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用簡潔明快的文字表達出豐富復雜的思想和情感。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范文,請大家參考借鑒,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一
一、時間安排:
4月9日—15日(7天6晚)。
二、活動地點:西定—章郎—云茶園—南糯山—野象谷—景洪。
三、流程安排:
15日:午餐或早餐后11點,在我的戶外俱樂部會所集合,參加潑水節大聯合活動。潑水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17點,潑水活動結束后用晚餐,品嘗正宗傣族風味,晚餐后休息繼續在景洪逗留或返回。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二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云南省西南端,是云南省下轄的一個自治州,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里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于世,是中國的熱點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潑水節于4月中旬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游客參與。
景區包括景洪市風景片區、勐海縣風景片區、勐臘縣風景片區三大塊。每一塊內又有若干景區,共有19個風景區,800多個景點,總面積1202.53平方公里。該區有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被稱之為“熱帶動物”王國。其中許多珍稀、古老、奇特、瀕危的動、植物又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引起了國內外游客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興趣。景觀以豐富迷人的熱帶、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溝谷雨林風光、珍稀動物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主體。該區景觀獨特,知名度高。
西雙版納是傣族之鄉,由于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里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西雙版納如今已成為交通便利的旅游熱點,境內佛寺、佛塔星羅棋布,曼飛龍白塔是西雙版納佛塔的典范,極富東南調;景真八角亭亦是西雙版納有名的佛教建筑,酷似傣家竹樓;其他如曼閣佛寺等歷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會所,香火極盛。
來到版納,不管是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還是掩映在鳳尾竹下的莊嚴佛塔、佛寺,都讓人不能忘懷。
民族:傣、漢、哈尼、基諾、拉祜、彝、布朗、瑤、佤等13個民族。
著名旅游景點有:
資料。
特色美食:
西雙版納的居民以傣族為主,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獨享盛譽,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產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最具代表性的有酸筍煮魚(雞)、香茅草烤魚、香竹飯、“南秘”(是一種用各種調料調好的蘸水,酸酸辣辣,用來蘸黃瓜之類)等。
布朗族有“不吃烤肉,不算嘗過肉香”的說法。所以烤食的東西多。有烤山鼠肉、斑鳩肉、魚、豬肉、牛肉;另外,還有卵石鮮魚湯、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蟬醬、包燒鮮魚、酸味菜(酸肉、酸魚、酸筍)等。
版納美食盡在夜市,各少數民族風味食品應有盡有。曼景蘭旅游一條街是游客不錯的選擇,在夜間,一邊品嘗風味佳肴,一邊觀賞景洪城的.夜景,五顏六色的燈光下,嘗之不盡的美食會使人流連忘返。
注意事項:
1,注意天氣——下雨+濕熱的天氣——雨具、適合的衣服和鞋子。
2,注意蚊蟲——蚊子仍舊很多——除了防蚊的藥品,皮膚易感染的也要待其藥品。
3,注意飲食——名族地區的飲食頗有風味,但是有些東西最好問清楚再吃,因為其食材及有可能是一些很怪異的東西,比如蟲蟲……——所以,覺得不舒服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嘗試了。而且,最好帶著腸胃藥以便應急。
4,注意風俗——傣族人家里要脫鞋,而且不準窺視其臥室等等——最好是先對版納主要名族的民風習俗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5,注意安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景洪的的士和摩托頗為霸道,過馬路務必小心。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三
夜幕已經悄然無聲地降臨了,那些清澈見底的水呀,大小不一的游樂設施呀,都不見了,除了那忽明忽暗的燈光,如同天上的點點繁星,是多么美!
我們在夢幻谷看暴雨山洪。一開始,我聽見了兇猛的水拍打石壁發出的聲音。紅褐色的水像瀑布一樣,從“山頂”洶涌奔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飛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聾,水如箭離弦,如馬脫韁繩,如猛虎出山,不顧一切地往下沖,勢不可擋。
過了一會兒,只見舞臺慢慢分成兩半,向兩邊移開。水飛快地沖到地面上,坐在椅子上的人們可坐不住了,拿起盆子,猛地起身,大跨步跑到船邊,將盆子放入水中,用力往下按。水漸漸流進臉盆內,不一會兒,就滿了。
我也依樣畫葫蘆,手忙腳亂地拿起一個盆子,用力往水下按,待水足夠多了,立馬把盆子提起。
我的身體微微向前,眼睛死死地盯著“敵人”,把盆子中的水潑了出去,那水是涼涼的,是透明的,一滴一滴的灑在空中,就像是一串一串掉了線的珍珠;又像是一顆一顆的寶石、鉆石般,那么透明;還像是碎在空中的果凍,總是在空中擺動著;不過,更像是感人的淚水,動人的淚水,淚水上閃著耀人的光芒。水落在了幾個人的頭上,身上。
我應該是潑到幾個大人了吧,他們拿起裝滿水的盆子,潑向我。我只感覺到一大盆一大盆的水向我潑來,極是難過,眼睛里、鼻子里、嘴巴里,全都是水。我的眼睛痛痛的,怎么也睜不開,鼻子癢癢的,總想去擦拭,無意中,嘴巴里喝進了一口水,嗆得上氣不接下氣。我轉了個身,而身后,卻仍有“敵人”在用水潑我。
當然我也不甘心,用手擦擦眼,又轉回去,連忙裝起滿滿一盆水,使了吃奶的力氣,潑了出去,水在空中劃過了一條優美的弧線,打在了他們的身上,他們連忙后退,彎下了腰,使勁的咳。這回我可得意啦,站在那兒,得意洋洋的笑起來。哎,始料不及呀,突然來了一個不明飛行物——又是一盆冷冰冰的水!哎!
我完全沉浸在這快樂之中,忘了時間,忘了自我……。
文檔為doc格式。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四
我自幼喜愛地理,自認地理還不錯。喜愛旅游,喜歡民族風情。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個令我向往已久卻始終沒去過的地方,那就是我國云南南部的西雙版納。
前面我提到了我喜歡民族風情,西雙版納就有許多西南的少數民族,像納西族、景頗族、傣族、白族等。傣族的潑水節是讓我向往的。
潑水節即傣歷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時間一般在傣歷六月十七至十九,即公歷4月13至15日,(可惡啊,為什么不晚點,到公歷七月份呢,公歷4月13至15日,咱們都在上學呀!)在節日里人們互相潑水表示祝福。據以前學過的課文《潑水節》上說,這些水都是放入花瓣的,這真是免費給人洗了一次花瓣浴啊!還不止這些呢,我的地圖冊上人們不光潑水,還舉行拜佛、賽龍舟、跳孔雀舞等活動,到時候,就是不參與其中,就光在旁邊看,也是極大的視覺享受呀!
西雙版納由于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這里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五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可以盡情往別人身上潑水,大家誰也都不生氣,反而很開心。
潑水節!一聽這個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潑水。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潑水節期間,傣族的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伙子接不著輸了以后,小伙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再傣族潑水節,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于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陳xx。您就叫我陳導游吧。您現在在西雙版納。您想知道西雙版納在那里嗎?就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傣族、哈尼族、漢族等14個民族。
游客們,咱們現在是在西雙版納的植物王國。這里有聳立云霄的望天樹,有“見血封喉”的箭毒木,我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接近“箭毒木”,否則,會發生生命危險。這里還有一七零零年的古茶樹,有會跳舞的草,還有徑里有水得扁擔藤。下雨了,您也不用擔心。因為這里有一種“天然雨傘”。剪下一張叫“海芋葉”的植物,就可以避免大雨了。
西雙版納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下次,我還會帶領您再來西雙版納。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七
2、為防備蚊蟲和強烈的日光,需準備驅蚊和防曬用品。
3、游覽時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資料。
4、版納地區珠寶玉器較多,選購時需仔細甑別。
5、赴邊境地區旅游,須特別注意安全和衛生。
6、自助游就餐時,基本到各處的普通餐廳自行就餐都能吃好,但最好不要去定點的旅游接待餐廳。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八
我們去了西雙版納的傣族園,傣族信佛教,分為花腰傣、水傣、文山傣等。傣族的房子都是二層樓叫吊腳樓,這樣洪水、地震來了房子也不容易倒塌,還可以防止可以防野獸進到房子里面來。
在傣族園有一個潑水池,這里叫天天潑水節的潑水活動。潑水節是傣族的一個節日,這里面還有一個傳說:有一個惡魔,很不好,有位姑娘把他頭顱砍了,但是頭顱著火了,必須要人抱著,大家就潑水給這位姑娘洗身。
后來潑水就成了傣族人互相祝福的意思也是傣族人的新年。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如果不是潑水節你給別人潑水就會招來三種下場:罵你神經病、罵你傻瓜、一頓拳頭,很搞笑吧。
我和爸爸參加了這個活動,潑水的時候,天空中都是水花,大家都在潑水,我的眼睛都進水了,根本看不見東西,更別說能看清是潑那一個人,或者誰來用水潑我。在這里面最好要穿跟大家一樣的衣服,有一個人穿著雨衣,結果所有人都在潑她,會被潑的滿身都是水。
爸爸總結了一個經驗,說如果裝上滿滿的一盆水,潑的就不遠,如果裝一半就能潑很遠,這時就覺得盆子太小。這里面還有男女大戰,前面還好好的,到了男女大戰的時候非常激烈,幾乎都是亂潑一陣。有些人受不了了,就坐在那里休息。
如果是真的潑水節那天大約是在每年的4月份,會潑水3-7天,馬路上到處都是穿上節日盛裝的傣族男女老少,大家互相潑啊潑,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著今年誰最幸福。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九
我學《歡樂的潑水節》的故事早就聽說傣族人有潑水節,我特別想了解!前些天,終于學了這樣的一篇課文——《歡樂的潑水節》,在羨慕他們的同時,我的學習過程也很快樂!上課時,我積極舉手,告訴老師我可以領讀,結果一張嘴,就把“西雙版納”讀成了“西版雙納”,教室里立即笑聲一片,老師也憋不住了。回家后,一進門,我就得意地對媽媽說,“我已經會背今天新學的課文了!”
媽媽說:“那你背吧!”我馬上開始背,可還沒完了第一段,媽媽就要我重背,我又開始,結果,還沒說了一句,媽媽就說:“我覺得,你不但沒有背會,你上課都沒有認真聽講!”我大喊冤枉,媽媽立刻反問:“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叫什么?”“西版雙納!”
一說完,我就鉆回自己的房間里了,聽爸媽在外面哈哈大笑。晚上洗澡,爸爸說:“咱倆玩潑水節吧!”話聲一落,我的渾身上下就濕完了,爸爸還不停地說:“誰身上潑的水多誰就得到的幸福多!”“爸爸,你也要幸福啊!”我一邊說一邊也向爸爸反擊過去,媽媽進來準備讓我們停止,結果她也被潑了一身,爸爸和我一起說:“媽媽一定會很幸福的!”衛生間里傳來了我們一家人的水聲和笑聲。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
今年1—3月份,西雙版納站共發送旅客134萬人次。潑水節即將到來,這也讓今年強勁復蘇的西雙版納旅游業對前景更加看好。以下是關于西雙版納2023年潑水節放假時間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根據《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潑水節(傣歷1385新年節):4月12日至14日放假,與4月15日(星期六)、4月16日(星期日)連休,共5天。
傣族潑水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個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西雙版納位于北緯21°10′—22°40′,東經99°55′—101°50′,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面積有19124.5平方千米,東北、西北與普洱市接壤,東南與老撾相連,西南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966.3千米,一江連六國,有4個國家級口岸。
西雙版納是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建有1個5a級景區,9個4a級景區,西雙版納以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于世,是中國熱點旅游城市之一,先后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全球12個最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殊榮。
2022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達到721.39億元,同比增長4.3%。
第一天入住告莊附近,晚上去逛逛星光夜市,可以去租一套民族服飾,自己邊走邊拍,不輸給當地寫真喲。第二天中科院植物園,打車過去大概要40分鐘,那里是中國最大的植物園,棕櫚園和百花園最好拍照出片,一定要預留時間拍照。
第三天曼聽公園,那里是傣王妃的御花園,最好是穿傣裝去拍照哦,下午可以去趕擺街,那里有五顏六色的小鎮真的是很治愈(白天人比較少,很安靜)。
第四天野象谷,和大象來一次親密接觸,建議從南門直接入園,不要走索道,因為基本看不到大象去那里,如果回城途中經過曼閣批發市場可以去轉一轉,那里水果很多,沒吃夠也可以郵寄回家。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一
西雙版納的潑水節其實就是傣族的新年,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狂歡時間從4月13日至15日,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屆時整個城區都會放假7天來共度佳節,潑水就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了,潑水節的高潮段是在4月15日這天,參與潑水的人非常多,幾乎是全程開啟了潑水了模式,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到水,有點世界大戰的感覺。
潑水節的熱鬧程度,只有自己親自去參與了才知道有多瘋狂,場面混亂又壯觀,每個人都帶著開心的笑容,眼睛快速的搜索著目標,然后一桶桶水從頭澆到腳,但每個人即使澆得全身濕透,也一樣很開心,因為被潑水得越多就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除了潑水,西雙版納潑水節還有很多其他慶祝活動,萬人齊放孔明燈、趕擺、劃龍舟、放水燈祈福……場面壯觀又唯美,這些活動基本上都圍繞在潑水廣場、告莊西雙景、瀾滄江觀景臺這三個地方展開,值得游客前往體驗。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8個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西雙版納位于北緯21°10′—22°40′,東經99°55′—101°50′,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面積有19124.5平方千米,東北、西北與普洱市接壤,東南與老撾相連,西南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966.3千米,一江連六國,有4個國家級口岸。
西雙版納是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建有1個5a級景區,9個4a級景區,西雙版納以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于世,是中國熱點旅游城市之一,先后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全球12個最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殊榮。
2022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達到721.39億元,同比增長4.3%。
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英達提拉調查得知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家里去,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鐘情。7位女兒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
面對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于吐露了秘密,最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做成"弓賽宰"("弓"為弓、"賽"為弦,"宰"為心,意為"心弦弓")。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后,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剪下他的一撮頭發,制作了一張“弓賽宰”,他們剛把弓弦對準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女兒撲向頭顱抱于懷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捧瑪點達拉乍死后,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修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于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義滅親的善良姑娘,并寓驅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
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歷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后兩天為迎新。
一般認為,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古老宗教儀式。后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約七百年,經緬甸,隨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云南傣族地區。
傣歷新年,稱為“宛麥”、“宛惱”和“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日。潑水是傣歷新年最古老、最富有情趣、最主要的有項活動,在“宛惱”這一天舉行。人們先到佛寺浴佛后,才能相互潑水。開始潑水時,彬彬有禮,姑娘們提著一小桶摻有香水的涼水,用樹枝蘸水向長者、來賓脖后輕輕潑灑,以表示祝福,這是禮節性的潑水。潑水進入高潮時,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潑水,滿瓢、滿盆的水,在追逐中潑向對方。“水花放,傣家狂”,潑水節成了狂歡的節日,平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少女,頓時活躍起來,不甘示弱的與小伙子展開對潑。水花在空中飛舞,傳遞著吉祥與祝福。
趕擺與丟包是潑水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舉行。趕擺也是野外聯歡活動。丟包是傣族未婚青年在節日期間最為浪漫而含蓄的活動。姑娘手中的花包,是她們精心制作的,花包內裝有棉籽或綿紙,四角和中心綴著五條花穗,這是姑娘傳情的信物,所以稱為丟包傳情。丟包開始時男女青年分為兩個陣營,相距三四十步。起初,姑娘們似乎無目的把花包丟向對方,要是小伙子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孔雀髻上,姑娘接不住小伙子丟來的包,又把鮮花插在小伙子的胸前。漸漸的,姑娘與小伙子有了默契,相互選中了,姑娘手中的花包會準卻的丟向目標,小伙子也會穩穩的把花包接在手里。飛舞的花包,含蓄的傳遞著傣家青年男女純潔的情感,浪漫的表達著傣家青年追求戀人的方式。
賽龍舟,是潑水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一般在新年的第二天舉行。西雙版納瀾滄江的賽龍舟最熱鬧、最精彩。賽龍舟是傣歷新年節日活動中場面最壯觀、最激動人心的一項活動,它把潑水節推向高潮。
潑水節,是傣族風情的集中展示的節日,是一個狂歡的節日,是參與性很強的節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風情,不妨親自感受一下這狂歡的潑水節。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二
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在這個節日會有很多的活動,那么20xx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活動內容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來告訴你。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后,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铓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癡,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征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伙子,小伙子再擲給姑娘,并借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此節日為“比邁”,意即“新年”;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又分別稱此節日為“尚罕”、“尚鍵”,兩詞均來源于梵語“samkranta”,意為“周轉”、“變更”、“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過此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的起源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干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愿望。
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的色彩。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三
今天,西雙版納傣歷1377年新年,在這幾天,將迎來盛大的潑水節。潑水節這幾天是云南傣族人的狂歡節,類似漢族的春節,西雙版納的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小明為您準備了一份超強攻略,去版納,這個四月要濕身。
溫馨提示:這是一份4月玩轉潑水節的終極攻略,97%的有心人看完選擇了收藏。
再度提示:西雙版納人(尤其是傣族同胞)看完這篇攻略后表示既不想跳象腳鼓舞,也不想跳孔雀舞,他們直接跳起了廣場舞。
西雙版納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慶,4月13日當天集體狂歡,共迎傣歷1377年新年,本年度最重要節日,沒有之一。
【名詞解釋】“昂~潑水?我要去云南,誰攔我潑誰。”
每年數十萬游客遠赴云之南,在西雙版納全民潑灑祝福。為期長達一周的慶祝則會上演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堆沙、燃放孔明燈、放河船、跳舞、斗雞等各類民俗活動。
【名詞解釋】“潑水節除了潑水,原來還有這…。”
從你看到這篇微信,一直到4月16日,是整個西雙版納最歡騰的時刻。這座中國最南端的城市,每一天,每一刻,每一條大街小巷,都在上演你應該“在現場”的歡樂,不論晝與夜。
【名詞解釋】“現…現在…訂機票還來得及嗎?”
第18屆西雙版納邊境貿易旅游交易會開幕式。
時間:4月13日,09:00。
地點:國際會展中心。
【名詞解釋】“聽上去總感覺這是大人之間的事呢。”
萬達民俗大趕擺。
時間:4月13日—15日,每天10:00開場。
地點:萬達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主題樂園。
潑水節期間最大、最牛的趕擺,內有各項民俗風情展、運動會、美食宴,甚至包括當地最好的房子——萬達版納椰風也會組團盛大開售。總之西雙版納最具特色的吃喝玩樂齊齊上陣,不來就等于沒來(版納)。
【名詞解釋】“我只想問一句,趕擺到底是什么?!”
傣歷1377年新年節慶祝大會。
時間:4月13日,13:00。
地點:瀾滄江邊觀禮臺。
新年慶祝大會,觀傳統龍舟表演賽,賞堆沙表演,嘗民族傳統風味小吃。
【名詞解釋】“必去。”
萬達東南亞雨林音樂節。
時間:4月13日—15日,每天18:30開唱。
地點:萬達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主題樂園。
各種樂隊暫且不贅述。總之黑豹來了,茜拉來了,費翔來了,好聲音組團來了。有搖滾,有高音,有男神,可能是今年最有逼格&顏值最高的音樂節。重點是關注本微信,回復“搶票”就能……這么多大牌,自行腦補下。
【名詞解釋】“總算到了一個我懂的環節,年輕的朋友們~躁起來!”
燃放高升&潑水節萬人孔明燈盛會。
時間:4月13日,13:00—23:30。
地點:新大橋下方&瀾滄江邊觀禮臺前。
一定記得:燃放高升是在新大橋下方,13:00—18:00;燃放高空禮花、土火花、傳統水燈是在瀾滄江邊觀禮臺前。燃放物品不同,時間、地點不同。
【名詞解釋】“高升肯定是一種能升得很高的禮花,我猜得對嗎?”
萬達萬人潑水狂歡。
時間:4月15日,10:00準點開潑。
地點:城區主要街道和潑水廣場。
不以濕身為目的的潑水節,叫什么潑水節?以持續濕身為目的的潑水節,叫什么愛身護體?
【名詞解釋】“如果我穿上潑水節專用t恤,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用潑水節專用手槍,瞄準任何一個沒有身著潑水節專用t恤,手上也沒有潑水節專用手槍的女同學?”
西雙版納州首屆小品小戲展演。
時間:4月12日,19:30—22:30。
地點:潑水廣場。
【名詞解釋】“這絕對是我在潑水濕身前,唯一敢張嘴大笑的時刻。”
民俗斗雞表演·堆沙表演。
時間:4月13日,09:30—16:30。
地點:瀾滄江邊觀禮臺旁。
【名詞解釋】“斗雞是真的斗雞嗎?堆沙是真的堆沙嗎?瞬間感覺人生好困惑。”
瀾滄江-湄公河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時間:4月13日,12:00。
地點:瀾滄江邊觀禮臺前。
【名詞解釋】“手中無魚的游客感覺只有看的份呢~”
西雙版納州首屆象腳鼓舞及民族文化展演。
時間:4月14日,08:30—11:30。
地點:城區主要街道,及潑水廣場。
【名詞解釋】“象腳?鼓舞?”
特色風味·趕擺。
時間:4月14日,09:00—23:30。
地點:告莊西雙景(大金塔集會廣場)。
【名詞解釋】“又一個趕擺……趕緊百度看看。”
迎圣水·送吉祥·取水儀式。
時間:4月15日,09:00—10:30。
地點:瀾滄江南岸新老大橋中間。
【名詞解釋】“圣僧,請賜我一杯忘情的圣水。”
大地飛灑幸福水花·潑水狂歡。
時間:4月15日,11:00—15:30。
【名詞解釋】“哼,你永遠潑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新年總佛寺拴線祈福活動。
時間:4月16日,10:00—15:00。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四
今年以來,旅游業強勁復蘇,在云南的西雙版納,各大景區人潮涌動,而隨著傣歷新年節即將到來,西雙版納的傣裝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以下是關于2023年西雙版納州潑水節放假時間安排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根據《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潑水節(傣歷1385新年節):4月12日至14日放假,與4月15日(星期六)、4月16日(星期日)連休,共5天。
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于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于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跳孔雀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習俗。
潑水節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遠古時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場災難。夏無雨,春無風,秋無艷陽,淫雨滿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莊稼無法種,田荒地蕪,人畜遭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那個被人們稱為帕雅晚的人,見到如此光景,決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稟告天王英達提拉。他以4塊木板作成翅膀,騰空而起,沖入天庭,將人間遇到的災難報告了天王英達提拉。英達提拉調查得知是負責掌管風、雷、電、雨、晴、陰的天神捧瑪點達拉乍無視捧瑪乍制定的旱、雨、冷三季之規,憑借廣大神通,蓄意作亂。而這個捧瑪點達拉乍,法術高明,眾天神均對他無可奈何。為懲處這個亂施淫威的天神,英達提拉裝扮成一個英俊的小伙,到捧瑪點達拉乍家里去,被捧瑪點達拉乍長期禁閉在深宮中的7位女兒,對這位英俊伙子一見鐘情。7位女兒決心大義滅親,拯救人類。
面對嬌女,捧瑪點達拉乍終于吐露了秘密,最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做成"弓賽宰"("弓"為弓、"賽"為弦,"宰"為心,意為"心弦弓")。姑娘們探得秘密之后,將自己的父親灌得酩酊大醉,乘機剪下他的一撮頭發,制作了一張“弓賽宰”,他們剛把弓弦對準捧瑪點達拉乍的脖子,他的頭顱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瑪點達拉乍的頭是只魔頭,落地噴頭,火勢沖天。7位女兒撲向頭顱抱于懷中,魔火頓滅。為撲滅魔火,7位姑娘只好將魔頭抱在懷中,不斷輪換,直到頭顱腐爛。姐妹每輪換一次,便互相潑一次水沖洗身上污跡,消除遺臭。捧瑪點達拉乍死后,樹魯巴的麻哈捧重修歷法,執掌風雨,使人間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修訂的歷法是由帕雅晚于傣歷六月托夢給他的父親宣布的。因此,傣族便把公布新歷法的六月作為辭舊迎新的年節。人們在歡度新年時,相互潑水,以此紀忘那7位大義滅親的善良姑娘,并寓驅邪除污,求吉祥如意流傳至今。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五
潑水節即傣歷新年,傣語叫“桑罕比邁”,是西雙版納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傳統佳一般在傣歷每年六月(公歷四月)舉節期三至五天。節日期間,內地的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互相登門拜訪,祝賀來年吉祥如意。邊疆地區的傣族要舉行堆沙、潑水、丟包、跳舞、放高升、放煙火、放孔明燈、賽龍船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節前,西雙版納傣家村寨家家戶戶都忙著修蓋房屋、打掃衛生、洗刷皿具、縫制新衣,每人都要洗澡,每家還要釀酒、春耙把、殺豬、宰羊,呈現出一派節日氣象。
節日的第一天是送舊,相當于除夕。清晨,西雙版納傣家男女便沐浴更衣,各家都準備一桌或數桌飯菜,將一對米團團、一對把把以及煙、茶、蠟條等物放到桌上,抬人佛寺獻給祖先,并在佛前滴水。人們用碗或小籮從河邊端來沙子,在西雙版納的佛寺院中堆起兒座高約三尺的沙塔,塔尖上插幾根纏有彩色紙條的竹枝。然后,大家圍著佛爺坐下,聽佛爺講經說法,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浴佛”活動極其莊嚴,屆時善男信女齊集寺院,將佛像置于院中,用清水為佛像洗塵。有的地方還將佛像抬到寺外,裝人竹制的小房子之內,然后修一水槽通向屋內,槽內造有能從竹管噴水的水車,人們不停地排水倒人槽內,水流沖動水車,水車的竹管緩緩噴出細水注,慢慢灑在佛像身上。假如佛像太大搬不動,就在大殿內替佛像沖洗一下金身,以求佛祖保佑人畜平安。青年男女還要成群結隊到山上采摘野花做成花房供奉在寺內。這一天通常不潑水,而是去江邊觀看龍船比賽。
西雙版納傣族的龍舟,船身長長的,兩頭尖尖地翹起,船舷上畫有華美的彩紋,首尾有龍頭、龍尾的木雕裝飾。比賽時以寨子為單位,參加者大多是訓練有素的小伙子,他們個個頭纏紅錦,身穿對襟白襯衫,十分英武雄壯。
芒鑼一響,百舸爭流,大家你追我趕,場面十分熱烈。優勝者將獲得獎旗和獎品,受到觀眾們的熱烈祝賀。伴著芒鑼和象腳鼓,男女老少們跳起傳統的依拉賀舞,以示慶祝。
第二天是潑水日,是最隆重、最熱鬧、最有趣的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出動,大家提著桶、端著盆來到街上。大街兩邊早已備好清水,清水中漂著片片花瓣,還滴有香水。在潑水日這天,不管生人、熟人、傣族人或外族人,凡來參加者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都可以互相潑水,以示消災除病,風調雨順。潑水有“文潑”與“武潑”之分:文潑是對長者,即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梁流下去。或者端一碗凈水,用一根柏樹枝或櫻桃花枝蘸著水向對方潑灑,被潑灑的人高興異常,愉快地接受祝福;武潑則無固定形式,明顯地帶有娛樂嬉鬧的性質。
大家用瓢、盆、桶盛滿凈水,互相追逐,迎著頭、臉潑過去。被人潑得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也就越發高興。人們在水中追逐嬉戲,忘掉了一切煩惱,沉浸在無限的快樂之中。有的小伙子還以潑水為名,闖進姑娘的竹樓,用潑水來表達自己的深情厚意。
人夜,還有群眾性的歌舞活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小孩,大家都穿上節日盛裝,興沖沖地聚集到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合著銘鑼、象腳鼓的節拍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依拉賀舞,有的跳蔑帽舞,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跳到高潮時,會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或以依拉賀的歌聲結尾。
西雙版納潑水節的第三天要進行放高升、丟包和放孔明燈、放火花等活動。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土火箭。放高升時,首先用一根數丈長的竹子,在其根部填上火藥,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然后點嫩引線,待火藥燃燒,竹子便如火箭一般沖入云霄,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花團錦簇、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晚點綴得分外美麗。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六
潑水節是一個很獨特的節日,在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都會有隆重的慶祝活動,20xx年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呢。為此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些西雙版納潑水節的知識,歡迎大家參閱。
西雙版納是云南省最南端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潑水節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潑水節也是傣族春節,已有上千年歷史。當地居民將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活動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是中外游客感受傣族文化的一道窗口,也為西雙版納打造旅游品牌注入了更強動力。
20xx年4月10日至16日放假調休,共7天。4月8日(星期六)、4月9日(星期日)上班。
西雙版納潑水節地點:西雙版納潑水節在西雙版納每個地方的時間有一些細微的不同,對于外地人基本都是去景洪吧,那我就只介紹景洪市的潑水節每年都在4月中旬,4月13,14,15,16日這幾天最熱鬧,潑水節在4月15日在開始,從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高潮時段吧,4月14日可以在湄公河放孔明燈和水燈,16號可以去吃美食,當地人叫趕擺,可以吃到當地很多美食和理解當地的文化。
西雙版納潑水節活動: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此節日為“比邁”,意即“新年”;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的傣族又分別稱此節日為“尚罕”、“尚鍵”,兩詞均來源于梵語“samkranta”,意為“周轉”、“變更”、“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過此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的起源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這一節日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干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愿望。
潑水節源于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后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的色彩。
家鄉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優秀17篇)篇十七
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是西雙版納潑水節,也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最盛大最壯觀的傳統節日。在我們印象中,關于潑水節,大概就只有潑水了吧。其實不然,傣族的潑水節有很多的慶祝活動,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除了潑水之外,還有劃龍舟和放高升來慶祝盛大的節日。
每年在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的第一天,傣族人民都會在瀾滄江舉辦隆重的賽龍舟活動。龍舟用鐵椿木制造而成,龍舟的船身上繪有華美的彩紋,披紅掛彩,在木雕的龍尾上插一根飾有彩帶的竹竿,比賽時,舟中間站立1人擊鑼指揮,在規定的范圍內,哪一隊先到達目的地為勝。
傣族人民每逢重大節日慶典的時候都會放高升,放高升寓意為“步步高升、風調雨順”。“高升”是一種用火藥、竹筒、竹竿等制成的土火箭。在潑水節,放高升就像是我們過年放煙火一樣,在辭舊迎新的時刻燃放高升,希望高升把災難、疾病統統送走,愿生活節節高升,五谷豐登。
放孔明燈、水燈。
放飛孔明燈,帶上祝福,放飛希望!在一些節日里,我們也會放飛孔明燈,但是基本是沒有什么規模,就是三三兩兩的孔明燈放飛在空中。
在潑水節的第一天,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會帶上孔明燈,走到瀾滄江邊,許下心愿,放飛孔明燈。整個版納的空中都飄著孔明燈,黑色的夜一下子變的明亮起來,點綴版納的夜不是星空,是帶上祝愿的“暖色的夜空”!
除了放飛孔明燈之外,大家也會聚集到曼聽公園,尤其是是在曼聽公園“瀾滄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會結束之后,大家手捧著一盞水燈,穿過一片漆黑的黑心樹林,默默在心中許個愿后,慢慢放進放生湖中,微微的水波中帶著放燈者許下美好心愿的水燈,緩緩朝湖心漂去。放一盞水燈,祈福生活順順利利,身體健健康康。
趕擺。
趕擺又稱“做擺”,是傣組特有的一個活動,類似于我們漢族的“廟會”。因做擺的規模不一,有的以村為單位舉行,有的幾個村聯辦,時間也各有不同。個人通常在傣歷12月中旬的開門節以后三天舉行,公眾辦的也有在正月舉行的。
潑水狂歡。
潑水節最重要的也是最壯觀的慶祝節日的方式就是潑水。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15日這一天是全民潑水送祝福的一天。在4月15日這一天,整個西雙版納的傣家人都會帶上自己的潑水工具,走到大街上,用潑水的方式慶祝一年一日的潑水節,用潑水的方式祝福每一個“濕身”的人來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對于游客來說,如果來到西雙版納,不能趕上潑水節會是一種遺憾。可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有合適的假期能夠參加上西雙版納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我也是每次錯過潑水節,不過現在不用擔心了,西雙版納傣族園有一個萬人潑水廣場,無論什么時候來到西雙版納,每天都能夠感受到西雙版納傣族的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