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是作者對某個主題或事件的敘述,更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示范,希望能夠為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發。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粽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在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前一天,我家也要包粽子啦,跟我去看一看,學一學吧!走進廚房,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手中拿著兩張粽葉,把粽葉重疊在一起,卷成圓錐形,再往里面放進一把糯米,中間塞上一塊大肉餡,上面再撒上糯米,把肉蓋住,最后用粽葉裹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功夫,奶奶就包好了一大盆粽子。晚上,把粽子放進大鍋里,倒上水,煮上個把小時,再悶上一晚。節日的清晨,村里家家戶戶的灶間里都飄出了粽子獨有的清香。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家鄉人的心中,艾蒿是能驅蟲避邪的。奶奶會去野外采一大把艾蒿,用紅線系好,掛在大門口。
我喜歡家鄉的粽子,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二
每年的今天,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立體三角形的食品,今天是個節日,是什么節日呢?哈哈,今天是端午節。
朦朦朧朧的清晨,一聲“起床啦!”打斷了我的美夢,我無奈張開了睡眼。原來是媽媽叫我吃早飯。于是小學作文,我一點困意也沒了,迅速地穿好衣服,“噔,噔,噔”迅速跑下了樓梯,直奔廚房,只見一只只綠綠的家伙放在盤子里。我一陣好奇,一句話脫口而出:“這是什么東西啊,可以吃了嗎?”爸爸生氣地說:“你還沒刷牙呢,這個叫粽子,那些是生的,還沒煮呢。”于是,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刷了牙,洗了臉,然后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一會兒,奶奶和媽媽捧著熱騰騰的粽子向我走了過來。
我剝去深綠色的粽葉,里面有許許多多的紅米飯,掰開來,中間的紅燒肉猶如紅珍珠,閃閃發亮。還有又大又圓的紅棗,真像個紅皮球。
我迫不及待地嘗了幾口,真好吃!軟軟的米飯和滑滑的紅燒肉,真讓我回味無窮啊!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直到再也吃不下了才停了下來。
晚上,整個屋子靜了下來,我們一邊玩撲克,一邊看電視,過得可自在了!
一天飛快的過去了,我還在回味昨天的粽子,懷念端午節呢!這真是個最難忘的節日!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節日——端午節。它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插茱萸便是其中的一種。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就弄會幾枝茱萸插于門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
當然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節外婆總要包上很多的粽子讓我大飽口褔。粽子是用新鮮的竹葉包裹而成的,里面放有各種各樣的配料,有甜的,有咸的,甜粽子有豆沙的,蜜棗的……咸粽子有肉的,蛋黃的……煮熟了,香氣四溢,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竹葉的清香,沁人心脾。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剝開,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粽肉,咬上一口,滿嘴充滿了米香,越嚼越滋味,每次我總要吃個夠。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四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雖然它沒有春節那么喜慶、熱鬧,但它卻寄托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在我國已經流傳二千多年,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風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已不僅是懷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還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和文化。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穿新衣服,插艾葉、系五彩線、戴香囊……是我們小孩子特別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的前兩天,我們就準備包粽子了。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泡水,箬葉洗干凈;再準備好紅豆、豬肉、雞蛋等做陷;然后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糯米;接著把陷放在糯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用絲線把箬葉包著的粽子的四角綁緊,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粽子煮熟了,撕開葉片,吃的時候,不但有糯米和陷香噴噴的味道,還有著箬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涼爽還帶點微微的甜。
晚上,媽媽還煮了艾葉水給我們洗澡,聽說它有清涼解暑等作用,還可以避邪呢。這時候,屋子里都是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朋友們,歡迎您來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哦。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楚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一氣之下跳下了汩羅江。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不要傷害到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人們用包好的粽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她先準備好粽葉,把準備好的糯米和蜜棗分別洗一洗。把兩片粽葉正著放,一片粽葉反著放,夾住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圓錐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蜜棗,最后用線捆好,粽子就包好了。雖然,我媽媽包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煮出來卻是香噴噴的,只要你一聞到香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最多。
每到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六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中秋節和元宵節等。不過,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都坐在一起包粽子。就是用新鮮的粽葉把加入各種配料的糯米包裹起來。姐姐、媽媽和大媽包得最好,看著像一個個的小山,我和弟弟包得最差勁兒,就像個個沒長好的歪葫蘆。放在蒸鍋里一蒸.沒過幾分鐘,就從鍋里傳來一陣陣香味,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熟了。我們拿個兩個就朝街上跑,因為街上正在舞龍呢。我們邊吃粽子邊看舞龍,反正精彩的舞龍非看不可,不然就太可惜了。
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粽子、看舞龍,你最不能錯過的`要數賽龍舟了。吃過午飯后,早早地我們就到湖邊等待著觀看賽龍舟比賽,五六條瘦長的小舟,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多個身強體壯的小伙子坐在船頭,奮力劃槳。大家都想爭第一,每次我都希望自己快些長人,好加入賽龍舟的隊伍,盡顯我的男兒本色。
家鄉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有機會你們也到我的家鄉來看一看,玩一玩。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七
說起端午節,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等。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也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吃粽子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里面的餡有巧克力的,有蛋黃的,有肉的等等。粽子的餡是由糯米包著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外面穿著一件“綠衣裳”――蘆葦葉。
掛菖蒲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之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解放后這一天也被定為“詩人節”。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八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看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沉冤。”讀完古詩你一定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吧。原來是后人為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在這一天里,人們早早地起床,來到地頭、林邊采集帶有露水的艾蒿草,先用露水擦眼睛,讓眼睛更加的明亮。然后把艾蒿草帶回家插在門上,說是能夠避邪。夏天到了,蚊子特別的多,把艾蒿草裝在小袋中,放在枕邊還有驅趕蚊子的作用呢!在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家中的老人都會為家里人帶上紅黃藍白黑的五彩繩,也是為了避邪。下過第一場雨之后,就要把手上的五彩繩摘掉,傳說五彩繩能夠變成蛇呢!
端午這一天,還要吃粽子。粽子有甜的、咸的、肉餡的、大棗的,吃完粽子后,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我就高高興興地上學了。
我愛端午節,更愛吃粽子,愛享受節日的快樂。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九
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坐在一起吃著、喝著、說著。奶奶開始講故事了:“傳說,這過端午節是古時候人們為了紀念我國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很有才華,懷著一腔報國之志。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屈原沒能如愿報效國家。他很悲觀失望,寫下了一部《離騷》。最后竟然悲痛的投河自盡。屈原的愛國熱情和才氣太令人敬佩。他有才、有德,還很高尚,很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所以從那時候起,人們就規定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媽媽對我說:“陽陽,屈原的精神和才志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你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鄉的端午節,讓我立下了一個要好好學習的志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里,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著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干凈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粽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里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濕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里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后,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粽子映入眼簾,有咸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粽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鄉粽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粽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么粽子嘛,哪里有家鄉粽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粽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將領和詩人屈原。屈原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名大將,他非常有學問擅長寫詩詞歌賦并且非常愛國,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提了很多國富民強的建議。但是楚王是個昏君他不但沒有聽從屈原的勸告而且把屈原發配到了邊疆。在流放中,屈原聽到了國家被占領,民不聊生,非常悲憤。五月初五那天,他來到了汨羅江邊懷里抱著一塊大石頭縱身調入江中。楚國的百姓聽了十分悲痛,非常舍不得屈原,他們爭先恐后的劃著小船沿江打撈屈原,他們鍥而不舍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是沒有看到屈原的蹤跡,傷心之余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用船來驅趕魚兒,并且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湖里希望魚們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中國的北方水系較少,賽龍舟雖不常見但粽子是家家戶戶都要吃的,當我們沉浸在粽子的美味,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我們可不要忘了端午節的來歷,也別忘了愛國人士屈原啊。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一
你知道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賽龍舟、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劃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現在你們知道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了吧!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二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大早就起床了。先按照習俗去山上趟露水。從家往山上走的路上,我們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直覺得自己的眼睛亮多了,到上學坐在教室還覺得很亮,什么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叮鈴鈴”放學了,我高興地往家里跑。剛剛到門口時,就聞到了粽子香,一進門就看到了爸爸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呢。我洗完手到餐桌前,先拿起兩個粽子,給爸爸媽媽每人解了一個,又撒上白糖,然后我才解了一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餐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飯后,媽媽在我耳朵上抹上雄黃酒,給我嘴唇上抹上唇膏,戴上了五色絲線繩,把我打扮的和粽子一樣。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大早,只見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著兩根長長的“艾葉”,據說,插艾葉還能驅邪呢!今天,奶奶還包了許多的粽子,它由肉和糯米做成的,吃起來美味無窮!
我穿上心愛的“芭比公主裙”和新的涼鞋,戴上色彩艷麗的香囊,來到了大街上。只見街上的小朋友穿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新衣服,手里提著一串串的粽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到了中午,奶奶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飯,這種感覺真是溫馨又幸福啊!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四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聽大人們說呀,這是為了紀念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
那你們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出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卷一個小筒,把其他的`粽葉插到小筒里圍一圈,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撈起糯米放在小筒里面,并加上蜜棗、葡萄干、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我們這些小饞貓,還沒等粽子熟呢,口水都流出來了,因為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咬上一口嘗嘗,你會越吃越想吃,即使聞一聞,那香味都直往心里鉆。
伴隨著粽子的香味,我們高高興興地度過了端午節。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五
端午節來臨之前,街上就開始熱鬧起來了。街上的行人增多了,人人臉上洋溢幸福的微笑。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賣粽子啦!”的叫賣聲,可以看見許多人推著各式各樣的車,車上裝著粽子在街上行走叫賣。五彩繽紛的葫蘆掛滿了大街小巷,很多人高高興興地買葫蘆拿回家,掛在屋里屋外。關于端午節的一些小飾品也出現在街面上,可謂物美價廉,即經濟省錢又實用好看。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家鄉熱鬧非凡。人們早早就起來了,街上匯成的長龍,各式車輛往來行駛,人們成群結隊,呼朋引伴高高興興去野外采艾蒿。有的人甚至跑出幾十里的野外去采,也有人還折幾枝柳枝。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前各種能插艾蒿的地方都滿了,上面掛著幾個葫蘆,也有柳樹條上掛了幾只小葫蘆。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
聽說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一定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六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沁縣,被稱為“北方水城·中國沁州”,這里風景秀美、山青水綠。每到端午節,在縣城的西湖上總要舉行一場規模盛大的龍舟邀請賽。
端午節這天,來到西湖邊,只見湖的兩側人頭攢動、鑼鼓喧天、紅旗招展、觀者如潮,參賽隊伍早已準備就緒,一艘艘仿龍造型的龍舟,一字排開。每艘龍舟上有十幾名劃槳手,一名擊鼓指揮員。舟上各插有一面帥旗,每隊著裝不同、五彩繽紛,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陣勢宏大,場面極其壯觀。比賽就要開始了,他們屏住呼吸,坐在舟板上,全神貫注地等待著出發的那一刻,隨著發令員一聲令下,健兒們手起槳落,奮力劃槳擊水,各艘龍舟如箭離弦,舟上的擊鼓聲、湖邊人群的吶喊聲、助威聲匯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隊龍爭虎斗進入白熱化。此時,一幅具有濃濃鄉情的龍舟渡的風俗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你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歡迎您來觀看我們家鄉的龍舟邀請賽。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七
我們這里還沒到端午節,大家就忙上忙下,有得賣糯米,有的買蜜棗,有的買花生豆,還有得買粽子,粽子葉可以是綠的,也可是黃的。買完東西回來大家就開始包粽子。先把糯米洗了,再把蜜棗放上粽子葉,再把花生豆洗了,最后把花生和糯米放到粽子葉上,然后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的,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以后,把它煮熟,這樣粽子就可以吃了。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八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我很喜歡過端午節,因為有好吃的粽子。我并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后來,聽爸爸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后,悲憤交加,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河里。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劃著船把米飯投進江里,可是后來他們發現投入江里的米飯全被魚吃了,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里,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這就是今天人們所吃的粽子了。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就開始包粽子。媽媽包的粽子花樣還真多,有的像老奶奶的小裹腳,有的像兩只龍船捆綁在一起,有的是用棕梠編織起來的。還在米里放入了花生﹑香草。這樣粽子即好看又好吃。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脖子上都會掛幾個用棕梠編織包裹的粽子。向別人炫耀自家媽媽是個巧手。吃粽子這一天還要祭拜祖宗。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用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們又可以吃粽子祭拜祖宗了。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十九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很久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尸體。漁夫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后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怕蛟龍把飯團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里。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尸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系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2023年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實用20篇)篇二十
端午節在我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各個地方過端午節的形式也不一樣。我的家鄉在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在門上插艾蒿、貼葫蘆,小孩子帶五彩線、掛香包等。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和窗戶上插上艾蒿,說是為了避邪和保平安。端午節早晨,起床后,人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就像精美手鐲一樣。不但起到裝飾的作用,而且去病除邪。
端午節最值得人們期待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每到包粽子時,我就拿一把小椅子,做上去,看著大人們包粽子。只見大人們拿起翠綠的葦葉,往葦葉里放上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再用繩子系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完后,大人們把粽子放到鍋里煮。煮熟以后,就開始吃粽子。我先解開繩子,剝開墨綠的葦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也是好極了。葦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餡兒,甜而不膩。
過端午節真是好,不僅吃了粽子,還戴上了漂亮的五彩繩。我越來越喜歡端午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