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三年級教案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下是一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教案范文,供大家學習和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一
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三第11~13題。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除法和減法、除法和乘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生經歷合作交流、分組討論等學習過程,感受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學習自信心。
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
能靈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1.自學書第103到105頁第10到16題。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有時也涉及到減法、乘法。大家要靈活運用。(板書課題)。
1.練習二十三第11題。
(1)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訂正。(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
(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生態平衡的教育。)。
2.練習二十三第12題。
(1)讀懂題意,怎樣判斷“買哪一種便宜?”
(3)交流、訂正。
(4)本題通過計算單價,用比較的方法可以確定哪一種便宜。
不需要兩步計算。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學會靈活處理。
3.練習二十三第13題。
(1)讀懂題意,要解決什么問題?獨立解答。
(2)所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們為什么選擇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1.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買哪一種便宜?
(1)讀懂題意,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塊要16元。
(2)分析:買哪一種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種香皂的單價就可以了。
(3)甲種香皂每塊的價錢是16÷4=4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
因為4元460元,所以買甲種香皂便宜。
2.小紅每天早上上學,中午回家,下午上學,晚上回家。兩天之內一共走了2880米。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多少米?(考察學生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學生獨立讀懂題意。
(2)分析:小紅一天走幾趟?(4趟)。
(3)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先解決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決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紅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80米。
1、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快樂嗎?
2、希對實際問題靈活處理,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3、想一想:周圍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兩步計算就解決的。
《作業本》第52頁。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二
一、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在春游中會遇到許多與數學有關的.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春游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例3。
1背氏中畔。
出示例3畫面。
教師: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1)教師:你準備怎樣計算參加春游的人數?參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幾部分組成?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已經開走的和已經坐好沒有開走的車都是準載45人,可以合在一起看,一共坐了12輛車,算出車上的人,再加上沒上車的,算出總人數。
三、課堂活動(第23頁)。
師:請大家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三
設計意圖:在備課時,看到這道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著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它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1.出示例題圖,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圖,想一想: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個人要租船;
問我們該怎么租船。
2.引導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租船方法?
學生回答:可以全租雙人船,要4條;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條;
可以租1條四人船,2條雙人船。
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沒有了。
3.指導列表: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方法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先請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項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四人船條數。
學生獨立嘗試,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誰的填法更合理。
反饋:比較一下下面的兩種填法,你認為誰的填法更合理,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40。
方法二02。
方法三21。
填法2。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40。
方法二21。
方法三02。
學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規律;
可以看出雙人船條數慢慢減少,四人船條數慢慢增加;
這樣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還有別的合理填法嗎?
填法3。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四人船條數。
方法一02。
方法二21。
方法三40。
學生回答:可以先全租雙人船,然后慢慢減少雙人船的條數;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減少四人船的條數。
5.進行選擇: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會建議大家怎么租船?為什么?
學生回答:我會建議大家全租雙人船,因為雙人船坐著舒服;
我會建議大家全租四人船,因為四人船只要租2條,費用便宜;
我會建議大家租2條雙人船和1條四人船,因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雙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們一般是從什么角度去考慮該怎么租船的?
學生回答:從費用的角度。
那我們算一算:三種租法各要付多少錢?(把表格補充完整)。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四人船條數總共費用。
方法一404×4=16(元)。
方法二214×2+7=15(元)。
方法三022×7=14(元)。
現在,你知道該選哪種租法了嗎?
學生回答:選第三種租法,這樣租費用最便宜。
6.延伸:出示第2個問題“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四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有特殊數量關系的連除問題。
2、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3、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4、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雙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五
解決問題(例4)教科書p55、56。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余數”的概念,并能熟練地列豎式計算。
1、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使學生獲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直接經驗。
創設情境。
情境圖、日歷。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1、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2、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師板書:32÷6。
4、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5、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6、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7、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1、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練習十三第3題。
2、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3、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六)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32÷6=5(組)……2(人)。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得能力。
4、培養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圖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組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2、合作交流,解答問題。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以上的數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現的問題多。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據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課里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板書設計: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3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想,看誰能很快解決下面的問題。
三(1)班同學,在做廣播操時需站4隊,每隊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師引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52頁例3.
出示例3.
教師:觀察情景,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思路。學生匯報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溫壺能賣多少錢,再求5箱賣多少錢。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根據每個保溫壺的價格求出一共賣了多少錢。
教師指名學生列式解答。
12×5=60(個)60×45=2700(元)。
教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教師引導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每盒有2個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個球。
2、每輛汽車每次運貨物9噸,有6輛汽車,這些汽車4次運貨物多少噸?
3、一中高級瓷磚每塊13元,每箱有25塊。小剛家裝修時買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菜市場運來5車黃瓜,每車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板書設計:
解決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要根據已知。
條件找間接量,確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引導學生學習解決乘法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確了三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1、閱讀與理解;。
2、分析與解答;。
3、回顧與反思。在仔細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列出綜合算式,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八
課本第4頁例1。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九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34—35頁內容。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投影片、課件。
一、故事導入。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7×0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19×0=?0×14=?......
(3)總結規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現的什么?
2、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獨立解答,結合具體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進一步解釋第(1)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解答時為什么要乘3.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
1、會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2、體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樂趣。
正確解答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
多媒體課件。
例4情境圖。
一、學前準備。
1、練習。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鐘寫了180個字,他每分鐘寫多少個字?(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出示情景圖。
教師談話引入新課。
根據給你的信息和觀察情景圖來解決這個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然后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在這里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說出想法后在引導、訂正。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組有10人。
教師要知道例4的第一種方法是教學重點,但在這里要表揚想出第二種方法的同學。
2、指導完成“做一做”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53頁的“做一做”,教師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看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看清楚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再回到題中收集相關的信息數據。
提問:題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關數據?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此題,展示學生解題的過程。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3、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看第54頁的第2題,引導學生按照“看問題—手機信息數據—列式解答”這樣一種思維順序去獨立思考,完成此題。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解答過程,并展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660÷3=75÷5=198÷9=104÷8=。
3、學校組織學生去植樹,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個植樹點,每個植樹點分成9組。請計算一下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四、思維訓練。
2、動腦筋想一想,從圖中你能收集什么數據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連除應用題的解決思路和連乘應用題解決思路。
一樣,應從問題入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了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在認真閱讀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根據圖意列出正確的算式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提出目標。
1.趣味口算(1)進行口算練習。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聽算練習。
2.提出學習目標。
(1)自學課本p107的內容,能根據圖意并列式(2)計算時,能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3)能運用8、7、6加幾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學習,同桌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p107的例4與做一做,并根據圖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發沖突(1)例題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決。
a、用數數算出兔子的總只數b、按顏色分類計數后,算出總數。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類計數后算出總數。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樹上有7只小小鳥,又飛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鳥?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個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個,還剩多少個?9-3=6(個)。
(3)老師和同學隨機質疑:a、為什么用加法計算?b、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小結:(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練習二十的第1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雞,有()只公雞。一共有()只雞。口+口=口。
(2)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兩三人討論解決辦法。
(3)交流。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9+3=12(只)。
(4)強化認識。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2.魚缸里有16條魚,小貓撈走了6條。魚缸里還有多少條?口o口=口。
3.思考題:小紅左邊有6個同學,右邊有5個同學,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四、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欲。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新本領,能很好地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學知識可真重要啊,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它來解決更多的問題。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讓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乘加(或減)除減(或加)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3、借助11題對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準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計算。
(說說運算順序)。
二、探究新知。
1、觀察101頁2題畫面收集數學信息。
2、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合作學習。
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說出理由(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選擇其中一種進行匯報)。
四、匯報交流。
對于不同的解決方法進行鼓勵。
五、教師提升。
解決問題的方法提示:。
1、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并找出問題。
2、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
六、及時反饋。
解決練習二十三9、11、12題(結合11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七、學生談收獲。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用所學的有關面積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所學的有關面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復習。孩子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面積的相關知識,老師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出示,指名回答。
師:看來大家掌握的很好,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面積知識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呈現
2.生質疑,提條件。
3.(出示情境圖)師:工人叔正在測量呢,仔細觀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讀條件。
4.教師出示示意圖。照這樣鋪下去,多少塊就鋪滿了呢?怎樣解決呢?學生先初步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學習
師:這樣行嗎?大家快來算一算吧!先獨立思考,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請小組成員上臺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驗證。
師:謝謝大家替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但是這200塊中到底算對了沒有?怎樣驗證呢?
3.小結。
(1)師:再遇到這類問題,你會解決了嗎?誰能總結一下?讓學生明確兩種方法分別是怎樣解答。
(2)師:回顧剛才的解題過程,我們是怎樣做的呢?
4、練習
師:老師的廚房也想鋪上地磚。(出示題)你能發現給出的數據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嗎?(讓學生明確這次是直接給出了正方形地磚的面積而不是邊長)到底需要多少塊地磚呢?獨立列式解答。
三、目標檢測
1、出示檢測題。
2.結果反饋。請一個學生說正確答案,做對的給自己打3顆星。
3反思總結。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四
教學內容: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三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除法和減法、除法和乘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生經歷合作交流、分組討論等學習過程,感受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靈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書第103到105頁第10到16題。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有時也涉及到減法、乘法。大家要靈活運用。(板書課題)。
二、預習反饋、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11題。
(1)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訂正。(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
(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生態平衡的教育。)。
2.練習二十三第12題。
(1)讀懂題意,怎樣判斷“買哪一種便宜?”
(3)交流、訂正。
(4)本題通過計算單價,用比較的方法可以確定哪一種便宜。
不需要兩步計算。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學會靈活處理。
3.練習二十三第13題。
(1)讀懂題意,要解決什么問題?獨立解答。
(2)所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們為什么選擇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買哪一種便宜?
(1)讀懂題意,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塊要16元。
(2)分析:買哪一種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種香皂的單價就可以了。
(3)甲種香皂每塊的價錢是16÷4=4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
因為4元4·60元,所以買甲種香皂便宜。
2.小紅每天早上上學,中午回家,下午上學,晚上回家。兩天之內一共走了2880米。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多少米?(考察學生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學生獨立讀懂題意。
(2)分析:小紅一天走幾趟?(4趟)。
(3)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先解決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決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紅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華。
1、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快樂嗎?
2、希對實際問題靈活處理,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3、想一想:周圍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兩步計算就解決的。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52頁。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五
教學內容:第36頁例3、“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七第6-10題。
教學目標:理解與表內除法相應的一位數除幾百幾十和幾千幾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和類推等思維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個十,
1200里面有()個百。
120里有()個百和()個十,也可以看作()個十。
1.教學120divide;3。
(1)學生擺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樣想?
(2)把12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十,就是幾十?
(3)說一說120divide;3你是怎樣想的`?
(4)口算。
做“練一練”第1題。
學生口算,并說一說想的過程。
2.教學“試一試”。
(4)出示1200divide;3。
說一說,1200divide;3口算要怎樣想?
(2)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算出得數。
指名口答是怎樣想的?
1.練習七第6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7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練習七第8、10題。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六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紅旗。
基礎知識練習。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教學反思: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七
1、使學生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2、通過操作、觀察和討論,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比較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答“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
難點:理解“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學會分析這類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習新課。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全校衛生評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們班最多16面。
師:用統計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衛生成績。
3.師:那你還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紅旗情況嗎?(表格下面被樹遮住)。
生:二(2)班比我們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們班少5面,
生:二(4)班比我們班少1面,
……。
4.師:知道他們班紅旗比我們班少,可以算出他們有多少面嗎?(補上問題)。
學生計算。
師:為什么這樣算?同桌討論一下。
甲生:我是這樣想的:二(2)班比我們班少3面,就是.我們班多,我們班的面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二(2)班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2)班多的3面,從16面中去掉比二(2)班多的3面,剩下的就是和二(2)班同樣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面數。列式:16-3=13(面).
出示課件。再請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路.
5歸納.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好,你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較大數分成兩部分,去掉比較小數多的部分求出比一個數少幾的數;也可以把較小數假設和較大數同樣多,再去掉比較大數少的部分就是較小數.因此,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
二、鞏固練習.
師:比15少8的數是多少?怎樣計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數是7.
師:比30少6的數是多少?怎樣計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數是24.
(三)鞏固反饋。
1.拍手游戲.
(1)老師拍6下,同學們比老師少拍2下,同學們拍幾下?
(2)同桌同學仿照上面的做法,進行拍手游戲.
2.出示書23頁,做一做。
(1)國慶節促銷,每個球優惠8元。
(2)讓學生提出問題。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把思考過程小聲說給同學聽一聽.
(四)合作練習。
1、根據各國金牌數關系進行計算。小組合作完成。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八
一、導入新課:
(出示掛圖)你們看,四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們正在看《動物趣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切去了解一下動物的知識吧!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
1、他們從書中了解了哪些關于動物的知識?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新授:
出示問題: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聯系你平時見過的東西,估計一下。(與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計:一片口香糖大約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約1克;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認識1克。
(出示小博士的話: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是多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克用“g”表示。)。
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
4、拿出自己準備的較輕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計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稱一稱,驗證一下。
5、如果物品比較重,我們還用克作單位嗎?
出示問題:1千克有多重?
6、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先在小組內估計一下。
(估計:1暖瓶水約重1千克;兩袋鹽重1千克……)。
個人補充意見。
7、認識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話: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與千克是什么關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小組內交流)。
三、鞏固與應用:
1、看圖說說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練習1)。
2、實踐活動:掂一掂,稱一稱(自主練習3)。
四、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兩個表示物品質量的單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別用它們作單位?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
設計板書。
認識克與千克。
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作業布置自主練習1、2、3題。
課后反思。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噸的認識是本單元的難點。
課前小研究設計1、查資料看課本了解1噸有多重?2、噸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么?
2、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克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xx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
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
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么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個人補充意見。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同位互相你問我答。
3、自主練習6指名說說圖意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
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自己試著填一填。
說說為什么填寫這樣的單位說說你對這些動物的了解。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自主練習4—7題。
設計板書。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作業布置。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課后反思。
1、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三個常用質量單位的認識。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難點進一步加深對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
課前小研究設計自主練習10題中的前4個小題。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8。
出示掛圖:認識這幾種球嗎?
說說它們分別是多重?哪種球最重?哪種球最輕?排球比籃球輕多少克?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自主練習9小組競賽,開火車。
要求:書寫端正,速度快,正確率高。
3、自主練習10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檢查,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全班交流:錯誤出現的主要原因。
買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買?需要多少錢?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5、自主練習1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課外調查情況。
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個人補充意見。
6、自主練習13師生、生生做游戲:猜體重。
7、你知道嗎?出示小知識,自己讀一讀。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識:認識各種各樣的秤。
學生交流: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在哪兒見過的?一般用它稱什么物品?……。
三、小結。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自主練習8—13題。
設計板書。
克、千克、噸的練習。
1千克=1000克。
1噸=1000千克。
作業布置學習樂園。
課后反思。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三種常用質量單位以及他們的關系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噸的認識是本單元的難點。
課前小研究設計1、看教材第10頁情景圖回答問題。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準備了這么多東西,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開個小超市,怎么樣?
師生動手整理。
聘請超市小營業員。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了!先請我們的營業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點放在物品的質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估計后,可以稱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個人補充意見。
個人補充意見。
練習題設計。
學習樂園。
設計板書。
克、千克、噸的認識。
作業布置。
課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課后反思。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讓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乘加(或減)除減(或加)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3、借助11題對生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準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計算。
(說說運算順序)。
二、探究新知。
1、觀察101頁2題畫面收集數學信息。
2、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合作學習。
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說出理由(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選擇其中一種進行匯報)。
四、匯報交流。
對于不同的'解決方法進行鼓勵。
五、教師提升。
解決問題的方法提示:。
1、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并找出問題。
2、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
六、及時反饋。
解決練習二十三9、11、12題(結合11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七、學生談收獲。
新課標三年級解決問題教案(實用20篇)篇二十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辯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辯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探究物體所在方向的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能辯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位置與方向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第8頁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請9名學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講臺前面。
a???b???c。
d???e???f。
g???h???i。
3.(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語言)說一說,b、d、f、h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a、c、g、i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分組討論:你們認為a在e的什么方向?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可能有以下幾種看法:
1a在e的北面,因為a在“d—e—f”的北面。
2a在e的西面,因為a在“b—e—h”的西面。
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為a既在“d—e—f”的北面,又在“b—e—h”的西面。
……。
(3)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提出借助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做最終裁判。請e同學拿著指南針宣布最終結果,教師說明:我們通常說“西北”而不是“北西”。(板書:西北)。
(4)開展猜一猜活動。
a.誰能猜猜g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西南)。
b.誰再猜猜c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東北)。
c.誰愿猜猜i在e的什么方向,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布猜的結果。(板書:東南)。
2.辨認生活中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說一說,你的東、南、西、北面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的相對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
(3)說一說,你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相對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東南面。
3.辨認地圖上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掛圖,標明教學樓、體育館、圖書館,刪去人物及話語。
(1)引導學生根據太陽的方向確定東面,根據東面確定其余的七個方向。
(2)說一說,教學樓、圖書館、大門、體育館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3)議一議,多功能廳和食堂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場在多功能廳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三、鞏固練習。
1.第8頁做一做。分組討論、交流、匯報“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2.練習二第4題。
(1)找一找,地圖上標出了我國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結合有關背景材料,適時教育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2)圈一圈,在地圖上圈出武漢的位置(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
(3)說一說,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3.練習二第2題。明確題目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怎樣辯認東北、東南、南北、西南呢?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1題。調查自己家相對于學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