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生活隨筆教師生活隨筆篇一
今年的假期顯的格外忙碌,從6月底孩子開始放假開始,我和孩子都沒有閑著。
暑假終于開始了,孩子是多么的高興和開心,當我告訴她還要上假期的數學班,她的心一下從熱情四火的夏天到臘月寒天的冬天,凍著不動了。嘴巴里念著:“怎么還不能休息,我都上一個學期的課了,我的天呀!命好苦啊!”我只能苦口婆心的安慰她:“孩子,媽媽也知道你很辛苦,咱們為了能把知識掌握的更好,再辛苦一下吧!”當時,我真想說出我的真心話:“孩子,咱們不學了,放假。”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因為我和大多數的學長一樣,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方向(小升初的擇校),也許這就是大人的虛榮心在做怪,讓我想起一句話: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還是有差距的,恨恨心吧!我的孩子還是比較聽話(聽說聽話的孩子沒理想j),最后被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但我個人感覺效果并不是太好。
數學課上完了,孩子又迎來每年鋼琴的考級,但是這個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一件事,因為我們已經學了五年的琴,鋼琴也就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曾經問過她: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一項愛好,你會選哪個,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鋼琴”,讓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當然,我們在學琴的道路上也遇到很多困難,在她剛開始時,也有一段棄學,在我不懈的努力下,堅持了下來。
還有英語課。英語,孩子對它不煩感,因為英語班有幾個小伙伴,在一起玩的很愉快。英語老師也是賞罰分明的,如果這次沒有考到90分,就要受罰,而且不能回家還要補考l;如果這次考到95分以上老師會有獎勵,連續五次95分以上就會有獎品呦!所以一直激勵著孩子(孩子是要哄的)。
我通過以上,我想通了:孩子一定要讓她們干自己喜歡的事,要發現孩子的熱點,每個孩子的熱點都是不一樣的。但我還覺得不能太放任孩子,因為孩子畢意年紀小,在有些方面心志達不到,當然也有心志成熟的孩子,有想法、有主見。即便是這樣,家長也還是要當好孩子的“領航燈”。
我們忙碌的假期就要接近尾聲,我們希望明年的假期可不能再這樣了!
教師生活隨筆教師生活隨筆篇二
清明節前回家祭掃,沒有遇到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一路奔波,終于踏上歸途。高速路上卻碰到接二連三的一起連著一起的車禍,我們的車以六十邁的速度“龜速”行駛著。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快兩個小時了,還沒有看到希望。坐在副駕駛座上昏昏欲睡的我,忽然聽到兒子興奮地喊:終于快到家了!我一下就醒了,車終于從繞城高速上要駛入收費站。
路邊,匝道旁的幾棵行道樹映入我的眼簾,我驚呼:停車,停車!那是榆錢!匝道上的車速也不慢,幾棵長滿嫩黃色榆錢的樹在我的眼前一晃而過,出于安全的原因,我沒能下車去摘榆錢,心頭有點小小的遺憾。兒子好奇的問我:媽媽,什么樹上還會長錢呀!九歲的兒子,從來沒有吃過榆錢,也沒有見過榆樹!我告訴他,那是一種長在榆樹上的一嘟嚕一嘟嚕像銅錢形狀的可以吃的東西,因為形狀長得很像古時候人們用的圓形方孔錢,所以人們都叫它“榆錢”!
仿佛還是在昨天,爺爺坐在家門口的樹墩子上,穿著他的那件深色的大棉襖,手里拿著那個熟悉的煙袋鍋,一面從小布袋里裝上一袋煙絲,點上。抽一口,然后,在那一圈一圈升騰起來的煙霧里,他開始給我們講那些曾經的過往。這個季節,他總會指著那些高大的榆樹對我說:榆樹可是救命恩人呀!五八年的時候,沒啥吃,我們就吃榆錢,榆錢吃完了,就該吃榆葉了,榆葉摘下來放在面條里當菜吃;榆錢榆葉都吃完的時候,就把榆樹皮剝下來,曬干了,磨成面蒸成饃吃……我不知道五八年是什么時候,爺爺他們究竟窮成什么地步,我只關心,榆樹皮蒸成的饃饃好不好吃,因為我從來沒有吃過!
母親總會在清明節前后,拿起長長的鐮桿,把高高的榆樹上面新長出來的嫩嫩的黃綠色的榆錢連枝砍下來,我們拿著籃子小心的躲過掉下的樹枝,把榆錢擼下來放在籃子里。有時候也會淘氣的爬到樹上,拽下一串榆錢,直接就放在嘴里大嚼起來。原生態無污染,不會擔心沒有洗,吃了以后會生病。榆錢沒有槐花的香甜,卻自有一股隸屬于這個春天的獨有的清香,在嘴里吃起來微微發甜。樹下的仰起頭指揮著,樹上的我們拿著鐮桿砍著,春日里的暖風里,我們都知道,今天又有一頓好吃的榆錢飯了!
摘回來的榆錢,母親把它們洗好,放在篩子里晾的半干,然后放在蒸鍋的的篦子上,鋪上抹布,再放上拌上白面或者玉米面的新鮮的榆錢,大火燒開,十幾分鐘,蒸榆錢就新鮮出爐了!澆上蒜汁,可以當成一盤菜,也可以當成一頓飯,春日里各種各樣的蒸菜,總是能勾起我們的味蕾,讓我們開心的接受這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和兒子這么大的年紀,我們都是一群“猴”在樹上的“熊孩子”,高高的樹上摘榆錢,沒有絲毫的緊張與害怕,有的只是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屬于孩子的嬉鬧,我們的快樂從來都那么簡單!
教師生活隨筆教師生活隨筆篇三
清明節前回家祭掃,沒有遇到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一路奔波,終于踏上歸途。高速路上卻碰到接二連三的一起連著一起的車禍,我們的車以六十邁的速度“龜速”行駛著。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快兩個小時了,還沒有看到希望。坐在副駕駛座上昏昏欲睡的我,忽然聽到兒子興奮地喊:終于快到家了!我一下就醒了,車終于從繞城高速上要駛入收費站。
路邊,匝道旁的幾棵行道樹映入我的眼簾,我驚呼:停車,停車!那是榆錢!匝道上的車速也不慢,幾棵長滿嫩黃色榆錢的樹在我的眼前一晃而過,出于安全的原因,我沒能下車去摘榆錢,心頭有點小小的遺憾。兒子好奇的問我:媽媽,什么樹上還會長錢呀!九歲的兒子,從來沒有吃過榆錢,也沒有見過榆樹!我告訴他,那是一種長在榆樹上的一嘟嚕一嘟嚕像銅錢形狀的可以吃的東西,因為形狀長得很像古時候人們用的圓形方孔錢,所以人們都叫它“榆錢”!
仿佛還是在昨天,爺爺坐在家門口的樹墩子上,穿著他的那件深色的大棉襖,手里拿著那個熟悉的煙袋鍋,一面從小布袋里裝上一袋煙絲,點上。抽一口,然后,在那一圈一圈升騰起來的煙霧里,他開始給我們講那些曾經的過往。這個季節,他總會指著那些高大的榆樹對我說:榆樹可是救命恩人呀!五八年的時候,沒啥吃,我們就吃榆錢,榆錢吃完了,就該吃榆葉了,榆葉摘下來放在面條里當菜吃;榆錢榆葉都吃完的時候,就把榆樹皮剝下來,曬干了,磨成面蒸成饃吃……我不知道五八年是什么時候,爺爺他們究竟窮成什么地步,我只關心,榆樹皮蒸成的饃饃好不好吃,因為我從來沒有吃過!
母親總會在清明節前后,拿起長長的鐮桿,把高高的榆樹上面新長出來的嫩嫩的黃綠色的榆錢連枝砍下來,我們拿著籃子小心的躲過掉下的樹枝,把榆錢擼下來放在籃子里。有時候也會淘氣的爬到樹上,拽下一串榆錢,直接就放在嘴里大嚼起來。原生態無污染,不會擔心沒有洗,吃了以后會生病。榆錢沒有槐花的香甜,卻自有一股隸屬于這個春天的獨有的清香,在嘴里吃起來微微發甜。樹下的仰起頭指揮著,樹上的我們拿著鐮桿砍著,春日里的暖風里,我們都知道,今天又有一頓好吃的榆錢飯了!
摘回來的榆錢,母親把它們洗好,放在篩子里晾的半干,然后放在蒸鍋的的篦子上,鋪上抹布,再放上拌上白面或者玉米面的新鮮的榆錢,大火燒開,十幾分鐘,蒸榆錢就新鮮出爐了!澆上蒜汁,可以當成一盤菜,也可以當成一頓飯,春日里各種各樣的蒸菜,總是能勾起我們的味蕾,讓我們開心的接受這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和兒子這么大的年紀,我們都是一群“猴”在樹上的“熊孩子”,高高的樹上摘榆錢,沒有絲毫的緊張與害怕,有的只是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屬于孩子的嬉鬧,我們的快樂從來都那么簡單!