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對作者在表達觀點、展開論述、語言表達等方面取得較高水平的文字作品,它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發共鳴,展現作者的獨特思維和才華。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作文佳作,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文采和思想深度。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一
屈原奸人所害,在流放,在途中,聽到了楚懷玉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要包粽子,用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再撒上鹽和白糖融合在一起。有兩種口味,一種是咸口的,另一種是甜口的,先拿出粽葉,將混合好的糯米放在粽葉上,然后包起來,下鍋煮。煮的時候,鍋里的水熱氣騰騰的,鍋中水不停地抽搐著,發了瘋似地你擁我擠,當水開后,將粽子扔下鍋里,粽子在鍋中泡著熱水澡,看著正在泡熱水澡的粽子,我黏著媽媽,拉住她的圍裙,迫切地問:“好了嗎?好了嗎?我都“餓”死了!”媽媽特別無奈,只好把手機給我還讓我玩一會兒,做好了時會馬上叫我。說著便將我趕走。
我拿起手機走進院子外,將手機放在獨凳上,拿起一根樹枝在泥土里畫畫,我畫著畫著扔下了樹枝又去問媽媽好了嗎?這次終于煮“干凈”了。我拿起一捆來到廚房為它解衣。撥開了衣服,看著它鮮黃的臉蛋我一口咬下去。紅豆立馬脫下了防彈衣。軟綿綿地在嘴巴里綻放出了棉花。
吃完粽子我媽又把粽子皮洗干凈做成了一個我也不知道叫什么的小玩意,這個東西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的形式展開,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宰的愿望。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二
端午,在我的家鄉是沒有什么很特別的風俗的,也是那幾樣,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飯罷了。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有些特別的是,在端午那天每個孩子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的繩子——五色縷。
五色縷,說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種色彩明艷的絲線編成的繩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著避免災禍的意思。這都是老一輩然傳下來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從那一輩傳下來的了,仿佛是自盤古開天辟地時就有了的。
而且這五色縷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摘下的時候一定要在雨天,還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時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繩子的質量實在是太差,花花綠綠的顏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個會活動的調色盤。洗來洗去的讓我就的分外的煩,干脆就找了個沒人的時候,解了下來,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為平安無事,可以解除警報的時候,它敗露了——我的外婆發現了。她將我拉到客廳里狠狠教訓了一頓,那神態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罪過。瞬間,一種“都是我的錯”的感覺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編了一條五色縷小心翼翼的給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囑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來,平時是萬萬不能解下的!
后來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將五色縷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帶一身的病痛和災難帶走的含義。繩子順流而下,災難也會隨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會過的幸福安康。
現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時,媽媽也會挑五條顏色鮮亮的繩子編成五色縷,只是她早已不記得當年的編法,只是隨便撮一撮,應應景,在過節時討個好兆頭罷了。
一年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粽子來吃。去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看到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覺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媽媽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媽媽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葉用清水洗干凈,再準備好做餡料需要用到的紅棗、花生和糯米。準備工作完成后,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把箬葉圍起來,做成一個小口袋一樣的形狀。緊接著,我用勺子從旁邊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葉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幾顆紅棗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壓緊,并學著媽媽的樣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個棱角。包粽子真的是個技術活,在包的過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卻像個“大肚子將軍”,整個身子都是圓乎乎的,沒有棱角。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訣竅,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成功。
包好后就開始上鍋蒸了,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當我聞到從鍋中飄來的陣陣香氣,總想揭開鍋蓋看看熟了沒有。終于可以開始品嘗了,我拿起一個粽子,剝去粽葉,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覺得好吃極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快樂極了。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節還能和去年一樣,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一來到街上就可以聞到濃而香的粽子味,不時地還會聽到賣粽子的小伙子喊出的吆喝聲,“賣粽子了——有咸的、有甜的、有紅棗餡的······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那么熱情、那么粗獷,向那初夏的天氣,溫暖而又會有一些親切。逛街的人們,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粽子,看的我的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有的大人在小孩子的胸前掛著彩色絲線編織成的鴨蛋網,白色的咸鴨蛋調皮地在胸前跳來跳去。每家的門前都插著一把艾葉和菖蒲。這一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還從媽媽的口中得知:端午節又稱午日、重午、重五、地臘、中天等。而且這一天要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拈在一起系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而且我們南方還要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咸鴨蛋黃及雄黃酒。和“五紅”——龍蝦、紅櫻桃、莧菜、烤鴨、紅燒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這些習俗都流傳至今。
哇!真沒想到端午節也有那么多習俗,那么熱鬧呀!嗨!同學們可要好好學習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識,加油吧!相信你們會比我更厲害!
很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游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粽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是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著一張大桌子,桌上擺著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咸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霉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著長長的桌子,桌上放著密密麻麻的粽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粽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后地拿起粽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么會包,但是看著大家的樣子,也學著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粽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把繩子扎牢。她們不僅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后,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粽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仿佛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沖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為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劃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后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了那天,人們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吃,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因郁郁不得志,抱石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知道后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要把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并加上蜜棗,冰糖等,包起來后用馬蓮帶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在鍋里煮上四個小時后,等到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這時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讓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使你垂涎欲滴。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后,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的來到應縣木塔,來游玩著美麗的風景——千年古榙,有的人手里捧著幾柱香,給佛像面前栽上,嘴里一邊念叨幾句:"阿彌陀佛。"心里一邊許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有的人圍著木塔轉了三圈,這樣他們說能消災減難,有的人在觀賞著四處美麗的景色,還有的親朋好友拍上幾張紀念照!這樣的活動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八點,人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應縣木塔。
回到家里該洗個舒服澡了。按照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等放進鍋里,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它的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后,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到時你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三
端午節,我就想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币磺唵蔚膬焊杈偷莱鑫覈鴥汕Ф嗄甑膫鹘y節日——端午節。一到端午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
在我的家鄉也一樣,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在為過節準備。端午節的前兩天,就看到奶奶,去市場買粽葉,糯米,回到家以后,奶奶先把粽葉放到一個盆子里,用水浸泡,使它變柔軟,然后把糯米洗凈,用水浸泡,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后,奶奶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它卷成一個椎體,然后再把糯米填到這個椎體李,填滿以后,用其余的粽葉把它緊緊的裹住,接著用麻線把它困起來,奶奶就像這樣一個一個的包著,不一會,一串粽子就包好了。終于到了端午這一天,媽媽一早就出去買菜了,奶奶從冰箱里取出之前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開始煮,媽媽不久也回來了,這時媽媽拿出在市場買的艾葉,把它掛在門上面,然后準備菜肴。
經過了一天的準備,我們的晚餐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為先人屈原祈禱后開始用餐,這是電視里也在播放賽龍舟的畫面,我不由得想起屈原,希望他能聽到我們的祈禱,不會剛到寂寞。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他的延續不僅是龍的節日,還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四
“咚!咚!咚咚!”河邊傳來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原來是人們坐在龍舟上有節奏的揮舞龍舟桿。舟行進得快,各家都包著粽子,孩子們不時還去偷里面的紅棗。
這天早上,我們一家起來的很早,媽媽和奶奶兩個女人在家里做粽子。我和鄰居家姐弟一起去河邊看賽龍舟。
傳說,賽龍舟是因為愛國主義者屈原看不下去百姓受苦,于是便抱石沉入羅江。百姓們哀痛異常,紛紛劃起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尸體。但一位漁夫卻拿起了自己為屈原準備的飯團兒、雞蛋等食物投入河中,讓魚蝦吃飽。人們見后紛紛仿效。從此就有了吃粽子、劃龍舟、喝雄黃酒。
看完龍舟賽,咱們三位可愁了啦!干什么呢?看著媽媽和奶奶邊說邊笑的包粽子,我看呆了,手是那么的熟練,粽子包著如此好看。
“我們三學要會包粽子”鄰居家小弟說了說?!昂猛?!”慈祥的奶奶眼睛瞇成一條縫笑嘻嘻的說。媽媽搬來幾個小凳子讓我們坐下,一本正經地教我們。桌子上擺了許多材料有:紅棗、糯米、竹葉、彩線。我們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先把竹葉里放滿了糯米,再往里面塞一顆甜甜的紅棗。最后用彩色絲線把粽子捆上。我以為粽子越大越好吃,便挑了一片又長又粗的大竹葉,里面包滿了糯米,放了一顆最大的紅棗。
最后,棕子包好了,我和小伙伴們松了一口氣,搓了搓手等著那粽子。
粽子煮好了,我們一起奔進廚房。我一眼就看到了我那顆冒熱氣的大粽子。媽媽指了指那粽子說道:“誰也不知哪家淘氣鬼包了個大粽子”。我滿臉紅彤彤的,都像著了火似的熱:“我……我包的……以為大粽子好吃!”家人們聽了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晚上,大家一起打著燈籠,提著我那顆大粽子投進河里,魚蝦吃個飽,不吃屈原的尸體。
這天端午節,我過著快樂充實!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五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媽媽就帶著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里,有的插在窗戶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仿佛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著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為這青澀的帶著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很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個澡的特殊在于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制成。因為聽人說,洗了這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游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征著年年有余,有雞鴨,象征著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么小,里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六
“粽子飄香,龍舟競渡,又到一年端午時?!痹诙宋绻澋那耙惶焱砩希蠹揖烷_始忙碌地包粽子。粽子有兩種:一種是肉粽,一種是堿粽。把預先準備好的米和餡料用竹葉包成個三角形,系上扎藤。粽子的包制過程就完成了。包好的粽子被放進大鍋里煮,時間約需兩個小時。在燒煮的過程中,竹葉的淡淡清香彌漫著整個院子。此時,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開鍋蓋,察看情況,因為那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我急忙把粽子上的扎藤解開,,竹葉剝開,肉粽和堿粽擺放在盤子里,一大一小,一黃一白,在燈光下顯得晶瑩剔透,像兩顆亮晶晶的寶石,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我忍不住咬一口,美味無窮,差點連筷子都咬掉了。
看完龍舟賽,我回到家,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有說有笑,那笑聲傳得很遠很遠。我希望端午佳節的習俗也能隨著笑聲一直流傳下去。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七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屈原為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扔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賽龍舟,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為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著孩子,幾乎到處都站著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樣的龍舟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著一聲發令槍響,一只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你看!一只掛著黃旗的龍舟遙遙,緊跟其后的掛著綠旗的龍舟也不甘落后,只見眾人齊心協力,用力劃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龍舟……“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斗志昂揚、奮力揮舟,沖向彼岸。好一幅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八
聞著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好吃極了。
端午節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節”,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淚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蛟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劃船下江撈救??墒呛铀芗?,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們往江中投飯團,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的就流傳著在端午節這天要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青翠青翠的。粽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子的,還有堿粽子等等各式各樣,看上去真不錯。問著粽子的香味,我饞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接著又拿了一個粽子。媽媽對我說,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消化不好。
我們一家人圍著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真好,端午節也將一直流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九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么東西?它就是——粽子。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后,把竹葉浸在水里大約半天,然后拿出來,晾干,再保存好,放在干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里,洗干凈,用來包粽子。
每當到包粽子時,我和表妹總是爭著搶著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粽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粽、五角粽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粽,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粽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粽子要很小心,因為怕粽子的米漏出來。粽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后,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里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余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會包粽餅。粽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粽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粽餅。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后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粽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跡。這我才知,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吃粽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著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于岸邊風騷”。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十
昨天,我們班進行了一次“包粽子”實踐活動,還邀請了許多老師跟我們一起包粽子,熱鬧極了。
老師給我們分了組,每四人一組。并詳細的告訴我們怎樣包粽子。大家就紛紛包了起來,叫聲、響聲、歡笑聲、說話聲響成一片,教室里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我按照老師說得去做,首先拿出一張粽葉,把它下面的一頭握起來,變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然后再往“小漏斗”里面裝江米、花生和蜜棗。裝好后像做手工一樣把它包起來,注意要包成四個角的形狀。最后用線把粽子捆住,一個形狀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原來學過包粽子,所以包得很快,我一共包了11個粽子呢。只是,我包出來的粽子有點像“蝴蝶結”。
最后大家都學會了包粽子,我們和老師一共包了滿滿一大盆還多呢。中午送到了學校食堂,下午就吃到了甜甜的粽子。
熱騰騰的粽子飄著香氣,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感謝老師讓我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十一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端午節的原因。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端午節。
作文。
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吧。
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那么,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里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采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粽子投進河里,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去吃粽子。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怎么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更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去玩。
上午,爸爸騎著摩托車帶我去奶奶家玩,這車風風火火地向奶奶家駛去。不一會兒,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車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來一件外套為我穿上,穿后果然暖和多了。我問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說:“別理她!”我又問:“那我跟誰玩呢?”奶奶又回答說:“這不是現成的小寶寶陪你玩嘛!”我只好極不情愿地跟瑋佳(兩歲的小妹妹)玩了,不過,還是玩得挺開心的!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在奶奶門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發球,把球打到了線那邊,爸爸第一次打時,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來了,他才慌忙跑過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輸了一分!我鼓勵他說:“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勵,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賽讓我們大汗淋漓,在這炎熱的夏天里,運動后吃根冰棒解解熱真的很爽。我們又去了體育場,沒一會兒,我來了個猴子爬樹,哥哥來了個倒掛金鉤,爸爸在打籃球。原來我們在體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長項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體育場表演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絕招,可真是爽快極了。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十二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忙忙碌碌,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氛。
在這一天,人們要舉行隆重而熱鬧的賽龍舟活動,龍舟活動中,人們各司其職,只為爭奪第一,就算滿頭大汗也不在乎,岸上有許多圍觀的人,他們在岸上吶喊助威。當第一名誕生的時候,掌聲就會雷鳴般響起,這掌聲中充滿著喜悅之情!
除了賽龍舟,人們還會手制七色彩繩戴在手上,五顏六色,十分美麗,節日到來時,集市上非常熱鬧,各家攤子上掛滿了香草,從入口就能聞到香味,好聞極了!
端午節不僅有漂亮的'飾品,還有美味可口的食物。
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它的形狀和顏色都很特別,它在糯米里放進棗,煮熟后,剝開翠綠的蘆葦葉一千白里透紅的粽子就出現在眼前了。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是驅邪消暑的開胃食品,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文學家屈原,他寫過很多著名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有許多人為了一己之私,都反對屈原的變法主張,后來,國土淪喪,他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都包粽子投到江中,作為祭品,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包粽子的習俗保留在了端午節。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中國的驕傲,中國的象征!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十三
過端午,憶屈原。讓我們銘記歷史。這樣,有助于我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與認識。接下來就為你提供你感興趣的端午節。
日記。
六年級,歡迎借鑒閱讀!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唱著歡快的童謠,當當當,鑼鼓響,我們全家總動員,今天下午比賽包粽子。
昨天我們就說好了今天下午要包粽子,等今天下午我們回到家時,奶奶早就泡好了糯米、花生、紅豆、熊貓豆、大棗,還準備好了粽子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我們來一起包了。我洗干凈我的小手,搬了個小板凳,穩穩當當地坐在了盆邊。清了清嗓子,我大聲宣布:“第二屆家庭包粽子大賽正式開始!”包粽子我可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包粽子的事情,至今還歷歷在目,當時我可得了家庭包粽子大賽一等獎(雖然只包了兩個,因為質量高,以一頂百)。
“卷葉、裝米、封口、捆線”,我在心里暗暗念叨著,像模像樣地拿起一片粽子葉,隨手一卷,就往里裝米了?!斑?怎么下面漏了?”唉!原來粽葉沒卷好,成了開口笑了。唉!大意失荊州啊!遙想關公當年敗走麥城,該是多么地后悔啊!嘻嘻,笛子可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暗暗得意一把)。
我把第一個失敗品重新開封,這次可不敢大意了,我認真地卷好葉子,裝上米糧,然后把剩余的粽子葉封住口,用線把這個粽子捆了個嚴嚴實實,生怕有一粒米溜出來!每一個步驟都做得準確無誤,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完美粽子大功告成了!
奶奶和媽媽看我包得這么好,一人給我在腦門上蓋了一個大紅章,我不禁有些飄飄然了!接下來我就像上滿了發條的機器一樣,高速運轉起來,不一會兒,第五個粽子已經誕生了!媽媽和奶奶當然不肯落后,她們就像加滿了油的粽子機一樣,一個接一個生產著,看得我目瞪口呆。等我再去準備包第六個的時候,鍋里已經沒有多少米了。我大喊起來:“不許再包了,這些米都是我的!要是再包,我就把你們包的都給拆了!”奶奶和媽媽都哈哈大笑著走開了,留下我一點點撈著那些可憐的米,包了最后一個超級迷你型粽子。
今年的家庭包粽子大賽真是既激烈,又精彩,當然啦,冠軍還是我……。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背{,端午節又來到了我的身邊。
五月初二,我來到了鄰居大媽家中,看見大媽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葉、糯米經過大媽的巧手包扎成了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粽子。我好奇地說:“大媽,我也想學包粽子?!贝髬屝χf:“包粽子是細致活兒,手勁活兒,你看得容易做得難的?!薄拔視眯膩韺W的?!薄澳呛茫阆茸屑毧纯次沂窃鯓影?再自己試著包吧?!贝髬屗斓卮饝?。
只見大媽拿起兩三片粽葉交叉一小邊疊好,雙手從粽葉的外邊卷起,一個圓錐形的粽葉筒子做好了。她就把準備好的糯米紅豆一勺一勺往里裝,待快裝滿時,又拿來一根筷子使勁一下一下插緊粽葉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點,她又加了一點糯米,又壓緊。接著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葉對著包起,尖角突出,還用手壓壓,使得尖角處不流出糯米。最后她把包扎好的粽子用繩子使勁綁好,有時還用牙齒咬著繩子一端綁著。她說:“如果繩子沒有綁緊粽子,待煮時,粽子就會爆破流出糯米飯來,那就沒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
我看了一會兒就學著包起粽子來,我拿好三片粽葉疊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個圓錐形,一只手握著這個圓錐形,一只手把糯米裝進來,待滿了時,我也學著用筷子插緊,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兩邊的粽葉頭對折包起,咦,怎么不成角了?打開再包還是不成角,形狀異常難看。只能求救大媽了,“說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難?!贝髬尳舆^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扎,這時我仔細看到她包起時,兩邊粽葉邊對折包,手邊壓平壓成角來。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來,在粽葉對折包起時,用心壓平壓成角,可不管我怎么用心,粽葉似乎總不聽我的使喚,美麗的尖角總不在我的手上出現。幾經努力,最后總算包好兩個形狀丑丑的粽子來,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著這兩個丑丑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細雨蒙蒙,連綴成絲。粽香飄萬里,情意暖人心。綠水浮龍舟,千古話端午?!}記。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游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倍宋纾慅堉凼潜夭豢缮俚囊豁棥:酉獌蛇吶松饺撕?,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北叹G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六年級家鄉端午節(優質14篇)篇十四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名稱不同,但各地方人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插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的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葉于門是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于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是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等放在家里備用,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舒適。
食粽是因為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據說這是為了懷念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寫了很多愛國詩,可是屈原的愛國之心沒被國王接納,于是跳河自盡,所以吃粽子時,第人們總愛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賽龍舟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人們用了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