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為了科學有序地進行教學而設計的一份詳細計劃。在這里,我們為大家提供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編寫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一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2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七八年級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掌握古為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實的意義。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2.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導語。
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座右銘。)大家寫這些座右銘是有什么用的呢?(用來激勵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銘”里面的內容應該是激勵警戒自己。(展示“座右銘”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銘”)。
其實“銘”最早是我們古代的一種文體。除了有我們今天的“激勵警戒”之意外還可以稱述功德。一般是銘刻在器物之上。銘的一大特點是要用韻。(展示“銘”的文體知識,“用韻”二字加色標注,引起學生注意。)。
活動2【導入】指導朗讀。
1、銘是用韻的,韻腳是哪幾個字?(學生說。)韻腳讀的時候要清晰響亮。
2、放配圖錄音,學生跟讀。
3、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加以評論,教師點評。
4、集體朗讀。
活動3【導入】教學過程。
一:疏通字詞,文意串講。
1、文章寫的是陋室,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陋室。(教師板書,畫一屋子,引起學生好奇心。)。
教師自語:我把孔子放在屋頂。為什么?因為孔子是圣人,他的話就是真理。所以我們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還是不陋就用他的話給屋子定性。
孔子說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譯?(賓語前置句,現代語序“有何陋”,有什么簡陋的呢?“之”,加強了反問的語氣。)。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簡陋的還是不簡陋的呢?我們來看看原文。(展示《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師解釋此段話。)。
孔子認為陋還是不陋(不陋)。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話來說?(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們讀的時候就不應該是疑問的語氣,而是帶有肯定語氣的反問。(學生自由讀)。
2、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屋子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同學來翻譯這一句話,同時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們要讀得鏗鏘有力。(學生自由讀)。
那你們認為我應該把這句話畫在這個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頂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關鍵部位。)(板書)。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緣何不陋呢,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居住環境優雅。
優雅的環境我們讀得就要顯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經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環境。(學生自由讀)。
你們認為此句話我應該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臺階處,和室外相連。)(板書)。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二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經常與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沒出生于一個富有的家庭。老師認為:衣不在好,整潔就成;家不在富,溫馨就行。虛榮心是要不得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了解一下作者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所表現出的情趣,我們從中或許能領悟出一些道理。
二、展示預習成果:題解,作者。(關于課文題目,誰來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誰來簡介作者呢?)。
三、朗讀:自由讀---點名讀-----范讀----齊讀(點名讀可以簡單點評,大家來聽一下名家的朗讀,注意節奏和銘文的韻味)。
四、交流翻譯。(結合課文注釋自己譯或者與同桌交流,翻譯出來后簡單評論)。
五、疑難詞句。(那么大家還有沒有哪些不會的詞句呢,出示課件)。
六、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同學們已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們請男同學來朗讀一遍課文。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課文,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現在根據老師的問題同學們來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組討論一下。進一步探討課文。)。
1、本文統領全文表達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
(從此句話來看,陋室陋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點?
(1)自然環境--------優雅。
(2)交往人物---------儒雅。
(3)日常生活---------高雅。
(各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句子)。
那么詳細地描寫陋室單純是為了給陋室作銘嗎?不是,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將自己的志向情操表達在具體事物上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這里作者托的物是什么,表達的是什么志?(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3、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華寶貴,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用山水來引出陋室,用的是類比的手法。類比是將性質,特點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處。
我們第一課不是用的類比手法,托的物是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不甘沉默積極進取的精神。
你還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出此類“類比”嗎?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會讓陋室生輝,我也會像諸葛子云那樣受到后人的景仰。
七、小結課文。(課文通過山水用類比來引出陋室,點明陋室不陋是因為作者德馨,再通過具體描寫陋室的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來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為諸葛亮、揚子云,表明他的志向與抱負)。
八、質疑問難。
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十、當堂背誦。
十一、課堂小結。從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么?
十二、仿照作者的寫法,給自己熟悉的物品寫一篇銘,比如桌子銘,鉛筆銘,電腦銘。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三
說起《陋室銘》,是我兒時難忘的記憶。自記事起直到小學畢業,當時的小學生是不學古文的,不像現在的孩子,古文也已經納入正規的教育課本。但我童年時期就能夠背誦這篇當時讀起來很生澀的《陋室銘》,到現在都熟諳于心。當時家庭的貧困現在時無法想象的,兩間低矮的土坯房,說是兩間,也就有現在的一間稍大一點,整座房屋基本沒有什么磚塊鑲嵌。兩邊鄰居全是高出1米以上的磚房,使得本就低矮窄小的房屋更顯得“破敗”,不過以當年兒時的眼光倒不覺得什么,只是覺得不如別人家的房子好而已。父親母親和我們姊妹四人,六口人就生活在這樣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斗室”內。
一年春節,別人家都買紅裱(寫對聯用的紅紙)貼對聯,我們家別說沒有多余的錢去買紅裱,即使有錢買來紅裱也沒有地方去張貼,連能貼對聯的大門都沒有。母親就跟父親說“別人家都貼對聯了,咱們家連副對聯都沒處貼”。于是父親就拿出一張一開大的白紙,潑墨揮毫,寫下了這首《陋室銘》。父親的毛筆字是遠近聞名的,寫完后就貼在屋內墻上,并教我誦讀。白紙薄而脆,時間一長就裂開了,而且土坯墻上也粘不牢固,這時候,父親就會重新寫一張。所以這幅《陋室銘》就循環著一直掛在了陋室的墻上,讀的多了慢慢就背過了。
我給兒子講這些的時候,兒子一句話也不說,靜靜地聽著。我跟兒子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另一種解釋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老婆說“你給他講他也聽不懂”。我說“現在不懂,聽多了會懂得,這就叫‘熏陶’”。希望他以后能明白。
等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家在所有人的驚異的目光中進行了第一次搬遷,而且是比別人家一點都不差的10間磚房。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如此貧困的家庭竟然能一次建起10間磚房。從此我們家告別那間生活多年的破舊祖屋,新房子寬敞明亮,對我們來說就像宮殿一樣輝煌。當然我們不知道也想象不出這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父母是在生活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積攢出來的。xx年我們家進行了第二次搬遷,住房條件更好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個家也被稱作“老家”了。
父母的安貧樂道永遠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即使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因貧困而自卑,沒有仇富攀比之心。母親的樸素與堅韌,父親隱忍淡泊、樂觀而豁達的生活態度深深的遺傳在兒女的血脈之中。父母操勞一生,本該享受兒女盡孝,清享晚年的時候,卻雙雙疾病纏身,去年就在二人金婚即將到來的時候攜手而去。正如兩顆星,在此間墜落,卻在那方升起,永遠微笑著注視著我們,璀璨而持久的光輝照耀我們一生。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四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五
1.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劉賓客集》。
2.本文選自《全唐文》,我們學過他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為簡陋。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成為一種文體。特征:一般都用韻。
二、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寫陋室環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語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達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
10.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1.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三、文章主題。
文章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
1.一層:點明全文主旨,說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層: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了作者高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三層:總結全文,點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題,以“德馨”二字統領全篇。
3.本文的寫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內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用到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1)對偶、比喻、起興、類比。(2)以虛襯實,以比喻起興,用類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2.“仙”和“龍”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語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對陋室進行描寫的?突出了陋室怎樣的特點?
寫居室環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閑、雅的特點。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什么修辭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處?
(1)對偶、擬人(2)“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5.文中有兩處用了實寫和虛寫相結合的方法,分別是哪兩處?
(1)實:談笑有鴻儒虛:往來無白丁。
(2)實:可以調琴素,閱金經虛: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可以調琴素”照應了哪句?“閱金經”照應了哪句?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語句是哪幾句?有怎樣的寫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
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話作結尾用意何在?
以反問作結尾,引人深思,呼應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總結全文,隱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結尾提出兩個歷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諸葛亮深居茅廬,但才高德昭,楊雄才學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這兩位先賢自比,說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這是類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話,用反問的形式呼應了前面的“斯是陋室”,準確地點明了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你是否贊賞?安貧樂道贊賞。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個?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舉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杜甫草堂錢鐘書的書齋。
13.本文描寫陋室環境清凈淡雅,你喜歡這樣的居室環境嗎,為什么?
喜歡因為這樣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質有極大影響。
14.本文作者結交的朋友都是“鴻儒”,你喜歡結交什么樣的朋友,為什么?
正直、善良、上進的朋友;因為這樣的朋友對我們的成長有益。
15.請談談你對本文開篇的看法?
本文開篇連用兩個比喻起興,以虛襯實,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龍”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類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發生。
16.請就本文對陋室的描寫從內容或寫法上寫一段評注性文字。
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描寫處處緊扣“惟吾德馨”一句來寫,既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證,又為本文結尾“何陋之有”張目。
六、對聯。
1.琴棋書畫般般皆雅致。
春夏秋冬季季有閑情。
2.志雅趣雅陋室雅。
才高藝高品德高。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六
一、解題:
1、銘:起初是鑄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后來發展成為一種述功記行的文體,有時也用來警戒和勉勵。如墓志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2、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陋室銘〉一文,并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二、交流預習體會。
課前都叫大家預習過課文,那么下面我想提問幾個同學,你是怎樣預習這篇課文的?
在預習的過程中,你解決了哪些問題呢?你又遇到了什么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學習體會說出來。)。
三、確定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解決生字。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3、能簡要概括課文的大意(主要寫了什么:如本文主要從哪些方面寫陋室?)。
4、思考:學了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示?
5、熟讀,力求能背誦課文。
四、指導學生自學。
1、讓學生自學。
2、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3、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五、深入學習。
1、本文從哪些方面來寫陋室?請找出相關句子。
2、你喜歡陋室的主人公嗎?為什么?
3、從陋室的主人公身上,你學到什么?
六、拓展思維。
七、品味語言,練習背誦。
1、讓學生朗讀,并說說讀后的感受(你覺得這篇文章好讀嗎?為什么?)。
2、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
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上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名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于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3、練習背誦。
八、課文總結。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七
陋室銘(劉禹錫)。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3.聯系現實對《學生銘》談看法并仿寫。
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簡介劉禹錫、陋室銘的來歷和“銘”這種文體。(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后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2.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
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可以給課文內容配上怎樣的畫面。
3.提供一些畫面讓學生們匹配相應的課文語句。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
先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你知道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全班交流。
學生發表見解并評價。
四.聯系現實,發表見解。
出示仿寫篇《學生銘》,提要求。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作弊則靈。
斯是教室,唯我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
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
可以打瞌睡,觀窗景。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
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
心里說,混張文憑。
學生交流談看法。
五.學生仿作。
提出要求。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游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八
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品質和志趣追求。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具體“物”的分析與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體會作者的志趣和品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高雅志趣的追求以及面對挫折樂觀不屈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教學難點。
體會托物言志的“志”。
教學過程。
導入。
ppt上展現“陋室”。師:同學們看,這是一間什么樣的屋子呀?生:(破舊、小、偏僻……)。這樣一間破舊的小屋子,里面只容得下一張床、一個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讓你們一直住這里,你高興嗎?生:不高興。但是屋子的主人卻不以為陋,自得為樂,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禹錫的《陋室銘》。(板書)。
新授。
走進作者,了解背景。
師:“銘”是什么意思呀?生:用來警示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章,一般押韻。師:我們生活中經常用來警示自己的叫什么銘?提示:有人以前刻在課桌上提醒自己的。生:座右銘。師:那用來稱述功德的銘文我們一般叫什么呢?生:墓志銘。銘文還有個特點,一般會押韻。我們翻開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哪些字押韻,壓了什么韻呀?(名、靈、馨……in/ing)。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劉禹錫,上節課讓大家回去預習,現在誰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劉禹錫的生平?生: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他熱心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改革失敗后多次被貶,這篇文章是他被貶和州刺史時寫的。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現在哪位同學來讀一下ppt上的字詞,并解釋它們的意思?生:德馨,品德高尚……師:他解釋的對嗎?同學們給他一點掌聲。師:好,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作者寫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大意,那我們現在一起來讀一遍。生齊讀。現在給同學們3分鐘的時間,把課文翻譯出來。如果有不會或者不確定的,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一會我請小組代表來發言。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背誦并默寫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如:“之”的用法;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難點:
誦讀中進行板書設計活動是重點,難點是理解寓意。
準備:
1、學生:預習并完成《高效課堂》中“預習感知”練習;
2、教師:相關課件。
課時:1課時。
過程:
一、導入:(課件)。
問:本單元我們探究的主題是什么?(請學生回答)。
二、了解預習情況:(課件)。
同學們:在預習課文時,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下面這些你們掌握了嗎?
1、給下列字注音并解釋:
德馨()。
案牘()。
鴻儒()。
亂耳()。
2、解釋重點字詞:
則斯名德馨。
3、翻譯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4、找出相關句子:
文中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
寫陋室中人的句子是:
寫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5、銘文的知識: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請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哪個?
明確:in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三、學習活動:。
1、誦讀、設計板書;。
(1)范讀;
(2)學生練習誦讀;
(3)分小組反復誦讀,設計板書;
(4)設計交流。(課件)。
板書設計:《陋室銘》劉禹錫。
山(仙)名陋室。
水(龍)靈德馨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諸葛廬。
子云亭以古人自比。
四、問題探究:(課件)。
1、提出問題;
作者寫陋室不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分組探究;
3、引導交流。(課件)。
小結: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課堂檢測:默寫短文。
六、課堂總結。
七、作業:《高效課堂》相關練習。
王仁洪。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為它作銘,托物言志,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問題導入法。
誦讀教學法。
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里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為……)。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適時解題目: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那么“銘”怎樣理解?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了解“銘”的特點:
作者及背景介紹。
1、作者。
2、背景。
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當時他熱心幫助一個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對宦官勢力。失敗后,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了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對大江居的三間毛屋。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非常快樂,于是就寫下了《陋室銘》表達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負。
誦讀課文并翻譯。
讀一讀: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教師范讀,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齊讀,讀出感情。
翻譯全文:
學生合作翻譯。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里指品德高尚。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一
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就沒有飛躍。反思是思想者的靈魂,老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既可以及時彌補教學中的“遺憾”和修正“失誤”,又可以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有利于優化下一輪的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滿堂灌,氣氛枯燥,學生沉悶,而現在新課程的實施給老師留出了很大的'創造空間,使我們能擺脫傳統教學中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使課堂充滿活力。
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因為是文言文,我總擔心學生不理解,學不來,因此整節課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無精打采,一堂課下來往往成效不大。課后我作了反思: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包辦太多,缺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培養,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而且我還忽略了本課的一個重點:指導學生熟讀成誦,在誦讀文章中體會文章的意境。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指導,讓學生的讀中體會,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二
1.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于人體后,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三
2.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背誦并默寫課文。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過渡: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托物言志。
本堂課的最大優點在于朗讀環節,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節的發言,形式過于單調,沒有充分發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后注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采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于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后,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后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四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為它作銘,托物言志,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問題導入法。
2、誦讀教學法。
3、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課間音樂欣賞――古琴曲《陋室銘》。
一、導入新課,引出陋室。
1、展示ppt圖片: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里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為……)。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偉大的詩人一樣,他被譽為“詩豪”。他就是唐代劉禹錫。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吧。
2、作者及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他和柳宗元支持王叔文等人進行政治改革,反對宦官勢力,變革失敗后,他幾經貶謫,后來被貶到安徽的和州做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讓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便寫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又把劉禹錫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即興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把他調到縣城中的一間房子中,這間屋子僅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劉禹錫又提筆寫了一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面對這位勢利的縣令,劉禹錫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一篇文章,后來被刻在石頭上。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千古名篇《陋室銘》。
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
3、解題。
陋室:簡陋的屋子。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是歌功頌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中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二、感知課文,感受陋室。
1、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學生齊讀,注意字音和節奏。
(3)、教師范讀,讀出感情。
2、
疏通文意。
(1)同桌合作,翻譯全文。
(2)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三、品析課文,欣賞陋室。
1、提問:作者心里的陋室如何?(陋室不陋)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小組合作探究:作者怎樣來描寫陋室?用“我從文中。
可以看出陋室不陋,因為它寫了。
表現了陋室。
的特點。”格式作答。
(1)陋室的環境。
回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在我們的眼中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很久沒有人住過,補修過,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
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簡陋呢?(不是)。
賞析句子。
回答:對偶、擬人。
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這樣,我們就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一種生機盎然、春意正濃的幽雅的環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居室環境――清幽雅致(板書)。
(2)過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個陋室里.常與學識淵博、才華出眾,高談闊論的人交往。
適時提問:為什么要寫這些人?
教師講解:因為通過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交往人物――賢良儒雅(板書)。
問:你怎么看待作者的交友之道的?
正反兩方面作答均可。
(3)過渡:當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閑適、安貧樂道。
日常生活――高雅脫俗(板書)。
(4)作者明明在贊頌自己的陋室不陋,為什么又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師講解:諸葛廬、子云亭都是最簡陋的屋子。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西漢的文學家。雖然他們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由于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房屋聞名天下。作者用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證明我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從政治上,文學上干一番事業被后人所敬仰。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
人生抱負、志向遠大(板書)。
類比手法的使用。
3、賞析文章開頭的作用。
運用類比的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揭示文章的主旨,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4、賞析文章結尾的作用。
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總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四、深入探究,感悟陋室。
1、情景再現――縣令駕到。
想象知縣到了和劉禹錫的對話。
2、裝扮陋室。
我準備了一些簡單的物件,供你選擇,看看哪些適合擺在劉禹錫的陋室之中?選擇之后,請說出你的理由。
(1)文房四寶。
(2)虎皮太師椅。
(3)官府的公文。
(4)佛經。
(5)不加裝飾的琴。
(6)錦衣玉食。
(7)先秦諸子散文。
(8)金碧輝煌的牌匾。
小結:在劉禹錫看來:金銀于我若糞土,名利于我若浮云;斗室一間,簡陋異常,但是有青苔碧草、知音相伴,如此愜意之境,正是我劉禹錫的鐘愛啊!
3、本文表現作者怎樣的情感?
作者借贊美陋室,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4、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五、拓展延伸,仿寫陋室。
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課堂小結: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這種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2、模仿課文寫作銘文。
六、總結提高,再誦陋室。
學習了本文,我相信:劉禹錫的陋室情結,劉禹錫的高潔傲岸、安貧樂道,劉禹錫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蓮花一般的純潔,都將深深感染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也將隨著《陋室銘》的代代傳誦,而繼續感染著后世,成為永不凋謝的奇葩!
七、作業布置,記住陋室。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或追求通過某些物品表現出來。
最新陋室銘教案板書設計大全(15篇)篇十五
梁平縣柏家初級中學秋季公開課說課稿(修訂稿)。
上課年級:初級1班。
上課教師:鄧厚甜。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說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
確立依據:文言文距離當下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著不同,學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就必須把文言文轉換成通俗易懂的現代文,只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定位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
確立依據:背誦一直是學生最頭疼的問題,且課后要求學生能默寫,本篇課文的篇幅短小,駢散句結合,韻律十足,讀起來瑯瑯上口,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本單元的所有課文都要求背誦,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學生成績在98至108分之間,屬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學當中盡可能減輕學生負擔,將問題簡單化處理,以符合學生情況。
五、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另外還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利用游戲、比賽等方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藉此落實教學目的。
2、討論法:本教學法的優點在于,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4、多媒體及游戲、比賽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六、說學法:
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以答問形式背誦課文,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設計意圖:采用類比導入,圖片展示能夠激發學生對本文內容的初步感知,通過物件與使用者的關系,引出題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與主人劉禹錫之間的關系與導入的兩對“物-主”關系一致。)。
(二)誦讀: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設計意圖: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有目標地讀,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5分鐘內至少讀3次。)。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語: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設計意圖: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所以本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結合課后注釋,利用所積累文言詞匯進行翻譯,教師適時地指導與歸納總結。)。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陋室環境清幽。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閑,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此環節既讓學生從分析課文中獲得情感體驗,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設計意圖:《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這里所講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讓學生學習這種表達方式,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這個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芍髦?br。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學生能夠“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此環節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在歸納過程中去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
(七)朗讀、背誦比賽。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找兩位同學分別負責計時和內容判定。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背誦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生與鞏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設計意圖:這里主要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讓學生將本文中感受到的偉大情懷,運用到自身,體現出本文的現實意義。)。
八、說板書。
陋斯是陋室。
陋主人品德高尚。
室環境清幽安貧樂道。
銘不陋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
托物言志。
(設計意圖:板書內容是對文章的整體梳理,可以使學生能通過板書對文章脈絡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鄧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