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通常具有獨特的觀點和獨到的見解,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小編特地整理了一份優秀作文的精選合集,歡迎大家一起欣賞和學習。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一
1、說謎語:它生活在水中,不屬于魚類,它有兩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條長尾巴。(邊寫邊板書:鱷)。
2、你知道鱷魚嗎?(學生說老師更正其中的錯誤。)。
3、過渡:有位生物學家經過仔細的觀察,給我們介紹一些有關鱷魚的故事。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質疑:(學生根據題目提問)。
6、通過預習了解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文中是誰與誰爭斗?
7、指導讀好“賓”與“檳”區別。“侵”的讀音是前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它們怎么爭斗的內容。劃出鱷魚之間爭斗的規矩。
2、指導讀“矩”,輕聲的讀法。
3、學生匯報兩句話。找出“興風作浪”、“點到為止”兩個詞。
三、精講“興風作浪”
(一)理解“興風作浪”這個詞語的意思。
1、板書“興風作浪”,先讀準音。開火車讀。
2、文中有個句子直接寫出了興風作浪的意思,出示“羅賓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風浪?!闭页觥芭d風作浪”的意思(掀起風浪)。
3、出示字典中“興”的義項。選擇義項。
4、出示“興風作浪”的比喻義,挑選意思。
(二)學習文中有關“興風作浪”的文字。
1、指名讀第二小節,入侵者如何“興風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讀句子,你感覺如何?(囂張,驕傲,挑釁)像這樣就是囂張的意思。指導識記“囂”與“器”區別。在書中描紅“囂”。
3、通過指導朗讀,將這種感受讀出來。練讀,指名讀,從語氣,從表情指導,再指名讀。
4、它會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羅賓怎么“興風作浪”嗎?仿照書中描寫入侵者的句子,說一說。再想一想羅賓會說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領?
四、精講“點到為止”
1、指名讀第三小節,劃出羅賓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組交流。
2、補白設計:羅賓好像在說什么?指名交流;持續五分鐘,好像在說什么;挪開好像在說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讀第三小節最后的句子。
4、理解“點到為止”。“止”的意思,選義項。再說詞義。
五、總結“約定俗成的規矩”
1、習慣上這樣,就叫“約定俗成”。板書:約定俗成。
2、小結本節課所學。
3、本文想告訴我們:留意生活,觀察生活,你會有所發現和收獲。
六、板書設計。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
2、引導學生認識“欺、侮、岔、仁、涂、掩”6個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書達理、積德行善、信以為真”詞語。
3、輔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和表演劇本。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自學能力;理解詞語意思,寓言的寓意。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語;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今天大家一起學習(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們想了解哪些內容?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不會讀的字、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來,并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默讀思考:劇本中的事情經過是怎樣的?
三、小組討論,檢查自學。
1、輪流讀文,讀準字音。
2、提出疑問,交流大意。
(1)學生認真思考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討論幫助解決。同學說出答案后還要談理由。
(2)通過討論,確定本合作小組的最佳“劇本事情經過”。
四、全班討論,檢查自學。
1、指名讀書,了解全文。
(1)讀書聲音洪亮,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斷好句。
(2)讀后,各合作小組派代表交流,本組商定的劇本中的事情經過。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農設法打狼”的順序講。
2、討論問題,解決疑問。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還有沒有解決的難題嗎?
生提問,其他生幫助解答。
五、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默讀第一、二幕內容,邊讀邊畫出描寫角色的語言、神態、動作的詞句,體會他們是怎樣的人,并做批注。
1、生讀書,并分析角色的語言、神態、動作的詞句,體會他們是怎樣的人。師打相應的語句。
2、生體會朗讀。
六、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2、把自己認為好的字詞摘錄在詞語花籃或采集本上。
七、作業。
朗讀課文,并練習復述。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檢查朗讀。
1.復習鞏固。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詞,難寫的字,生要說記字方法。
2.檢查朗讀。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讀,理解寓意。
1、角色朗讀。
(1)生自由練讀,讀出三個角色對話的語氣,注意體會劇本中的提示語和標點。
(2)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后小組評議。
2、理解寓意。
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三、表演課本劇。
1、自愿組合,練習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記住臺詞,討論每個角色應怎樣演,并注意為角色加上動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學評議。
四、總結升華。
問:學習了課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師:是的,我們應該做善良、有愛心的好人,但千萬別像東郭那樣聽信壞人的花言巧語,上他們的當。在今后的現實生活中,同學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希望你們擦亮眼睛,決不要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
五、作業。
1、熟讀課文,回家為家長表演劇本。
2、補充詞語。
驚惶()()德()善側耳()()旦夕。
()為真()所悟()書()禮()頭()腦欺侮()。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三
在山溝里,清澈的小溪在練習長跑;灌木叢中,鳥兒在排練合唱;在草坪上,小猴子們正在做漂亮的有氧運動。森林里充滿了歡樂。(多美的`風景啊?。?。
一只美麗的小梅花鹿從遠處跑來。在小溪邊,他低下頭,正要喝水,卻突然停住了。它看到了小溪里的倒影,“哇,那是誰,多漂亮的小女孩?。俊笨粗蝗患饨衅饋恚骸鞍?,這就是我自己,上帝,看看你,我的身材好勻稱,就像時裝模特在t臺上;我的角是多么別致,就像一堆燦爛的珊瑚?!本驮谛÷沟靡馔蔚臅r候,突然,它發現自己的腿,哪四條又長又細的腿太丑了,怎么可能和漂亮的角搭配呢?小鹿很惱火。鹿角聽了小鹿自言自語,感覺很癢很舒服。
這時,一只獅子突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從草叢中跳出來,沖向小鹿。就在這時,鹿的四條腿想都沒想,立刻起飛了,轉眼間就把獅子扔了。這時,我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鹿角里。突然覺得四鹿的腿都脫了,剛想回頭看看發生了什么,卻被野藤抓住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獅子又追上來了。四只鹿的腿一起工作,咬緊牙關,用盡全力向前跳躍,折斷了拐杖,小鹿又逃跑了。
鹿跑回家喘息著說:“這兩只美麗的角差點要了我的命,但是四條丑陋的腿救了我的命。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從此小鹿不再抱怨自己的腿丑了。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四
有一天早晨,東郭先生躺在院子里的太師椅上看書,正看得如癡如醉時,忽然聽到一陣奔跑聲,忙急忙跑出院子一瞧,院門外,一只狐貍叼著一只雞正往東郭先生家里跑來。
狐貍看見東郭先生,好似撈著了一根救命草,哀求道:“先生,救救我吧。你救了我,我永遠忘不了您的恩情!”東郭先生正想救它,突然想到中山那次救了一只狼,卻差點被忘恩負義的狼吃了。這次,該不該出手相救呢?鄰居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狐貍懇求道“先生,求求你了,否則我的命休矣!”東郭先生憐憫心上來了,“狐貍這么可憐,肯定不會像狼一般。再說,狐貍又不會吃人。罷罷罷,救它一命,勝造七級佛屠?!庇谑前押偛仄饋?,自已又假裝看起書來了。鄰居問東郭先生有沒有看見一只狐貍跑過來。東郭先生說:“我剛才在看書,沒有看見狐貍跑過來?!闭f完又自顧看起書來。鄰居走了,東郭先生就把狐貍放出來。
接下來幾天,東郭先生病了。狐貍裝出一副要報答救命之恩的樣子,給東郭先生煮藥,還整天照顧他,直到他病愈為止。東郭先生覺得狐貍知恩圖報,就收留了它。
一天,東郭先生去買菜,狐貍一看機會來了,就把東郭先生養的雞全都偷走了。東郭先生回到家看到遍地飄著雞毛,知道大事不妙,到狐貍的住處一看,狐貍也跑得無影無蹤了,明白上了狐貍的當,后悔莫及。
文檔為doc格式。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五
在4月份的星期六,狐貍表哥約狐貍在東湖公園的東南角集合,因為狐貍表哥昨天在水果店買了許多水果,所以請它那個最能吃的狐貍表弟來幫忙。
第二天,狐貍穿著西裝,戴著墨鏡,開著它心愛的汽車來到了東湖公園東南角,可是它的狐貍表哥沒來,于是它用手機給狐貍表哥打了個電話,狐貍表哥說:“我買的水果太多了,我得找幾個袋子。我已經裝了20袋了?!焙傉f:“那行,你快裝吧?!?/p>
狐貍閑著沒事兒來到了東湖公園的便利店,它看見里面的小動物用東湖幣來買,而它沒有,就問旁邊的烏鴉:“烏鴉兄弟,俺第一次來,在說上次咱們不是在你的老巢見過嗎?看在咱們是朋友的份上,你就借我兩個東湖幣吧?!睘貘f上次已經被狐貍騙過一次了,它才不會上當呢,它說:“行吧,一會兒我們在我的老巢見。”狐貍來到了烏鴉的老巢并說道:“烏鴉兄弟,你到底讓我來做什么呀?”烏鴉丟下去一個發霉的長蟲子,對烏鴉說:“這是法國進口的肉,保準你吃下去長命百歲?!焙偘胄虐胍傻爻粤讼氯?,沒一會兒,狐貍的肚子開始痛起來。
狐貍表哥見狐貍這樣,帶它去了森林醫院,以后狐貍再也不敢相信烏鴉了。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湛藍”、“純凈”、“明潔”等詞語。
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通過對拉薩天空來表達熱愛拉薩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特別是對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反復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拉薩天空的美。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詞(藍色),同學們,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句子!
2、總結引出課題:看來孩子們搜集了很多描寫天空的詞、句。老師也搜集了一句描寫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讀,這里講的是哪兒的天空呢?拉薩的天空怎樣呢?為什么那兒的天空會將你的視線緊緊地吸引呢?我們今天接著學習第七課。(齊讀課題)。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讓女孩子告訴我們。女生讀第一段。男生找出里邊寫天空美的詞語。
2、指名說。
3、結合p38頁圖,理解湛藍,透亮。
4、想一想藍寶石有多美,這湛藍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誰能把好像換一個說法?(猶如,仿佛,宛如)。
5、孩子們找到的詞讓我的確覺得拉薩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樣讓大家感受到呢?(試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三、精讀第二段。
2、指名說。相機:
(1)比較,映襯,對照。一個是靠近“陪襯”,一個是“相對”“比較”,明白作者用詞準確性。結合37頁圖畫來說。
(2)理解“掬”的意思。
四、第三段一代而過。
難怪小朋友發出了這么多的贊嘆,因為:引讀第三段。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嗎?找其中一個詞來說說?“神往”。
五、第四段。
1、他還有什么妙用呢?自讀4段。(1)指名說,抓藍晶晶,“不管……總是……”
2、看p36頁圖,生自試,遮住藍天與不遮的區別。明白藍天的妙用??凑l把天空的妙用讀得更好。指名讀,學讀。
六、第五段。
2、拉薩的天空還讓更多拉薩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薩天空的陪襯,拉薩變得更美了,讓我們記住這拉薩別致的美、神奇的美。齊讀。
七、總結: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七
1、體會北國風光的雄偉和人們喜悅心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意思。
3、理解“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意思。
4、默讀課文后,能說出課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段,能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默讀課文第1段弄清敘述順序。
2、教學難點:理解北國風光的雄偉壯麗和農諺:“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三、教學準備:磁帶、錄音機、小黑板。
四、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揭題,讀題。
2、解題,瑞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默讀。
2、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場怎樣的大雪?為什么成之為瑞雪?
三、學習生字。
1、自學。
2、檢查。
a、指名分段讀課文。
b、分析字形:凜、罩、蒙、巍、眉。
c、辯字組詞。
瑞()例()饅()。
端()冽()漫()。
d、解釋詞語。
紛紛揚揚、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無際、眉開眼笑、籠罩。
e、寫出近義詞。
凜冽、昏暗、分外、追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北國風光的雄偉。
2、默讀課文后,能說出課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認讀生字新詞。
二、第1段。
1、默讀,說說這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3、這一段共幾句,分別寫什么?
4、4句中哪幾句寫下雪。
5、哪些詞語寫出了雪大。
6、下雪前刮風有哪些特點?
7、朗讀。
三、第2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象?
3、哪幾句具體描寫雪后的景象?找出來讀一讀。
4、哪一句抒寫作者的感情?
a、指名讀。
b、北國風光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哪些景物?
c、為什么說雪后的景色是雄偉壯麗的?
d、大雪不僅帶來了迷人的風光,還帶來了什么?
e、“好一派、好一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f、朗讀指導。
四、作業。
1、齊讀1、2段。
2、摘錄課文第1段中反映風大雪大的詞語。
3、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喜降瑞雪后人們的喜悅心情。
2、理解“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段,能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
2、課文第1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怎樣按時間順序寫的?
二、第3、4段。
1、默讀。
2、這兩段分別寫誰?
3、老農和小孩的心情一樣嗎?同樣是喜悅,表現有什么不同?
理解眉開眼笑、連聲、清脆的笑聲、傳遍。
4、老農和小孩高興的原因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a、指名讀農諺。
b、理解。
被比喻什么?三層被形容什么?
來年什么意思?枕著饅頭睡是怎樣的情景,形容什么?
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關系?
為什么“今年麥蓋三層被”,就會“來年枕著饅頭睡”?
5、指導朗讀。
三、總結。
1、齊讀全文。
2、為什么稱這場大雪是為瑞雪?
3、背誦課文。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八
2、背誦古詩。
《江南》等。
一、激趣導入。
1、課前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要求:音樂帶給你怎樣的的畫面?
交流:請你用最簡潔的話告訴我,音樂帶給你怎樣面?
2、過渡導入。
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愛的對象,描寫的詩詞數不勝數,人們之所以喜歡荷花就是因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課文,是我國教育學家、文學家葉圣陶爺爺寫的。
板書課題:1、26、荷花(看老師板書,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為他們都屬于花。)。
2、齊讀課題,指導朗讀。(荷花這么美應該怎樣讀,再來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嗎?(播放荷花錄象)。
要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師有個建議看的的時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討論以下,看你能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你所見到的荷花。
b、學生交流。
4、過渡進入第二小節。
相看兩不厭,唯有白荷花,我覺得大家都是偉大的詩人,把荷花描寫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爺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爺爺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學第二小節。(出示內容)。
1、帶問題自由朗讀第二小節。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怎么樣?
交流。
2、帶著問題再讀第二小節。
要求;畫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讀讀,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
a、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課件出示圖片)。
你能把你的感覺讀好嗎?(指導朗讀)。
b、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抓“冒”
(a)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在這里你用一個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確)。
(b)荷花從這么多的荷葉中冒出來想干什么呢?(鼓勵)。
c、有的……有的……有的……(每種姿態的荷花配圖,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贊美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學第三小節。
1、葉圣陶爺爺寫了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其他姿態的荷花嗎?想看嗎?(播放圖片)。
學生帶著要求看圖片。
要求:仔細觀看圖片,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腦中,呆會講給我們聽。要是給你講的荷花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師輔導為荷花加上動作表示。)。
2、導讀9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a、學生讀第三小節。猜猜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齊讀課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熱愛的大自然的同學一起與這位偉大的畫家對話吧。
四、教學第四小節。(出示內容)。
1、播放錄音帶。
2、激讀。
想不想與錄音帶比一比。
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朗讀。
a、誰來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還有更多的荷花嗎?齊讀課文。
4、內化感悟。
交流。
5、齊讀課文。
五、小結。
1、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贊美荷花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練筆。
讓我們也來作回作家,模仿葉圣陶爺爺的荷花也來寫寫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態……。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來寫一寫。
七、總結結束。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九
1.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識記本課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理解“掄”、“裝”、“塞”、“蜷”、“舔”、“猶豫”等詞語的確切意思。
2.能夠通過靜心閱讀,抓住關鍵要素,概括課文各部分內容。
3.在角色朗讀中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體會文中嘆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反問句的意思。
4.從東郭先生對狼仁慈、好心相救,卻險些送命的故事中,認識狼的狡猾、兇殘、東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農夫的機智、果斷,從而懂得“決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文中嘆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反問句的意思。
2.通過這個寓言故事,懂得“決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說明:
通過回憶舊知,鞏固復習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
2.出示課題,生齊讀。
師簡介:東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虛構的人物。
說明:
學生可能會對復姓感興趣,教師可以例舉幾位復姓的名人,如諸葛亮、歐陽修等。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1.按要求完成課內預習。
(1)自由讀課文,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義。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說明:
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找近義詞的方法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2.檢查交流學習成果。
(1)開火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2)寓言《東郭先生和狼》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三個人物,請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三者之間的關系。
板書:
說明: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學習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抓住關鍵人物,重要線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根據板書,理清課文脈絡,給文章分段。
三、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1.輕聲讀課文,用“”劃出老農教育東郭先生的話。
交流、出示:對狼講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應該記住這個教訓。
2.讀句子,質疑。
預設學生回答:
(1)為什么不能對狼講仁慈?
(2)為什么說東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從哪里看出東郭先生糊涂?
(3)這個教訓是什么?
說明:
通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并激發學生深入閱讀,體味寓言內涵的興趣。
3.細讀第1-4小節,
解疑:為什么說東郭先生太糊涂了?或者從哪里看出東郭先生糊涂?
(1)師生合作,朗讀1-4節,在朗讀中,我發現有一個詞出現了兩次,它是?
理解: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東郭先生猶豫了一下?(交流)。
指導朗讀:狼的語言,狼的語氣--讓人覺得可憐。它表達的不是贊美之情,而是苦苦哀求之情。
說明:
教師可結合肢體語言表現其哀求的姿態,從而理解感嘆號的感情色彩。
(2)多媒體出示:練習說話:
當狼哀求東郭先生救它時,東郭先生猶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憐的樣子,心腸就軟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答應了狼的要求。(理解:明知狼十分兇殘,卻被狼苦苦哀求的可憐相所迷惑,一時心軟救了它。)。
說明:
通過表達,揣摩人物的心理,體會人物的性格缺點。
過渡:在什么情況下,東郭先生又猶豫了一下?
多媒體出示:練習說話:
當獵人詢問東郭先生狼的蹤跡時,東郭先生猶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我沒看見狼。這兒岔道多,他也許從岔道上逃走了?!保ɡ斫猓好髅饔袡C會把狼交給獵人,但一時糊涂,替狼撒了謊。)。
出示:當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東郭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
這一環節的說話練習既是讓學生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的內容,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表達中進一步感受東郭先生的執迷不悟。
師小結:東郭先生明知道狼的本性,卻先后兩次猶豫,他真是--(生自由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4.細讀第5-6小節,
解疑:為什么不能對狼講仁慈?
默讀課文,劃出為什么不能對狼講仁慈?的相關語句。
出示相關語句,交流。
(1)狼的語氣--兇狠。(在朗讀指導地過程中理解感嘆號表現出的是狼兇相必露時丑惡的嘴臉。)。
多媒體出示:當時_______________,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
繼續讓學生練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同時進一步體驗狼的本性。
師:這只狼真--(學生:兇殘、狡猾)教師隨機板書。
(2)東郭先生的語氣--氣憤。
指導讀好感嘆句。(個別、集體讀)在朗讀中體會東郭先生的大驚失色,非常氣憤。
(3)分角色讀1-6節。
師小結:狼在危險面前可以裝出一幅可憐相博得別人的同情,但危險過后就會原形畢露可見狼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三)細讀7-9節。
輕聲讀課文7-9節,注意帶問號的句子。
出示:“我應該讓狼吃嗎?”
“這樣的壞人,不該吃嗎?”
“口袋那么淺,裝得下一只狼嗎?”
1.讀一讀,說說表達的意思。
2、在朗讀過程中,你覺得老農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出示:老農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覺得老農是個機智的人。
老農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覺得老農是個果斷的人。
說明:
讓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進行有理有據的表達。
3、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解疑:這個教訓是什么?
出示:狼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決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
三、遷移拓展。
我們學過多篇不能憐憫惡人、壞人的寓言,你還記得是哪些寓言嗎?
板書: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
狡猾、兇殘,東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農的機智、果斷,從而懂得“決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的道理。
2、認知目標與技能目標:正確讀寫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課后15個詞語,能用。
“猶豫”“大吃一驚”造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排成節目演一演。
【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和狼。
2、在學習課文之前,東郭先生有問題要問大家:大家知道我的姓氏是什么嘛?同學回答。
其實東郭就是我的姓,是一個復姓。大家還知道其他的一些復姓么?同學回答。
讓我們了解一些常用的復姓(司馬、歐陽、諸葛、公孫、令狐、上官、東方、西門)。
二、初讀課文。
2、那么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程。請同學們打開書,分角色朗讀。點名分角色朗讀。
三、細讀課文。
1、師過渡:在朗讀中,我發現有一個詞出現了兩次。那是什么詞啊?同學回答:猶豫。
當狼哀求東郭先生救他時,東郭先生猶豫了一下,他心想:_______________;但看看狼那可憐的樣子,心腸就軟了,又想:_________________,就答應了狼的要求。
在什么情況下,東郭先生第二次猶豫?指名回答。
當獵人詢問東郭先生狼的蹤跡時,東郭先生猶豫了一下,心想:_______________;說:“我沒看見狼。這兒岔道多,他也許從岔道上逃走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現的?提問。
出示句子:獵人快追上我了,……,我永遠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對東郭先生苦苦哀求,還許諾報恩)我現在餓得很,……,讓我吃了你吧!他躲到毛驢左邊,狼就撲到左邊;躲到毛驢右邊,狼又撲到右邊。(板書:兇殘)狼不等老農回答,……。這樣的壞人,不該吃嗎?(板書:狡猾)指導朗讀,指導讀出狼兇狠、狡猾的語氣。
3、老農是怎樣教育東郭先生的?輕聲朗讀第九節,用--劃出有關句子。
指名交流,出示這個句子:對狼講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應該記住這個教訓。、齊讀這個句子,問: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問題提出嗎?指名交流,教師歸納問題:
(1)“仁慈”什么意思?東郭先生怎樣對狼講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現的?為什么不能對他講仁慈?
4、你能根據板書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東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條被獵人追趕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東郭先生。在這危急的時刻,老農及時趕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東郭先生。)5、當老農把狼打死后,東郭先生醒悟了嗎?他會怎么想?會對老農說些什么?(交流)6、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解決疑難。
四、領悟寓意。
(我們決不能憐憫像狼一樣的惡人)。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一
第一段:述說學習古詩新編的初衷和目標(200字)。
在三年級的學習生活中,我們開始接觸中國古代文化的詩歌,其中包括古詩新編。這是一種將古代經典詩句融入現代語境的方式。學習這種詩歌形式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目標是通過學習古詩新編,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我們的審美情趣,同時也增加對詩歌的興趣。
第二段:分享學習古詩新編的過程和體驗(200字)。
在學習古詩新編的過程中,我們每天會閱讀并背誦一兩首古詩新編,然后試著自己創作。我們經常與同學們一起合作,討論怎樣將古代的詩句融入到現代的情境中。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在學習中思維活躍,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每次寫作后,我們會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為彼此的成長而鼓勵。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不僅提高了詩歌的欣賞能力,還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段:古詩新編對我們的影響(200字)。
學習古詩新編使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并試著將其表達出來。在編寫古詩新編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要在有限的詞語中表達自己的情感,要用恰當的詞語來描繪自己的心情。這要求我們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們懂得如何選擇合適的詞匯,如何將語言更加生動地傳遞出來。同時,古詩新編也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資源,讓我們有更多的語言工具可以運用。在學習中,我們也逐漸培養了審美情趣,通過創作和欣賞,懂得了如何欣賞古人的智慧和美的表達。
第四段:古詩新編的啟示和感悟(300字)。
通過學習古詩新編,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化作了我們學習的動力。古詩新編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的詩作引領我們徘徊在峭壁的小徑上,體味人生的無常和短暫。通過自己的創作,我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古詩新編還讓我們體會到詩歌的魅力,它能夠讓人情感釋放,讓人感受到美的力量。它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宣泄和溝通的方式。通過學習古詩新編,我們認識到詩歌的力量,也更懂得了如何運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第五段:總結學習古詩新編的收獲和感受(200字)。
通過三年級學習古詩新編,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懂得了詩歌的力量和美的表達,也更加關注和珍惜自己的情感世界。通過創作和欣賞古詩新編,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對我們的啟示。學習古詩新編是一段有趣又富有收獲的旅程,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還開拓了我們的思維和視野。我們深深地愛上了古詩新編,并期待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更多的古代文化,體驗更多的美和智慧。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識5個字(包括一個多音字“擔),能用“緣故、樸素”造句。
2.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7個生字,用“緣故、樸素”造句。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師:說說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泉,它有什么特點。我國還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嗎?(學生可說“資料袋”中的內容,也可說自己搜集的內容。)作者吳然的家鄉也有一眼泉,叫——板書課題《珍珠泉》。
2.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眼泉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樣的泉?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讀課文。
同桌輪讀課文,互相訂正讀錯的字詞,最后交流老師提出的問題。
二、招聘“導游”,模擬“游客”
播放旅游景點中導游解說場面的片段(30秒鐘之內)。
思考:導游會對游客說些什么?(城市學生對導游這一職業較為熟悉,該環節可省略。)。
2.師:要當好“珍珠泉”的導游,你認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討論后歸納。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話把這些特點介紹給游客;。
(2)針對游客最想知道的進行解說;。
(3)解說時要富有感情。
三、品讀課文,準備“應試”
1.出示“導游”招聘條件。
考題。
(1)概括介紹“珍珠泉”的特點。
(2)選擇其中一個特點,詳細、生動地介紹“珍珠泉”的美麗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問題。
要求。
(1)能主動、熱情、大方地為游客作解說。
(2)介紹“珍珠泉”的特點時能運用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表達出對“珍珠泉”的贊美,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能認真傾聽游客的提問,并認真、耐心、有禮貌地解答。
2.學生根據招聘條件中的“考題”和“要求”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內每人輪流當導游(其他當游客)進行模擬“招聘考試”。
3.教師巡視各小組“應試”情況,學生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點評、指導。
(1)解說課文第2自然段內容時,要注意“水是那樣綠……已經發黑的樹葉”這兩句話,既要突出綠的程度,又要表達出贊嘆的感情。
(2)解說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這句話,要突出水泡的頑皮。“開始水泡很小……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現出輕松、活潑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現出水泡色彩豐富、晶瑩剔透的特點。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話:“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要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在什么時候說較好,如何強調重音和停頓,如何表現出發自內心的自豪和贊美。
4.出示“珍珠泉”掛圖,指導學生憑借掛圖解說,并能恰當用一些手勢輔助解說。
四、組內比賽,競聘“導游”
1.組織學生分組(四人一組)進行解說比賽,推選出優勝者(每組1名)。
2.老師為優勝者頒發“導游證書”。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三
一頭豬重150()一只西瓜重()。
黑板長2()小明身高150()。
二、看誰算的對。
三、判斷題。
1000千克的大米和一噸的面粉一樣重。()。
四、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脫式計算。
六、解決問題。
一天有()小時,在一天的時間里時針正好走()圈。
二、看誰算的對。
三、判斷題。
17個百是170。
第一文庫網()。
四、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脫式計算。
六、解決問題。
一年有()個季度,教師節在第()個季度,是香港回歸()周年。
二、看誰算的對。
三、判斷題。
今天是12月30日,明天就是元旦了。()。
四、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61÷9=322÷7=396÷6=723×8=786×9=*。
五、脫式計算。
六、解決問題。
體育室里有足球45個,籃球個數比足球少8個,兩種球共多少個?*。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四
古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接觸和理解古詩,我校開設了古詩新編的課程。這學期,我作為三年級的學生也有幸參加了這門課程,并對古詩新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
第一段:發現古詩的美妙之處。
古詩新編的課程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古詩的美妙之旅。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欣賞了很多古詩,感受了古詩的獨特韻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靜夜思》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我仔細品味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仿佛置身于靜謐的夜晚,感受到月光的灑落。通過閱讀古詩,我發現它們像是用文字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人心中充滿了想象和美好的情感。
第二段:古詩新編的有趣之處。
古詩新編是我們課程中最有趣的一部分。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可以根據古詩的內容和意境進行創作,讓古詩有了新的表達和生命。例如,我們使用了古詩中的韻腳、格式和意象,創作了一首名為《購橘》的古詩新編。這樣的創作方式使我體會到了古詩的魅力,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不僅可以把古詩用于作文素材,還能夠從中學到用詞說理和情感表達的技巧。
第三段:古詩新編的挑戰與成長。
古詩新編的課程不僅有趣,也充滿了挑戰。在課程中,我們時常需要面對嚴格的要求和復雜的構思。例如,我們在新編古詩時,要求每句都要保持古人的意境和章法,這對我們很大的要求。在課堂上,我們經常遇到寫的不好的情況,但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我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也更加明白了古詩的價值和魅力。這樣的挑戰使我們在書寫古詩時更加努力和專注,也培養了我們的耐心和毅力。
第四段:古詩新編的啟發和意義。
古詩新編對我們的啟發和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通過創作古詩,我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培養了我們對詩歌的欣賞和理解能力。其次,古詩新編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獨特之處,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國學素養。最后,古詩新編也培養了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創作古詩,我們需要自己構思和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和自主表達的能力。
對于我個人而言,古詩新編是一門充滿魅力和挑戰的課程。通過學習古詩,不僅培養了我的審美情趣和創作能力,還讓我更加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我也認識到古詩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達。在未來,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欣賞古詩,將古詩的美妙通過自己的筆端傳遞給更多的人。
總之,古詩新編是一門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領略古詩之美的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體會到了古詩中蘊含的智慧和情感。我相信,在古詩新編的啟發下,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五
1、本著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精選課文,減少課文類型,將課文分為精讀和略讀兩大類。本冊共有32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8篇選讀課文。
2、本冊要求認識303個字,會寫300個字。
3、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開始練習使用鋼筆書寫正楷字。
5、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學習聯系上下文,借助詞典,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練習復述課文。
9、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10、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法。
本班共有學生49多人,大部分學生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按時完成作業。能熟練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能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寫一些看圖作文,但在詞匯的運用、口頭表達、與人交往合作、自能學習及習作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1、學會240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確書寫;會認85個生字,只要求讀準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3、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量不少于7萬字。
4、步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比較具體的內容。學寫想象中的事物,能展開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完整通順。學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和引號。學習寫日記。
5、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說幾句話、一段話,做到語句完整通順,說話有禮貌。能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能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1、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興盛使用工具書、資料庫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探索發現盡量自己解決問題。
3、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4、緊密聯系學生的閱讀或是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系。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5、穿插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感受立體化。
6、在口語交際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口語交際的要求。
新編東郭先生和狼三年級范文(16篇)篇十六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一種短小精悍、意蘊深遠的文學形式。在三年級的詩歌學習中,我從古詩中領略到了詩歌的美妙,也體會到了誦讀古詩的樂趣。通過學習古詩,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增強了對文學的欣賞能力。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一談對古詩學習的心得。
首先,古詩讓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理解古詩的意境,還要學會朗讀和抒發情感。在課堂上,老師為我們傳授了自信而悅耳的朗誦技巧,使我們學會了優雅地吟誦古詩。同時,我們也被要求用適當的語調和情感來表達古詩的意境,以此來鍛煉我們的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我慢慢地找到了文字的魅力,也培養了對詩歌的興趣。
其次,古詩學習讓我更加熟悉了中國的文化。古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學習古詩,能夠了解到古代先賢的思想和文化背景。譬如《登鸛雀樓》中的"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船落筆共滄海"就讓我明白了唐代士人的寧靜淡泊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學習古詩,我們還能夠了解到不同時期的文人墨客們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態度,進一步拓寬了我們的視野。通過學習古詩,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古詩學習也激發了我對詞語的感覺和對語言表達的熱愛。古詩的語言優美精煉,字字珠璣,句句含蓄深刻。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我不僅通過老師的講解理解了古詩的意境,還能夠深入挖掘古詩中的詞語和句式。通過分析古詩中的用詞和修辭手法,我不僅提高了對詞匯的掌握能力,還培養了對語言表達的熱愛。古詩的詩句和表達方式也啟發了我在寫作和口語表達中的創新思維。
古詩學習的最大收獲是培養了我的想象力和欣賞能力。古詩中有很多富有想象力和意境的句子,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過朗讀和品味古詩,我逐漸懂得了如何在自己的腦海中呈現出這些美妙的畫面。我喜歡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評說古詩,也喜歡將古詩的意境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我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還能夠深入欣賞古詩中的奧秘,真正體驗到古人的情感與智慧。
通過三年級的古詩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詩的美麗與智慧。古詩的學習不僅幫助我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讓我更加熟悉了中國的文化。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古詩,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古詩不僅是一種媒介,更是一種境界,我希望能夠在古詩的世界中繼續探索,收獲更多的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