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對書籍內容的記憶,還可以促使我們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最后,為大家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一
《西游記》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每次讀它,面前呈現的都是色彩斑斕,驚心動魄的神話世界。
作者吳承恩把書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游記的起因、經過、結果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非常清晰明了。西游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也有做惡事的一面,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覺呢?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我們從小看電視,就學會了:人物一出場,還沒開始表演,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他是壞人,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帶著這種思維枷鎖,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為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可善惡究竟是什么?以何種標準來界定?你說的清嗎?西游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作者沒有這么狹隘,都是一樣的。
拿現代社會來說,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不存在的事,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博取利潤,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大家都是一樣的。西游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沒有好人壞人,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所以,你讀西游記,不要管他諷刺什么,揭露什么,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鑒價值。成功是什么?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成功是一種信念,成功是一種境界,成功是一種超越,這類高尚的語言,這只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沒那么多廢話,成功的準確定義:達到目的。西游記告訴我們,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能力。成功,是要有能力的,是需要手段的。當然,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
不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你是精英,就孫悟空,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既不是精英,又不肯賣苦力,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著有望成功的團隊。俞敏洪一個普通的北大教師,但是后來他卻能帶領像王強、徐小平這樣一群海歸創建了新東方,像俞敏洪這樣人物數不勝數,他們的成功總之一句話,有什么長處,使什么長處。這確實是種能力。
第二是合作。成功需要合作。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如來靠取經團隊,傳經得以成功,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后來,龜兔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跑到河邊,然后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去。
這就是“雙贏”,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嗎?第三是堅持。成功,是由若干個因素構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個必要時間,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那么,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于完成的。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二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國慶期間,我認真閱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
在《西游記》中,給我留下最深影響的就是孫悟空了。
孫悟空機靈敏捷,頑皮,酷愛自由,敢于反抗。他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圣。取經路上,他除惡務盡,充滿斗爭精神,火眼金睛看透一切妖魔鬼怪,手上的金箍棒威力無窮。孫悟空始終是戰斗的主力,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終于得到了斗戰勝佛的光榮稱號。
從孫悟空這個人物身上,我學到許多優秀的品質及深刻的道理。孫悟空充滿正義感,好打抱不平,經常助人為樂,在比丘國,兒童的心臟被國王拿來當藥引子,這本和孫悟空無關,他卻幫百姓就出兒童,打死妖怪。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么神通廣大,但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去幫助他們。當你在公交車上看見孕婦和老人,應主動給他們讓座;當看見有人摔倒時,應立刻去把他扶起;當同學有題目不會做事,應耐心地教他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作文但往往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幫助,讓他們感到溫暖。孫悟空聰明機智,為騙到黃跑怪的寶貝舍利子玲瓏內丹,他變成公主的`模樣,假裝心口痛。也許我們沒有孫悟空那么聰明,但是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也要努力思考,認真地想辦法去克服它,不能把它丟在一邊。
《西游記》還教會了我做堅強、勇敢的人,去努力戰勝困難、挫折。
又一次,我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我一整天都悶悶不樂、愁眉苦臉,上課無法集中精力聽講,下課后也只是發呆。突然,我想到了《西游記》,想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道路上經歷了千難萬險,但他們卻毫不畏懼,一點兒也沒退縮,終于得到了真經。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道路不可能平平坦坦,當我們摔倒時,不能只在原地求救,要勇敢的爬起來,繼續前進,才可以到達目的地。于是我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終于在下一次考試中,我的成績名列前茅。
《西游記》這本書交給我的還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三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四個人各有各有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
唐僧的優點是取經的意志很堅定,不管路上遇到多少困難,他都勇往直前,從不退縮。他靠這種精神影響著他的徒弟們,一起幫助他取得真經。但唐僧也有缺點,他不辨真假,容易輕信別人的話,結果總是上當受騙,如果沒有孫悟空,他可能早被白骨精吃了。
孫悟空的特點是本事大,一路降妖全靠他,他很忠誠,又嫉惡如仇。但是他性子氣,不服管教,經常闖禍,比如推倒人參果樹,所以師傅給了戴了個緊箍咒。
豬八戒是個懶蟲,又貪吃又貪睡,一遇到困難就想散伙,回高老莊娶媳婦。但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也少不了,唐僧和孫悟空鬧矛盾,總是他把猴哥請回來。
正因為有了唐僧的堅定意志,孫悟空的本領高強,豬八戒的八面玲瓏,沙和尚的認真負責,師徒們共同努力,才終于取得了真經。
讀了這本書,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只要能把大家的優點發揮出來,把缺點控制住,就能集大家的力量,把事情做好。
》》點擊訪問更多西游記讀后感《《。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四
這幾天,我重讀了《西游記》這本書,這是明清時期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小說。
這本書講了唐僧師徒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方極樂世界取得真經的故事。唐僧名唐玄奘,他雖善良卻膽小怕事。在取經的過程中,他前后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孫悟空—睛、敢做敢當而正義大膽、火眼金且本領高強。豬八戒—貪財好色、好吃懶做,但又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老實本分、踏實能干。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在取經路上幫了唐僧不少大忙。這四個人物形象鮮明,各有特點,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時候,我喜歡看西游記的動畫,覺得孫悟空很厲害。認為要是自己有孫悟空那么厲害也可以讓我去取經。不過長大以后發現我錯了,如果唐僧一行人沒有去西天取經的勇氣,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勇氣,有它才能開始這人生的旅程。
記得有一次,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胡老師,但是我不敢,因為我怕我問了胡老師老師會生氣。所以那個問題一直沒法弄懂。終于,我鼓起勇氣戰戰兢兢的走到胡老師辦公室,胡老師當時在批改作業,看見我便放下了手中的事。我小心翼翼的把作業本遞過去,說:“胡老師,第5頁的第2題我不太懂,想請教一下。”胡老師并沒有嚴肅的批評我,而是用稍帶一點指責的語氣說:“怎么這么晚才來問我?學了都過了幾天了。”隨后,便向我講解了這道題。之后,我突然發現胡老師好耐心啊。如果我當時沒有問胡老師,或許我現在還不明白這道題怎么解呢!
勇氣,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太沒勇氣,就變成沒骨氣了。
《西游記》是一部很好的書,我在其中發現許多道理。勇敢是我在其中發現的道理之一。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五
這次寒假,我閱讀了《西游記》。不,閱讀一詞在字典釋義為看(書或報),并領會其內容。因為我看的《西游記》是原著,所以我雖然略知其大概的情節,可要把它深刻的領會卻難以做到。
這本《西游記》使我知道了更詳細的“師徒四人取經記”。唐僧過度仁慈、善惡不分,但他取經的信念如此堅定;孫悟空毛手毛腳、好名氣,可他嫉惡如仇、聰明靈活;豬八戒好吃懶惰、愛占便宜,不過他吃得起勞動的苦,在“取經團伙”有危難時也會出“鬼點子”;沙僧不僅不怎么打妖魔,而且很少能弄出大事情,好像他并沒有什么用,可是細一想,沙僧一路來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挑擔子,忠心耿耿地為“取經團伙”著想取;白龍馬好像真沒什么用,就馱著唐僧,但是,一旦三個徒弟不在,它也會出一份力的。
看了《西游記》,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我也不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獅駝嶺伏三魔”,這次事件占據了八十一難中的四難,其小妖數量是整個《西游記》中最多的。整個故事一開始就有太白金星來提醒孫悟空這伙妖魔的神通廣大,孫悟空變成小鉆風,一路來到老妖魔的老巢,然而不小心露出馬腳,被三妖魔發現,隨后被困陰陽二氣瓶。孫悟空逃出來后用巧計制服老妖魔,二妖魔也出戰,同樣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妖魔假意讓唐僧四人通過,中途除了孫悟空都被抓走了。最后孫悟空請如來幫忙才打敗了這三只妖魔。
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老妖魔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二妖魔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三妖魔的外甥是如來!一般妖魔鬼怪被降服后孫悟空定會打死,然而一旦誰跟哪位神仙、菩薩、佛有關系就只能饒其性命。在《西游記》中與妖魔有關系有地位的神仙似乎沒人指責,區區幾次的指責,大都是孫悟空說的,有權利的后臺幾乎沒人敢說,像孫悟空這樣的少之又少。
設想當今難道沒有“后臺硬”的惡勢力嗎?我想到了有些學生欺凌弱小的學生,然后還兇神惡煞的警告別人自己的哪個親人是什么地位,不能告老師。那些學生聽到之后,只好把苦藏在心里。有少數時候,就是告老師,都無濟于事。
我希望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和諧的,人們能敢于接受錯誤,敢于指出錯誤,不用自己的權力或財富來做有害于民的事。還有一點,孫悟空與妖魔斗智斗勇,且聰明善變,不懼困難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西游記》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我真感謝這本書充實了我的生活!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六
《西游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由于神話小說反應社會現實的方式和其他小說是有顯著區別的,它采取現實生活的矛盾作為小說題材不但經過典型化,而且經過抽象化,正如高爾基曾經說過:“神話是一種虛構”,并且是“依據假想的邏輯加以推想”。 《西游記》無疑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之一。
在盤古開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之后,天地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故事就發生在東勝神洲:在海外有一個國家,名為傲來國,距海很近,海上有一座名山名為花果山。在山上有一仙石,一天迸裂之后,產下一個石卵,石卵中蹦出一個石猴。剛出世就驚動玉皇大帝,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玉帝道:“此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石猴在享樂過后,因經歷生離死別,為求長生不老,踏上了拜師的道路。
石猴在方寸山上的斜月三星洞拜了菩提老祖為師,被賜名孫悟空,在從師學習的時間中,孫悟空學到了,可以一個跟頭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和七十二變,并習得長生不老之術。天庭欲將其招安,但由于官職過小,蟠桃會沒有受到邀請,于是他在蟠桃盛會召開之前,偷吃了蟠桃,導致蟠桃會無法如期舉行,在醉酒之后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帶上幾瓶仙酒就下了凡。
玉皇大帝聽說之后,十分氣憤,派眾神下凡捉拿妖猴,但是都沒有成功,直至玉皇大帝請來了他的外甥二郎神,在太白金星的幫助下,成功的捉到了孫悟空。玉帝欲將其放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用三昧真火燒死,不想卻練成了火眼金睛,在出來之后大鬧天宮,在如來佛祖的幫助下才得以平息。
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后,被如來的五指山壓了五百年。在五百年之后,在觀音的感化之下,悟空皈依佛門,拜唐僧為師,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
在一路西行的路上,悟空助唐僧收服了豬悟能和沙悟凈,他們一個曾是天庭的天蓬元帥,一個則是卷簾大將,但由于犯了錯誤,被貶下凡,都在觀世音菩薩的感化之下皈依了佛門答應了與悟空一起護送唐僧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道路上,雖然師徒一路上,也有過誤會,但是在觀世音的幫助下他們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分工明確,合作的親密無間。師徒四人歷經了艱難險阻,翻山越嶺,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
在全書中,作者吳承恩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不但被無數學者奉若珍寶,而且是當今中小學生最喜愛的書籍之一。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七
書是一扇大門,當我們推開它的時候回發現,里面有智慧的寶藏;書是一片花海,當我散布在其中時,沁人的芳香撲鼻而來。我來到書的百花園里,摘了一朵名叫《西游記》的花朵,再次聞到了這部幻想小說特有的芳香——那種心靈的香味。而這種香氣,我們多聞幾次,才能真正嗅出其中的甘味。
原先我很是佩服孫悟空,對唐僧有一些怨恨,怨他不識好賴人,不爭氣,甚至天真地以為,沒有唐僧在里面攪和早就取回真經了。這次再讀《西游記》才悟出來一點門道:西天取經缺不得唐僧。
近幾天,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西游記》,發現吳翁寫的這部作品果然不簡單,那猴子、唐僧、沙僧、悟能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中,還有很深很深的內涵。
這主要在于對唐僧的看法。重新看唐僧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缺不得唐僧(當然,這個隊伍中缺誰都不行)。這一切的一切都開始于唐僧,是在他的幫助下,孫悟空獲得了自由,沒有唐僧的幫助,孫悟空還在五指山下壓著呢。而豬悟能身上也有許多毛病,沒了唐僧也得不到改正的機會。還有,悟能與悟空都是不堅定的,要不是唐僧的堅定信仰和堅強的意志,光靠悟空的能戰善打,這個隊伍早就散伙了。無論怎么說,這個隊伍是以唐僧為核心的,沒了唐僧是不可想像的。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八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老幼喜歡啊!近日,我又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受益匪淺啊!
《西游記》這本書里面講的是:唐僧師徒經過種種困難,走過千山萬水,收復各種妖魔鬼怪,如:黑風怪、黃風怪、白骨精、黃袍怪、紅孩兒、金魚精、鐵扇公主、牛魔王、盤絲洞女妖、黃花觀老道等……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西天,向佛祖取了真經,四個人最后都修身成佛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像沙和尚那樣忠厚踏實;做事要像孫悟空那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
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有著可貴的品質。例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誤會他亂殺無辜,犯了殺戒,就趕他回花果山。可是他沒有放棄,也不記恨他師傅,依舊在唐僧身邊保護他去西天取經。孫悟空的堅持不懈令我很感動,為此,就算生活、學習上出現再多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堅持不懈的奮斗。
記得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一家人去爬山,當登上半山腰時大家都說累,不爬了。我突然想起了書中孫悟空堅持不懈的情節,心想: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咬了咬牙,繼續向上爬。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登上了山頂,山頂上“一覽眾山小”,俯瞰足下,仿佛自己就像一個巨人,看著山下的人群,優勝之心油然而生!而這些美好的風景,是那些在半山腰就放棄的人,永遠都欣賞不到的!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只要你肯付出,就肯定會有回報。
毛主席說得好: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西游記》是一本好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更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我要閱讀它!建議大家也多多閱讀它,傳承中國文化,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九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文學的追求日益不同,新的文學作品也層出不窮。但是難得的是那茫茫書海中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中國古代有四大人盡皆知的著作,而今日此時我有幸拜讀明朝著名文學家吳承恩先生的《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先生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用細膩的筆觸為讀者鋪開了一幅生動多彩的畫卷——齊天大圣大鬧天宮時的威武神氣、三打白骨精時的神勇英姿、車遲國斗法時的鎮定自若……這些經典的故事情節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人應早已爛熟于心、倒背如流了吧。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但是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難終得真經的故事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
在唐僧取經的途中,沒有優越的條件,沒有奢華的排場;有的僅僅只是那三個各不相同、有時還會惹出麻煩的徒弟。那一道道磨難與考驗,一次次的酸楚與艱辛,但是不管怎樣,他們到最后都沒有放棄。在這一場大冒險中,唐僧師徒三人常常風餐露宿。食物只能靠本領高強的孫悟空去摘些果子勉強將就,有時甚至連一碗齋飯都討不得;深山老林里斷垣殘壁的破廟也是他們時常休息就寢的地點。“哎呦,這還取什么經啊,師傅都被抓走了,我干脆收拾收拾包袱回高老莊算了!”這是其中一回唐僧被妖怪抓走后他的其中一個徒弟豬八戒所說的話。話雖如此,但他并沒有真的像他所說那樣做,即使再難,他也陪著唐僧來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經。而唐僧的另外兩個徒弟孫悟空和沙和尚更是忠心耿耿地追隨著唐僧,不曾有半點退縮之意。
此刻,我不禁反思。我是否有著唐僧他們取經時的堅韌?我做事往往都會半途而廢、虎頭蛇尾,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善始容易善終難。有時我也會反問我自己:為什么現在自己的條件如此的優越,父母對于自己的要求幾乎也是有求必應,但自己卻往往眼高手低,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善始善終呢?為什么當初不能再堅持一下呢?或許情況就和現在不一樣了。有時這種堅持往往成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可我現在卻是恰恰缺乏這種堅持。我不知道堅持下去的動力在哪。可現在我明白了,堅持自己所做的事并不需要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需要遵從自己發自內心的意愿,僅此而已,便已足夠。倘若自己傾盡全力,但結果卻差強人意,我想這于已經努力過了的自己而言無疑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功;因為這是對曾經的自己的一個全新的突破——堅持完成了一件事不是嗎?或許就因為這一次的咬牙堅持、一次質的改變,將來的道路會更加寬敞。如果堅持到底了,我們也能像唐僧一樣取得“真經”,找到那一本最適合于自己的“經書”,受益終生。
《西游記》帶給我的感悟一言難盡,我現在所領悟到的也言盡于此。到這兒我只想說,《西游記》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給了我們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去填充原著中所沒有描畫的。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來總覺得很有趣,但現在,我的領悟變了。
這是一部每一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它那曲折的情節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的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所約束,闖龍宮,鬧天宮,在花果山上稱大王。可以說它已經達到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人性狀態。
在歷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一
文學大師吳承恩在《西游記》里創造了許多有趣的人物,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紅孩兒、牛魔王、鐵扇公主、四海龍王……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
孫悟空體形瘦小,毛臉雷公嘴,羅圈腿、拐子步,不但不美還很丑。孫悟空雖然不是靠臉吃飯,但他在我心里可是樣樣精通、舉世無雙、智勇雙全、神通廣大,還有著七十二變的本領。他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練成的火眼金睛,可以看出面前這個人是人還是妖;還會翻筋斗,一個筋斗有十萬八千里呢!他很調皮,不僅把玉皇大帝叫成了玉帝老兒。想著反正玉帝打不過他,他還去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吃了珍貴的蟠桃,喝了仙酒,攪黃了蟠桃會。
孫悟空后來因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了出來,他就拜唐僧為師,后來遇見了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降妖除魔,歷盡千辛萬苦的磨難最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成為一名斗戰勝佛。
這就是我眼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的齊天大圣——孫悟空。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醫護人員就象孫悟空一樣不懼困難、用科學的治療方法和大無畏勇敢精神,經歷千辛萬苦為患者治療,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在學習的路途上,我也要向孫悟空那樣遇到困難,勇于克服,多想辦法,更加努力。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二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我閱讀過許許多多有趣的書,比如:漫畫書啦,故事書啦,名著啦……但是,最令我喜歡的書是一部經典名著——《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西游記》是一部絢麗多彩的神魔小說,是我國古代神魔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群眾喜愛的一部。此書的主人公是沙僧、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師徒四人。主要講師徒四人從大唐出發,前往西天取真經。在這次艱難的路途中,他們經歷了各種可怕陰險的妖魔鬼怪,那些妖魔鬼怪聽說吃了唐僧嫩滑的肉可以長生不老,所以一心想要吃了唐僧,便策劃出數不勝數的圈套讓唐僧往里鉆,可是那些妖魔鬼怪的詭計沒能得逞,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見到妖魔鬼怪沒有驚慌失措、惶惶不安,而是從容不迫的想妙招對付妖魔鬼怪,把妖魔鬼怪打的魂飛魄散,齊心協力保護了唐僧。師徒四人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在西天取經的途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他們終于能夠如愿以償,取得了寶貴的真經。這本書的故事熱鬧非凡,將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西游記》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滑稽搞笑的語言,塑造了一座獨具特色、與眾不同、如夢境般優美的《西游記》藝術宮殿。
這些人物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有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不屈不撓的唐僧;有天資聰敏、機智靈活、火眼金睛、疾惡如仇、聰明大膽的孫悟空;有憨態可掬、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耍小聰明的豬八戒;有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樸實,老實忠誠的沙僧。
在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之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著無窮無盡的強大的本領,所謂是‘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但是也有個愛聽恭維話的缺點,喜歡別人阿諛奉承、拍馬屁。他機智勇敢又幽默詼諧。而他最閃爍的特點就是敢戰斗,在‘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中,他大膽地與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戰斗,唱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當唐僧人妖不分,被欺騙的時候,是他用火眼金睛,將妖魔鬼怪打的煙消云散、跪地求饒,絕不放過一個妖魔鬼怪。這就是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孫悟空,他是一個光彩奪目、名副其實的神話英雄。
我還喜歡豬八戒,雖然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差了十萬八千里,也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是他憨態可掬,渾身力氣,也與孫悟空一樣,能無謂地與妖魔鬼怪斗爭。但他渾身也布滿了毛病:好吃懶做、貪財好色、貪生怕死、知難而退,還經常打退堂鼓,心中老惦記著美女;他有時也愛撒謊,可笨嘴拙腮的說不圓;有時還想挑撥離間,想讓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自己卻幸災樂禍;他甚至還藏私房錢,塞在耳朵里,從不讓別人發現。雖然他的毛病不計其數,但他卻讓人們感到真實可愛、憨態可掬,讓人們無比的喜歡。
讀了《西游記》這本書,也讓我有了很深得感悟: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途中,那種執著、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知難而進的精神,令人敬佩、羨慕。我想:而我們卻恰好缺少這種難能可貴的寶貴精神。我們總是在遇到困難的時時,打退堂鼓、半途而廢、知難而退。想到這里,我的臉瞬間漲得通紅,羞愧地低下頭來,又左思右想:為什么我不能和他們一樣,擁有這種難得可貴的精神呢?為什么我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呢?是啊,我們都應該擁有堅持不解、持之以恒的精神,因為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就是成功。對于我們來說,任何事只要努力了,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我們都成功了,因為,我們有努力做到極點。
每當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和心情,它總是能勉勵著我:做事不要講究成功與失敗,只要努力了就好,但也不能半途而廢,要做到堅持不懈。如同歌德說的“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向往光明。”讓我們一同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吧,一同看《西游記》這部五光十色的神魔小說吧!
游記和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三
《西游記》是我們學校小學必讀的書,所以我就到書店買了一本來看。沒想到一看就上癮了。里面的人物被作者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可以想象到當時的`畫面。
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這一個故事了。白骨精的陰謀詭計都被孫悟空看破了,覺得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很厲害。可唐僧竟然以為孫悟空錯打了好人,要趕孫悟空走。可如果不是孫悟空的話,唐僧都不知道已經死了多少次了,唐僧真是把孫悟空的好心當做了驢肝肺。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因此孫悟空就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真是為孫悟空感到悲哀。好心好意幫唐僧除妖,還被趕出了師門,真是太委屈了。看到這里,我就覺得唐僧肉眼凡胎,根本不值得孫悟空這樣保護,但孫悟空還是想一心一意的跟著唐僧。在唐僧危難的時候趕回來救唐僧,不會因為唐僧的誤解而恨唐僧。
看到這里,我真的很佩服孫悟空的寬大胸襟。被人這么誤會也還會原諒唐僧。我想,要是我,我應該不會再管唐僧的死活了,誰讓他當初那么狠心的把我趕走呢?被妖怪害死也是死有余辜。跟我根本沒關系。可是孫悟空卻又回去救當初把他趕走的師父。我覺得我也應該學習孫悟空知恩圖報的精神。不要因為一些挑撥離間的事而去輕易的恨一個人。
而唐僧也真是太固執了,根本不同孫悟空的解釋。《西游記》這本書就是通過一些故事來啟發我們一些事,這本書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