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要求作者具備優秀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使文章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小編搜集了一些精選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一
春風輕輕地吹過江南大地,萬物也在微風中漸漸復蘇,煥發著勃勃生機。池塘邊的田埂上,幾株嫩綠的艾草在微風中翩翩起舞。每當看到它們,我總會想起清香甜糯的青團子。
每逢三四月,媽媽就會去市場上買一些新鮮的艾草回來。看到那些青翠欲滴的艾葉時,我就知道,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吃上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青團子。
等媽媽將手頭上的家務活忙完以后,擱置了一陣子的艾草和其他的原料陸續被搬進廚房,我的內心就開始激動起來,迫不及待地隨著媽媽進入廚房。看著媽媽將散發著獨有香味的艾草洗凈,放到缸中不停的搗著,嫩綠的汁液在不斷地擠壓下一點一點的從艾葉中流了出來,留在了缸底中,不一會兒就積了小半缸。此時,媽媽將汁液倒入碗中,只見青綠的汁液在燈光地照耀下一閃一閃地,看得我如醉如癡。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裝著艾汁的碗從眼前被端走,我才回過神來。轉頭一看,媽媽正用糯米粉揉面呢!只見她雙手靈活地上下翻飛,不時添加一點清水進去,動作之快看得我都快要發暈了,直到一條綠色的細流從我眼前溜過,傾入白色的面團中,我才從半暈半醒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再定睛一看,只見原本白的發亮的面團,只十幾秒的功夫就換上了一件柔和養眼的青綠色衣裳。這時,媽媽將冰箱中的豆沙餡和芝麻餡取了出來,開始包起了青團子。在她飛舞的雙手中,一個接一個的青團子不斷成型,圓圓的團子整齊地排在菜板上。媽媽還用干凈的毛刷在青團子上刷上了一層油,這些青團子像列隊的士兵整裝待發,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油煙機嗚嗚作響的聲音。我想進去看看青團子在鍋中的樣子,卻又沒法子進去,只能一邊懊惱自己心太急以至于被“請”了出來,一邊在腦海中想象著青團子在蒸鍋中的樣子。
“寶貝,吃青團子!”隨著母親一聲呼喚,我飛一般地從房子奔了出來,望著正冒著熱氣,外表上更加晶瑩飽滿的青團子,我立馬咬了一口,哇!外面的面層又軟又糯嚼勁十足,里面的餡香甜可口而又不膩。
——我沉浸在青團子的美味中,久久不能自拔。作者:張舒瑞。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二
今天是農歷三月十四清明節,重要的掃墓活動及其儀式過后,我和媽媽拿著藍來到田野中,媽媽東張西望。“媽媽,你這是在找什么呢?這‘荒山野嶺’的,有什么好東西可找到?”“我在找薺菜,你知道嗎?”隨之媽媽拿來一棵開小百花,長三角形果實的“野草”,“看!就是它,不過這棵開花了,太老啦”“切——找棵野草忽悠我,我才不信呢!”沒想到,媽媽已經找了一大籃這種“菜”了。我就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不甘示弱地找起了所謂的薺菜。不一會兒,就有滿滿一籃了,深青色中還泛著點點白色,雖然好看,可是——“看看你,弄了這么多老薺菜,我還得挑一挑,這跟我找有什么區別,想鍛煉我找茬能力啊?!”說著媽媽疾速整理好了所有的薺菜。
回到爺爺家,媽媽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正確的清洗整理薺菜“首先……然后……接著……最后”我忙活了半個小時才將所有的薺菜清洗整理好。接下來媽媽把薺菜分成九份放入多功能豆漿機攪拌成糊狀,然后摻入少許面粉后在攪拌,只見糯米粉與薺菜糊慢慢融為一體,“好了機器的任務完成了,該改手工了”我很不解,機器攪拌不更好嗎“為什么要手工啊?”“還要加許多糯米粉,在攪機器就該粘住啦!再說機器攪出來的沒有人和出來得好!”“哦——”我學著媽媽的樣倒了一點糯米粉,再往糯米粉中間到了點剛剛攪拌好的薺菜糊,和啊和,糯米粉漸漸變綠,這就好了,我端來我的最愛——咸菜餡。往糯米粉里裹,一個有一個,一排有一排。
“啊呀!終于包完了”整整一百二十九個啊。
奶奶拿來了大蒸籠和洗好的粽葉,“蒸青團嘍——”
不一會兒,香氣撲鼻,我不顧有多燙忍不住吃了一個“哇——這香味,我敢相信!!”我學著汪涵攢著。
今年的清明節我又學會了一道新小吃——做青團。青團吃在嘴中,香在心里啊!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三
在清明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在廚房里切切炒炒,為明天的清明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團的。青團,看起來是青色,但上面還有綠色的東西。只見奶奶坐在凳子上揉著面團,面粉變成了綠色,這種綠色的東西是奶奶從山上采摘而來的青葉。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團中,可以使吃青團的口感覺得有彈性。奶奶搓的很吃力頭上還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會兒,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著餡,餡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筍組成的,還飄散著一股誘人的味道。
奶奶對我說:“冰晶,你來了就幫我個忙吧,幫我柔青團。”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塊青團,讓我在上面拿下一塊青團,揉圓,放在她旁邊。奶奶的任務就是往里面撞餡。開始揉了,奶奶先從青團中取出一小塊,讓我照著這個的大小來搓,我點了點頭。當我繼續往下做的時候發現面粉像一個黏人的小娃娃總是粘著我的手,奶奶告訴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試了果然如此。我就這樣搓著,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團,奶奶往青團里裝餡的時候很麻利。之間她往一個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復地碰著青團的四周。小小的空虛立刻就變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餡,餡滿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給往里推,然后捏起來,一個胖乎乎的青團就算誕生了。隨著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團就被我們包完了。開始燒青團了,隨著從鍋里飄來的香味,我流著口水,在鍋邊走來走去等待著吃青團,媽媽笑著說:“你真是個小饞貓!”半小時過后,青團就燒好了。吃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青團,我高興極了。
清明節,既可以思念去世的親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團還可以飽覽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過我們這次不講節氣,不講節日,講的是節日中的美食——青團。
首先,先把嫩嫩的艾草取下莖,只留葉,清洗干凈后放入鍋中,并加入開水煮爛,主是為了讓艾草去苦。然后,立刻放入涼水中冷藏,讓它保持原本的鮮嫩,煮完后有何用呢?一會兒就告訴你。
接著,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并且放入艾草汁攪拌均勻,加入少許的食用油,可以讓面團更加的絲滑。
這時,準備出我從超市里買來的豆沙,做成球,再把面團做一個小窩,輕輕的把豆沙放進去,最后輕輕的把口封上。這樣一個如同小青球似的青團做好啦。
最后,把青團放在鍋里蒸12分鐘,隨后一股“仙氣”飄出來,夾著淡淡的清香。
咬一口,啊!青團的皮胚如同齊天大圣在我的口里滾來滾去,隨后那豆沙像埋伏好的士兵,全都跑了出來,在我的口里東撞西撞,一瞬間,那q彈、軟嫩和豆沙的香氣直沖我的天靈蓋,讓我久久不能回神。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五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活動實踐課,內容是做團子。同學們都很興奮,都期待到底做什么團子。終于等到老師來教我們做了。
老師先教我們把大大的面團分成一小坨一小坨,然后一小坨面粉使勁搓圓,最后用大拇指按一下,一個團子就做好了。看老師做挺簡單的,到自己做的時候還是有點難的,有些同學把面團搓到一半的時候,面團就散架了,根本搓不起來,還有的同學團子是搓圓了,但是用大拇指按下去的時候,面團也散架了。我想我是不是也會失敗呢?我拿起一個面團小心翼翼的'把它搓圓,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輕,不一會兒就挫圓了,我用大拇指輕輕一按,我居然成功了。我還和同學比賽了,我比他多做了十個,我贏了。活動最后,老師把我們的勞動成果都下鍋煮了。雖然吃的時候分不清哪個是自己做的,但是都是我們親手做的,大家都吃得特別開心。
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我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活動。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六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做青團子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剛起來,就看到外面煙雨迷蒙。我從窗戶往下看,有一家店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那家店是賣什么的呀,怎么這么多人排隊啊?”“他們是賣青團子的,吃青團子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媽媽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媽媽,我想試試做青團子好嗎?”“好的。”媽媽和我向樓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餡。其實,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點野菜汁才變綠的。
我和媽媽來到廚房,先洗了個手,然后把袖子卷高,然后才做起了青團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個粉團,因為媽媽以前做過,所以我就去請教媽媽該怎么做。媽媽給我做了個示范:她拿起其中一個我掰開的粉團,然后沾了點水涂到粉團上,就開始揉這個粉團,直到把它揉成一個圓為止,然后又用手指朝粉團的中間搓了一下,搓出了一個洞,再把這個洞逐漸擴大,然后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餡,把豆沙餡放到那個地方,再把那個口子合攏,再搓成圓,一個青團子就做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個我事先掰開的粉團,把它揉成圓,原本以為很簡單,但粉團很軟,一揉就扁了,一點也不聽話,媽媽說:“你不能把手攤平了揉,要把手拱起來揉,這樣子才可以揉的圓啊!”我照著媽媽的話把手拱起來,果然,這個青團子很聽話得變圓了。接著,我用手指在粉團的.中間搓了一個洞,把豆沙餡放進去,但是,放進去簡單,要把它合攏可就難了。不管我怎么弄,它都有一點豆沙餡露在外面,把這里的豆沙餡弄進去了,另一邊的豆沙餡又出來了。我無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于媽媽。媽媽說:“你不能用露出來的豆沙餡附近的米粉來填補,要拿離豆沙餡遠的米粉來填補才可以啊!”聽了媽媽的話,我用露出來的豆沙餡對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塊來填補露出的豆沙餡,果然,沒有再露出來的豆沙餡了。就這樣,一個青團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經驗,接下來的青團子我做起來簡單多了,不一會兒,就做完了。
媽媽把荷葉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鍋里,然后又把青團子一個一個放在上面,開始蒸了起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鐘,媽媽把鍋蓋拿開,香氣撲鼻,我和媽媽各拿起一個放在嘴里嘗,“嗯,真好吃!”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說道。
做青團子不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繼續做。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清明節到來時,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青團。今天就把做青團的秘訣傳給大家。
把買回來的艾草摘去根,只要葉,如果自家種的更好,把葉放入有“忘情”地鍋中,下鍋時,猶如一條綠色的瀑布直流而下。艾草煮到易碎時乃可撈出。撈出后,把艾草剁碎,如果不想有苦味就撒上一層白糖,倘若下完雪的田園。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的油,揉一揉,直到不沾手。
然后,捏成圓形,將弄好的豆沙包裹在里頭,把青團放入蒸籠里蒸6到12分鐘。好了,可以出籠了。
品嘗到的時刻,最讓人興奮的。青團在我嘴中,外面的皮胚像q彈的果凍滑入我的口腔,而豆沙像一層和好的水泥,鋪滿整個口腔。
楊梓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過我們這次不講節氣,不講節日,講的是節日中的美食——青團。
首先,先把嫩嫩的艾草取下莖,只留葉,清洗干凈后放入鍋中,并加入開水煮爛,主是為了讓艾草去苦。然后,立刻放入涼水中冷藏,讓它保持原本的鮮嫩,煮完后有何用呢?一會兒就告訴你。
接著,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里,并且放入艾草汁攪拌均勻,加入少許的食用油,可以讓面團更加的絲滑。
這時,準備出我從超市里買來的豆沙,做成球,再把面團做一個小窩,輕輕的把豆沙放進去,最后輕輕的把口封上。這樣一個如同小青球似的青團做好啦。
最后,把青團放在鍋里蒸12分鐘,隨后一股“仙氣”飄出來,夾著淡淡的清香。
咬一口,啊!青團的皮胚如同齊天大圣在我的口里滾來滾去,隨后那豆沙像埋伏好的士兵,全都跑了出來,在我的口里東撞西撞,一瞬間,那q彈、軟嫩和豆沙的香氣直沖我的天靈蓋,讓我久久不能回神。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八
我身處煙雨江南,有數之不盡的美食小吃,可這么多年來,我卻獨愛他——青團。
與北方人富有濃烈文化氣息的高粱紅、玉米燒比起來,江南一帶的青團真的不算什么,或許,淡出人們視線的青團,才是四月真正的味道。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如此記載青團的'制作:“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 ,色如碧玉。”青團是以柔軟細膩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葉搗碎,在石灰水里腌漬后,過濾出汁液,再兌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為團子。
餡分為甜咸兩種,甜餡一般為豆沙餡,咸餡一般為鮮肉餡,無論甜咸,包餡時,均放入一小塊豬油。蒸熟后的青團,視覺看起來色澤青翠、光亮細結;嗅覺聞起來清香自然;味覺嘗起來細膩香甜、糯韌綿軟。
記憶最深的是在三年前。我和父母劃船去周莊,一路上吃著青團,哼著小調,好不自在。
尋訪前人的足跡。青團早已被歲月沖刷去了,但也只有遠離塵世的喧囂,重返這片土地,才能領略這一美食。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九
又是一陣淡淡的艾葉氣息縈繞在我的身邊,一個個綠綠胖胖的小團子展現在我的面前。咬一口糯唧唧的,絲絲香味沁人心脾。
沒錯,這就是青團。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綠,以前常用,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青團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帶的清明節食品。
“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每當清明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包青團。我們家也不例外!在我的記憶里,外婆是無所不能的。每當清明清晨,外婆就會去菜市場買來新鮮的艾葉,用來給糯米“上色”。
艾葉在我的印象里用途可廣了,它是我童年時夏天里的解暑神器。記得每當酷暑來臨,外婆就會騎著她那早已生銹的`自行車去買艾葉。回家后把艾葉洗干凈,燒一鍋水,水開后把艾葉放進去。煮好后的艾葉水摻和著洗澡水一同倒進我專屬的洗澡盆里。你可別小瞧那艾葉,在外玩得大汗淋漓的我一頭扎進盆里,那滋味涼絲絲,又飄著艾葉獨特的清香,令我拋去了一切的暑熱。
我的媽媽一直被我稱之為“甜點達人”,這次她將和外婆強強聯手,制作出我認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青團——沒有之一。只見媽媽先把艾葉榨成汁,當然外婆也沒停歇,把粥放在糯米粉里一攪和,就成了一個大白胖子。媽媽把艾葉汁倒進并沒有完全和好的糯米團里,并加上一點最重要的調料——抹茶粉。加入抹茶粉是為了讓青團的顏色更鮮綠。
接下來的一步——調餡。媽媽先把黃油放入鍋內,再把肉松和咸蛋黃一同放入鍋內翻炒,炒好后把它們分成一個個小方形,餡料就調好了。
我認為的最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把它包在一起。媽媽負責來把糯米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外婆負責把餡包進去,我呢,只能在旁邊看著,幾次想幫著一起包,都被外婆給拒絕了,因為我包的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唉……只見心靈手巧的外婆把小劑子托在手上,像做陶瓷碗那樣,那大拇指猶如電鉆,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薄厚適中的“小碗”。
上鍋蒸完,我們家的門似乎快成了扇“假門”,街坊鄰里都知道我們家做青團了。隔壁王阿姨說:“喲,顧姐,又在做青團呀,人老了手藝未老嘛!”我外婆得意地笑了笑,拿了幾個青團分給鄰居們。
我愛我家鄉的青團,我愛我家鄉的風俗,但我更愛我的家人們!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春節的餃子,清明雖然是祭祖的日子,但是也有它的特色小吃——青餅。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跟著爺爺去了做青餅的地方。這一趟,可真是叫我大開眼界。幾個阿婆在哪里把采來的青洗干凈,再放到切板上切碎,接著又倒入蒸桶里,放在灶上蒸;另外幾個阿公把蒸熟的糯米搗碎,等阿婆把煮好的青倒進攪拌的機器里,就打開開關,一邊把青和糯米搗在一起。雪白的糯米和墨綠的青,做出了青色的青團,一個阿婆把青團壓成餅,撒上一層面粉,便交給爺爺來切。
爺爺用一個長方形的不銹鋼板壓在餅上,沿著直線用小刀切下來,再把一條條青條遞給另一個阿公,把它們切成勻稱的正方形,然后整齊地疊在一起。我在一旁看大家忙得熱火朝天,也不禁手癢起來,想親自做做,便纏著爺爺讓我試試。我照葫蘆畫瓢,先把模型擺好,便動手切了起來。可這青餅放久了,硬邦邦的,我便使出“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力氣,終于切開了,剛開始切還好好的,可模具卻一點一點的斜下去,我自己竟也沒注意,等切好后拿起來一看,原以為會很完美,誰知竟成了一邊細、一邊粗,看得我哭笑不得。爺爺還逗我說:“喲,都切成這樣了,再加幾個齒兒就可以當鋸子了。”我很不服氣,又試了一次。這次,我左手用力壓住模具,右手不是靠著磨具切了,而是稍稍離開1㎝左右。切好后,我拿起來一看,yes!我終于成功了!
中午,我提著兩大袋青餅回家,嘴上品嘗著青餅的清香味道,心里卻比吃了蜜還甜!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一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平時一到清明節,爸爸媽媽都會到商店里去買現成的青團,一個個青團圓圓胖胖的,惹人喜愛,下午,老師帶我們親手做青團,親自感受清明節的習俗。
前一天晚上,我和媽媽買了幾根黃瓜,把它們一起放在榨汁機里,那嫩嫩的黃瓜被榨汁機慢慢地”吞”了下去。
今天我們組帶來了五花八門的原料,你瞧,王棗棗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餡兒,張澤龍帶來了碧綠的青汁,尹株文帶來了做得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大家一邊忙著擺放用具,一邊交頭接耳地交談著該怎樣做,一個個興奮不已。
開始和面粉了,老師向盆里倒了點水,然后把面粉倒進了里面,還請了幾位和面高手—-幾位同學的媽媽,奶奶來和面。陳冠宇的媽媽拉起袖管兒,把自己纖細的手放進了面粉中,頓時,面粉象散了隊的隊員各向自己的`外面逃去,阿姨用手來回搓著,面團象一個個孩子乖乖就范,任憑她的揉搓,隨著搓的節拍上下翻飛,老師把青汁倒入面團中,不一會兒,面團娃娃就換上了節日的盛裝,一身碧綠的燕尾服加上胖胖的身體,更顯得可愛。
老師把面團一點一點地分給我們,說了做時的注意點,不一會兒老師就開始宣布做了。我先請教了陳冠宇的媽媽,然后拿起一些面粉,搓成”小圓子”再把中間部分捏凹下去,我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圓的底部,把左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圓的頂部,用力捏凹下去,一下子,面團被捏變了形,我拿起一點芝麻放進了里面,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可是這調皮的芝麻一下子從里面逃了出來,呀,這下子青團了”大花臉”,外面一黑一白,可真有創意!我不灰心,繼續搓著,我把捏好的青團往芝麻里一放,頓時,青團一身黑,成了”黑團”,我一邊看一邊笑,把它放進了盆里,…我環顧四周,只見旁邊的同學都做的熱火朝天,有的同學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同學老是做不起來,愁眉苦臉,還有的同學跑前跑后,著急得直跺腳……看著青團被送進食堂,我心里癢癢的,非常想吃。
在等的這段時間里,我心里萬分焦急,想著想著,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著青團的美味。
過了一會兒,青團上來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趕忙咬了一口,滾燙的青團在我的舌尖上上下翻飛,再咬一口,美味的芝麻一口流入我的嘴,哇,真是好吃呀!
通過這次活動,既讓我們增強了動手能力,又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清明的習俗,真是一舉多得啊!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二
在時間的長河里,華夏悠悠五千年文明,沉淀出了許多寶貴文化遺產。勤奮智慧的炎黃子孫,創造出了許多奇跡。
立夏快到了,在我的記憶里,立夏總是飄著一股清新悠遠、揮之不去的艾草香。每逢這夏日伊始,春季接近尾聲的美好節日,一大家子人總是齊聚一處,一起做“米鴨蛋”。立夏做“米鴨蛋”,是家鄉的風俗,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流傳不衰了。
做米鴨蛋的第一步自然是取材,當雨季來臨,春天拉開帷幕,就可以去田間采摘新鮮的艾草。我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剪足滿滿一盆的艾草。這可能需要在田埂上蹲上好久,可是卻別有一番趣味。剪艾草也是有講究的,手法要恰到好處,不然就會影響米鴨蛋的質量。拿著一把大剪刀,經歷了一次次地實戰,我才學會熟練快速地剪艾草。無論艾草隱蔽的有多深,都無法逃出我的眼睛,摘著摘著,看著盆里的艾草越來越多,最后滿載而歸。接著需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把這些艾草清洗,燒熟,冷卻,再切得細碎,和和好的面團揉在一起。開始艾草和面團還很分明,用力搓揉一陣后,就逐漸變色,淡綠色溢著清香氣味的汁液融入了面團中,直至兩者合一。這看似簡單機械,可是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外行的我只搓了一會兒,就覺得雙手發軟發酸,面團似乎沒什么變化,而我再也沒有力氣了,只好甘拜下風。
面粉和好了,一旁的媽媽也將餡料拌好了。最常見的餡料莫過于咸菜筍餡和黑芝麻白糖餡,配置的過程都很簡單。而包米鴨蛋的過程更是全家一起動手: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我,甚至是六歲的小妹妹都吵著要一起包。我用雙手輕輕拈下一塊面團,把它揉成扁平狀,再往中間倒上一勺餡料,最后小心翼翼地搓成橢圓形,一個米鴨蛋就初具雛形了!剛開始,我包的米鴨蛋總是“露餡”,而且相貌奇丑,奇形怪狀。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再加上我的小心謹慎,終于能包出像模像樣的米鴨蛋了,餡料也終于聽話地藏在里面不再流出來。把一個個帶有我們汗水和笑聲的'米鴨蛋放進鍋里蒸一會,待到出爐時,滿屋都是艾草獨具的清甜而悠遠的香。
至今回想起那一鍋大小、形狀不一的米鴨蛋,也像回想起了那段濃濃的親情和鄉情。又糯又香,甜而不膩,余香裊裊,經久不忘。
米鴨蛋以及它的制作過程,都是我們寶貴的遺產。它象征著濃濃的親情、鄉情,是家的味道。愿這份艾草香在我的心里,在奉化這塊土地上經久不散!也愿這份親情、鄉情鐫刻在每一個奉化子民的心中。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時節,臨海的人民都要吃青團。雖然青團在江南地區非常普遍,但是,我的家鄉——臨海的青團卻有它的獨到之處。每年清明節快到時,外婆都會拿著籃子去田埂里找一種野菜,那種野菜叫做“青”。它們在田埂里非常多見,葉子圓圓的,略帶一些毛,非常矮小。不一會兒,籃子里就裝滿了“青”。回到家后,外婆會把這些“青”放在灶頭上煮熟,然后再搗成汁,接著把這些汁與糯米粉和在一起。漸漸地,糯米粉從純白色變成了翠綠色,非常可愛。然后再把一團糯米粉做成一個個碗的性狀,像玩橡皮泥一樣,這就是我家鄉的青團雛形了。
如果你喜歡吃甜食,那么可以在青團里塞入豆沙;如果你愛吃咸味的,那么就可以放入豆腐干丁、筍丁、肉丁、咸菜等。無論什么味的,味道都非常鮮美。包好的青團再用鮮楮樹葉墊上。這樣,一個完整的青團子就做好了。什么時候想吃,就把它放到蒸籠上,不一會兒,就可以嘗到它的美味了。清明時節,當然要上墳。這時,在我的家鄉青團便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人們把對先祖濃濃的思念寄存在這供給先祖青團里了。上完墳,多余的青團可以寄給遠在他鄉的親人們,讓他們即使在他鄉,也能感受到像在自己家鄉氣息;小孩子們還可以把它用于作野餐的'佳肴,在春天的田野上,看著四周美景,吃著美味青團,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在玩累了的時候當做點心,一邊休息,一邊慰勞自己的胃哦!每次一想起家鄉的青團,我便似乎看到了它圓圓的、可愛的模樣,又似乎聞到了它的香味,嘗到了它的味道。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四
我們家每年都少不了吃青團的環節,臨近清明,廚房里就會多上一盆青團餡。奶奶先是剁好餡,再和些面粉,艾草碾碎后摻進面粉里,原本潔白無瑕的面粉變成了鮮綠色,用勺子上餡,就可以放進鍋里蒸上一會兒了。
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煎過的東西,特意把青團放到煎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再讓我慢慢品嘗,咬一口,外香里軟,一股艾草的清香在嘴里擴散開來,再往里咬一點,就能品出五香的氣味了。
青團不僅可以充當主食,還可以當點心呢!學業繁重的六年級自然會有數量驚人的作業。每當我結束白天的學習,一臉倦意地回到奶奶家吃完了飯,奶奶總會拿著兩個熱好了的青團走過來,對我說:“回家作業寫累了,別忘了吃點心哦!”這時的我,手里捏著熱騰騰的青團,心頭也會突然一熱,啊,奶奶!您為我無私地付出,該讓我如何報答啊?夜里,我做完作業,順手拿起那兩個還有余溫的青團,忍不住大口吞下去,要知道,這可是奶奶對我的愛呀!
貼心的'奶奶知道,我不喜歡長時間吃同樣的一種食物,就不斷地變著法兒更換花樣,有時是蠶豆青團,有時是紅豆青團,甚至還有蝦仁青團……奶奶不愧是我的“知已”在各種方面上都盡可能地使我滿意,不愧是我的“私人廚師”啊!
奶奶做的青團,在親戚好友之間也是出了名的一道美味,每當掃墓時親戚們對青團贊不絕口時,最高興的還是我,原來奶奶做的青團這么好啊!我真幸福!
這就是牽動我情思的青團,奶奶的青團,讓我終生難忘……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五
青團是一種民間小吃。它的顏色是綠色的,外形是橢圓的,它是用糯米與艾草的.汁混合后在蒸煮形成的,它的口感軟糯,一口咬下去,艾草的清香在口中能游蕩,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雖然青團的歷史不是很悠久,但是關于它還有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的清明節,李秀成為了逃避清軍,請了一個農民幫他躲過了清兵的追捕,但清兵添兵設崗,防止他人帶吃的給李秀成。那個農民心生一計,采了艾草回家,用艾草的汁與糯米混合做成了團子。青色的團子混在了青草里面,躲過了哨兵并帶給了李秀成。李秀成吃到了團之后,安全返回了大本營。之后,李秀成下令要太平軍團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青團就這樣流傳開了。
關于青團,我自己也有一段經歷。
沒吃青團之前,我非常抗拒。青團那綠色的樣子,我看到就會犯惡心。就算大人們把青團放在我嘴邊,我都不會去吃,反而還會神情厭惡地推開。那段時間,我看見青團都繞著走。直到有一次,我中午沒吃飽飯,肚子餓得呱呱亂叫,家里又沒有其他東西吃,無奈之下我拿出青團一臉嫌棄但又無可奈何地一口咬了下去,香甜軟糯但又甜而不膩,糯又不黏的青團被我咬在了嘴里。我嘗到了味道后,三五除下就把一個青團給消滅掉了。吞下去后,嘴里還留著艾草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從此以后,我對青團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現在,青團變成了我最愛吃的零食了。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六
“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做香噴噴的青團,我家也不例外。
這天,看著大人一邊沖洗著艾青葉上的雜質,一邊又把艾草放進攪拌機里攪拌成汁,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每年都是媽媽做香噴噴的`青團給我吃,今年我也要包一回青團,不能繼續再當“吃貨”了。
說干就干,首先我把綠油油的艾草汁倒入米粉里,使勁揉搓。糟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面團給包圍了!我用力地甩啊甩,再往手上灑了一些面粉,青團子終于從我的小手中脫落下來。然后我慢慢地揉,直到艾青汁和面粉合二為一就可以包了。
我把大面團分成了一個個小面團。接著拿起一個小面團,把它揉得圓溜溜的。再把大拇指插入面團中間,讓它變成小碗的形狀就可以包餡了。我躡手躡腳地把豆沙球放進“碗″里,然后趕緊把它包起來,免得餡從里邊掉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的青團也快要大功告成了。“終于做完了!一個,二個,三個……”我興奮地數著,“一共有十五個,剛好每個人分三個!”說完,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把這幾個青團蒸熟。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著美味的青團,一邊看著電視,別提有多高興了!
最新清明節做青餅大全(17篇)篇十七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在這個清明節里,我們四年級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清明時節、青團飄香。
下午一點鐘到了,我們班同學迫不及待地將教室里的桌子以四個為一份,搬到了一起。我們組八個人小心翼翼地把各自帶來的材料放在桌上。我們組同學帶來的材料可真不少:有一次性手套,有一次性圍裙,有塑料盆,還有芝麻和豆沙餡兒。
一些和面的高手---請來的家長,陸陸續續地走進了教室。只見他們麻利地把面粉、生粉和青團汁放在起,使勁和了起來。不一會兒,面團和好了。隨著老師把注意點簡單地說了一下后,同學們就有條不紊地做了起來。
開始做青團了,我先從青團上用力扯下一小塊,把它輕輕揉成圓形,再把它使勁壓成扁圓,仔細地把一小勺芝麻倒在了上面。可是,剛倒上去的芝麻卻一骨碌從上面滑落下來。我想:只要把面團的四周做成凸起來的樣子,餡兒就不會滑落下來了。說干就干,我急忙把面團四周捏成凸起來的樣子。果然,芝麻滑不下來了。接著我輕輕地把面團四周凸起來的部分往上捏,搓成圓形,這樣,我做的第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最后,我用同樣的方法又做了許多大小各不樣的青團。班上同學們做青團的場面好不熱鬧,同學們有的在使勁壓面團,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往面團里增餡兒,有的在用力搓面團,還有的同學在捏面團……場面熱鬧非凡。第一課下課了,我們把做好的青團放在托盤里。瞧!我們做的青團的.樣子可真不少,有北極熊,有火腿腸,有水槍,還有火箭……隨著我們嘖嘖的贊嘆聲,老師和家長開始頒獎了,我們組得到了心靈手巧獎。
老師讓幾個同學把托盤送到食堂里去煮。我們在教師里等待著,在這四十分鐘里,我們班同學個個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同學急的上蹦下跳,有的同學急的坐立不安,還有的同學甚至把沒用完的餡兒放在嘴里了。突然,聽見“砰”地一聲,門被人打開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去搶青團。我拿了兩個青團去送給英語老師,又拿了一個自己吃,這青團香噴噴,熱乎乎地,在甜味中還包含著蔬菜的清香,真是美味極了。
通過了這次親手做、吃青團的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清明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