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一種才華的展示,它不僅要有深入的思考,還要有獨特的表達方式。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和句子,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寫作的借鑒和思考。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二
來到鬧市區,街道兩邊亮得和白天一樣。我們還買了許多好吃的月餅。向遠處望去,人們手中的香火和小朋友手中的熒光棒在空中飛舞,就像天上的星星眨著閃閃發亮的眼睛。這情景,吸引來了許多好奇的螢火蟲。
回家后,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著那圓圓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故事。
上一篇:冬天來了。
下一篇:命運與道德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三
中秋節到了,又是一個這樣喜慶的日子。
清晨,我從六點開始做我的中秋節手抄報,一直到十一點才收工。連早飯都顧不上吃。隨后,我們一家人就開車去了奶奶家,奶奶早已為我們張羅了一桌可口的酒菜,姑姑和姑夫也從北京回來了,一家人有說有笑,一團和氣。
下午,媽媽和奶奶聊家常。我走到池塘邊,只見池塘里還長有一些荷葉,但也沒那么綠了。旁邊的柿子樹長滿了果子,爺爺將它們打下分給我們吃。就這樣,一直到了晚飯時間,奶奶將月餅端來放在桌子上,有伍仁的、紅豆的、綠豆的各式各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月亮也出來了,圓圓的,身上仿佛籠著一層輕紗,那么神秘,那么誘人。
到了晚上八、九點鐘,我們也該回家了。奶奶跟我們告別,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真期待明年的中秋節,我還想與家人圍坐成一個圓圈,吃圓圓的月餅,望著圓圓的月亮,團圓在一起!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四
不久月亮從東方慢慢升起。一會兒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一會兒人們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大家賞月敘談,爸爸跟我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的故事。大家我一言,你一語,過節多么快樂啊!我喜歡中秋節!
永泰實驗小學二年(2)班蘇秉楷。
指導教師:陳向梅。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五
啊,這么大的月餅,足夠我們全家吃飽了!
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抬頭仰望星空。天空中掛著的一輪圓月就像一個潔白的`大玉盤,銀白的亮光灑滿大地。我細細看著看著,突然好像看見嫦娥和玉兔在嬉戲玩耍,仿佛聞到陣陣桂花從月宮灑落。我真想坐上飛船去看個究竟。
中秋的月亮既美麗又神秘,我愛中秋的月亮。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六
時間如流水,仿佛是轉眼間,春去了秋又來。
大街小巷、店鋪商場里、花團錦簇、琳瑯滿目的月餅,彌漫著濃濃的中秋味。
中秋是一千年一萬年的脈脈相傳,是一縷綿綿不斷的眷念,是一代代濃濃的思念……。
一任月光,滑過指尖,心涌動著兒時的記憶。
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月亮上住著美麗的嫦娥和可愛的白兔;。
小時候,和玩伴一起提著紙花燈滿大街跑著,黑夜里,花燈的光芒閃爍著;。
小時候,我們看著煙花在地上和天上開了花,心里也樂開了花;。
……。
長大后,忽然間懂了中秋節的意義。
不是擁有多少美麗的花燈,也不是吃了多少美味佳肴,而是一家人能夠團圓在一起,靜靜賞月。
2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想念在中秋的夜晚,想念在月圓的兒時。
那時,中秋的月兒圓圓的,如銀盤高高懸掛于深邃的蒼穹。
我牽著媽媽的手,提著花燈壓馬路;。
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擠在人潮中看火龍看煙花;。
我拉著小伙伴的手,一起猜燈謎;。
我赤腳跑在美麗的月色中,月色走,我也走;。
我高聲喊著:“我要吃月餅,我要吃月餅。”
*在奶奶的身邊,靜靜聽奶奶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
……。
長大后,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美好的事情都已經變成記憶中的往事。
我在外也品嘗過無數種月餅,可是再好的月餅,都不如兒時記憶中的月餅好吃。
因為童年的月餅,猶有暗香清盈;。
因為童年的中秋,猶有月白風清。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七
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們一家人早早地就圍坐在陽臺上的小桌旁,桌上放滿了各色各樣的水果,當然也少不了中秋必吃的月餅。伴著美妙的音樂,嗅著空氣中飄來的陣陣花香,我一邊吃著可口的水果,一邊聽著爸爸海闊天空地講著有關月亮的傳說。這時候,我望見月亮已經悄悄地爬上了樹梢,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月亮出來了!”只見一輪新月就像清水中開放的芙蓉花,鮮亮極了。慢慢地,月亮像跟我捉迷藏似地躲進了淡淡的云層里。我不由自主地唱道:“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送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望著天上的明月,唱著心中的歌,我也似乎走進了月宮。我還想聽爸爸講月亮的故事,爸爸說:“咱們剛才講的都是有關月亮的傳說,它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想象,其實月亮上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等你長大了,掌握了科學知識,乘上宇宙飛船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去探索,就能夠了解宇宙的秘密了。”
我們一邊賞月,一邊談論著,轉眼就快十點鐘了,我還真有點困了。媽媽說:“休息吧,明天早早起床,好好學習,長大后爭取當一名探索宇宙奧秘的科學家。”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八
一年一度的到來了,又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個是我最開心的一個。
的前一天媽媽帶著我回家去了,我們在渭南買了一些月餅還買了兩只烤鴨,還給我買了我最愛吃的石榴。我開開心心的回去了。在家里,奶奶又買了一些鍋巴、瓜子。
到來了,早上我開始對家里的每一個人表示問候。在廚房里媽媽炒菜,奶奶燒稀飯,我在一旁切菜。我們做了津津有味的烤鴨,還炒了一盤蓮菜,一盤辣椒,還有幾個涼菜。我們都吃得津津有味。中午我們又包包子我開始不會,媽媽給我一教,我學會了。我還給我包了幾個小籠包。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小籠包出鍋了我高高興興的端著自己的小籠包開始吃了。吃完午飯我和媽媽、爸爸、妹妹一起去了外婆家,外婆見了我們笑的樂呵呵的。我們和外婆聊了一會我們就回家了。回到家里已經是傍晚了。我出了個主意:我們一起賞月吧!爸爸媽媽都同意了。我們坐在自己的院子放了幾樣小食品開始了我們的賞月。月亮是那么的圓像一個大圓盤,一會被云遮住了,一會露了出來真是和我們捉迷藏呢。
啊!真是一個有趣的,真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九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我們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春節等。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介紹。
我先給大家說說的由來吧: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各個地方的習俗也不一樣,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過,我和家人坐在一起賞月。我仰著頭看著天空那黃橙橙又打又圓的月亮,對媽媽說:“媽媽你看那個月亮,好像一個大橙子啊!”媽媽沒有回答,大概是看月亮入了迷吧,我拿起一個月餅大口大口的吃起來,“月餅好甜啊!”我大聲說道。家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里,我能吃到好吃的月餅,能看到又打又圓的月亮,我喜歡!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
20xx年中秋節是10月4日,星期三。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0xx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臺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占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并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云:“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一
盼呀,盼中秋節終于來到了。
我和爸爸媽媽下午去大伯家。去到那,媽媽忙著和大娘去廚房準備飯菜,我和姐姐去洗水果,妹妹去擺水果,我把水果洗得干干凈凈,妹妹把水果擺得很整齊。不久,就開始吃飯了,我一心想吃月餅,所以只吃了半碗飯。吃完飯以后,我們到天棚賞月,大伯拿出一個很大的月餅,我很著急,大伯說:“要背一首中秋的詩才可以吃月餅。”我背的詩是《靜夜思》,我剛被肚子就咕咕的叫,大家都笑我,我那時候很不好意思,我想下次一定要吃飽飯,再吃月餅,后來背完了,我終于可以吃月餅了。大家搶著吃月餅。
去年的中秋節,我過得很開心!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二
今天是,我們全家舉行了一場“中秋大本營”活動。
“中秋大本營”分為這么幾個活動:吃月餅、博餅以及畫月亮。
我們開始了第一項活動——吃月餅。比賽規則是:每個人的桌面上擺放著3個自己精心挑選的月餅,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吃完,誰就是冠軍。聽完爸爸的介紹,我心里暗暗竊喜:切,不就是幾個月餅嗎,我肯定是冠軍。比賽正式拉開帷幕,只聽見媽媽一聲令下,我抓起一個月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一邊吃著月餅,還不時往自己的兩邊瞧。“啪!”,爸爸吃完了。我趕緊把嘴里的月餅咽下去,也拍了一下桌子。最后的成績是:冠軍是爸爸,亞軍是我,季軍是媽媽。
第二個游戲叫“博餅”,是我最喜歡的呢!規則是:在一個碗里放六個骰子,每個人搖一次,的獎項是“狀元摘金花”,分別是4個四點紅和2個一點。博餅開始了,爸爸先搖,搖出了四點紅和兩個六點,“狀元!,哈哈,我是狀元!”爸爸眉飛色舞,得到了一包瓜子和一包香煙。接下來輪到我搖了,我把抓起骰子,捧在手心里上下搖晃了幾下,接著灑在碗里,只見它們乒乒乓乓地在碗里來了個360度大旋轉,結果出來了:兩個一點,四點紅!我掩飾不住內心的狂喜,大聲叫了起來:“狀元摘金花!,我贏了,”
最后一項活動——畫月亮。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所以這一次,我們不用任何模具畫一個月亮,看誰畫得圓,誰就勝出。我一手拿鉛筆,一手拿筆擦,不緊不慢地畫起月亮,看似簡單的任務,在這一刻竟然變得如此繁瑣。而媽媽很細心,她每畫一點,停筆觀察一下,再修改。然后又在月亮旁邊畫上幾朵云彩,一輪害羞的圓月若隱若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頓時眼前一亮,這回的冠軍非媽媽莫屬。
這一次的“中秋大本營”活動很難忘,它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我期待著明年的還有更精彩的活動。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三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迎來了我們一年一度的!
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賞月、吃月餅。
吃月餅相傳始于明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于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起義響應。起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一舉推翻明朝。于是朱元璋決定,每逢中秋月,必須吃月餅。就這樣,和月餅成了華夏子民血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今天中午,我們來到阿姨家吃飯。哇!中午的飯菜好豐盛呀!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有排骨玉米湯、鴨舌,還有新疆特色麻辣雞和大盤雞!真是美味可口啊!享用完大餐,我和妹妹玩起了嫦娥奔月的游戲。
繞在她身邊,猶如仙女跳舞。瞧!那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仿佛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欣賞完月亮的美麗,我又回到了餐桌旁,繼續享用著海鮮宴、水餃和月餅。這一餐,吃得我肚子都圓鼓鼓的了。
今年的我很快樂!我愛中秋!你呢?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四
過節了!過節了!我和小伙伴的愉悅的喧鬧聲劃破大雜院寧靜,也拉開我家這個大雜院和諧中秋之夜的序幕。
聽各家廚房發出切菜嚓嚓嚓聲、各種調味罐叮叮當當碰撞聲,煤氣火爐發出呼呼聲----大雜院里各位媽媽已經奏響中秋團圓美食交響曲,瞬間空氣中彌撒各種菜的香氣,那香氣如同食神神的魔法劑,把我和幾個小伙伴瞬間變成流著口水的小饞貓,嗅著香氣挨家挨戶的廚房跑了遍,看看到底是那些美味吊起我們胃口。
上菜了!上菜了!一生憨厚的吆喝聲飛上云霄,我家的東北燉菜、強子家的羊肉炒饃饃、小五家的重慶辣子雞……各家各具地方特色的廚房美味都飄向院中的巨型餐桌,我們如同小尾巴跟在大人后面,喊著“過節了,開飯了,過節了、開飯了”不一會一桌匯聚好幾個省份地方特色美食大餐已經準備完畢,特色菜、特色月餅、特殊飲食習慣,卻因為中秋這個團圓日子,也團圓在一起調動這我們這幫饞孩子的味蕾。
故鄉敬酒結束大院中秋的團圓飯正是開始了,男人們終于可以丟掉一身疲憊在相互敬酒,感謝鄰里相互照應,談論著近期工作情況和打算,女人們桌上桌下忙碌,一有時間就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著你變年輕了、她便漂亮、這件衣服、那種化妝品各種家長里短,偶爾還傳一陳陳笑聲,而我和小伙伴門就一頭扎在滿桌美食上,恨不得一下把自己喜歡的美食都吞到自己的肚子,我的肚子不停抗議,但是我滿腦子就是就是一字“吃”、“吃”
伴隨著大人喝酒猜拳聲、女人孩子歡笑生含羞的嫦娥仙子悄悄走上夜空,把祝福的余輝灑滿整個院落,也許眾人都感覺到嫦娥仙子帶來故鄉親人的思念,漸漸變得寂靜,大人門相互打這電話訴說著思念。而我則凝視這輪明月,整個院落所有人都與月亮融為一體帶著節日思念與祝隨著陣陣秋風,奏響中秋之夜和諧月光曲,望一眼聚集在一起幸福洋溢大雜院的鄰居,望著身邊小面帶幸福的小伙伴們--------啊!我不禁感嘆!我愛我家,我的鄰居!更喜歡我大雜院這個不一樣的中秋節!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五
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因為今天多云,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云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云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里,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么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這圓月非常調皮,一會兒鉆進云姐姐的懷里,一會兒和星星談話,一會兒唱歌跳舞……真拿它沒辦法。這時爸爸說:“其實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這些光是不熱的。”于是,我們沖著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著全家團聚所的幸福氣氛。我覺得今年的過得特別有意義,比上一年比前一年更快樂更有意義。我仲覺得過節的時間特別快。
這快樂而有意義的就過去了。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六
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也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著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嫦娥,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后羿從王母處盜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棵靈藥,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蕪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中秋節兒時的中秋(通用17篇)篇十七
八月十五,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為了過好團圓節,我們八月十四就進入了節日的氣氛。八月十四上午,我和爺爺奶奶到了我奶奶的娘家,也就是我老姥姥家提前過節。到了那里我一進門看見我姨姥娘、舅姥娘兩家都來了,我老姥姥準備了一桌子的好菜、啤酒和白酒還有飲料。一家人坐在餐桌周圍,有說有笑,其樂融融。老姥姥享受著這天倫之樂,那高興勁就甭提了。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帶著禮品來到我媽媽的娘家—我姥娘家,姥娘家也是一番熱鬧團圓的景象。舅舅、舅媽、姨媽、姨夫、表姐、表弟,都來姥娘家過團圓節了。看,姥爺、姥娘都樂的合不攏嘴了。
八月十五正節這天中午,我家來了許多老爺爺的親人—有大老姑、二老姑、小老姑三家人,還有二爺爺一家人足足有二十多口人。我們小孩湊在一起玩我們喜歡的游戲。爺爺忙著炒菜,奶奶忙著端菜節日的氣氛更濃烈了。
這個我過的太高興了,因為通過我家我想到了家家祥和團圓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