條資料頗值得我們注意,應邵乃東漢末年(二世紀末,三世紀初)人,他所記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禮樂記》的記載,并非親眼目睹,而他所見的“并、涼二州,箏形如瑟”,卻未提及其他地區箏形是否有異。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紀人,他在《通典》中比較詳細地說明了當時箏完全如瑟的形制,這形制也符合正統禮器的標準。當然,杜佑同時也提出了對“蒙恬造箏”這一傳說的疑問。
箏究竟是否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認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箏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據年代來看,蒙恬造箏并不具備這種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驁,死與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時蒙恬不過是20多歲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箏的才華,制成后卻要它在短短數年內就流行秦國,并成為當時秦的宮廷樂器,看來不具有這種可能。更有人說,箏乃蒙恬筑長城時所造。這一說法就更不具備可能性。因為蒙恬修長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滅齊國以后之事,這比李斯呈《諫逐客書》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說蒙恬所造為“筆”,古繁體“筆”與“箏”近似,因為記載失誤,于是以訛傳訛有此說。
應邵《風俗通》說,箏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樣式,歷代文獻都語焉不詳。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具漢筑明器。這具筑之所以說他是明器,是因為該器雖然髹以黑漆,卻是用獨木雕成。實心,不利于共鳴,若用來演奏,無法獲得足夠的音量。此外,該器通長約34厘米,用來演奏顯然太短小,而《同典》載,唐代的筑長四尺三寸,漢筑演變至唐代雖然有異,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懸殊。這些理由都足以證明它是明器,該器猶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釘以橫排竹釘,一排五個,這就與《風俗通》的記載相符。這具明器筑的樣式與瑟相同,似乎又說明瑟、筑、箏的樣式是極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箏的樣式雷同,那么我們只能認定箏與瑟的差別除了音色有別而外,外在的差別主要在于弦數,即:瑟有二十五與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箏僅為十二弦與十三弦,當時的筑也發展成為十二弦與十三弦,那么筑與箏之間的區別又在何處呢?《通雅》在箏下注明“踏步箏用骨爪,是、長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時引《釋名》的說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來,其實、差別主要在于箏是彈撥樂器而已。當然,《通雅》還在筑下注明:“似箏,細項”,這“細項”便成了筑與箏形態上的主要差別。原來初試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頸部而用右手擊奏的,故而“細項”,唐代已長四尺余,顯然無法握持,這細項看來乃是保存了舊有體制而已。《通雅》在箏這一條目下還注上了“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彈箏用骨爪。長寸余,以代指”的說明。這一注釋在于說明chou(手部謅去言)與軋箏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稱的差異僅僅是一為彈奏、一為拉奏而已。
當然也有人認為中國的箏乃傳自外國。日本的田邊尚雄在他的《東洋音樂史》中就提出了箏是戰國末期從西方傳入秦國的觀點。日本的另一學者林謙三則認為田邊尚雄的論據不足。
從以上討論可知,無論是箏似筑還是筑似箏,箏的初試形態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箏的起源至今依然還是個謎,還需要我們繼續探求。關于箏的起源的探求,顯然是無法從文獻中尋求根據的,看來必須求助于考古的新發現。
總之,箏很可能來源于一種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簡單樂器。年代當在春秋戰國時期或春秋戰國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的秦代。箏、筑、瑟的關系,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筑演變為箏,而很可能是箏筑同源,箏瑟并存。五弦竹制箏演變為十二弦木制箏,筑身筒狀共鳴結構演變為瑟身長匣形共鳴結構,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構而改革的。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一
古箏的聲音非常好聽,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喜歡上了它。
五歲的時候,我正式開始學習古箏。那時,我“多來米”都不認識。老師就耐心地一步步地從指法開始教我,我也認真地學。從基本曲子開始,一首首地練,練到熟悉為止。
學了一年后,我開始考級了。一開始我很擔心,怕我彈得不好,不能考上。沒想到,我越彈越順利,感覺彈得非常好,一點都不感到難,很輕易地就考上了一級。然后就是三級,五級,現在正認真地練習,準備考六級呢。
現在,我和古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每當我做完作業時,就開始和它玩耍了。我的雙手和它做游戲的時候,它非常聽話地發出悅耳的琴聲,我們好像一起進入了音樂的海洋。媽媽總是豎起大拇指表揚我,這時候候,我和我的“好朋友”就臉紅地低下了頭。
我喜歡我的“好朋友”——古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二
古箏是一個很古老的樂器了,韓國叫伽耶琴,越南叫十六玄琴,最晚也在200秦朝以前。在戰國時期已經廣為流傳。古箏有24根琴弦,其中有4根是綠色的,現在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古箏又名“秦箏”。弦樂器,木制長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21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箏父徐振高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朝鮮族的伽揶琴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陜西箏九個流派。
第一首,《漁舟唱晚》是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第二首《出水蓮》為廣東潮州客家箏曲。第三首,現在我正在學習的《高山流水》為我國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箏派的代表作。第四首《林沖夜奔》。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現了侗寨風情,抒發了侗家兒女熱愛美好生活的歡樂情緒。第六首《漢宮秋月》也是我國十大古曲之一。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第八首《東海漁歌》是張燕創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第九首《香山射鼓》第十首《戰臺風》,這些都是我們的古箏代表。尤其推薦《香山射鼓》,那種寺院的鐘聲聽起來十分悠揚,讓人心曠神怡。中國的古箏歷史悠久,我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
在我很小的時候,聽到電視里傳出空靈的古箏曲是,就會被深深吸引。每次從古箏教室門前走過,我就會被美妙的聲音勾住腳步。一個個音符就像小精靈似的蹦出教室,飛入我的耳朵里。于是我夢想自己長大后成為一名優秀的古箏演奏家,在寬闊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熟練的演奏技藝!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三
叮零零,叮零零,鬧鈴響了,我一骨碌的從床上坐起來。因為,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古箏考級的日子。我飛快地吃著早飯,以為要趕不上了呢!這件事情,有一個人是最有經驗的,那就是徐伶俐啦!因為她考過有經驗了,到了學校以后,一看手表,哎呀!才7:15分,我問媽媽:才7:15分,我們起那么早干嘛?媽媽說:的確有點早。我小聲嘀咕著:這么早,還不如在家里多睡會兒覺。一進入考場,緊張的氣氛撲面而來,一下子我就傻在原地了,等我回過神來,就已經進入考場了,一個上幼兒園的小女孩也考一級,我們一起進入考場,本來是我第一個考,結果,照片還沒貼好,就換成第二個了,在我考的時候我的心砰砰砰,跳得好快,好緊張啊!但是在我彈琴的時候我的心就平靜了下來,我彈了一首《龍船謠》和半首《浪淘沙》,老師就對我說:ok,好了。我頓時感到一陣輕松。
我們一級的考完以后就換二級的了,咦?怎么沒見到王林君,還有餅干和她分享呢,就這樣泡湯了。今天是最緊張的一天也是最開心的一天!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四
在前不久我剛考完級,那天,風和日麗考完級后的我,心情便放松了下來。
再考級的前半個月左右,琴行里的小伙伴正在背譜子,老師們也開始忙碌起來。我專心的把曲子一遍遍地練習,一遍遍地復習。時間不等人,轉眼間只有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大家更加用心了,怕一個音符沒彈好,就毀了整首曲子。考級的.日子到了,我背上書、指甲等物品就去琴行集合,到了琴行后有人就戴上指甲開始練習。“集合啦,點名啦!”陳老師在門口大聲地說。大家立馬站好了隊伍,點完名之后就上車了。過了一兩個小時就到湘潭了,大家下車之后就準備考級了。有的人十分緊張,有的人一點也不緊張,可能對自己信心十足吧!還在那里看電視、玩手機、玩游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不知不覺就到我們這一組了,我和前面的人說:“我好緊張。”“我也是!”她對我說。到我了,我對評委說了一聲“老師好!”就坐了下來。開始彈了我的手慢慢的抬起來,放在琴上彈了起來,這琴聲打破了考場的安靜。我的腳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心就想跳出來一樣,人想往外跑。第一首曲子彈完了,評委說:“還不錯!”我的心也放松了下來,平靜了下來,腳也不抖了,第二首我十分放松的彈起來。彈完后覺得十分輕松。
我聽了老師的評價,自我感覺良好。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我接到通知說我過了,我十分高興。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五
我愛古箏,是因為它具有優美的音色。自從我喜歡上古箏以后,我就跟它成了親密的好朋友。開心的事,我與它分享;煩惱的事,它為我分憂。
我從8歲開始學古箏,起初,鋼琴、二胡、吉他······許許多多的樂器,但我只被古箏優美的音色所打動,雖然它只有21根弦,但它能演奏出一首首優美而又動聽的歌。
但是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練手型和指法時,的確很枯燥無味,整天就是練手臂,手面要平,手型成半握拳狀,連續幾十分鐘下來,手臂都酸痛極了,我真的好幾次都想放棄了。每次媽媽總是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舟舟,你們老師不是教過你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可不能知難而退,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知難而進,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了怨言,加上我的積極投入,加上我的勤學苦練,我漸漸地覺得:古箏的琴聲,讓我著迷,讓我陶醉。我和我心愛的古箏能合奏出好多動聽的歌曲。
就拿最近彈的一首《站臺風》來說吧,只要我用心去與我古箏的二十一根弦交流,彈出的琴聲真的能讓你身臨其境。我正彈著,巧了,窗外也“嘩嘩嘩'''''''”狂風呼嘯,電光閃閃、霹靂聲聲,此時的我越彈越投入,先分別采用左右手在箏柱兩側反向刮奏,發出混亂而強烈的音響,再用漸強漸弱的手法刮奏,用古箏來摸擬呼嘯的臺風滾滾而來,這時彈奏出來的聲音,真的讓人感受到了強臺風襲擊著碼頭的工人,工人們正與臺風搏斗著。
我之所以這么喜歡古箏還因為:每當我心情好時,我就情不自禁地彈起古箏,彈完,我心里仿佛真有一枝桃花盛開了,感到那么清新、快樂;當我心情不好時,我會不由自主地彈琴,彈完,所有的煩惱都被拋到九霄云外了。
古箏,是你讓我的童年過得既充實又充滿歡樂。古箏,我愛你。
古箏考級小學生(實用16篇)篇十六
今天,我要參加古箏考級,所以早早地起床了。因為時間還早,我練習了一下4首考級的曲子。
6點45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發了。到了考場不久,開始登記,我拿著準考證去登記。后來到指定琴房等待,輪到了我,我把準考證交給老師,老師讓我彈了《倒騎驢》和《八月桂花遍地開》這二首。我不慌不忙坐下開始彈《倒騎驢》,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小錯誤,趕緊調整一下,繼續努力往下彈。這時,老師對我說可以了,我接著彈第二首八月桂花,這首總算順利。彈完后,我長長得松了一口氣,走出考場。媽媽微笑著問我:“考得怎么樣?”“犯了點小錯。”“沒關系,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你一定可以通過。這幾天,你也辛苦了,我們去八佰伴放松一下吧!”
就這樣,我們來到八佰伴購物、打電子游戲、吃飯,真是緊張而快樂的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