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的特點之一是內容充實,觀點明確,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和靈感。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一
圓圈勾勒成指紋,印在我面前,伴隨著年輪陪伴我的,是好家風的印記。
四歲的我已有了思想的影子。爺爺是家風的領引人,且嚴格遵守。誠信二字便刻在我的人生薄上。從小,我便被要求將這二字記得牢牢,這是家風于我最初的樣子,時間不斷向前,我們不斷長大。
八歲。爺爺回鄉下,父親便開始接手爺爺傳遞的家風,但不是誠信。誠信已在我的精神樹上種下一個果子,還很青澀。
點醒我的人是父親,幫助我的人也是父親。
風輕、云淡。花樸、草幽,樸到了心田。幽出了草原。香茶,談墨,香得悠遠,淡得心靜。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素心寡欲,有點佛,但又不佛。如果這樣簡樸的家風壓在一個小朋友上,他就很執著,絲毫不退讓。
有一段時間,大家都比較喜歡亮晶晶的物品。這也難怪,那時還小嘛。就連這樣的東西也可以使我魂牽夢繞,終于,在某個星期五,我終于買回來。我興奮得不能自已,剛回家就被父親看到了。
“孩子”,父親還有溫存的語氣使我安下心來,“過來”。我順從了。他講了很久,很認真。我也聽得很仔細,簡樸是怎么一回事,我終在8歲竟弄得明明白白。
是這樣啊!我再看我買回的東西,亮得甚至有些刺眼。這是家風,也變成了我的一種品質,成了人生路上我的一個標簽,改不去,換不來。
家風伴我成長,讓我采擷誠信的陽光,遍布簡樸的身影。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二
好家風,是一盞明燈,照亮我的成長之路;好家風,就像一場春雨,滋潤我的心田。我們家是一個很傳統的家庭,爸爸孝敬奶奶,媽媽孝敬姥爺,我讓著弟弟,弟弟尊敬我。
百善孝為先,沒錯,我們家的第一個家風就是“孝”。下面就來聽一聽我們家關于孝的故事吧!
我們經常去拜訪奶奶,尤其是爸爸,每天都去奶奶那里一趟,每當有什么事都會找奶奶商量。有一次晚上10點多,奶奶打電話來說她有點頭暈,我記得當時下著很大的雪,爸爸披了一件衣服就急忙趕去奶奶家,大約一個小時爸爸回來了,身上都是雪,他告訴我們,奶奶感冒了,去診所給奶奶拿了藥,又給奶奶沖了一碗姜糖水,安頓奶奶睡下這才回來,我被爸爸的這些舉動感動了,我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樣做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我們家的第二個家風就是“互敬互愛”。
我有一個弟弟,現在兩歲半了,一開始我并不喜歡他,因為他的出現,我覺得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弟弟現在正在學說話,我經常與他爭吵不休,不過我總是輸,他什么都會說,什么好媽媽、差評、別說、漂亮,他都會說。弟弟還特別喜歡跟著我,我玩什么他玩什么,還總是給我搗亂。對于這個問題,我曾經絞盡腦汁,但還是不能解答,搞得我滿頭問號。有一次,弟弟把我最心愛的樂高砸壞了,我打了他一頓,他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走過來,狠狠把我批評了一頓,我一肚子委屈,外加一肚子火,忍不住就哭了。
后來,媽媽給我講了古時候兄友弟恭的故事,并告訴我:“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只是弟弟還小,他需要更多的照顧。”媽媽和我有一個約定,讓我和弟弟玩,媽媽照顧我,我們之間的關系現在才漸漸好起來。
是的,現在才是我剛開始描述的那樣,我們一家人和和氣氣,互敬互愛。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三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
認認真真做事,這是媽媽常對我說的話。
小時候,我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三心二意的。記得有次數學考試,我很快就答完了題,放下手中的筆,沒對考卷作最后的檢查,一副胸有成竹、輕松悠閑的樣子,毫無考試的緊張之感。可是,等試卷發下來后,一個個鮮紅的錯號呈現在我的面前,都是自己馬虎,又不知道檢查,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訓。
現在,我已經把媽媽的話牢牢記在了心里。每做一件事,我都會認認真真地完成。
誠實是做人之本,這是媽媽的口頭禪。她時常教導我:“做錯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做錯了卻一味地否認、解釋、撒謊。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不誠實,那么他將會一事無成。”記得二年級時我問同學要了一塊橡皮,回家后和媽媽說我在教室里撿到的,最后媽媽知道真相后狠狠地批評了我,并語重心長地和我講道理。
如今,媽媽的話還時常縈繞在我耳邊,誠實也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一直陪在我身邊。
家風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照耀我快樂成長;家風是一股甘甜的泉水,滋潤我幼小的心靈;家風是一盞明亮的路燈,指引我前進的道路。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四
好家風如沐春風,一路滋養我的心靈,如清泉滌蕩靈魂。
俗話說,母親可以改變一個家族75%的基因。我慶幸我有一個充滿智慧和正能量的媽媽。從小我就在媽媽的懷抱中聆聽著四大名著的經典橋段、美妙神奇的童話故事、以及中華傳統民間傳說等,她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和胸懷,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一個很老的阿太,老得沒有牙齒,也不會走路。媽媽每次都把枇杷、荔枝等水果剝好去核才給阿太吃。每天不管下班多晚,媽媽都幫阿太洗臉洗腳。我看在眼里,默默想著:我以后也要孝順媽媽。
有一次,天氣很冷,路上都結冰了。我和媽媽在路邊看到有個乞丐縮成一團靠在一顆樹下,媽媽立刻買了兩個饅頭讓我拿給他吃。我不好意思過去,媽媽卻嚴肅的說:“這么冷的天,如果他還沒有東西吃,真的會凍死。我們是在做好事,要坦然面對別人的眼光。”我馬上就有了勇氣,趕緊把饅頭給了那個乞丐。
媽媽的言傳身教處處影響著我,讓我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了為人處世的原則。
在我的身邊還有一個“學霸”六叔,他可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博士。雖然和他比,我感覺壓力山大,但我一直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
我的家里有這么優秀的長輩,我相信我也能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愛心有能量的人。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五
好的家庭風氣,我們稱之為好家風。那好家風建成后是怎樣的呢?看看我們家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熱愛閱讀,是我們家的好家風。在家里,我會盡量抽時間進行閱讀。后來,我閱讀時變得實在太認真了,還曾發生過一件趣事呢。
有一天,我在家里聚精會神地閱讀歷史書。時不時還在思考一些歷史問題。過了一會兒,去——吃——午——餐——啦!這幾個字突然傳入我的耳中。我大吃一驚猛地轉過頭。媽媽已經怒目圓睜,臉上布滿了烏云。我恍然大悟,又掃了一下手中的書,才依依不舍得擺好書本慢騰騰的去吃午餐了。后來一問媽媽才發現:一開始,媽媽先輕聲細語地提醒我。可是我沒有反應,后來媽媽加大聲音,可仍然沒有奏效。最后,媽媽只好這樣了。
我閱讀就是這么認真,但爸爸比我更有計劃性。
爸爸閱讀時,首先會在電腦上進行計劃。每次閱讀時,會先打開電腦,將書中的重點內容在電腦上記筆記。讀完這本書后,他會抽時間,將這本書的內容進行回顧和復習。
我們家庭的熱愛讀書的良好家風,不僅培養了我們的閱讀能力,還從書中獲取了很多寶貴的知識。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六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如同翻滾在歷史長河中的波波巨浪,雖平凡,卻奔騰不息;家風,如同黑夜中的點點繁星,雖渺小,卻照亮整個夜空;家風,如同土地上的寸寸小草,雖不起眼,卻綠色整個世界。
獨立,乃成長之必修課。在我家也不例外。從小到大,媽媽總是教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上小學時,一天放學,老天爺開了個玩笑。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后一秒就烏云遮頂。頃刻間,豆大的雨珠狠狠地砸在我頭上,百般無奈我只好退回教室慢慢等待。一個個家長蜂擁而至,護送他們的“小祖宗”回家。我瞪圓了眼珠子左顧右盼,滿懷欣喜地尋找那為我撐起的一把傘。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天色漸漸暗下來,昏黃的燈光映下了我落寞的身影,身邊早已空無一人。我漸漸低下了頭,收回那期待的眼光,拽緊書包,咬緊牙關,在雨中拼命地奔跑,我至今難以忘記路上行人那異樣的眼神。
終于回到了家,我不停地喘著粗氣,身子凍得瑟瑟發抖,絕對是名副其實的落湯雞。走進客廳,映入眼簾的是媽媽翹起二郎腿,悠哉游哉地看著電視,我一肚子的火仿佛找到了引火線,瞬間爆發了。我對著她大吼:“好啊,你女兒我這么狼狽不堪你倒好,在家悠閑地看著電視!”老媽忽然怔住了,轉過頭遞給了我毛巾,懶洋洋地說:“喲,這事倒怪我了,我怎么知道你沒帶,要是家里人都像你一樣,我不得累死!”說完又扭頭去看她的電視,完全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一天早上,我無意間聽到了老媽和朋友在拉家常,我不以為然地忽略了,忽然一句話刺中了我的心,只聽見老媽驕傲地說:“我女兒是最乖的,啥事都自己做,不用我操心!”我頓時紅了臉,想起那次我還對老媽大吼大叫,羞愧難當。
從那以后,我漸漸學會了獨立,萬事還是靠自己的好,我不會再辜負老媽的教導。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家風也難以培育出好人才。家風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在愛的呵護下成長,在家風的熏陶下成長!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七
記得以前媽媽給我讀過一篇叫做《挑媽媽》的詩:“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孩子……”,我總是很慶幸當初自己眼光好,有了現在的這個家,讓我能夠有如此滋潤的一篇土壤茁壯成長。我的家雖然沒有別人那樣的大富大貴,但因為有父母的諄諄教導、殷切叮嚀,有姥娘等長輩的潛移默化,使我即使在寒冬也倍感溫暖,在酷熱也有無聲的春雨潤澤著心靈:“樂觀”與“善良”就是他們給我的最寶貴的兩個禮物。
媽媽十二歲的時候姥爺就去世了,姥娘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那時候她一個月工資才50多塊錢,吃穿上學到處都是花銷,姥娘一個人打著三份工,經常累得騎著自行車都能睡著。可即便這樣,她也從來不喊苦、不抱怨,她總是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遇山開路遇河搭橋”。這種樂觀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媽媽和其他人,家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包容豁達。
“人性好”是所有認識的人對我們家的評價。雖然姥娘的生活不易,可她碰到有困難的人總是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她很小的時候便給村里的五保戶挑水、拾柴,工作了碰到有拿不起醫藥費的病號總是盡自己可能的給人家幾塊十幾塊錢解燃眉之急。媽媽現在也經常從班上拿回來吃不完的工作餐分給門崗爺爺或保姆阿姨,她說“在班上浪費了也是可惜,這些人掙錢不容易,一份工作餐就能省十幾塊錢”。前一段時候學校里一個初三的哥哥家里出了事故,他從小沒有了父親,爺爺奶奶也不在了,他媽媽又出了車禍住在腦科醫院,媽媽知道后從我的壓歲錢里拿出一百,又從她包里拿出一百讓我捐出去,對我說:“媽媽現在有能力掙錢了,我們就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幫助別人吧”。也許這二百塊錢比起醫藥費來是杯水車薪,但我為自己和媽媽的善良驕傲。
家人給我的好家風遠不止這些,讀書的習慣,誠實的底線,不盲從的覺醒,凡事用心盡力不留遺憾……我知道,不是所有事都能達成所愿,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但這些如春風化雨、青燈明目的好家風一定會不斷浸潤我的心靈,一直烙印在我的心里,我的人生也必將因為有了他們而走得更堅實,更久遠!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八
中國是禮儀之邦,華夏五千年的傳承文化流傳至今離不開好的家訓家風。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我們家的家訓是——忠孝為本,耕讀傳家。忠,就是忠于國家,忠心報國。孝,就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耕讀,就是既學做人,又學謀生,勤奮讀書,修身養性。好的家訓、家風是祖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
一心向黨忠心報國。
“忠”,自古以來,許多仁人志士以“忠”為立家之本。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岳母對岳飛的鼓勵和期望,岳飛以此為座右銘,英勇殺敵,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我要以岳飛為榜樣,學習他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為了建設更加富強偉大的祖國而努力!
反哺之恩寸草春暉。
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東漢時期的黃香,在9歲的時候就懂得了孝敬父母,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替父親暖被窩。炎熱的夏天,他在父親睡下前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他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我也要以黃香為榜樣,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幫爸爸媽媽多做家務,分擔他們的負擔,好好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學無止境耕讀傳家。
耕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歷史偉人、文人墨客都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晉代的車胤從小好學,但家境貧窮,沒有良好的的學習環境,他只能自己想辦法讀書,夏天的晚上,他用螢火蟲放到袋子里,以此光亮來照明讀書,廢寢忘食,成為一代名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囊螢夜讀》的故事。我要以車胤為榜樣,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增長見識,努力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這就是我家的家訓家風,愿它永駐我家,世代傳承,也愿它伴著雨的演奏,和著風的吟唱,隨著風的翱翔,飄在神州大地上,飄進千家萬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好的家訓家風支撐起和諧美滿的家,也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只有千千萬萬美滿的家才能構成團結富強的國。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九
人人都有一個家,有家就要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誠實和勤勞。在我家,這些家風代代相傳。
我這里有一段關于家風的小故事。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正在整理我的書桌,突然接了個電話要出去有事,就讓我自己把書桌整理一下,我就隨口答應了。媽媽走后,我一直在看電視,把整理書桌的事忘記了。不一會兒,媽媽可能認為我會忘記,就打電話過來,提醒我不要忙著看電視,把書桌整理好。當時,正在看到電視情節的高潮部分,就對媽媽說,已經整理好了。我心想,等會再弄吧,就繼續看電視。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聽到腳步和開門的聲音,我立刻從沙發上跳起來,趕緊跑到凌亂的書桌旁,手忙腳亂地收拾書桌上的書。媽媽這時候已經站到我的身后,讓我不要整理了。她把我拉到桌子旁,坐下來像朋友一樣交談了起來。她對我說:“媽媽平時很忙,照顧你也很少,但家里的事情很少讓你去做。做人首先要誠實,為什么要對媽媽說謊呢?”我低著頭,咬著嘴唇,輕輕地說:“看電視忘了,怕你罵我。”
媽媽撫摸著我的頭,對我說:“孩子,以后不管怎么樣都不能撒謊,要誠實,再說整理書桌本來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平時全是媽媽幫你收拾,偶爾讓你收拾也是鍛煉你自己。我們不光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也要做一個勤勞的人。”我點點頭,上前擁抱著媽媽,說:“我下次不會了!”
自從那次以后,我改變了許多。每次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就幫媽媽做些家務,如:洗碗、收拾房間、整理弟弟弄亂的客廳,最重要的是我不再說謊了。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的品質,這樣的家風一直伴我成長。
文檔為doc格式。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十
“開飯嘍!”爸爸一聲令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爺爺把我喜歡的菜移到我面前;我給奶奶夾菜;愛看《小豬佩奇》的妹妹突然對剛坐下的爸爸看了看,冒出一句“爸爸的大肚子”。“哈哈哈……”餐桌上洋溢著我們的笑聲。這一幕幕,十分溫馨!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我感到特別幸福!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一本讀也讀不完的書。這本書里大寫著一個“人”字。從家里的每一個人身上,我讀懂了許多許多。
從爺爺身上,我讀懂了勤勞。退休了的爺爺每天起得比公雞還早。你只要走進我家的菜園,準能看見他那勤勞的身影。翻土、播種、澆水、施肥……步步精準,精心呵護每一棵菜苗。綠綠的菜葉,高高的玉米,紅紅的辣椒,嫩嫩的竹筍……爺爺摘菜時,我總屁顛屁顛地在爺爺身后,幫他提籃子,遞工具。“小藝,挖個竹筍,做你們最愛吃的竹筍餃子。”我一聽樂得合不攏嘴。爺爺種的菜可好吃呢!以前,我十分不解。“媽媽,爺爺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種菜?市場有的是菜!”“傻孩子,自家種的菜新鮮、無污染,那不僅僅是種菜,那是勤勞的爺爺對家人滿滿的愛。”
從奶奶身上,我讀懂了節約。奶奶經常把洗衣水拿來沖廁所,她總說“沖廁所的水不要用自來水,那樣太浪費了”。吃飯時,我不掉米粒了;學習時,我不再浪費一張紙。連小妹,都知道洗手時,水龍頭不能開太大。“小藝,把這腌制好的大菜送到許奶奶家!她老人家最愛這一口。”“小藝,蓮姨愛吃玉米,打電話告訴她下班后過來吃。”“小藝,這是奶奶剛切好的甘蔗,裝好,讓媽媽帶到學校給叔叔阿姨吃。”“小藝,鳳姐姐喜歡菠蘿蜜,捎一些給她和她哥哥。”我成了奶奶的最佳快遞員了。“媽媽,奶奶那么節儉,怎么對別人那么大方?”“孩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奶奶的節儉是讓我們要珍惜,不能浪費。奶奶的大方是教你要學會關愛身邊的人。”
從媽媽身上,我讀懂了敬業。媽媽是個老師,在學校,經常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在家里,她經常批改試卷到12點多甚至更晚,而早上我起床時,她就已經坐在電腦前備課做課件了。她工作時,我就捧一本書在旁邊靜靜地看。她常告訴我,沒有白看的書,有耕耘才會有收獲。每當她說這話時,我就想起掛在客廳那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業精于勤。
從爸爸身上,我讀懂了付出。爸爸飯做得很好吃。一到飯點,爸爸就系上圍裙,做起飯來。爸爸站在火爐旁熱得滿頭大汗,還經常被油濺到,但爸爸從沒抱怨。當我們夸他做得好吃,吃得津津有味時,他就總樂呵呵地說:“好吃就多吃點!”妹妹眨著撲閃撲閃的大眼睛問:“媽媽,做飯多累,為什么爸爸還那么高興?”“因為這樣,爸爸才能把愛悄悄地放進他做的飯菜里。”我恍然大悟。收發作業、檢查背誦、對需要幫助的同學伸出援手……我像爸爸那樣:我付出我快樂。
從妹妹身上,我讀懂了孝順。妹妹才5歲,但是吃飯前,這個小鬼就會擺好椅子,就會給大家收拾碗筷,就會喊爺爺奶奶過來吃飯。鬼靈精怪的她經常逗爺爺開心。作為姐姐,我當然不甘落后。看到奶奶在拖地,我就主動幫忙。爸爸做飯時,我就在旁遞調料或餐具。媽媽忙時,我就幫忙帶小妹。節日快到,我就為家人精心準備禮物。積極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孝順。
我家就是一本書,而家風就是這本書的精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而每個故事都詮釋著良好家風的傳承。
媽媽總說:“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溫馨、幸福。每個孩子都像我一樣在良好的家風中成長。那么,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會更強大,明天會更美好。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十一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也有“子不教,父之過”,可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個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的家是成百上千家庭里普普通通的一個,自祖輩起就延續著“讀好書,做好人”的家風,也可以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從長輩到晚輩人人都身體力行傳承著這一好家風。在我們家客廳的東邊墻上,打了一面高四米、寬3米的書柜,里面有各種名樣的書,比如童話書、歷史書、科普書、文化書等。就連書桌上、茶幾上、車里、床頭等很多地方也都放有書,隨手拿來就可以讀,便于我們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汲取“營養”。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常常抱怨家里除了書什么好玩的玩具也沒有,于是爸爸就找來了兩本小人書,并告訴我說:“這里就有你想玩的玩具,書里還有個大寶庫呢!”果不其然,我被書里精彩紛呈的畫頁和栩栩如生的搞怪人物所吸引,慢慢地我也喜歡上了看書。從喜歡看有精彩畫頁的書到喜歡看有動人故事情節的書,從“正定榮國府”之行到喜歡上讀古典名著,我深知自己的文化底蘊越來越深厚,這都和家里“讀好書”的家風密切相關。
爺爺常說:讀好書可以明事理知榮辱,但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做人,做好人。在生活中,尊敬長輩,愛護小輩,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父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我們如何做好人,卻用“言傳身教、身行一例”,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
劉奇葆曾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庭不一樣,風氣也不一樣。”我很慶幸生在這么溫暖的家庭,我很慶幸有這樣的家風伴我前行!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十二
在我的心里,家是菜園,我則是一棵小小的菜苗,而陪伴我成長的家風就是甘露、雨滴。
我的爸爸是一個心地善良,心胸寬廣的人。爸爸總是教育我們,做人首先要善良,與別人要和睦相處,學會寬容,懂得忍讓。記得四年級的時候,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好,同桌小紅非常嫉妒我,她總是無緣無故找我的茬,還經常在老師面前告我的狀。有時我也很氣憤,不想理她。但我又想起爸爸對我的教導——對人要寬容。所以我沒有跟她計較。而是主動幫她分析數學難題,課余還幫她補習功課,她的成績慢慢提上來了。從此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的媽媽做事細心。在生活中我深受她的熏陶。記得去年的春節,媽。
媽帶我去珠海,舅舅請我們到酒家里吃飯。在過馬路的時候,我看見身旁行動不便的祖母時,扶著她慢慢地過馬路。祖母對我贊不絕口,看著祖母那高興的勁兒,我也感到無比快樂!媽媽不但做事細心,而且非常勤勞、能干,每天下班回來還要忙著做家務,但她毫無怨言,給我們營造出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家。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也嘗試著做各種家務活,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又能減輕媽媽的負擔,讓我嘗到勞動的成功與喜悅。
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言傳身教,像春風化雨,讓我這棵幼苗一天天茁壯成長起來,把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做事細心、積極向上的陽光女孩。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十三
俗話說:“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但一問到“什么是家風,你家的家風是什么”這些問題時,很多人就會傻眼了。所以我現在就跟大家講講我家的家風。
弟逮了回來,對我們說:“你們怎么可以這么調皮,有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你們現在這樣子玩,別人可能只以為你調皮貪玩,但是如果你以后繼續有著這樣的壞習慣,那別人只會認為你很差勁。”
還有一次家里紅紅火火過新年,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可高興了,拿出珍藏許久的紅酒出來,大家熱熱鬧鬧地吃起飯來。我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著菜,突然一個叔叔遞過來一杯酒,我立刻明白了,拿起酒杯就干了。在和叔叔碰杯的一霎那,爸爸輕輕壓低了我的手。咦?爸爸這是在干什么呢?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啊!過了一會后,叔叔和爸爸碰杯時,我特意觀察了爸爸的手,結果發現爸爸的酒杯比叔叔的低。這更讓我更疑惑了,于是我悄悄問爸爸:“爸爸,為什么你剛剛要壓低我的手啊?”爸爸輕聲細語地對我說“:敬酒的時候把酒杯放低一點,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如果你把酒杯放得比別人高,就表明你很高傲。”我恍然大悟,原來敬個酒都這么講究啊!
身教勝于言傳。父母的舉動,總能印象孩子,使孩子耳濡目染。有禮貌,彼此相互尊重,這些都是父母教我的。
開學了,我被老師選為語文課代表。過了一天,有一位同學到班上說語文老師找課代表,傳完話就走了。我立刻就慌了起來:我才剛來沒多久,我哪知道語文老師是誰,坐在哪呢?我懷著怦怦跳不停的心走到了辦公室。一進去,就隨便找了個老師,輕輕地問“:麻煩一下老師,請問您知道xx老師坐在哪里嗎?”老師立刻就指向她旁邊的老師說:“這位就是。”我嚇了一跳,不過立馬回過神來說“:謝謝老師。”就在我轉身走向老師時,剛剛那個老師就說:“這個學生真有禮貌!”連語文老師對我的第一印象都是有禮貌呢!我聽了都感覺花兒在燦爛地微笑,鳥兒在歡快的歌唱,高興地抑制不住心跳呢!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在好家風中成長(優質14篇)篇十四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俗話說的好:“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時常教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讓著弟弟妹妹,孝敬爺爺奶奶,常懷感恩之心,等等。媽媽的深切教誨,我牢牢記在心中,并且付諸行動。
我恍然大悟。來到餐廳,我把大一些的雞翅夾給爺爺奶奶和弟弟妹妹,把小一些的留給自己,爺爺奶奶見了,紛紛夸獎我,說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羞澀地笑了。
媽媽還教育我,要懂得勤儉節約。有一次,媽媽用淘米水澆花,我就問媽媽:“媽媽你為什么不直接把淘米水倒掉呢?”媽媽笑著說:“媽媽這樣做呢,可以節約用水。我們都要學會勤儉節約啊。”媽媽不僅告訴我可以用淘米水澆花,還教會了我一些節約方法,例如:盡量在家用餐;少開私家車,多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電動車;盡量少用空調,隨手關燈。是啊,正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惟艱”,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踐行著勤儉和節約。
每個家長都會以自己的處事之道教育著自己的孩子,家風、家訓、家規,承載著爸爸媽媽對孩子們的深切希望,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家風、家訓和我一起成長,伴隨我一生,我將用一生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