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一
我的家鄉在海南樂東,每當到春節的時候,都會熱鬧非凡。
除夕前幾天,濃濃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為了能更好的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忙得不亦樂乎,都在仔仔細細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為的就是在春節前把所有的霉運統統趕出家門,引來歡悅的喜氣。我們家也是一樣,家里全民動員,各有各的責任-——我負責把地板掃干凈,拖干凈,還要把茶幾里的東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負責把整個房間收拾得有條有理,還要再把紗窗拆出來沖洗一下;而媽媽負責把廚房和廁所擦干凈。
過春節,年貨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高高興興地趕在人多之前的時候挑年貨,但爭先恐后的情景還是發生了,超市里擠滿了人群,每個人的購物車里都裝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貨。我也是一樣,進了超市拿到車后,就迅速地仔細挑選,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幾下就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除夕當晚,吃團圓飯后,我從商鋪里買來了不可計數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過個癮,左點一個,右扔一個,突然間就劈劈啪啪的響。12點一到,新年的鐘聲剛一敲響,整個樂東像是活了過來一樣,家外面到處都是威力十足的長炮的響聲,天空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煙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紅的煙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怎么樣,熱鬧吧!
這篇敘事文主要圍繞家鄉的春節展開細致具體的描寫,字里行間中透露著春節的熱鬧以及作者對家鄉春節的熱愛。本文語言雖然并不華麗,但卻極為自然生動,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富有較強的感染力。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二
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山西的春節,在臘月就開始了。臘八一到,家家熬臘八粥,接著買皇歷,麻粘兒,是山西民間特產,用芝麻與糖做成的,孩子們最愛吃。
小年到了,山西人傳統要祭灶,祭灶多在黃昏之時舉行,先把灶餅、芝麻糖等物品供奉在灶王爺像前,然后在像前點三柱香,一家老小要給灶王爺磕頭,再把芝麻糖到火上燒成稀,糊住灶王爺的嘴,再把草料扔到廚房頂上喂“天馬”。然后把灶王爺像揭下來,一邊焚燒,一邊祈禱。之后,燃放鞭炮為灶王爺開路。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起來,吃起來酥脆香甜。
大年三十到了。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都是要干的事情。男人們貼對子,門神,女人們擺供品,燈瓜瓜,也就是桌燈,大年的燈是通宵的,不能熄。
晚上,各處都是放鞭炮與花炮的,大人們放“大禮花”,一道金光沖上了天空,竟然變出了一顆顆紅寶石,紅寶石邊上還壤著黃色,美麗極了,緊接的道道金光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菊花,接著炮仿佛如流星一樣過來,孩子們一般放竄天猴,一下就飛上天的那種,還有小蜜蜂……接著又熬年守歲。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門上香,據說這是旺香開門,誰家早點,誰家就預示一年興旺,第二件事情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是掌柜的去,衣帽整齊。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餃子破了得說“綻了”。
初一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互贈禮品,還要祭祖拜神。
傳統正月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正月初七稱為人節。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是一種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愛吃。
最重要的是還要掛花燈啊!從十四到十六,每晚都開,處處張燈結彩,五顏六色,花燈樣式很多,數不勝數。有動物的,有猜謎的,有宮燈,如意燈,飛機式的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孩子們與大人們都要放煙花,毫不遜大年三十的炮火。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各村都要組織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匯演,有民間藝術,晉劇,有古老樂曲,有代表喜慶的演出,有代表幸福的演出,還有古老傳說的。
一直到正月十七,春節結束了,但還留著濃濃的年味……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三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類一切之愛的源泉,是一切優秀品德形成的基礎,是做一個充滿孝心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立身的根本。寒假期間,學校開展了“今年春節誰最孝”的活動。
我的孝心計劃是和父母一起采購,準備,親自動手做午飯,為父母獻上幾道親情菜(土豆炒肉絲,青菜炒蝦米,油燜茄子等),煲上一碗孝心湯(西紅柿雞蛋湯,或者紫菜雞蛋湯),拼上一盤水果拼盤 (櫻桃番茄,葡萄,菠蘿片,黃瓜條等)。采購食品還是蠻順利的,各種蔬菜和水果揀好的買就行了。難的是炒菜和燒湯,幸虧媽媽幫我。水果拼盤我做的不賴,很有藝術感。爸爸媽媽說我做得已經不 錯了,畢竟我不是經常做這些事。
經過這次孝心活動,我有很多話要說。別看爸爸媽媽每天(大多數是媽媽)做飯挺輕松的,其實那是很累的。就拿我來說吧,雖然做的菜不是多,做完后還是比較累的。這不光是做飯本身就累人,更是 我沒有經常做這些事的原因。
現在的我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日里沒做過太多的家務事,也沒怎么對爸爸媽媽盡到孝心,孝心活動正讓我們為父母孝順了一回。也許就是這一回,讓我們覺得父母平時真的很不容易。為我們操心,為 生活操心,為工作操心,為任何的事情操心,卻沒有一句抱怨。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想,只有孝才是我們對父母,對長輩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而且,為人子女 孝順父母更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孝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孝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細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是孝,為父母梳一次頭是孝,每天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孝,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安排好自 己的學習生活也是孝。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父母,對長輩的愛的回報。
今年春節誰最孝?只要我們認真做了,誰都是最孝的!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四
在這個少雪且日漸溫暖得季節里,春節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得日子,迎面撲來。看著墻上新買得掛歷,數著本世紀最后一個春節臨近得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得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得一年。年近而立,孩提時代積攢得或多或少得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鞭炮煙花水餃壓歲錢得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見識又多了一成,與其說春節是個最快樂得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年齡為之衰老、責任為之重大得關口。
看徹夜循環得晚會,聽聽屬于別人得笑聲,感受得卻是自己困乏得雙眼、失望得情緒、無欲得胃。我寧肯像往常一樣,粗茶淡飯,十點鐘睡覺,臨時看一會書,或者跟朋友們打一圈牌。總覺得在這個全民皆歡得日子,我絲毫得興致都沒有,甚至一向良好得食欲。
傳統、文化、歷史、習俗原是人為得產物,是我們得祖先制定了它,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輝煌燦爛,更有網絡得宣傳讓其飛騰變異,它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得一點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得,春節,可以說是一面最為清晰得鏡子,從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憊消極得臉孔,是你兒時得樣子嗎?哪怕一絲歡樂得影子。
是得,我們不斷老去,不斷感受世事滄桑。今年得春節又被明年得春節復制,今天得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云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得陰影和悲傷,剩下得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得東西吧,但是曾經呢?那里沒有我們得位置,那是經過虛化得,虛擬得,明知是假我們還要重復,還要寫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得純真吧憂思覺醒良知。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五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于xx省xx市xx縣,這里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忙活這忙活那。但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我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賣糖瓜的,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終于要正式過年了,什么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呢?當然是祭灶、掃塵、貼春聯、請門神掛年畫啊!還有,拜年也是啊!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親戚朋友們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于是心里盤算著這錢該怎么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除夕那天晚上,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人一齊吃完年夜飯,再看春節聯歡晚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看花燈、吃元宵、放花炮的習俗。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六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春節,俗稱陰歷年。春節來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意味著新一輪的播種,意味著我們又要長大一歲,意味著大地萬物復蘇。
傳說,這個年是對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來就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就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這個年到底怎樣趕走呢?那怎樣才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呢?人們就用炮竹趕走了年,因為年怕紅色,這樣人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
春節到了,這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多溫馨呀!南方的習俗是吃年糕,因為他們想要節節升高,讓我們共同迎接新生活吧!
放眼望去,這里華燈滿城,友人滿城,真是熱鬧非凡!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七
一掛爆竹,在風中肆意搖擺著,那噼啪作響的聲音攜著濃濃的硝煙味兒散發而出,在煙幕消失后,抬頭不知是何時那紅燈籠越上小區那棵樹的枝條上在風中搖曳,活像一個娃娃在歡呼著、雀躍著,也不知何時大門的兩壁上貼上了那紅底燙著金字的對聯兒像是在比著誰更紅、誰更火,窗花也賴著不走了,那仿佛精雕細刻的花紋顯得是那樣美麗。不知不覺間春節踏著輕快的腳步來到我們的身邊。
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草似乎更綠了,花兒似乎更艷了,人們更喜慶了,臉上多了以往少有笑容,整個城市上下也都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以我們老家的風俗,今天我們是要回大邑新場鎮給祖宗上墳的日子了。早晨,天有些陰沉,風刮個不停,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的景物不斷倒退,心情也有些沉甸甸的。車在顛簸之中停了下來,依舊是那樣熟悉,和一年前一樣,路旁小水溝里的水還在流淌。走在兩面墻壁之間的小道上,旁邊屋檐上不時落下幾滴水,使這兒顯得更加寧靜。眼前漸漸的開闊了,那迎面而來的是綠色的菜地和那田野中特有的氣息。沿著這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往前走,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所以走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遠遠地看見那幾座墳落在竹林旁,在那細雨朦朧中有些模糊“砰砰”那鞭炮的轟鳴響徹云霄,我們都快步走開,在快步之中回頭看去,墳在煙中隱隱而現,心中不由的淡然傷感。坐在車上,遠處又有白煙冒起,其中隱含著鞭炮的聲響,想必又有一家人在上墳吧。和親朋好友們,回到家里,大家坐在沙發上,在那橘色的燈光下,或談事,或大聲吆喝著打牌,或背靠在沙發上看著電視,那剛才的些許悲傷已被春節的喜悅沖淡了。廚房透過窗戶映射出藍色的光芒在有些黑暗的天空下顯得那樣的耀眼,抽油煙機的“嗡嗡”聲里混合著絲絲香味,令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不禁用力嗅了嗅,真香啊我的心中不禁暗想。離廚房越近那股香氣就越明顯,更加令人“魂牽夢縈”地打開廚房的門,媽媽正在拿著手中的鏟子炒著菜,鍋底的火苗在興奮地跳躍著,看著桌上那魚身上撒著醬料的紅燒鯉魚,咽了咽口水,媽媽看著我微微笑了笑道:“飯馬上就要好了,你先過去坐著吧。”我拼命的點點頭,有些眼饞的看著桌上的美食,從廚房退出去了。
沒過多久,媽媽的聲音從廚房里傳出:“開飯啦”,來的客人們也都停下了手中的事兒,看向了廚房,門開了,媽媽和姑媽兩手端著香噴噴的飯菜走了出來,一時間成為了全屋的焦點,大家陸陸續續的洗手落座。坐在椅子上,看著這眼前的山珍海味,心中不禁被興奮所漲滿,手拿起筷子像是怕被人搶了似的不顧媽媽的那責怪的眼神向拿紅燒肉開始“進攻”了,嚼著那多汁的肉,里面包含的醬料在嘴里散發開來。“好吃好吃。”我嘴里嚼著東西張開嘴向外“吐”出熱氣,這把大家都逗笑了,“哈哈哈”媽媽見我這樣,趕忙拍拍我的背說:“慢慢兒吃”這笑聲在這塊要到來的新一年中時那樣清晰,那樣充斥著快樂。
初中春節初中春節篇八
快過年了,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年貨。平時都是我與媽媽去購物,難得這次寒假爸爸都回來了,一家人團聚,熱熱鬧鬧地來到商場買年貨,我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一來到大街上,眼前的景象把我驚呆了。幾天沒有出門,沒有想到大街上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來來往往的人們臉上都綻放著幸福的笑臉,川流不息的汽車都不見“空車”那閃爍的牌子。
首先我們來到商場的二樓——餐具柜,媽媽買了幾個小盤子。而我來到書柜,我看見有本芭比娃娃的書,我想我妹妹今年過年也給我買了許多東西,給她買一本書也不算啥。所以就拿了一本書放到車子里。
離開二樓,我們來到底樓的超市,哇!里面可真是人山人海,熱鬧極了!我推了一輛小車,媽媽把東西寄存好了。就這樣,我們一家人開始選購年貨了。
我與爸爸、媽媽在擁擠的人群里費力的走著,人挨著人,人擠著人,互相擁擠,好長時間也走不了幾步。看著人們那高興的神情,我不禁笑了起來。超市里面的東西應有盡有,各種商品琳瑯滿目,讓我看得眼花燎亂。我興奮極了,那雙手也沒有辦法控制了,一會兒摸摸煙酒柜臺擺放的酒瓶,一會兒擺弄擺弄那日用品……媽媽看見了,耐心地對我說:“你不要亂動超市的東西,這里不像在家里,碰壞了東西可是要賠錢的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才控制住那雙手。
進了食品部,我買了一些大禮包,稱了些瓜子、花生、糖……已后,我看見遠處有許多人在那圍著。于是好奇的我心里想著:那些人圍著看什么呢?于是我向那走去。想走進一看,哎!沒有辦法人太多了,看來只好使出“神龍擺尾了”了……過了一會兒,我終于擠進來了,我向前一看,呀,原來這里在搞食品促消活動,大家都在當場品嘗食品呢!品嘗到食品的人不停的說:“好!好!味道不錯!”大家都在爭著購買起來。走到兒童食品柜臺,哇,這么多果凍!各種形狀的果凍吸引著我:有星星、有動物、有英文字母、還有各種水果形狀。最可愛的是一個娃娃形狀,它的臉圓圈的,咧著大嘴,露出可愛的笑臉。而且味道各不相同:蘋果味、草莓味的、香蕉味的、牛奶味……我看了愛不釋手,趕緊拿著媽媽遞給我的袋子,裝了滿滿一大袋。
今天我們一家人去買年貨,心里真是快樂極了!這次購物是我最舒心,最快樂的一天,因為我們一家總于可以一起來購年貨了,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