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大學畢業生村官個人工作總結發言稿(精)一
初夏已至,離別的腳步也快要走近了,彈指一揮間,四年完美而艱辛的大學生活猶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進昨日。
此時站在漫漫求學道路終點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昔日的點點滴滴,林林總總,躍然而起,歷歷在目。
此時應對著我可愛的同學,應對著美麗的學校,我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只字難出。
以往是多么的盼望著早些離開學校、離開宿舍、離開課堂、離開書本……離開學生的稱呼……,但到了此時,才明白,自我對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
在那里,留下了我最最完美的回憶和記憶。
回憶當初,初入學校,對什么都如此陌生卻又好奇,于是憑著各種興趣選擇了各種生活方式,體會了各種成功和失敗、辛酸和汗水、苦澀和甜美;在那里,認識了很多的人,有的成了朋友,有的只是擦肩而過,有的甚至會對彼此吝惜一個微笑;在那里,體會到了感情的滋味,歡笑和爭吵、甜蜜和苦惱,還有種種無奈和嘆息。
始終認為自我很努力,很珍惜,但為何到最終還是覺得自我做的不夠、還會有這么多的遺憾總是回頭想,某些事如果當初換種方式處理會更好,但已無濟于事,上天不可能再給你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即使真的重新來過,我們又能否預知事情必須會像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生活總是這樣一天天的過著,甚至在前一天還感覺是理所應當、無所謂的,但到此時,卻突然間才感到了太多的無可奈何,感嘆為何不活的更有意義。
四年,似乎很長,但此時卻覺得是如此短暫,往昔依舊,眼前重復的竟然是四年前的光景,最可怕的是,記憶絲毫沒有模糊。這才重新感嘆,時光荏苒。時間能夠證明一切,時間能夠改變一切,時間能夠解釋一切,時間能夠成就一切。
四年來第一次走進校門的欣喜;第一次住進團體宿舍的無眠;第一次生活拮據到每一天只能干啃饅頭度日卻也硬著頭皮不向任何人求援;第一次在一天之中獨立處理n個問題時那種緊張與解決問題后的興奮;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四年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每次都會發生什么、改變什么,每次都是很努力才會做到,每次過后都會興奮很久。
生活有時卻總是如此反復,記憶也不會因為時間而消退,有些人、有些事,本以為過了就不會再想起,不會再在心靈上再次迭蕩,但不知不覺間,很多事情已經在記憶中打上烙印,成為永恒,很多人也已經在心靈深處定格,任憑你怎樣努力,總揮不去、抹不掉、忘不了......
思維很亂,想到很多卻不知如何描述,更不知從何處說起。記得四年前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夜仰望星空,幻想著完美,想想那時真是太有時間了,也太容易滿足,為實現一個小小的并且很容易到達的愿望而興奮不已。如今的星空依舊,人卻變的好現實,現實到甚至不愿把時間浪費到抬頭望星空,時間把自我變的雖不算成熟卻務實了好多。
我明白天上的那顆星星一向在看著我,卻不明白她是高興還是難過,我們已經好久沒有交流。
以前最不喜歡的就是站在相機前,此時卻格外的渴望,甚至不放過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身邊的每一個朋友,期望借此能留住點點隨手可得的完美;以前最不喜歡的就是對著酒瓶吹,此刻卻總想拿起電話,哪怕隨便找個朋友聊聊過去;以前總是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學校閑逛,此刻卻想整夜呆在學校,即使一個人也好;以前最不喜歡學習,此刻卻想整天呆到圖書館,印象中好象還沒有安安靜靜的在那里呆過一整天,不覺間卻覺得那個地方格外的親切,格外的可愛。
一切的一切都成往昔!
2023年大學畢業生村官個人工作總結發言稿(精)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三年的大學生活已經接近尾聲。人們都說大學是半個社會,大學生活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成熟。的確,這三年,我成熟了不少,再也不是個嫩嫩的男孩。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使我不得不學會了獨立,學會了怎么生活。大學里,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傷感,有人生的百態,在學校里,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雖然我的大學生活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但我還是很珍惜這個難忘的經歷。
我的大學生活不算的成功的,在這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并不快樂。因為我所學的專業不是我喜歡的專業,也不是我擅長的專業,學習好象只是應付考試,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近。好象夢中驚醒,突然想到要畢業了,自己卻好象什么都沒學到。上課的內容似乎夠還給老師了,四級考了三次,成績一次不如一次,一道感覺很簡單的面試題,卻偏偏答不出來。回想從入學到畢業,我到底是怎么過的?回憶這三年里的一幕幕,我開始后悔了,后悔自己不應該那么頹廢,卻已經沒有機會再重來,人生總是這樣,只有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大一剛進學校,有很多新鮮事物吸引著我,那時的我是充滿熱情的,那時經常跑圖書館,盡管我只對里面的小說感興趣;熱心于學生會選舉,盡管最后沒有成功;積極參加運動會,盡管名次并不理想;積極參加合唱團,盡管在最后的和聲我們唱得亂七八糟。但是,至少那時的我是積極向上的。大二,少了一些新生的激情,生活開始變得平淡。上課,上網,游戲,吃飯,睡覺,幾乎構成了我全部的生活。盡管有向黨靠攏的想法,但只能望而卻步,因為我大一有課程重修。郁悶,彷徨充斥著大二一年的生活。大三,課程很多,好象所有的時間除了上課,也剩下沒多少了。這段時間的壓力也比較大,以為我不僅要保證所有的課程都能通過,還要準備畢業后的出路:或著工作,或者繼續深造。這段時間是大學以來最充實的,我徹底拋棄了頹廢,用盡全力去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這三年里,確實有不少遺憾,沒做過學生干部,沒有什么獎狀,沒體驗過拿獎學金的喜悅,沒能加入中國共產黨。只希望還有機會,給我多兩年時間去把過去的遺憾補回來。可惜時光一去不返。
總結大學生活,簡單的說,應該學會做人。關于大學里做人,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自我尊重
一般說來,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在我們做事的時候往往難以每次都真正上實施。自我尊重,還要自我包裝,注意自己的外觀形相,讓別人尊重自己其實是一種更高的自我尊重。
2、為別人著想
現在的社會需要合作,需要團隊,忘記了隊友的利益很多時候就等同于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利他在競爭過程中往往轉換為了利己,因為對方獲利了,他必有成功的道理,這些恰恰給了自己一個彌補缺失的機會,為以后獲取更多的收獲奠定基礎。在學習工作過程中不應忘記了給你的競爭對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協助對方實現他們的目標。
在生活中,和諧的寢室環境,社交圈環境更多的需要你不斷的付出,隨時隨地的為別人的利益著想,考慮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周圍人有沒有不好的影響。有句話說:”付出總有回報”,我覺得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沒到或者是你更本就沒有覺察到。
3、適應環境
這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最需要的基本能力。現在社會,是一個飛速變化的社會,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適者生存在這里無需用語言來解釋。讓自己適應環境,讓環境接納自己是我們跳進這個社會圈首先必須學會的。然而,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抱怨高考失利,抱怨周圍的同學,抱怨周圍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氣氛,整天在那里干些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做一些消極的事情,浪費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又一無所獲。人活著應該要有一種精神: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改變現實。當我們走上社會,我們和一個初中畢業的打工者一樣,都是出賣勞動力,很多方面我們甚至都趕不上他們,這就需要我們閣下自己的“尊貴”地位,從基層干起,從點點滴滴干起,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受教育的價值!
4、決心、雄心和恒心
一個真正優秀的大學生應該保持雄心!在現實的前面還要放好雄心的位置,任何時候都對自己的努力滿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規劃下的目標,可以作為激勵的一個來源,引領困境前行!決心沒有大小,可以是很小的,堅持每天打開水,每天拖地板,堅持每天都對自己笑笑都是無價的。執著是一個人最難得的品質,揚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經久必成!有了雄心,決心,我們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無聞,持之以恒的按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情了。
2023年大學畢業生村官個人工作總結發言稿(精)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星移斗轉,又到了六月,又到了要相互道別的日子。今天,我們在雄偉的建南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大學2019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歡送今天畢業的316位博士研究生和2469位碩士研究生。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嶄新人生旅程的2019屆研究生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愿!向所有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默默奉獻的師長、親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們請了兩位學生家長代表上臺與我們一起為你們祝福并見證這幸福的時刻,一位是經濟學院碩士畢業生梅布拉圖同學的父親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長塞尤姆?梅斯芬先生;一位是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畢業生黃乾生同學的父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農民黃建珊先生。梅斯芬先生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在他擔任埃塞俄比亞外長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他多次訪問中國始終不渝地推動埃中友誼的不斷發展,他非常希望埃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為此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中國學習,梅布拉圖同學很有遠見,選擇了美麗的廈門大學作為自己的學校;黃建珊先生是位世代務農的農民,我剛剛握著他的手非常的粗糙,一看就知道是一雙飽經勞累的手,他就是用這雙手撫育、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博士生,10多年他默默地支持自己的兒子完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業,現在他的兒子圓滿地畢業了,馬上就要成為中科院的一位科技工作者,他專程放下農活趕來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這兩位都是偉大的父親。讓我們鼓掌再次歡迎他們及各位家長和親人的到來!
同學們,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三十年的高速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人們在贊嘆繁榮與進步的同時,也在抱怨污染與貧富分化;人們渴望著工業化帶來的生活激情,同時也日益感受到競爭帶來的沉重壓力;發展讓空間變小了,讓時間變短了,“人生苦短”、“光陰似箭”,這種感覺現在是萬般的真切!可以說,在座的一代青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只有敢于應對挑戰,才有可能得到機遇。在挑戰面前是接受還是退卻,成了我們每個人必須作出的選擇。為此,每當畢業來臨,同學們要告別母校,奔向社會接受挑戰時,我常常在想我們的同學究竟作好準備沒有,作好應對困難接受挑戰的準備沒有?根據我個人的觀察與思考,一個人要能夠戰勝各種挑戰,要有三件法寶,即知識、才干與心態。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具備應有的知識與才干去面對挑戰,所以我想僅就心態這一問題說點看法,算是在這畢業相聚相互道別的珍貴時刻,我給同學們的一份祝福!
七年前,在我接任廈門大學校長之初,有一位記者問我,你上任后最想為廈大做的貢獻是什么?我說,我想為廈大做的事情很多,但最想做的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廈大學生的自信心。去年12月我和我們的之文書記一道率團到香港參加我們的廈門大學香港校友會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活動,活動期間我們的校友香港證交所主席(當時是候任主席)李小加博士告訴我,說他幾年前看到一篇報道說我當任校長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廈大學生的自信心,他說他非常贊同我的看法。我說是的,我說假如現在有人問我你這七年做了那些你自己感到滿意的工作,我會說自己最滿意的就是廈大學生的自信心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為什么我如此重視學生的自信心?因為我認為自信是一個人最重要最可貴的正常心態,或者說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什么是自信?翻開辭海辭典和各等著作,對自信有多種的解釋。我的解釋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在社會上有一個合適的位置,自己能與社會和諧相處。哪怕這個位置一時不合適,經過努力或調整會達到合適。對于心態也有多種的描述,樂觀的心態、悲觀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消極的心態、自由的心態、保守的心態等等,但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劃分是自信、自卑和自大這三種心態。因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心態,而且這三種心態又是相互關聯的,過于不自信很可能就變成自卑,而過于自信盲目自信很可能就變成自大。自卑與自大也會相互轉化,自卑的人常常表現得非常的自大,而自大的人一遇挫折往往就變得自卑。一個人在心態上無論是自卑或自大,他往往都無法擺正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都很難與自己的周圍和諧相處。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也正確地看待他人,才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與整個世界和諧地相處。
當然,心態是世界上最復雜最多變的一種精神狀態,一個人的心態往往是自信、自卑、自大交織在一起,只有自信,而沒有自卑或自大的人是極少極少的。因此,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有自卑或自大的心態時,不必緊張,只要正確對待,并加以調整就好了;但怕的是我們自己意識不到自己有這樣的心態。所以,當你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麻煩的時候,你一定會尋找發生挫折或麻煩的原因何在,千萬記住,在查找原因的時候,首先查查自己的心態,是不是因為自卑或自大的心態影響了你的生活與工作,給你帶來了挫折與麻煩。
說到這里,我由衷地期望在座的各位同學都能保持一個自信的心態,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必不可少的一個分子,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員;相信自己能為這個美好的世界增光添彩,能為這個美好的社會添磚加瓦;相信自己能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地相處。有了自信的心態,你就會懂得幸福、懂得美好、懂得寬容、懂得感恩、懂得責任、也懂得奉獻;有了自信的心態,你就一定能為自己的理想而腳踏實地地不懈奮斗,可以言敗,但永不言棄,失敗了查找不足重頭再來繼續奮斗;有了永不言棄的精神,勝利一定屬于你;有了自信的心態,你會無比的感恩這個社會、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所有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從而當自己有能力時你就會盡自己所能去報答和感謝他們。總之,自信的心態會讓你活得自由、活得自在,會讓你為了這個美好的社會而辛勤地勞動同時也盡情地享受。
同學們,朋友們,廈門大學是一所自信的學校,“自強不息,止于至善”這八字校訓是何等的自信!廈門大學在自己建校90周年的歷程中,無論多么的艱難困苦,從來沒有言棄,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地奮斗。同學們,我希望你們始終牢記自己的校訓,以自信的人生態度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離別的時刻最為珍貴,我不能更多地占用各位寶貴的時間了。今年的鳳凰花開得特別少,我感覺好象這鳳凰樹有點舍不得與各位親愛的同學說告別,我也一樣。但不管如何不舍,還是要與各位說聲再見!同學們,朋友們,明天你們就要邁出校園,投入火熱的新生活,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此告別之際,我要重復一句話,這就是:請你們相信,當你們走出校門之后,不論走到哪里,都會有一個忠實的,可信賴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她愿意與你分享成功的喜悅,更愿意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這個朋友就是你們的母校——廈門大學!
最后,祝各位同學鵬程萬里,一路平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