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生展示自己才華和個性的好機會,寫一篇優秀作文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一些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一
中華大地上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比如規模宏大的故宮,歷史悠久的長城,風景秀麗的頤和園……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甘肅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
莫高窟的壁畫舉世聞名。壁畫記錄了佛教的傳說與故事,畫得栩栩如生,神仙好像就要騰云駕霧,和尚就要開口講話一樣。不同朝代的壁畫甚至疊加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精湛的技藝。
莫高窟不僅有栩栩如生的壁畫,還有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等。我最喜歡的是一尊彌勒佛坐像,也叫“北大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第三大坐佛。這尊佛像外觀輪廓錯落有致,現在已經有九層造型。
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房間——藏經洞。藏經洞是第17窟的簡稱,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佛教典籍,還有天文、歷法、地理、方志、圖經等。雖然這里由于多國從中搶掠,缺失了好多文物,但是它仍然是一個有著重要文化價值的地方。
我們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保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資料,將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發揚光大!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二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坐落在甘肅省敦煌。
莫高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上至十六國的前秦天王苻堅,下至今日,共經歷了1646年。它有洞窟約735個,壁畫約4.5萬平方米,泥塑245尊。如此巨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它自身就建立在鳴沙山東麋上,形態非常特別。它擁有一個華麗的入口。正對著它看,入口并非一個洞,而是一座酷似古塔的建筑,紅柱百瓦,由大到小共七層,與山崖一般高。它的左右有數不勝數的石窟,蜂窩一樣緊密又井井有條地鑲嵌在上面。米白色的石崖前有著米白色的通道,像一條龍盤曲在石崖上。
此外,只是從洞外往里看,就能看到洞口各有一尊佛像。更別說洞內了,不計其數。然而不但有佛,還有成片成片五顏六色的絕美壁畫。
那為什么洞不建在人流密集、氣候適宜的風水寶地,而非要建在這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呢?
相傳,在前秦宣昭帝苻堅的建元二年的一天夜晚,沙門樂尊云游時經過這里,突然間,光芒萬丈,佛光籠罩了整座鳴沙上,成千上萬尊金光閃耀的佛像若隱若現。他便認為此地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總而言之,莫高窟凝聚了千姿百態惟妙惟肖的佛像,更凝聚了華夏名族的智慧,彰顯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三
莫高窟是甘肅的一個景點。那兒風景優美,有很多名勝古跡,是個迷人的地方。
莫高窟為什么這么惹人喜愛?因為那兒的壁畫、佛像和洞口都很奇特。
先說那兒的壁畫。那兒的壁畫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世界聞名”。一幅幅精美的壁畫栩栩如生地擺在我們面前。畫中的人有的聊天,有的騎馬,有的吃東西,還有的放紙鳶,好像真的一樣!
再說那兒的佛像,真是千姿百態,各種各樣。有的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好像睡著了一樣;有的蹲坐在一個大石頭上,好像在念經;還有的佛像一絲不茍地站在那兒,好像在守衛著老百姓的平安。嘿,真有趣!
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洞口。莫高窟的洞口很特別,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都有。洞口還很精美,上面刻著龍、蛇、蜥蜴等爬行動物,簡直是鬼斧神工!
你看,這兒是多么迷人,多么美麗。我相信,經過人們世世代代的保護,以后的莫高窟一定會更加迷人,它的'美一定會流傳下去!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四
暑假我去甘肅的敦煌莫高窟旅行,使我了解到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聞名而又神秘的莫高石窟吧。
敦煌石窟一共有四百九十二個洞窟,有四百七十九個洞窟有壁畫和佛像。
我進去后,首先咉入眼簾的是一尊佛像,講解員姐姐說那些佛像身上的顏色是用礦石壓碎后做成的,那時候的礦石特別昂貴,從顏色可以看出唐朝再給佛像壁畫涂色方面花了很多金錢,從顯示出唐朝的富足。
敦煌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飛天,在壁畫可以看到它們龐大身影。我最喜歡的是背弾琵琶,她們的身體婀娜多姿,讓人賞心悅目。
壁畫色彩斑斕,絢麗無比,畫面上有飛天,背彈琵琶,佛,山,水,花,草,樹等等,再看看天花板,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引人注目是畫在漏斗形狀上的荷花,它們的花瓣一層包繞著一層,有一種獨特的立體感,仿佛天上有一朵美麗的荷花獨自綻放。
其中有一個壁畫講的是一個有關小王子的故事,他和他的哥哥們上山游玩,他看到山腳下有一只母虎帶著饑餓的小老虎在尋找食物,這時,小王子縱身跳下懸崖,讓饑餓的老虎來食他的身體,這位“小王子”就是傳說中的佛的起源人。
這次敦煌莫窟之旅,讓我了解許多佛教的文化,也讓我親眼看到了古代的偉大成就。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五
是哪兒的彩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哪兒的洞窟神奇美麗、雄偉壯觀?是哪兒的壁畫美不勝收、琳瑯滿目?又是哪兒猶如巨大的寶庫,成為我們認究、研究美術奧秘的知識源泉?究竟是哪兒如此美麗壯觀呢?那兒就是神奇而又美麗的千佛洞――莫高窟。
這神奇的洞窟仿佛一顆璀璨的夜明珠,鑲嵌在我國的甘肅省。游覽在莫高窟中,就猶如漫游在仙境中,在我的眼前,簡直是仙女下凡。那栩栩如生的壁畫有45000多平方米,每一平方米都是精心繪制的,仿佛身臨其境。那神采飛揚的彩塑,有2415尊,每一尊都是那么逼真,活像真人。那宏大美麗的洞窟足足700多個,個個都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令人贊嘆不已。
這莫高窟啊,可是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呢!它歷史悠久,古色古香,反映了上千年美術的發展、演變,相當于一個美術博物館。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時間,它乘著歷史的小船,乘風破浪,歷經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等朝代。伴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越來越興盛,直至北宋、元代逐漸衰落,后清初雖被重修,但清末又再次蕭條。他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卻又飽受挫折,到了近代才被國家保護,被人民群眾關注,再次露出微笑。
聽說壁畫中還有故事呢!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傳說佛的前世是生活在恒河旁的一只九色鹿王。一次,九色鹿救了一個溺水者,只請他保密,溺水者答應了。后來王妃夢見九色鹿,想要得到它,國王只得下重榜懸賞。溺水者忘恩負義,說出了秘密。國王捉了九色鹿,聽了他們的故事,很感動,放了九色鹿。最后溺水者人人厭惡,王妃悲憤而亡。
這千佛洞莫高窟啊!這歷史文化的寶庫啊!值得我們了解、探索!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六
莫高窟是偉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于甘肅敦煌。它建于十六國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到現在已經大約過了1700年。經過近20年的風沙,窟內的塑像壁畫早已看不清原來的相貌。
在這個承載了千年歷史石窟群中,“九層樓”是敦煌石窟的標志性建筑,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一尊高約35。5米的大佛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延載二年(公元695年),禪師靈隱共居士陰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它住在那高大的九層塔中,發髻漫卷,悠然自得。右手上揚,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滿足眾生的愿望。眉間一點朱砂痣,眼眸平和,灰色的皮膚用金粉包裹盡顯雍容華貴。衣服垂直下落,線條分明,層層布料的曲線雖僵硬卻逼真,佛祖包容世間萬物的心境頓時呈現在古老的線條中。大佛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圣,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后,將帶來一個極為祥和、富裕的美妙世界。
蕓蕓眾生自窟底抬頭仰望,在崇高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更覺佛的至高無上和無盡含藏。
第257窟中,忠誠的護衛守護著佛像。佛像坐在一個半鈴鐺狀的小房間內,頭上的龍雕圍著色彩斑斕的花紋,栩栩如生,正要向遼闊的天空騰飛般。房間內壁畫著眾人祈福的景象,每個小人神態各異,衣物色彩也互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出是各地虔誠的高僧。窟內的墻壁上畫著數不盡的小人,它們都盤腿坐下,手臂放在腿上,表情嚴肅,好像正在舉行什么儀式。門旁墻壁上的人,神態或夸張,或矜持,每個人仿佛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在遙遠的唐朝,第148窟建成了。窟中一尊側躺的大佛,它面型豐滿,眼睛微瞇,一副享受的樣子。皮膚被歲月鑄成了古銅色,左手放于右腿之上,一副安然入睡之態。衣服的大紅色早已斑駁不堪,但衣服紋路柔軟,似乎能隨身體起伏而變化。它的身上站著許多小人,它們雙手合十,斜穿寬袖大袍,神情不一。這個窟是由唐代敦煌世家大族李大賓之家所建,于盛唐大歷十一年開鑿。然而這千年之后,佛像卻依然安眠于此。
莫高窟文化至今已經傳了1700年,它給了我們無比的震撼。它凝結著老祖宗千年來的汗水與智慧,它令每一個華夏人民為之驕傲,自豪!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七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正躺在鳴沙山的懷抱中,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庫。
莫高窟的洞窟大大小小分部在聳立的斷崖絕壁上,上下排列1至4層不等,最大的洞窟大得像廣場,有兩百多平方米,最小的洞窟比我的小床還小,一平方米都不到。
莫高窟有一千多個洞窟,里面都塑造了數不勝數的佛教,各個都神各態異,生動形象,有一尊長達十幾米的佛像,身材高大,神態威嚴,讓人有種敬畏的感覺。看著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讓來觀看的游客們不由自主地嘖嘖贊嘆。
洞窟里不僅有惟妙惟肖的佛像,還有金碧輝煌的壁畫。這些壁畫十分精美,讓來觀賞的人們沉醉在其中。這些壁畫中有許多的壁畫是隋唐時期畫的,占了洞中壁畫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可見我們中華的勞動人民的技術十分高超。唯一的缺點就是這些壁畫正不斷遭受到空氣粉塵和二氧化碳的侵襲,原有的色彩正在逐漸退化。
對于莫高窟的開鑿,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據說莫高窟的開鑿源于一位名叫樂尊的人,公元336年,樂尊來到了鳴沙山,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之后樂尊做什么事都是一帆風順。此后,許多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的順利,生意的發達,紛紛在此開鑿石窟。久而久之,石窟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現在的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八
指尖,是那粗糙不平的墻面,粒粒來自于各個品種的小石頭,鑲嵌在上面,看似有些臟,但觸摸后,卻不帶一點塵土。我實在難以想象,古代的人民究竟是怎么用一釘一錘,這樣簡陋的工具,在這樣堅硬的石墻上,鑿出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石洞,創造出一個個古代的絢爛文明。
隨著“啪嗒”一聲的開鎖聲,戶外燦爛的陽光,開始照進了石窟洞里,原本的昏暗,瞬間明亮了起來。低頭向里走去,空氣突然變得陰冷,低沉,仿佛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腐朽味,那是時間的味道。
抬起頭時,眼睛因驚艷變得有些放大,雖然事先有在電影上看到過,但當人真真切切地站在那里時,帶來的震撼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圓頂式或尖頂式的建筑結構框架,給予了壁畫和塑像的充分空間,每一個石窟洞里無一不外都是釋迦摩尼像,旁邊還站著他的弟子或幾個菩薩,但只要稍微留心看,你就會發現,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隨著雕塑者的朝代時代不同,那些佛像也因此而變化,如唐代,菩薩的小腹微隆,體現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而其他朝代又各有各的特色。墻壁上,畫著千佛像和飛天,每一個石窟的單個大小都不一樣,但都上色精美,勾勒精致。
每一個石窟藝術,經過時間的推移,都有些損耗,后代又為了保護,對其進行覆蓋上色,聽到、看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其實并無多少科學理論支持的佛教文化,為何能在國內傳播開來,它是人民的心靈寄托,當戰爭帶給他們慌亂貧苦,當暴君帶給他們殘酷虐待,只有佛教給予了他們心靈的慰藉,讓他們行善以祈求下輩子的好運。
古代人民天才卻又可悲的命運。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九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具體在鳴沙山上腰上,對于世界文化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
傳說公元366年,一位號樂尊的和尚云游至此,見這鳴沙山金光萬丈,形狀似佛,便胸中激蕩,在山腰的石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此后絲綢之路的商人們為了祈求美好前程,也紛紛至此許愿開鑿石窟,并請工匠作畫,一直延續了1000多年,最終形成了如今這般規模的敦煌莫高窟。
現在的莫高窟里有400多個石窟,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如果鋪成一條直線,足有25公里長。
壁畫基本上都是衣帶飄飄的仙女飛在空中,身邊是一朵朵祥云,手上抱著琵琶或笛子正在演奏,似乎十分無憂無慮,或是眾多大佛正在念經或是吹樂器,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在壁畫前站久了,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悅耳動聽的佛樂,似乎就在耳邊回響。
莫高窟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長廊,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財產。敦煌壁畫對佛教的包容是少有的,從側面表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傳承過程。莫高窟以數量浩繁、技藝卓越的壁畫藝術向世人們展示了千年的歷史,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人為之震撼。它歷經滄桑,幾度盛衰,作為后代不僅要更加珍惜,而且還要盡力去保護。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世界的珍寶,是老祖先的智慧結晶。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
見過長城的壯麗,看過西湖的婀娜多姿,領略過北京故宮的宏偉,贊過頤和園的風景如美……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這美麗的敦煌莫高窟。下面,我就帶你走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的佛教石窟遺址,前面是一條名叫宕泉河的河流,面向著東方,南北長1680米,高50米。光看這兩個數字就能看得出來敦煌莫高窟有多么大,多么雄偉壯觀。從外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威嚴的老者看著美麗的祖國進步發展。莫高窟里面有735個洞窟,它們分布得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當然,洞窟中,富麗多彩石窟壁畫肯定少不了了,壁畫一共有45萬平方米,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的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
說道敦煌壁畫,就不得不提飛天,飛天壁畫可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壁畫上飛天,有的在吹簫奏樂,有的在翩翩起舞,還有的在抱著琵琶,輕輕撥動銀弦……莫高窟的492個洞窟,幾乎窟窟都畫有飛天,可見古人對飛天有多么癡迷。
你知道嗎?在第16窟的甬道北壁,還有一個窟,就是藏經閣,這個密室是道士王圓?在清理積沙的時候偶然間發現的。但是,令中國人痛心的是,1905年到1915年這10年期間,有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俄國人等紛至沓來。它們從道士手中騙購了文獻資料近四萬件。
現在,面對著眼前的敦煌莫高窟,我又自豪,又憤怒。自豪是中國有這么一座偉大的建筑,我為祖國驕傲。憤怒的是別的國家拿走了那么多珍貴的中國珍寶。身為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宏偉壯觀的敦煌莫高窟,是藝術的寶庫,是中華兒女的驕傲。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一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導游,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游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么,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游時的參觀重點。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于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為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后,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1000多年。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二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開鑿于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
洞窟像蜂窩一般排列在高低不平的墻上,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
敦煌石窟的壁畫多種多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敦煌石窟的彩塑更是個性鮮明、形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了解到這么多的歷史知識,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莫高窟的飛天壁畫。莫高窟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裙擺飄飄,低頭微笑;有的身子微斜,婀娜多姿;還有的裙帶飄拂,漫天飛舞,別提有多美了!
敦煌的莫高窟向全世界展示了敦煌藝術之美,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三
歷史的浪潮一尖高過一尖,狠狠的拍打著那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夕陽久久的掛在莫高窟的墻頭,不忍離去。仿佛要為我們證明什么,又好像要為我們哭訴什么。是啊,他是當年不公平交易的唯一見證,他是當年那丑惡嘴臉和那呆滯表情的唯一見證。
攔車的人最終沒能攔下,瘦馬踏過他同樣瘦弱的身體,他沒有流淚,只是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馬車和那茫茫黃沙頂上依舊孤單的殘日。久久,沙漠中留下了兩道淡淡的車轍。一場雨,什么都沒有了,曾經的歷史,曾經的騙取,全被這場雨沖刷的干干凈凈,雨過天晴,卻留下了層層的屈辱。王道士的塔依舊佇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歷史的浪潮曾經道經這里,可沒有沖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污漬,也沖刷不掉。無數仇視的目光,一個受傷民族流血的傷口,在他看來,很無所謂。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過是一介平民,一個畏畏縮縮的農民。莫高窟慘白的洞壁顯得刺眼,誰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讓人心碎,誰又能想到那滿是裂縫的泥巴是幾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著,卻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臉上,現在自己是個花臉的罪人。
珍貴的國寶文物,瑰麗的五千年文化,就這樣渺無聲息的漂洋過海,到達了東京,彼得堡,倫敦,巴黎。沒有任何人阻攔,沒有經過所謂的邊關,沒有經過檢查,徑直飛到了國外。只有王道士滿臉的笑容,與那腰帶上綁著的沉甸甸的銀袋在外國人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道士終究是道士,農民終究是農民。在哀嘆文物流失的同時,不禁又慶幸國寶流到了國外,否則,不過是再多出滿地的破磚爛瓦,多出滿洞的石灰。歷史的天空依舊黑暗,只有那慘白的日光無力的照射著王道士的圓寂塔。秋風穿過密密的叢林,卻在這里駐足了,似乎想看清墓碑上的歷史,銘記這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專家們來來往往的穿梭于莫高窟,無奈的用拳頭捶擊著那個塔,但是那個道士卻在一旁冷笑“我已經死了,你再用力也無所謂。
歷史沉默了,久久,敦煌的石窟中才漸漸傳出一聲哀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四
各位先生、女士們好。我是歐玥童,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莫高窟。
現在還沒到莫高窟我先來介紹一下。莫高窟,位于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山危山與鳴沙山之間,宕泉河西面斷崖上。
首先,我們來到莫高窟的419窟里。419窟里有個老成持。我們可以從老成持的微笑微鎖的眉頭中可以看到,他作為佛的得意門徒而高興。雖然他那露外的鎖骨和胸骨來看,算是個不肥不胖的老成持。但是他絕不是一個因苦而導致營養不良的苦行僧,他倒像一個身體壯實的老年行腳僧。
接下來我帶大家到莫高窟的45窟。莫高窟的45窟分為前室、主室。主室里有唐盛彩塑的稀迦牟尼佛、迦葉和阿難二子弟。
最后,我們自由活動,請不要亂吐痰,破壞公物。1個小時后在莫高窟門口集合。過時不侯,車會開走。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五
寒來夏去,秋收冬藏。一首優美的韻詩,一段動人的旋律,一幅山水畫中的飛鳥圖,令人神往,莫名其妙。我們仿佛是“四季旅行”的旅行者,滿懷夢想,手里拿著票根,坐上四季的火車。
接下來的365天,在我的想象中還很遙遠,已經開始了一小步。讓我們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四季之旅”,迎接春天的清新、夏天的浪漫、秋天的收獲和冬天的考驗。
春天回到大地,萬物復蘇。火車經過的春天就是這樣,沒有享受到最后的冬眠,是醉人的美麗。抬頭望去,稀疏的袁野又被綠色覆蓋了。在田野里,洋娃娃在燕子的低語中追逐嬉戲。花肆意。蝴蝶和蜜蜂聞到了香味。當他們忙著摘新蜂蜜時,他們不忘展示他們溫柔的舞蹈。遠處,幾片茂密的樹林顯示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明媚的春天,樹木搖曳,仿佛充滿了綠色的精神。晴晴,“走,下車,和春天跳舞!
“火車繼續行駛。下一站: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所有季節中最可愛的季節。夏天的節奏充滿激情和忙碌。農民們辛辛苦苦播種了第二批秧苗,也感受到了小麥成熟的喜悅。看看田野!
長長的畫面上寫滿了綠色,不僅是綠色,還有五顏六色的果蔬留下最誘人的色彩。紫色的藤蔓,大大小小,交織在一起的西瓜——產生的是充滿活力。學生的學期已經滿了,等著學校的“終極通關”加緊,旋律匆匆。在溫暖潮濕的夏夜,望著滿天的繁星,默默的讓自己的祝福,屬于這個迅速而絢爛的季節。
到了年中,天氣晴朗,秋風蕭瑟。這個季節也是不可預測的,有喜有悲,有孤獨有留戀。田野里充滿了莊稼收割的喜悅,莊稼從春天忙到秋天,這是最渴望的回報。山青水秀,天如洗。耳朵里塞滿了各種音色。“天氣變冷了,我需要更多的衣服!
”“讓我們一起踏上秋天,享受秋天獨特的美景。“——火車還在動。秋天是詩意的,也是悲傷的。我們應該享受這獨特的時光。
雪是冬天的足跡,往往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豐富而空靈。黎明總是姍姍來遲,午后陽光普照的寧靜時光總是早早溜走。在田野里,面貌完全變了。初冬,莊稼收成很好,要么被土地覆蓋,要么光禿禿的。深冬,會有“厚厚的白被”——雪覆蓋著它們。第二年,雪融化成水,滋潤了莊稼。多么精彩特別的一幕啊!
冬天,我們忍受著寒冷和黑暗的考驗,也享受著冬天陽光的溫暖,家人和朋友不經意間給我們留下關愛。冬天,我們也很開心。
隨著冬天的結束,春天不再遙遠。春風和夏雨,秋霜和冬雪,經過一年,一個四季的周期,四季列車的行駛速度正在慢慢減慢,我們的心情很激動。四季之后,我們穿越了千千幾千年,從懵懂幼稚到成熟穩重;敢于打開四季,從四季中讀出自然,讀出永恒事物的規律;感謝春夏秋冬四季,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歲月表情。
四季房車剛剛停穩,就睡個午覺,然后休息一會兒,想想過去的四季,展望未來的四季!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六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張導游,請大家保護它的衛生,不要亂涂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鳴沙山的懸崖上,石窟南北長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五十米,現存洞窟四百九十二個,壁畫四萬五千余米,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身,飛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結束,期間經過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世界上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在旁邊裝飾,還長得又高又密,兩旁栽了粗壯的大樹,便也成了這里一道風景,從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綠樹之間,多漂亮呀!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七
對莫高窟大家應該是久聞大名了,可對莫高窟的來歷不知大家有何了解?原來莫高窟是由公元366年樂尊和尚來到鳴沙山與三危山之間,忽然看到太陽金光四射,照射在石壁上,好像有上千樽佛同時出現。
樂尊和尚便開始在石壁上建造洞窟,在里面修行。后來開洞窟的人逐漸增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形成了現在的莫高窟。
在參觀莫高窟的過程中,聽著導游阿姨的介紹,我感觸很多。看到的壁畫很多被風化,有很多被曾經的外國冒險家買走。其中斯坦因就在1907年時,從王道士手中以很少的價錢買走了莫高窟非常多的文物。根據考證,現在只有四分之一的文物保存在中國了。
再來說說壁畫吧!如果要說我最喜歡的就要數佛祖涅槃的這幅了。因為壁畫上畫著佛祖涅槃后,世間變的非常美好。樹上長的不是樹葉,而是繡著美麗花紋的衣裳和可口的食物,人世間也沒有了戰爭,變成了極樂世界,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坐在回程的車上我就睡著了,那些美麗的壁畫一幅幅走進了我的夢中!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八
天空晴朗,但也是灰蒙蒙的。我走在街上,“太陽在天上照耀,花兒對我微笑,鳥兒說……”正當我滿心歡喜的時候,一個臟兮兮的塑料袋像“悄悄話”一樣向我走來。在我狠下心,奮力擺脫“低語”之后,眼前的景象讓我震驚:塵土隨風飛揚,到處都是“白色污染”的痕跡,汽車尾氣像一張巨大的黑色床單覆蓋了整個地球。天空不再蔚藍,河流不再清澈,鳥兒不再歌唱,花兒不再微笑……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可怕。
……。
“喊……”我噓了很久。原來是夢。感覺額頭的冷汗。想起來很恐怖。如果我們唯一的地球真的變成那個爛攤子,我不知道該躲在哪里。——“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說,他們在空中飛行時,遠遠地看著地球,迎接他們的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球體,藍色和白色的波浪交織在一起,周圍是一層薄薄的水藍色薄紗衣。地球,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如此美麗壯觀,和諧可親。”地球只有一個,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的地球母親雖小,卻是那么無私,慷慨地為人類提供各種自然資源。就礦產資源而言,它們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地質變遷而形成的。如果人們無限制地開采,地球的礦產資源將越來越少。再比如,人類生活所需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和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如果人類隨意消滅它們,它們將無法再生,一步步被耗盡。就像著名的公益廣告:最后一滴水會帶走我們的眼淚!也許,你會不以為然地認為這樣的災難離我們太遠了。但是,仔細想想,災難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上演”得很頻繁了。每年世界各大洲都有洪水,太平洋有赤潮,美國有龍卷風等等。震撼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吧!也許,有人會想:到時候,我們可以搬到別的星球去,一走了之!在這方面,科學家已經證明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只有這個地球可以生存!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拿得好,用在一個節日上,永遠夠用;如果亂拿亂用,不打結,往往是不夠的。”是的,是我們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時候了。
世界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曾經“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心里千斤重……”一首《我的中國心》打動了很多中國人的心。時代變了。現在,由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母親河不再微笑,而是咆哮。美麗的長江變得渾濁、發黃、骯臟,甚至斷流。誠然,人類是自然的主導力量,可以使自然更加和諧統一。于是,各種大型自然保護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自然美,神圣的美,讓我們一起保護她。
作為未來的接班人,要從我做起,了解人類環保的法律法規,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
我們用虔誠的聲音呼喚生命的綠色。為了讓土地美麗,讓家園綠藍,讓我們加入“呼喚綠色”的行列,保護綠色家園。今天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明天收獲一片藍天和綠色的土地。
行動起來,從我做起!
敦煌莫高窟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優秀19篇)篇十九
大家好!歡迎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張。請保護其衛生,不要亂涂亂畫,隨時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明沙山懸崖上。石窟南北長1600多米,上下五層,最高點達50米。現存洞穴492個,壁畫4.5萬余幅,彩塑2415件,飛雕4000余尊。莫高窟規模大,歷史悠久。與山西的云南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并稱“中國的”
莫高窟最早發掘于公元366年,基本結束于公元1217年——年1368年。在此期間,莫高窟成為世界上最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也展示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莫高窟旁邊長滿了草。這些雜草不僅裝飾在旁邊,而且長得又高又密。兩邊種著茂密的樹木,成了這里的一道風景。遠遠望去,莫高窟在青草和綠樹之間。好美!
好了,游客們,旅行現在開始。莫高窟真的很美。祝大家旅途愉快,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