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思考和設計教學活動的工具,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南。以下是一些教學計劃實例,希望能夠幫助到正在編寫教學計劃的老師們。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生字11個生字,會拼寫10個生字,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拼讀多音字“看”.
2.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3.默讀課文,認識小蘿卜頭,了解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了解當時國民黨統治的殘酷以及革命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與渴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文中具體語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想象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激發學生有感而發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想象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教學媒體:誦讀有關小蘿卜頭的故事,搜集圖片.觀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閱讀長篇小說《紅巖》.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隨筆。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兩天我們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蘿卜頭”,你聽說過他的故事嗎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紹.
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資料.
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當時小蘿卜頭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是圖片,還可以根據圖片介紹“小蘿卜頭”名字的來歷.
通過介紹小蘿卜頭的資料,使學生對他有所了解,介紹背景資料,使學生能走進文本,為學習文章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組織學生自學生字,弄懂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借助拼音讀文章,認清生字.注意“薄”的讀音.
2.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3.自由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與同座或學習小組的伙伴講一講.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培養學生默讀能力.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理解課文深化主題。
教師出示課后練習題二中的兩組段落.
1.學生讀熟段落.
2.聯系課文中的具體語句,猜一猜小蘿卜頭當時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點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蘿卜頭想到了什么。
學生如果能說出他渴望自由就更好了.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小蘿卜頭的生活背景理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文中人物小蘿卜頭的思想對于學生來講通過讀文章來體會會有些困難,所以從具體句子入手,由學生自己分析,再來體會,難度會小些.
使學生明白人物的性格特點與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有直接關系.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一點一點地體會出小蘿卜頭的人物思想.
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四,回歸整體讀中再悟。
師:下面請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讀給你的伙伴聽.如果你發現了問題,可以提出來.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這么漂亮的飛蟲,小蘿卜頭又很喜歡,為什么還要把它放了呢。
學生可能會認為因為小蘿卜頭愛護昆蟲所以才放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首先從文中找到描寫飛蟲漂亮的語句讀一讀,然后再找一找從哪可以看出小蘿卜頭很喜歡飛蟲,最后再回憶小蘿卜頭當時的想法.接著分析小蘿卜頭為什么把它給放了.
學生再讀文章,充分地在讀中去體會.
恰當的引導能讓學生更充分的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小蘿卜頭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同學們,小蘿卜頭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蘿卜頭”》,大家可以讀一讀.我們還可以讀一讀你喜歡的歷史人物故事.你還可以給文中的小蘿卜頭寫一封信.
擴大知識面,增加積累,為綜合運用五的口語交際打基礎.
文檔為doc格式。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讀后感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河的歲月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愛著祖國。今年,我看了一本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書,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書中,袁隆平在小時候就萌發了長大要當一名農業學家的念頭,而他也為這個夢想而努力著。在那個時候,祖**親備受戰亂之苦,親眼目睹了餓殍滿地的慘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
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棄了寶貴的機會。依舊在已變成了廢墟的'房子旁蓋草棚,住了下來,他要看著芽長大。袁隆平幾經風雨,幾經考驗,終于以響當當地事實證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養活中國人,而且,還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他說:“我就是一位知識農民,我的根在中國。”“袁隆平”這個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億中國人民。我有許多的夢想:畫家,書法家,外交家,我從小就一直為了這些目標而奮斗著。有人說:“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人需要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才有動力,才有希望。因為有了實現夢想的過程,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充滿意義!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三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策略:點撥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教????學????活????動?。
一、導入課文?。
2.介紹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閱讀課文,分析文章結構?。
1.讓學生閱讀課文,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三、略讀訓練?。
1.給學生講授略讀技巧(見參考資料)。?。
2.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默讀完課文。要求:?????。
整體把握閱讀材料,捕捉關鍵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作用;?。
理解課文所著力表現的袁隆平的科學?。
精神和卓越貢獻。?。
板書設計?。
1??分析結構,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簡介。?。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19日?。
一、課程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幫助學生熟悉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策略:點撥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1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讀的方法。?????。
2難點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學觀,用科學的態度親近自然、理解社會。?。
教????學????活????動?。
一、分析本文寫作特點,?。
課后體會?本課教學,關鍵在于使學生熟悉并掌握略讀法,鍛煉學生的略讀能力,對今后學的開展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是極有幫助的。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質疑“雜交水稻之父”指誰?為什么稱他“雜交說稻之父”?
讀課文第一小節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對文中的幾個數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過,學習他敢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準備: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板書??16。
讀課文第一小節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對文中的幾個數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1、為什么稱袁隆平為?
2、為什么本文以為題?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六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小黑板。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七
1、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重點)。
2、.理解典型事例對于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運用數據的作用;(難點)。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卓越貢獻。
新課導入: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離開了糧食,也就沒有了我們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那么,為我們解決吃飯問題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與關注,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為了雜交水稻的增產增收,他耗費了大半生心血,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大寫的“人”字的含義。
(一)人物簡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水稻研究。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
(二)文體知識:通訊是一種經常被使用的新聞文體,但比消息長,內容更為豐富。可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人物和事件。通訊一般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和風貌通訊。
所謂“人物通訊”,是用來報道特定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它以寫人為主,專門介紹人物的典型事跡、成長過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寫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寫人物生活中的片段,可以寫一個人,也可以在統一的主題下寫一組人。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
1、字詞正音。
秈()型祖籍()黔()陽大相徑()庭。
鑒()于兵不解()甲矢()志不移甲缽()雌蕊()夜不能寐()劫()后余生豐碩()。
2、詞語解惑。
鑒于:
大相徑庭: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
功成名就:
二、用略讀的方法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聽了向福財的話,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袁隆平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雜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難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樣解決的?
3、(1)概括一下,課文中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形象的?
(2)作者選取了這些典型事例來寫袁隆平,有什么作用?
4、(1)用課文中的數字說明雜交水稻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
(2)想一想:這些數字究竟對表現人物有怎樣的作用呢?
讀過課文后,你認為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學習?他哪種精神對你啟發很大?
1、選詞填空。
(1)與會人員對袁隆平()的學術報告和答辯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a.精彩b.精湛c.優美d.嚴謹。
(2)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還以()之勢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a.迅猛b.迅速c.兇猛。
2、根據詞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立下志愿決不改變。()。
(2)遇上災難而僥幸活命。()。
(3)比喻彼此相差太遠。()。
(4)神異的光輝。()。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八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課題。
孩子們,最近國家重獎了一位科學家,你知道他是誰嗎?他為什么獲得如此殊榮呢?引出課題,板書。
交流,全班齊讀課題,并質疑。
二.交流資料,初步了解。
分小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袁隆平的資料。說說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學生交流,討論。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中心句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你對袁爺爺有了哪些了解?啟發學生運用抓住中心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4、交流有關資料,深入感受袁爺爺的偉大、可親可敬。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四、回顧全文。
說說你心中的袁隆平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總體介紹——袁隆平。
(1)立志務農。
雜交水具體敘述艱辛育種為科學事業認一位科學家認真奉獻。
稻之父(2—7)愛好廣泛真、奉獻的精神一位長者可親可敬。
總體概括——大科學家、長者。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九
教學要求: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
一.本周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當一回小記者。
寫作:寫一則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感知課文內容。
2.了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3.理解典型事例、細節描寫和運用數據的方法。
4.理解課文著力表現的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卓越貢獻。
文體常識:
1.作者簡介。
譚士珍,著名記者。
2.背景資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后,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任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院研究員,并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4]。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一
_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感受袁隆平爺爺為科學事業認真、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學會加小標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談話導入課題。
孩子們,最近國家重獎了一位科學家,你知道他是誰嗎?他為什么獲得如此殊榮呢?引出課題,板書。
交流,全班齊讀課題,并質疑。
二.交流資料,初步了解。
分小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袁隆平的資料。說說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學生交流,討論。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中心句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你對袁爺爺有了哪些了解?啟發學生運用抓住中心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4、交流有關資料,深入感受袁爺爺的偉大、可親可敬。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并做上自己的讀書符號。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抓關鍵詞句展開理解。
3、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四、回顧全文。
說說你心中的袁隆平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板書:
總體介紹--袁隆平。
(1)。
立志務農。
雜交水具體敘述艱辛育種為科學事業認一位科學家認真奉獻。
稻之父(2-7)愛好廣泛真、奉獻的精神一位長者可親可敬。
總體概括--大科學家、長者。
(8)。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三
1、能自己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己的感受。
小黑板。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四
1、了解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奉獻的精神,感受他的可親可敬。
2、閱讀課文,學會加小標題。
了解課文內容,學習以抓主要內容加小標題的方法。
師生:搜集袁隆平的資料。
1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可是,另外一個奇跡卻少有人知。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那就是我們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這偉大的奇跡是怎樣實現的呢?這完全依靠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的認真奉獻、執著追求。為此,國家重獎了他。他是怎么獲得如此殊榮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一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事。引出課題,板書、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們課前搜集了袁隆平爺爺的相關資料,現在分小組交流。說說通過這些資料,你對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給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讀文,運用抓住中心句閱讀課文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課文的內容,體現文章的思想?請用筆勾畫出來,多讀幾遍,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讀文后的收獲。
教師出示主要問題:袁隆平為什么學農?雜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為什么說袁隆平還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文章分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請找出來做上記號。(讓學生圍繞主要問題和中心句進行交流,感受圍繞中心句展開描述,使文章條理清晰的寫作特點)。
3、結合閱讀感受和搜集的資料,說說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師就給以鼓勵。對于說得特別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
4?你們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試著給每個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1)教師提示學生,小標題要能反映這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并且盡量簡潔明了。
(2)學生自己練習。
在學生練習加小標題的時候,他們可能不那么盡如人意,教師要多引導,讓學生一次一次比較,在反復的練習和比較中逐漸懂得加小標題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讓有困難的學生以縮句的方式進行,以達到減緩坡度、降低難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5、創設情境,結合搜集的資料和錄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爺爺的偉大和可親可敬。
播放袁爺爺領獎的現場錄像,展示當時新聞和媒體對袁爺爺的高度評價和贊譽,讓學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發他們為科學獻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隨后話鋒一轉:“有人說袁隆平不過是種出了幾株水稻,不配受到這么高的贊譽,對此你怎么看?”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教師有意讓學生聯系我國60年代自然災害的資料,以及袁隆平培植雜交水稻的艱辛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袁隆平的偉大。
6、回顧全文,指導朗讀。
袁隆平爺爺多么偉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著對他深深的敬仰與欽佩,請大家把這種感情融入朗讀中吧,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練習。
學了本文,聯系生活學習實際,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和生活?
五、回顧全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
袁隆平。
大科學家。
追求農業高產。
改良水稻品種。
可親可敬的長者。
愛好廣泛。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五
讀課文第一小節回答第一個問題。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標好小節,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1)讀書,糾音。(2)質疑解疑。
3、默讀,文章主要寫上什么?
三:學習重點段。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讀課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確袁隆平是為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其次明確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從無人試驗過,而且外國專家武斷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堅信有天然雜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這個決定要有極大的勇氣,要有創新精神,更要付出艱辛和心血。
2、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讀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并通過想象去體驗和感悟。
學生邊說邊指導朗讀。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讀七、八小節,對文中的幾個數字算算賬,具體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巨大的貢獻。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4、袁隆平為什么能取得成功?
雜交水稻之父教學設計(優秀16篇)篇十六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重點設計一個問題:面對困難,袁隆平是怎樣做的,讓學生在文本中尋找答案,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上批注,和同桌交流感受。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比如:“第一天,沒找到……”,當學生反復有感情地讀著這些句子時,自然而然感受到袁隆平的獻身精神,以及他為了科學研究矢志不移、知難而上、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
讀著這樣的句子,學生本身也深受鼓舞,達到“情感的遷移”。讀的目的性明確,層次也十分明顯,不是為了讀而讀。學生的梅一邊朗讀都有每一遍的收獲,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體會了作者的情感。
不足之處是,本節課我還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主動閱讀,積極思考,并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過渡語的處理上,應更精簡,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