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編寫需要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和合作,形成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在這里,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些中班教案的精選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一
一、導入:
創設游戲化情境,幼兒跟隨音樂做熱身律動。
二.、展開:
1、教師講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音樂情節中得故事,使幼兒對音樂內容有所感知與了解。
故事內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糊糊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于是趕緊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滾回了家去了。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小老鼠的動作。
(1)師: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在座位上做動作。
(2)提問: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過,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來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樣做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4.、幼兒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動作。
教師及時指導,引導幼兒夸張的把動作表現出來。
5.、請一名幼兒與教師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體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師:老師手上也粘到了一個泡泡糖,誰想來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6.、幼兒分組練習動作。
幼兒之間合作做動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規范動作并引導幼兒夸張的表現出來。
7.、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在座位上按故事情節把它表現出來吧。
8.、跟隨音樂,師幼共同表演音樂游戲。
(1)第一遍: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彈回來的動作夸張地表現出來。
(2)第二遍:教師提醒幼兒在游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腳上、臉上。
(3)第三遍: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講故事,并加上貓咪沖出來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貓咪出現后,教師帶領幼兒連忙跑回家。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二
1、感受歌曲風趣、活潑的情緒,享受歌唱活動的快樂。
2、借助圖譜學唱歌曲,嘗試創編動作來表現茶壺的形象。
白板課件一份,小茶壺頭飾等。
(一)觀看課件,引出主題。
1、“今天,我們小3班來了一位小客人,看,它是誰?”(小茶壺)。
“我們來聽一聽小動畫里是怎么介紹小茶壺的。”“小茶壺好玩嗎?”
2、“恩,真是一只神奇的小茶壺,它呀不僅會變魔術,它還會唱歌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欣賞歌曲,掌握歌詞。
1、欣賞歌曲一遍(電腦),提問:
“小茶壺它唱了什么?”(幼兒說到什么,教師就出示相應的歌詞圖譜,并學念歌詞)。
2、邊看圖譜邊欣賞歌曲(教師)。
*“小茶壺呀唱得真好聽,老師呀也想來唱一下,請你們邊聽邊想它每一句唱了幾遍。”(教師把圖譜補充完整)。
*“請你們邊看著圖譜邊跟著琴聲唱一遍。”
(三)學習歌曲,創編動作。
1、“你們想不想也來當小茶壺,來唱一唱。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壺柄和嘴嗎?”(幼兒歌唱一遍)。
2、“剛才老師看到一些小朋友表演的把手和壺嘴很可愛,小茶壺不是會變魔術嗎,誰再來變個魔術,變出不同姿勢的把手和壺嘴,好嗎?”(表揚創編動作的幼兒)。
3、“我們的小茶壺變了這么多不同的造型,我們來請這些小茶壺給大家表演。”(請個別幼兒歌唱第二遍)。
(四)游戲活動,大膽表演。
1、“好,小茶壺休息一下。哎,我們來玩個游戲,你們來當小茶壺,我來當茶杯。你們一邊唱一邊表演,唱得好聽的,我就知道你的水燒開了。注意哦,倡導最后一句沖茶啦,你的茶壺姿態保持不動,我就來喝你的茶,你再來倒給我喝。”
2、師幼進行游戲。
3、小茶壺們,水都倒完了,我們去加點水好嗎?(結束離開)。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三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游戲活動教案《小貓和獅子》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引導幼兒在一定時間內,注意力比較集中地傾聽樂曲作品。
2、在對比欣賞樂曲的情況下,辨聽樂曲中高低、快慢、強弱特征和音色的變化,感受小貓弱小與獅子威武的不同樂曲形象。
3、樂意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貓和獅子,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樂曲磁帶;小貓與獅子的圖片及頭飾若干。
一、聽樂曲(小貓和獅子的樂曲)做律動入活動室。
1、聽貓的樂曲時,邊做律動邊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聽獅子的樂曲,原地做律動。樂曲結束后,坐下。
二、再次聽樂曲,引出小貓和獅子。
1、引導第二次聽樂曲。
師:今天,森林里來了兩位小動物客人。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仔細聽聽再介紹給我。
2、幼兒介紹出兩位動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賞樂曲,感受小貓和獅子的不同樂曲形象。
1、師:再聽一次,誰告訴我,兩段樂曲一樣嗎?
第一段樂曲聽起來感覺怎么樣?(輕柔)
第二段樂曲聽起來感覺怎么樣?(低沉)
2、師:哪一段樂曲像小貓?哪一段樂曲像獅子?為什么?
四、教師出示小貓和獅子的形態圖片,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模仿小貓和獅子。
2、請個別幼兒跟樂曲,看圖模仿小貓形態。
3、引導個別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跟樂曲模仿小貓形態。
師小結:小貓是活潑可愛的,還喜歡蹦蹦跳跳的。
4、請個別幼兒跟樂曲,看圖模仿獅子形態。
5、引導個別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跟樂曲模仿獅子形態。
師小結:獅子很威武的,它認為自己是獅子王,所以走起路來頭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聽樂曲,玩游戲。
1、教師介紹玩法。
選一名或兩名幼兒頭戴獅子頭飾,扮演獅子。其他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扮演小貓。
當聽到小貓樂曲時,“小貓們”盡情地做小貓各種有趣的動作。當聽到獅子樂曲時,“小貓們”馬上停止動作并造型。“小獅子”開始模仿獅子,大搖大擺地巡視一周,若發現有“小貓”在動了,將她抓出來。
2、幼兒游戲。獅子的角色可視情況而定,先由教師扮演,再有幼兒扮演。
本課《小貓和獅子》是一堂樂曲欣賞課,有別于其他的樂曲教學活動。由于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因此本課就需要幼兒會傾聽,了解樂曲的名稱和特點,辯聽樂曲中明顯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輕重的變化。通過幼兒熟知的兩種不同類型動物形象(一種柔和,一種威武),來對應感受樂曲中兩種不同的風格。讓幼兒知道輕柔的樂曲是代表小貓,而低沉的樂曲是代表獅子。而這些體驗強調的是由幼兒的直接經驗獲得的,不是老師間接知識的傳授。
同時,還需要多注重“整個兒童”的發展,而不是某個方面的發展。幼兒在聽辨音時,能基本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會由此產生一定的想象、聯想。在《小貓和獅子》的下半節課中,設計請幼兒模仿表演、做游戲這一環節本身,就是增加幼兒對小貓和獅子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創造性和對樂曲的理解能力,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同時也讓幼兒在嘗試多種不同方式,表現對動物的認識和感受,這也是本單元主題的目標之一。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四
幼兒對自己熟悉的音樂材料的各種音樂表現手段的變化,尤其喜愛與敏感。《小再軍》以其雄壯有力的旋律、生動易懂的歌詞與動作提示性極強等特點,深受中班幼兒的喜愛。為此,我們嘗試根據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保持《小海軍》原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改變其速度、力度等音樂元素,引導幼兒通過傾聽,感受其音樂性質的變化,并結合海軍生活錄像、教師詩化的語言及幼兒自身的節奏動作、體態表現等,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體驗音樂的美妙,進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欣賞及感悟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小海軍》原曲的堅定、雄壯、有力以及變速后音樂的輕柔與優美.體驗音樂變化美的神奇。
2.嘗試運用語言、節奏、動作等方式表現《小海軍》原曲與變速后曲子的異同,重點感受與表現變速曲中所體現的小海軍操練歸來的各種生活情景。
3.萌發對小海軍的熱愛,增強幼兒大膽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軍》;海軍生活vcd;海軍帽、彩旗等。
活動過程:
一、演唱《小海軍》,進一步感受與表現原曲雄壯有力的性質。
1.幼兒隨進行曲入場。
2.師幼共同表演《小海軍》。
3.引導幼兒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對原曲雄壯有力性質的體驗。
提出問題: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音樂中的小海軍們正在做什么?
(幼兒紛紛用“雄壯、有力量、神氣、有精神”等詞匯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并且用動作、語言等方式表現和描述音樂中的小海軍正在開炮艇、格斗、射擊、瞄準、操練……由此可見幼兒對原曲音樂性質的理解比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能運用“優美、安靜、很慢、很輕、輕柔"等詞匯來表達自己聽完小海軍的變速曲后的感覺。
由于幼兒對海軍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較陌生,因此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海軍身上,認為操練歸來后海軍會做吃飯、洗衣服、睡覺等事情。)。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節奏等方式表現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
(頭、肩、手、腿、膝、腳等身體部位都成了幼兒表現的道具,他們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身體節奏較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快慢、強弱,不難看出他們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
3.觀看海軍生活vcd后,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變速曲中小海軍的生活情景。
(1)師幼共同表現。
(表現海軍生活的vcd是幫助幼兒了解海軍操練歸來后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過觀看vcd,幼兒能用動作表現彈吉他、拉小提琴、寫信、看書、打電腦等小海軍操練歸來后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現中,幼兒的動作比較單一,如有的幼兒一直做看書的動作,沒有變化。)。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五
活動目標:
1.在對比欣賞和用身體動作表現的基礎上,感受線條的長短、方向、粗細、曲直等不同性質,進一步認識直線、曲線。
2.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地用身體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收集一些線條特征較明顯的紙盒、布藝等擺放在活動室周圍。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簡單回憶已有的線條經驗。
1.教師:你認識哪些線條?你在哪里見過這些線條?
(二)創設游戲情境“結伴找線”。
1.教師:找一找,你在哪里發現了線條?有幾種不同的線條?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三)集體分享經驗。
1.教師:你找到了什么線條?像什么?給你什么感覺?
2.教師小結:有的線條是直直的,叫直線;有的線條是彎彎的,叫曲線;有的線條長,有的線條短;有的線條粗,有的線條細(線條的長短和粗細都是相對的,應該比較著說);有的線條是水平的,有的線條是垂直的,有的線條是傾斜的。每一種線條給我們的感覺都不一樣,有的很柔和,有的很僵硬,有的感覺很平靜,有的又感覺要倒了。(適時地幫助幼兒將獲得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
(四)玩游戲“百變的線”,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線條。
1.教師:你會用身體的哪里來表現線條?
2.教師:我們要來玩一個游戲“百變的線”,我說到線的名字,你們就表演出來。
3.教師:找一個朋友,和你的朋友一起來玩玩這個游戲,請你們商量誰先表演,等會兒交換。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六
1、學會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2、學習借助節奏圖譜來理解、記憶歌詞,體驗自主學習帶來的歡樂。
3、樂意參與音樂活動并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準備】。
2、小雞、小狗、小貓圖片。
【活動過程】。
1、練聲。
2、復習××、×××兩種節奏型。
3、看圖譜,學唱歌曲教師:小青蛙也想參加演唱會,你們歡迎嗎?今天小青蛙帶來了一首根據自己經歷創編的歌曲,叫《小青蛙找家》。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音樂錄音)提問:
(1)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面唱的是什么?(幼兒回答)。
(2)欣賞歌曲第二遍,要求聽清楚歌詞。
(3)熟悉第一樂句和隨后一個樂句的歌詞。
(4)拍說的部分的節奏,再集體說一說。
(5)教師小結:這首歌曲和我們平時學得歌曲不太一樣,它是說唱結合的歌曲。
4、集體完整演唱、合作演唱。
(1)用好聽的聲音唱出小青蛙輕快跳躍的感覺。(放錄音)。
(2)老師唱唱的部分,小朋友唱說的部分,我們一起來合作演唱;請一半小朋友唱唱的部分,請另一半小朋友說說的部分。
夏天,害蟲可多了,小青蛙們我們一起到田野里捉害蟲吧。(跟音樂跳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我覺得我的這節課雖然提高了孩子的情緒,但是沒有讓孩子們理解到這節課的主要意思,這節課很短,孩子們記這首歌一定沒有記清,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課的話,我一定先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聽得很專心,然后再給孩子們教歌,慢慢教,一節課教不完,不要急于求成。通過這節課,我以后一定要改進我的上課方式。
小百科:青蛙(frog)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于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文檔為doc格式。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七
1、說唱童謠,游戲導入,初步滲透a段樂曲的節奏。
2、設置情景,引導幼兒用動作和眼神創造性地表現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1)引導幼兒討論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小老鼠最喜歡上燈臺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在上燈臺的時候應該怎樣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還得邊走邊看,應該怎么看?看哪里?"。
小結: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還要上下、左右、前后四處看一看,才不會被大花貓發現。
(2)帶領幼兒邊說童謠邊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合拍練習。
(3)由聲勢練習自然過渡到樂曲跟進,完整地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合拍練習。
3、引導幼兒嘗試用夸張的神情、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聲音,引導幼兒討論、猜想:
"這是什么聲音?"。
"小老鼠正在上燈臺偷油吃,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小結:原來小老鼠掉在了一塊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這是大花貓設的一計,小老鼠真的中計了。
(2)引導幼兒嘗試從胳膊、牙齒、眼睛、身體等不同部位用夸張的動作和神情創造性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討論:"泡泡糖可能會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樣把泡泡糖快點從身上拉下來?"。
小結:拉泡泡糖時,胳膊硬硬的,拳頭攥得緊緊的,眼睛、嘴巴、身體都要用力。
(3)帶領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樂曲,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完整的音樂形象。
5、指導幼兒在樂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戲,嘗試完整、合拍、夸張地表現老鼠走、張望及拉泡泡糖的音樂形象。
6、增加"大花貓"角色,韻律中玩游戲,在放松和愉悅中結束活動。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八
1.把握教材,合理改編。
樂曲《小老鼠和泡泡糖》為6∕8拍、ab結構,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歡快、跳躍的音樂特點,b段中九拍的連音及旋律的模進使人略帶緊張,與小老鼠機靈、警覺、可愛的音樂形象恰好相符。但兩段樂曲長度略顯短促,于是我將a段和b段的音樂做了適當的延長,并在兩段樂曲中間增加了一個"掉落"的音效,緩解了從a段樂曲轉到b段樂曲時緊張、突兀的感覺,為幼兒隨音樂表現小老鼠的音樂形象做了必要的準備。
2.改編童謠,巧妙鋪墊。
幼兒對《小老鼠上燈臺》這首經典童謠耳熟能詳,教師提取其中主要內容巧妙地將它和a段樂曲的節奏相吻合,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又降低了幼兒學習節奏的難度,對小老鼠走和張望的節奏合拍也做了鋪墊。
3.剖析要點,抓住神韻。
為了讓幼兒表現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動作,教師緊緊抓住"輕輕走沒有聲音、眼睛盯住不動、咬緊牙、攥緊拳"等動作要點,引導幼兒討論剖析,幫助幼兒理解并進行表現,達到神似和夸張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過程中,幼兒對九拍的節奏不容易掌握,教師及時借助聲勢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并進行表現。
4.由慢到快,循序漸進。
為了落實走、看這兩個重點動作的合拍,教師采用由慢到快、由說唱童謠到旋律跟進,循序漸進,步步遞進地將節奏、樂曲、動作融為一體。
5.游戲中韻律,韻律中游戲。
無論是樂曲的音樂形象,還是樂曲本身,都具有很強的游戲性。同時也為了避免韻律活動的單一、枯燥,教師將游戲自然融入,在游戲中完成韻律動作的合拍,在韻律活動的合拍中又有游戲的愉悅和輕松。隱藏的貓和大松緊帶的巧妙運用,更為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筆,也為幼兒保持長久的游戲興趣埋下了伏筆。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九
1.初步嘗試用不同速度唱出勤快人和懶惰人的音樂形象。
2.通過演唱歌曲進一步樹立向勤快人學習的愿望。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炒菜、煮飯、蒸饅頭”的圖片。
一.回憶媽媽在廚房里辛勤地勞動
(1)t:你們的媽媽或者阿婆每天在廚房里做些什么事?(炒菜、煮飯、蒸饅頭)
(2)t:他們是怎么炒菜(煮飯、蒸饅頭)的?我們一起學學看。
(3)t:你們覺得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t:那我們一起來學著勤快的媽媽在廚房勞動吧。(跟隨音樂)
二.學唱歌曲(通過聽、說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段
(1)看圖片,理解歌詞
t:有個勤快人呀,正在廚房勞動,仔細看一看,他在干什么?(出示圖片)
t:他在炒菜,他在煮飯,他還在蒸饅頭,
t:他一共做了幾件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可請個別幼兒連貫的說勤快人所作的事情)
t:原來勤快人在廚房做了這么多的事情,我想把勤快人做的事情唱出來。聽一聽,勤快人做的事情,我唱了幾次?(兩次)
(2)幼兒有節奏說歌詞(拍手)t:你們想不想來試著唱一唱呢?先跟著老師把歌詞說一說吧!
a.跟著老師一起來說
b.老師說孩子接t:這次我要增加難度了,孫老師說前面的你們接后面的,好嘛?
(3)幼兒嘗試著跟著鋼琴唱(音樂)
t:歌詞我們都會說了,那我們跟著鋼琴來試著唱一唱吧!(可以加上拍手動作)
(4)幼兒嘗試稍微加快速度演唱(音樂)
2.學唱歌曲第二段
(1)游戲,學習第二段歌詞
t:唱的有些累了,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吧!游戲的名字叫說相反,是這樣玩的:孫老師說一句話你們要和我說的相反。比如:孫老師說他在拖地,你們就說他不拖地。你們也來試一試吧!
師:他在炒菜;
幼:他不炒菜......
師:他還在蒸饅頭
幼:他也不蒸饅頭。
(2)t:你們覺得剛剛我們說的這個不炒菜,不煮飯,也不蒸饅頭的人是什么樣的人啊?(懶惰人)
t:原來廚房里還有個懶惰人,看看他在干什么?(出示睡覺圖片)他炒菜嗎?(繼續出示圖片)他不炒菜,他不煮飯,他也不蒸饅頭。
(3)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說歌詞
t:有個懶惰人呀,他不炒菜,他不煮飯,他也不蒸饅頭……(拍手)
(4)鋼琴伴學唱(慢)(音樂)t:我們一起把懶惰人也唱出來吧。
3.完整演唱歌曲
(1)師完整示范歌曲。(音樂)
(2)幼兒嘗試演唱(音樂)
(3)用媒介退出的方法練唱歌曲。
t:如果拿走一張圖片,你們還會演唱歌曲嗎?而且要保證歌詞不會唱錯。
三.知道自己要做個勤快人
這是一首詼諧幽默又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本身是十分優秀的兒童歌曲作品,因而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沒有多久孩子們都學會了而且特別喜歡唱,在活動中老師把重點放在了理解歌曲并創編歌曲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很快用廚房的各種工作代入到歌詞中去,編出了新的歌曲,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經常聽到他們在唱這首歌,也會經常加入新的歌詞。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十
1、培養幼兒創編的技能。
2、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表現力。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一)開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游》入場。
2、發聲練習《歡樂頌》練習跳音與連音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籃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籃的愿望。
2、播放《編花籃》的歌曲,幼兒手工操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花籃,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籃(分組進行)
4、創編舞蹈《編花籃》
(2)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回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后的造型。
(4)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鑒他們的動作)
幼兒園孩子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教育學家馬斯洛認為:“幼兒期是奠定智力發展基礎的最有效的時期,游戲的過程正是智力發生的非同一般的過程”。
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游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煉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體育游戲作為幼兒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不僅是由于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它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教學手段,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真正做到使幼兒處在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中,隨著意愿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十一
1.通過欣賞《龜兔賽跑》,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烏龜和兔子)。
2.通過音樂故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驕傲,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龜兔賽跑》課件音樂磁帶。
1.活動開始。
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樣的動畫片!小朋友要仔細看咯,今天的動畫片和你以前看的動畫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播放無聲動畫片)
師:這個動畫片和以往的動畫片有什么不一樣?能告訴我嗎?
師:動畫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么?小兔子和小烏龜在做什么?
師:沒有聲音的動畫片,你們覺得好看嗎?讓我們來為音樂配上音樂吧。
2.欣賞。
師:我這里有兩段音樂,我不知道應該把這兩段音樂送給誰,你們來幫幫我好嗎?謝謝!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欣賞第一段音樂。
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是什么感覺?應該送給哪只小動物?為什么?
小朋友不要急,我這還有一段音樂,聽過之后我們再來為他們選擇。
(2)欣賞第二段音樂。
(3)分段欣賞兩段音樂。
總結:第一段音樂輕快、跳躍、活潑,很適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第二段音樂低沉、平穩,我們就把這段音樂送給慢吞吞爬行的烏龜吧!
師:小兔子和烏龜知道小朋友為它們送上好聽的音樂,可高興了!我們來欣賞一下有聲音、有音樂的動畫片吧!
3、欣賞有聲動畫片,進行思想教育。
(1)幼兒欣賞動畫片。
(2)師:動畫片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師:為什么跑得快的兔子卻輸給慢吞吞的烏龜呢?
(4)師:為什么慢吞吞的烏龜卻得了第一呢?
(5)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呢?學習烏龜什么?
總結:最后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做錯事不要緊,關鍵要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用音樂打開幼兒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幼兒和音樂的橋梁。建立新型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成為幼兒的合作伙伴,做到師幼互動,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十二
1、借助圖譜順序記憶歌詞,用輕松、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2、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感受音樂歡快的旋律。
3、通過演唱歌曲,懂得愛護小蜜蜂,學習小蜜蜂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借助圖譜順序記憶歌詞。
活動難點: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
1、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認識小蜜蜂。
2、歌曲圖譜。
一、復習歌曲《春天歌》,引入主題。
1、教師模仿蜜蜂的叫聲,創設情境。
師:嗡嗡嗡,嗡嗡嗡,你們猜猜我是誰?
2、師:春天到了,花園里的花兒都開了,小蜜蜂正忙著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幼兒理解歌詞。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教師將相應圖片按順序貼在黑板上,如果幼兒沒有聽出全部歌詞,教師再次范唱歌曲)
2、幼兒看圖譜,學說歌詞。
3、根據音樂學說歌詞一遍。
4、根據音樂哼唱歌詞。
5、幼兒跟音樂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兩遍。
師: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怎樣表現出小蜜蜂勞動時心情呢?我們要用愉悅的心情去歌唱贊美勞動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鼓勵幼兒大膽地創編動作,感受音樂歡快的旋律。
師:現在呀,你們就是一群小蜜蜂,想和我一起去花園里采蜜嗎?小蜜蜂會怎么到花園里去呢?又是怎么采蜜的呢?我們一起去花園采蜜吧!來舞起來吧!看誰的舞蹈跳的最好。
1、幼兒大膽創編動作,并請創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2、邊唱邊表演。
四、結束部分。
1、你喜歡小蜜蜂嗎?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兒要愛護小蜜蜂,要像小蜜蜂一樣不懶惰,愛學習,愛勞動,做個勤勞的好孩子。
每當音樂響起,我總能看到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手舞足蹈。雖然小班的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顯得格外稚嫩,但通過系統的訓練,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會不斷增強。《蜜蜂做工》的樂曲節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節奏圖譜的引領以及教師的啟發下,幼兒能夠比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樂曲所蘊含的情節,并在音樂的渲染下有節奏的做出動作,初步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意識。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十三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讓幼兒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并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錄音機、磁帶、電鋼琴;白胡子、白眉毛每人一套;拐杖一根。
1、幼兒聽音樂做韻律進活動室。
2、練聲曲《唱歌》、《叫聲》。
3、熟悉歌曲內容
教師范唱歌曲,請一名教師扮演老公公,幼兒邊聽邊觀看表演。
4、理解歌詞內容
(1)用問答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歌詞。
(2)幼兒扮演老公公,按節奏學說歌詞。
5、學唱歌曲
(1)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唱歌。
(2)引導幼兒用清晰的歌聲表現風趣、可愛的老公公。
6、根據歌詞表現動作
(1)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身體動作、表情等表現老公公的形象。
(2)請一名幼兒扮演老公公,其他幼兒觀看。
(3)男孩扮演老公公,女孩幫助男孩化裝,“老公公”摔倒時,女孩扶起“老公公”。
(4)教師、幼兒扮演“老公公”共同表演。
7、老公公在音樂聲中自由散步走出活動室。
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孩子音樂學習行為的動力,興趣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因此我將激發孩子的興趣作為主線。對于激發孩子興趣,采用了歌唱、游戲表演、等各種方法。 激發孩子的興趣。用角色表演,讓孩子通過表演去熟悉音樂,感知音樂,并通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及反思范文(14篇)篇十四
幼兒園音樂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用一切美的因素,諸如良好的教學環境,美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為孩子創造一種音樂意境。小班的幼兒天性好動,小班的音樂活動更不能夠一板一眼地學唱歌詞,這樣會讓那個孩子從小就厭倦音樂課。我們做的更多的是讓那個孩子感受音樂,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美好的體驗。本活動先從環境的創設上讓孩子感受了歌曲的氛圍,同時也會學唱歌曲提供了隱性的幫助,其次在歌詞的改編上,我們運用《買菜》的旋律結合孩子們熟悉的朱家尖的風景,使歌曲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相信孩子們對此歌曲會倍感親切的。
1、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學會歌曲。
2、感知說唱兩段音樂的不同,感受說唱歌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1、歌詞圖譜
2、圓舞板人手一個
3、將朱家尖的四個風景圖片張貼在教師四周。
4、前期經驗:朱家尖主要的人文景觀已經熟悉了解
一、活動導入
1、情境導入
播放旋律音樂,教師帶著幼兒進教室: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來朱家尖旅游嘍!哇,我們來到了……(南沙、大青山、白山、塢石塘)
2、提問:南沙有什么啊?在南沙我們可以干什么?……(依次觀看,依次提問)
二、學唱歌曲(采用難點前置的方法)
1、完整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去朱家尖玩了,朱家尖美嗎?那我們來說唱我們的朱家尖吧!
2、再次欣賞歌曲,學唱歌曲中間說的部分:(南沙沙雕節呀,大青山風景好呀,印象普陀白山頭,黑黑石頭烏石塘)
(1)欣賞中間說的部分,
(2)歌里說了朱家尖什么地方?(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出示圖片,然后一邊念一遍張貼圖譜)
(4)結合拍手和看圖片學說中間說的部分
3、學唱歌曲的開頭和結尾唱的部分
(1)師:剛才我們學了說的部分,現在來聽聽唱的部分
(2)欣賞歌曲,幼兒補充歌詞內容(視情況而定教師唱幾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4、完整演唱歌曲
(1)結合圖譜師幼合唱
(2)師幼合唱,說的部分結合拍手打節奏
(3)幼兒獨立演唱三、歌曲表演用圓舞板打節奏表演
1、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我覺得一個好的導入也很重要,就這個活動來說,開頭我是帶著幼兒聽音樂進場,邊聽音樂邊欣賞朱家尖南沙、大青山、白山頭和烏石塘的風景,讓幼兒仿佛置身于朱家尖風景中。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我還跟幼兒互動:“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朱家尖旅游嘍,我們來到了南沙,南沙在干什么呀等等……”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了音樂,還不經意間接觸了歌詞,對后面的學唱歌曲做了鋪墊,同時將音樂的氛圍顯現出來了。
2、這次音樂活動我比較注重歌曲的欣賞,不管從一開始的無意識的欣賞,到后面的完整的欣賞以及分段欣賞,充分讓孩子感受了音樂,所以孩子對歌詞的理解還是比較好的,同時也由于孩子對朱家尖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所以也確保了這個活動的順利開展。
3、在環節的設置上我采用的是難點前置的方法,說的部分是這首歌曲的難點,所以我通過多種策略來解決這個難點,第一是導入部分的欣賞交流,第二是圖譜的運用,第三是難點的前置,最后通過拍手和圓舞板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難點的反復學習的興趣,所以說的這個難點解決的還是比較好的。
4、整個活動如果能給予孩子創編的機會,更能體現指南的精神,朱家尖的風景有許多,孩子們通過主題活動對此也比較了解了,所以在活動的最后可以加一個創編的環節,讓孩子把朱家尖其他的風景編到歌曲里面,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能很好的發揮,活動效果也會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