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指適用于學齡前兒童大班課程教學的詳細教學方案,它有助于教師系統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分享幾篇優秀的大班教案,希望對教師們的教學有所啟發。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一
1、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
2、激發幼兒對植物的興趣。
3、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認識黃豆、綠豆和玉米種子。做種子發芽的實驗。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和家長把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種子如黃豆、綠豆、黑豆、玉米等種子帶到班里。
2、課前布置好的活動場地――種子展覽會。在各種種子旁都有介紹種子的標簽。
活動過程。
1、進入課題:
師:今天吳老師和小朋友到種子展覽館去參觀各種各樣的種子。我們出發吧!
2、介紹黃豆(黑豆)。
外形是圓形顏色黃色(黑色)的。黃豆的營養價值很高,可以燉著吃,還可以加工成豆腐、腐竹、豆腐乳、豆腐果、干豆腐等。
3、介紹綠豆。
外形是橢圓形的,顏色是綠色的。綠豆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可以煮著吃,還可以加工成綠豆芽、綠豆湯、綠豆粉等等。
4、介紹玉米種子。
外形扁扁的,有點象一顆牙齒,顏色黃黃的。玉米的品種很多,有糯玉米、甜玉米、紫玉米等、可以蓁著吃,還可以加工成爆米花。
5、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做種子發芽的實驗,從而種子發芽的'秘密。
(1)、種子在有適量水的透明瓶子中。
(2)、種子在沒有水的透明瓶子中。
(3)、種子在有適量水的透明瓶子中,但放在黑盒子里。
(4)、種子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中。
延伸活動。
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讓幼兒學習記錄種子發芽的過程。
教學反思。
幼兒對種子發芽的實驗很感興趣,本節課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在上課的過程中師幼配合的比較好,幼兒在觀察種子發芽的過程很專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觀察種子發芽,當發現在黑盒子里、在沒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種子不發芽時有的幼兒能主動問老師。但大多數小朋友不是很主動記錄種子發芽的過程。
小百科: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系,對延續物種起著重要作用。種子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如杏仁)、調味(如胡椒)、飲料(如咖啡、可可)都來自種子。植物、大樹、花草也是種子繁殖而來。.許多種子能進行食用,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間有趣又密切的關系。
2、積極參與觀察探索種子傳播方式的活動并產生較強的求知欲。
重難點:
幼兒能初步了解種子的幾種常見傳播方式。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種子旅行的圖片。
2、各種實物:蒼耳、鳳仙花、蒲公英。
3、種子旅行的課件。
教學策略:
集體交流、個別講述、分組討論、集體實驗、共同小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由故事導入。
(散文:頂棉筐的小姑娘媽媽送我們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絨傘。她說:“孩子們,飛吧,在風婆婆的幫助下,飛到遙遠的地方,飛向四面八方,記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鄉……”于是,我們飛呀飛,飛過小河,越過山岡,在藍天下飛了好久。我們就各自落地生根長大,終于有一天,一個個也像趕集一樣,頂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聽,路邊的孩子們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們吹呀吹呀,于是,我們又像當年媽媽送我們一樣,將我們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師:故事里講到了誰?它們用什么好辦法讓自己旅行?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
(小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從一個有趣的故事中來激起他們對種子的傳播探索的興趣,從而導入活動有關種子的幾種傳播途徑,讓幼兒的思想上有個準備:接下來我們將要討論有關種子傳播的話題,這樣也能比較容易地進入活動。)。
二、幼兒看圖片,進行交流。
師:前幾天你們都帶來了許多有關植物旅行的圖片資料,下面我就把它們發給你們,看一看,和同伴們一起交流。(幼兒進行交流)向幼兒解釋何為“傳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們都知道哪些植物的傳播的方式?
幼:鳳仙花是太陽曬了,自己一個人炸開來的。
師:這種傳播方式叫彈力傳播。豆莢也是靠這種方式來傳播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是怎樣傳播的。
(老師取出一顆鳳仙花種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兒發一個,讓他們動手試一試。)。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看一看彈力傳播的全過程。(觀看短片。)。
(小結:教師利用幼兒收集的各種圖片讓他們觀察,了解種子神奇的傳播途徑,并讓一些回家做過調查的孩子試著來講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幼兒。另外我們還搜索到了幾個有關種子傳播的短片,讓幼兒觀看,這樣就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了。)。
三、幼兒利用實物,了解傳播方式。
師:除了彈力傳播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風來傳播的。
(老師拿出實物,示范給幼兒看。讓他們觀察蒲公英的傳播過程。)每個幼兒手里拿一個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動蒲公英的種子,親自感受風力的傳播。(動物傳播,水力傳播,過程同上)。
四、老師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植物傳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風來傳播的,我們叫它風力傳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彈性傳播的,我們叫它彈力傳播或自身傳播,如:鳳仙花,豆莢。
有的是靠水來傳播的,我們叫它水力傳播,如:睡蓮,椰子。
還有的是靠動物來傳播的,如:蒼耳、龍葵。
教學反思:
喜歡花草樹木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愿意親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奧秘。
生態各異的植物在我們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美化社會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立這一主題,有利于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進幼兒環境保護的意識;有利于幼兒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有利于激發幼兒對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長的興趣,從而獲得有關植物的知識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三
1.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里,了解種子的用途。
2.通過觀察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通過品嘗種子食品,對種子產生興趣。
:水果的切面。
課件:種子食品。
幼兒園課件。
一、導入。
1.出示水果“杏”圖片,引發幼兒對水果的興趣。
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進行介紹。
2.說一說哪是杏的種子?
二、展開。
1.尋找水果里的種子,了解種子的用途。
ppt課件:水果的切面。
(1)課件演示,幼兒觀看。
你們吃過這些水果?有沒有發現果實里面的小秘密?
(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2)再次觀看水果切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么?
(3)小朋友們發現這些果實里面都有種子寶寶。
種子寶寶為什么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里呢?
2.了解種子的用途。
(1)討論:種子寶寶有什么本領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澆水、施肥,
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發現豐富多彩的種子。
(1)觀察發現。
種子寶寶都是一樣的嗎?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進行觀察講述。
4.品嘗種子食品。
(1)ppt課件:種子食品。
小朋友看看這些是什么?它們叫什么呢?
(花生、黃豆、玉米等)。
小結:這些都是植物種子。
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
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2)種子食品。
你們看看這些種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
三、結束。
2.教師: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嘗了一些種子食品,
如果以后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五
1、初步了解種子的作用,知道秋天的水果、農作物中都有種子。
2、觀察、發現各種種子的數量和分布情況的不同,能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
3、體驗發現的樂趣。
1、收集各類有種子的瓜果、農作物:香蕉、山楂、金桔、龍眼、冬棗、黃瓜、水稻、扁豆、花生、四季豆。
2、 10個盤子(每個盤子里裝同類東西2———3個);每人2個小碟子;水果刀1把(根據情況教師幫忙使用);裝瓜皮的小簍子。
3、課件(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ppt)
一、以《金色的玉米棒》故事引出種子的作用。
1、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問:小白兔為什么不愿意把玉米棒送給好朋友呢?
2、講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提問:小白兔剝下玉米粒它想干什么呢?
提問:你們知道玉米棒的種子是什么嗎?那玉米粒又有什么作用呢?
二、探索、發現水果和農作物中種子的不同。
1、延續故事情節,引出內容,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選擇2種進行觀察、發現種子的不同,用語言進行表述。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邊看課件邊說說自己找到的種子。
2、師幼共同總結秋天的水果、農作物中都有種子。
四、游戲:
種子找媽媽(2個層次;課上有的材料圖片小些;沒有出現的材料圖片大些,因為幼兒是沒有經驗的)
教師白板上進行操作,上面有各種果實和各種種子,請幼兒給這些果實找種子。
五、活動延伸。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六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一、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二、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七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嘗試按某一特征(顏色、形狀或大小)進行分類活動。
2、觀察發現一些常見植物(水果、蔬菜、農作物等)的種子,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
3、產生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黃豆、赤豆、瓜子、芝麻、花生、菜籽等常見種子若干。
2、蘋果、桔子、西瓜、黃瓜、蕃茄、茄子、南瓜、絲瓜、扁豆、水稻等常見的蔬菜、水果、農作物若干。
3、小刀若干、分類盒人手一個。
4、實物探頭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了解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種子寶寶,你們看看是誰?他們長著什么樣?是誰的種子?”
“你還知道有哪些種子寶寶?”
“這些種子寶寶長得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
教師小結:種子寶寶長得都不一樣,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它們的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細細長長的、有的有點像個三角形……,它們的大小也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我們把這些長得都不一樣的種子用一句好聽的話說叫“各種各樣”的種子。
2、嘗試按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1)尋找種子與種子之間的某一個相同的地方。
“這些不一樣的種子和種子之間有一樣的地方嗎?”
(用實物探頭出示赤豆和長豆種子)“這兩種種子之間有一樣的地方嗎?什么是一樣的?”(顏色一樣)。
(用實物探頭出示赤豆和綠豆種子)“這兩種種子之間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形狀一樣)。
(2)幼兒分類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你們會根據這些種子之間的某一個一樣的地方(顏色、形狀或大小)將它們分類嗎?先想好你根據什么來分,然后分進你的分類盒中。(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評價分類活動。
利用實物探頭分別出示2―3種不一樣的分類結果,并請小朋友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3、觀察發現一些常見植物(水果、蔬菜等)的種子。
“小朋友,你們知道蘋果、桔子有種子嗎?黃瓜、蕃茄有種子嗎?南瓜、花生有種子嗎?它們的種子藏在哪兒?它們的種子又是什么樣的?等會兒我們一起去找種子,需要用小刀切開來找的小朋友,用小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好,我們一起去找種子吧。”
“小朋友,都找到了嗎?你找到了誰的種子?它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的?”
“一些瓜果、蔬菜的種子都藏在它的果實里,一些花卉的種子都藏在它的花里,等會兒我們再去找一找這些藏在花里的種子,好嗎?”
4、了解種子的用途。
“農民伯伯為什么要收集這些種子?種子有什么用?(種植、吃、炸油等)。
5、小結,結束活動。
“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它們的外形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種子都可以種植,長出新芽來’,下次,我們來做小實驗‘種子發芽’,看看種子是怎樣生長的,好嗎?”
活動延伸:
1、利用散步帶領幼兒尋找一些種子藏在花里的植物。
2、利用自然角做小實驗‘種子發芽’,看看種子。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八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常見植物種子生長的部位。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如菜椒、蘋果、玉米、葫蘆、向日葵、花生、絲瓜及各種豆莢。
2.有籽西瓜1個。
3.每組小筐1個,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塊,水果刀1把(教師用)。
4.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植物果實,引起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鼓勵幼兒說出植物或果實的名稱及特征。
2.教師出示西瓜,引發幼兒對西瓜種子的關注。
3.教師: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西瓜時,怎么辦?
4.引發幼兒對自己的經驗猜測并知道可用用種子種植。
5.教師:西瓜有種子嗎?你見過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描述西瓜種子的特征。
8.根據幼兒提議切開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觀察。
1.教師:你們帶來的果實有種子嗎?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將找到的種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或敲開部分堅果的硬殼。
4.引導幼兒談論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種子,以及種子藏在哪里。
(三)觀察各種果實中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師:我們找到了種了,再來看看植物和果實內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兒講述,教師示范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的排列方式。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中幾種果實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師:在種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四)觀察發現種子的異同。
1.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對比觀察不同的種子。
2.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自由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
3.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嗎?種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資料也可以去找一找還能找到哪些種子。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植物的果實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發現種子生長的不同部位或觀察種子的排列形式。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不是讓幼兒對著圖片來認識種子,而是讓幼兒在實物中尋找種子,一個“藏”字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對尋找種子產生興趣,激發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兒在活動中興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來發現各種植物種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能主動與他人交流,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九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嘗、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在5個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1、向幼兒講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問:小朋友們聽過了故事之后,那現在也請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大廚師,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個朋友躲在哪里。
3、請幼兒上前來品嘗味道,并講述自己所品嘗的味道。
4、展示圖片《酸、甜、苦、辣》。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看看掛圖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嘗之后的表情。”
5、將幼兒分組后,請每個幼兒都自己品品嘗一下五種不同的味道。
6、提問:“小朋友們現在都嘗過了這幾種味道,那現在就請小朋友想想自己嘗到的`味道的感覺,在掛圖上把味道和相應的表情連線。”
7、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都嘗到了哪些味道?為喜歡的是哪種?”
8、在幼兒閱讀“愛吃甜的動物”后,提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動物喜歡吃甜食?它們都喜歡吃什么樣的甜食。”
9、活動總結,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品嘗不同的味道時候的感覺。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不是讓幼兒對著圖片來認識種子,而是讓幼兒在實物中尋找種子,一個“藏”字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對尋找種子產生興趣,激發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兒在活動中興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來發現各種植物種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能主動與他人交流,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的多樣性,并知道種子的作用。
2.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3、幼兒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年的南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南瓜時,怎么辦?(要留南瓜的種子)。
3.南瓜的種子是藏在果實里面的,還有哪些種子也是藏在果實里的呢?
小結:原來瓜類的種子都是藏在它們的果實里的。
二、探索發現。
1.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瓜果蔬菜,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我們小朋友有的可以用手剝開了,有的可以用水果刀切開來幫忙。
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蠶豆、豌豆、香瓜、絲瓜筋、花生、葫蘆、梨、蘋果……)。
2.你剛剛打開的是什么?它的種子藏在哪里?你用了什么方法把種子拿出來的?
小結:原來取出種子要用很多的方法,有的是用手剝開來的,有的是用刀切開的,還有的要砸開來,要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取出種子。
3.出示課件青菜。
青菜的種子藏在哪里?(幼兒來說說)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青菜的種子到底藏在哪里?(播放課件青菜――開花――結籽)。
還有哪些蔬菜也像青菜一樣開花,再結籽?(播放課件蘿卜、菊花茶、萵筍、芹菜等)。
小結:這些莖葉類的蔬菜都是要等菜長大了,開花、結莢以后種子藏在莢里。
4.出示實物土豆。
瓜果、菜我們都知道它們的種子都藏在哪里了,那你們知道土豆的種子藏在哪里?(藏在泥土里)。
土豆即是果實又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也像土豆一樣?(番薯、芋艿)。
三、種子的作用。
2.小結:種子都可以在明年春天的時候再播種。有的種子可以吃的,像南瓜、西瓜,有的種子還可以加工做成食用油,像花生、菜籽、芝麻、黃豆,還有的種子可以用來做動物的飼料和我們小朋友吃的食物,像玉米、黃豆。
結束語:在我們的開心小農場里,還種了許多的蔬菜,它們的種子又是藏在哪里的呢?等它們成熟后我們再去尋找。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發現九方格“數獨”游戲規則,能運用規則解決問題,鍛煉觀察分析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2.探索玩初級“數獨”的基本方法。
3.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交流互動中體驗成就感。
活動準備:
ppt游戲卡。
活動過程:
一、學習九方格數獨。
1.引導幼兒認識九方格。
(1)引出九方格。
師:數數它有幾個格子?(沒錯!一共有九個方格子。我們把它叫做九方格。)今天我們要在九方格上玩游戲。
(2)認識行與列。
(3)認識交叉路口。
師:是呀,第一行和第一列有一個交叉重疊的方格在這兒,這個方格就像一個交叉路口一樣,這個方格既屬于第一行也屬于第一列。
師:你看見陳老師剛剛怎么用手臂表示這個交叉路口了嗎?
師:我們一起學一學。手臂平平的表示第一行,手臂豎著的表示第一列,碰在一起有個交叉路口。好的真棒小手放下。
師:還有沒有這樣的交叉路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師:看,這是第一行,還有第二列,他們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是哪一個方格?誰來指一指?
師:對么?好的,我們一起也有手臂來表示這個交叉路口。這是第一行,第二列在這么?不對,應該在中間位置。
師:我們繼續看。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怎么用手臂來表示?(很簡單正好一個十字形)。
師:這里呀還有一些九方格中的交叉路口,請你找一個你最喜歡的用手臂來比一比。
師:你比的是哪一個?他對么?
師:猜猜他比的是哪個?我們一起來比一比這個交叉路口。
2.引導幼兒發現九方格數獨規則。
師:陳老師在九方格中放滿了水果,有幾個水果?(有9個。)有幾種水果?(有草莓、西瓜、菠蘿3種。)。
師:這三種水果在九方格中擺放是有規則的,你們能找到規則嗎?老師給你們一個提示:一行一行看,再一列一列看。
(驗證幼兒的發現:逐一顯示每行每列,確認每一行、每一列的水果都不重復。)。
師(小結):同一行的水果都不能一樣,同一列的水果也都不能一樣,這就是九方格水果的擺放規則。
3.組織集體游戲“九方格填空”。
師:知道了這個規則,我們就可以玩一個“九方格填空”游戲。
師:仔細看看,這個九方格里有幾個空格?(一列三空格。)。
師:整個一列都是空格,怎么填呢?(幼兒個別嘗試。)。
師:你先填哪里?為什么?(你是豎著看的列么?哦。橫過來的的行,我們可以發現正好只有幾個空格?)。
師(小結):填空格是有竅門的,找行或列中只空一格的先填。
師:這個九方格里有幾個空格?(一行三空格。)。
師:整個一行都是空格,應該怎么填?你先填哪里?為什么?(這回你看的是一行還是一列?)。
師(小結):剛才玩的兩個填空格游戲中,行或者列中都能找到一個空格的,很容易填。
二、游戲第一關(空三格)。
師:學會了這個本領呀,陳老師要帶你們玩九方格闖關游戲了。第一關比較簡單。我們一起來玩。
師:第一關的第一道題。仔細看空格在哪里,可以先填哪里?
師:填什么?為什么?好的第一道題完成了。
師:第一關的第二道題。看看應該怎么填?
師:兩道題目,恭喜你們第一關闖關成功,可以進入第二關!
三、獨立游戲第二關(空五格)。
1.引導幼兒探索。
師:第二關難度稍微加大點,看!空了幾格?你們敢不敢玩?
師:動動腦筋想一想可以先填哪里?為什么?
師:好,說了這么多陳老師不能再提醒你們了,請你們自己完成第二關的闖關游戲!看一看誰填的又快又準。填完檢查一遍,然后拿著你的游戲卡回到座位。聽明白了么?不要搬小椅子,請請的走回你的位置開始闖關游戲。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和他一樣的舉手!說明你們第二關也闖關成功很厲害!)。
師(小結):所以空格多的時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個空格的.先填,會又快又準確。
四、獨立游戲第三關(空七格)。
1.出示數字的九方格數獨。
師:好!進入第三關,我們和數字進行玩填空游戲。
師:規則和剛才一樣,但是難度更大了,看看第三關游戲空幾格?
2.出示只有兩個不同已知數的九方格圖,進入游戲第三關。
師:這張圖只有兩個數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沒有只空一格的?怎么辦?
師:有一個辦法能又快又準確地填滿空格。這個辦法藏在一首兒歌里,請仔細聽。“一個數的行,另一數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個數的列,另一數的行,還有一個交叉路口不能忘。”
師:這個交叉路口路口不能填什么數字?
師:現在游戲卡空幾格?(空五格。)那就和游戲的第二關一樣簡單了。
引導幼兒嘗試獨立游戲。
師:接下來請你們自己去完成第三關,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好和剛剛一樣填完檢查一遍回答座位上,輕輕的走回去吧。
5.展示個別幼兒的游戲卡,共同檢查。
師:誰拿著你的游戲卡來展示一下結果?你是怎么來填的?
師: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夠闖關成功。
五、結束。
師:你們呀很厲害,學會了玩九方格填空游戲,這個游戲有的容易,有的稍微難一些。老師把游戲卡放在數學區,你們只要多玩,就能玩得更快更好。
教學反思:由圖片數獨到數字數獨,注意到了由實物到符號變化的循序漸進,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游戲第三關是學習運用排除法填空。找到兩個數所在行與列的兩個交叉路口是關鍵,也是難點。用簡潔明了的兒歌提示幼兒如何能迅速又準確地找到“交叉路口”,為幼兒在游戲區繼續運用排除法解決問題搭建了一個支架。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三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二、引導幼兒探索種子藏在哪里。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開始我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植物或果實,在找種子的活動環節,我提出問題先讓幼兒猜一猜:種子會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問題把幼兒引入到找種子的活動中來。接著,再讓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是怎樣找到種子的。因為幼兒親歷了搜集的過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樣找到種子的講給大家聽,幼兒在交流、匯報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歷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豐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有興趣的閱讀知識性刊物。
了解昆蟲的偽裝行為。
學習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有遮蔽物的戶外場地。
昆蟲模型若干或偽裝物品數種。
活動過程:
玩“找一找”的游戲。
——請翻開圖畫書,找一找第2頁至第7頁中有什么昆蟲?
——為什么不容易找到這些昆蟲呢?
——蟑螂、蚱蜢、紡織娘是什么顏色?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為什么?
和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將各種昆蟲各自的保護方法介紹給幼兒。
——請小朋友找一找,書中還躲著哪些昆蟲?
——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它們為什么有這些本領?
——帶幼兒一起閱讀《昆蟲躲貓貓》。
玩“昆蟲小偵察”游戲。
——找一個有一些遮蔽物(如樹木、花草、泥土、落葉)的戶外場地,事先沿途放置和環境顏色相仿的昆蟲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數目暫時對幼兒保密)。
——將幼兒每3到5人分為一組,帶著紙筆出發尋找藏匿的物品,看能發現幾個(發現了不要撿起)。
——時間一到,請幼兒回來告訴老師找到昆蟲模型或物品的總數及名稱;如果沒有人答對,老師就公布數目,讓幼兒再找一遍。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五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里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里,了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1、幼兒已經認識、品嘗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一、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2、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二、尋找水果里的種子,了解種子的用途。
1、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2、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里的秘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簽連接。)。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么?
5、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三、游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1、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里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里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里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2、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3、了解、品嘗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嘗種子食品。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嘗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后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六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七
1、知道一些常見昆蟲的名字,并了解昆蟲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蟲的不同習性。
2、嘗試用動作語言表示自己的認識。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認認。
1、談論:秋天里有哪些昆蟲呢?
2、觀察各種昆蟲圖片:這里有哪些昆蟲?說說它們的名字。(螞蟻、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蚱蜢、天牛)。
二、觀察比較。
1、觀察:昆蟲的身體有哪些部分組成?
2、比較:昆蟲哪些長得一樣?哪些長得不一樣?
3、小結提升:六條腿、有觸角的蟲子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4、看一看:這些是不是昆蟲(蚊子、蝸牛、蜘蛛)。
三、觀看課件。
1、圖一、觀察螞蟻搬食物的`情景。
重點提問:它們在干什么?它們是怎樣搬東西的?
小結:螞蟻喜歡住在一起,熱熱鬧鬧,互相幫助,齊心協力做事。
2、圖二、觀察兩種不同顏色的蚱蜢。
小結:蚱蜢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隨草地顏色變化而變化的本領。
3、圖三、觀察七星瓢蟲和十星瓢蟲的外殼有什么不同?
四、欣賞兒歌《昆蟲運動會》。
1、欣賞兒歌,說說這些昆蟲在運動會中比賽什么內容。
2、根據兒歌的內容,模仿某一個昆蟲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游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種子藏在哪里(優質18篇)篇十八
秋意漸濃,草從里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群地在草叢、墻角凝神觀察、討論。活動選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于56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7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迷語,激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幼兒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與不同。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現結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現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記錄紙上表征出來。并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蟋蟀和螳螂都屬于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游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游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