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內容的個人理解和觀點的總結和表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和運用所學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一
《手斧男孩》是美國作家蓋瑞·伯森寫的一本精彩逼真的小說。
這本書講了在一個暑假里,13歲的男孩布萊恩去看望爸爸,然而飛機卻在途中墜毀在河里。布萊恩憑著自己的勇敢、機智、堅強地活了下來!但這時,他的眼前是一片可怕的原始森林,而自己身上只有一把手斧,他便靠著一把手斧奇跡般地活了54天,直到最后獲救!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布萊恩從在水中的飛機里拿食物包時,不小心把手斧掉入水底,于是他便潛水找手斧。這讓我心驚膽戰,我想:這么深的水,還要找到手斧的位置,那他一定會死的!可是他的勇氣、堅持讓他克服了這些困難,他成功地拿到了手斧!讀完這一段,我的手掌心都是汗,好緊張啊!
布萊恩只有一把手斧,不,還有勇氣、見識、希望、信心、行動,讓他成功地自救,在這么可怕的茫茫原始森林里,還會有熊、豪豬、駝鹿、龍卷風······但他度過了這些重重困難,成功地讓自己活了下來!
布萊恩的勇敢,讓我想起了在上次八卦田發生的事。那天,我見到一種植物,很想知道它的名字,但膽小的我不敢上前去問農民伯伯,我想:假如我去問了,他會不會不理我?嘲笑我孤陋寡聞?。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終于勇敢地問了農民伯伯,他和藹地答道:“這是韭菜啊!”瞧!我又認識一種菜了!
手斧男孩的機智勇氣、堅強、信心······都值得我們學習!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二
《雕刻男孩》里面有馬戲團這一篇文章,寫的是農村人看電影就像過年一樣,很熱鬧,最近學校要舉行一場馬戲團,學校里的人都幫著做事,尤其是謝百三,竭盡全力地幫著做事,在做事時認識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叫秋,秋很喜歡謝百三,這引起了別人的嫉妒,但謝百三不介意――他還是照樣做事,但還是被別人罵人了,別人還是嫉妒他,但他還是幫著別人做事。在馬戲團開始的時候,人很多,初一二班的男生自作主張的把教室里的桌搬了出來,又連夜把桌搬了回去。
曹文軒寫的一系列的書,都適合我們現在看,他寫的都是關于我們的事,在故事中,曹文軒會告訴我們更多關于人生的道理。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三
我在這個暑假讀了許多本書,《小河男孩》就是其中的一本。
《小河男孩》講的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簡單地來講一講這個美妙的故事吧。
女孩杰西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也是一個出色的游泳健將,她非常關心自己的爺爺,因為爺爺患有心臟病,而且病情隨時都有可能加重,嚴重的時候都會有生命危險。頑固的爺爺堅持在身體還沒有痊愈的情況下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因為他想在生命的終點完成他一直想畫的畫——《小河男孩》。
杰西酷愛游泳,在爺爺的家鄉一起陪伴爺爺的那一段日子里,她時常會在小河那一端的瀑布上,時不時會發現一個神秘的小男孩。
杰西并不認識這個男孩,她向他述說了許許多多關于他爺爺的事,在男孩的鼓勵下,杰西幫助爺爺完成了那幅畫。與此同時,小河男孩還請杰西幫助他了卻一個心愿。
這本書是多么讓人心動啊,你也去看一看這個動人的美妙故事吧。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四
寒假里,我讀了《雕刻男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很多,我就只說我最感興趣的《馬戲團》吧!
這一片段的內容主要是:油麻地中學要舉行一次馬戲團表演,團長和秋以及其他演員表演得很好,讓臺下的觀眾都擁上臺。林冰和朋友幫團長擋住了觀眾。可觀眾還是擠上了臺,讓這次的表演失敗了。過了幾天,團長沒有走。班長突然對林冰他們說,秋被團長欺負了。后來林冰和班長幫秋出了氣。又過了幾天,秋被一個男人叫走了。到林冰畢業才聽說秋和團長結婚了......
“人生像一出大戲,在你沒有離開之前,任何人都看不見它的結尾,也搞不懂它的結局。”這句話給我了深刻的啟示。也是,人生的確像一場戲,也許在下一秒,下一分,都會有你不知道的事情發生。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五
一個名叫羅伯遜的十三歲小男孩憑著自己的智慧在毫無人煙的原始叢林中度過了兩個月的時光。他所在飛機上的駕駛員心臟病突發,當場死亡,他們的飛機墜落在湖里,但他卻活了下來,他憑他的智慧,用雙手造出了弓箭、魚叉、小“房”并利用這些工具來打獵,這樣,他就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飛機失事的第二天,救援隊來找他了,但并沒有發現他的蹤跡,這讓他十分失望,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兩個多月后,他在沉沒的飛機中找到了救生包,他用救生包里的發訊器發出了求救信號,卻沒有一點反應,但沒想到,隨之到來的又是救援隊,而且這次救援飛機找到了他,他們十分驚奇:一個十三歲男孩在飛機失事兩個月后竟能活下來!
羅伯遜憑著他驚人的毅力和超強的智慧獨自一人度過了兩個月的叢林生活,他并沒有依靠任何人,這兩個月的時光,就如同一次超常時間的魔鬼訓練,把他所有自立生活潛能都挖掘出來,羅伯遜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少年。
他勇于嘗試,他也經常受傷,但每次都能很快的振作起來,使我非常佩服他,他對待小動物也很好,他希望和動物們打成一片,他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求生存,他生火,找房子,做床,捕魚,捕獸,釣魚,做衣服等都是自己做,僅靠的是——一把手斧。太厲害了。布萊恩做得的確很不錯,但他作錯了兩件事,第一件錯事是他不該盲目的求生,他應該想盡各種方法與外界取得聯系,而不是在一個小湖邊等待救援,沒人知道布萊恩在那里,因為駕駛死后飛機還繼續飛了一刻鐘,在無人駕駛又不是自動駕駛的情況下,飛機肯定偏離行道不知有多遠,所以不會有人找到他,就算他能活過54天,也不代表他能活一輩子。
第二件錯誤的事是,飛機里肯定有一些生活必須品,在加上飛機是墜毀在湖里的,首先,飛機墜毀在湖里,沖擊力不足以毀壞飛機上的生活必須品。再來水很淺,機尾還露在水面上呢,要潛進去并不難。再來飛機沒有爆炸,生活必須品一定安然無恙。更何況里面可能有可以發求救信號的。還有你可能說,飛機的“皮”那么厚,機艙門還埋在淤泥內,可是,機皮在水里泡了那么久,已經不那么硬了,而且布萊恩還有手斧呢,要敲開機皮簡直就是舉手之勞,生活必須品泡水了咋辦,沒關系,生活必須品全都有一件堅韌無比的防水套。
假如是我遇到這么倒霉事,我恐怕最多活個兩三天,而布萊恩一個13歲的小男孩用一把手斧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靠一把手斧在兇險的大自然里,存活54天,他造了一堆弓箭,箭頭,長矛,魚叉,但是一切始于一把生銹的老手斧。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六
奧古斯塔是8月的諧音,或許北半球的大多國家,八月都是即將收獲的季節,但每個人都需要抗過一月的寒冬和七月的酷暑。
奧古斯特很不幸,他面部畸形使得他不得不承受周圍人異樣恐懼的目光,承受善良人們怕傷害到他而做出的掩飾行為,無意的傷害才是最大的傷害,可他自己卻無能為力。
奧古斯特又是幸運的,他的家人愛他,周圍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們,雖然這些善良的人在選擇善良上猶豫過。
奧古斯特的奇跡更應該是善良的奇跡,奧古斯特承載著這種善良。
我想每個人都不想成為奧古斯特,即使他獲得了全場起立的掌聲,每個人也都希望成為奧古斯特,在面臨苦難時能遇到那么多善良的人。每個人也都希望是奧古斯特的朋友們,能夠毫不保留的展現自己的善良和美好。
選擇對的事,堅持做。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七
《手斧男孩》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蓋瑞·伯森寫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布萊恩打算到爸爸工作的加拿大北方的原始叢林里去,他爸爸在那里開采油田。臨走前,他的媽媽給了他一把手斧,鋼制斧刃,橡膠斧把,布萊恩挺喜歡這把手斧,就把斧頭別在了腰帶上。
他乘坐的飛機是一架塞斯納406叢林機。他是飛機上唯一的乘客,還有一個飛行員。
可是,飛行員突發心臟病而死,飛機墜落在了一個湖泊里。布萊恩所有的工具就是那把手斧而已(因為這是架叢林機,不用安檢,所以手斧還在他的腰帶上別著)。
熊、狼、豪豬、駝鹿、蚊子,就連一種被布萊恩稱為“惡心”漿果的效果都把他搞的上吐下瀉,但這些困難都被他一一解決了。
但可怕的龍卷風摧毀了他的屋子,他又重建了一個,并且找到了救生包。
最后,營救人員找到了他,布萊恩終于平安回家了。
這本書內容精彩逼真,還加上了歷險求生全攻略,包括:地點、歷時、攔路虎、關鍵詞、救險武器、解癮秘方、閱讀方法。
這真是本百看不厭的好書。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八
同學們,你們見過手斧嗎?你們知道手斧有哪些用處嗎?假如你被拋棄在了杳無人煙的原始大森林里面,沒有食物,沒有火,狂風暴雨,野獸出沒,僅憑一把手斧,你還能存活下來嗎?也許我們不行,但是,13歲的布萊恩卻可以做到。
今年暑假里,我讀了由美國作家蓋瑞伯森寫的《手斧男孩》一書,書中講述的是美國男孩布萊恩·羅伯遜要到在加拿大北方原始叢林從事油田的開采工作的爸爸那里去過暑假,有一架飛機要飛回油田,布萊恩就成了這架飛機上唯一的乘客。誰曾料到巨大的不幸在這時降臨了,飛行員心臟病突發死了,飛機掉落在渺無人煙的叢林深處,布萊恩幸免一死。但密林深處危機重重,生存陷入困境。布萊恩努力生存,終于獲救的一個故事。
這本書寫得既扣人心弦又發人深省,讓我一拿起就不肯放下,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只憑一把手斧,居然在森林里存活了近半個月,布萊恩那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冷靜思考運用智慧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令我欽佩。他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很多有利條件,成功的在森林里生存下來并最終獲救,讓專業探險人士也嘆為觀止。
假如有一天,像我們這樣養尊處優的孩子不幸掉到大森林里,該如何面對生存挑戰呢?我們是否能活下來呢?答案恐怕是不能。因為我們從小就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離開了父母的庇護后的我們沒有獨立能力。同時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也沒有做到學以致用,在艱難的環境中無法將知識化為生存的動力,與手斧男孩布萊恩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和布萊恩的巨大差距讓我感到十分地羞愧,我想起了三年級的暑假的那次夏令營,那是我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在外地生活一周。剛到那兒不久,我的襪子臟了需要更換,但由于我不會洗襪子,只能把它給扔了,正當此時我卻看到了和我同住一個屋子的姐姐正在洗襪子,我頓時覺得自己的獨立能力很差,后悔平時在家不自己洗襪子而是隨手丟進了洗衣機。出于慚愧我怯生生地問了那個姐姐:“請問你在家是自己洗襪子的嗎?”“當然是我自己洗的,不光是洗襪子,我在家還自己洗衣服和褲子呢!我媽媽就是想鍛煉我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我一年級的時候就讓我洗自己換下的衣服。”
每次一想到這件事,我都會臉紅。書中的布萊恩通過他的手斧改善了他的生存條件,使他能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那把手斧不僅僅是他存活的工具,更是他積極面對挑戰的勇氣和智慧。而那位姐姐也有一把屬于她自己的“手斧”——她獨立的生活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手斧,只要你找到它并去不斷磨礪它,它就會變得越來越鋒利,最終會給你帶來勇氣和希望。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九
《養育男孩》是一月份的閱讀計劃,但一直拖到三月才來看,上周才看完。
晚上加了他數學老師微信,第二天早上他數學老師通過后,我問了一下兒子在學校的表現。這不問不知道,一問就真的有狀況,老師說他這學期上課不積極,作業錯得多不說,還丟三落四沒做完,并把他的作業拍了發給我看。
當時我就懵了,這才幾天沒過問,就退步到這種程度了。結合之前他跟我聊的話題,說班里有個女同學,長得漂亮學習又好,幾乎全班男生都喜歡她。我意識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再忽視了,決定去書上尋找答案。
這本書比較通俗易懂,并沒有艱深晦澀的術語,容易理解與領悟。全書一共十章,第一章總論男孩的特點——脆弱;第二章,論述男孩成長的三個階段——從出生到6歲,6~13歲,14歲了;第三章,講睪丸激素對男孩的作用與影響;第四章,論述男孩與女孩在大腦結構上的差別;第五章,講養育男孩時父親該做什么;第六章,講母親與兒子的親子關系;第七章,論述培養健康的性;第八章,講到針對男孩的特征,學校應進行的教育改革;第九章,論述男孩與運動之間的關系;第十章,講男孩面對的社會挑戰。
從書本的結構來說,從男孩自身的特征出發,兼顧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涉及到了成年前的各個年齡段,可以說是比較全面了,而且書中也列舉了許多實例來闡述和分析。但有部分章節,講得不是那么邏輯清晰,比如第五章——父親應該做些什么——里面有一節“不必強迫孩子”,例子和觀點總覺得是在隔靴搔癢。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我也特別關注男孩6~13歲這一階段的闡述,許多描述也跟我遇到的問題相似,涉及到的理論與方法對我目前具有指導意義。“如果孩子能夠得到家庭成員的表揚和肯定,并且能與家人進行良好的交流,那么雖然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他也不會感到特別有壓力。”這一點,讓我想到兒子一直對自己皮膚黑而困擾的事。身邊的人經常就他的皮膚黑取外號,我們也不以為意。又一次,被別人稱呼“小黑牛”時,他生氣地回復:“你才黑,你才是‘大黑牛’呢!”我把這件事當作他性格外向的證明,在一次聚餐時講時,在座的有位老師,批評了我,說我不該在公眾場合談論這個問題,而且他反對別人說他黑,也說明他是非常在意自己黑,在意別人說他黑的。當時我還不覺得有什么,直到有次他不無感慨地說:“為什么大家都那么白,而我這么黑呀!”這時,我才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他的內心是自卑著的。所以就嘗試著告訴他:“皮膚黑并沒有什么不好,恰恰是健康、活力的表現,你看你多擅于運動。”也牢記在心,以后多正面引導他,而不是把這個問題不斷強化,讓他不斷得到負面的暗示。
在第三章,關于“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不光對養育自己的男孩,對我現在擔任的男生班主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全班56個同學,全是男生,剛接手,紀律混亂不堪。許多學生跟我反映,自己今年變好多了,以前怎樣怎樣,老師也不管。借鑒書中的經驗,明確告訴他們:要么遵守紀律,要么離開。并把相關違紀處分條例公布且讓他們牢記,對于已經觸犯了的同學,及時給予處分。暫時不能說有顯著的效果,但如果不給他們明確的指令,讓他們懂得三件事——誰負責,規則是什么,規則能否得到公正執行——這群十五六歲的男孩,真不知道要鬧出怎樣的混亂局面。
第六章,母親與兒子部分,特別實用。書中指導母親在男孩的各個年齡段應該扮演的角色,上學時,輔導他學習,監督他,為他制定規則;長大后,成為孩子的顧問和朋友。這對母親的要求并不低,所以作為母親,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母親的成長過程。“自然結果”和“公正意識”,也就是說,孩子要汲取經驗總結教訓,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同時,只要是有關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和他商量再決定,不然只會事倍功半。“讓男孩做家務”,也有利于男孩成長,摒棄傳統觀念,認為男孩做家務成不了大事,而要他在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時獲得成就感,同時也有利于他將來獨立生活,還可以趁做家務時,多一些交流的機會。比如上次他跟我說的,同學間男孩喜歡女孩的小秘密,就是跟我一起整理房間時跟我聊天說出來的。
對于兒子跟我談的,男生喜歡某某女生,某某女生喜歡他的問題,在第七章——培養健康的性——也找到了解決的方向。對待這個問題,不能一味指責批評,應該保持開放和積極的心態,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跟女同學也成為朋友。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親情和溫暖越多,他們長大成人后越會有安全感,也會更加熱愛生活。
這一點,身邊同事也跟我上了一課。有一天晚上在辦公室,兒子在做作業,我在看手機,讓兒子把作業給我檢查,一些簡單的題目做錯了,我就開始數落批評他。雖然書本的道理看了許多,可到自己身上時,往往就忘了理論的存在了。同事趁孩子去改作業時,悄悄叫住我說:“孩子要多鼓勵他,贊賞他,你越肯定他他就會越努力。母親偉大就偉大在這里,陪伴和鼓勵。別人嘗嘗問我是怎么培養我兒子考上清華的,其實也只有兩點:高效陪伴,鼓勵贊賞。你這樣做了,孩子就有了安全感,什么事情都敢跟你交流了,他以后也不會被網絡之類誘惑。真的,多鼓勵他,多表揚他。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他的一席話,說得我臉發燙。真的很感激,能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我的不足,讓我有機會去改進。也很感激能有眾多優秀的育兒書,可供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參考。
這不能說是嚴格的讀書筆記了,只能說是閱讀過程中,一些結合自己實際的零碎的想法。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十
“小人!”我對高老師的兒子孫一城說。那是今天我搭高老師的汽車上學前在和孫一城一起買早點。看著他停了下來,一輛車擦邊而過,我這才放下心來了。接著,他一邊走,一邊牽著我的手。看著他一副喜悅,激動還摻雜著恐懼的表情,我想起了我第一次過馬路的情景。
那是在四年級時候的一次放學。我們都放學了,大家魚貫而出,整齊而筆直的隊伍,一下子四分五裂了。家長來的同學都走了。家長不來接的同學也都看不見人影了。
我向四周望了望,竟然發現同學們大部分都在“晨光文具”店中,我驚訝地想:他們怎么都在那兒!我也去看看。于是,我便開始過第一次馬路了。
一開始,我心里緊張極了,手中也出了一絲絲冷汗。我又激動又害怕地想:啊!我終于可以自己過馬路了!不用再讓媽媽牽著我過馬路了!不過,過馬路很危險,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車碰到。
我一步步地開始向前走,突然,一輛開得極快的汽車從我眼前閃過,讓我不得不退了回來。在馬路中間的我好似一條弱小的魚兒,四處都是危險,到處都是威脅。使我舉步艱難,不知如何是好。
終于馬路上的車開走了不少,于是我又開始過馬路了。我大步的走著,想早點到馬路對面,并且腦袋左左右右地搖擺,看著來往的車輛。突然,一輛汽車開了過來,并不是特別快。不過,我見了,驚慌地跑向馬路對面。就這樣,我第一次自己過了馬路。我興奮極了,高興地想:看來我也可以獨立過馬路了。不過和《手斧男孩》中的那個只用一柄手斧,在充滿危險的叢林中活下來的男孩比,我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我們要有會自我保護能力和生存能力。不然,連過馬路這一件小事都不能完成!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十一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手斧男孩》。讀完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那個13歲的小男孩布萊恩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勇敢、鎮定、堅毅并富有智慧,我很佩服他,并有許多自己的感想。
布萊恩本來是坐一架私人飛機穿越美國北方的森林去看望他在油田工作的爸爸的,他就是飛機上唯一的乘客。但不幸,在穿越叢林時,飛行員突發心臟病死了,失控的飛機墜毀到渺無人煙的湖里。劫后余生的布萊恩游到湖面,找水喝、找漿果吃、去飛機上找救生包、用媽媽送給他的一把手斧展開了他艱難的叢林求生之旅。在經歷無限的恐懼與饑寒后,他逐漸沉靜地面對困難,用爸爸媽媽教過的方法、英語老師課堂上常常念叨的道理以及看電視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和黑熊“搶”黑莓吃,用叉子捕魚、用石頭摩擦生火,用干樹枝建房子……他用沉著的勇氣、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求生意志渡過了漫長的54天,最終被偶然駕駛飛機飛過叢林的一個皮毛商發現并被救回了家。
在這本書中,僅僅比我大兩三歲的小男孩布萊恩向我展示了他的勇敢、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他靠自己的堅強、冷靜、堅毅和智慧去努力開拓自己的小領地,并最終渡過了難關,安全回家。聯想到我自己,真是慚愧不已呀。平時,我一個人洗頭都害怕,擔心有魔鬼在我彎腰時捉我,所以洗頭總是要大人在門口看著。我想如果我是布萊恩,面對冰冷的湖水,寂靜的叢林,恐怕連飛機也不敢爬出來吧?就算爬出飛機,游出湖面,見到四周沒有一個人,肯定也嚇破了膽,急的哇哇大哭吧?怎么會冷靜下找水喝、找果子吃、想方法生火、蓋房子、生活下來呢?布萊恩他面對自己的困難動腦筋想到了一個個方法解決困難,換了我,我想,就是我不渴死,估計也會餓死吧?怎么會想到吃漿果、捕魚吃呢?面對那樣的空寂渺無人煙的叢林,總是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可能很快會放棄生存下去的想法吧。
讀了這本書,從布萊恩的故事里,我不僅學習了許多的生活常識與野外生活知識,例如怎樣在戶外生火,怎樣狩獵啊等許多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學習到了他勇敢、堅強、沉著、冷靜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我覺得他能堅持54天,獨自一人在雨林里生存下來,都是他平時肯聽爸爸***教導,肯記住老師所教的知識,勤讀書多學習的緣故。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就是他非常勇敢,他擁有驚人的毅力。所以我今后就要向他學習,從洗頭這些小事做起,鍛煉自己的膽量;聽從爸爸媽媽還有老師的教導,多讀書、勤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自己的毅力。像他那樣,面對困難不退縮,沉著冷靜,膽大心細,堅持不懈,倘若有一天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也應該和他一樣努力尋找生存的道路,永不放棄。
這就是我讀了《手斧男孩》這本書的收獲。
男孩與狗的讀后感范文(12篇)篇十二
我記不得在什么時候看過一個故事,故事應該是一個中學生寫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孩子和媽媽吵了一架,吃完飯,父親說兒子,陪我下樓走走,然后,父親跟孩子說,這個世界上,我不允許任何人欺負你媽媽,你也不例外,希望你以后要尊重她。當時,覺得這個父親真厲害,而這個孩子不僅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更加的崇拜自己的父親,相信長大以后,也會懂得尊重女性。
“不要用這種強調和你媽媽講話,否則我得管管了”
這時,薩姆的媽媽可以好好的教導薩姆了。
這沒有什么特別,但是,我想這是一個合格父親的基本素養和邏輯。說素養是因為尊重女性就是最基本的素養,而說邏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一定是同一戰線的。否則,一個立規矩,一個拆臺,孩子就會鉆空子,就會取巧,就會變得無法無天。愛孩子不是讓他無法無天。
我記得余世維講管理課時講過一個他家的例子,說孩子有一個階段就是愛看動畫片而不按時吃飯,到了吃飯時間,你叫他,他根本聽不見。于是,余世維就聯合孩子媽媽,一起搞了一個“春風行動”,到了吃飯的時間點,就叫孩子吃飯,但其實算準了孩子看動畫而不吃飯,于是他們就把飯統統吃光,并且,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冰箱也是空的。當孩子看完動畫片,過來吃飯,發現飯都沒有了,他們還很無辜的說,叫你吃飯,你沒過來,以為你不餓,我們就都吃了。孩子去冰箱找東西,看到冰箱也是空的,于是就絕望的哭了起來。但是,他們還是狠下心,要堅持,孩子餓一頓,沒有關系。孩子回到自己房間一直哭,媽媽就想起來,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第二天一早,媽媽早早起床做飯,發現孩子也早早的下來等著開飯,以后再叫吃飯,立馬到桌子旁邊。
雖然不敢說這個案例是否能夠管用,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行動一致,否則,如沐春風的行動,最終可能也是失敗告終。而作為父親,更應該給孩子做一個榜樣,關心妻子,尊重妻子。而這,會讓孩子在成長中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