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要事第一讀后感篇一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wù),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短短十二句,卻句句千鈞情,區(qū)區(qū)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每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人,都要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初心即為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之初為人民服務(wù)的初心,使命是帶領(lǐng)中國人民實現(xiàn)富裕的偉大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于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是她,是她,就是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黃文秀同志,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她那種甘于奉獻、為民服務(wù)的赤子初心,在新時代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她是時代的楷模,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應(yīng)有的初心和使命擔當,她用生命書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唱響于祖國大江南北。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同志從踏上廣西樂業(yè)縣百坭村那一刻,就作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她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動了百坭村每一名百姓,短短一年間,村里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fā)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等特色產(chǎn)業(yè),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xiàn)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是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同志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作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我們共產(chǎn)黨人就要像黃文秀同志那樣,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心系群眾、擔當實干,品德高尚、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傾情投入、甘于奉獻,多用腳丈量泥土大地,多用情聯(lián)系百姓群眾,主動到基層、進村組、入農(nóng)家、話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提民心,把在黨旗下的錚錚誓言,融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不變宗旨中,用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
斯人已逝,風范永存。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一個標桿、一盞明燈,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初心和本色的體現(xiàn),她身上的榜樣力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她一樣,書寫不愧于時代、不愧于人民的青春之歌。
要事第一讀后感篇二
黃文秀同志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干部展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毫無疑問,黃文秀同志是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看齊的榜樣。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她為標桿,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guān)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guān)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干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xiàn)作為。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學一學她“團結(jié)人”的領(lǐng)導藝術(shù)。帶領(lǐng)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fā)生率下降20%以上。同時,注重以誠待人、以情動人、以心交人,讓身邊人變“要我干”為“我要干”。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要像她一樣不忘初心,自覺為民造福。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始終把群眾裝在心里,事事想著群眾。奉獻是黨員干部最神圣的職責,黨員干部就要始終心系群眾,權(quán)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干部干事,應(yīng)該以“為民”為初心,以“自律”為內(nèi)省,以“實干”為要求,把黨和人民事業(yè)當做矢志不渝的追求,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在基層撲下身子干實事,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創(chuàng)先爭優(yōu),創(chuàng)造出無愧時代的輝煌業(yè)績。
要事第一讀后感篇三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快”字理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時間就是金錢,速度的快慢決定著生命的長短。如何更快,更好的利用好時間是每個人所渴望知道的,我們不可能長生不老,唯有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更大自我價值才是王道。恰如我們公司的理念:資源有限,智慧無窮。
如何去做才能夠?qū)崿F(xiàn)最大的自我價值?學習了史蒂芬博士的《要事第一》這本書一下子解決這個困惑我多年的問題。
史蒂芬博士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那就是以原則為中心的方法,它超越了推崇更快捷、更努力、更機靈的傳統(tǒng)方法,不是給我們提供另外一個時鐘,而是給我們一個羅盤——因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進方向。
為什么生活總是那么的忙碌而無趣?為什么總是感到壓力重重?為什么總是無法抽出哪怕丁點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以前一直認為的解決方法是提高速度,提高效率,要快,更快。結(jié)果確實越來越忙碌的生活確實漏洞百出,同時生活也變成了單調(diào)的表格、計劃、日志。問題何在?在書中史蒂芬博士告訴了答案:這一切是因為缺少正確的判斷而引起,導致方向錯位而造成的。
剛讀到這里我很不以為然,我有判斷呀?我有標準呀?為什么說我方向判斷失誤?在書中了大師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某次,一位全球著名的時間管理大師做了一個小實驗,他拿出個瓶子,和一盤拳頭大的石塊,讓道臺下的聽眾判斷瓶子能裝多少石塊,然后把石塊放進了瓶子里。當放滿后他問還能在裝嗎,當大家認為不可能的時候他又微笑的從桌下又拿出小卵石裝進了瓶子,當大家看這卵石填滿了石塊的縫隙,將瓶子裝的滿滿的時候他又出人意外的放進去了沙子、水。然后問道大家這個現(xiàn)象告訴大家什么?當然眾說紛紜,但是大師的答案卻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塊放進去,其他的能放進去嗎?”看到這里我恍然大悟,如果不先把大石塊放進去,其他的能放進去嗎?雖然我能夠判斷,但因為不夠精準,再加上缺乏宏大的個人理想和使命感導致忙碌的而茫然的生活現(xiàn)實。
這種全新的時間管理方法跟當前時間管理理念和“成功”論著所宣揚的權(quán)宜之計和不勞而獲的方法截然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喜歡走捷徑的現(xiàn)代社會,然而,靠走捷徑無法創(chuàng)造生活質(zhì)量。只有依據(jù)自我內(nèi)心的遠大理想,明確目標,依據(jù)現(xiàn)有事實,分清主次,從生命的“消防員”轉(zhuǎn)變成為生命的“指導員”。
一本好書其中所蘊含著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但是如何將這些猶如是由鉆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轉(zhuǎn)變成為實際行動才是每個人最應(yīng)該做的,“做永遠比說好”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明白了心中的困惑之源,清晰了目標的方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要自覺運用“要事第一”原則,確定清晰目標,明確工作事項,合理安排和運用時間,迅速融入巔峰團隊,依托我達沃斯巔峰一流的旅游平臺,朝著成為“中國景區(qū)運營第一人”的目標腳踏實地的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改進一點點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