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個慶祝豐收和祈愿來年豐收的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好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祝福語,希望能給親朋好友帶去溫暖和祝福。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一
本組課文是圍繞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本組課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點的民風民俗,反應了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北京的春節》就是這組課文中的一課,描繪的是春節的節日習俗。作者老舍先生運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北京春節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
全文共1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月初、臘八節、臘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長見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取的表達方法。
本節課導入部分,我引導學會嘗試回憶,你喜歡過春節么?你是怎樣過春節的?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課堂氣氛立刻熱鬧起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學生有了興趣時,再引導學生一起學習課文,帶著美好情緒一起跟著作家老舍走進北京,一起過一個京味十足的北京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很自然就被帶進了課文中去。
在整體感知課文部分,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了預習情況的交流,主要交流了字詞、作者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在補充學生預習資料時,我出示了作者老舍先生的資料,資料內容比較詳實。但是只要求學生讀一讀,并沒有針對這篇課文,提及老舍的寫作特點,與文章的教學略顯脫節。課后,我反思可以在此環節,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老舍的優秀作品有《駱駝祥子》、《茶館》等,這些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是因為他的作品語言通俗、風趣幽默,把感受口語化,在這篇課文中,同學們就可以體會到他寫作的特點。”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作者,又能有針對性地學習課文。而且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本篇課文詳略得當,而且按照時間順序描述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所以利用課件出示表格,引導學生把時間找出來填寫在表格左邊,右邊填寫具體習俗。通過填寫表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通過表格的填寫不難發現作者在臘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詳寫部分。此時出示本課主線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出各時間段特點的?畫一畫,寫寫自己的感受,師生再共同學習詳寫部分。在分析課文時,學生說得比較到位,但是老師指導學生朗讀還有所欠缺。還應該提高對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
最后,通過語言啟發學生總結作者寫法上的特點,體會詳略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嘗試運用。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二
又是一年的春節,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期盼過年的心情了,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壓歲錢。
今年是我在異鄉過的第四個年了,在外邊感覺不到一絲過年的氣氛,要不是看到窗外邊漫天絢麗的煙花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真的不知道今天是過年,時間在變,我也在變,慢慢的變得少去了過去的那種稚嫩的表情動作,但是初衷還在,一直沒變。
我們家有五口人,爸爸媽媽和兩個姐姐,我最小,小時候就被他們寵著,一直任意妄為,過去的種種不聽話,頂撞家人,現在想想很后悔當初的所作所為,讓家人為我操碎了心,那時候他們的教導我一直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來不當回事,直到現在的處處碰壁,我才變的乖巧些,知道他們說的話都是為了我,我當時有怨恨過他們,但是過后我還是把這些都拋到腦后,我愛我的家人,不想記恨他們。也不可能記恨他們。
今年的春節我和我媽媽還有幾位朋友在爺爺家過的,沒有了前兩年春節時的傷感,也沒有像以往一樣大年三十晚上一個人出去站在天橋上看著漫天絢麗的煙花哭泣,不過心里還有絲絲憂傷,因為我的家人們沒有能坐在一張桌子上吃團圓飯,這樣的春節有十余年了,希望20xx年的今天我們一家人可以一起圍在一張桌子上吃團圓飯。
吃完團圓飯后看了會春晚,心里邊惦記著在家里的爸爸,和已經為人父母的兩個姐姐,給他們按個打了個電話,聽到電話那頭爸爸沙啞的聲音略帶點傷感,我心里很難受,說了會話,就掛掉電話,然后給叔叔打電話又問了爸爸的情況,叔叔說他們剛吃完飯正在看春晚,說爸爸喝的有點多,我想當理解爸爸今天的心情,沒事,明年我上班了我一定讓一家人要在一起過年。
今天,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借這個機會,我給我以前的兩位班主任和兩位幫助我太多的老師也按個點了個電話,他們說話還像以前給我帶班的時候,句句話中都帶著鼓勵和關心,給我說一些寬心的話,謝謝你們,還有就是冉姐老師,今天我是第一次過節給你打電話,以前都是發信息,我害怕我畢業后某種感覺會變,準備了好久才打通電話跟你拜年說聲春節快樂,害怕你又說我不會說話,惹你生氣,哈哈,這些都是開玩笑的,等開學了有時間了一定要和你打麻將,要贏你的錢買好吃的。但愿你今晚不會輸的太多。
最后,謝謝打電話發信息給我拜年的同學朋友,雖然我沒有回復你們的短信,因為我覺得我們的關系不會因為不回你們信息而變得陌生。希望可愛的你們來年事事順心,工作順利,春節快樂!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三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臨近年末了,春節也即將來臨。
日子一天天過去,春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喜慶的“福”大街上人們都忙著買年貨,家長領著孩子在服裝店里買新衣服。許多大人們忙著清洗著自己的房屋。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節即將來臨,好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
春節終于到了,當鐘聲響起時,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遍每個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經有許多穿著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戲。我重睡夢中醒來,第一反應是我又長了一歲,穿上新買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們一起玩耍。
大人們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孩子都在旁邊捂著耳朵駐足觀看,鞭炮響完后,就是孩子的樂園。孩子沖到鞭炮堆里去尋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誰找的數量多。看著伙伴們都認真的在尋找,我也拿著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著。
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的對聯,看著一副副春聯,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對聯:”新年納余慶,春節號長春”。家家的門前都被裝扮成了紅色,我不禁看到了節日的氣息。還看到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與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節必不可少的,每當到外婆家拜年時,外婆總會端來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讓我喝,接過茶一口下肚,那個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著就向外婆說著吉祥的話,拜完年后外婆就會從口袋里摸出一張紅包塞進我的手里,此時我不必像平時那樣看父母的臉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紅包接過,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臨后,人們都在屋外放煙花,這激動人心的時刻,“3,2,1”瞬時,煙花四射,仿佛如驚雷般的響聲出現,我忙出來觀看,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現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燦爛的煙花,讓人目不暇接,紅的,紫的,藍的,綠的,金的……五彩繽紛,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見一個金色的點,高高的飛起,這五彩的煙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傳出人們的歡聲笑語,歡呼聲隨著煙花飄蕩在節日的夜空中!
春節預示著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這你年一定充滿朝氣,一定充滿著希望。1。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四
xx年春晚開播了,四十位主持人載歌載舞向我們拜年——電視機前,我和老爸正興致勃勃地看著,老爸手里還拿著手機不停地刷微博。
“包湯圓了,包湯圓了!騰個位置,騰個位置,來,一起包湯圓!”老媽端著一個托盤沖我叫道,托盤里放著糯米粉和芝麻餡子,搖搖欲墜的樣子。好煞風景的老媽!我很不情愿地往沙發邊上靠靠,在我和老爸之間讓出個位置。
我嘟囔道:“超市速凍湯圓多得是,買點來好了!”老媽說:“外面買來的哪里比得上自己包的湯圓好啊,我們寧波人過年的習俗就是包湯圓,象征全家團4團圓圓。來來來,我來和面,爸爸搓餡子,等會榆榆你來包湯圓!”
半個小時后,大大一盆寧波湯圓出現在我們面前。老爸開腔了:“榆榆,你看你包的湯圓,外面怎么有麻點啊,是不是把餡子里的芝麻搓到糯米上來了,這個湯圓一下鍋,餡子肯定流出來!”老媽開玩笑說:“破了的傅榆涵吃,哈哈!”我假裝生氣地說:“明年我不包湯圓了,你們去超市買吧!”老媽用她沾滿糯米粉的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好好好,我馬上去煮,我陪你們一邊吃湯圓一邊看春晚!”
不一會兒,老媽端著煮好的湯圓進來了。“吃湯圓嘍!不吃湯圓等于沒過年!來,大家一起吃!”我用勺子托起一個湯圓,小心地咬了一口,芝麻餡汩汩地流進嘴里,好糯,好甜!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湯圓一邊看著春晚,還真的'很有味道。魔術開始了,太神奇了!這個小品太好笑了,肚子都笑破了!“這個節目太爛了!”坐在我邊上刷微博的老爸突然冒出來一句。“哪個?我覺得都很好看啊!”“你看,你看,微博里很多人在吐槽節目呢,還有人抱怨春晚節目不新穎,說還不如看電視劇呢!”我急了,叫道:“除夕不看春晚怎么辦啊,沒有春晚過年就沒年味!”媽媽也在一旁附和著說:“是啊,就像過年不吃湯圓也沒有年味一樣!”
小小的湯圓把我們家人聚在一起,意味著家庭的團圓;央視的春晚把全國人民聚在一起,意味著全國人民的團圓。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五
當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談論年終總結,當打開電視發現正在播出關于春運訂票新聞時,當望向床頭日歷上標注的距離春節多少天的標注時,驀然發現,20xx年就這樣結束了,帶著些許欣慰,些許惆悵,悄悄的在我生命的歲月里慢慢地溜掉。
回首過去的一年,有收獲,有失去,有開心,有哀傷,有鮮花似錦明媚的春天,也有驕陽如火炙熱的夏天。
時光會變,不改初心,我一直認為人生一世,需抱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過去的一年里,感謝親人和朋友的陪伴,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孤單;感謝有你,讓我在金秋收獲自己的愛情;感謝同事和領導,讓我在工作中不斷成長,展翅高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時光荏苒,時過境遷,30年如彈指一揮間。
今天在街上看到一個小男孩一手牽著爸爸的手,一手牽著媽媽的手,滿臉帶著明媚的笑顏,一剎那感到莫名的親切和感動,兒時的場景好像歷歷在目,恍惚就在昨天,我就是這個小男孩,周末牽著父母的手,跟父母要好吃的棉花糖,要好玩的玩具。
但是時光不會逆轉,過去的時光,不管是開心還是傷心,都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年輪而溜走,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個愛自己的人。
回顧現在的生活,大學畢業八年,八年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
青春如鮮花般絢爛多彩,但卻短嶄的一閃即逝,來不及細細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隕落。
當看著新一批大學畢業生,從象牙塔踏入工作,懷著新鮮和憧憬,加入到我們這個隊伍,心中升起很多感概和情愫。
青春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已來過,就不會再重來。
我們惆悵逝去,不如展望未來,過去不可追,現在和將來卻是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發壓歲錢,會買新衣服;每年的除夕夜都會陪家人一起吃餃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那時候的春節晚會的主持是趙忠祥和倪萍,那時候過年總會放金庸的武俠劇,這都是那個時候的小伙伴最珍貴的記憶。
兒時的春節,可以跟長輩耍無賴,可以早上睡懶覺,一覺睡到大中午。
如今已經長大,有些親人卻已不在,爸爸媽媽的額頭也有了更多歲月的痕跡。
我們已經不能再像小時候,不能讓父母再伺候自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我們該回報自己的父母,幫他們做家務,陪他們拉拉家常,讓他們感覺到欣慰,感覺到自己的兒女長大了,懂事了。
記得兒時,每年的春節,小伙伴們都會拿著壓歲錢,一起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盡情的玩耍。
一起守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一起去集市上逛街,買自己喜歡平時又沒錢買的連環畫。
現在大家都長大了,好多兒時的伙伴都已為人父人母,再相聚時聊的最多的都是兒女和工作。
人生在世,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責任和目標,回想下自己,仍然孑身一人。
心中暗暗思量,明年也該讓自己有個著落啦,不僅啞然一笑。
寫到此處,大街上傳來商店里劉德華的拜年歌:“恭喜你發財,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oh,禮多人不怪,我祝滿天下的女孩嫁一個好男孩,兩小口永遠在一塊”。
我恍然一笑,年真的越來越近了。
過去時日不可追,將來時日尤可為,希望未來的,能夠有一個嶄新的開始,用我的熱情和努力換來自己的美好明天,實現自己的夢想。
[
]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六
過年,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吃年夜飯和看小孩子接過紅包的那份喜悅。可如今的年,變得無味,每個人只顧著玩電腦,真正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倒數春節晚會開始的一家人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里過年時間很幸福、快樂的事情,與父母一起放鞭炮,手拉手看天上五顏六色的火焰,挨家挨戶說聲過年好。這一切對于以前來說在平常不過了,可現在,仿佛像做夢。
由于科技的發展,現在人手一個手機,每天只顧著玩手機,誰還有心思過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媽媽在家看電視不想出門,便把拜年的事交給了我,只有我一個人去奶奶家過年,無奈,我只好提著年貨往奶奶家狂奔。剛到家門口,便看到紅紅的燈籠高掛著,好像是歡迎我的到來,我邊想怎樣讓家里更喜慶,更有新意,邊往進走。我欣喜若狂的走了進去,看到爺爺在抽著悶煙,奶奶在唉聲嘆氣,見到我臉上才有了一絲笑臉。我還納悶呢,爺爺奶奶為什么不高興呢,這不我們幾個寶貝孫子都回來了嗎,這一看才發現,哥哥姐姐都低著個頭玩手機上的游戲,怪不得爺爺奶奶不高興呢。看看餐桌上早已涼了的飯菜,我得心里咯噔一下。再看看爺爺奶奶,他們肯定傷心死了。看到這兒,我突然明白了他們眼中的失望,我也不免難過起來,可我又不想氣氛這么無聊,便提議一起去把院子里都掛上燈籠,這樣會顯得更喜慶。可奶奶卻嫌太浪費,在我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同意了。
他們勉強答應后,我們便出去了,由爺爺和奶奶看燈籠的位置正不正,哥哥姐姐扶著我,我掛燈籠,掛燈籠的時候,我看到了爺爺奶奶臉上會心的微笑。“慢點,當心閃了腰”。只聽見奶奶傳來的一句話。“恩”我一聲答應。
“離春節晚會開播還早呢,咱們出去放鞭炮吧”我提議道。“不想出去,我還要打游戲呢”“哦”在我的強拉硬拽下哥哥姐姐就是不出這個門半步,只好我一個人領著小弟、小妹去放鞭炮。我點燃一支煙花,趕緊往后退,當煙花沖上天時,我看到小弟小妹那花癡般的神情,心里不由得一絲欣慰。
“今年的煙花真美”!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七
春節從殷商、西周時期初步形成,到漢武帝定為年,辛亥革命后正式命名為春節。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乃至世界華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節日。每到春節之前,無論走多遠,無論去干啥,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父老鄉親。背井離鄉的游子們無不打點行裝,帶上一年的喜悅趕回家鄉,踏上闊別已久的故土,去看望久違的父母親人。
農村的風俗雖比古代有所變化,但仍然保留有古時候的痕跡。臘月三十下午,日落西山,晚霞漫天。雖然已進七九,但依然寒風刺骨,滴水成冰。人們爭先拿出一捆稻草放在門口,焚香燒紙,請回已故親人的靈魂及天地諸神,其實這不足糾結,因為春節本來就是起源于祭祀活動。剎時間電閃雷鳴,此起彼伏,爆竹聲聲,硝煙四起,把人們帶回了童年,年輕了許多。我和弟弟也不例外地燃放鞭炮,兩萬鞭炮足足響了十幾分鐘,讓人激動不已。鞭炮紙削太多,自燃起火冒煙,只好拿水澆滅,回家陪著一家人吃年夜飯,其樂融融。
除夕夜看春晚,早已是春節的一道大餐。要說這春節變化應該這是最顯著的。而我除了這些享受,還增加了責任和義務,往年春晚結束前,父親都忙前忙后,準備祭品,今年得我和弟弟干了,父親總有干不動的時候,提前接過來還能有個指點。魚朝東、雞朝外,不要熟還不能涼,燒紙的,燒香的,忙了半天。其實我并不迷信,我只是把這些事情看作是一種形式,用這種傳統的形式祭奠已故的前輩親人們,祭奠那些傳說中的'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先人,是換個形式寄托哀思。
年年歲歲過春節,歲歲年年有不同。必然變化著的就數不斷增長的歲數,逐漸長大的孩子們和日漸衰老的老人們。其實父母不缺吃穿,也不圖你給多少錢,就圖個一家人平平安安,家庭和睦。做兒女的天天守在跟前那也是不可能的,有時間還是常回去看看,讓老人放心,也就算天倫之樂了。愿天下父母都長壽,愿天下兒女都平安,愿這個社會更美好。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八
還有四十七天就要過年了。關于回家過年的種。種懷想,如同一個個小紅燈籠,在暗夜里次弟亮起,照亮回家的路。
過年回家,買年貨自是必不可少,可這也是最頭痛的事,想要買的東西好象永遠都不夠好,永遠都不夠多。今年,我首先打算給媽媽買一套保暖內衣,再買一些家里平時舍不得買的食品和實用的日用品,還有保健品,年紀大了,健康是最重要的。其他到時候再說吧。還有,把自己裝扮得成熟穩重一些,對媽來說,或者是最好最珍貴的新年禮物呢。
回家的路算不上遠。早晨八點上車,在成雅路上一路飛奔。到中午,就可到青山綠水的雅安城。然后是翻山,這可是對司機駕車技術的一大考驗,四十天后的泥巴山應該是薄雪淺積了,車一上山便會被要求掛上長長沉重的鐵鏈。據說泥巴山有九百九十九道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一路小鄉小鎮經過,看到無數個孤獨而樸素的行路人。上山——下山,下山——上山。冬天的大渡河水是含蓄溫婉的,象一條胖胖的青蛇葡茯在綿延的群山間,綿延的前方永遠在視線之外,而大渡河流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當切切的思念越來越濃,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家,到了。
終于到家了,媽媽自然是欣喜萬分,挾菜添飯,噓寒問暖。而我,理所當然過上了日不上三竿不起床,整日聲色犬馬,不勞作,不思量的美好生活。如此兩三日后,媽媽的憂患出來了,對我終身大事的焦慮和對自己命苦的哀怨如長江之水,奔涌而下,一發不可收拾。一周后,見我終日神思飄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趕緊痛下決心,擦干不舍的淚水,眼不見心不煩,把我送出門了事。
除了陪伴家人,過年回家還有一件事非做不可——走親訪友。而我也只有老同學家可以走走而已。同學多半是不在家的,一些是為了打拼江山而放棄了回家過年。還有一些混得好的,連父母也接到外地,重新安家,從此失去了聯系。在老家的,都有了孩子,看著那一個個小小的,面容和體態有點熟悉有點陌生的可愛的孩子,說起若干年前學校里的種。種趣事,于是眾人開懷大笑。而提起自己還是孤身一人,在外多年,也沒混出多少名堂,不覺有少許尷尬,連忙轉移話題,來,來,發壓歲錢吧。于是皆大歡喜。
只要回家,我一定會到曾經就讀的學校去看看,學校還是老樣子。門,開著。但因為放假,空曠的校園里唯有幾個零零落落的學生在玩耍。老樹還在,只是葉子都已落光。老教學樓的屋檐下,是不是還躲藏著小蝙蝠?那些熟悉的桌椅和黑板,操場旁的綠地,紅旗可還記得我?當時還常常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向圍墻外騎車的行人丟粉筆頭,(好慚愧)現在,那些被打的人應該是兒孫滿堂了吧?應該不會還記恨當時年少無知的我了吧?所謂”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如今在里面上課的學生,是應該叫我阿姨了。
挽著媽媽的手逛街。街道還是那么窄,看曾經繁華的百貨大樓如今已陳舊。里面的貨很少,燈光很暗。新華書店的書還算多,整整齊齊地用了貨架陳列,收銀臺里有臺電腦。,街上新添了許多的公話超市和小食品批發部。車站邊新開了家高檔的火鍋店,裝修得很漂亮。媽帶我去展覽館看她的字畫,興高采烈地與我評論其中的優缺點,我自然一一附合。倒是大渡河的沿河風景建設不錯。一路有大理石鋪路,有別致的路燈和噴泉,彩虹橋在夜里非常美麗。石兒山公園還是老樣子,過年依然有些小小的游園活動,套圈,猜謎,射擊,到處擠滿了人。更多的是四處選景,拖爺帶孫照全家福的。不同的是:能叫出我名字的人我都不認識,我認識的人卻都不叫不出名字了。。
婆婆的新墳就在公園對面的小山上,媽媽一直在說好在去年過年我回了家,看了婆婆最后一面。今年過年還是該去看看婆婆了,讓她嘗嘗我從成都帶來的她最愛的葡萄酒。她在天堂里過得好嗎?家里的床好象變軟了,被子厚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夜晚變長了,我無法入眠。菜很油膩,我會偶而光顧街邊的燒烤攤。都說雅安燒烤出了名的好吃,是真的嗎?聽說附近新開發了好幾個溫泉,怕是沒有時間去了。在家的每一天,除了陪媽媽說話,逛街,幫她做做家務事,日子長到不知如何打發。想到白白浪費光陰,終日游手好閑真是惆悵。
回家才沒幾天。對遠方愛人的思念藏在內心里,一點點滋生,悄悄地蔓延。對成都這邊的工作和對將來的發展也日漸憂慮:。二零零四年沒完成的事,將怎樣在二零零五年實現?明年的我,究竟會遭遇怎樣的機遇與變化?該如何努力?優柔地嘆口氣,想著想著,收斂著的翅膀在暗處慢慢張開。
三十夜晚,陪媽媽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吃著讓我想念了一年的棒棒雞,甜燒白,蘑芋燒鴨,百寶湯……,這樣的美味在異鄉,是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啊。看節目里的五光十色,繁華場景,溫暖祥和的感覺慢慢產生。零點,新年鐘聲敲響。電視內外爆竹聲聲,煙花綻放。人人喜笑顏開,媽媽臉上不覺露出了滿足與欣慰的笑,頓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九
又過年了,時光流失的真快啊,不知不覺就到了年關!不知道是我的年齡大了,還是自己身體原因,今年這個年,我顯得是那么樣的懶散,懶懶的呆在家里哪都不愛動,春聯都是當天中午才出去買的,所有年貨也都是老人張羅的,我似乎把自己架空了。
當夜幕降臨,我走在家鄉街道上,看著家家戶戶門前窗口掛著的彩燈,閃爍著炫麗的色彩,自己恍然間,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哦……過年了!我們中華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除夕來到了!千家萬戶燈火闌珊,大紅燈籠高高的掛在大門前,把街道照的格外漂亮,又充滿著喜慶!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在這樣霓虹閃爍的夜里,這個小城市就像仙境一樣,是那么無與倫比的'美麗!
過年,要過的是什么呢?其實過的就是親人們團團圓圓,外出的游子都漂洋過海,乘坐飛機輪船的往家趕。過年,過的就是,家家戶戶紅紅火火的氛圍,每家每戶都忙著貼對聯,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除夕夜做出一桌子豐盛的飯菜,伴隨著親人之間的歡聲笑語,大家推杯換盞,肺腑之言盡情述說著……于是出外工作了一年的艱辛,都隨著快樂的氛圍而煙消云散了。過年,過的就是,孩子們那顆童心的歡樂,那一張張天真的笑臉,看著小家伙們一個個拿著鞭炮,不顧寒冷的在外面玩耍,看著他們貪吃的小嘴不停的吃著年貨,家長們的心情也是非常開心的。一年以極其喜悅的氛圍結束,新的一年又以極其喜悅的氛圍拉開了帷幕。
寒冷的冬季,白茫茫的大地上,小城鎮上家家戶戶那親人們團聚時的快樂的氛圍,就像一股暖流,給這里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小城鎮夜晚的燈光,就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雍容華貴的綻放著。
今年這個春節,我似乎真的長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幼稚天真愛玩的我了。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
不知不覺又一年來到了,我又大了一歲!
除夕,爸爸貼春聯,我當他的小幫手。晚上,爺爺奶奶做了好多好多香噴噴的菜,我們吃得很開心!晚飯吃完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我好多壓歲錢,祝愿我快樂成長,好好學習!
然后,我們放鞭炮,放焰火,熱鬧極了!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高興極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吃湯圓,好甜蜜呀!然后到外婆家拜年:“恭喜發財!”
新年真快樂呀!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一
1、討口彩、唱年謠(適合1—6歲的寶寶)。
過年見面總要講吉利話,人們希望通過此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兆頭。如果寶寶剛學會講話,那么簡單的“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之類的吉利話就夠他記了。再大一點的寶寶,可不滿足copy大人。如果家里有這樣一個“小人精”寶寶,父母可以在年前找個機會,和寶寶一起來策劃——新年里,遇到不同的人應該講什么樣的話。對于長輩而言,身體最要緊,所以寶寶一定要講“身體健康”;對和爸爸媽媽差不多大的叔叔、阿姨而言,寶寶可以講“心想事成”、“幸福美滿”之類;至于對寶寶的小朋友講什么,寶寶可以想想自己希望聽到什么好聽的話。
2、給寶寶講過年的故事(適合3—6歲的寶寶)。
一次完整的過年,從年前的辦年貨、祭灶、掃塵、貼春聯、貼年畫,到年三十的守歲、吃年夜飯,到新年里的拜年、接財神,有太多的習俗、傳說、故事可以讓寶寶了解。父母可以配合過年的時令,買些關于過年的圖書、連環畫、磁帶、vcd/dvd,和寶寶一起探索、討論過年的故事。
3、寶寶寫“春聯”、畫“春符”(適合4—6歲的寶寶)。
有好奇心強的寶寶看到新貼的春聯就會去撕。父母見了自然頭疼,會阻止寶寶。與其大家不開心,不如給寶寶滿足好奇心的機會。買點紅色彩紙回家,備好毛筆、墨汁,全家一起來寫“春聯”吧。如果寶寶還不會認字,那么正好抓住寶寶對春聯的興趣點,讓他認識幾個簡單的字,比方“大”、“春”、“福”這些字,然后不妨讓他自己在紙上“寫”。盡管寶寶嘴上告訴你,他寫了什么什么,事實上卻是鬼畫符,但他開始有了最初的文字意識——知道一些符號表示著特別的意思。
當然,細心的媽媽最好在寶寶用毛筆寫字之前,在桌子、地板上鋪好報紙,讓全家穿上易洗的衣服。這樣之后,媽媽打掃“戰場”才不會太辛苦。
1、作揖恭喜(適合0歲寶寶)。
如果小寶寶話還講不清楚,那就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新年祝福吧,父母可以教會他一邊拱手作揖,一邊點頭。這樣的動作,配合春節里寶寶穿的小唐裝,最有喜慶兼搞笑效果了。
2、過年吃什么?(適合2—6歲寶寶)。
每個地方都有過年時吃的特殊食品,像江南的米粉團子、浙江的水磨湯圓、北方的餃子。過去,都是全家在一起置辦這些吃食。寶寶可以在旁邊看,或者拿團米粉、面粉之類的自己玩,或者捏個什么出來。不管怎樣倒都是鍛煉小肌肉的好機會。現在的雙薪家庭的父母無暇做這些,不妨在長輩家做這些傳統吃食的時候,讓寶寶去瞧瞧、玩玩。寶寶能明顯感受到,手工做的和超市賣的一樣哦。
3、乒乓乓乓踩氣球(適合2—6歲寶寶)。
以前過年的時候,總有乒乒乓乓的鞭炮聲。小孩子最開心的莫過于放鞭炮。可是,現在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問題而禁放鞭炮。(關于鞭炮的利弊可以都和寶寶講講。)這種風俗只在沒有“禁放”的城市和農村沿襲。但如果父母懂的變通,在城市一樣可以讓寶寶感受到放鞭炮的樂趣。父母可以買幾串工藝品鞭炮掛在廳里,讓寶寶知道鞭炮樣子。現在的工藝品鞭炮還自帶響聲,很以假亂真呢。如果覺得不過癮,可以在年前買些小氣球回家——如果爸爸的肺活量夠大,就有的表現羅。吹好的氣球可以先放在家里作為裝飾。(而且氣球擱了一段時間氣就不那么足,寶寶踩的時候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等到除夕夜12點,就可以全家一起踩氣球,“乒乒乓乓”很有氣氛。不但安全又一點兒不影響情緒,還給家里另添了幾分喜慶呢!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二
我的家鄉在山東,每到春節,家里就顯得格外忙碌而熱鬧!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從早晨起來,全家大小都在忙著做包餃子的準備。最忙的要數媽媽,爸爸和奶奶了。她們一個在忙著做餃子餡,一個在忙著和面,一個在準備盛餃子的家具。只有她們三個準備就緒,其他人才可以大顯身手。
一切準備就緒,奶奶一聲令下:“包餃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圍坐在大圓桌周圍。開始動手包餃子了。就連我這個小不點也忙的不亦樂乎,媽媽趕的每一個餃子皮都要經過我的手才能到達圓桌。因為我是大家的運輸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家都也夸我是他們的好幫手。我聽了心里美滋滋。干的更賣力了。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開肚皮大吃一頓年夜飯,寓意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平平安安。吃過餃子后,大家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歲。晚上,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
如果我在鄉下的爺爺家過年,還不忘給奶奶家打個電話,以示新年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親戚家拜年,還不忘收些壓歲錢,這是我覺得最開心的一件事了。
你們說,我們家鄉的春節有沒有意思!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三
從小就常聽老一輩兒的人說,這過年啊都是給老人小孩兒過的,兒時還不理解,覺得大人們就是道理多,過年多開心,可以吃好多好吃的,和哥哥姐姐們放禮花,還可以收壓歲錢。直到今時,大徹大悟!過年是最累人的節日,卻也是最不可少難得的機會和家人們相聚的時光。
記得小時候,過年前我看到爸媽和家人們最為忙碌。
媽媽說“過年啦,跨進新的一年之前,要有新的面貌,擦去一年的塵土和不順,所以要大掃除。”
爸爸說:“過年啦,慰勞全家人在這一年里的辛苦付出,要多采購些年貨,吃好喝好,在新的一年里繼續努力。”
舅舅說:“過年啦,放點鞭炮驅驅晦氣,好讓來年更加順利些。給你們也來放點禮花,希望咱們家能錦上添花。”
還有姥爺每年都會做的炸帶魚、東北酸菜燉粉條、糖醋里脊……從小就這么被培養成吃貨的我每每聞到炸帶魚的香味就想要過年。
今年已經成家立業的我來說,作為新媳婦身負重任啊!我做起了父母的角色:大掃除、買年貨、買禮物、走親戚。就像那句歌詞“左手一只雞來右手一只鴨”去拜見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一天走兩家,直到初六算是禮數周全了。
不過,最為欣慰的是,當大多小夫妻在吵鬧著年三十是去婆家還是去娘家時,而我們家是在一起歡度的。我們一起包餃子,我還和大家抖機靈的偷偷在餃子里塞了幾塊糖,直到下餃子時才告訴大家,看誰幸運能吃到這個塞了糖的餃子?哈哈哈,幸運如我,第一個吃到甜咸味的餃子,大家為了能吃到餃子,每個人都多吃了好幾個,飯桌上開開心心的,真心覺得幸福啊。
想來,這春節自古以來留下的繁瑣習俗,正是令這春節有趣之處啊……。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四
過去的365日,如同一部電影在我的心中靜靜的放映,我品嘗著07年的果實。有悲有喜、有哭有笑。春花在蓬勃中絢爛開放,蝴蝶在夏花中翩翩飛翔,紅葉在秋風中走過自己的最后時光,瑞雪在和風中緩緩落下。在家到學校的路途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依稀的身影,在一次次走向未來的夢想。成功與歡笑,悲傷與淚水,融合成一杯香濃的咖啡,供我在這一夜靜靜品味,有苦有澀,卻又溫暖心房。
鐘表滴滴答答地走著,優雅平靜,一步一步,舒緩平和,任何人卻無法阻止它的腳步。我在自己的路上前行,它便默默地記錄我走過的光陰,地球自轉一周,我便走過了一天,地球公轉一圈,我便走過了一年。也許有荊棘,也許有迷茫,也許有悔過,如果同時間一樣,一步一步,舒緩平和,穩健自信,就會推開迷霧,披荊斬棘。
時間過得真快,只聽“咚、咚、咚”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外面轉來了,“噼啪、噼啪”的鞭炮聲,于是我們飛奔跑到樓下,找到了一個放煙花的好位置,“轟”的一聲悶雷似的響聲,哇!好漂亮啊!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炸開,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玫瑰綻開了笑臉,有的像仙女在空中散花,那些小朵的花兒好像朝我們來,我立即用手抓,可惜它早已在天空中消失了,就在這當時,有的人迅速拿來起了攝像機,有的拿來起了照相機,還有的拿來起了自己的手機,我連忙拿起照相機都想把這一副副美麗、動感的景色拍了下來,這就使用權我想起了一首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啊!過年的感覺真好!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五
“恭喜你發財,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oh,禮多人不怪……”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知道新年的腳步近了。新年快到了,人們紛紛用不同的方式慶祝著節日的到來,我也沒有閑著。
串完門,見時間不早了,我們就向奶奶家出發了。到了奶奶家,我發現姑父、姑姑還有哥哥們都已經到了。其中一個哥哥見我到了,迎上來說:“我們買鞭炮放著玩吧!”聽了他的提議,我和另一個哥哥都點頭表示贊同。我們商量著如何向大人要錢。最終,他們決定派我去要買鞭錢。我極不情愿地來到老爸跟前,慢吞吞地說:“爸爸,給我幾塊錢,好嗎?我想買點鞭炮。”我的聲音特別小,就像一只蚊子發出的“嗡嗡”聲。本以為爸爸不會同意,沒想到他竟然一口答應了。他把一張百元大鈔遞給我說:“順帶買幾瓶啤酒回來。”“哦!”我應了一聲,就揣著爸爸給的大鈔,一蹦一跳地從屋里飛奔出來。見到哥哥們,我微微一笑:“yes!錢到手了!”哥哥們趕緊帶著我向小賣鋪跑去,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揣著錢。到了小賣鋪,我們一看到鞭炮,就什么都忘記了。買啤酒的事也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
我們選好鞭炮后,哥哥又挑選了一個打火機。付完錢,我們就找了個地方玩了起來。哥哥迫不及待地摁開打火機,一團火焰冒了出來。我把鞭炮遞給哥哥。他大膽地把鞭炮往火焰上一放,快速扔了出去。“砰”的一聲,猶如巨石落地。我被嚇得一蹦三尺高。我也壯著膽子點著一個鞭炮,可是鞭炮捻子燃燒完卻沒有發出爆炸聲。我走進些,想看個究竟。突然,鞭炮“啪”的一下爆炸了,著實把我嚇了一跳。我和一個哥哥想戲弄另外一個哥哥。于是我倆用繩子、籃子還有小摔炮做了一個“炮彈”。等哥哥一踩中繩子,“呼”的一下,籃子從天而降,就會掉出許多小摔炮。哥哥果然中計了,“噼噼啪啪”一頓響聲后,我們哈哈大笑,從躲藏的地方跳了出來。再看看那個被我們戲弄的哥哥,真是一臉的狼狽模樣。后來我才知道,這樣很危險。現在想想真是后怕得很。
過新年真有趣,你們喜歡過新年嗎?
過春節的隨筆(優質16篇)篇十六
母親離世后的第一個春節,我原本打算不回老家的,怕觸景傷情。妻與女兒不明白我的心事,早早就做好了回去的準備。也難怪,畢竟搬來小鎮的時間不長,熟人少;而老家住著我的很多親朋故舊,在老家過年,更能感受到濃濃鄉情包裹下的喜慶氛圍。因此,我不得不作出妥協。年三十的晚上,女兒在得知第二天就回老家的訊息后,很是歡欣——她又能跟兒時的伙伴們玩耍了。
按老家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是禁忌走親訪友的,所為何故,不太清楚。只是近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一禁忌早被人們擯棄了。當我們一家三口打車回去時,車窗外不時閃現三三兩兩的路人。每個人都是一身新,手里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臉上春風蕩漾。我受了這種節日的喜慶氛圍感染,心底倍感溫暖、親切。
下午三點左右,正席開始,謂之吃年酒。嫂嫂忙前忙后,忙好了一大桌子菜。在侄子引燃的鞭炮聲中,大家頻頻舉杯,相互敬酒。我習慣性的望向哥哥家的后門,卻沒能尋見母親的身影。往年這個時候,信奉基督的母親總會在聚會過后趕回來,在我們酒酣耳熱之際,不厭其煩的勸我們少喝。當然,一般情況下,大家是不會因母親善意的嘮叨而有所收斂的。也難怪,畢竟一年之中能聚齊這么多人的機會不是太多,除非家族中誰家做大事,再有就是過年了。大家利用這一契機喝喝酒,拉拉家常,其間還有可能打打酒官司,其樂融融的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助推了酒興,自然對母親的勸告置之不理了。而今,往日情景重現,唯獨不見母親,微醺的我頓時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落寞情緒來。
酒席散后,各人打道回府。為方便第二天的行程,我決定留宿在哥哥家。妻跟女兒到村子里玩去了。我想,我應該到母親曾經住過的房子里去看看。
大門虛掩著,若在往日,這一現象表明母親并未走遠。我望向門前池塘邊的小路,期盼在不經意間,能看見母親像從前那樣,挎著一只菜籃子,頂著滿頭白發,從菜園里蹣跚而回。在聽到我喊她后用家鄉土話回一句:小俺妮(小兒子)啊,你嘎來(回家)啦……然而,大門上的黃紙對聯使我明白,母親是再也不會為她的幺兒來開門了。
母親剛剛離世的那幾天,我是最應該悲傷的,可我并沒有感到悲傷,居然一滴淚也沒流,心里木木的。只是在一段時日過后,那種綿長、細膩的疼痛感才悄悄襲來,侵擾我心,讓我常常從夢里哭醒。
我想,我這輩子所欠的最大一筆債,當屬母愛。這份債務是耗盡我一生都難以償清的。與千千萬萬個農村婦女一樣,母親是平凡的,平凡的有些卑微。但是,無論母親是怎樣平凡、卑微,母愛則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